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是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硬科幻小说!硬科幻到底是什么?

emmaisgood
谢邀。问题的前半段有争议,不过说《三体》是现代意义上的硬科幻倒没什么问题。一部小说能称为硬科幻,至少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不过分回避技术细节,描述尽量符合现实逻辑,必须符合内设逻辑。《三体》关于三体系统的描写,就是沿用了现实中的三体数学模型。
第二,推进故事情节的主要是技术元素。掩体计划基于当时的航天科技(无光速飞行技术),无线/无限能源来自已经到瓶颈的可控核聚变(量子力学仍被智子封锁),AI谋杀案差点干掉主角……
即使是程心优柔寡断将两个世界推入地狱的情节,大刘也尽量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描写,而不过分强调个人感受。
但题主也看到了,两个条件并非严谨精确,有些小说就是没法归类。早期的硬科幻小说确实很好区分,作者通常是技术痴迷者,深信科技决定一切。
但这样的小说,显然不能满足书评人。有些批评家认为,硬科幻是反艺术,与文学不沾边。
于是,现在的硬科幻多少涉及人文要素。如果人文要素进一步增多,再隐藏技术细节,就成了软科幻。
但多与少的边界在哪里?没人能说清楚。

kathy_
硬科幻是事件大于人物,软科幻是人物大于事件。读完小说你认为事件在发生,人物只是在经历过程,这小说就比较“硬”。而如果读完你觉得这些人物好厉害,还可以改变更多事件,那小说就比较“软”。类似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或者客观主观的区别。

Cam要做居里夫人
作品必须基于已有科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发展想像。

我爱香草味
个人感觉《三体》不完全是一部“硬科幻”,非要说它是“硬科幻”有点委屈它的地位,它有着明显的软硬结合的特点,不仅有“硬科学”作为理论基础,更多地是哲学,社会学,逻辑学夹杂其中,文笔充满童心与作者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世界科幻作品中都算得上独树一帜。真的要作为“硬科幻”确实有点牵强,但这些都不影响《三体》是一部史诗级中国科幻作品这一评价。
《三体》简介《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硬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与之对应的有软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于故事的恢宏结构,人物的细腻刻画,不只是中国三国和西游记,红楼梦等,国外如权游,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哈利波特等也都是。
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宏伟的故事背景,外加中间人物的刻画,能让人遐想连篇,仿佛身临其境。而三体作者事实上除了文笔差点外,其它还真无可挑剔。
所谓硬科幻,是根据现有的科技和研究对未来科技一种想象与展望。就像星球大战里人物都是人模样,光剑的光子不会逃逸,互相碰撞也不会穿过去,以现在的研究是站不住脚的。
而三体对三体人人体结构,三体人社会,三体人能力和科技的刻画,都建立在现在的某种研究或事实上想象的,更有其中的曲速引擎,三体水滴,智子,古筝行动等,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研究和基础科学上。
每个人心中,对科幻的理解都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对未来的无限畅想,有人觉得是对过去隐藏历史秘密的狂野填充,而我觉得科幻是既能满足人们无拘不羁的臆想,亦能肩负起科普哲思重任的存在,而科幻小说最可贵的,便是叫人不可思议又有置身现实的恍然错觉,在情节中潜移默化引发人们情不自禁的思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上帝多烦恼,不如我们多让他笑一笑吧。
《三体》有三部,只从阅读的享受程度来说,个人偏好于第二部与第三部,尤其第三部。第一部置身文革大背景,结合三体游戏的穿插,让人有揭开奥秘的见证者之感;第二部故事情节完整,细节够细致,思路够清晰,脉络够巧妙,尤其是提出“黑暗森林”的概念,更是令人惊叹其构思之妙;第三部对宇宙奥秘的联想与描述都达到了峰值,完全可以满足读者所有的幻想,关于云天明的三个童话,也令人印象深刻、拍案叫绝。我在这里不详谈故事内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剧透反而显得多余,个中滋味还请大家在阅读时细细摩挲体会。
书中有大量关于细节的描写,包括一幅画,一截幻想、一个梦境、一只零件,一艘飞船,一幕夕阳,一滴水珠……这些海量的细节描写伸手一拽,就将你拽进书中的世界。仿佛一切尽在眼前,细节所带来的真实感让人忘记自己是在读一本科幻小说。正如书名“地球往事”一般,就好似我们是新宇宙后的新文明,在翻阅着从前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乃至宇宙的历史与文明演化。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是魔幻作品所不能带给我们的,也是其他科幻作品很少能够带给我们的新鲜感受。这种感受像一颗颗升起的烟火,砰地一声炸裂,目不暇接,在耀眼炫目中我们像一个无知的幼儿站立在辽阔深邃的宇宙中,语言匮乏,只剩下无言沉默的震撼。
当你再次仰望星空,你便不由自主回想起书中的情节与揣测,宇宙的坍缩,质量流失,十一维度,拥挤的星系文明,黑域等等等等,一一浮现在眼前,你已经全然忘却了感谢作者带给你的无垠,全然忘却了作者想象力的精妙宏大,因为你再无其他任何精力,只能牢牢深陷于宇宙奥秘与命运的漩涡,在其中苦苦冥思求索。
那些令人无助又心碎的悲痛,那些从未低下头的学者轰然倒塌在血泊中染红科学前进的道路,还有作为子女旁观,哀莫大于心死的叶文洁,面对父亲的离去,面对母亲复杂的情感转变。面壁者罗辑对庄颜纯粹美好的爱情,作为面壁者波澜的一生与死而复生最终归于刚毅平静的内心。云天明对程心遥望的仰慕和他从未放弃拯救地球的决心、毅力与高超的智慧。章北海坚定的信念,韦德“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前进”的誓言,为自由而战手持反物质子弹的战士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情感的纠葛,一代人对一代人无以言表的寄托,都历历在目。这一切累积在一起,在抵抗三体人侵略、太阳系坐标暴露、黑暗森林打击将随时到来、人类文明最终何去何从的滚滚车轮前,让我们深切体会着不同时期的人们,那些孤胆的英雄也好,那些平凡的众生也罢,他们曾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曾经历的动荡与恐慌,他们所期盼的田园与安宁,还有他们难以为外人道的复杂情感与对人性的反复思考。

林皚皚
万法归一!何为三体?!融汇惯通!辩证统一!天地人三界!道佛儒也三界!只以儒之道治世不可取!道是人类文明的骨架!是永续相对稳定及平衡之根本!别太自以为是!一切发展中必存在偏见!只有包容!才可化解一切矛盾及危机!一一一引航者!

我要的幸福
科幻小说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两种,硬科幻是具有一定的科学逻辑性,许多科学知识都有它一定的基础和来源,通过一定的努力有可能实现的那种科幻小说,有的科幻小说兼具软硬科幻的特点,好的硬科幻小说对科学有一定的预言作用,如凡尔纳预言的破冰船和潜水艇,叶永烈预言的无土庄稼和电视电话,气垫船等,都有一定的科学预言价值。我国最早的科幻小说作家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的科幻小说就属于硬科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还因科幻属“科”还是属“文”产生过旷持日久的争论,最后还是因为郑文光先生首先劈清了科幻与科普的关系才得出科幻属文学范畴的结论得以定论,而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与玄幻,神话之类的小说都不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科幻是以科学进步和利用科学来表现人物与人物环境关系,人物与人物关系的,而后两者却与科学完全不相关也不可能存在的。至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其特点有着是具有对科学的逻辑进行推演加以大胆的想象而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未来领域的描写的,是文学范畴,是文学中的一个特殊体裁。只要我们把科幻和科普分清了。把科幻是塑造形象的分清了。那硬科幻也就弄清楚了。
假如硬要给科幻,特别是硬科幻下定论的话,就是硬科幻具有科学知识为基础,有科学逻辑而推演加想像发挥的小说,而软科幻的区别在于根据小说环境的需要,科学逻辑比较隐晦的,和科学现实关系间接联系的科幻小说,而科学只是一个媒介。我以为硬科幻更有益于人们对科学的美好展望。


synthia04
所谓科幻就是对于科学前景的幻想,这个幻想当然得在现有科学的基础上去想象下一步或者下几步的未来发展,没有依据现有科学基础上的想象那叫奇幻。科幻分软硬当然是因为描写的重心不同,硬科幻讲的故事是为科学前景服务的,软科幻讲的科学前景是为了故事服务的。更多的是软硬结合的科幻故事。打个比方,同样说的超光速飞船,甲讲的是科学家终于制造出某某命名的超级发动机和超导材料,于是制造出了超光速飞船飞到了人马座A星,同时写出了研究中飞行中的曲折坎坷等,这就是硬科幻。而简单的写某某开着超光速飞船,来到了人马座A星,而不会写相关飞船或者超光速航行的状态等等有科技含量的情节,这算软科幻。刘慈欣《三体》属于软硬结合,《球状闪电》属于硬科幻,著名的《沙丘》属于软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黑客帝国》《盗梦空间》《人工智能》属于硬科幻,彗星来的那一夜前目的地环形使者这些就属于软科幻

两只老虎
首先我只是一个文化学者。对于科幻的硬科学软科学,我不知道那么清楚。但是我所知道的三体,是一部非常好的科幻人文小说。他把人性中的至善至恶。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这是一般人,没法在一本小说中,把人类的两个极端呈现的人们的面前。这是我看,想说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然后他把整个银河系都毁灭了。这是写小说从来没有人写过的。至少,美帝那些科幻小说从来不敢这样写。因为它们有这样大的情怀。至少三体这本小说。让中国,第1次在科幻小说领域中。在世界文坛,上面,在科幻领域上面,登上了置顶之高。这种置顶之高是西方在未来的100年之内,在科幻领域之内。是无法撼动的。包括大刘的其他小说。都是经典之作。都可以好好看一看。

芒小克S
没有三体,中国人永远是打工仔形象,

AJAIM
首先大刘把中国科幻推到世界科幻前列,对于他掌握的物理知识,宇宙学的概念,我真是顶礼膜拜,大刘是我国科幻小说迷们崇拜的神奇人物,终于有一样东西可以与別人吹吹牛了。

7*
个人拜读过大刘大多数作品。不知硬科幻到底如何定义,个人觉得大刘的科幻小说里更多的是人文科幻小说,展现的是人性方面的撞击,有时展现的血淋淋赤裸裸,让人看了不知所措,深感震撼,常常剧情发展出乎读者意料,引发读者关于人性方面的思考。
曾看到有个朋友评价大刘,一个字:黑。本人也有类似的感觉,感到大刘超级理性冷静,甚至于到了冷漠冷酷冷血。展现出一幕幕人类可怜可气又可悲的人性悲剧。有时看的让人心堵,对某些小说人物很生气很想破口大骂,合书一想,这个人物不就是现实中的自己吗,真令人沮丧,他的小说诛心啊。要举例吗?流浪地球里的叛军,三体里的圣母们,新人类们等,他们身上有你自己的影子吗?有时,又想,在冰冷的宇宙中,人类遇上高几个等级的外星文明时,在别人眼里人类连蚂蚁都不如,谁有来跟你谈道德?谈人性?连看都懒得看你一眼,随手丢过来一个二向箔。人类以后走向宇宙后,该如何在宇宙生存?道德人性又有用吗?
至于说他硬科幻,个人倒不觉得硬,反而感觉软,他谈到技术细节时,大多很含糊,新思想概念多,框架恢宏,但细节少。但这一点不影响他小说的优秀。比如:他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思想,对人类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埋葬naive
三体不是第一本中国硬科幻小说。国内早期硬科幻小说发行的时候,你还没出生。

在水中央的飛魚
相对论于量子力学这些个基础理论出现的科幻!呵呵

Misdo
我认为的硬科幻就是,强有力的基础物理学知识和对未来科技想象的大胆结合,不是那种玄幻式的凭空捏造,更不是神话般的天马行空,每一个幻想都会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概念和原理上有迹可循。某种程度上使人感觉茅塞顿开,另外硬在故事情节的设计安排上,自始至终给人一种连贯合乎情理,不是刻板的机械性论述。刘慈欣先生成功的将这些要素联系在一起,成就了震惊世界的科幻巨著《三体》三部曲,这与他丰富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密不可分,后无来者我不敢说,但是前无古人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