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吕布武力值非常低,品行也非常恶劣,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神话他?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完整地记录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共计3249卷,约4200万字。清代钦定为“正史”,堪称为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中蕴含...

中华书局编辑部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后汉纪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

袁宏

[作品]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晋代常璩撰。全书共十二卷。《华阳国志》记事范围,从时间上始于远古,终于晋永和三年;地域涵盖西南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州县。无论从时间范畴或空间范畴来看,...

西晋·常璩

最新跟帖
小胖

小胖

不知道是哪个没文化的告诉你正史中吕布武艺非常低的?你是白痴还是脑残?你是小儿脑瘫还是老年痴呆?

ring999

ring999

呵呵呵。

正史记载的吕布,是文武双全的。

吕布担任过丁原的主簿。知道什么叫主薄嘛?

也就是丁原的行军秘书长,管理文书、书写命令,统辖后勤保障。这样的职务,最少也应该是文采斐然的人物才能担任。

吕布的军事才能也算得当世前列。

个人武力还不错,单挑击伤郭汜。被俘后请求曹操宽恕说,您统步军,我领导骑兵,天下怎么会有敌手?至少曹操曾短暂犹豫过,这个犹豫自是因为吕布统帅轻骑兵的能力。

当然,吕布本人的品性是非常差的。

跟随丁原,因为董卓许愿的富贵杀害丁原。跟随董卓做近卫却与董卓侍妾通奸,暴露后因为恐惧而参与王允谋杀董卓的行动。投靠袁绍因为不能约束士兵而离开袁绍,再投奔袁术还是不能安定就投靠到刘备手下,再谋夺徐州。

最令人可笑的是,吕布不爱部将,却是爱部将妇。最终众叛亲离,手下将领捆绑陈宫开门投降曹操,自己只能投降,被绞死。

大概因为吕布长居并州,胡汉杂处,学习到了军事才能,却未能学习基本礼法与遵循士大夫的道德要求。

DanieleGong先森

DanieleGong先森

吕布这个人物刻画的非常经典。本领最强,智谋不足,感情丰富,叛逆,优柔寡断,爱面子,爱宝马,讲义气,强出头,关键时候也肯认怂。经典中的经典

小马哥

小马哥

这是一种描述的手法,只不过我们中国老祖宗懂得的东西,到最后被我们自己给扔了个干净,就好比现在的抗日神剧。

吕布这个人在历史上面,威名并不小,不仅弓马无双,而且这个人战斗能力强悍,跟当时的张燕作战,在袁绍的军队被打得一筹莫展的时候,这个人站出来直接帮助袁绍的军队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除此以外,曹操也曾经被吕布逼的差一点点把自己的孩子扔到袁绍那里当人质,并且辕门射戟,这一点是历史书上面明明确确记载的事情,由此可见,吕布这个人的勇猛。

但是《三国演义》里面确实对于吕布进行神化,说他是天下第一战将在当时来讲的话,这个名号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尤其是现在底层的老百姓都认可吕布是第一神将,为什么?

吕布那是一个boss!无论是对于曹操还是初期的刘关张来讲,吕布都是一个需要逾越的大山。这个大山如果太矮了,对于刘关张和曹操来讲,是不是太跌份了?

我们去看一下近几年美国的大片,哪一个不是把最终的敌人写的如同boss一般强悍?敌人更加强大,我们打倒了强大的敌人,我们更牛逼!

我们去看一下现如今的抗日神剧,哪个不是把这些日本人写的如同弱智一样,主角开了个无双技能直接上去收割人头就行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们在嘲讽粉日本人制作的游戏三国无双说是无双割草,没有头脑,我们在拍抗日神剧的时候,不是跟他们做着同样的事情吗?

中国的老祖宗懂得挑战,懂得让自己的主人公更加丰满,所以描写吕布的时候,不惜笔墨描述吕布的勇猛,就是为了接下来描述曹操,刘备等人的英明神武和战斗力惊人,做一个铺垫,做一个描述,但是我们现在却把这些东西忘了个一干二净,还在这里争论说吕布这个人到底强不强,那是《三国演义》那是小说,小说里面他爱怎么写怎么写,但是小说必须要把自己的精神给体现出来没有精神的小说就是几张废纸!

所以说,与其在这里争论吕布到底是不是那么神勇,倒还不如想想接下来,如何去像我们的孩子讲述一个能够经得起推敲的三国故事?这才是真话,而不是像那些杠精,喷子一样在那里无事生非,但是无论如何,《三国演义》里面所蕴含的那种精神不能够污蔑,这是老祖宗口口相传的三国故事,流传到我们这里的最后底线!

海绵宝宝ALAN

海绵宝宝ALAN

这样写是为了小说更有看点,演义中平添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如辕门射戟,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吕布戏貂蝉等。

cxyfire

cxyfire

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它的主人翁 主要是刘备,所以全书也是以刘备的创业经过为主要线索进行铺排的。为了衬托主人翁以及在书写主人翁艰难曲折的创业过程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作者故意朔造了这个超强的人物。比如,吕布开始出场时,首先就神化他,为以后的三英战吕布埋下伏笔,用以表现三英的厉害。往后,为了把故事情节导入正轨,在关键时刻就有吕布出场。比如,当曹操要血洗徐州时,吕布就袭了曹操的老巢兖州,使得曹操不得不退兵,如果没有神勇的吕布就撼动不了他,就造不成这样的影响。所以,这样安排就让势单力薄的刘备顺理成章、轻而易举地捡到了徐州。《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徐州是个关键的节点。吕布死后,刘备的真正创业史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前面都是序幕。

蝴蝶穿花

蝴蝶穿花

正史上吕布的武力值怎么就非常低了?后汉书·吕布传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甚见亲侍。”弓马骁武是吕布得以被丁原重用的原因,而丁原甚见亲待吕布恐怕也不会因为吕布是他的私生子或者姑爷吧?很显然,丁原看中的就是吕布的武力值,不是吗?



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三国演义》对此曾大书特书。实际上,这并不是《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而是真实历史。同样是后汉书·吕布传记载:“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谢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别的不说,就从这两点我们也能得出结论,吕布对弓马骑射恐怕都是非常精通的,真不知道提问者所谓正史中吕布武力值非常低从何说起?陈宫曾评价吕布:“吕布壮士,善战无前。”如果说陈宫和吕布有利益关系,他的话不能作数。那么,曹操手下的谋臣说的话应该可信了吧?荀攸说:“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程昱说:“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无论是荀攸还是程昱都提到了吕布的“骁猛”“匹夫之雄”。可见,吕布的骁勇善战是彼时公认的,又何来武力值非常低之说?



至于说吕布人品卑劣,身处乱世、想要在乱世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谨守着道德文章是行不通的。说吕布卑劣,曹操、刘备、孙权又有多高尚呢?不过成王败寇罢了,倘若吕布夺得了天下,评价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不断地改换门庭恐怕就成“顺应历史潮流”了。乱世枭雄没有对错、没有品行卑劣与否,只有成王败寇。如果都守着王道,那不应该到现在还是三皇五帝的天下吗?吕布之所以不断背弃旧主、改换门庭,无非为了生存、为了在乱世中争得一席之地罢了。近代的那些所谓新旧军阀不断改换门庭者还少吗?焕公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但是,焕公就道德卑劣吗?恐怕未必吧?就私德而言,焕公与士兵同甘共苦、对民众也基本做到了秋毫无犯,不仅不卑劣,反而相当高尚。可是,这并不影响他扣押旧主、改换门庭,不是吗?政治是政治、人品是人品,两码事。



至于提问者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神化吕布,或许有一些吧,但无非是因为情节需要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化处理而已,神化恐怕也谈不上吧?至少罗贯中没说吕布手撕某某、用包子当炸弹、八百里外穿杨吧?比起现而今的神剧,罗贯中已经非常非常保守了,不是吗?

jane20091002

jane20091002

请问三国正史除了关羽斩杀颜良,其他还有将杀将记载吗???会带兵才是最重要的。

josie咔

josie咔

三国演义神话吕布?呵呵

嘉林

嘉林

正史中,吕布武力高到可以比卫青李广,品行远高于刘备!

真实的历史上,吕布是文武双全,他是文官出身,地方小文官,武力高,有能领兵打仗,在首都,董卓一眼就相中了他,认为是豪杰,董卓那么多手下女婿等等,王允一眼就相中吕布,袁绍也喜欢他,刘备也喜欢他,人见人爱的猛将

吕布不是三姓家奴,跟过至少六个主子,丁,董卓,王允,张扬,袁绍,刘备,

没有刘备多,刘备跟过十个主人,刘虞公孙瓒袁绍曹操陶谦刘表等等等,而且刘备各种主动背叛,吕布大多数是被逼的,道德水准高刘备n倍!

实话实说,那个时代,吕布真心是高风亮节文武全才的英雄,比关羽强多了


当反面材料,抖义兄弟神威!

辉哥

辉哥

不写怎么知道刘备也会武功。

大补哥

大补哥

呂布因演义说成第一,实际是典韦,许诸那样的壮汉,遇叛乱往高顺那里藏,对李郭四将无办法,打张燕还邀着两个同伙,证明马上功夫平常。地上能制人,箭法精,壮态唬人。

melody

melody

其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但没有神话吕布,反而丑化了他。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杀丁原的起因如下:

根据罗贯中的描写,其实说白了,吕布既要依附更加强大的董卓谋求更好的发展,也是贪图赤兔马以及金玉珠宝,似乎一切出于他自己的贪欲,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三国志》等相关史志中的记载,不难发现,实际上背叛杀死丁原(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肯定不是吕布个人的反复无常和没有信义,这个行动的本质,实则是包括了张杨(《后汉纪》作张阳)、张辽在内的并州军事集团领导层共同的意愿,吕布只是一个具体执行者而已。

并州军事集团不愿意为了丁原而和董卓的凉州军事集团发生冲突导致损失——并州集团相对较弱——是丁原得到这样下场的关键,而并不是因为吕布个人是神马三姓家奴白眼狼。

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这么说:

汉末大乱,雄桀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

同时代人孙权也说过这样的话:

老贼(指曹操)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因此,吕布包括张杨作为汉末群雄中数得上号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中卓尔不群的人物,把他们仅仅描写成武将哪怕是勇猛无俦的「人中吕布」也是矮化了,更遑论贬之为「三姓家奴」。

虽然,吕布因为自己家世、清望的先天不足和政治才能的欠缺而没有在群雄逐鹿中笑到最后,但是,他绝不是一个所谓勇而无谋、匹夫之雄的政治人物。

三国志》撰写者陈寿对吕布的评价是「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实际上一方面这是并州军事集团的利益决定的,由吕布个人背锅,未必十分公平和公允;另一方面从张杨、张辽和吕布的关系看,并州集团内部之间的交谊和凝聚力,也是相当不错的。

conan1214

conan1214

罗贯中先生著的《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历史体材的长篇小说,它与《二十四史》《三国志》等正史记有较大出入,为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奸"化了曹操,″仁"化了刘备,“智"化了诸葛亮,"义"化了关羽,"莽"化了张飞,"妒"化了周瑜,“忍"化了司马懿,“恶"化了董卓,“蠢″化了蒋干,“神"化了吕布,……。以历史为背景,天马行空,凭空想象,使许多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们含笑九泉或者含冤九泉。小说毕竟是小说,不可太较真。《二十四史》也只是二十四姓之家谱也,何况《三国演义》一本小说而已。

夏天的夏天9_16

夏天的夏天9_16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