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如题,关羽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shirleysun

shirleysun

虽然关羽的记载很少,但从这些记载却可以发现,关羽是一个拥有一整套完备的,且非常超前的军事思想的将军

关羽的军事思想,我归纳了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斩首攻击”

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概念是由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提出攻击敌方指挥系统为首要目标的“瘫痪攻击”,亦称“斩首攻击”。

而早在东汉末年的关羽,就已经深谙以消灭敌方指挥系统,使敌军整体瘫痪为目标的“斩首攻击”,并且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尝试。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徐晃)又从破颜良,拔白马。

很多人将白马之战理解为关羽一个人单骑冲杀颜良的千军万马,而后将颜良斩杀,且不说这样并不现实,这样去理解也实在是低估了关羽在这一战中所表现出的超前的军事思想。

实际上白马之战,是关羽张辽徐晃三个人一起打的,关羽张辽是先锋,手里都有军队,徐晃手里也有军队,三人是带着军队一起对颜良发动进攻的,而在这三人中,表现最好的却是关羽,为什么?

因为关羽充分发挥了他超前的“斩首行动”思想,在进攻过程中,关羽从一开始,就是以攻击颜良军队的指挥系统为目标,指挥军队朝着颜良指挥系统发起猛烈冲击,经过冲杀,终于发现了颜良的指挥系统后,关羽当即单骑冲入大军之中,将颜良斩杀,而后策马而还,这一次”斩首攻击“使颜良军队陷入崩溃,曹军因此轻松获胜,这是关羽“斩首攻击“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完美表演。

【2】擅长利用防御工事配合作战

利用防御工事配合作战,这是关羽又一个超前的军事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南郡之战中,在这一战中,为了分担周瑜的压力,关羽担任了“绝北道”的任务,阻挡曹操派援军支援曹仁。

关羽手里有多少军队呢?

刘备全军兵力也就不足2万,刘备要去平荆南还要找周瑜借兵2000,可见刘备军兵力确实捉襟见肘。

那么在这种情况,刨除刘备军留守的兵力,刘备平荆南的兵力,刘备派张飞协助周瑜作战的1000人,关羽的兵力确实应该蛮少的,虽然按记载来看周瑜后来也有派吴将苏飞前往援助,但关羽绝北道的总兵力应该也就撑死几千人。

用这么少的军队,去阻挡曹操不知道多少的援军,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而关羽居然打的非常出色!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曹操首先派出的是李通,李通并不是演义里那个被马超秒杀的废物,历史上此人也是一个非常能打的将军,战绩如下:

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

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时贼张赤等五千馀家聚桃山,通攻破之。

李通,这个人很能打,而且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是“率众击之”,而且看记载周边还有“诸将”,有多少军队不知道,但至少应该比关羽的几千人多不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勇将,带着比关羽多不少的军队,去打关羽的几千人,最终结果却是——

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

死了……没通过去就死了,怎么死的,不知道,受伤死的,过不去郁闷死的,都可能,反正关羽成功挡住了李通。

关羽是怎么完成这个奇迹的?

关键就在那句——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

看到没有,关羽在这里再次体现出非常超前的军事思想,布置了很多防御工事鹿角来迟滞敌军的行动,导致李通不得不亲自下马拔鹿角,而且只能“且战且前”缓慢行军,关羽就是这样利用防御工事一步步迟滞并打击敌军,使李通军队始终难以通过,最终李通本人死去,李通军失败。

这样的胜利,可以说是奇迹。

(乐进)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

由于得不到援军,曹仁的兵力显然不够用,在最窘迫的时候,面对周瑜数千先锋时,只能凑出300人迎战,最后自己又可怜到只带几十骑兵出去救人。

总之,南郡之战,关羽成功阻止了曹军的援兵,使曹仁不得不在没援军的情况下迎战周瑜,最终失败,南郡之战可以说关羽居功至伟。

——————————————————————————————————————

注:

有人将下边这段也算入绝北道

(徐晃)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

但按“汉津”这个作战地点来看,这讲的应该是长坂坡之战中,徐晃与满宠攻击在汉津接应刘备的关羽。

那么战斗的结果如何呢?如果徐晃和满宠真的赢了,肯定要记一笔吧,结果没记,再加上关羽后来确实成功接应了刘备,可见徐晃和满宠应该是没赢,被关羽击退了。

——————————————————————————————————————

除此之外,关羽在其他情况下也体现出了擅长利用防御工事的杰出才能,比如

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水经注

关羽在荆州期间,重新修筑了江陵城,使江陵城变得坚不可摧,可惜关羽自己并没有能品尝到这坚城的好处,结果是便宜了吴国,后来曹丕三路伐吴,吴将朱然凭借关羽修筑的江陵城进行防御,结果是——

朱然凭借关羽修筑的江陵城防,以区区5000人挡住曹魏数万大军围攻,名震敌国。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也曾经利用防御工事作战——

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

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

在徐晃援军到来后,兵力处于劣势的关羽,又再次布下鹿角防御工事,希望以此阻止徐晃,为攻下樊城争取时间,但遗憾的是,由于之前孙权已经决定背盟,徐晃将背盟书信射入关羽军营中,关羽军遂军心涣散,在兵力处于劣势,且军心涣散的情况下,又是面对徐晃这样用兵机变百出的名将,关羽实在是无力回天,最终战败,不得不解除对樊城的包围,当然之后关羽依然包围着襄阳,直到孙权背盟偷袭,关羽丢失大本营,才不得不彻底解除对襄樊的包围。

【3】重视水陆两栖协同作战

关羽另一个超前的军事思想,是重视水陆两栖协同作战,关羽镇守荆州后,就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水军,用来配合之后的军事行动,这样超前的军事思想,为之后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对此,曹魏的名臣温恢已经看出端倪,他认为训练了水军,且精于水战的关羽,会抓住“水生”的大好时机进军,给与曹魏致命一击,这个说法, 正是关羽筹备多年的作战计划。

看到“水生”的大好时机,关羽当即率领3万多机动兵力,水陆并进展开北伐。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

曹仁坐拥猛将庞德,并且与关羽进行了一次野战,庞德还射中关羽额头,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曹仁被围困于樊城之中,可见陆战结果是曹仁军大败,不得不仓皇逃回樊城。

关羽首战取胜,将襄樊团团包围。

面对这样的危机,曹操派出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率领七个军支援曹仁,一个军大概是5000人,于禁七军有3万多人,此时光于禁自己的军队数量估计就超过了关羽,再加上曹仁军队,曹魏军队对关羽处于优势,面对优势兵力还是进攻,关羽将如何进一步展开攻势呢?貌似,很难继续进展了吧?

然而,接下来,奇迹就出现了——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关羽的策划发挥了威力,正是看出”水生“的是进攻的好时机,关羽才会发动北伐,这样的情况,早在关羽预料之中,于是在汉水溢出后,关羽当即将杀手锏由陆军转换为水军,关羽率领的军队都是经过训练后,水陆两栖都能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关羽改陆军为水军,亲自率领水军乘坐大船,对着被大水围困,失去抵抗能力的于禁庞德发动猛攻,这样的仗,赢的那是轻松加愉快,相当于猎人在笼子外边对着笼子里的野兽射击,简直爽飞了是不是?

结果是庞德虽然死战,但依然被俘,最终不屈被杀,而曹操看重的于禁此时却是贪生怕死,像样的抵抗都没做,就投降了关羽,最终关羽几乎无损灭掉了于禁的七个军,俘虏了3万多人。

这一仗打的简直是漂亮的飞起,关羽预料到曹魏援军必定会被水淹,抓住时机进攻,而后将提前训练好的无敌的海军陆战队寄出为杀手锏,化陆战为水战,最终将被大水包围失去抵抗能力的于禁庞德一网打尽,兵不血刃消灭敌人七个军。

哪怕在之后,在陆地上关羽被徐晃击败,不得不解除对樊城的包围后,关羽依然利用水军发挥作用。

然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陆上败了,关羽照样用水军隔绝襄阳,然后继续包围襄阳,怎么样,厉害吧?

要不是孙权后来背盟偷袭,曹魏还真的拿关羽没办法,估计关羽接下来可以收拢军队,一口气拿下襄阳,然后据守襄阳,这样曹魏估计真的很难拿回襄阳。

由此来看,关羽水陆两栖协同作战真的是玩的太刺激了,是不是?令人神往啊。

【4】重视煽动敌人内部矛盾

时有京兆全祎,字德伟,自以代为汉臣,乃发愤,与耿纪、韦晃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

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钟繇由是辟焉。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

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曹魏内部发生多次叛乱,其中第一次明确是为了响应关羽,第二次也跟关羽脱不了关系,第三次则是关羽一手策划的,第四次估计也是关羽策划。

关羽煽动策划了曹魏内部多次叛乱,不自己出手就对曹魏造成严重打击,不得不佩服关羽的策反能力。

【5】重视生命,绝不放弃生命

上边4点都是关羽的超前军事思想体现,但要说最超前,最让我佩服的,还是这最后一点,那就是关羽对生命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过那个时代。

陈寿说关羽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

这就是对关羽重视生命思想的最好体现,对待地位卑微的士兵们,关羽做到了”善待“,这就是关羽的思想,哪怕地位再低的人,也是人,都要一律平等对待,重视他们的生命,重视他们的权力。

对自己人是这样,那对敌人呢?

也是一样的。

关羽俘虏曹魏的三万军队以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

首先,坑杀虐待之类的事情自然是完全没有,但令人更震撼是下边这个记载

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一下子收了这么多俘虏,自然吃的不够用了,要是一般人,肯定觉得那就让俘虏饿着吧,反正是俘虏,对不对?

可关羽不能容忍,俘虏也是人,也是爹生娘养的,怎么能这样对待俘虏?于是关羽居然为了这些俘虏不挨饿,去擅自拿了孙权军的粮食,导致了孙权的愤怒。

为了俘虏的生命,不惜得罪盟友,我看了以后,有种无语的感觉,但是内心确实被深深震撼了。

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关羽后方遭到偷袭,引军撤退后,关羽手下士兵妻子都被俘虏,这时候士兵失去战心,结果都散了,你觉得,是那么容易散的吗?如果关羽下令对逃亡者当即杀戮,估计就不会如此,可是善待士兵的关羽,不忍如此,宁愿士兵散尽,也不愿意对自己的士兵下手杀戮。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骑。权先使硃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接下来,关羽开始了人生最后的旅程,直到最后关头,重视生命的关羽也绝不愿意放弃生命,他用尽各种手段,想要回到四川,去找刘备,继续为刘备效力,但是惧怕关羽的孙权,下令进行了疯狂的地毯式搜索,经过两个月的疯狂追杀,关羽终于被孙权军围困。

最后关头,我们很惊奇地发现,并没有什么关羽进行抵抗,临死前杀几百人,再壮烈自杀这样的记载,对比一下项羽传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乃自刎而死。

项羽在最后阶段,已经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建议,决定自杀的情况下,还是拉了几百个汉军做垫背,然后才自杀。

而关羽呢,却是很平静的被俘,而后被处死,并没有进行什么抵抗。

我曾经为项羽临死前的表现倾倒,也不理解关羽为何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不杀几百个吴军士兵然后自杀,来个壮烈呢?

直到我了解了关羽和项羽对生命截然不同的态度后,我才明白了。

关羽对生命的态度,我之前说过了。

项羽呢?

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

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

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项羽对生命的蔑视,对生命残酷的杀戮,与关羽对生命的重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是由于对生命截然相反的态度,所以到了最后一刻,项羽选择杀几百个人给自己做垫背再死。

而关羽,到最后一刻,知道抵抗已无意义,再多杀人也无任何意义,所以选择了束手就擒,平静迎来人生的最后一刻。

谁更值得尊重呢?

我只能说,个人认为,就凭关羽对生命的尊重,他无愧于”武圣“之称。

最后总结一下,个人心中的关羽,就是一个军事思想极为超前的名将,他懂得发动“斩首攻击”,擅长利用防御工事配合作战,重视水陆两栖协同作战,重视煽动敌人内部矛盾,拥有这些超前军事思想的关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更难得的是,关羽重视生命,绝不放弃生命,因为这一点,其他人只是名将,而关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武圣”。


^淡冩~ life

^淡冩~ life

在我看来《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做一员大将是百分之百的合格,做统帅还欠缺点智谋。诸葛亮曾千叮咛万嘱咐希望“联吴抗魏”。而关羽却最瞧不起东吴,以致招致杀身之祸。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斩杀的名将最多,但这都与他的智谋无关。

ccadmiumm

ccadmiumm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后与曹操许田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此时认为当时的曹操是要匡扶汉室的,觉得杀了他可惜,于是不从。这是关羽最初对曹操的态度,感觉曹操骄横跋扈,要杀掉曹操。可见当时关羽没有一个对形势的正确认知,从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人。曹操收留了刘备、关羽,关羽应该表示感激才对,如果曹操真的被杀了,又将是一场大乱,关羽难道希望是这样的吗,关羽逞一时意气在此初见一般。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此时,刘备再次独立,但不久200年击败,关羽也被迫投降了曹操。曹操如果早知道关羽当初想杀他,应该不会善待关羽的。关羽其实应该感到侥幸,而曹操爱惜人才,反而还是任用了关羽,厚待关羽,封为偏将军,非将军,应该是因为关羽初来还没有立过功劳。曹操在征伐中经常收降良将,如张辽本是吕布手下,张郃是袁绍手下,关羽若能够忠心于曹操自是可以建立功业。但是关羽却向曹操提出,立功后,还是要投奔刘备,是有言在先。曹操也应允。后袁绍派大将颜良、文丑、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此战是关羽第一次好的表现。之前的斩杀华雄其实都是演义来的。关羽建功后果然封金挂印,别曹操而去,投奔刘备。关羽重视情义,与刘备恩若父子,不忘旧主,很有古人之风。令人称赞。当时,曹操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关羽喜欢读左氏春秋,《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关羽应该深受此书影响,忠义精神很强。吕蒙说: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由吕蒙对关羽的评论,可以猜测,关羽以为自己忠义绝伦,又负神勇,很是瞧不起他人。这都是为将的忌讳,只知道死忠,对部下要求苛刻。为后来失败埋下隐患。糜芳为南郡太守,与荆州守将关羽不和。后孙权派兵来袭,关羽不知情,要糜芳护送粮草到前线,此时城已被围,没有可能护送粮草,糜芳心生不满,在孙权手下虞翻的劝诱下与将军傅士仁一同开城投降吴国,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此后在吴国担任将军,并且为吴征伐。关羽对于军情不了解,实在是做将军的失职。又说要回头杀糜芳,直接导致糜芳投降。他以为糜芳终于刘备,可以随意驱使。在攻打樊城时候,也是以精锐之兵死攻,但是始终不能得手。导致曹操有时间派出援兵,关羽虽然打败了于禁的援军,又擒杀了庞德威震华夏。但是樊城在曹仁的死守下没有攻破。而等到徐晃率领一只劲旅大战关羽,关羽军已经疲惫,关羽本人更是受了箭伤,竟然打不下徐晃。荆州士兵在外作战时间太久,军心浮动。关羽还不知道。等到吕蒙攻打过来,曹军与东吴兵两路合围,关羽只有仓皇逃跑。上演了走麦城一出。又遭到伏击,为东吴马忠所擒。关羽守荆州,应该是多读兵书才对,但还是读春秋。这点为吕蒙了解。吕蒙也是一名将军,不好读书,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读得书应该是兵书战策一类的书,怎么打仗。鲁肃是个著名的谋略家,对三国的形势很早就有判断,曾今劝说孙权,要鼎足江东,徐图王业。在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关羽的军事才能,虽然刚猛,能够奖励自己的部下,催锋必进,前期几乎将曹仁完全打败,攻下樊城,但是缺乏全局眼光,军事才能其实是一塌糊涂。被吕蒙打的稀里哗啦。荆州虽然设置了烽火台报警,但是烽火台的作用从来都是平时报警,防止小股部队攻击,犯君子不防小人。吕蒙白衣渡江,东吴兵化作客商,又以间谍活动,说降荆州守将,兵不血刃占领荆州,又封锁荆州已经丢失的消息,继续蒙骗关羽,致使关羽判断失误,以为荆州还在。关羽但知道明战,不知道暗战,不懂得兵法上用间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对兵法一无所知,几乎是个兵盲。

DamnItWasU

DamnItWasU

关羽从别部司马做到了前将军,由此可见关羽的能力,当然了着不仅仅是个人能力,还是有军事,统帅,计谋等等。其实关羽的军事能力厉害不厉害,其实从解白马之围和水淹七军,还是有镇守荆州几年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在白马之围中关羽斩杀颜良于敌人的万军之中,而且把颜良的头给拿回来了,但是曹操的围困就被解了,所以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关羽的勇猛,但是其实也从侧面看出关羽知道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了,所以这件事情也能看出来关羽的谋略。

之后的襄樊战役,荆州争夺战也是让人觉得这是关羽把军事才能上升到一定阶段的一个重要时刻,最开始关羽率兵从荆州的南郡出发,占领了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等地,就是著名的水淹七军,关羽守护荆州五六年,可以说只用了蜀汉%10的力量!这么一看,关羽的军事能力还是很厉害的!


罗罗

罗罗

毫无疑问,关羽的军事能力,被低估了。陷阵之能,独一无二三国时期,陷阵猛人很多,不管是视先登为家常便饭的乐进,还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个个都是猛人。可是,至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论起陷阵,时人似乎更服关羽。前秦第一猛人邓羌,晋书说他“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北魏薛安都,他斩杀敌将的英姿,“时人谓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北魏的超级猛人杨大眼,“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陈朝的萧摩诃,领导在激励他时,曾说:“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是处于两晋南北朝,紧挨着三国的时代,当时的关羽,还没有被文学作品、帝王导向、宗教地位所拔高。

看来,至少在当时的军人眼中,关羽陷阵之能,独一无二。而这个时代军人自己的评价,显然比后世的我们要靠谱得多。用兵之能,颇具玩味的细节《三国志》关于关羽的记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关于关羽在曹操手下的战功,描写得细致入微,但关于关羽在刘备手下得战功,则语焉不详。事实上,对于关羽在刘备手下的战事,如果只看《三国志》,我们会有一个印象:曹军连战连胜,关羽节节败退。乐进、文聘,都击败过关羽,他们又是攻城略地,又是烧关羽的船,夺关羽的辎重。可是,在这一连串语焉不详的记载之后,却是三个尴尬的事实:1、绝北道之战,在江陵主战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曹仁退出了江陵。

而如之前刘备的计划,绝北道的目的,就是“仁必走之”;2、乐进由襄阳主将,调去和张辽、李典一起守合肥了,变成了总共才七千人的三位将领之一了。接替乐进的曹仁,“假节,屯樊,镇荆州”,把荆州治所从襄阳迁到了樊城。3、襄樊之战时,关羽已经可以长驱直入,直接攻打襄樊了。总之,这段时间的战事描述,《三国志》似乎很有隐晦。他只是一个劲地说乐进、文聘如何虐关羽,却又语焉不详。然而:任他们如何虐的关羽,最终,该退出江陵退出江陵,该退守襄樊退守襄樊。更重要的是:刘备入川带走近万人,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又带走数万人。关羽在荆州的成绩,是在荆州被连续抽血的情况下取得的。

因此,关羽实际用兵之能,说不好。但毫无疑问的是:被史家贬低了。防御之能,筑造坚城关羽对江陵的改造,也是后世常常忽略的。关羽驻扎江陵时期,对江陵进行了改造,在旧城之外,加筑了新城。讽刺的是:由于糜芳投降,关羽自己没有机会用上自己筑的坚城,倒是东吴,充分享受了关羽的劳动成果。曹丕时,面对张郃、徐晃、曹真、夏侯尚的围攻,仅有5000能战之士的朱然依托江陵,稳如泰山。西陵之战时,陆抗抱着“宁失江陵”的心态不支援江陵,晋军依然打不下。即使到了晋灭吴时,从北岸依然打不下江陵,最后,还要巴蜀方向的晋军沿江过来,才攻取江陵。

看来,关羽筑城的水准还是非常了得的。治军有失不得不承认的是:关羽在治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在处理与后方留守大将糜芳、傅世仁等人关系时,有一定问题,结果二人关键时刻背叛,使关羽辛辛苦苦打造的江陵坚城拱手让人。而在事故发生后,关羽也难以重振士气,在吕蒙的攻心之术下,数万大军,一哄而散。相比之下,彭城之战时的项羽,也是在老巢被端的情况下,尚能一鼓作气,力战翻盘。难怪,廖立会说:羽沽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总的来说,关羽在军事上的才能被低估了。《三国演义》尽管在“勇武”和“义”上对关羽极尽宣传,但对关羽的其他军事才能似乎没有什么描写;《三国志》,也仅仅对他在曹操帐下时的战功做了详细描写,至于他在刘备方的贡献,则语焉不详。关羽的军事才能不俗,这决定了他下限很高。曹操、刘备都争着要。但其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的上限有限,他终究不能独当一面地处理好复杂的荆州形势,最终败亡。

季然

季然

数英雄,论成败!关羽攻守失据,进攻受挫,守城失策!

荊州丧土,脑袋搬家!

孤傲自大的性格,置:北拒曹魏,东和孙吴的战略于不顾,军事家中,亦名落孙山!

SignorWang

SignorWang

一般!

choir

choir

诸葛军师有定论

bobobaby

bobobaby

关羽在军事才能不能说是一流,最起码也在二流中等。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流的叫军事家,除了军事上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政治,因为军事永远服从于政治。但从东吴拒婚这件事上看就缺乏政治理念。而且其人骄傲,刚愎,乃为将大忌,所以说他是二流。


大家对关羽的印象与崇拜普遍来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著名典故。三国志中世人对其评价:

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吕蒙:“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大家对其评价是万人敌,项羽曾说剑法乃一人之敌,兵法才是万人敌。说明了关羽在大家心中除了个人武力,兵法也是很出众的。


在当阳长坂坡,大家大多记住了翼德之吼。当时关羽所率领的水军,因为不是曹操追击的重点,所以得以避开强大的曹军锋芒。但是,在撤退时,关羽与曹操多位大将展开了正面交锋。 据《三国志》有关资料,在襄阳撤退时,关羽就与乐进交战;在寻口(今湖北安陆市西南),关羽与文聘、乐进交战;在汉津,与满宠、徐晃交战,还被文聘烧了辎重,在荆城(今湖北钟祥县南)又被文聘烧了船只。 关羽与曹军所发生的战斗,是刘备等人这次大撤退中遇到的最顽强抵抗,尽管关羽的主要任务是撤退,并不需要与曹军发生正面冲突,但是,关羽的抵抗依然被曹军所重视,这点从文聘因在寻口讨伐关羽有功而被加官进爵足以看出。在寻口与关羽作战之后,文聘被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 乐进、文聘、徐晃、满宠都是曹操的大将,关羽与他们交手之后,能够继续与刘备进军夏口,说明了关羽是一位具有很强的指挥和作战能力的将军。

罗贯中的话总结下: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四分!”

我是矜持的人

我是矜持的人

军事能力在于计谋和执行力。

关羽的执行力大家可以不言而喻,那是三国时期顶尖的存在。

火烧博望坡,跟着刘备和诸葛亮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一旦是服从诸葛亮的调遣,那完成的速度和质量是非常快的。

计谋,也是关二爷的特性。

独守荆州时,面对东吴的算计和鸿门宴。单刀赴会,恩威并施,使得东吴的使臣没有半点脾气,却无计可施。

想要去立战功,就去攻打曹军。只是看了一眼曹军的排兵布阵,就立马判断曹军首领是个不会打仗的主,胸无点墨。

所以,震惊天下的水淹七军,让世间的人重新认识了关云长这个人。

作为将军,不像张飞只会逞勇斗狠,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常常会看到关羽抚须,秉烛夜读。

事实证明,学习还是挺有用的。关羽的性情和见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才能在看到曹军的阵仗时,能迅速做出决断。

综上所述,关羽的军事能力还是挺强的。

大板

大板

毫无疑问,关羽的军事能力,被低估了。

陷阵之能,独一无二

三国时期,陷阵猛人很多,不管是视先登为家常便饭的乐进,还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个个都是猛人。

可是,至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论起陷阵,时人似乎更服关羽。

前秦第一猛人邓羌,晋书说他“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

北魏薛安都,他斩杀敌将的英姿,“时人谓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

北魏的超级猛人杨大眼,“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陈朝的萧摩诃,领导在激励他时,曾说:“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是处于两晋南北朝,紧挨着三国的时代,当时的关羽,还没有被文学作品、帝王导向、宗教地位所拔高!

看来,至少在当时的军人眼中,关羽陷阵之能,独一无二。

而这个时代军人自己的评价,显然比后世的我们要靠谱得多!

用兵之能,颇具玩味的细节

三国志》关于关羽的记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关于关羽在曹操手下的战功,描写得细致入微,但关于关羽在刘备手下得战功,则语焉不详。

事实上,对于关羽在刘备手下的战事,如果只看《三国志》,我们会有一个印象:曹军连战连胜,关羽节节败退。

乐进、文聘,都击败过关羽,他们又是攻城略地,又是烧关羽的船,夺关羽的辎重。

可是,在这一连串语焉不详的记载之后,却是三个尴尬的事实:

1、绝北道之战,在江陵主战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曹仁退出了江陵。而如之前刘备的计划,绝北道的目的,就是“仁必走之”;

2、乐进由襄阳主将,调去和张辽、李典一起守合肥了,变成了总共才七千人的三位将领之一了。接替乐进的曹仁,“假节,屯樊,镇荆州”,把荆州治所从襄阳迁到了樊城。

3、襄樊之战时,关羽已经可以长驱直入,直接攻打襄樊了!

总之,这段时间的战事描述,《三国志》似乎很有隐晦。他只是一个劲地说乐进、文聘如何虐关羽,却又语焉不详。

然而:任他们如何虐的关羽,最终,该退出江陵退出江陵,该退守襄樊退守襄樊。

更重要的是:刘备入川带走近万人,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又带走数万人!关羽在荆州的成绩,是在荆州被连续抽血的情况下取得的!

因此,关羽实际用兵之能,说不好。但毫无疑问的是:被史家贬低了。

防御之能,筑造坚城

关羽对江陵的改造,也是后世常常忽略的。

关羽驻扎江陵时期,对江陵进行了改造,在旧城之外,加筑了新城。

讽刺的是:由于糜芳投降,关羽自己没有机会用上自己筑的坚城,倒是东吴,充分享受了关羽的劳动成果。曹丕时,面对张郃、徐晃、曹真、夏侯尚的围攻,仅有5000能战之士的朱然依托江陵,稳如泰山。

西陵之战时,陆抗抱着“宁失江陵”的心态不支援江陵,晋军依然打不下!

即使到了晋灭吴时,从北岸依然打不下江陵,最后,还要巴蜀方向的晋军沿江过来,才攻取江陵!

看来,关羽筑城的水准还是非常了得的!

治军有失

不得不承认的是:关羽在治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在处理与后方留守大将糜芳、傅世仁等人关系时,有一定问题,结果二人关键时刻背叛,使关羽辛辛苦苦打造的江陵坚城拱手让人。

而在事故发生后,关羽也难以重振士气,在吕蒙的攻心之术下,数万大军,一哄而散。相比之下,彭城之战时的项羽,也是在老巢被端的情况下,尚能一鼓作气,力战翻盘!

难怪,廖立会说:羽沽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

总的来说,关羽在军事上的才能被低估了。《三国演义》尽管在“勇武”和“义”上对关羽极尽宣传,但对关羽的其他军事才能似乎没有什么描写;《三国志》,也仅仅对他在曹操帐下时的战功做了详细描写,至于他在刘备方的贡献,则语焉不详。

关羽的军事才能不俗,这决定了他下限很高。曹操、刘备都争着要!但其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的上限有限,他终究不能独当一面地处理好复杂的荆州形势,最终败亡。

wxgzsn

wxgzsn

关羽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GONE WITH WIND

GONE WITH WIND

单挑的话,基本无人能出其左右。但是军事能力很菜,大意失荆州充分就能说明问题,当吕蒙白衣渡江去了关羽守地,不管是老百姓还是驻军,几乎清一色都反水,可以说,吕蒙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荆州。可见关羽当时是多么不得人心。《三国演义》之所以把关羽写的那么高大上,是因为作者就是蜀国的,有拔高自己,贬低他人之嫌,

紫钰小寶

紫钰小寶

关羽武力超群,但领兵做战,在三国排不进前二十名!

一路走来一路看

一路走来一路看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