陕西在近代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

最新跟帖
曦雪络

曦雪络

陕西自古民风尚武,人民性情慓悍,早就出了不少将星,从秦代开始,关中就是各方争夺之地,历经不少战乱,真是饱历滄桑。到了近现代,有一批特殊的群体,人们称为"刀客",这些人会武术,有胆色,更有反叛抗争的精神,有些会当保鑣,有些却当山大王,总之就是以武犯禁的侠客形象。革命党鼓吹民族革命,要推翻满人政权,这时参加革命的陕西人,以于右任,张鈁,楊虎城,井岳秀最有名望,后來黄埔军校招生,一班日后在抗日战塲表现出色的陕西人,例如关麟征,杜聿明,张灵甫,张耀明,胡璉等,就更是民族英雄了,当中离不开家乡先輩指引提携,这是陕西当时的地方特点。

wwwxcj

wwwxcj

还有陕西兴平的刘玉章。国民党52军军长,带领52军唯一从辽沈战役营口海上逃走的部队。下海前反咬四野部队俘虏四野近两千人,后在上海月浦给华野造成损失。最后退守台湾成金门司令

da~ning

da~ning

因为近代陕西又乱又穷,连个像样的军阀都没有,所以才会“走出”那么多军事将领。


像东三省,因为东三省非常富裕,又有一个强大的奉系军阀团体,所以绝大多数东北年轻人直接就报考奉系的东北讲武学堂好了,反正奉系当时和日本关系紧密,从东北讲武学堂毕业再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道路通常的很,干嘛要千里迢迢跑到南方去参加黄埔军校?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国民党体系里东北籍著名将领不多,东北籍的黄埔系将领就更少了。


又或者像上海那样,经济很发达,年轻人出路多得很,没有什么学历的,可以进工厂做工,机灵点还可以做学徒;能读书的,可以去读书,大学毕业进洋行,或者去纱厂,总之出路多得很,没必要去从军。


但是陕西不行,民国以来,陕西有两个特点:穷,乱。


民国陕西的穷,那是有目共睹,下面这段资料充分说明了陕西当时有多穷:



乱就更别说了,民国时期陕西的乱也是出了名的,不光督军走马灯似的换,陕西境内爆发军阀混战规模和烈度也是其他省份不能比的,陕西一共92个县,竟然有73个县必须负担军差。



陆建章、陈树藩、刘镇华、吴新田、杨虎城、冯玉祥等军阀轮番在陕西鏖战,其结果就是到处抓壮丁,陕西治安严重败坏。还有一点就是每逢军阀交替,新上台的军阀都会用政府职务犒赏手下军官,使得陕西本地知识分子毫无出路可言。


正因为近代陕西又穷又乱,才使得近代陕西人才不得不出走外地寻求发展。


像关麟征、杜聿明等十几位陕西学生为什么千里迢迢从陕西跑到广州投靠黄埔军校?就是因为刘镇华在陕西倒行逆施,1924年陕西境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驱刘运动”,关麟征、杜聿明这些青年学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跑到广州投靠军校的。


当关麟征、杜聿明这群陕西学生去上海找到于右任时,面对于右任你们为什么要考军校的问题,他们脱口而出“当军官威风。”


所以,近代陕西之所以能“走出”众多军事将领,就是因为陕西在近代又穷又乱。

秀迹

秀迹

有人可能不服气,说我党明明湖南四川人更多啊,其实这是有历史人为原因的。

我党主要是从南方兴起的,所以看着湖南四川的将领特别多,而后又去了陕北,但陕西出的将领几乎全是关中地区(秦地)的人,除了杜聿明,而关中地区一直在国民党的统治范围内,所以名将全是国党的,占了国党抗日将领的多半壁江山。

直到49年关中才归我党管,所以有名的几乎都是抗日国民党将领,我党将领反而不多。一句话,站错队了,所以显得不多。实际上近代国共两党加起来,凭当时关中的几百万人出了这么多名将,数量真的算挺多了。

如果我党选了关中作为革命根据地,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但那是不可能的,关中地区军阀早占领了。

婉君sweet

婉君sweet

千年英雄地秦人纠纠风骨

独路

独路

陕西自古就在中华民族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倚仗肥沃的800里秦川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


虽然近几百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劣,陕西在中央王朝的地位不如之前,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使得陕西走出了无数历史名人,仅在民国时期,陕西就走出了难以数计的忠臣良将。




陕西


仅国民政府一边,出身陕西的名将就灿若星辰。例如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死守陕西门户的孙蔚如,以身殉国的梁希贤等等,都是陕西籍将军。


最牛的是,常凯申赖以起家的根本,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除了第一任校长常凯申之外,第二任校长关麟征,第三任校长张耀明,都是陕西人。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赫赫有名的五大王牌主力中,有三支王牌军的军长是陕西籍。他们分别是整编第74师(74军)师长张灵甫,第18军军长胡琏和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黄埔军校


地处西北、远离沿海、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陕西,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风云人物呢?

第一,陕西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辛亥革命时,陕西就成为北方最先起义响应的省份。因此陕西一直有极为优良的革命传统,也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志士。在这些人的带领之下,陕西成为近代革命的摇篮,因此在黄埔军校成立之处,就有大批有志青年不远千里来到广东参加黄埔军校。




辛亥革命


第二,杜聿明等陕西将领赶上了黄埔军校这个民国最大的“风口”。很多人都说,中国从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伯乐和机会,而显然,黄埔军校就是民国最大的机会。最著名也是成就最高的国民党陕西籍将领,大部分都是出身黄埔军校。如黄埔一期的关麟征、杜聿明、马励武,黄埔四期的张灵甫、胡琏、刘玉章等等。




黄埔军校学生


第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陕西,民风彪悍。仅仅是杜聿明,张灵甫,胡连这些出身,国民党嫡系的王牌军将领。同样出身陕西的杂牌军,如陕军孙蔚如部,王劲哉部等,都曾凭借简陋的武器与日寇浴血奋战。如此尚武之风,自然能涌现出大量名将。

疯狂

疯狂

文化背景与传统家国情怀,还有西北汉子强健的体魄与秦岒风骨。

Takashi

Takashi

鲜为人知的是,黄埔一期的陕西籍考生差点“全军覆灭”,这批未来的国共两党名将是在北京结识的,包括杜聿明、关麟征、张耀明、马志超、马励武、马师恭等,还有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阎揆要共11人,结伴从北京取道天津,搭乘一艘英国轮船出海南下。然而当他们历经波折穷困缭倒(路费花光)赶到广州时,黄埔一期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且招生官员也不肯通融。



(黄埔一期阎揆要将军)

无奈之下,由杜聿明领衔这批陕西籍青年找到了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这位老先生提笔写了“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的一副对子,嘱咐他们拿去送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果然面子很大,蒋介石随即特批了他们的报考申请,最终这11人全部被录取为黄埔一期生。

其实陕西籍的黄埔生数量并不很多,但是产生出来的民国名将却很是不少,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乡党”情结,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刘玉章等在内的陕西籍黄埔名将,要么是黄埔一期(杜聿明、关麟征、张耀明等),要么就是黄埔四期(胡琏、张灵甫、刘玉章等),其实是大有讲究的。



(第11师的团长胡琏)

1924年黄埔军校初建时,陕西还处于“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军阀混战地,国共两党都不可能公开进行招生,所以杜聿明等人是在北京出发的。到了黄埔四期招生的1926年,控制陕西地区的已经是加入国民革命军的冯玉祥所部,政治气候容许大批有志青年公开投考黄埔军校,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是,所以黄埔四期的学员比前三期猛增数倍,毕业生达到2634名,超过前三期的总和。

黄埔前三期基本是“速成班”性质,都是直接分成几个学员队进行单纯的军事集训和军事基础教学,但到了黄埔四期的时候,首次将学生分成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实际上也是在深入教学,对于提升学员的专业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基数大了成才率自然也就高了,因此,不仅仅是陕西籍的胡琏、张灵甫、刘玉章等脱颖而出,林彪、刘志丹、伍中豪、唐天际等我军高级将领也出自此期。

(蒋介石和关麟征)

从历史上看,三秦大地久历战事民风彪悍,“关中冷娃”这个词绝不是浪得虚名,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最好的杂牌军就是陕军孙蔚如部,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而一旦孙部第4集团军调离,中条山立刻成了豆腐渣防线,让日军轻松击破。由此,基本素质良好的陕西青年辅以专业的军事和政治教育,便具备了名将基础,抛开政治立场,黄埔一期和四期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的确实很少。

1938年初徐庭瑶卸任新编11军军长时(后来的第五军),蒋介石对副军长杜聿明还不甚了解,属意的军长人选是第52军军长关麟征,而关麟征却推荐了张耀明,虽然未获首肯,但充分说明陕西籍的黄埔生比较善于“抱团取暖”。此间黄埔一期的老大哥关麟征起了很大作用,在他的基本部队第2师、第52军的部队中,陕西籍黄埔军官吃香都是出了名的,当然,“乡党情结”也是把双刃剑,这叫任人唯亲。

(光头将军刘玉章)

杜聿明和关麟征答友们比较了解,不多介绍了,最后说说黄埔一期的陕西“三马”:

马励武:陆军中将,抗战时期的第13军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的整编第26师师长。

马志超:陆军中将,西安事变时的西安警察局长,抗战时期“忠义救国军”总指挥。

马师恭:陆军中将,抗战时期第五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整编第88师师长。

(胡琏任营长时合影)

伊使~珊瑚海

伊使~珊瑚海

我是赤水人,赤水河畔近玩代出了几个军事将领,张宗逊,张又侠父子上将,赤水淹头村人,胡琏,抗日名将,金门王,赤水会东方村人。高克林,前最高法院副院长,赤水程高人。

clover元儿

clover元儿

陕西不光是近代,自古名将辈出,将星璀璨!据我了解除了清朝,历朝历代皆有陕西名将的身影!

武王灭商之前的时期就不用说了,武王灭商已经说明了实力!从先秦的司马错、白起、王翦、蒙恬到两汉时期的马援、耿弇、班超、窦固,三国时期的马超,两晋南北朝时期杜预、韦孝宽等等。隋唐时期杨素、侯君集、李靖、郭子仪到两宋种世衡、韩世忠、明末李定国、李来亨数不胜数!

陕西近代更是涌现出众多声明赫赫的将领。民国早期西北军的井勿幕、井岳秀、杨虎城等到民国中期及抗战时期的杜聿明、胡链、张灵甫、关麟征、王劲哉、张耀明、刘玉章、董钊、孙蔚如、赵寿山、孔从洲等等陕籍将领统领的中央军及陕西本土的三十八军、九十六军个个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独挡一面。

其中杜聿明、胡链、张灵甫位居抗日十大名将之列,还有一说有“关铁拳”之称的关麟征!国军十大主力陕西将领独领其三。

还有我党我军的著名将领李达、张宗逊等等。
陕西近代为何这么多名将,究其原因:


其一陕西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全国第二个,北方第一个响应推翻清朝统一起义的省份,并迅速形成自己的军事武装,推翻清朝政府后,陕军迅速扩大到周边的河南、甘肃等地,打打杀杀,时代造英雄自不必说。

其二,同时辛亥革起义还有民国早期,受陕西革命党人及同盟会等影响,陕西革命思想活跃。为何陕西近代出现众多黄埔将领,这在北方实属罕见,因为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影响及介绍加入黄埔军校的陕籍子弟较多。
其三,陕西自古以来的爱国守信的优良传统所决定。国家危亡时刻,纠纠老秦,共赴国难!

唯威喂vivi

唯威喂vivi

陕西历史上就有尚武精神。先秦时期就需要几面作战,东面是山东六国,北面是北戎,西面有西狄。

重庆BELL

重庆BELL

这个没什么原因的。看最后这个地方出去的人能开创多大的局面,就像海底捞,最初的保洁员都是百万富翁。

其实当时出名将的是湖北和河南,因为陕西名将的分量看西北军,而湖北和河南出名将的分量看红军,这一对比就显而易见了。

红军出名将的两个地方鄂豫皖和江西,江西的在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牺牲太多了,因此河南确山 湖北红安和麻县成为上个世纪最闪耀的地方,开国将军都在百人以上,每个县都能吊打一个省。

SPIDER

SPIDER

主要是近代战争太多,有战争伤亡就会大,因而就会出现更多的将领。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北京成了各军阀的争夺目标,出现了直系,奉系,皖系等军阀的混战。

北伐战争,中原大战还有国共战争,8年的抗日战争,3年的解放战争。这就是乱世出英雄。

一个100多人连队,到全国解放有的达到了5000多人,充分证明了战争之惨烈,连队人员的补充很快,伤亡是巨大的。

尤其是8年的抗日战争伤亡更是巨大,给我国带来的沉重的灾难。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的人民英雄和优秀将领。

保定军校和皇甫军校都是将军的摇篮,一南一北出了2000多位将军。

陕西籍人将军说句实话出的还真不是很多,当然像杜聿明,关麟征等都绝对是名将。但整体数量还是湖南多。建国后10大元帅就徐向前一个人是北方人,其余都是南方人。

我们看一下陕西的有哪些将领

1:杜聿明

杜聿明(1905—1981),陕西米脂人,字光亭。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党第二00师师长、第五军军长、中国赴缅甸印度远征军代司令、第五集团军司令。参加战役:长城抗战、淞沪抗战,入缅抗日。解放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2、杨虎城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

参加,1916年后,历任陕西陆军营长、陕西靖国军第五游击支队司令、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和第三路司令、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国民联军第十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一师师长。

1936年12月,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著名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后被迫出国,1937年11月在南昌被国民党特务软禁。1949年9月17日重庆解放前夕,被蒋介石指使特务杀害。

3、张灵甫

张灵甫(1903—1947),陕西长安人,名钟麟,字灵甫。历任国民党政府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参加战役:三次长沙会战,常德正面防御作战,获国民政府授予的四等云麾勋章。解放战争中,被华东野战军击毙。

4、胡琏

胡琏(1907—1977),陕西华县人,字伯玉。历任国民党政府军第六十七师步兵第一一九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整编第十八军军长等职。参加战役:淞沪抗战,枣宜会战1949年去台。

5、关麟征

关麟征(1905~1980),陕西鄂县(今户县)人,字雨东。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部第二团团长、陆军第十一师三十二旅旅长、新编第五师副师长、任第十七军二十五师师长、陆军五十二军军长参加战役:古北口抗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湘北会战。全国解放前赴香港定居。

6:孙蔚如 陕西人 GMD陆军上将 在抗战期间任第六战区总司令 抗日名将。

7:赵寿山 陕西户县人 GMD陆军中将 GMD第38军军长 抗日名将。

8:张耀明 陕西临潼人 GMD陆军中将 GMD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 抗日名将。

9,邓毓玫 陕西咸阳人 GMD陆军中将 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抗日名将。

10:刘玉章 陕西兴平人 GMD陆军中将 五十军军长 被号称国军悍将“光头将军”抗日名将 (1970年6月晋升台湾陆军一级上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1:董 钊 陕西长安县人 GMD陆军中将 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抗日名将。

12:马师恭 陕西绥德人 GMD陆军中将 GMD伞兵司令部司令 抗日名将。

13:仵德厚 陕西三原人 GMD陆军少将 GMD三十军二十七师师长 民族英雄,抗日名将。

14:王劲哉 陕西渭南人 GMD陆军中将 GMD中央陆军128师师长 号称“王老虎” 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曾在和日军战斗中被GMD政府误认为牺牲,“追封”陆军二级上将 授一级青天白日勋章)。

15:柳彦彪 陕西合阳人 GMD陆军少将 GMD98军副军长兼石家庄城防司令 抗日名将。

16:何文鼎 陕西周至人 GMD陆军中将 GMD第七兵团副司令 号称“抗日义勇军”。(率部进晋南芮城抗日与日军川东守备队对峙多次击败日寇)。

17:张坤生 陕西三原人 GMD陆军少将 GMD第一军副军长 抗日名将。孔从洲 陕西西安人 GMD陆军中将 GMD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 抗日名将。

18:马志超 陕西华阴人 GMD陆军少将 GMD新编三十四师 师长 抗日名将。

19:马励武 陕西华县人 GMD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 抗日名将。

20:魏炳文 陕西西安人 GMD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六军副军长

21:高吉人 陕西靖边人 GMD陆军中将 GMD第5军军长 抗日名将。(退往台湾后历任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台湾东部防守区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兵团副司令官)

21:王廷柱 陕西洛南人 GMD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GMD新编第八军军长。

22:史仲鱼 陕西华县人 GMD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陕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参加“西安事变”)。

23:邓含光 陕西咸阳人 GMD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台儿庄战役 抗日名将。

24:刘鸿勋 陕西城固人 GMD陆军少将 任第一九六师副师长(驻守河南灵宝等地多次击退日寇进犯)。

25:马继武 陕西彬县人 GMD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南周家口一带抗击日寇,一度成为传奇式人物。

26:高桂滋 陕西定边人 GMD陆军中将 GMD陆军84师师长 抗日战争期间,其所部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不惜牺牲,功绩卓著。

27:刘孟廉 陕西华县人 GMD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7军军长 抗日名将。

28:王 竣 陕西蒲城人 GMD陆军中将 GMD第80军新27师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壮烈殉国。

29:梁希贤 陕西铜川人 GMD党陆军少将 GMD第80军新27师副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 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与其师长王竣一起壮烈殉国。

30:庞泰峰 陕西西安人 GMD陆军少将 1937年在河北与日军进行肉搏时负伤自杀。

31:吴国樟 陕西延安人 GMD陆军中将 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激战三日,作战殉职。

32:张少舫 陕西咸阳人 GMD陆军少将 1943年在山东与日军作战多处负伤,殉职。

八百冷娃 1938年6月日军集中了两个师团,配属野炮八十余门,战车30辆,飞机38架,向中国中条山守军发起了猛烈进攻,陈硕儒率领的96军177师有一千多名参军才3个月的新兵被两倍于己的日本鬼子包围,子弹打完后,新兵们和日军在黄河畔展开了肉搏。十六、七岁的新兵的拼刺刀技术显然没有日军娴熟,再加上体力也差许多新兵干脆扔掉枪支,抱住近身的日军连踢带咬……拼杀后死亡200人,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八百名‘秦军’(也有少数山西河南籍),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向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流血、牺牲的所有陕西乡党致敬!

kekebing

kekebing

在作为一个陕西人!十三朝古都不是吹的!再加上陕西号称秦!秦人一句话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体现了这个地方人的民风彪悍!再加上地处西北苦寒之地磨练了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

♀佐手邊

♀佐手邊

地域磨砺出来的,很正常,其它我就不说了,怕被喷!

range

range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