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已死”成为现实了吗?

最新跟帖
爱火花

爱火花

纸媒可以保存但信息化终会覆盖,时代太过先进也不是好事……

纸媒被时代抛弃的1千个理由!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可谓排山倒海。

事实上,一大批纸媒人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小拧就职于某知名企业品牌公关部,这个部门总共30号人,其中20号来自媒体,这些媒体包括了扬子晚报、浙江日报、齐鲁晚报、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这些从纸媒出来的媒体人都有这样的特点:高效得让人毛骨悚然。据她说,同事一天能产出30篇高质量的稿子,写稿和做专题就像切豆腐那样娴熟,遇到负面公关问题他们当晚就能够把财报如数家珍罗列出来,并进行披露解读。可见,纸媒多年锻造出来的强大而实用的专业主义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从本质上说,纸媒的衰落一方面是自身内容跟时代脱节,目前大量的纸媒形成了套路化、官腔化,它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原创内容的生存能力了。另一方面是由受众阅读习惯向电子设备转移所造成的,这种转移也造成了广告商的视线转移,它们把资金用在更有效率和较少传播限制的电子设备上。

有人会质疑新媒体的公信力,但是论公信力,公信力的载体难道仅仅只能是报纸吗?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难道没有公信力吗?

有人会质疑新媒体内容低质,但从实际上看,新世相、智付、咪蒙、虎嗅网等优秀头部新媒体难道比不上市面上1份1元钱的报纸吗?不要忘记,咪蒙的创始人还是有10多年的南方都市报记者经验。

有人会质疑新媒体团队的水平,但是这种团队都是可以复制的,写作厉害的人必须是中文系和新闻系毕业的吗?难道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的写作水平会比不上北大清华的中文系毕业生?

有人质疑说新媒体文章普遍缺乏深度,这里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认为今日头条是三四线城市的的人看的,他们犯了一个错误,新媒体就等同今日头条吗?难道侠客岛、占豪就不是新媒体吗?第二种则认为纸媒可以做深度新闻,不必要跟新媒体争夺时效性,然而,深度新闻就一定要放在纸上吗?

无数的质疑都无法掩盖“纸媒没落”的现实。从长期来看,那些内容低质的新媒体将会慢慢被淘汰,有实力有特色的大号才能生存下来。纸媒要想延续它曾经的价值和影响力,就必须走与数字媒介融合的道路。

咩上咩

咩上咩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纸媒已死“已经在走上死亡的道路,并且快到终点了。

其实这类话题,在纸质书和电子书的讨论中涉及更多。

媒体没有死、新闻不会死、信息不会死。

会死的只是”纸质载体“。参考现在这个电子的时代,信息的时代,纸作为落后的信息的载体,起先天的落后本质注定了会被淘汰。

这个和骨片的淘汰、涓帛的淘汰、竹简的淘汰是一样的。

作为物理载体,信息的呈现需要排版印刷运输等等流程,才能把它承载的信息带给阅读者。不论成本、效率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要。

同样的信息,你从纸张上得到,何从显示屏上得到,不会有任何区别。

纸媒、纸质载体赚钱

报纸,杂志以及书刊还是可以赚钱的,没人会赔本玩。

书刊方面,因为印刷技术的成熟,所以单纯的对比成本和售价,还是有利润的。

还有一些所谓精装书,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另外很多书刊的出版,有其他的利益需求在里面,比如出名、比如宣传,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利润。

报纸杂志,基本计算成本利润是肯定亏的,赚钱是在广告上面赚钱来贴补,这个操作很早之前就有了。十几张报纸,配几十张广告。

还有各种软文呀、软广告呀,那些著名企业家、社会名人的”光荣事迹“真有那么多宣传的意义?全是花钱搞的。

不做仙女已很多年

不做仙女已很多年

我只是路过的而已···

“卖报,卖报”“号外,号外”这是所有抗战剧里面我们熟悉的声音与画面,也是这个时候的纸媒是多么的强大!

诚然,要是说“纸媒已死”,并不见得,纸媒的进化是受到现在的“自媒体”的冲击,可是冲击之下只是寻求变革而已,而非说已死,说是“独守”老人还好!

年轻化的阅读造成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人“媒体人”!不知道你们在除了八卦新闻的时候,看到一些实事新闻的时候,是看有标注【xx日报】,还是看哪个自媒体人的!所以说在纸媒的时代,他们的权威是撼动不了的,在某些领域他们不是要死,而是在寻求变革,人人自媒体衍生的东西就是八卦、谣言漫天飞的。你无法分辨真正的内容的时候,纸媒的时代就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的!

纸媒不会死,只是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形式!但是固有的纸媒形式,在受众群体的更替下,只是减少,但是不可能会灭绝!

腐海。

腐海。

去报箱取完报纸再回答你的问题。

cddie

cddie

“纸媒衰败”与“纸媒已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趋势,后者是状态。很显然,前者是事实,后者,则更多是人们的一种慨叹。

新媒体如此发达,高科技日新月异,纸质的东西逐渐被取代,已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显现出来。别说看报纸读杂志的少了,现在大家出门,揣在兜里的纸币是不是都比以前少了很多?从环保的角度而言,从便捷的角度来说,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倾向。体验,是决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不带钱包,只拿个手机就可以随时付账,体验当然要好很多。

但是“读纸”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倒在沙发上滑动手机屏幕,其感觉与品着香茶,闻着墨香,阅览着精彩的图片,并伴着清脆的翻阅纸张的声音看一本读物,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前者,也有人钟爱后者。

再者,从信息的权威性和文字的深度等角度比较,纸媒承载的内容要远远优于电子媒体。毕竟新媒体上说错了话可以随时删除,但一旦印成了白纸黑字,就再也没有机会修正了。从这个角度而言,纸媒也有其存在的必要。

曾几何时,大街上的书报亭隔一个路口就是一座,如今即使在大城市,想找到一个卖报纸杂志的地方都要费一番功夫。报刊亭上悬挂的杂志少了,报纸也不多了,我们也经常会听到xx报停刊,xx媒体寿终正寝的报道。但存留下来的纸媒,一定是各个品类中的精品,各自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

当下,纸媒都在转型,这符合时代的需要,但我不认可“纸媒已死”或“纸媒将死”的说法。任何时候,优质的内容+权威的平台,永远不会缺少粉丝的追捧。

devilrain_

devilrain_

必然的趋势,我就说说纸吧,这个杂志、书刊用的都是文化用纸,报纸用的是新闻纸,分两个名字,其实都是印刷用的,让人看的。

北美的消耗量从十年前就大幅下降了,很多大报业集团都破产了,为什么?被电子媒介顶的。

现在国内的形势也是这样,这一块的纸消耗量逐年降低,价格常年低迷,与成本倒挂,除了2018年上半年因环保严查市场行情好了几个月,然后到下半年随之一落千丈。

很多大纸厂的开机都不足,有不少车间都停着,工人放假的放假,转岗的转岗。

其实看看年轻人就知道,谁还看报啊?都是看手机,手机上的内容还是动的,还能听。

报纸就是办出个花来也比不上手机。很多时候顶死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领域的。

蘑菇是个仙

蘑菇是个仙

2012年,传媒业大亨默多克预测称,报纸将在20年内死亡,2017年可能是报纸谢幕年。而最近沸沸扬扬的传闻:上海早报双雄之一的东方早报停刊2017年1月1日起停刊,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最终尘埃落定,证实一份高品位,有至上影响力的报纸就此谢幕。

菲利普迈耶教授在正在消失的保质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提出了“纸媒寒冬论”,随后“纸媒已死”的论调从未停歇,眼见着国内外一家家老牌报纸杂志停刊,寒冬之感尤为强烈,每个新闻人都如履薄冰。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不过转瞬而已,理想和现实之间隔了一整个宇宙。

2016年征订时还曾写下:谁说纸媒已死,我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新闻纸的东方早报没能实现2014年征订时许下的邀你读到地老天荒的诺言,率先离开了读者。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纸媒倒闭风潮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东方早报绝不会是最后一份停刊的报纸。 知乎上有人提问:“一边是纸媒萧条,一边是数媒浪潮;一边是新闻专业的思想捍卫,一边是信息碎片的信任危机,纸媒已死?纸媒永生?”

而如今不可逆转的大潮流让许多人相信纸媒已死?变为纸媒已死!但人民日报曾发文:“纸或不存,报将永恒”,或将成为纸媒新常态。纸只是一种依托和承载,而纸上的内容才是核心和精髓。只要受众对信息还有着需求,那么内容就永远不会过时或退伍。存在这个意义上纸媒永生。 新闻业仍旧在混乱中重构秩序,在混乱中寻找进路。新闻人对行业衰落的无力和迷茫,奉为圭臬的新闻理想暗淡化则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危机。

李泓冰2014年的一篇旧文黄昏时分 新闻仍在路上写道:“纸媒近了黄昏,新闻仍在路上,它的全部尊严,不在于它穿哪件衣裳,而在于直立行走的赤裸裸的真实……”。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新闻理想不灭,做不愿苟同的苟且者,不改初衷的真相的追随者,历经磨砺并且坚定向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新闻人的底线与标准。

纸媒确实面临危机,但并非没有未来。“行业可以优雅得老去,但绝不应丧失激情。即使面对黄昏,也要相信会有一个崭新的黎明。” 纸媒远远不是一门生意,新媒体在新闻生产上依旧处于外围角色,公信力,把关人,品质和品牌是纸媒的天然优势。纸媒是死是活不是几个人的判断决定的,受众才是关键。有受众追捧则活,无受众阅读则死。

里尔克曾写下:“我们目睹了,发生过的事物, 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 有何胜利可言? 挺住就是一切。” 对于纸媒来说挺住就是一切。

了解更多关于新闻与传媒的消息,欢迎到我的头条号辩白交流~

731panda

731panda

纸媒不会消失。中国,而不是世界。纸媒之所以消失,因为阅读电子化已不可逆转,电子阅读已成为所有青年、少年的阅读方式,大部分中年人也已经如此。随着时间推移,最多15至20年,我猜,大约80%至90%以上人口只进行电子阅读了,届时,所有市场化发行的纸媒必定消失。但是,中国有大量代表主流的纸媒,其发行是非市场化的,而是行政化的,究其费用来源,无论出版费用,还是发行费用,绝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不用算经济帐的,所以主流纸媒在中国都不会消失,它背后有一种体制在支撑,而非客观需要。除非体制变了,真正实事求是了。

kekexili

kekexili

随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做媒体人。这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发展到最高点,才会产生它。

而纸媒是一个时代见证,一个时代的标志,当我们要走向另一个时代时,它就跟不上那个时代的发展速度。

例如古代的制度,开始是奴隶制度,随着时间的演变,奴隶制度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便有了封建制度,随后有了资本主义制度,随后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内部各种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而纸媒与新媒体一样,纸媒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今,人手一部手机,每天玩手机占一天的四分之一。手机的功能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用手机看新闻,远远比看报纸来得简单,不用那么麻烦。

如今还有纸媒,只不过是纸媒到新媒体的过渡期。随着以后的发展,新媒体将成为文化传播等等的主流。

pradaxian

pradaxian

近年新媒体和网络的兴起对纸媒发出了巨大冲击,几乎出了党刊机关刊基本维持发行量之外,其他报刊纷纷转型,那么纸媒会消亡吗?我认为不会。



1、目前报纸的销量不高,但是党政机关,企业单位等还是有些想当的寻求。

2、杂志从低端走向高端,不仅仅是小故事,小消息,而是作为一种集宣传,媒介,收藏为一体的纸质媒体。

3、纸媒开始分化为实体版和网络版的,网络版的需求完全可以抵消成本,纸媒也就不会消失。

4、纸媒是一种新闻文化,它的存在时一种符号,除非社会告诉数字化,但这个时期还有很长。

说一个例子,现在没人写信了,但是邮政还在,也就像电子书永远也替代不了纸书。

多来咪发索

多来咪发索

纸媒已死是近年来,传统媒体遇到的寒冬。身边也经常有同事议论,报社养不住人了,我们跳槽吧。但是,不管纸媒还是新媒,只要入了这一行,都怕跟不上节奏。

这种理论,比较多的来自遥远的美国。美国是世界科技的中心,也是新技术、新媒体的发源中心,新的形式,新的理念,更新换代、层出不穷。一些传统纸媒,倍感压力,纽约时报、芝加哥,这些大亨也都在转型电子领域。媒体人失业潮也是一波接一波。

上学时,学过《传媒的四种理论》,像西方国家的新闻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理论等,西方媒体在资本的运作下,自觉转型,是市场的选择。受众想要得到的是信息,以及更加方便快捷的展现形式。

我国的媒体,在理论上说因该划归于苏联共产主义类型,党媒姓党,高度一致。传统纸媒,一般都有组织进行管理,即使是“死”,也只是砍去病态的或尾大不掉的残垣断壁,他的主干还是活的,即使赔钱,它也不能死。

民营的出版物,刊物,也会适应时代的需要,千方百计迎合大众的口味,但是,这一切显得力不从心。北京地铁,每天早晨都要免费赠送当天的信报,无论是谁,都可以伸手拿一份,报纸慢慢变成了低级的商品广告纸。

还有一些出版集团,热衷于教育类书刊的出版,什么考王、宝典、学霸、金点子、金钥匙,玲琅满目,目前还算卖的可以,学生的钱毕竟还是好赚的。

所以,我说,纸媒之死不是死,而是优化升级再改造。

为了传统宣传的需要,各地的大报会神奇的存在,成了绊脚石的子报子刊,也会逐渐合并或砍掉,形成各地党报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轮一轮的转吧。

以后即使什么穿戴设备、VR、植入等技术再发达,总会有人会捧起一本经典,慢慢品味。

纸媒不死。

吉吉妈

吉吉妈

我不想长篇大论,我只问一句,大家上次买报纸杂志是什么时候了?我本人是记不清了,起码有好几年了。

dannyniu

dannyniu

不要说纸媒,电视、广播都失去观众和听众,媒体想要发展必须要改革和创新

拉小西

拉小西

纸媒没有死,只是你订了,有时收不到,有时还会被伤害。就是不懂这中间xx,难道就因为是国字头的就可以这样吗?难道没有感觉到民营的快递公司已经遍地开花吗?难道这个行业全部私有化了才会不被伤害吗?

纸媒没有死,但是最简单的投递都跟不上,纸媒会倒地上的。

今天是2019年3月9日,



十二

十二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