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所有历史剧,要剧本
DWJ
南冠草是郭沫若1943年作于重庆的一部历史剧,所写内容是明末夏完淳抗清事迹。
夏允彝、夏完淳是明末名士,著名文学家。夏氏父子墓座落在小昆山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2米,面宽约30米,占地二 亩余。夏氏父子出生于华亭。夏允彝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福建长乐县知县,应召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后因母殁回乡。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破南京,夏氏父子偕好友陈子龙毁家倡义,起兵抗清,成为明末抗清领导人物。后战斗失利,允彝在今华田泾支流居地松塘投水殉节。其子夏完淳自幼聪明,“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不幸失败被捕。完淳在公堂上慷慨陈词,痛骂明降将洪承畴。在刑时,他傲然挺立,拒不下跪。
盘龙江支流水河上有座通济桥,此桥现已不存,但桥上曾发生的一桩令人扼腕的血案却长久地驻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元末,红巾起义军攻入昆明,梁王逃至楚雄,向大理总管段功求援。段功助其击退义军。为感恩,梁王奏封段功为云南平章政事,并将二十岁的公主阿盖许给四十岁段功为妻。段功恋居昆明,在原配夫人催促下方回大理……由于段氏政权早就和梁王有矛盾,双方都想“吃掉”对方,所以段功左右都力劝段功不要到昆明。但段功不听,再到梁王府。有人进言说,段功的目的意在昆明,劝梁王除之。梁王密召阿盖,命她用孔雀胆毒杀段功。阿盖拒受王命,并将实情告知段功,表示愿与他西归大理……段功自恃对梁王功高德厚,不相信梁王会加害于他。梁王另设圈套,邀段功到长乐寺做佛事,在通济桥乘马惊时将其杀害……阿盖不久也香消玉殒。
有传说阿盖是在通济桥跳水自尽的,也有说她被父亲严加看管,忧愤而终,郭沫若剧中的“安排”是让她吞下孔雀胆。
《虎符》取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写于1942年,1943年首演。该剧描写的是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魏安厘王二十年(纪元前二五七年),秦国侵赵,形势危急,赵国平原君的夫人(信陵君之姐)亲自突围到魏国求援。魏王的异母弟信陵君认为赵魏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因此,他固请魏王发兵救赵。暴戾狭隘自私的魏王执意不肯,反劝赵降秦。信陵君亲率三千门下客,前往救援。侯瀛建议窃取魏王虎符,凭符调用老将晋鄙统率的十万魏兵。如姬夫人素来佩服信陵君“宽厚爱人”的品质和“合纵抗秦”的政治主张,也感念他替她报了杀父之仇,因此冒死盗符。信陵君佩符至晋鄙军中,晋鄙疑,朱亥杀之,信陵君统兵八万解赵之围。魏王杀信陵君全家,信陵君之母魏太妃代如姬受过自杀。如姬逃出宫后,本可以逃至邯郸请信陵君保护,但为了不损害信陵君的声名,在父亲墓前自杀。
我知道这些,能不能帮上忙,我就不知道了
带着思念流浪
郭沫若(1892—1978)是中国历史话剧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毕生为探索中国历史话剧呕心沥血。他一生的剧作,基本上都是历史剧,并以新颖的创作方法探索中国历史剧的艺术形式,从幼稚到成熟,从低谷到高峰。从打地基到不断地垒高突破,创造出了中国现代历史话剧的风范。
他的历史剧创作活动,大体集中在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19—1925)即早期历史剧创作阶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郭沫若先后写成《黎明》(表演诗)、《棠棣之花》(诗剧)、湘累(诗剧)、孤竹君之二子(历史剧)、卓文君(历史剧)、《王昭君》(历史剧)、聂荌(历史剧)等,完成了从诗剧到历史剧的过渡。第二个时期(1941—1943)即历史剧成熟阶段,共写成六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并广泛演出,引起强烈反响。第三个时期(1958—196)即转变手法从悲剧到喜剧阶段,先后创作了《蔡文姬》和《武则天》两部历史剧,对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
郭沫若是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他所写的史剧“大抵是借历史的影子来抒情”。他剧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具有诗人气质,激情满怀,器宇轩昂。他能用诗的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把火山爆发式的激情,通过剧中人的诗,特别是抒情独白喷射出来,震撼人的灵魂。如《屈原二》中的雷电颂,便将抒情性与戏剧性巧妙地结合,使屈原与雷电同化,把屈原不屈不挠,为真理斗到尽头的思想和性格集中地表现出来,成功地将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
战时产生了众多的历史剧,以史鉴今。有郭沫若的《屈原》、《棠棣之花》等、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于李秀成》、阿英的《碧血花》、于伶的《大明英烈传》,等等。其中,以郭沫若的五幕话剧《屈原》最为著名。
郭沫若(182—1978),不仅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而且熟谙历史,文名远播。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其诗作《离骚》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以神来之笔,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塑造了一位横遭陷害、处境艰难、的爱国者形象。他浪漫的诗情,高洁的心灵,伟大的人格,光照千古。史剧谱写了一曲屈原的颂歌。《屈原》于1942年首演于重庆,轰动山城。
其次,剧作家阳翰笙(1902—1993)的《天国春秋》也有其代表性。《天国春秋》取材于清末发生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选取导致其由盛而衰的关键性事件——杨韦内讧作为中心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现实主义的深化
曹禺在30年代初一鸣惊人之后,在抗战中又大显身手,如写了多幕剧《蜕变》、《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同名话剧。是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深化的代表作,是他创作技巧更加成熟了,要赋予深刻的主题和文化的内涵。
quillkong
我有,但是怎么发给你啊?你自己去下载吧.
の左側い
小叶zz
单单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