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文笔?
pigyiyi
1、不要用长句子,不要过多使用修饰词。不然文章就厚,油滑,容易起腻。
2、如果长句子避免不了,那么一定要剔除西方语法带来的翻译腔,并在长句子后面用短句子切分,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节奏的问题,文字中间一定要留有呼吸的韵律。
3、零句,流水句是汉语言美感的根本,在于巧而碎,散韵结合,句子断,形意不断,骨相俨然。
“零句”和“流水句” 如果大家不懂零句和流水句,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否则很多讨论都没有意义。
(一)整句由零句组成。(二)零句是根本。(三)零句可以独立。
补录:并非不能使用长句,而是长句的难度更大,初学者切勿胡乱模仿。因为汉语讲究长句见风,要有气。汪曾祺的文章,就从不让你读着卡壳,所以句子要读一读,尝试换字词,顺气,句子一顺,滑过去,就能遮丑。
4、动词和量词的使用。动词和量词,是品味和洞察力的体现。手一摸和手一探,是两种境界,同样地,一团云和一抹云,也是两种境界。用好了,熨贴,用坏了,面目模糊。再好一点,名词动词化,如孤松抱石,洗练如画。
5、名词,物象,颜色,排列选择。枯藤,老树,昏鸦,三个词,意境就出来了。选错了,画面就脏了,文字就不干净,就不能看。把文字当作画来看,永远不要有出画的东西出现。枯藤,兰芷,昏鸦,这个画面,嗯,有点怪异。
6、飞白,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直接过渡,省略掉文章中不需要的情节。这个分寸感,十分重要,讲究火候,不好练。
7、口语化,适当的口语,俚语,方言,都是能点活画面的东西,因为生动,生活化,速度感十足。王朔的文字,突突突的,像机关枪,一打一梭子。
8、尽量用小词,少用大词。一般大词表态度,小词描细节,具体根据语境去定量。比如你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伟大这个词里就有你的态度了,但是伟大这个词太大了,假如用贤明,就更具象了。不以词害意,讲的就是这个。
9、要有词汇量,不需解释。
10、试着去体会语感,这个很玄妙,语感是气息,它在调整你阅读时的呼吸方式。你看老舍文章里北平话和金宇澄《繁花》的上海话,两种说话方式,语感差异特别大。
绝版龙儿
1、多读书,读一些经典的书,其中小说对提升表达能力最佳。
2、多思考,思考能训练你的逻辑能力,让文字表达更为清晰条理。
3、多写,寻找文字间的节奏感,让表达更生动有力。
具体就是
1、框架,文章要钢筋铁骨,基本框架没有问题,文章基本跑不偏。一个好的框架是好文章的基础,我的写作老师教我,写文章先列好框架,这是最重要的。练习方法:把你认为的好文章提炼出框架来,研究前后的逻辑关系,总结什么地方写的好,什么地方还需要提高。2、论点,在写文章前要有明确的观点,一切文字都是为你的观点服务的,要先论后议,在列框架是就把核心论点、分论点想好,理清写作思路。练习方法:和框架的差不多,你认为好的文章找核心论点、分论点,研究逻辑关系,分论点是怎么支撑核心论点的等等。3、语法,还记得小学初中教的各种语法吗,主谓宾、定状补之类,文字表达能力差,有时就是说不明白话,说不明白是因为句子缺成分,要明白口语和文字是有很大区别的。练习方法:重新学习语文的语法部分,在写文章反复使用。4、文字,用最准确的词表达最准确的意思是很吃功夫的,你描述半天,人家用俩字就概括了,这就是能力。还有一些定性、定义、归纳性的关节词也需要很想的文字水平。练习方法:只能多看、多写、多改,再找相关领域写的好的文章比对,再修改提高。以上这些我认为是基本功,需要反复练习。再有一点就是反复写、反复改,多看写的好的东西,逐字逐句逐段逐篇的精读、研究、推敲,在总结、提高。
junes
1.词汇
悲伤,悲恸,凄然,凄凉。
哀而不伤 哀毁骨立 黯然销魂 悲不自胜 悲欢离合 悲喜交集 触目恸心 怆地呼天 摧心剖肝悼心失图 风木含悲 呼天抢地 狐死兔泣 狐兔之悲 乐极生悲 美人迟暮 剖肝泣血 凄入肝脾泣下沾襟 穷途之哭
这些都是描写悲伤的词语。如果你文章里面写悲伤的形容词全部用悲伤。读者看起来会更悲伤。
另外不要写佶屈聱牙的字词。
少用生僻字,不要卖弄。读者如果一章里面有好几个不知所云的字词的话,会放弃阅读的。
读绝大部分名家的小说你可以发现每一个词语用得几乎都是最精确。
强大的词汇量是文笔的保证!
2.句子。
后面来重点讲这个!!!
3.阅读
许多人觉得,古龙的创作风格很易学。因为从金庸书里可以读出他喜欢《水浒》、熟稔《红楼》,他对希腊戏剧、莎士比亚、大仲马、《三言二拍》《史记》、诗词歌赋等无数东西,都烂熟于心。而古龙,乍看之下,只能说,对诗挺熟。尤其体现在人物名字上,比如白玉京、叶孤城。
但稍微看看古龙的随笔或评述,就会发现,他对福楼拜、海明威、杰克·伦敦这些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大人物,了如指掌;尤其是后两位,他许多作品里会出现一些类似的手法。
所以,世上那么多人觉得古龙易学,而终于世上也只有一个古龙的原因,就是:这个疑似好酒散懒的浪子,所读的书籍、所师法的人物,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许多想试笔的,只看了几册古龙,就仿着他路数写,自然画虎不成反类犬。说到底,终是不读书之过。
被误解的小说家,不只古龙一个。我第一次知道巴尔加斯·略萨,是通过莫言的《红高粱》,作者曾在自注中提了一句;而王小波作品里零星出现的名字,比如莫迪阿诺、马尔库塞、杜拉斯、昆德拉、卡尔维诺们,就够我一一收罗了。
许多人很容易被糊弄,被莫言小说里反复出现的高密农村,或是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小孙这些没谱青年欺骗,以为这些小说家不过如此,与他们笔下的农民渔人一样,都是不学无术之辈,而忽视了他们都有文艺评论家的敏感和天分。这伙人的阅读量和读书见识,远超我们的想象。 傅雷先生除了翻译和给儿子写信,还写些别的。比如译完《贝多芬传》,他自己私人给补了贝多芬作品全赏析;不论其艺术价值,文字本身就辞气慷慨,很是动人。他22岁就写了很见功力的塞尚评传。35岁他能使文言文写一个黄宾虹问答集,兼谈中国古来画艺。49岁他自己在一个文章里认为,自己学问修养不足,终究是:哎,读书太少了!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低估了伟大人物的阅读量。我们绝大多数凡人,独自感叹天赋不足、创造不够什么的,其实都是幻觉。问题归结到最后,无非就是一懒、二拖、三不肯读书,如此而已。(张佳玮据记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