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那么彪是什么?跟普通的小老虎有什么不同吗?

adudu1971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郭德纲的相声中,一些美丽女性通常有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名字,比如诸葛山珍,王刚蛋,铁锤和彪子,当然这是相声的搞笑表达。
“彪”在女性名字中不常用,但在男性特别是文学作品中却颇为常见。特别是昆仲兄弟或结拜兄弟,常用“龙虎彪豹”来命名。
小说《水浒传》中,有一个精彩的桥段叫“三打祝家庄”。祝家庄有兄弟三人,老大祝龙,老二祝虎,老三祝彪,号称“祝氏三杰。
(一丈青扈三娘 剧照)
祝彪虽排行老三,但武艺最高,曾一箭射伤李家庄扛把子扑天雕李应,还与扈家庄的一枝花扈三娘定了亲。后来若非梁山好汉来捣乱,扈三娘将成为祝彪的妻子,就没猥琐男王矮虎什么事儿了。
再比如,书中有所谓四大寇,即山东宋江,淮南王庆,江南方腊和河北田虎。田虎也是哥儿仨,老二田豹,老三田彪。只不过,无论是祝家庄的“龙虎彪”,还是老田家的“虎豹彪”,最终都栽在了梁山好汉的手中。
除此之外,武松的小兄弟,孟州牢头之子,施恩的绰号也带个彪字,叫“金眼彪”。武松之所以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也是为这位小兄弟出气。
除了活跃在文学作品中,彪还登堂入室进了了庙堂。在清代武官的补服中,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绘的便是彪。彪这么吃香,究竟是何方神圣?
有句古话,叫“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看这个彪字,确实有意思,就是虎字加三撇。古人认为母老虎一般一胎双虎,若一胎三虎,那老三便是彪子。
因为小彪子和老虎长得不太一样,似虎非虎,加之彪子性情凶猛,所以不受虎妈妈的待见,通常被虎妈妈赶走,所以小彪子很难成年。一旦彪子成年,性情更加凶猛,常回来找虎妈妈和大哥二哥报仇。“彪”的这种凶猛好斗的性格,自然能和绿林好汉联系到一起,并最终上了清朝武官的补服。
(老虎)
事实上这是古人的一种误解。现在科学研究表明,虎妈妈不管一胎生几个,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小老虎很难成年,很多情况下都是团灭。毕竟虎妈妈生下小老虎,不能去妇幼保健院也没有产假,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是虎妈妈不要彪子,而是压根儿养不起也养不活。古人误解虎妈妈了,没听说过那句话吗?虎毒不食子!
所以古人看到的虎妈妈经常身边只带着一两只小老虎,所以古人觉得老三彪子铁定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便想出了彪子被虎妈妈赶出家门的故事。
(亚洲金猫)
“彪”是古人想象中的一种动物,并不存在。大自然中倒有一种动物和古人描述的“彪”有些相似,这就是亚洲金猫。
亚洲金猫和虎豹一样同属猫科,外貌神态颇有几分虎相,但体格相对较小。一般的亚洲金猫,体长一米,体重 15 公斤左右。若是这种情况,“彪形大汉”的意思就得改一改,不然武大郎也敢自称是彪形大汉了。

青青杨
清代武官的补服,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武官补服上绣的动物就是“彪”。《水浒传》祝家庄的祝氏三杰三兄弟的名字就是“龙”、“虎”、“彪”。由此可见,“彪”应该是一种猛兽,而且很被推崇。
“彪”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从虎,从彡(shān)”。“彡”就是虎身上的斑纹。也就是说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身上有斑纹的虎就是“彪”。
唐国史补里讲过一个唐代叫裴旻的人射“虎”的故事。裴旻担任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这个地方多虎,裴旻曾经一天毙虎三十一只非常得意。有一当地老者,看到裴旻射杀的虎说,“此皆彪也,似虎而非。”从这个老者的话里可以知道,“彪”的外形和虎很像,不然裴旻不至于认错。而且,只有像老者这样的当地人才能辨认出来,可见是非常相似。老者还告诉裴旻,“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你要是遇到真的老虎,你就没什么办法了。
裴旻不服气,要射真虎,就问老者真虎在哪儿。老者告诉他往北三十里就有老虎。结果是裴旻真去了,真虎也确实有,但是真虎“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马吓得都不能奔跑,弓矢也都掉落了,根本没办法射虎。再从这段描述看,“虎”比“彪”要体形小,但是比彪又凶猛得多。
个人认为,“彪”其实就是虎,只不过是从外形看比虎多一些斑纹。就好像“尨”还是“犬”,只不过是犬之多毛者而已。

骷髅猪猪
古代人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那么彪是什么?跟普通的小老虎有什么不同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老虎这种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
虎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从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到高纬度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老虎都能够生活。可见,老虎的适应性非常好,生存能力也非常强。
老虎常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它们没有固定的巢穴,大多时间都在山林间游荡觅食。能游泳。老虎大多时候在黄昏时段活动,白天一般潜伏休息,如果没有其他动物惊动,它们则很少出来。老虎的活动范围较大,觅食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假如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和范围会小一些。
老虎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它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也就是两公里远。雌虎孕期一般在105天左右,每次产1-5只幼崽,不过通常一般只有2仔。新生虎崽重约1千克,哺乳期5-6个月,雌虎和幼崽在一起生活一般在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关于虎的历史起源,现在公认的观点是至少200万年以前,老虎在东亚,也就是现今华南虎的分布区就有活动痕迹。它的祖先是一种叫做“中国古猫”的小型食肉类动物。
老虎体态雄伟、强壮、高大,身体呈现流线型,毛色绮丽,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四肢强健,犬齿和爪子极为锋利,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大虫”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威武雄壮,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尽管老虎是喜欢独居的动物,而且都拥有自己的领地,但是雄虎仍然可能经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成果。一个雄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雌虎。雄虎非常在意自己的领地,如果有“外敌”入侵,则会严格捍卫。面对入侵者,雄虎通常奉行的是毫不留情的“格杀勿论”政策。
雌虎据说则没有雄虎这么无聊,据有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雌虎即使发现它们的邻居死了,领地空闲下来没人管,它似乎也懒得去占领。
老虎除了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条纹斑的以外,还有几个变种,白虎、雪虎、纯白虎、金虎。虎文化和龙文化一样,也是我们中国的图腾之一。比如虎符、十二生肖之一、虎印、百家姓之一。有些地方民间还有避寅的习俗,也就是说,五月寅日夫妻不同房,避免被老虎伤害。
现在,回过头说一下题主的问题:古代人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那么彪究竟是什么呢?它跟普通的小老虎有什么不同吗?
这是一句民间谚语: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释义为比普通老虎还要凶猛的老虎。
这句话出自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周密笔记类著作《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予闻猎人云,凡虎将三子渡水,虑先往则子为彪所食,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则复挈彪还;还则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以去。盖极意关防,惟恐食其子也。”
上面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老虎妈妈要带三只小老虎过河,其中有一只虎仔就是彪。小虎崽们浑然无知,但虎妈妈心里明白。虎妈妈生怕三只中的那只彪,把其它两只小老虎咬死。因此,老虎妈妈就会先把彪送到对岸,然后再回来带一只小老虎过河。接着,再把彪带回来,再带另一只小老虎过河,最后再回来,把彪带过河。就这样,过一次河,虎妈妈就得来回折腾多次。
上面是周密笔记类著作《癸辛杂识》的说法。中国民间还有几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
虎妈妈假如生了三只小老虎的话,出于优胜劣汰考虑,可能会故意把其中一只比较瘦弱的虎崽丢弃在野外,让它自生自灭。如果它命不好,被其它野兽吃掉了,那活该它倒霉。假如这只被丢弃的小虎崽命不该绝,能靠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顽强,在野外侥幸存活下来,那么它必成老虎里的王者,很可能变成传说中的彪。
第二种传说:
老虎大多时候一次只生两只幼仔,如果一胎生了三仔,就很有可能有一只小虎崽是彪。传说彪是一胎三仔中最瘦弱的那只虎仔,但它生来就性情极为凶残,它会杀死所有的兄弟姐妹;因此,老虎妈妈为了保护好另外两只虎崽,往往会将那只很可能成为彪的小虎崽遗弃。这只被遗弃的小虎崽一般来说很难成活下来。假如它能够意外存活下来,长大成年,那么它一定是个能力非凡的虎。尽管它个头比其他虎崽小,但由于从小孤立无援,我行我素,它成年以后,性格会特别怪异、凶残,行为也会特别毒辣、凶悍。人们把这种在恶劣环境下长大成年的虎崽,叫做彪。一个虎字,加三撇,意思它一只虎,能力可以顶三只老虎。
第三种传说:
彪是狮、虎杂交而成的一种狮虎兽,属于身上没有花斑纹、而是全身长着金色毛皮的金虎,或者叫金猫,它本身就既有狮子“兽中之王”的威严、不可侵犯的特性,又有老虎“山中之王”的灵巧勇猛、顽强的秉性。
要说到这种金虎,目前还真实存在。金虎,是哺乳纲食肉目下猫科豹属的动物,分布于印度等地。金虎是食肉目猫科,是孟加拉虎金黄色的变种,全身金黄色,有黑色的斑纹,野生的目前已灭绝,只有在动物园才能见到,而且其数量比雪虎更加稀少,属于世界上极珍稀动物。不过并没有人称这种金虎为彪的。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在古代典籍中记载着很多动物,有些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有些在现实中并没有找到。比如龙凤,我们在古代典籍中经常看到古人的描述,但现实中一直没有人见过。因此,无法知道这究竟是古人的幻想,还是当初确实存在,后来灭绝了。
第四种传说:
在中国的传说故事中,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它生于虎腹,却长相非常像豹子。是一种介于老虎与豹子中间的动物。这种动物听起来就十分的厉害,而且听起来并不是很荒谬,看起来也的确像是真的。但是这个动物也同样从来没有人见过它们的真面目。因此,也有人怀疑它们就是彪。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或许更靠谱的说法。这是动物学家们的经验积累:
第一,虎妈妈没有那么大精力养活三只小虎幼崽。第二,虎妈妈养活两只小虎崽应该是极限。假如养活三只小虎幼崽,就得多狩猎。这样的话,一是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二是增加虎妈妈受伤、死亡的危险。第三,虎妈妈能够圈住的领地是非常有限的。由于受到领地限制,领地内可以供它们活命的食物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虎妈妈养活一到两只就已经比较勉强了,如果养活三只小虎崽,不仅小虎崽成活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即使虎妈妈估计也很可能会因力不能支而死亡。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说明虎妈妈养活小虎崽的艰难。虽然说老虎属于山中之王,但是小虎幼崽还是很脆弱的。虎妈妈既要出去狩猎,又要花很大精力全力保护它们,以使它们能够顺利成长。
有些动物学家经过跟踪发现,虎妈妈常常不放心小虎崽,因此狩猎时只能带着它们一起出去。而通过观察,虎妈妈带着的小虎崽一般是一到两个,三个很可能照顾不过来。因此,这就很容易给人类一种错觉,误以为三只小虎崽里,可能会有一只“彪”被虎妈妈故意遗弃。
至于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句谚语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总之,根据以上情况,我个人觉得,实际情况应该是虎妈妈根本养活不了两只以上的小虎崽。因此,便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传言。
当然,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法,“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三和九,在古代汉语里都代表数量多,而并不仅仅是单指数字。比如《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用到人类来说,也可以引申为教育子女。意思是,子女多了,只要在教育方法上多下辛苦,功夫到了,必然会有一个特别出息的,出类拔萃的脱颖而出。

行旅过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虎象征着威武,跟虎有关的词语都很有气势、
比如虎背熊腰、虎虎生威、虎胆雄心、猛虎扑食等。
可是还有一种叫彪的动物,同样厉害,一点也不亚于老虎。
跟彪有关的词语同样非常霸气,比如彪形大汉、彪悍、战绩彪炳等。
那么,彪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有一种排在虎豹之间的神秘动物——彪。
男人的外号或者名字往往有个“彪”字,以显得与众不同、霸气十足。
比如水浒好汉一百零八将之一的施恩,外号就叫“金眼彪”;有常胜将军之称的林育蓉,后来改名林彪。
那些有名望的家庭给自己的众多的儿子们起名的时候,常常将它跟龙虎豹并列。
例如《水浒传》中的祝家庄的“祝氏三杰”(祝龙、祝虎、祝彪)、田虎三兄弟,以及连环套中的“贺氏四杰”等。
对于虎豹大家自然非常熟悉,可是彪是什么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彪”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从虎,从彡(shān)”。“彡”就是虎身上的斑纹。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彪”就是身上有斑纹的虎。
唐代唐国史补一书,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射彪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叫裴旻猛士武艺高强,曾担任龙华军使守卫北平。
唐代的北平老虎很多,骚扰百姓。裴旻依仗着自己高强的武艺,杀老虎为民除害。
有一天他打到了一只老虎,带着它到处炫耀。一个老者看到不以为然地说:“你打死的不是老虎,是彪啊。”
老者还告诉裴旻,“真正的老虎比彪厉害多了,您若是遇到很难对付的。”
裴旻心里不服,就对老者说:真遇到老虎,我同样可以撂倒它。
老者告诉他,往北三十里就有老虎,你到那里试试就知道了。
裴旻去了之后,遇到了老虎,确实跟之前自己遇到的“老虎”不一样,战斗力爆棚——“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
如此一来,裴旻人还没有吓倒,马倒是先吓得浑身哆嗦,乱了方寸。结果裴旻差点被老虎吃掉,别说射它了。
从此以后,裴旻再也不对人提自己要射虎的事。
从中可以看出,“虎”比“彪”要体形小,但是比彪凶猛得多。
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说法,在其它说法中,彪也非常凶猛。
比如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在这里,彪同样凶猛可怕。
文学家元好问在《癸辛杂识》叙述了一个关于彪的小故事:
“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余闻猎人云:凡虎将三子渡水,虑先往则子为彪所食,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继而挈一子次至,则复挈彪以还,还则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彪以去。盖极意关防,惟恐食其子故也。”
从中不难看出,彪虽然也是虎妈妈所生,但却是三子中最凶残的小老虎。
传说虎和彪原来并不是一家,只是近亲,他们的祖先不共戴天的仇敌,后来彪投胎到了老虎这里,依旧对老虎充满仇恨。
传说老虎一胎只生两个(其实老虎可以生1到5个孩子),如果生了3个,其中一个就是彪,是虎妈妈眼里多余的孩子。
怎么区分哪个是彪呢?一般来说,彪先天营养不良、瘦小孱弱;而且仅一身褐色绒毛而没有虎皮常有的黑条斑。
母老虎就翻脸不认人,便不认这么个小虎崽,不但给它断供,还拼命驱赶,最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将它叼到距离虎穴很远的地方丢弃。
虎本来就是百兽之王,树敌太多,是众矢之的,“人人得而诛之”,因此幼小的虎仔面临重重危险,很难渡过难关,存活下来。
可是经过重重磨难之后的虎仔,成长起来之后,就会变得异常残忍。
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复仇,将抛弃它的的母老虎置于死地,然后将两位得宠的哥哥吞噬。
这个幸存的小虎崽,就是人们常说的彪。
有人因此说明,老虎就是彪,彪是小老虎。
但是至少在古人看来,虎和彪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
在明清官服补子序列中,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这充分说明,在明清两代人看来,虎和彪并非同类,不然就不会区别对待。
综上所述,彪这种生物在古人看来,似乎是真实存在;但是并没有力的史料和证据证明,它存在的年代。
迄今为止,现代人更没有人目击过这种动物,留下什么音像资料。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有一种濒临灭绝的猫科动物,和传说中的彪极其相似。
这种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名叫亚洲金猫。
它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常绿阔叶林、混合常绿山地林和干燥落叶林当中。
亚洲金猫不但栖息地环境跟老虎相似比较接近,外形也非常像老虎。
但是它体长和体重和老虎相差太远,体重只有10-15千克,体长78-100厘米。
专家们说亚洲金猫是彪的第一个依据是,它有跟彪一样的三“彡”:
两条位于双眼的眼角前内侧,是白色的条纹,长约20毫米;一条在枕部,是棕黄色宽纹。
第二个依据是,亚洲金猫身手敏捷,战斗力爆棚,它的听觉系统和弹跳能力是猫科动物中最好的。
据说,它和老虎狭路相逢的时候,一点都不发怵。
它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到老虎背上咬断脖颈,让老虎失去反抗能力。
因此人们把亚洲金猫称为丛林中王者,西南地区的猎手则管它叫黄虎或者黄彪。
无论这种动物是否存在,在中国文化中,“彪”已经成为威猛、强悍的代名词,“辽北狠人”范德彪的功夫,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赤脚大仙
彪同虎一样,都是一种动物。据民间说法,彪是雌虎生虎崽子时候中多余的崽,因为是一个虎胎中出生的,虎和彪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但是雌虎一般一胎只生两只虎崽子,极少情况下生第三只虎崽,这第三只就被看做是多余的孩子,而名字上也就在“虎”字上面加了三撇。这便是民间说法中的“彪”。
彪在很多文献之中被解释为虎,也是一种小老虎,但其实彪不小,被解释说是一种有花纹的老虎。谚语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意思就是雌虎在生虎崽子的时候,要是一胎生了三个,其中就会有一只所谓的彪,但是这个“小老虎”是虎崽中最凶残的,所谓虎毒不食子,而所谓的彪是吃虎崽的。
在中国古代的很多文献典籍之中,彪被记载为一种神秘的动物,是排在虎和豹中间,让我们感觉就像是水稻那样的“杂交”种类,也有人认为彪是狮虎兽,但狮虎兽是极难产生的,即使人为干涉虎和狮的受孕机会也不超过百分之二。
即使出生,大多也是畸形,加上狮虎兽的免疫力可以说是很低,基本是上大多是活不过幼年的,万分之一的存活率都没有,所以彪是狮虎兽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彪是凶狠的,而狮虎兽体积大,行动缓慢,看起来是呆萌的形象,可以说完全不相符。
那么彪为何这么凶悍呢?这就和彪的出生命运有一定的关系了。老虎一年只能生一胎,一胎一般是两只,现今动物园的老虎一般只能生一只,最多是可以生五只,但那种情况就凤毛麟角了。基本上一般就是生一只两只为主的,生三胞胎就很少了,加上生三只不容易养活,其中有一只虎崽的命运就是被赶走、遗弃。
还有的民间说法是,这第三只虎崽和其它两只长的不一样,故因此称为“彪”。可能因为雌虎营养跟不上吧,生两只还行,到第三只就容易出现了一些畸形,个头小的虎崽,然后这第三只虎崽出生就成了营养不良的情况,长的是瘦小羸弱,让虎妈一看,感觉生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就不想认这只虎崽。
这样的情况可想这只虎崽的命运,指望虎妈喂奶是甭想了,还会虐待踢咬,加上驱赶,甚至遗弃在危险之地,让其它动物厮杀,比如:饿狼、虎豹什么的。而这只虎崽在没有虎爸、虎妈的保护下,是极难生存的,你想这就是个婴儿,这种情况下还没到断奶的时候就让其它动物猎杀了。
但是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这只虎崽生存了下来,那就不一样的,你看虎崽经历的是什么,要是不凶狠怎么活的下来,在动物世界中要么跑的快,要么就看谁狠,这只所谓彪为了活命就得学会各种生存技能,如:飞山、越涧、爬树、攀藤等,还要和比自己大且凶残的野兽搏杀。没吃的时候只能吃树皮了估计。
在这种环境中最终长大,要是不凶狠都说不过去,是环境造就了彪的凶狠,最终的成长起来的彪具备各猛兽最冷酷最毒辣的秉性,凶悍、残酷。因为本身小时候就营养不良,长大了体型也不大,体型过大也不利于彪的生存。而长大后的彪最恨谁呢?估计是虎妈和另外两只一母同胞的虎崽兄弟了,彪食子相信就是这么来的吧?
然后又一问题来了,都是自己的孩子,虎妈为何这么忍心就抛弃这个孩子呢?我们也知道老虎要想生存就必须要以捕猎为生,以东北虎为例,一只成年的东北虎一天要是只吃一餐的话,需要吃12千克的肉食,按照这个数值计算,一只成年的东北虎一年要吃掉4500千克左右的肉食,这还是动物园在控制饮食情况下的数值。
东北虎的个头要比普通老虎的个头要大不少,这样计算普通老虎一年吃掉2000千克的肉食问题不大,要是加上带虎崽呢?老虎一般捕猎的食物就是野鹿、野羊、野牛、野猪、马鹿、水鹿、狍、麝、麂之类的,这些动物的肉均值一般就是50千克左右,老虎一年需要捕猎40次。
虎崽也是要吃饭的,加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年算上捕猎20次,多养活一只就要多捕猎20次。而老虎虽然也是动物世界食物链的顶端动物,但是捕猎是个体力活,加上逐渐的进化,野生的动物更加不好被被捕食。比如牛和鹿有尖锐的角和蹄子,野猪皮糙肉厚还有獠牙食不好捕食的,就算一般的野羊比较好捕猎,但是肉又少。虎妈养活几只虎崽是挺难的。
加上虎的领域性很强,就像古代诸侯国似的,每片区域都是有主的,自己领地的猎物就是自己的,不允许别的老虎来捕猎。而养活虎崽就需要更大的领地,更多的猎物,而领地越大就存在和其它老虎竞争,都想扩大领地,就像诸侯国之间的打仗似的。雌虎能护住领地规模是有限的,而养活的幼仔是受到其领地内可利用食物资源的限制。
还有虎崽还是个孩子,是脆弱需要被保护的对象,母亲出去打猎,就无法守着虎崽,这种情况下无疑就会增加虎崽的危险,据统计,幼虎一岁内死亡率达45%左右,一只雌虎一胎通常只能把一只幼虎养大。所以导致的现象就是很少看到三只以上的虎崽,相信在古代更是如此,从而有了“三虎必有一彪”的说法,从而让彪具有很浓的神秘感。
“彪”字在汉语意思里是褒义,只有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被传成贬义。历史上名字中带彪历史名人是有很多的,比如汉朝的班彪(东汉史学家),可能说到班彪大家不熟悉,班彪是班固(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超(收复西域)和班昭(东汉才女)的父亲。晋朝的司马彪,司马懿的后代;近代的原抗日八路军司令员于占彪;明星元彪等。还有明清的六品官服上也绣有彪的图案,寓意不好也不能出现在官服上。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谚语也有一定的含义和寓意,彪被人们看做是凶狠的动物,无疑不是在说彪的能力出众。寓意我们要是有多个孩子情况,其中会有一个能力出众的孩子。
而彪出生瘦小,形体羸弱,最终却“成才”。寓意告诫作为父母不要嫌弃自己的孩子,要一视同仁,教育孩子是不能按照一种方法,要学会多方面的观察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的喜好、特长得到发挥,孩子不爱学习可以学习其它技能,参加艺考什么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去罗马的路并不是只有一条。
大家对“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句谚语怎么看?对于彪的寓意是否认同?下方留言探讨。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colar
古语有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狗生九子,必有一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老虎一胎生了三个仔,其中有一只一定是彪;如果狗一胎生了九仔,其中有一只一定是藏獒。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藏獒应该都很熟悉,但彪却非常陌生,这究竟是个什么动物呢?为什么会有“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样一种说法呢?
其实,关于彪,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老虎的生殖能力一般一胎只有1-2个,很少有生3个的情况。根据老虎的身体特征,如果生3个仔的话,第3个仔通常先天营养不良且多瘦小孱弱,而且很难养得活,因此第3个仔一般会被母老虎自动忽略、甚至给抛弃掉。
因为类似的原因,第三只小老虎也就成为了多余的孩子,因此人们便在“虎”字的旁边又加了三撇,既“彪”,言外之意就是彪是虎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多余的孩子。
由于母老虎不愿抚养彪这位孩子,于是它就会将彪叼到饿狼出没的蛮荒之地遗弃,任其自生自灭。大家知道,虎本是兽中之王,被虎追杀遗弃的小彪,自然也成了众兽之敌,倍受凌辱。所以彪通常很难生存下来,大多数在哺乳期就夭折了。
但凡是都有例外,也有一些运气好、且生命力顽强的彪活了下来,对于彪来说,一旦他们活了下来,那必然是极其威猛凶残。因为,彪从小就被抛弃,它想要活下来,必然是在炼狱般的环境里成长。
为了活命,彪不得不学会飞山、越涧、爬树、攀藤,并且常常与比自己大且凶残的野兽拼死搏杀。在这种背景下,彪想要成功长大,必然是征服了生命里种种危难恶劣,继承了各猛兽最冷酷最毒辣最凶残的秉性。所以等到彪长大后,它也就成为了森林中最凶残的动物之一。
对于大多数彪来说,在它们长大之后,第一个袭击的目标,便是当初抛弃它的那位母亲(母老虎),彪会想尽办法、不顾一切的杀死自己曾经的母亲;等到杀死母亲之后,它第二个袭击的目标,便是自己曾经的那两位“手足兄弟”。
彪的一生没有感情,因为生活只给了它仇恨,所以它仇恨所有的猛兽,尤其称霸森林的庞然大兽。因为类似的原因,但凡有森林中有凶猛的动物出现,彪都会立马跑过来和它血战到底,并最终杀死这只凶猛的动物,随后彪往往不顾自己的伤口,立马又奔向另一个战场。
在这种背景下,彪经常受伤,有时候它浑身甚至没一块完整的皮毛;更严重的,彪死后,人们在它身上根本找不到一块未断过的骨头,由此可见它的好勇斗狠和生命力顽强。据有认说,一只活下来的野彪,其寿命几乎可以与老龟不相上下。
对此,很多人可能有很好奇,彪这种生物,在现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吗?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根据书中对彪的各种记载,目前动物界中最能符合文献里对彪的描述的,只有金猫了。
金猫属于热带亚热带动物,一般都生活在山区,尤其是在云南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它是典型的哺乳类食肉动物,其头部似猫,体态像狗,体长接近一百公分,体重一般15公斤。,要捕食鼠、兔、鸟和小鹿,也盗吃家禽,有时还袭击羊和牛犊等。
金猫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脸上布满美丽的花纹,“彪”这个字中三个撇,十分形象的描绘出了金猫的大花脸。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金猫喜欢夜间行动,白天几乎完全伏着不动。
金猫善于爬树,听觉很好,是猫类中外耳活动最为灵活的一种,同时它们性情又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在民间,曾有“黄虎”能够跳上虎背,将虎的脖颈咬断的传说,由此可见金猫的凶猛。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人们过度捕杀,导致金猫的分布范围逐渐变小,现如今只有南方的寒冷山区还有少部分金猫存在。

miSs_Tracy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就是说老虎生的三只幼崽中,一定会有一只是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有人这样说,母虎最多只能抚养两只幼虎,而第三只幼虎,母虎只得将它抛弃在豺狼熊豹出没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然而,最终有没有死,它活了。这就是彪!它极为愤怒,它要报仇,它咬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另两位兄长(姐),然后,它怒吼长啸。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句话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同时告诫父母,教育子女的时候不能按照同一种方法,要因材施教,发挥子女的特长。

胜过七级浮屠
虎群里的“彪”,与狼群里的“狈”一样,都是族群中的异类,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元好问在《癸辛杂识》之中记载: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余闻猎人云:凡虎将三子渡水,虑先往则子为彪所食,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既而挈彪以还,还则又挈一子以往焉,最后始挈彪以去。
这段故事的大致意思就是,虎带着三个幼崽准备渡河,必然先把两个虎仔先送去对岸,最后才带着彪渡河,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害怕先送彪到了对岸,彪会吃掉另一只虎仔。
而关于彪,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虎与彪虽然是同族,但二者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问题就在于“彪”字多出来的那三撇。
彪,据说是虎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多余的孩子,山林之中的老猎人常说,虎往往产两个崽,只有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会生下三个崽,而这多出来的就是彪。
通常,彪不仅瘦小孱弱,而且毛色很杂,多黑色条纹,与寻常的虎不同。
由于彪先天不足最为瘦弱,所以一旦降生,雌虎往往就会将其丢弃到豺狼出没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虎乃是万兽之王,而被虎遗弃的彪,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备受其他野兽的攻击欺凌,所以彪在幼年时期,一般就会夭折,要么饿死要么被其他猛兽所食,极少能存活长大。
然而,一旦彪生存下来并且长大,那么就是极其凶残的存在,在炼狱一般的环境中长大的彪,常以腐肉乃至枯草为食,为了活命学会了各种技能,并且还有时常与比自己大的猛兽搏杀,而煎熬之下挺过来的彪,就会成为最狠最冷酷的猛兽。
没有感情的彪,长成之后的首个报复目标,就是生它的雌虎,然后就是它的兄弟姐妹。除此之外,彪也仇视所有的猛兽,但凡猛兽出现,彪都会闻风而至,再与其血战到底,也因此,彪常年浑身伤痕,几乎没有完整的皮毛,即便是死后,也找不到一块未断裂过的骨头。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传说,看上去虽然感觉非常无稽,但实际上也反映出,在野外环境之下,雌虎很难一胎养育三只虎崽的事实,现实的情况是,野外环境下,雌虎一胎三只幼崽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往往很难都可以长大。
虎是一种领地动物,每一只虎都有各地固定的领地,所以能够获得的食物也是有限的,雌虎平均每年捕猎大约40次就可以养活自己,然而生育之后,每多一只就需要多捕猎20次,虎狩猎的对象大多是鹿、野猪之类,并不容易捕获,而且领地之内的食物资源也没那么多。
不过野生环境之下,雌虎并不会轻易遗弃自己的幼崽,即便是一胎三只的情况下,真正使得虎崽的生存率很低的原因,是因为其他外部因素。
比如,虎崽极其脆弱,而雌虎在外打猎无法看顾,甚至狐狸、黄鼠狼之类都能伤害到虎崽,所以使得虎崽的夭折率非常高。
至于传说中的“彪”到底是什么动物,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单独物种,还是以现实动物为原型人为刻画出来的动物,至今没有准确的说法。
有人认为其是狮虎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狮虎兽是近现代人工干预之下才出现的,而更多的说法是认为,彪,其实是金猫。
金猫的体型比老虎要小不少,即便是与巴厘虎、苏门答腊虎相比,但金猫极其凶猛,似乎也符合传说中虎怕彪的描述,南洋一带的人甚至认为用金猫的毛可以防止老虎靠近,不过这个说法也是假的,因为目前已经发现金猫也在虎的食谱之中。

小笨
东北话有时怪某人莽撞会说:你彪啊?这个彪就是生猛、二楞、粗鲁的意思。老虎里有整天爱战的,人们就叫这种凶狠叫“彪”,而不是被赶走的老虎叫彪。
老虎生三个崽时,有只崽肯定生猛,爱竞争咬别的小老虎,但小老虎之间还是能和睦相处的,野外动物学家通过长期追踪也证实了这件事,而小老虎被咬死往往是其它群成年公老虎干的事情,目的是让母虎归依自己。
母老虎不会主动咬死两只留一只,所以有“虎毒不食子”之说,有些说法是有被赶走的老虎为报复就咬死其它老虎,出走的叫“彪”,这都只是传言。
老虎一窝最多有多少?过去流传能生很多,比如《水浒传》里李逵遇到的一窝七只,现在野生的能达到两到三只,动物园的都只能生一只了!

嘟嘟豆豆
民间传说‘九犬一獒,三虎一彪’其中的意思是一只狗生九只狗关在一起不必喂养让其自相吞噬,所剩之犬称獒。一虎生三虎关在一起不必喂养让其自相撕咬所剩只虎称彪。当然这很残忍,所为淘劣选优。不过一次生九犬,生三虎,很是稀罕

遇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是一句俗语,如果从现代的科学角度出发,虎生子必然仍是虎,因此说即使彪真实存在,那么它也只能是老虎。看一些网友经常说“彪”就雄狮和老虎杂交剩下的狮虎兽,但这种观点没有科学依据,而狮虎的杂交也是近代在人类的干预下才出现,古代并没有狮虎兽的记录。
那么“彪”到底是什么?在《水浒传》中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祝氏三杰”,他们的名字就是“祝龙、祝虎、祝彪”,我相信如果他们还有一个小弟的话名字应该为“祝豹”。在很多古籍中都喜欢按照“龙虎彪豹”排名,其中虎和豹现代就存在,我们很清楚。而龙是一种信奉的图腾,但“彪”是什么就不太清楚了。
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老虎一胎生三子,其中有一个瘦小的必为彪。它们虽然体型瘦小但是性情凶狠,和猎杀同窝的兄妹。当雌虎带着三只宝宝过河的时候不敢把彪和其它虎仔留在一起,因此雌虎会先把彪叼着过河放到对岸,之后再回头叼另外的虎仔过河,到了对岸之后再把彪叼回来,之后再叼另一只虎仔渡河,最后一步就是把彪叼过河。
可以看到即使是雌虎也对彪有着防御之心,在很多传说中雌虎甚至会把彪驱赶出去自生自灭。
老虎作为猫科动物的顶级战力,和狮子完全不同,猫科动物中只有狮子是群居生活的,而老虎以及其它猫科动物都是独来独望的,只有在交配繁殖期两只老虎会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当雌虎成功受孕后,两只老虎就各奔东西。此后的产仔抚养都是靠雌虎独自来完成。
如果幼崽过多,靠雌虎独自来抚养压力非常大,捕猎的频率会成倍增加,例如老虎独自生活的时候,一年大约捕猎40次就足矣,当每增加一个虎仔捕猎次数就要增加20次左右。当雌虎进行捕猎的时候,幼崽只能隐藏在虎穴。雌虎离开幼虎的次数越多,这也导致雌虎受到威胁的概率增加。
再加上雌虎的捕猎能力,抚养两只虎仔的案例比较多,当然有很多雌虎最后一只虎仔都留不下。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可想而知在早期社会人类可能经常会看见老虎携带着两只幼崽,但是却很少看见第三只,即使看见了由于食物资源的问题,可能也会非常瘦小,长久以往就有这样的传言“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只彪就是其中最弱小的那一只。
随着发展,彪的寓意在升级从很多案例中可以了解到,虚构出的故事或者某些代表动物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信仰,古人对于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喜欢虚构出一整套故事来应对,这也就是各民族神话故事的来源。
其实可以从“彪”这个文字来看就是虎的右边加上“彡”,本意是指老虎的花纹,但是后续发展变成一种动物。从很多古籍来看,凡此种种它们的身份来源就是一个谜,是老虎所生竟然不是虎,而是彪。相似的例子有“九狗一獒”,大体上都是类似的含义。
其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可能也是一种隐寓,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出身,但是经过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成才的,就像是《增广贤文》里的一段话“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无论生活环境如何,只要努力的奋斗,也是可以成才成功的。
“彪”也许是某种猫科动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古人对于动物的分类必然不是很清楚,可能真正的存在“彪”这种猫科动物,只不过比较神秘又像老虎,古人不知道它们的具体来源,因此就给它们的安了一个出身,就是“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而从很多资料中来看彪都是体型稍小并且弱于老虎的存在,因为有“龙虎彪豹”这样的排名。
有观点认为“金猫”可能是“彪”的原型,因为即使放到现代社会来看,金猫也是最鲜为人知的猫科动物。科学家对金猫的描述就是“似虎似猫”,体型要小于虎,但是却十分凶猛。金猫在泰国被认为是所有猫科动物的统治者,又被称之为火虎,因此民间很多人认为金猫的毛可以当作护身符。
但实际上从生物学分类上来看“金猫”属于小心的猫科动物,属于猫亚科下的成员,论战斗力比不上豹亚科下的豹子。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晶晶Jingle
过去民间有句俗语叫“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狗生九子必有一獒”,意思是说老虎一般最多生两个小虎崽,如果生了三个小虎仔,这三个其中必有一个很凶猛,人们称之为“彪”。
如果狗生了9个小狗崽,这9个其中必有一个很凶猛,可以和狼搏斗,人们称之为“獒”。
问题来了,“彪”和普通的小老虎有什么不同,到底有多厉害?“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其实是一种民间传说。都说老虎生了三个小虎崽,其中一个必定很凶猛,人们称之为“彪”。
“彪”和其他小老虎不同的地方就是身体长得很快,并且爪子和牙齿很锋利。
据说过去猎人曾经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母虎带着三个小虎仔过河的时候,发现母虎首先把“彪”,也就是个头最大的那只小老虎带到对岸,然后返身再带过一只小老虎到对岸,然后把“彪”再带回来,放下“彪”把普通小老虎带到对岸,最后一次把“彪”再带回来。
据猎人说,这是母虎害怕个头比较大的“彪”把另外两个普通虎仔咬死或者吃掉。母虎为了保护另外两个普通小虎仔,始终把“彪”置于眼皮底下或者让彪独处。这种说法告诉我们,“彪”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连自己的手足都不放过。
不过谁也没看到过“彪”吃同胞兄弟,谁也分辨不出哪个是彪,哪个是普通小老虎。
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如果小老虎之间打打闹闹,练习捕猎方法是有可能的。
如果说小老虎在母虎乳汁充沛情况下吃同类,我估计没人相信。
再说虎兄弟之间身体上有差异,但不会相差那么大,不会相差到能吃掉另一兄弟的地步。
有句话叫做“虎毒不食子”,成年虎除非在食物短缺情况下食同类,小老虎不缺吃的怎么会攻击同胞兄弟呢?
除非小老虎基因发生了突变,据说动物园的饲养员也没有见过“彪”吃同胞兄弟。
也许这种情况只发生在野生地区吧?
另外“彪”这个字也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方言,比如说这个人很“彪”,意思是说这个人有点大大咧咧,说话、办事不靠谱。
有的地方把整天说说道道,嘻嘻哈哈的女人说成是“半彪子”,有点装疯卖傻的意思,属于不傻不精的女人。
文/秉烛读春秋

U
彪是什么?彪是一种排在虎豹之间的神秘动物。彪的形象一直令人匪夷所思,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脸上布满美丽的花纹,它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在广西民间,有“黄虎”能够跳上虎背,将虎的脖颈咬断的传说。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就是说老虎生的三只幼崽中,一定会有一只是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有人这样说,母虎最多只能抚养两只幼虎,而第三只幼虎,母虎只得将它抛弃在豺狼熊豹出没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然而,百密一疏。千百年来,终有一只没有死,它活了。这就是彪!它极为愤怒,它要报仇,它咬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另两位兄长(姐),然后,它怒吼长啸,从此,森林动物的噩梦开始了!虽然有点迪士尼的色彩,但解释还是很形象的。
其实,老虎一年只能生一胎,一胎一只或两到三只,最多五只,老虎的寿命一般是十到十五年,两到三岁性成熟。不过,一般老虎很少生三只的,生三只也养不活,基本会咬死一只或者赶走一只,要是那只赶走的能活下来,就是彪了。
《癸辛杂识》就记载故事:“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余闻猎人云:凡虎将三子渡水,虑先往则子为彪所食,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则复挈彪以还,还则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彪以去。盖极意关防,惟恐食其子故也。”人们从这个解释中得知,彪是虎生的三子中最犷恶的小老虎。“母虎携三子过河,凡四往,恐彪食其子”,意思就是先叼彪过去,再叼一小虎过去,回来时把彪叼回去,再过去时叼一只小虎,最后回去叼彪,可见彪确实是很凶猛。
而“虎字添三撇为彪,其为似虎非虎之物也。”唐代高彦休唐国史补中记载了“剑圣”裴旻射虎的故事:裴旻为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因憩山下,四顾自若。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旻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中,果有真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自此惭愧,不复射虎。在明清官服补子序列中,武官四品官服的补子图案是虎,位居麒麟、狻猊、豹子之后。六品的才是彪,还排在五品的熊之后。如此来看,在明清两代人的眼里,虎显然和彪是有所区别的,从虎是四品补子、彪是六品补子的排序看,虎远比彪要凶猛得多。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这句话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同时告诫父母,教育子女的时候不能按照同一种方法,要因材施教,发挥子女的特长。

赌神努力工作中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帝王。丨《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这话,大概表同样意思。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龙生九子,个个主贵。龙虎为尊,“彪”不一定贵如龙子,也非寻常之物。
需要指出, “三子”不确指,表概数; “必有”非一定,表强调。这古谚意思: 老虎生出来的不一定都是普通小虎,也可能出现更厉害的彪。
彪,到底为何物?虎,是上古人们敬畏的猛兽,代表勇猛、威望和尊贵。古人把虎神化、图腾化是自然的,彪则是这种文化的衍生。“彪”,虎字多出三瞥,天生与众不同,传为一种类虎而非虎的神秘猛兽。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丨元好问《癸辛杂识》
可见彪是虎生出来的另类,更狂野凶猛,会吃同类。传母虎过河,先背彪到对岸,回头再背一只虎仔过去,同时把彪背回。如此操作,最后把彪再背过去,防止彪单独和虎仔一起趁机作恶。
又,母虎会嫌弃这个异类怪胎,往往会把彪抛之野外,自生自灭。因此,彪生性犷恶,加之残酷命运,生存能力很强。
虎仔被食真相虎毒不食子。这话是真的,但仅限于对母虎来说。小虎的生命威胁,一半来自附近成年雄虎,而且多数是小虎的生父。
成年雄虎,天生大雄虎主义。来母虎底盘办完该办的事,撅撅屁股一走了之。管你母虎貌如翠花,自己养家养孩子,从此相忘于丛林。雄虎多在附近,下次需要再来。雄虎捕食时不管是不是子女,一样下手。为了爱情,雄虎也会痛下杀手。
因此,虎仔被雄虎杀死时常有的,但凶手是成年雄虎,不是什么彪。人们把雄虎习性和彪文化合二为一,就成了“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丨真正含义蒿草丛里也或长出兰花,平民茅屋也或走出帝王将相。同理,老虎的幼崽里,也可能出现与众不同、更为生猛的野兽—彪。
彪,只是虎文化下之衍生产物,为老虎所生、类虎却更狂野的神秘猛兽。彪,必然是强于它的同胞普通虎,但在长期演变中,彪设坍塌了。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丨它是“鸡窝飞出凤凰”之终极版,寓意“平凡中也或出现非凡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