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
风小染
瑰宝、财富,无以伦比
金闪闪闪闪闪
先自编小诗一首:
笔起江南雄豪气,剑杀天地映素辉。侠之大者家国梦,身许汗青远山巍。
戊戌岁,壬戌月,乙未日,查公卒,寿九十四,天下哀之。
谈起金庸,于公,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整个华人世界无人不知,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于私,金庸是我个人的文学启蒙老师,年少时爱读小说,四大名著晦涩难懂,考据颇深,当代小说读之无味,缺乏认同,只有金庸先生的小说,读起来畅快淋漓,神游其中。
我会同情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慕容复,我会讨厌日暮穷途倒行逆施的萧远山,我会敬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我会羡慕机智聪明惟小人亦能本色的韦小宝……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丰满,不多述矣。用武侠世界再造青史,虽多虚诞,然多普教,居功甚伟。
长大后,才逐渐明白,金庸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给人提供了阅读的快感,更重要的,是他作为现代人重塑了侠的理想人格和文化内涵,为当代中国人重新找回了失去的侠。
为何谈失去?并不是大道之废久已,而是“侠”之失传久已。最早关于侠的记载是在《韩非子》中,他给侠的定义是:其带剑者,聚徒首,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由此可见侠在韩非子眼里,确实属于涉黑的一类人,所以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韩非子才会明确的提出“侠以武犯禁”。
直到司马迁作《史记》,他单独为游侠立传,区别开了和韩非子的定义: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义者有取焉。直观字面意思,当时的游侠颇有墨者之风,然而暗杀和滥杀也在其中,所以董仲舒废除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史家便不再为游侠立传,究其原因,就是游侠这类群体是游离于庙堂和百姓之间的不稳定因素,故不可由之任之。
游侠文化中断于史书,金庸先生将之诉诸于小说,并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理想的侠士形象,读者很明显的能够感觉到金庸先生塑造的三类主体侠士:第一种就是儒侠,以郭靖、陈家洛为代表,重信重义、仁义为先,为国为民;第二种是道侠,以杨过、令狐冲为代表,特立独行,至情至性,孤傲叛逆;第三种是佛侠,以乔峰为代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无论哪一种侠,都摒弃了史书上记载的快意恩仇和滥杀无辜的游侠形象,这对于中国人重构侠士精神,都非常重要。
或许这也是金庸先生对文化的贡献吧。
虾米拢末
开武侠之先河,成就最高者非老爷子莫属,其文学性也是屈指可数者也!
陈子彦福仔
一个会写武侠小说的文学家
rabbit6767
金庸的武俠小说流传广泛,阅读的层面之广是少见的。可以说是种中式童话。想象中的人物快意恩仇,使人们从现实中暂时离开,找到借代,这种现象也只能出现在香港。
huabanyu32
高,深。
Ya
和j.k罗琳差不多,在受众上可能还更多,也更有影响力一点
oo墨痕oo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而这个英雄就是自己!金庸小说正是正面激发这个英雄价值观的。他的小说传播的是侠义精神,什么是侠义精神?侠义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
二锅头兑伏特加
一代大侠,无法用言语表达,其作品的美。。。。。。
踏雪红颜
通俗文学流行面大,例如张恨水小说。但能和四大名著相提并论吗!不能。时间知道谁是经典!
GC囍33
影响了一代人
潇翛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金庸是中国新武侠小说最具代表性、也是成就最高的作家。
武侠小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史记》的刺客列传,到唐朝的侠客传记,再到宋元武侠评话、明清武侠小说,民国时期面对巨大的民族危机,武侠小说、评书出现了一个高峰,成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反抗列强、弘扬尚武精神的一种方式和载体。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香港作家梁羽生最早为代表,开始改良了传统武侠小说章回体模式,注了新的现代元素和技法。之后,出现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大家,形成了新武侠小说,同时与影视作品相互融合,出现一股强劲的武侠文化风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新武侠小说热席卷大陆。特别金庸的作品出现了万人空巷的现象。
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的泰斗,除了引人入的故事、情节、人物和武功等奇特元素,不同于一般的武侠小说,一是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他的小说均精心设计了系列的历史背景,给人以历史画卷感。二是弘扬深沉的家国情怀,他笔下的大侠都家国为先的,萧峰、郭峰等这种形象成为侠之大者。三是彰显强烈的侠义精神,有人说金庸的小说在写“义”的风骨,古龙的小说在“情”的凄美,是很有道理的。四是贯穿永恒爱情的情节,这些爱情往往带有超时代性,是现代人的爱情观。五是彻底打破章同体小说的束缚,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韵味美,又注入了电影蒙太式的时空转换手法。
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是一种在超现实情境中表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和审美。有一位著名文化人曾说:金庸表面写的都是不存在的历史,但人们看了之后都认为实质都是真的。而XX(请允许我隐其名字)表面写的都是真实的历史,但人们看了之后认为实质都是假的。儒客非儒客认为他说的非常有见地。
所以金庸不仅拥有最多的读者,而且具有必须重视的、形成很深影响的文学价值。
艾玛尔
金庸老爷子的作品是当今武林侠客文化的代表,我辈之人只能发出高山仰止之叹!
小飞龙
1955年,金庸先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开始了长达十七载的武侠小说创作,所作十五部武侠小说风靡大江南北。历经一个甲子,早已成为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这个妙笔生花的武侠世界,实实在在地向读者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秒,成为了许多人打开传统文化知识宝库的快捷方式。为我们在自我认知与更广阔的世界之间,凿开一扇窗,筑起一座桥。
当你翻开金庸小说,整个世界的宏大画卷,都将于金庸江湖的想象中徐徐铺陈。
史航在圆桌派节目中说:
我十几岁读金庸,金庸其实影响我知识的结构。就比如说我对佛学没什么印象,金庸说到的那点佛教的东西,我知道了,金庸提到那个书法,可以变成一套什么武功,我知道了,美食是一套什么东西,我知道了,其实我都是用金庸的方式,这样一个打开方式,看了大量的中国文化。
也就是说,阅读金庸小说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认识传统文化的广博与现实世界的多样。
小说里郭靖身体力行,诠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真正含义;独孤求败精益求精,最终明白了“大巧不工”的道理;陈家洛深思熟虑,在绝境下体悟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内在逻辑;
周伯通穷极思辨,形成了“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辩证思想。
因为金庸小说,我们也许第一次听说了花剌子模、拖雷、哲别、黑水河之围。
因为金庸小说,我们回望历史,遥想大理天龙寺、西夏灵州城与嘉兴烟雨楼。
当然,金庸小说的魅力绝不仅仅如此。梁文道就曾在文章中写道,
后来我还很惊异地发现,它(金庸小说)居然也是三地海外移民二代认识中国文化,学习中文的必由之道。在美国也好,在澳大利亚也好,金庸的世界可能就是和故土之间最后的联系。”
在某种层面上,读懂了金庸小说,也就读懂了中国人。
金庸小说对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可能已经超越了文学意义上的局限,小说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使其中独有的一套成熟“语言”被移植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则在无意识中毫无障碍地使用着它。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在越南的国会辩论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是“岳不群”和“左冷禅”,前者是指闻名遐迩的伪君子,后者则是称呼一位老谋深算的野心家。
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不加思索地在日常沟通中使用“降龙十八掌”、“华山论剑”、“南帝北丐东邪西毒”等小说中的武功、事件或人物,而语言信息的接收者同样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就意味着金庸及其代表的武侠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沟通中的一部分,印证了我们常说的那句:
“金庸,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言”。
在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的前言里,有一段这样的话:
在一个民族中,总要有上百万人的存在,一位天才人物才能从中走出。
毫无疑问,金庸便是从这上百万人的存在中走出来的那个人,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里,瞭望星空时闪耀着的那颗星。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们这一代人,在年少时候遇见金庸,在金庸营造的江湖中完成青春的启蒙,在金庸的江湖中进入文学的世界,在金庸的江湖中树立了自己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