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后期走向军事巅峰,精明的曹操则接连大败?
秋叶
曹操父子欲速不达的梦魇折戟沉沙的地域
两湖熟 天下足。曹操灭袁绍把北方粮草烧个精光,割发代首粮食生产不出来了!关羽独占杨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都是曹操梦寐以求的
咖啡绿
先说刘备,为什么刘备后期崛起呢?这里有刘备招募一批肱股之臣的原因,但不是全部。
曹操曾经说:“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意思是刘备是和我差不多的人,只是起步比较晚,没有明确的规划、计划还有计策,简单来说就是不成体系。曹操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曹操刚开始也是和刘备早期一样经常吃败仗的,打不过董卓甚至董卓的手下,直到得到荀彧这个规划和内政型人才之后才慢慢改观并慢慢变得强大。早期的曹操和刘备一样,都很喜欢打仗不太注重内政,,甚至散兵游勇,只有一群能打仗的武将,然而打来打去发现并没有什么发展,直到荀彧建议曹操说:明公你应该深根固本然后再去争夺天下,这样才能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自保,以兖州为根据地,发展生产,善待百姓,使百姓臣服,然后带能征善战之将进取天下,无往不利。曹操听从了荀彧的规划,于是曹操有了稳定的后方,后来又相继有了荀攸、郭嘉、贾诩等组成恐怖的参谋团来出谋划策,这才组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曹操集团体系,之后曹操的扫平北方,可谓战绩斐然,曹操之所以会这样评价刘备,是因为自己早期有过切身体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刘备早期的经历几乎是和曹操一样的,只是刘备经历的时间更长,只有关张这样强有力的武将,缺乏战略型和内政型人才,也没自己的参谋团,不成体系,直到赤壁之战之后才开始有起色。赤壁之战之后刘备这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首先是诸葛亮的加入,诸葛亮的加入作用的最大的作用是战略规划和内政,相当于曹操的荀彧,甚至诸葛亮比荀彧的作用还大,因为诸葛亮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几乎全能,战略规划就是隆中对,和鲁肃这个三国最厉害的战略家不谋而合,至于内政能力诸葛亮说三国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估计只有荀彧能和他相提并论;而之后又相继得到庞统、法正等,组成参谋团,庞统和法正的出谋划策能力是没有人怀疑的,自此,刘备集团体系成型。
故而刘备在三国后期崛起。
现在说曹操。曹操在前期已经统一北方,在统治方面远远强于孙刘两家,在后期只是进攻受挫,防守依然强悍。
原因一:士族阶级不配合。起初曹操采纳谋士毛玠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把天子牢牢的攥在手里的同时也笼络住了一大批支持汉室的士族。在这些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再加上曹操自身的能力和宗亲的拼命,所以曹操在数年间平定了北方。
然后在曹操进入管理阶段的时候,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依法治国、唯才是举、抑制兼并、提倡节俭......这些都严重的破环了士族阶级的利益获取。所以士族阶级逐渐的对曹操不支持、不配合。自此之后,曹操便需要以解决内部问题为主,通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所以,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便逐渐把重心转向内部政治为主。
原因二:时局稳定。在三国后期,南北三方的经济实力,社会局势都达到了平稳。这样使得,孙刘曹三家的,对抗实力达到了均衡。南北对峙达到均衡后就很难进行压倒性的打击,这也是后期三国鼎立局面长期存在的原因。
原因三:地形不适。从赤壁之战即可看出,北方士兵不善水战。这样进攻东吴,为水,不利。进攻蜀汉,为山川,在北方平原经验不适用,不利。
PP姐或哥
准确来说,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诸葛亮、法正等人的辅助下,为实现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荆州益州、汉中等地,声势一时无二!这个时期确实是刘备的高光时刻,但仅仅一年后刘备即遭遇了滑铁卢。
在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向西用兵,先取平定西凉、攻取汉中。此时,曹操已时日无多,但他在临死前通过一系列动作,确保了魏国在三国中的优势地位:
一、放弃汉中:以退为进,将防线退至关陇,使蜀国至亡国都突不破此防线。
二、瓦解吴、蜀两国在荆州方向的联盟关系:
联合孙权击败关羽,让吴、蜀两个盟友反目成仇。将蜀国赶出荆州,魏国在荆州方向的敌人由吴蜀两国变为现在的吴国一家了。从而实现了将蜀国围困在蜀地的目的。
通过以上两步动作,曹操成功将吴、蜀两国限制在各之的领地上,获得了战略主动。
caijyu
刘备走向人生巅峰是真的,但是要说曹操大败却有些牵强。
刘备走向人生巅峰的时机,一般认为节点是207年,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任军师之时。随后刘备就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先占荆州、再联孙吴、退曹兵、入四川,算是占川为王,这才走向人生巅峰的。
蜀汉疆土最大时包括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也算是刘备在三国留下了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这并不代表曹操就大败了。
就算这个所谓的大败,按照当时的局面,曹操仍然“天下九州占其七”,妥妥的仍然人生赢家啊。
悠扬公主
所谓刘备走向军事“巅峰”之说,恐怕就是指的汉中之战。对于汉中之战的起始时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姑且把史学家们大致的意见作为参考。来解释到底是不是”接连大败”?
简单点: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挡。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张飞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断曹洪后方的样子,但被曹休识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蜀军兵力尚未集结之时袭击吴兰,雷铜、吴兰等战死,马超、张飞于是退走。(曹休)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汉中。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听说后,非常高兴,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这一条阁道是汉中的咽喉险要之地,刘备想断绝内外联系,夺取汉中。将军这一举粉碎了刘备的计划,真是妙计中的妙计啊!(徐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来抢定军山。
刘备派军趁夜火烧夏侯渊军队的外围鹿角。夏侯渊派张郃守东围鹿角,自己率兵守南围鹿角。刘备调一万多兵马分为十部,猛攻张郃,张郃亲身搏战,刘备一时难以攻克。夏侯渊分兵去救援张郃。刘备派黄忠攻打南围鹿角。此时的南围鹿角,夏侯渊正在率领400曹军精兵修复鹿角,黄忠乘着地势高,鼓噪大喊,一战就将夏侯渊斩杀在南围鹿角。黄忠又趁机攻向十五里之外的夏侯渊军营,夏侯渊军队因为丧失了主帅而迅速溃败。益州刺史赵颙等,也被黄忠军斩杀。
夏侯渊战死后,汉中曹军惶恐不安,郭淮、杜袭等推举张郃暂时统领汉中诸军,以安众心。张郃率军驻守阳平关。(张郃)
至此,汉中之战的下辨之战、马鸣阁道之战、定军山之战介绍完了。曹操两胜一平。没问题吧?从哪来的接连大失败!我怎么看倒是刘备接连失败、损失惨重啊。
汉中之战中发生的汉水之战被认为是曹操速败的原因,后世史家治史时对汉中之战的记载多为曹操被赵云所击败。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说。接下来:(汉水之战)
襄樊之战,关羽败、徐晃胜;又是曹操获胜!刘备失败。如此的战绩却被说成了接连大败?既然曹操精明,总是要有他的精明之处,如果真是接连大败,又怎么能说他精明呢。
“接连大败”之说,纯粹是哗众取宠!
果子丫
曹魏北边有鲜卑、乌桓、羌、匈奴,还东吴,多线作战。刘备在益州站稳后,军事实力得充实。夷陵之战即是刘备自以为牛逼了!结果被积累了三世的东吴的陆逊迎头痛击!
天使爱美丽
刘备后期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达到巅峰,还有人才姜维,曹操用人疑心太重。
hansen
不请自来!
刘备后期走向巅峰,曹操接连大败?这个数据从哪里得出的???
在我看来,刘备的后期并未走向巅峰,同时曹操除了几场大败也并未出现根本性的问题;导致很多人错觉在于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扬刘抑曹导致,曹操的大败每次都是大书特写,而刘备的小胜则次次记录。
三国中曹魏VS孙刘势力的转折在赤壁大战,在这之前曹魏军事集团对于孙刘两方单独面对都是呈碾压姿态,具体细化就是东吴军事政权的势力强于蜀汉军事集团;如果孙刘联手则才堪一战。而赤壁大战之后,孙刘单独面对曹魏军事集团才堪堪有一战之力,注意,从单独不能一战到堪堪一战。这种变化对于曹魏集团来说,影响不大,但刘备军事集团乘着赤壁大战则有所成长。
曹魏在赤壁后并不是实力削弱,而是短期内发动大集团军作战吃力,主要是后方粮草补给需要休养;这个补给对于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动辄六七十万的兵团作战有问题。而对于蜀汉集团呢?虽然实力成长,但同样打不起大战,在曹魏的高压之下,蜀汉的刘备集团需要一直养着规模较大的军事力量,以防止突发战争,这对于自身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而这直接导致了蜀汉后期诸葛亮出岐山的失败。
所以,从纸面上来看蜀汉的刘备集团貌似成长,精明的曹操的似乎实力削弱;但从战略上来看曹魏的曹操从前期的主动进攻姿态,转变为主动防守同时发展经济;也就是你只要不挑头,我不出击,这样对于曹魏来说可以减少一部分军队,同时供给也会降低。而刘备集团随着版图扩张(吃掉了一部分东吴地盘),为了提防曹魏和东吴的进攻,则需要供养大量军队,并且时刻保持战斗姿态,而这虽然短期内表现为兵强马壮,但对于国内而言,耗损严重,经济发展缓慢,而这也体现在刘备后期战争不断并最终送命。
以上供参考;欢迎关注DQ视角
rustax
演义看多了当历史的孩子……
东言潋滟
引言:刘备走向的军事巅峰还不及接连大败的曹操。
刘备入川以后益州军、荆州军加起来也不过十二三万的兵力,这样的兵力对刘备来说是巅峰了可对曹操而言还是上不得台面。
曹操的接连打败是三足鼎立的形成,蜀吴联合让曹操的发展止步。接连的大败曹操也是三足鼎立最强的一角。
刘备自发展以来一直是出于依附其他诸侯的状态,在赤壁之战前手上的兵马最多的时候也决不会超过五万人马,而且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刘备势力处于上升期是在赤壁之战之后,得了荆州五郡之地,手里有四五玩的荆州军;入主蜀地后又得五六万益州军及一整套的内政系统。有了自己的大本营,手上又有十万余的大军但这些还不是刘备的巅峰。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刘备的军事巅峰就是汉中之战打败了曹操,但是汉中之战曹操一直在北方平叛并没有全程参与,曹操回来的时候汉中之战已经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所以刘备惨胜。刘备一直被曹操追着打,汉中一站打败曹操这才让刘备觉得自己到达了军事巅峰,但是刘备的实力在曹操眼里依然不入流。
曹操自赤壁之战后接连失利,不仅让刘备趁势占据巴蜀之地还让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后蜀吴达成联盟扰乱自己一统三国的步伐。
曹操管辖的地域和蜀吴两家合起来差不多,而曹操的辖区大多在平原利于人口居住。曹操辖区内的百姓大概有四百万之众,那么按照四百万的人口来估算曹操至少要有三十万以上的军队。那么赤壁之战曹操只损失了七八万的直属部队,汉中损失了五六万人加起来有十五万人,那么两次大战中间还有间隔多年那么曹操再连败的情况下至少还有二十万人。那么在曹操眼里刘备依然不是对手。
总结:刘备的军事巅峰是他自己认为的,比对一下曹操刘备什么时候都不是巅峰。而曹操接连的失败也没有让曹魏进入低谷,依然是三国中最强的一角。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missou
都别抢,我来答。
刘备走向巅峰,曹操接连失利,这段时间指的是曹操北征乌桓回来以后针对南方荆州以及汉中发起的一系列战争,在这段时间里,曹操确实在军事上接连遭受挫败,而刘备则顺利从一个游走集团晋升为汉中王。为什么刘备会接连获得成功,而曹操会接连获得失败呢?
刘备进入荆州,曹操失去铲除刘备的最佳时机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击败以后依附于曹操,这个时期是曹操铲除刘备的最佳机会,当时曹操的谋士程昱和郭嘉都劝说他杀掉刘备,以免后患,犹豫的曹操最初没有同意,后来等到后悔时已经错失良机。
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三国志·程昱传离开曹操以后的刘备后来依附于刘表,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最重要的谋士诸葛亮,通过诸葛亮的出谋划策,刘备在荆州拥有了一定的势力。但并不大,还不足以和曹操对抗,但通过在荆州这个地方,刘备完成了自己的翻身。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导致刘备和孙权结盟
曹操北征乌桓回来以后,天下的局势基本上已经大体出现雏形:曹操占据了北方,孙权占据东南,荆州在刘综名下,益州是刘璋,汉中是张鲁。曹操南征荆州时,刘综不战而降,孙权也陷入险境之中。
当时在吴国内部爆发了该“战”还是“降”的争论。
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三国志·吴主传此时刘备方面的诸葛亮有意促成孙刘结盟,而孙权内部的周瑜、鲁肃也主张开战。出于自保得目的,孙权选择了和曹操对抗,这就促成了孙刘联盟一起对抗曹操,实际上不难从吴国内部爆发的这种争论就可以看出。
当时曹操势头正盛,颇有统一中国的希望,孙权自然不希望父兄开创的基业就这样拱手让人,这种形势的转变最终导致刘备和孙权走到了一起。倘若当时北方还有其它可以威胁曹操的政权存在,那么刘备必然无法通过赤壁之战这个契机在荆州站稳脚跟。
刘表要把荆州送给他,但是他自己放弃了。最终被刘综接管,倘若当时曹操不打荆州的话,刘备很难有机会从刘综手里把荆州拿回来,况且他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做。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也是多方面的原因。
一来是北方士兵不擅长水战;
二来又因为水土不服染上了瘟疫,导致战斗力下降;
最终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而刘备借助这个契机趁机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从此站稳了脚跟。而后刘备通过荆州作为跳板,入蜀夺取了刘璋的政权,成功占领益州,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这个时候曹操再想要消灭刘备,显然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赤壁之战作为东汉末年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战后基本形成了刘备、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雏形,尤其是刘备夺取益州以后,三足鼎立已成定局,再加上在形势上主要是以曹操为主要敌人。刘备和孙权那种虽不牢靠的盟友关系也给曹操造成不小的军事压力。
而这种压力在汉中之战中就体现了出来。
刘备羽翼丰满,孙权在后虎视眈眈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见刘备已经夺取了益州,考虑到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如果曹操能够夺取汉中,那么就能对刘备施加军事压力。因此在这一年出于战略需求的考虑,曹操亲自率兵征讨汉中张鲁。
另一方面,已经据有一半的荆州和全部益州的刘备也知道汉中的重要性,因此出兵和曹操争夺汉中。当时占领汉中的张鲁不愿意投降刘备,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于是投降了曹操。汉中于是被曹操占领。
但刘备对汉中志在必得,而且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游走集团,他羽翼丰满,俨然是一个大军阀,这让他拥有足够的底气和曹操争夺汉中。曹操带着主力退出汉中以后,刘备便趁机攻打汉中,这一仗持续了两年。
由于夏侯渊在汉中战场出现严重失误,导致战局出现扭转,汉中岌岌可危。在这种形势下,曹操再次带兵前往汉中,但曹操抵达汉中战争仅仅两个月就退出了汉中,将这个地方拱手让给了刘备,实际上如果当时曹操铁了心要争夺汉中的话。
刘备恐怕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汉中,因为当时刘备方面打的也很辛苦,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但为何曹操匆忙退出了汉中呢?
一来是因为荆州方面关羽施加的军事压力,如果关羽在这个时候突然出兵响应刘备,那么曹操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最坏情况是关羽突破襄樊,进而直指洛阳,如此一来就会被关羽来一个大抄家。(关羽发动北伐是在汉中之战以后)
二来就是蠢蠢欲动的孙权一直对合肥虎视眈眈,一心想要攻破合肥,进而染指北方;果不其然,曹操刚刚从汉中退回来,孙权就发动了攻打合肥的战争,随即又是关羽发动北伐。(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三国志))
正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又促成了曹操在汉中战场的失败。而以上就是刘备脱离曹操以后接连取得的胜利,曹操不断遭受的挫败,应该说孙权方面在促成刘备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倘若赤壁之战前孙权决定投降曹操,那基本上就没有刘备什么事了。
但孙权毕竟不是一个甘于现状的人,他在自保的同时,也促成了刘备通过在荆州这个地方的崛起。综上所述,可见并不是因为人家曹操年老不厉害了,而是形势发生了变化,而刘备又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终于迎来命运的转机,几乎是一气呵成的事情。
好吧再会
为什么刘备后期走向军事巅峰,精明的曹操则接连大败?
这一句话有点偏颇,因为这只是相对而言的结果
两人出身不同曹操起点高,刘备草根出身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
曹操出身好,20岁不到就当上典军校尉,一出场就有人赞助,有自己的队伍。参加了剿灭黄巾军,实力不算强大,但也是当时几路军阀之一。
后来也参加了讨伐董卓,平定李傕、郭汜,救驾有功,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下子占据了舆论和实力的最高点。身边也收拢了一大堆谋士和武将。灭二袁、和北方的大多数诸侯。统一了北方。
刘备虽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经过当时汉武帝的实施的推恩令,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沦落为卖草席为生,好不容易结识了张飞、关羽。在张飞的赞助下,参加了灭黄巾的军事运动。但最后只是封了一个很小的差事。后来一路寄人篱下,处处投靠别人,包括:袁绍、曹操、刘表。一直到曹操赤壁兵败,刘备才得以喘息的机会。以荆州为据点,攻打西川,总算有自己的容身之处。
说刘备走向军事巅峰,也只是相对刘备的前半生而言,由四处颠簸游离。到开始可以与曹、吴抗衡。实际际上其军事实力与曹、吴相比,还是有一点的差距。为什么呢,因为综合国力的问题。而蜀将关羽在镇守荆州,水淹于禁,打樊城也只是局部战争的胜利。最后不也是被吕蒙打得败走麦城。刘备伐吴也被陆逊火烧连营而兵败。所以基本谈不上什么“军事巅峰”。赤壁之战大部分功劳都是东吴立的,刘备只是配角,也不能说明刘备的军事有多强大。至于进军西川,有内应张松与西川刘璋本身实力有限,加之为了抵御张鲁,求助于刘备,犯了引狼入室的错,才让刘备得手。
除此之外,看不出刘备绝对的“走向军事巅峰”,如同一个穷人,突然有一点钱,显得像暴发户一样。
而曹操因为赤壁一战伤了元气,军事力量上暂时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加上郭嘉等人的去世。力量受损,如同一位一直很富裕的人家,遭受到一些挫折后,损失了很多钱财,相比之下有点落魄。但是整个三国鼎立的时期,曹操的军事实力都是强于其他两国,只是已经没有绝对“灭对方的实力”而已。
所以三国之间相互打仗的胜负也就难以避免了。这也是相对前期曹操统一北方时的胜率而言,即使曹操在平定北方时,也是先输后赢(包括官渡之战、平西凉)。
所以,说”刘备后期走向军事巅峰,精明的曹操则接连大败“是相对片面,有失公允。
太极
为啥刘备后期走向军事巅峰,精明的曹操却接二连三遭遇失败?
原创声明 : 流誉原创 抄袭必究
刘备后期走向军事巅峰?夷陵之战是走向巅峰,还是走向灭亡?奥,“后期”把夷陵之战排除在外,那也不对啊!往前退回三年,关羽丢掉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也不算吗?刘备自称皇帝,实际就是个跛脚鸭,那时只剩下益州、汉中,新城、房陵也丢了,地盘没了,人口没了,经济不用说,军事恐怕强不了,把这说成巅峰,岂不笑掉大牙。
实际情况是,曹操巅峰早在建安十三年(208),即赤壁之战那一年。也就是说,巅峰和挫折在同一年,但巅峰是大战之前,转折在大战之后。想想,当时曹操已经彻底平定袁绍旧地,北征乌桓,震慑辽东,逼公孙康杀掉袁熙、袁尚,自动送来二袁首级,曹操回师途中,那首著名的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何等豪迈、雄壮威武,景象万千,大气磅礴!
虽然从地域看,那时候,曹操还有西凉、汉中没有平定,但荆州一线,刘琮投降,不仅进占襄阳、樊城,刘备也已从新野,步步溃退,被迫退至夏口,几乎就要被赶过长江。除了江南四郡,荆州就基本全收服。而荆州的人口、经济、军力比汉中、西凉要强大很多。还有,就是远在益州的刘璋,也派张肃为使,“遣兵给军”,表示服从。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 】曹操任命荆州降将文聘,统领新投降的荆州陆军,并启用荆州当地名人,如韩嵩、邓义等。对曹操来说,形势一派大好。如果曹操这时,暂时放下刘备、孙权,先巩固、稳定荆州,兵峰西指,或者暂时休兵罢战,拉拢、分化,利用即将就来的张松,因为张松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集团,包括法正、孟达,很可能先刘备一步,进入益州。到那时,汉中的张鲁,成了两面受敌,不用征伐就会自动投诚。
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 】
刘备的巅峰,实际就是自称汉中王时,那时候,地域上包括益州、汉中、荆州三郡,以及上庸等。但是刘备的巅峰,与曹操完全不同,这包括两点 : 一是曹操的年龄,那时只有54岁,进取心还在,身体状况很好,有充足时间,重写辉煌或纠正失误;二是曹操实力很厚实,虽然受到挫折,也仅受小伤,并未伤及要害。而刘备的巅峰,实际已是强弩之末,虽取得胜利,国力也几乎耗尽;刘备已是59岁,不仅自身还有国家,都难承接微小失误,走错一步,都是要命的。
至于曹操后期失败,主要就是汉中之战。但汉中对曹操,只是影响统一天下,对于江山来说,就是曹操自己那个著名口令:“鸡肋”,拥有还是丢弃,都没啥意思。而刘备后期,不但不是军事巅峰,而是一个失误接着一个,且一个比一个严重。比如,丢荆州难道仅仅是关羽责任吗?夷陵之战诸葛亮、赵云那么劝谏,刘备都充耳不闻,一意孤行,能怪谁呢?
老是不进球
那是赤壁之战给刘备的机遇,才使刘备借荆州定西川取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