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有名的蝴蝶效应的案例有哪些?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最新跟帖
小红帽爱蓝精灵

小红帽爱蓝精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蝴蝶效应,估计被很多史学家所忽略,甚至可以说从来没有被过多的提及。

这个蝴蝶效应就是李自成原本是大明王朝的一个驿站差役,但是由于崇祯皇帝刚愎自用,李自成失业了。

当时明朝的驿站关乎各地情报入京,而在明朝末年,这个驿站已经是非常腐败,因为当时已经是无官不贪的地步。

而崇祯当时居然是直接撤销了驿站,转而设立新的情报传递机构,这一招让不少驿站的差役失去了活计。

后来的事就是李自成一次又一次的起兵造反,而且明朝由于崇祯皇帝的改革,使得地方同朝廷,已经存在了信息方面的不对称。

由此造成的影响就是李自成乱了西北,进而又乱了京师。且李自成原本没有逐鹿天下的雄心,李自成想要的只是一个西北王。

可见李自成当时若是能活下去,能把日子过下去,那是决计不会造反,因为其无雄心,也无太大德行才能。

而李自成的崛起,充满着破坏性,简单来说就是当时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李自成又掀起了更大的内部矛盾。

何况此时河南爆发瘟疫,孙传庭的最后精锐陷入了无粮饷的困境,这支部队被李自成击溃之后,北方彻底陷入了动荡。

时来天地皆同力,李自成打到北京城的时候,本以为北京城会难以攻下,可是城门从内部打开了,真是可悲可叹!

此后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相当于只击溃李自成之后,便成功接手了北方,北方世族阶级直接倒向了满清,因为李自成对他们采取屠戮政策。

而满清入关造成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很难想象,当初的李自成,竟是被崇祯一道旨意给逼上了起兵的道路。

皇丿引领小

皇丿引领小

一天武大娘子开窗透透气,不小心掉了一根竹竿

红色蒲公英

红色蒲公英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历史上最有名的蝴蝶效应的案例有哪些?”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因为桑叶引发的战争:卑梁之衅。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在春秋末期,吴国和楚两互相敌视,两国之间是摩擦不断,特别是在两国的边境上生活的百姓,经常因为小事而闹矛盾,冲突不断,甚至会因此而起杀戮。

吴国的边城卑梁与楚国的边城钟离仅一界之隔,可以说是鸡犬相闻,离得非常近。巧的是这两个地方的百姓都以养蚕为生,因此,桑叶也就成了他们的经济资源。更巧的是,在公元前519年的一天,卑梁和钟离的两个女孩都到边界的一片桑林里去采桑叶,她们二人同时看中了其中的一颗桑树,都想采上面的桑叶,结果是谁也不让,进而发生口角,很快就扭打在一起了。

这时,楚国钟离的女孩家人再知道后都赶来帮忙,将吴国卑梁的女孩打的鼻青脸肿。当吴国女孩回去告诉了家人后,吴国卑梁的百姓见自己村的女孩受了欺负,于是都抄家伙到钟离算账,结果两个村的村民之间大干了一场。

楚平王在知道钟离遭到吴国卑梁的攻击的后,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当马指派军队强行攻占了吴国的卑梁。而吴王也不是吃素的,他本来早就觊觎楚国的领土,苦于没有借口,他怎么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当即派军增援卑梁,不仅收回了卑梁,而且还拿下了楚国的钟离和居巢。

本来只是简单争抢桑叶的民事纠纷,后来就让升级成了激烈的两国战争。而楚国也因此而丢了两座城池。这就是“卑梁之衅,血流吴楚”的典故,后来人们用“卑梁之衅”来讽喻因小事而引发的杀戮。

跟风走

跟风走

“知网”是什么?

初夏与合拍少女

初夏与合拍少女

历史真的很有趣,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的发生,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哪怕只过去了一秒钟,就再无可能改变。

1889年,奥地利因河畔布劳瑙的一家小客栈里,出生了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曾经做过鞋匠,后来经过努力做了海关署的文职人员。他的父亲其实是个渣男,一辈子一直在搬家,结过三次婚,男孩是父亲第三次婚姻的第三个孩子。

男孩小的时候,跟随父亲信了天主教,受家庭原因和教旨影响,他在少年时立志要成为一名牧师。

男孩的童年其实还蛮悲惨的,生活可以说清贫艰难,在学校的时候,因为身材瘦小,经常会遭到学校同学的霸凌,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这段不堪的童年经历,可能在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他性格内向,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画画,他画得非常好,也会得到家人和邻居们的称赞。

虽然他的家庭并不十分美满,但他还是很爱他的家人。

在中学时期,他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门门功课他都跟不上,尤其是法语,从来没有及过格。在他的所有学习的学科里,只有美术这一门是“优”等。在学校他也感觉不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爱和温暖,学习成绩又差,所以他没等到中学毕业,就毫不犹豫地辍学了。

他的家庭更不堪,他的父亲在1895年就从海关公务员的职位上退休,那一年他只有6岁。1903年1月3日他的父亲因病去世,病因是胸膜出血,那一年他14岁。四年之后,他的继母在1907年12月21日那天死于乳癌。那年他18岁。

18岁已经是个少年了,父母双亡,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但还好他已经成年。他别无所长,只有绘画一项技能还不错,这个时期他理想已经不是做一个牧师了,他想成为一名画家,并以此为生。

这一时期,他留下了大量的绘画作品,他描绘风景、建筑、人物,他的建筑画尤其出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怀着对艺术的美好憧憬,他独自来到当时欧洲的艺术之都维也纳,前后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可惜两次入学测试都没有通过。

维也纳美术学院分别于1907年及1908年拒绝让他入读,拒绝的理由是觉得他在建筑学方面比绘画方面更有天分,觉得他应该往建筑学上面发展,而不是当一名画家。

当时学院里有一个老师认为他很有天分,建议他申请入读建筑学院。可是,他没有报考建筑学院的资格,如果想考建筑学院他需要重读高中建筑学,以获取基本资格。

以他当时窘迫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无奈放弃报考建筑学院。不得不流浪到街头行乞,一度靠卖画、和为别人画明信片为生。

有的时候,画卖不出去了,也会当雇佣来扫雪地、扛行李。他没有职业,没有靠山,没有朋友,身无一技,前途暗淡,后来参了军,因为作战勇敢而获得过铁十字勋章,后又困伤退役。

再之后,他突然发力,登上历史舞台,搅动风云,世界为之震动。这之后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此不再赘述。

1939年,他告诉当时英国的大使亨德森说:“我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政治家。一旦波兰的问题解决,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度过余生”。

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

他做一个艺术家的梦想毕生也没有实现。

我是老白,喜欢加关注。

小明

小明

要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一篇文章,一个女人,或者说一个好吃醋的女人,毁掉了大明。由于具体的人名都记不清了,不过情节还能记得,只是客观的描述一下。

在京城做官的人,偷偷的在京城里面养了一个小气,家中的媳妇是一个醋坛子母老虎,好在这个母老虎,在老家生活。

根据大明的规定,一个京官的家眷如果从老家到京城的话,需要从驿站出发,一站提供一系列的后勤保障服务,因此这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每次都有时间收到信息,知道家中的老婆要到京城来,得以保全自己,把小妾藏得严严实实。

一次,这位喜欢吃醋的老婆,从老家赶到京城,当场捉住了这位京官和小妾。为什么呢?因为一战的速度实在太快,马匹太快,这位夫人。来京的信息还没有传到京城。而驿站的后勤保障到位,人先到了京城。

结果就是被自家老婆大打出手打了一顿,这位在京城做官的人感觉到非常郁闷,于是纠结了一部分人,对整个驿站系统进行攻击,认为养了过多的闲人,而这些闲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的确在明朝的后期,驿站的开支,也是占到了一部分很重要的比重。

崇祯皇帝一开心得了就听您的吧,省一点钱于是开始裁员。

很快裁员的命令就猜到了大西北地区,陕西这个地方有一个驿站,有一批人员被顺利的裁撤了下来。

下来的人员里面有一位工作人员,他的名字叫李自成。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历史上写的清清楚楚。

所以说,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独立的事情,历史往往会寻求一些重要的事情,却忘记了一些小人物。

一瓢又一瓢

一瓢又一瓢

说到历史上的蝴蝶效应案例,早在春秋初就存在一典型案例。

公元前771年,西申国联合犬戎攻入渭河平原,摧毁了周王国都城镐京,并攻杀了周幽王,西周从此覆灭。之后,崤山以东的诸侯就拥立周幽王之弟姬余臣为王,与西申国支持的周平王相抗衡。从此,周王国进入了“二王并立”时期:崤山以东的携惠王姬余臣以及崤山以西的周平王姬宜臼。


数年后,因为携王失去人心,郑、晋二国先后投靠平王政权,并将周平王东迁到洛邑。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死了携王姬余臣,让周平王成了周王国内唯一的王。从此,天下大局已定——无论诸侯承不承认,周王国都只有这么一位王了。

可王室虽然稳定了,周平王的两大支柱国却先后陷入了麻烦之中。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国爆发了曲沃与晋侯内乱,长达六十七年。从此,晋国长期沉寂,不问东周事务。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也去世了,留下了十三岁的姬寤生与十岁的姬段依傍母亲武姜而生活。因为姬寤生是嫡长子,他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国君之位,即后来的郑庄公。

此时,虽然周平王还未能得到天下多数诸侯的承认,可毕竟携王不得人心,中原传统诸侯对平王政权东也没有强力进行干涉;晋、郑二国借拥立平王的名头四处扩张,虽然显得咄咄逼人,可也没有与传统中原大国产生大的直接冲突,各中原大国也就暂时“听其言、观其行”。


整体上,在周平王东迁后的近三十年里,各方势力一直在冷静地观察局势的发展,保持着相对克制。所以,在春秋初周王国局势一直还算是平稳,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可谁都没想到,因为郑庄公的一场家庭内乱,却突然打破了这种平静,引爆了持续长达十三年的东周“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郑武公之妻武姜而言,她一直更喜欢小儿子姬段,看不惯少年老成的大儿子姬寤生。郑武公在世时,武姜就曾请求改立姬段为太子,可郑武公并不同意。郑庄公即位之初,武姜迫不及待地为姬段请求封邑,结果要到了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之后,武姜就不断怂恿小儿子为非作歹,多次公然挑衅郑庄公的权威。


公元前722年,万事具备的姬段与母亲商议好,偷偷率兵前往攻打郑都新郑。可不曾想,早有防备的郑庄公立刻派公子吕抄了姬段的老巢——攻占了京城。得知京城被夺,姬段慌不择路地逃到了鄢邑(今河南鄢陵)。郑庄公则紧追不舍,派军把鄢邑围了个水泄不通。5月,郑国大军攻破了鄢邑,身受重伤的姬段又掉头北上,逃亡到了卫国的共邑(今河南省辉县)。

赶跑亲弟弟后,郑庄公对母亲的不满也彻底发泄了出来。他将母亲放逐到城颖(今河南登封东南),并立下毒誓:“不到黄泉,你我再也不要见面了!”曾经的一家人就此分隔四方,令人唏嘘不已。

可在郑庄公冷静下来后,却突然良心发现,后悔驱逐了母亲。后来,在颍考叔的劝说下,郑庄公命人挖出了一股地下泉,然后与母亲相约在隧道中相见。进入隧道前,郑庄公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则从隧道中出来,应和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yì)泄!”最终,郑庄公母子和好如初,重新团聚在了一起。


虽然幼弟被赶出了郑国,可是郑庄公成功平息了一场内乱,又和母亲重归于好,还算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可是,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却突然出现了。

谁都没想到,“郑伯克段于鄢”竟然会诱发一场大风暴,想停都停不下来。

逃到卫国后,姬段父子得到了卫人的收留。不久后,姬段就重伤而亡,他的儿子公孙滑因此强烈请求卫人替父报仇。

这时的卫国,正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来遏制郑国。


西周覆灭后,郑人沿着洛阳盆地周边,先后灭了郐国、东虢国、祭国、鄢国、胡国等等诸多子男之国,以确保平王东迁有个安全的政治环境。如此强劲的扩张势头,早就让传统中原诸侯国妒忌不已。在“二王并立”之初,卫武公应该是支持携王姬余臣,视周平王为弑父篡位的叛逆。后来因携王不得人心,卫国在二王内斗时选择了旁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卫人就想支持周平王。郑国在卫国周边大势扩张,始终对卫国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卫国人早就想跟东周“小霸”郑国正面较量一番。

就在“郑伯克段于鄢”的当年,在公孙滑请求下,卫人入侵了郑国,占领其边境城邑廪延(今河南延津东北)。

身为王室执政卿,郑庄公当然不能容忍卫人如此嚣张。他立刻命人率王室与西虢国大军讨伐卫国,攻入了其南部边境。公元前721年冬,觉得仍不解气的郑庄公再次派军队讨伐卫国。

自此后,郑、卫双方的冲突算是告一段落,局势再次稳定了下来。

可风暴已经成型,就不会轻易停止。此时,卫国的内乱,再次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卫庄公嫡妻庄姜没有子嗣,就收养卫桓公为自己儿子。后来,卫庄公宠妾又生下了州吁,深得卫庄公喜爱。州吁为人,天生喜欢武事。虽然庄姜不喜欢他,可州吁仗着卫庄公的宠爱,根本无视任何人。


郑国两次入侵卫桓公却无力发动反击,这让州吁深为不满。公元前719年,州吁悍然刺杀了卫桓公,然后自立为君。

野心勃勃的州吁篡夺了卫国国政,这让东周局势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加速向前发展了。

在篡得君位后,州吁的首要大事就是讨伐郑国。

他深知,要想战胜强大的郑国,单凭卫国的实力很难做到。为此,州吁先联系上了宋殇公,约他一起伐郑。因为郑庄公收留了宋殇公的堂兄弟公子冯,并且有拥立他为宋君之意,这让宋殇公极为忌惮。所以,州吁使者一到宋国,宋殇公就毫不犹豫地同意结盟。此后,州吁又邀请了鲁、陈、蔡三国,除鲁国外,其它二国都痛快地答应了结盟。这么多年来,郑国的四处扩张,早就将周边诸侯国得罪殆尽;州吁顺势而组建“反郑联盟”,可谓深得人心。


公元前719年夏、秋两季,“反郑联盟”两次出兵伐郑,都大获成功。

眼看郑国就要被“反郑联盟”压垮,可在这年9月,篡位不到一年的州吁却意外地被老臣石碏设计杀死。主要发起人一死,这让“反郑联盟”的攻势暂缓下来。

此后两年内,郑庄公趁机对“反郑联盟”的各国发起反击,战胜了卫、陈二国,与宋国打成平手,让郑国与这些国家的仇恨再也无法化解。后来,郑庄公又积极合纵连横,逐步将齐、鲁二国拉入己方阵营,一起对“反郑联盟”四国发起了彻底反攻。公元前710年,随着宋殇公死于内乱、公子冯被立为国君,宣告郑庄公彻底赢得了东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回顾东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源起,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导火索竟然是武姜偏心所引发“郑伯克段于鄢”内乱。

为什么“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小小蝴蝶扇动的翅膀”,竟会引发东周一场“剧烈风暴”?

根源还是在于“二王并立”所引发的东周大变局。


弑父篡位的周平王被晋、郑等少数国家扶持战胜了携王政权,晋、郑二国获利颇丰,可天下大多数诸侯却没能得到任何利益。因此,无论晋、郑二国愿不愿意,中原传统诸侯国都会对他们产生本能的敌意。

晋文侯死后,长期内乱让晋国一蹶不振。如此情形下,长期稳定发展的郑国就成了众矢之的。所以,一旦郑国国内稍有内乱,就随时会被其它诸侯国利用,借以压制郑国。

“郑伯克段于鄢”之所以会诱发“蝴蝶效应”,进而引爆了东周“世界大战”,其根源就在于此。

来福

来福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蝴蝶,轻轻煽动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当然,所谓的蝴蝶效应只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历史上有关蝴蝶效应的案例有很多,这里金兔就聊聊吴楚争桑吧。

吴楚争桑不算特别出名,但却是历史上非常典型的蝴蝶效应案例——只因两个女子争夺桑树,最终却让两个国家爆发战争。

话说公元前518年,吴楚两国边境存在着两个相挨着的小县城,一个位于吴国境内,名为卑梁,一个处于楚国境内,名为钟离。卑梁和钟离相隔不远,紧紧挨着,且卑梁和钟离两个小城邑世世代代都以种桑养蚕为生。

在卑梁和钟离之间,存在着一颗桑树,属于无主之物,倘若桑树长在吴国境内或楚国境内也就罢了,毕竟产权明确。偏偏这颗桑树长在了一块说不清道不明的地界。

一天,楚国有个女子发现了这颗桑树,高兴的合不拢嘴,正准备采摘,偏偏一个吴国女人刚巧路过,也看到这颗桑树。两个女人都想独占桑树的产物,奈何桑树只有一颗,于是两人就争吵、厮打了起来。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

“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取两都而去。”

史记·楚世家记载:

“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怒而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

史记》中的两段文字略微有些出入,吴太伯世家是说吴国的女人和楚国的女子因争桑树而打起来,楚世家则说是卑梁的成年女子和钟离的女童在争夺桑叶。

但不难看出,吴国卑梁的女子已成年,楚国钟离的女子很可能只是个小女孩。当成年女子和小女孩争夺桑树,其结果很明显:楚国的小女孩输了,不仅输了,还很可能被吴国的成年女子趁机教训一顿。总之,楚国的小女孩哭哭啼啼回到家,家人看到了自然会询问,楚国的小女孩就事情的原委全讲给家人听,这家人也是暴脾气,直接私自召集全族人手,来到吴国卑梁,先找到吴国的那位女人,然后将吴国女人的家族给灭了。

驻守卑梁的大夫,听说楚国人竟然跑到吴国的地盘撒野,而且还杀了不少吴国人,顿时勃然大怒,立刻调集卑梁所有的兵马,直接就打到钟离,找到了楚国的那一家人,钟离手无寸铁的平民碰上卑梁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其结果可想而知。

卑梁大夫特有血性,秉持着你灭我一家、我就杀你全县的原则,卑梁大夫先下令屠杀小女孩所在的家族,接着又带着他的胜利之师大开杀戒,最后竟直接拿下钟离。

钟离被占领的消息传到楚国郢都后,楚平王亲自率军出征,直接灭掉吴国卑梁。吴王僚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吴王闻之亦大怒,亦发兵。”由此,春秋的两个大国因两个女子争夺一颗桑树而兵戎相见。吴楚争桑,也算是历史上比较典型的蝴蝶效应案例。

tellenking

tellenking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颗枪子干掉几千万人

旅行-摄影-苏荣峰

旅行-摄影-苏荣峰

何为蝴蝶效应?指一个小小的蝴蝶轻轻地煽动翅膀,兴许百里、千里外就会是一场震天动地的大风暴,这就是历史著名的“蝴蝶效应”,而世界对于这种蝴蝶效应奇妙之事从来就不缺,例如明朝万历年间援朝这场战役。

1592年,满洲女真迅速崛起,最后明朝被迫灭亡,在1592~1598年这个年间,也许有很多非议,但的确是因为蝴蝶效应而导致。

1592年4月~1598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两次倾举国之力,并两次入侵朝鲜,结果两次皆被朝鲜政府和明朝援军击败,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即退出朝鲜,这场战役也让后世不断反问“为什么明朝能打败日本,而清朝却完败给日本?”

此战不仅是明朝对外战争的最后辉煌,更似一场宿命之战,虽保卫了朝鲜半岛,但也因此举朝动荡。

朝鲜本身从此役看似即将亡国,然而,瞬间“离巅峰就差几步之遥”,由于明朝朝廷国力削弱,东北的女真部逐渐脱离明朝掌控,并且力量日益渐大。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后金,年号天命。

努尔哈赤割据东北,在当时对于明朝来讲,形成巨大祸患,当时明朝为了一扫努尔哈赤,在全国加征“饷银”,美曰“辽饷”,这一举措瞬间让各地农民起义,也因此明朝走入灭亡。

有人说,此举蝴蝶效应该明朝地,毕竟援朝后,日本元气大伤,三百年不敢觊觎朝鲜半岛,直至清末,从这一点来看,于大来讲,貌似赚到了,只是牺牲也很大。

当然,此次让日本元气大伤,我觉得也形成了“蝴蝶效应”那就是清朝后来的“甲午战争”,由于明朝海禁后,清朝延续,导致日本这几百年得到了繁衍生息,也就导致后来野心勃勃,而一切的压力,最终全回馈给了清朝。

所以,有时,看似是对的,又涵错,看似是错的,又涵对,到底是错是对,有时历史也讲不透彻。

文/探索历史奇闻

水波

水波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都有其必然性!

潘金莲的那根支窗户的棍子,没有打到西门庆,他们就不会勾搭成奸。武大郎也不会喝药,武松就不会替兄报仇,被逼上梁山。

没有武松,方腊起义就会成功,没有所谓的靖康耻。更没有后来的女真,建州女真!

ryanzouyx

ryanzouyx

最著名的不应该是本泽马么

不自觉懒猫君

不自觉懒猫君

测不准原理

诺拉

诺拉

匈奴大乱欧洲,起因却是因为两个男人争宠,这应该是蝴蝶效应的典型了。

东汉时期,外戚专政的情况时有发生,汉章帝窦皇后,兄弟亲幸,窦家的人也得到了赏赐,宠贵日盛,其中窦宪就是更是显赫一时。到公元89年汉章帝去世,窦皇后就成为了窦太后,而窦宪作为窦太后的哥哥,权利更加大,但是就是在这一年,在汉章帝的葬礼上,窦太后看上了来拜祭的刘畅,将刘畅当做宠臣。

刘畅受宠,让窦宪心生嫉妒,更加让窦宪担心的是刘畅将来会分掉他手中的权利,如是窦宪公然派遣刺客在屯卫之中杀死刘畅,而归罪于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并且派人审问刘刚,后来真相破露,被太后知道了。

宠臣被杀,太后当然生气,但是凶手是自己的哥哥,太后也只是将窦宪关起来了。窦宪这时也觉得闹大了,担心不能保全,所以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太后也答应了。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比照司空规格配备属员,出征匈奴。

结果大家都知道,窦宪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歼敌一万三千,俘虏无数,登上燕然,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两年之后,再次领兵出塞,攻打金微山,大破北匈奴主力,俘虏北匈奴太后,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

北匈奴被打败之后,开启了西征之旅、两百年后在欧洲出现了一起席专欧洲的军队,这支军队据说就是匈奴人的部队。

匈奴人于公元372年征服了伏尔加河与顿何之间的阿兰人,375年击溃东哥特人在顿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建立的帝国,约于376年击败居住在德涅斯特到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于376年进抵罗马帝国的多瑙河边界。

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匈奴人还蹂躏了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打败了其他一些日耳曼人,将欧洲制服的服服帖帖,但是谁曾想到,这批匈奴人是被汉朝打过去的,而只所以发动攻打匈奴的战争,只是因为两个男人争宠。

萨拉热窝事件,普林西普刺杀费迪南大公。碰上列强对战争准备的忍耐到了极致,纷纷火上浇油,接连卷入战争,导致一战爆发。

虽然,一战爆发有其偶然性,但普林西普这小子确实加快了这一进程,给了大伙一个好借口,算是一个蝴蝶效应吧。

这哥们后来就被遗忘了,在监狱死于1918年,但至少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吧。

yfcex

yfcex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