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公”到底是谁呢?

莎乐美
周公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辅佐侄子治理国家,建立分封制度。
是孔子所推崇周礼的奠基人。
是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人物。

stellamimi0723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帮助周武王伐纣,辅佐侄子周成王,被后人奉为天下第一元圣。

无良女青年
批林批孔批周公,你说是谁嘛

昂扣陈
周文王之子 周武王之弟 周成王之叔

guorose
这个百度就能查到

深秋的原野
《周公解梦》这本书好多人都知道。但周公是谁,有一些人还不太清楚。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为封地在周,故世人称他为周公。
周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辅佐周武王伐纣,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周朝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助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是后世执政者的典范,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星星公主tt
周公本名叫姬旦,也叫周公旦、旦叔。他是周武王姬发之弟,是周武王的同胞兄弟,姬发继位后,以周公旦为辅相。
讨伐商纣和建立周朝,周公都有很大的功劳。周公是周武王最得力的助手,在进攻殷前,周公和周武王在孟津观兵,大会天下诸侯,这是对商的一种试探。之后武王在周公的帮助下,率领几百战车和几万战士度过盟津。攻破商军之后与武王一起建立周朝,周公把大钺,大钺是权利的一种象征,当时周公的地位仅次于武王。
武王去世后,周公就辅佐天子,此时天子还是一个婴儿,周公就帮天子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成王平定武庚叛乱。
后来纣王之子武庚又与管叔、蔡叔、东夷勾结反叛周朝,周公奉命东征武庚,把管叔和武庚都杀了,蔡叔被流放,并且灭掉了东夷50多个国家,把周朝的领土扩展到海边,南至淮河,北至辽东。
除此之外,周公还以藩屏周、卜都定鼎、制礼作乐、致政成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而周公解梦是后人以周公之名作的一本书《周公解梦》而已,这是一本关于术数的书,但是在术数史上几乎没有发现解梦之术。

mikey1304
周文王

albertyang
《周公解梦》是靠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于民间流传的解梦书籍,共有七类梦境的解述。
书中的周公就是周公旦,孔子梦的“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在儒家经常会出现。 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
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后来,成王果然病好了。
梦,是窥探内心的一面隐秘之镜,是另一种虚幻却真实的人生体验。正如庄周梦蝶,我们常常会被奇异怪诞的梦境所震惊,并感到迷惑。它意味着什么?它在暗示些什么?梦是窃听自己潜意识和意识相互交流的机会,它为人们打开了通往自我整合的大门钥匙。梦是一种奇异现象,而做梦的经验,也是人所共有的。但在人类文化中,无论古今中外,对梦的了解,始终是一个谜。
在未开发的部落社会里,往往把梦看成是神的指示或魔鬼作祟,固不足为奇。即使在现代化的文明社会里,仍然有着对梦的诸多迷信。在我国的文化中,有关梦的故事更是不一而足。诸如:庄生梦蝶、黄粱一梦、梦笔生花、南柯一梦等,都是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的梦故事。惟中国与西方在对梦的观念上,似乎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好人做梦,坏人做恶。”而中国的祖先却相信“至人无梦”。至人者,圣人也;意指圣人无妄念,所以不会做梦。以今天心理学上对梦的科学研究发现来看,古时中西对梦的看法,实在很多误解。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无分好人坏人,无分圣贤愚鲁,人人都会做梦,甚至,连动物也会做梦。因为,动物睡眠时眼球也会快速跳动。不同之处,就是动物不能在醒来之后,像人那样“梦话连篇”而已。所谓梦在心理学上的一般解释是,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

纸片人大玲
殷纣王是暴君,推翻他的周文王是圣人。暴君的后代孔子是圣人,而圣人的后代成庸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谁能自圆其说。请教了!

超级葫芦
周公,召公皆是国家领导职务称谓,周公类似现在人大委员长,召公类似政协主席。

dollkid
周公到底是谁?为什么周公能够名传千古?
周公,原名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同时还是周成王的叔叔,看到这里你或许印象不深,但说起“周公解梦”“惩前毖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些典故,或许你就熟悉得多了。
不论是军事,还是治国,周公都无可挑剔,那么他都有哪些成就呢?
一、儒学的奠基人
儒家学派的根本思想都是建立在礼制的基础上,而周公便是制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的那个人。他还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因此,儒家子弟都尊奉周公与孔子二人为宗。直到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取消周公的供奉资格为止,孔子才得以封圣,成为儒家第一大师。
但是,根据史诗记载,孔子本身也崇拜周公。孔子经常梦会周公,在梦中与周公讨论救国治世之道。对此,《论语》记载为“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此可见,周公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不凡。
此外,孔子周游列国,根本原因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他想要恢复周礼,济世救民。孔子的认可,足见周公创办的礼制是多么深得人心。
二、顺德谋事,提拔人才
周武王继位后,周公被封为辅相,无论发生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会先告知周公,询问他的意见。
在攻打商纣王朝的问题上,周公主张“顺德谋事”。
第一,要以贤治国,确保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能够得到发展
第二,以德服人,寻求各诸侯国的支持。
第三,礼贤下士,周公提议对前来投靠的外族部落人才和商朝人才,都要以礼相待。
周武王听取了周公的意见,并加以实施,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是国家富强,还让自己的贤德形象深入人心,处处以德服人,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拥护,而贤人志士听闻周武王的名声,也纷纷来投,致使周武王的身边,一时间人才济济。
三、克殷建周
周公在周武王继位的第二年,辅助他在孟津举行会师演习,想要借机了解周国在诸侯间的名声和地位。
当时,积极响应周国的诸侯高达800多人。会师场中,许多诸侯劝说武王起兵攻打残暴无道的纣王。但周公见大诸侯迟迟不来,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建议周武王班师回朝,武王采纳了周公的意见。
次年,商纣王更加残酷暴虐,引得天下大乱,民心不服。于是,周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劝说武王起兵,推翻惨无人道的商周。周武王听从,调兵遣将,和各路诸侯响应,一同攻打商纣都城朝歌,逼迫纣王自焚而死。
商朝灭,周朝立。
四、辅佐成王
周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周武王就因病去世。
由于周成王年幼不能服众,周王朝的统治并不安定,周公担心有人作乱,于是果断地把成王抱于膝上,代理国政。
当时,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都想染指王位,又惧怕周公的手段,就四处散播谣言,说周公想夺权,会对成王不利。
周公为了证明清白,主动找到位列三公的召公和姜太公二人,向他们解释自己的苦衷,并得到他们的理解。
此时,管叔和蔡叔见一计不成,又升一计谋,想要勾结商民(殷商的贵族)发动叛乱。周公无奈,劝解不成,只能率兵出征,而这一战,周公不仅平定叛乱,还顺势收服了东方诸国,进一步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五、封邦建国
平定叛乱后,姜太公建议将俘虏的商纣顽民全部诛杀。但周公却认为,该用德政收服人心。所以,他把商纣顽民迁居洛邑,并派军队驻扎在那里负责监督这些俘虏。
天下初定后,由于国土面积大大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周公又实行封邦建国的政策,将姬姓子孙和开国大臣,都分封为诸侯,并赐给他们封国,让他们到封国去建设家园,同时达到天下共主的目的。
而这一制度的建立,为日后宗法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六、建制设章
商纣王朝时,王位的传承制度比较混乱,王位不光可以父子相传,还能兄弟相传。
这样的传承制度亦有弊端,因为不论传子还是传弟,都会引起其他兄弟的不满,从而引发王室内乱,造成国力衰弱。
鉴于种种弊端和前朝灾难,周公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规定王位和爵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弟只能得到封赏。于是,这样的制度其他的兄弟都没有争夺王位的借口,巩固了国家的统治,避免因为内乱而造成国力衰微。
七、完善礼乐
为了使王权能长久巩固,周公还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进一步将人的身份进行细划,同时确立长幼尊卑等规范,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约束诸侯和百姓。若是有人在衣服、居室和礼仪上不合礼仪,就等同僭越,可以问罪。
而不同等级的人,在舞乐上也都有讲究,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舞乐。同时在乐队的人数上,也有要求。
凡是乐队的人数与自己的身份不符的,那都是要治罪的。
八、还政于王
周公代周成王摄政6年,由于他的努力,周王朝从初建不稳定的局面,慢慢转危为安,走上正轨。
周公见周成王已长大成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把王权还给了周成王。
由于周公一心为公,且一直宣传德政,再加上他在还政于周成王时,丝毫没有推诿,因此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其中,孔子最尊崇周公的仁德,由于经常研究周公的文献,因此梦中多次出现周公。孔子又曾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样的话。
总结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 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指周公在成王继位初期平定三监之乱,其中东方奄是叛乱的小国之一,故有践奄一说。
“四年建侯卫”指的是周公分封康叔为卫君,以殷治殷,也就是“以藩屏周”,建立分封制。
“五年营成周”指的是周公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将洛邑“经营”为东都。
“六年制礼乐”即周公颁布了一系列礼乐制度,为周八百年的统治打下基础。
“七年致政成王”周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就把权力交还给成王。
最重要的是,周公不仅是周朝制度和文化的开创者,更是为后世朝代制度的创建打下来基础。

瞅瞅就走
『周公简介』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与莘太姒八子之第三子。
约生于公元前1020年,逝于1082年,享年62岁。
1046年子月甲日,随王兄伐纣,参与牧野战役。
攻城后,武王太师吕望建议武王令参战诸侯“列
击纣躬”,即列战车为纵队,各诸侯驰过纣王尸
体时挥戈击打。正如楚怀王三闾大夫所记载的: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周公不赞同,避免了
辱尸事件。
武王元年子月戍日,率文王开国元勋九大臣入清
庙祭祀文王,祀后政治洗牌分封九大旧臣为诸侯。
命三弟周公为太师、庶弟姬奭为太保、四弟姬高
为太傅、五弟姬封为司寇、六弟姬聃为司空,留
用老臣南宫括为司马。

恬恬de妈咪
3000年前,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带领哪吒,李靖,杨戬,黄飞虎、雷震子等各路神人(详见《封神演义》)终于灭了商纣王和苏妲己这两口子,建立了历时八百余年的周王朝。为了表彰大家灭商有功和巩固政权加强统治,姬发大肆封赏功臣和宗亲子弟。其中较有名气的是姜子牙的封地齐国、姬发三弟姬旦的封地周国(长子伯禽继承封地鲁国)、四弟姬奭的封地燕国(长子姬克继承封地)。
姜子牙人尽皆知,传说周文王姬昌(姬发的父亲)请其出山的时候,让人用车载着他,在碰着颠簸难行的路时,就帮着推车。周文王共推了八百又八步的车,所以后来姜子牙也庇佑了周朝八百零八百年的安靖河山。
姬旦,因封地在周,爵位为上公,所以世称周公旦。他曾周末在家放松身心的时候,整理注解了其父亲姬昌在监狱中推演出的后天八卦及六十四卦,并重新编写为《易经》一书。又在午夜时分琢磨出了一套“周公之礼”,即未婚男女不得在婚前同房,从前开放混乱的作风问题必须要唾弃,要知道羞羞与廉耻,后世遂把这个词代指为男女之间发生了某种不可描述的关系。再简单插播一下他的另一个创举就是将人划分出了尊卑贵贱、三六九等,如天子穿什么、带什么、用什么、配饰都是什么、出门坐什么车、用什么乐,诸侯、百姓,穿戴行都是什么,通过宗法给确定下来,若有违背就是僭越,就要治罪了,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最大的功臣莫非周公了。还有,《周公解梦》中的周公也是这位老先生。
姬奭,封地为燕国,由其长子姬克继承,因为他不愿意离开首都,所以周武王将首都附近的召(shào)地给了他,所以姬奭又名召公,后世邵姓的祖先。
当年,周武王姬发举行衅社礼,向天帝上告商纣王的罪行时,就是周公姬旦持大钺,召公姬奭持小钺分伴左右辅佐而成。衅社礼,一般用鲜血祝告,是周朝极具宗教信仰的重要大典。两位老先生手里的钺则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斧子,更多的时候为仪仗使用,象征权力,和西方的权杖相当。这足可见周武王对姬奭的重视程度。而且,周公和召公还以陕为界,陕原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原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召公为官数十年,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公正审判,开创四十多年未用刑罚的“成康之治”,这在任何朝代都实属罕见。

^夏未初≡
一般所说的“周公”都是指的是周武王的兄弟、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周公旦”。
周公熟悉易经八卦,帮助周武王打天下并在武王去死后帮助成王守天下,无怨无悔,虽然是鲁国国君,但一直留在朝中帮助成王完成周天子的社会治理,制定的《周礼》体系,里面很多东西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一直执行到如今依然不过时。
孔子依据周公的社会治理体系创立了儒家思想,重道德治理而轻法治建设,儒家思想体系就是周公社会治理方式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