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侠的路在何方?
嘻哈小恐龙
传统武侠的路在何方?对不起,若不求新求变,前方已没有路。
(一)
古龙先生很多年前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求新求变,蜕变最痛苦的时候他写了一本《天涯·明月·刀》,从第一句开始便如同散文诗一般: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书里的傅红雪是痛苦的,直到结局也只是和一个妓女在一起,这样的主人公注定会在武侠小说界掀起阵阵波澜,以金庸的气魄也只敢让小龙女失贞,可见古龙的离经叛道已经到了一个极端,因此这部小说连载时并不为读者和评论家所喜,也是意料中事。
先生一直痛苦的求索,后来他终于在《欢乐英雄》的代序说说武侠小说里明确提出:
武侠小说有时的确写得太荒唐无稽,太鲜血淋漓,却忘了只有“人性”才是每本小说中都不能缺少的;
我们虽然不敢奢望别人将我们的武侠小说看成文学,至少总希望别人能将它看成“小说”,也和别的小说有同样的地位,同样能振奋人心,同样能激起人心的共鸣。
这两句话,可以说真正为武侠创作指明了方向。至此,古龙才算是卓然而成一峰,于金庸之后执武侠小说之牛耳。
先生之言,可谓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传统武侠小说要想不至于没落,最终的着落点仍是在“人性”和“小说”这两点上。
聚焦人性的光辉或弱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爱情、献身、贪婪、流浪、欲望、家国、剑术、天下……每一样写到渊薮,写到极致,都会让人产生共鸣。
再次是小说性,即故事的精彩绝伦与价值观的积极向上(比如金庸先生“为国为民”的千古命题)。
(二)
现代武侠小说至金庸延伸到家国情怀,至古龙延伸到生而自由,到黄易时又是一变。
人常谓金古梁温四人何等大才,却不知武功发展到极致,已可名之曰“道”,正是一个“道”字成就了黄易,使其后来居上——居于梁温之上,而在金古之下,至今说起新派武侠五大家,“金(庸)古(龙)黄(易)梁(羽生)温(瑞安)”而已。
黄易之作,自《破碎虚空》始已有宗师气象,至《寻秦记》即将封神,至《大唐双龙传》终于大成。
曾有谓黄易者,“黄(色)加易学”也,也有谓其“枕头加拳头”的,两者表达的核心意思一样,而前者更其传神。易学、拳头,在其作品中表现在追寻天道的无常、生命的真谛及武道的极致,其“惟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之句,可为武侠名句,堪与金庸“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古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梁羽生“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之句鼎足而四,至于温瑞安之“人生真是寂寞如雪”着实差了一个档次。
《大唐双龙传》中石之轩在碧秀心坟前所吟之诗:
二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开,直至如今更不疑。
此诗本是唐末五代时期僧人灵云志勤禅师所作,在唐初的世界里由邪王吟出,令人觉得他确实已经顿悟成佛。
(三)
九十年代初至千禧年左右,借用古龙先生的话说,这一个十年毫无疑问是属于黄易的时代。
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问世,1999年11月,知识出版社出版了简体版。2001年2月,《悟空传》第1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自此揭开了大陆网络文学风起云涌的序幕。而在宝岛台湾,比《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早一年,罗森的《风姿物语》开始连载;又前一年(1996年),有个叫孙晓的人在网络上敲下了《英雄志》的第一行,后被誉为“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可惜我没赶上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请看以下这些名词:狮鹫文化、河图文化、元元论坛、鲜网、小说频道、信昌文化、泥人、端木、弄玉、幻剑书盟、龙的天空、cmfu……
经历过那个大时代的人当然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就在此时,我们可以说,武侠小说迎来了第三次巨变。
这次变化有以下两个特征:
1、篇幅加长到极限,滥觞于黄易而光大于网文。
这三次大变综合起来,我认为才是传统武侠的真正出路:
古龙先生提出的人性与小说性;
黄易先生所提出的破碎虚空,指出了武侠小说的出路;
网络的商业化写作,无所不包的体裁与纵横驰骋的幻想,最终在商业化与文学性之间寻找到平衡。
如此一来,当可产生金古黄梁温似的武侠名著。
与传统武侠内核相通,但已不是武侠的武侠小说,我们可以称之为“幻武小说”。
若还是传统的江湖庙堂路子,则武侠已死。
eglantine0
谢邀,很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虽然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集大成者,可我也更愿意把它归为传统武侠。那么,姑且就以金庸小说谈谈我个人的观点吧。喜欢金庸小说十多年了。有时候自己也会问自己,金庸小说成功的究竟魅力在哪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抛却了如还珠楼主 白羽 郑证因等旧派武侠小说的传统框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颖的结构,曲折的情节。《雪山飞狐》可以说就是其中的代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应用可以说到了极致。
文字方面,金庸不似就派武侠让人难懂,而是采取文白相间,首先尽可能使用白话文,让读者能够读懂,其次,适当地使用文言文,增添了文字的典雅,令人读来赏心悦目。
金庸小说,可以说是气势磅礴,大气宏伟,以《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尤为突出。这也是很大的突破。
4. 金庸写武侠,不单单是打打杀杀,射雕写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神雕写情,情到深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笑傲》写政治斗争,君子剑岳不群,却是伪君子,真小人。这是武侠小说,也不是武侠小说。
以上是个人对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一点拙见。
传统武侠要想成功,首先必须得抛开古老写法限制,放开想像,让有写作想法的尽情尝试,自由发展。因为在今天仙侠和玄幻盛行之际,也只有如凤歌之辈苦苦支撑,纵是《昆仑》写的是非常不错,仍然占不了大市场。
所以,传统武侠要有出路,必须“穷”则思变,必须“改革开放”。
欢迎留言讨论,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淇淇大人
不如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在没有彩色电视机的年代,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全村人都跑来你家围观。不管电视机里放什么内容,观众永远不会缺少。
这叫供不应求。是卖方市场一统天下。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彩色电视机普及的年代,电视节目的内容的好与坏,开始重要起来。因为消费者可以进行选择,遥控器在手,天下我有。爱看哪个频道,手指一按,爽歪歪有没有?
这叫买方市场,消费者有很多可选项。
传统武侠,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在精神粮食贫乏的年代,出现了新武侠这个小说类型,极大地取悦了读者,让消费者心底的江湖武侠梦得到极大的释放,从武侠小说中找到了精神寄托。
那是武侠小说同吃的年代,冒出很多写武侠的作者,好像只要是一本武侠小说,就能卖得出去,因为有消费者埋单。
不看武侠,还能看什么呢?还有什么比武侠小说更吸引人呢?
然而,还真的有可以取代武侠小说的东西出现了。
比如VCD,比如DVD,比如家庭影院,比如HIFI,比如各种游戏机。
再后来,武侠小说更加可怕的对手接二连三的出现。
比如电脑,比如互联网。
终极对手的出现,是无线互联网。人手一个智能手机,可玩性太多,把消费者的注意力瓜分完毕。
武侠小说彻底的过气了。
你的对手,不是你的同行,是不是有点哭笑不得?
光是从文学范畴来说,武侠小说也被现在的各种题材类型的小说给灭了。修仙、都市、玄幻、耽美……
消费者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