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有哪些被人误读的东西?
tubuyu
shruye
amoyedu
slumdog
qiujinghua
xiawang
店小二云南
清泉谷雨
作者写韦小宝的目的与立意。
Angela
最近在看笑傲讲话,突然觉得以前看的《笑傲江湖》似乎被误读了。
曾经很喜欢《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很喜欢令狐冲的潇洒和不羁。
结果后来才发现,原来令狐冲的坚持很多都站不住脚,在他心中,似乎坏人只要跟他一喝酒,一豪气,一讲义气,那坏人就不是坏人了,就是他的兄弟了。他善恶的区分也是以是不是“自己”的朋友兄弟来区分的。
你若是他的朋友,不管你做什么恶,他都能为你开脱,你若不是他的朋友,即使你被他的恶人朋友杀死,你也得不到他的半分同情。
向问天被人追杀,令狐冲自以为正义的去救了向问天,但是向问天转过身来就去抢普通的人马,抢了不算,还直接把人给杀了,结果最后,令狐冲还和这样的人结拜为兄弟,一起喝酒……
然而喝了酒之后,那些人就不为恶了?还不是照样为恶,只不过在令狐冲心中眼中,只看到了那些人的义气。
然而坏人即使讲了义气,就不是坏人了?
书中最后写令狐冲带着任盈盈隐居了,最后令狐冲也算是“笑傲江湖”了,但是令狐冲真的就能退出江湖吗?
在我看来,刘正风没能退出江湖,林平之也退出不了江湖,同样,令狐冲也照样退了江湖。
古龙曾经说过,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所以,最后的最后,失去冲天气运的令狐冲,估计也和东方不败的下场差不多。
grannar
对金庸的误读甚多,主要是金庸思考过于深入,难免不被普通读者理解,许多金庸读者多是出于“外行看门道”,提出各种观点,只怕要被方家哂笑。更有诸多电视剧添枝加叶,在大大丰富情节的同时,也带偏了剧情,以下仅举几例,期引起重视,以正视听。
1.周芷若练的九阴武功有很多,并不是只会白骨爪,还会剑法,掌法,轻功,身法,刀法,指法,内功。
2.金庸笔下的“表哥”不是个个下场都不好(张无忌)。
3.杨康不愿离开完颜洪烈的原因不是因为养育之恩,也不是卧底报仇,纯粹是为了荣华富贵
3.小说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耶律齐后来叛向蒙古,倚天时期江湖中人还称赞他的名声。
4.各版电视剧均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铁掌水上飘裘千仞的武功。
5.鹿鼎记故事前期韦小宝的年龄只有十四五岁,新修版是十三四岁。
6.夏雪宜在碧血剑剧情开篇前就死了,他只存在回忆里。
7.玄铁剑在十六年后的剧情就没出现过,杨过再也没带过玄铁剑。
8杨过16年后带的是人皮面具而不是铁面具。
9.王语嫣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她应该练过内功,有内力在身。
10.轻功好坏在于内力和轻功等级,短途看轻功好坏,长途看内力高低。
海棠依旧
每个人读书有不同的理解!不存在所谓误解,也许金庸先生在不同时期读自己的书,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金庸的书给我触动最大的是<连城诀>,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本书,读起来很压抑。也是这本书让我知道,所谓武侠世界不光有伟光正的大侠,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很多,毫不掩饰的恶行也是存在的。小时候读完这本书跟不舒服,感觉颠覆了我对江湖的美好认识。而到如今人到中年,再看这本书,才觉得这才是江湖,这才是赤裸的人生。。。。。
MonyQ
就说一个吧,最经典的,大家都以为杨过最爱的是小龙女,这算是最大的误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