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从万余年前大陆桥淹没之前可能存在的我们的祖先向周围岛国的移民文化输出写起,从有段石锛之外传讲到殷人漂洋过海,从玄奘西行取经讲到利玛窦东来传教——一路娓娓道来,讲述着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

王介南

[作品]历史研究

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名著《历史研究》已为读者所熟悉,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已出版的《历史研究》有所不同。它收入了支撑作者论点的大量历史例证,保留了更多细节。同时,作为第一部插图本,配合文字说明...

阿诺德·汤因比

[作品]新青年

《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呼唤》是《醒狮丛书》之一,原名《青年杂志》,它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滥觞与摇篮,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一代文化巨匠和政治巨人们都曾在《新青年》发表过自己重要...

陈独秀

最新跟帖
chnpx

chnpx

从1840开始到1949年的建国这109年是中国近代史也是最为黑暗的最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共的诞生 和国民党的建立 以及日本侵华 内战 建国 为悲壮最为惨烈的历史 其中的大事件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 请看初1初2的历史书

小雨

小雨

港被英国殖民者割占的第一个条约是哪一年的什么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

香港被英国殖民者割占的第二个条约是哪一年的什么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香港被英国殖民者割占的第三个条约是哪一年的什么条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TVB。

TVB。

中国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失败,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即百日维新)

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失败,说明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只有伟大的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sharon_321

sharon_321

中国民国建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清末代皇帝赙仪宣布退位!赙仪的退位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几前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宣告中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所以说.............

eling720

eling720

A

青箭

青箭

虽然不知道你说些什么 但是凭我的热心肠还是帮你概括下吧 其实很简单 清末老李搞洋务 成就了今天的江南造船厂 民初小孙建立新政府不过被败家的小蒋捣鼓完蛋了 所以才有今天伟大的共产党

黑碳光榔头

黑碳光榔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19世纪30年代左右产生吧,时间我不肯定,但是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刺激下产生的。主要是在些被开放的港口城市。

而外资企业是随着外国的侵略而来的,也就是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最开始只是港口城市,后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也就深入中国内地了。

洋务企业,是清政府面队外国侵略,而掀起的一起师夷长技而自强的兴办企业的运动,最初是些军工企业,后来资金不足发展了些民事企业,由于支持洋务运动的大臣才积极兴办,所以只在一些支持洋务的大臣主管的省比较多。另外他主要是学些西洋的技术。

外资企业,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洋务运动让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技术的发展,但是对帝国注意的侵略没实质效果

Jianierrrr

Jianierrrr

林则徐虎门硝烟,然后开始了打战,失败,签合约,赔款,期间有义和团等进行反抗,清政府不得已开始打理经济,于是开始有了一批留学的人,比如说康有为梁启超等等,接下来就是洋务运动,铁路建设,然后有了保路运动,然后开始国内打架,保路运动的处理不当导致了武昌起义,接下来就是袁世凯出现,然后是称帝,然后推翻,然后复辟,然后继续打架,军阀割据,孙中山到处跑号召民国,接下来是共产党,中间一战二战,和各国也战,日本进攻东三省,然后国民党的正规军有很大一部分在正面战场中死掉了,然后共产党在后院开始慢慢长大,然后八年抗日,中间两党偶尔好了偶尔吵了,勾心斗角,之后八年胜了,开始窝里斗,然后国民党靠美,共产党亲苏,共产党赢了,蒙古被划了一块,出现了内蒙古和蒙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然后大跃进什么的然后文化X命,然后就是周毛去世,四人帮倒台,然后开始了邓的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然后现在是满地的白猫黑猫。

momo在旅行的路上

momo在旅行的路上

1840-1949 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义和团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共产党成立 北伐 南昌起义 九一八 长征 七七 西安事变 抗日 百团大战 平型关战役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解放战争 辽沈 平津 淮海 渡江战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ufowsm

ufowsm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19世纪40年代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政治上,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陷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第二,在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五口开放通商,东南沿海门户洞开。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纳入世界市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正象毛泽东同志所说:“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中的巨额军费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落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引发向西方学习和社会新思潮的出现。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给当时爱国的封建土大夫和知识分子以极大的震动和刺激。部分封建士大夫头脑中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破灭了,他们在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亡的威胁下,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认识到必须面对现实,关心时局的发展,寻找强国御侮的道路,从而开始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艰难历程。这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思潮,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姚莹、包世臣等人。

第五,在社会矛盾方面,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随着外国侵略的深入,这一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中各种矛盾的最主要矛盾。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已经不单是反封建的任务,而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异常剧烈动荡,人民更加痛苦不堪,社会危机日趋尖锐。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不想要鳞片的鱼

不想要鳞片的鱼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新文化运动

恭亲王奕?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

康有为等维新派希望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宣扬西方各种先进思想。

UFO

UFO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有下面的这些观点:

一、关于“中国近代”的概念严格说来,“近代”这个词,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指称某一确定历史时期的科学概念。使用上很不统一。一般而言,就欧美目前来说,是把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作为“近代”的开始。所以世界历史是把最早的资 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历史开端的标志。但中国情况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把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端,并不是由于这个时候中国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的封建生关系的程度,因而导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就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而主要是由于外来的侵略。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把中国推到一个与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封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个社会虽然后来也产生了资产阶级,也曾有过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阶段,但是难以说它是一个完全的资 本主义社会。只是从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来说,它约略地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范畴。这样说来,就是把半殖民半封建的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当然,国外有的历史研究者不这样看,他们把中国近代的起点上推到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建立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与西欧历史分期的对应性,另一方面又是意在把中国近代史的主题说成好像是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这是不科学的,我们还是着眼中国社会的特点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告结束。那么是不是应该把整个这一时期都算作“中国近代”史呢?从科学意义上讲,应该是这样。这一观点,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例如荣孟源在1956年写的“关于近代史分期问题”一文,就明确表示赞同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从1840年起到1949年9月止的意见)后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到现在看来,应该说得到了基本公认。但是从教学习惯上,一般还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把这段历史划开,前半段作为“中国近代史”。后半段归入“中国现代史”。也就是说,只把旧民主主义阶级归入“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主义革命阶段归入中国现代史。虽说这两个阶段确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革命领导力量不同),但社会性质并没有变,都应划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1795-1886)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中外文化交流史》页118-119)当然,这种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社会形态。它的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1)表现在生方式上。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杂性。(三)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胡绳同志于1954年在该年度《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先系统地提出的,该文题目就叫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在此以前,中国近代史著作一般没有作明确的历史分期,多是“纪事本末体”,就是:以重大事件为主干,分若干章分别交待各事件的来龙去脉,评述其成败利钝和历史意义等(像范老的《中国近代史》上册基本就是这样)。这种体裁、体例的优点是能使读者对某一特定史事的全过程有较完整的了解,但由于一般是以政治事件的始未为主题,从而易于忽略与此事件相联系的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且不易显示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规律。自胡绳同志发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引起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大讨论,结果 ,胡绳同志在其文中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所谓“三个高潮说”,是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志,据此,从中国近代历史划出三次革命高潮时期:第一次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甲午战后的几年,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三次是由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据此分别以每一次高潮为一个中心,将整个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段落:一是1840-1864年;二是1864-1901年;三是1901-1919年,多年间不管是教科书还是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一般都是这个模式。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近代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第二次大讨论。这次讨论是以李时岳同志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章为起点的。这篇文章是主张按照如其标题所示来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的,旨在把资产阶级运动的发生、发展认定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人将这种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不过,文章中也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李时岳同志对将他的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也表示不同意(主要是不同意数码“三”,至于“阶梯”之喻,他表示很欣赏),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四个阶梯说”。“三个阶梯”也罢,“四个阶梯”也罢,反正是突出资产阶级运动这条线索,这一点很明显,这和“三次高潮说”大不相同,是对“三次高潮说”的挑战。具体历史事件上,两者的分歧和差异主要在于:在“三次高潮说”中,没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突出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是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主要标志);在“四个阶梯说”中,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排去了义和团运动。

皇丿引领小

皇丿引领小

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 closed-door policy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清朝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厉行闭关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禁海(见海禁)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以后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

顺治初年,清廷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沿袭明朝成规,不许进入广州,只准于澳门交易。随后,由于东南海上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愈严出海之禁。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闽浙总督屯泰请于沿海省份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于是清政府下令禁止官民人等擅自出海贸易,如有“将违禁货物出洋贩往番国,并潜通海贼(指郑成功)”,“或造大船,图利卖与番国,或将大船赁与出洋之人,分取番人货物者,皆交刑部治罪”。但仍有人暗通线索,贪图厚利,继续与郑氏贸易往来。顺治帝认为此乃立法不严所致,于十三年,下达“禁海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违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行首告,论死。沿海可泊船舟处,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口,如有登岸者,防守官即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顺治十八年,清廷进一步下达“迁海令”,以保证“禁海令”的施行。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不得逾越。又在法律上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棉出境贸易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官吏庇纵者同罪。“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并严重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满目荒凉。

三藩战争期间,郑氏力量复入厦门,在福建沿海登陆。康熙十七年(1678)闰三月,康熙帝下令:“应如顺治十八年立界之例,将界外百姓迁移内地,仍申严海禁,绝其交通。”二十二年,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开海禁。康熙帝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命令沿海各省将先前所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允许满汉人民出洋贸易,唯不准将硝磺军器等出洋。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口岸对外国通商。

自开海禁之后,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清政府因而担心“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于五十六年复行南洋海禁,严禁与南洋往来贸易,严令沿海炮台拦截前往船只,水师各营巡查。南洋海禁之后,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萎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而生活无着之穷民,被迫逃亡海上,或铤而走险,“或为犯乱”。为此不少人奏请开禁。雍正五年(1727),即南洋海禁十年后,清政府再开南洋海禁。限令出洋贸易之人三年内回国,否则不许回籍。

至乾隆时,清政府再次厉行限制对外贸易。当时,英国人为了向北方推销其纺织品和接近产茶、丝地区,力图在广州以北扩张海口。英国通事洪任辉偕同英国武装商船多次驶至浙江定海、宁波。英国武装商船的到来,引起了清廷的重视。为了整肃浙省海防,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这是清廷对外贸易政策的一大转折,即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有了明确的法规,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嘉庆十四年(1809),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1),先后制订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兵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其中有关严拿贩卖鸦片人船等项,则是针对外国侵略者鸦片贸易的正确禁令。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没有交往贸易的必要,清统治者反而以此骄人,夜郎自大。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

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乾隆帝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政府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清政府制订各种“防范夷人章程”,目的是要隔绝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任何交往。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无论船只的大小,来往日期,贸易货物及其数量种类,均规定甚严。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其结果正如魏源所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1840年,英国侵略者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howellsxie

howellsxie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从此中国与世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czhu423

cczhu423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当清朝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等国对外积极进行侵略,寻找殖民地,英国是侵略活动的急先锋。由于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把大量的鸦片偷运到中国来。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溅,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也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强烈要求禁烟。道光皇帝看到银荒兵弱对他的统治不利,就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40年6月,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鸦片问题作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丧失领土和主权,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破产,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计陷入困境,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在太平大国运动的影响和鼓舞下,全国各地人民不断发动起义,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

正当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18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英法联军先后攻占天津、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爱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刚结束,中外反动势力就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秋,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领导力量大大削弱,太平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到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揭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序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为了防范外国侵略和镇压国内革命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名,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一阶段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一阶段还兼办些与民用有关的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产主了。中国无产阶级早在四十年代就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加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力量。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日、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边疆和中国的邻国。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伙同阿古柏侵略新疆,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同时,帝国主义国家还加紧侵略中国的邻国,企图把它们变为殖民地,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1884年,法国在侵占越南后,进而侵略中国。中越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抗敌,屡败法军。可是在中国军队打了大胜仗的情况下,清政府却同法国侵略者签订了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了。清政府的昏庸腐朽,更助长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竭力向外扩张,企国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国出现了许多爱国的将领和士兵,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表现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但腐朽的清政府没有抵抗侵略者的决心,而幻想依靠外国调停以求和,最终导致惨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大量倾销工业品,中国变成它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城市工业和农村手工业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中国开设银行,开办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帝国主义在对中国输出资本的同时,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人们逐步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以著书、讲学、办报、组织学会等活动宣传变法,并多次上书要求光绪帝变法。1898年6月至9月,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是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实行一些自上而下的改革。资产阶级改良派希望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这是爱国的和进步的。他们在变法活动中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在中国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力量弱小,资产阶级改良派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结果戊戌变法被以那拉氏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去。

随着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侵略的深入,外国传教士欺压中国人民越来越猖狂,清政府袒护教会和教徒,人民群众不能忍受;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大借外债,增加捐税,人民负担大大加重;加上黄河连年决口,北方灾荒严重,千百万农民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挣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了。这是农民阶级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义和团,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进犯天津、北京,遭到义和团的沉重打击。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反抗精神。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农民小生产者的落后和愚昧,加上在斗争中没有统一的领导,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在革命实践中,中国人民逐步认识到,要救亡必须推翻清政府,于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他创立兴中会,接着就准备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说明了他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开始就注重于武装斗争。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章炳麟写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猛回头和警世钟,热情地歌颂革命,无情地抨击封建制度,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在宣传革命的同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展开了建立和巩固革命组织的活动。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相继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革命政党。1905年,在孙中山的积极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对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以鲜明的民主革命派立场宣传民主革命。他领导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派展开激烈论战。经过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使许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站到了革命派方面来。同时,在同盟会的领导和影响下,全国各地不断发生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革命高潮。它推翻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中国人民获得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中国的资本主义也继续向前发展。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决心,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参加斗争,革命力量十分薄弱,因此,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它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在北京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专制,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实行专制统治,出卖国家主权。中华民族的灾难更加深重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德、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就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有利条件。日、美帝国主义乘机对中国增加投资,扩大了在中国的经济侵略势力。这样,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日、美在华企业的扩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并在斗争中不断提高觉悟,这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的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分子李大钊等人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他们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革命人民,将革命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碎玻璃

碎玻璃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