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剧本、素人出镜的《冈仁波齐》为什么评价这么高?

看了一下百科词条:
著名导演,管虎
生而为人,感念!…生而为张杨,值得吾辈尊重的人。
著名歌手,谭维维
前方没有终点,都在朝圣的路上……每一个朝圣者都有颗虔诚的心……热泪盈眶,熟悉的路,冈仁波齐……
著名歌手,萨顶顶
张杨导演作品冈仁波齐,朝圣是一条什么路,也许只有去过的人才会体验,让我们随着电影的觉知一同体验吧。
著名演员,曹卫宇
看冈仁波齐的时候,心一直是揪着的。因为不知道11个朝圣者在路上会遭遇什么。每一辆呼啸而过的卡车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这和“屠夫”在匍匐前进中给一只昆虫让路形成强烈视觉、心灵冲击。
著名演员,陈数
去年的某个夏夜,排除万难,看到了张杨导演的这部电影。这是一部纪录片外壳下的剧情片,故事平淡温如水,却关乎一颗朝圣的心!“前方没有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推荐!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影视传播中心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
很多人向往但很少会有人敢走上这条艰辛卓绝但又充满神圣感的转山之路,一部能敲打你心灵的又纪实强度的电影,步步惊心,场场震撼,强烈推荐,不可错过。
提到的作品

[其它]重返狼群

真实记录狼的生存智慧:察言观色、化敌为友、团队作战、知恩图报一只半大小狼身上的狼性让成年人为人性汗颜。《重返狼群》(作者:李微漪)与《狼图腾》天生缘分,是姜戎作品的神奇延续。书中收录大量小狼格林的照片...

李微漪

最新跟帖
老夏

老夏

身体是你灵魂的庙宇,供奉了谎言,欺骗,罪孽,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转山是对灵魂的救赎,是对自己的谅解,当你五体投地时你放下了成就,放下了权势,甚至放下了生死,你不在是谁的领导,谁的父母,你只是神的孩子虔诚的洗涤你的灵魂。

chaos

chaos

冈仁波齐看完了,带着平静的心情看的,剧中西藏的地理风貌令人震撼,风土人情令人温暖,一路的叩拜令人起敬,藏人的平和随缘的性情令人艳羡,对待生死的平静淡然让人感动。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是平安顺遂,但遇到不测也不怨天尤人,只是平静地去接受去应对,他们把一切看成自然,他们尊重自己也敬畏自然 ,他们对物质没有过多的追求,没有贪婪的欲望,只求满足日常所需,更无闹市的焦虑,他们的内心充满关爱、怜悯、善良、慈祥和无论遇到任何境遇的平和心境,这一切都是因为心中有信仰。累了就休息,养足了精神就继续修行;没钱了就停下来挣,挣够了就继续走;有车就用,没车了就推;有娃就生,生完继续叩拜,一切来的去的都那么自然,叩拜已是藏人生活中信仰仪式。

全剧以朝圣为主线,描写了藏人一路向圣地的叩拜过程,期间遇到了各种人生体验。张扬第六代导演,试图用这一浓缩的场景阐释藏传佛教的内在含义,给身疲惫焦虑的都市人一些启发,用白描的手法表达,效果更加真实动人,题材不错,但私下觉得还有可以完善之处,如果导演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佛教的话,这部片子可能更加震撼人心。

瓢虫

瓢虫

冈仁波齐,那是一座山,却是一片最纯的信仰。 片子113分钟,看之前犹疑,会不会是很慢的那种打瞌睡片。结果很神奇的愿意把它看完,节奏紧凑、故事细腻,不同人物凑在一起却不散乱,适合自己静静看,丝毫不想在中间评论什么去打破整个画面。


影片讲述一群芒康的村民在听闻其中某一家要去朝圣的消息,也纷纷想要加入,有耄耋老人,有身怀六甲孕妇,有不满十岁小女孩,有宰牛的汉子。影片情节很简单,朝圣前的一系列准备,朝圣路上发生的故事,到了拉萨后的朝拜,继续前往圣山磕头。 没有任何惊心动魄,全是藏民生活的细节。一路遇到同样目标的藏民,简单的一句“来喝茶,休息一下”就串起了这群共同信仰的人。他们的生活那么简单,耕种朝圣,一辈子也不会有金钱的大求。他们的生活又是那么复杂,耕田时要带上贡品敬天地,朝圣磕头时一定要把头磕出包才体现心诚,简单的生活内容充满仪式感。 最后,当那位耄耋老人在给冈仁波齐神山磕完头的夜晚里安详睡去,再也不醒时,我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巨大力量可能都在最后能否归于宁静。

影片英文翻译我觉得很到位,灵魂之路(感觉我译的不完美),道出了这部片的本源,666

徽溪小菜

徽溪小菜

1.朴实的素人,更有真实感





2.写的就是他们的生活,信仰,朝拜就是藏民生活的一部分,那种不顾千难万险到达圣地的信念,让人感动



4.团队合作,各有分工,充满温情,这个团队有孕妇,有老人,有小孩,有朝圣路上出生的新生命,有死亡,有疾病,就像我们的人生,但一切是那样真实,那样质朴,质朴得让人想流泪



5.沿途素不相识的人互相帮助

jtt

jtt


路上入镜的这位朝圣者,原来就是14年骑行川藏路上遇到的那个,名字大概叫尼龙

夏添、

夏添、

没有剧本,素人出境,作为一部剧情片来说,这是大胆的尝试。不过,冈仁波齐最大的特点反而不是剧情,是它的“伪纪录片”属性。

同样有“伪纪录片”嫌疑的是同期上映的关于狼与人关系的《重返狼群》,一个把狼放回大自然的故事。这些影片看上去都非常写实,人物,故事,风景,镜头,都是纪录片的配置。它们与纪录片最大的区别是,真拍与摆拍。看上去同样的内容,是否摆拍直接决定其艺术价值。

为什么摆拍的纪录片效果要打折?因为真善美的三个维度里,真是第一位的,去了真实的基础,感动就会是虚假的。回到冈仁波齐,不远千里,朝圣拉萨,风雪无阻。这本是非常好的题材。即使作为纪录片,NHK的同题作品也非常到位。但这部摆拍的电影会让观众发生怀疑,对刻意提供这种信仰奇观的主创大打折扣。

一个比较是在最近上演的另一部纪录片二十二。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纪录片,有多真实呢?没有任何摆拍,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零度创作。导演说,怎么才能不二次伤害当事人?把他们当做你自己的亲人。这一点,就是创作者的自觉。

所以,一个好的题材,一种好的表达方式,获得相对好的口碑,这自然不够。一切创作都有必须遵守的前提和底线。冈仁波齐最大问题是纪录片外壳故事片的核,以信仰的名义丢掉对信仰的尊重,沦为一种大型的观光秀。这样的创作多了,投机取巧者会越来越多。

并不是别人不能这么记录贩卖,只是他们有底线和自觉罢了!

孤行于海

孤行于海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