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不给杜甫回诗?
最新跟帖

jjkokojj
李白是当时诗坛最受人瞩目的大明星,声名远扬,而杜甫还未成名,只能算是一个文艺小青年,是众多李白粉中的一个。当然杜甫后来因为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支持,在诗坛的地位越来越高,达到了和李白平起平坐的地位,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不要说李白不知道,杜甫自己也不知道。就像我写了很多信给张学友、给沙鲁克汗、给星爷、给发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回过啊。那些大明星粉丝千千万,哪里看得到某某某啊。

safen
有个原因大家都忽视了:李白生前就已名满天下,那是超级大偶像啊,走到哪儿都有粉丝热情的接待,而杜甫能与李白齐名那是后来的事儿。杜甫生前名气并不大,不要说跟李白比,就是王昌龄贺知章的名气都比他大的多。发现杜甫诗歌成就的是另一位唐朝诗人元稹,就是“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读了杜甫的诗觉得很了不起,连贯起来就是很写实的史诗。杜甫从此名扬天下,被尊称为“诗圣”,得以和李白齐名,这时候杜甫已经去世有70年了

烟火在路上
谢邀,李白有写给杜甫的诗,现存世仅四首。李白大杜甫十岁,两人关系是惺惺相惜,有才之人怜惜有才之人。杜甫对李白比较崇敬,且杜甫为人感情较丰富,所以写给李白的诗多一些。另外李白写的诗保管收集较差,遗失较多。关于仅存四首李白写杜甫的诗我每首摘录一、二句:1首,沙上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中以汶水形容二人之情深。2首,戏赠杜甫(存疑),……饮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3首,鲁君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4首,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存疑)……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从上面所存世的四首诗中看出,李白对杜甫的感情十分深厚。李白是有给杜甫回诗的。

阿岳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都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但却不是同一个时代成名的。李白出生于盛唐,成名于盛唐,在李白意气风发,名扬四海的时候,杜甫才刚刚出道。如果说李白是那个时代的大V,诗坛领袖,那杜甫就是他的小迷弟一枚。当时风光无限的李白是看不到还未成名的杜甫的,他们的身份千差万别。杜甫和李白的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被放归山林的时候。当时的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可谓一见如故。离别之后,两人各奔东西,互有诗相互赠送,杜甫对李白评价很高,写李白的诗有十几首,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有三首。他们之间是有着深厚的友谊的。

linyueyue
谢谢朋友的邀请,我要对得起网友和观众,我先向邀请我的好友道声歉,有好多邀约的回答我都不能及时回答,我也在苦思冥想,不敢随便发贴…李白和杜甫,既是朋友,也可以说是隔代,因为李白的杜甫大了十几岁。李白大师是如日中天, 杜甫无法与之相较,况且杜甫疾世愤俗,性情耿直,也因此被贬荒山,连儿子都喂不起,他写的诗李白根本无法看见。不像现在的网络,随时都能看见,他怎么回诗?其实李白也有回杜甫的诗,那我不再列举,

哎静
李白杜甫的诗丢了那么多,你拿剩下的一小部分说事,太片面了。

洋芋在这里
其实李白与杜甫是有相互赠诗的。就流传到今天的资料来看,杜甫赠李白的诗有十几首,李白赠杜甫的诗“起码明确的有三首,疑似的有一首”。请关注:容济点火器一、李白给杜甫回诗少的原因:1、有可能是流传下的资料比较少,世人也无从查询。但这不能证明李白没有给杜甫回诗。2、李白少给杜甫回诗,我觉得是当时的人文背景有关。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们相遇时,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了,而杜甫都33岁了,还默默无闻。可以说,李白是杜甫的长辈,而杜甫的李白的粉丝。就比方说,现在的明星很少给一个粉丝回信,但粉丝时刻都会给明星示爱。相对于杜甫对李白的崇拜,李白则是崇拜孟浩然,他给孟浩然写的诗更多。3、与其认为杜甫给李白的回诗多,不如说是李白死后,以诗来怀念李白的比较多。二、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三、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感觉李白对杜甫的情都寄托在酒上了)戏赠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四、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孟浩然才是李白的真爱)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汉阳府
李白斗酒诗百篇,白哥写的诗多了,未必后人有幸能看到。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李杜,尤其是李白的诗歌,十之八九都零落遗失了,不能仅仅根据诗集中的部分作品断定某事。

┏〣秋初≈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1、李白比杜甫大12岁,属于杜甫的师长,前辈。李白给杜甫写过的诗文就可以看得出来,杜甫在他眼里还是个“孩子”。2、作为晚辈的杜甫经常想起长辈的提携和难忘的云游经历,自然时常感叹,写诗纪念。3、作为李白来说,他的一生就是喜欢诗歌与酒,快意人生,性格不同,自然写的东西也不同,怀念的也不同。4、作为师长的李白很少给学生杜甫写诗,放在当下也是很好理解的。5、最后说一句,李白是给杜甫回过诗的,只是数量少而已,我觉得作为一个师长,回复诗篇的量不是什么纠结的问题。

箩箩
李白当时是世间名士,交友也皆是天下名人,杜甫当年不过是一个小年轻,虽有才气但籍籍无名,地位相差太大,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要是给偶像写信,写100封能回你一封就不错了,毕竟圈子太远

iamanning
这里面应该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同为大诗人但两人性格不同,李白多有的是政治抱负,而杜甫却是忧国忧民。李白政治抱负未曾实现,也造就了他的浪漫,以及诗风的浪漫,李白,独自游览国家的许多古迹,而杜甫,却又和妻儿老小生活在一起。更何况的是,李白还比杜甫大11岁,唐天宝四年44岁的李白与33岁的杜甫于长安相遇。也许有代沟的原因,也许有文人相轻的原因。

李明轩
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代表,意味着他们的风格思想差异比较大。人与人之间是讲缘分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cynus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a3300094be741a826b5", "vname": "", "vid": "9e4851cf27f6456c872cfd63c2a4e987",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4f750005255cc4455fce", "sp": "toutiao", "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a3300094be741a826b5",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4503362},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8553187},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3325194}}, "md5": "ee43dbce53f03ec1a1529659ca24f118", "duration": 89.12, "file_sign": "ee43dbce53f03ec1a1529659ca24f118", "thumb_uri": "4a3300094be741a826b5", "vu": "9e4851cf27f6456c872cfd63c2a4e987"}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被评选为2017年十大网络词语,究其来源竟然是来自两位古人!事情是这样的,好奇心较强的网友发现唐代诗人杜甫一生写了很多关于李白的古诗,什么赠李白啊,春日忆李白啊等等,可是李白不但不领情,还写了一首赠汪伦。于是“你的良心不会痛吗”一梗便流传开来,并常伴随着这个“有毒”的表情。这里妈咪要说两句,首先这个表情不是小黄鸡也不是小黄鸭,人家叫“鹦鹉兄弟”好嘛,鹦鹉兄弟是日本电信运营商于2015年12月推出的人气动漫角色。因其蠢萌的表情而一路走红。再来说说李白和杜甫的事儿。首先李白和杜甫二人算是忘年之交,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杜甫生于712年, 相差11岁,二人相识于公元744年,李白四十四岁,那时的李白已经是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这就相当于明星和粉丝交了朋友啊。再说李白也写过关于杜甫的诗,二人相识第二年公元745年,李白和杜甫同游东鲁,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你看,人家不仅写了诗还以昵称相称。杜甫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李白叫杜二甫,多有爱,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转年李白卧病东鲁,怀念杜甫,又写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所以你看,只不过是李白一生写下了太多诗篇,被后人熟知的比较少罢了。

susanlt
在网上,常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李白没有给杜甫写过诗?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写过很多诗给李白,但李白却没给杜甫写过诗。确实,杜甫写给很多诗给李白,其中不乏千古名篇,如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留下 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文章憎命达,魍魉喜人过"等千古名句。其实,李白也写过诗给杜甫,只是时代久远,很多诗散佚了,而且,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没有杜甫写给他的诗名气大,所以也就留下也李白没有写过诗给杜甫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现存的李白写给杜甫的三首诗。一、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744年,李白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当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两位大诗人终于在梁宋间相会、携手同游。不久后分手。745年春,李白与杜甫又在鲁郡(今山东兖州)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杜甫因排行老二,所以诗题中称他为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离痛饮离别已经没有几天了,我们一起登临赏遍附近的山池楼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我们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再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逢,重新在一起开怀畅饮。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眼前的泗水秋波荡漾,天边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离别之后,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现在且痛快淋漓地饮尽手中的酒杯吧!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同样珍视他与杜甫的友谊。二、沙丘城下寄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旅居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这畔),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我来到这里有什么事呢?只是整天无聊地闲居在这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沙丘城边那些古树,整日不断地发出凄凉的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鲁地的淡酒我怎么喝也喝不醉,齐地的歌声也空有其情意。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我对你的思念,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前六句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不见一个“思”字,不见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李白说出“思君”二字。以此回味前六句,则句句是思念杜甫之情,因为杜甫不在,生活中一切都变得无聊无趣无奈了。三、戏赠杜甫戏赠杜甫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写于公元746年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戏赠,有点开玩笑的意思,惟有友情至深,才能无所顾忌地开玩笑。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顶着中午的日头。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变得如此消瘦?恐怕是因为这一段岁月里写诗写是太辛苦了吧!这首诗语气诙谐幽默,可见二人相知之深。李杜李杜,不仅是因为两人在诗歌成就上的巨大影响,而且因为他们的友谊是文学史上最珍贵的一页。读了这三首诗,我们知道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并不是杜甫的“单相思”,而是李白与杜甫相知相惜的友情。答者:谢小楼

龙舌兰日出aa
李白和杜甫认识的时候,李白已经是名誉天下得大诗人,玄宗调羹,贵妃艳舞,力士脱靴,李白已经见过大世面的人,而对于杜甫,却不一样,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间,李白和杜甫在这个时候相遇, 现存的李白赠杜甫之诗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同时杜甫在这时期也有诗作赠与李白。 这期间,李杜两人互有赠诗往来,传世至今的、这两年间的二人互赠诗作数量也大体相当。这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国家陷入混乱,李白杜甫人生最后几年都在颠簸流离,,也或许因为当时环境因素,再者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对于李白来讲,杜甫只是晚辈,写诗其实是“一个大的传统”。“文人之间,大家很渴望表达一下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包括对某个人的见解。但回复不回复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后辈给前辈写诗,“就不完全是你写一首我就要回一首”。 唐代这样的情况不少,像李白和孟浩然就是这样的关系。” “李白对孟浩然非常崇拜。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李白曾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赠孟浩然。”但就流传下来的诗作来看,孟浩然鲜有对李白的回赠。 在历史上,李白杜甫诗作可以齐名,也期望他们能够有着紧密的往来,但或许碍于年纪和阅历的关系,也并不是李白无心,本来李白杜甫的诗作就不可能完全保留下来,我想李白也一定会留给杜甫几首回信,只是有些东西我们都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