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名篇《旅夜书怀》?

提到的作品

[作品]唐诗三百首

清朝无锡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和夫人徐兰英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数以千计的唐诗选集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选本,至今仍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学习唐诗的基础读物。 《唐诗三百首》自编成以来,屡刻每有增补,此...

顾青注

最新跟帖
junerain

junerain

唐诗三百首》里,旅夜书怀是占了一席之地的,这是一首值得诵读与欣赏的古诗。到底怎样欣赏旅夜书怀,又从哪个角度欣赏,而欣赏到何种层次与读者有益,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旅夜书怀你读了吗?那么我们先一起熟读这首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代表带着同学们朗读一遍后,语文老师逐句给大家讲解释义。必考的知识点从作者姓名、杜甫生平、诗作背景、句意、词意、表达的中心思想等等一直到如何赏析名句,如何剖析作者的深刻政治立场。而默写背诵古诗就是欣赏古诗最简单纯粹的办法。熟记在心,随口而出就是最高级的欣赏。每当春生陌上,斜风细草,月涌星垂;每至大江岸头,看舟辑沙鸥,感一人独立时,心头脑海便有了杜甫当年的直抒胸臆的画像。读诗能联想成画,涉景能通忆诗句,这未尝不是一种欣赏的方式。旅夜书怀是一首一个人的寂寞体会,是杜甫当年不堪境遇中的一声唏嘘长叹!诗里情景俱在,读一句如身临其境,背一遍感人至深,想一次如出己口时就恍惚了!这就是旅夜书怀的魅力,这就是诗人杜甫的伟大,这就是经典流传的意义,这就是瑰丽的民族文化。旅夜书怀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值得从多维角度去欣赏。每摘取一点一逗去欣赏,就都能获取大要义。各自挖掘吧,从愿我们都能从旅夜书怀中得到精神瑰宝。@今日头条
十三疯

十三疯

旅夜书怀的作者是唐杜甫。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两种说法,前人多说写于代宗永泰元年,也就是公元765年。当时杜甫离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渝州和忠州一带。但诗中有“平野阔”语,绝非是渝州,忠州所有景象。而且李白渡荆门送别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这首诗颔联所写景物相同,所以有人说这首诗应当是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作者离夔州东下流寓湖北荆门时所写下的,似乎更为妥当些。全诗为: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中前四句是写旅夜,后四句是抒怀。颔联写月夜停舟仔细观看景色,用“垂”,“涌",‘阔’,“流"四字,状星,月,平野,江水四景,非常雄浑壮观,一直以来都是传诵的名句。抒怀中隐叙身世,情绪愤激。末尾是以天地一沙鸥自况,深寓这种飘泊无依的感慨。
晓月

晓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微风吹拂岸边绿草,桅杆高挂夜间行舟。平野开阔星光低垂,月亮涌出江水奔流。名声因文章而著称,当官因老因病当休。飘飘恰似一叶小舟,还如天地间一沙鸥。
 蓝沙 *^_^*

蓝沙 *^_^*

旅夜书怀是老杜在成都失去依靠,不得已携家东下时,于途中所作。是一首经典名作。全诗如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大意是: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树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这夜里孤零零地停泊着;星星远远垂在天边,四野显得很宽阔;大江滚滚东流,月光随着波涛涌动;“我”难道真的是因为文章才出名吗?年老多病也许应该退休了吧;如此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首联写近景。诗人迫于无奈离开成都,凄然东下。因此,首联虽是纯粹写景,但并不空泛,而是寓情于景,以景物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颔联继续写景,但是远景。此联雄浑阔大,以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以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怆心情。颈联起开始“书怀”。此联正话反话,立意含蓄。诗人素有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诗人此时确实既老且病,但还不至于要休官,他的休官说,主要是表达心中的不平,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尾联感叹。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人似沙鸥,江湖辗转,飘零无依。此处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而以凄苦无奈的感伤,一字一泪,感人至深。豫斋词话云:为词之要,唯在真实自然。我之当下情感,乃真实也;他人之情感,则隔矣。我之眼前景物,乃自然也;过眼之景物,则虚矣。旅夜书怀是杜甫旅途中的即景而作,景皆当时所见,故而真实;也是感叹身世之作,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故而感情真实而饱满。
Athena--Lin

Athena--Lin

欣赏或解读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往往要和写作人的背景联系起来。这是我读书时语文老师告诉我的,即需要了解写作背景!先来说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杜甫辞去官职,回到故居成都后不久,好友严武辞世离去,杜甫失去了在成都的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抵达忠州之后创作了此诗!愿望为: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个人认为最值得细细品味的就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两句了。漂泊甚至可以说流浪在天地间,和沙鸥没什么区别。让我想起了卢梭的名句: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看似无忧无虑,却无不为了生活操心考虑。看似没有任何限制,却处处不被限制!
tiantiangflower

tiantiangflower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课本里有首夜旅书怀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名篇,全诗如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最自然的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寥寥十字,星光所照之处,人看到的原野就越是辽阔。月光所洒满的大江河流,人就越是看得见江水的奔流。细草在细,微风在微,一细一微点出了岸上的风光。桅杆行单影只,道破了夜里行舟的孤独。星垂在垂,说明星光垂下在原野上,一个阔字恰到好处的写出星光垂出的原野,在人的视觉里是多么的辽阔。月涌在涌,说明是借用月光的涌动,展示了大江的水奔流不息。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当官,年老多病应该退休了。自已到处飘泊没有家的归宿像什么,就像这天底下一只流浪的沙鸥。简单品读,杜甫名篇,思索万千。
applerqi

applerqi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liyue

liyue

杜甫的旅夜书怀大约成于他离开成都的旅途之中。765年,关照杜甫的严武暴病离世,他失去了蜀中的靠山,携家眷离开草堂,一路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四月到达夔州。这个时期,杜甫的诗风已经完全成熟老道,格律诗水平已臻化境,他大多数登峰造极的作品都在这一阶段完成,如登高、秋兴八首,但是和在成都过的舒坦比起来,这段流离颠沛的日子也让他的人生后半作品满是抑郁伤怀。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们先从格式上来看。起句“细草微风岸”,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为仄起不押韵格式,推出全诗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舟”、“流”、“休”、“鸥”,押平水韵“十一尤”,整诗无一字出律出韵,平仄也符合五律仄起不押韵规则。颌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对仗,所以这首五律完全符合近体格律诗的规则。再来看内容。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从写景入手,交代时间(夜)、地点(舟)、天气(细草微风)、状况(危樯独舟),通过这些描写迅速勾勒出一副水墨画。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描写精致而又不单单只是写景,让人同时感觉到诗人自身的状况:我就像微风岸的细草,又像夜里孤独的小舟。既写景,又寓情于景。颌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名句。对仗工整,写景雄浑大气,纵横开阔,历来为世人所称赞。星星低垂天边,显得平野十分广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这两句是深化写景,但是与一些诗人不同。一般都是从大入小,先写大景观,再细写小景致,而杜甫选用了先小后大的写景方式,用颌联两句的大气开阔反衬出“细草”、“独舟”的渺小,其实也就是自己的渺小。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完全是因为被大自然的景色震撼了吗?当然不是。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不再继续写景,转而抒发诗人自身的感受,自然也是因为看到前面景色之后的感受。出句“名岂文章著”,名声岂是能靠文章得来的?这就有意思了。因为杜甫的名声还真就是靠文章得来的,我们都知道他的仕途是失败的。作者这样写,明显就是觉得自己的政治才华并没有施展。我们早就讲过,对于古代文人来说,诗词不过是末技,仕途、经天纬地才是正才。对句“官应老病休”,这就更有意思了。理该是老了或者病了才会辞官,配合前面半句来看,杜甫的心理其实还是认为自己不老、不病,应该可以继续当官。那为什么辞官了呢?被打压、排挤了。其实也就是严武罩不住自己了。所以,从颈联可以看出,杜甫对自己离开成都是不服气的。同时也解释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主要原因还是政治上的失败。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合回首联所看到的江景,同时加深颈联对自己的形象的描写,形容自己在天地之中飘零,就像那江上的沙鸥无处可依,悲怆伶仃的心情表露无遗。起承转合,严丝合缝,庖丁解牛,无懈可击。这首五律写景雄浑壮阔,气象万千,却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大江东流、星月争辉的绚烂景象反衬出诗人的孤苦伶仃、悲惨境遇,最后又用苍茫天地间细小的沙鸥自喻,突出了渺小而无力的孤独感。随后杜甫进入夔州,开启了贫病交加却才华横溢的创作黄金时期。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芙一

芙一

五律,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杜甫的五律名篇,全篇写转徙江湖时的一个月夜,诗人胸中意绪深沉凝重,写出了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从江夜的近景写起,细草,微风,江岸,船上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里的孤舟。在江边,微风吹拂着小草,有一条小船在黑夜中停泊。这是一个多么寂寞的一个境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空低垂,更显平野广阔。月随大江涌动,更显江河气势。这是写远景,雄浑阔大。。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会写文章所以声名著,人老多病就应该休官,这是反写。有点名声,不是因为文章好,是因为写出了自己的失意,寂寞漂泊的真实。虽是人老多病,但更多的是被异己排挤。诗人本有至君尧舜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就算文章出名也不是自己的心愿。老病休官就更不是自已的心愿。。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到处飘零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孤零零,独寂寞。。全诗从江夜近景写到平野远景,从外在处境到灵魂深境,通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充分表现了人的孤独寂寞感和悲愤的情怀,是诗人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刘木木嘿嘿

刘木木嘿嘿

〈游夜书怀〉游来游去杜甫知,夜长梦多入冬时。书写工整大唐诗,怀旧圣贤小心吾!
辰夕十可

辰夕十可

水起潮,海连波,享不尽岸一美食,说不完恩爱情仇,海之畅,水连波。
瀚海琴岚

瀚海琴岚

最喜欢他的那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飘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独飞翔的沙鸥。通首神完气足,气像万千。
red_鹭

red_鹭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此诗,解者已得其旨要,诗意明了。但解者多释其意,少有得其指归,通其脉络者。今通释其脉理如下。全诗主要有三个意象:近岸之细草,江中之孤舟,天地间之沙鸥。诗言自己虽如草一般挣扎(细草微风岸),舟一样奔波(危樯独夜舟),然一生漂泊,終老无成(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究竟如平野(星垂平野阔)中细草一棵,大江中孤舟一叶(月涌大江流),天地间沙鸥一只也!
daiyue899

daiyue899

旅夜书怀杜甫的诗,写得很好,即写出了作者的心怀,也把自己此成天地一沙鸥鸟,让人心宽,一个作家能心怀坦荡,哪我们读者也要把伺己看成普通人啰。
棉花糖

棉花糖

写此诗的时代背景是:765年,时杜甫在严武幕府任职,严武病故后,他像失去了依靠,便离开草堂,扬舟东下,当孤船靠岸,仰望星空,发出感叹,成就了这篇传世之作。诗中的“危樯独夜舟”,“官应老病休”(因年老多病而离职)就是借物沉吟,独自感叹孤独漂泊的他此时就像那天地间一只小小的沙鸥!心中徒然生起一股凄凉之感来……
pyy001

pyy001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