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是在古代诗词中是什么水平?

提到的作品

[作品]唐摭言

唐摭言十五卷,备载唐代科举制度,文士风习,以及诗人墨客的遗闻佚事,乃至唐代许多诗人的零章断句为别集所失载者。 唐摭言是记录唐代科举制度和掌故的唯一专著,是研究科举制度、文人生活等的必读书。

王定保

最新跟帖
ceciletan

ceciletan

描写哪个湖

紫色阳光

紫色阳光

我觉得“潦水静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句写得非常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相似,但王勃意境更好。

gabrielshen

gabrielshen

夕阳西下,孤鹜远飞。秋水幽远与长天相连。是一副非常美好的画面。至于什么水平,我不知道。

violeticejiejie

violeticejiejie

谢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是在古代诗词中是什么水平?

首先这两句是王勃滕王阁序中间的句子,是骈文句子。而严格说起来骈文的修辞方式其实是对偶,还不能称之为对仗。

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上下两句都是七个字,能称之为七言句子,但是在平仄上是不相对的,而且本身在节奏感上也不对,所以这两句不能称之为诗。

关键是本身就不是诗。

那么你说在古诗词中是什么水平?

什么是诗?诗是韵文。诗的三大特征是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和押韵。

我们把这两句的上下文拿来一起分析: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可以看到,除了抑扬顿挫之外,节奏感的重复性和押韵都是完全达不到诗歌要求的。

确实,这两句写景非常漂亮,意象营造也成功,要不然也无法成为千古名句。

至于说王勃这两句模仿自南北朝庾信的作品“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这是必然的,因为文化的传承本来就是这么回事,学就学了,只要用得更好,就是本事。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明显景色更加开阔,意象奔流,万古流芳。

不过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同样是赋,也不是诗。

皇帝幸於华林之园,千乘雷动,万骑云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乃命群臣,陈大射之礼,驺虞九节,狸首七章。

可以很清楚看出,这也是就是两句对偶,再无其他作为诗句的特色和理由。

后世有很多人引用王勃的典故,写成诗词。比如宋代赵公豫的滕王阁怀古和新会马持国韵:

……

寄身天地原宽闲,我独伊何逢险隘。

落霞孤鹜景偏幽,秋水长天恬不怪。

信知造物有化工,能参妙义方无疥。

……

这是一首不遵守平仄格律并且押仄声韵的古风,我们明显可以看到“隘”、“怪”、“疥”同属平水韵“十卦”部,所以是押韵的。同时“落霞—孤鹜—景偏幽”,“秋水—长天—恬不怪”的节奏感也明显更强,而且和上联、下联同频,这样才是诗句的正确组成结构,读起来既高低有致,又有张驰节奏。

当然,在意境上与王勃原句比起来,并没有突破,所以泯然众人。

但这就是诗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原句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音节要读成“落霞—与—孤鹜—齐飞”,本身就太过悠长,缺乏音律变化,将句子拉的很长,这种节奏是七言诗的大忌。

诗是有自身规则和特点的,不能因为是古文句子,又写得特别好就认为是古诗词。

这两句不是诗,而赵公豫这两句虽然是诗,却明显赶不上王勃原句。

所以题主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贼小猫花园

贼小猫花园

皇冠上的钻石

瑶多多

瑶多多

孤篇压全唐

木木 妞

木木 妞

其实这句不是诗也不是词。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序”在古时候是一种优美的文字。(现今也有序,对某事在前的述说),如王羲之的兰亭诗序,等,都是利用古文赋体,排偶等修辞艺术,对景物,情志的描述,令人过目不忘。把落霞比拟为孤鹜,一起飞翔,秋水倒映蓝天,水天一色。这上下两句,排列对偶,水乳交融,不愧为古今名句,但在格式上不符合对仗,也非对联之格式。细读滕王阁序,不少此种警句,故滕王阁是因此文以出名非虚言。

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

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

落霞秋水十四字,绝伦逸群数百年,

empty

empty

这句诗出自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古代骈体文最高水平的代表,可以说是:人间绝唱!

骈体文是“带着脚铐跳舞”的文体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对于文章的形式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句子两两相对,因此又被称为 “四六文”。由于骈体文对于每一句的字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导致句子中的内容被有限的字句所束缚与此同时,骈体文非常注重炼字,要求对仗工整,讲究文采华茂、多用典故。所以写骈体文就好像带着镣铐写作,对于作者的文学底蕴要求非常高。

唐代古文运动让骈体成为绝唱

骈体文的创作高峰是南北朝时期,在中唐时期柳宗元和韩愈等人通过古文运动对骈体文进行了批判。骈体文对于文章的平仄、对仗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具有音乐美和形式美。但是很多作家在写作骈体文时往往滑向形式主义,过分的追求文采的华美与对仗的工整,运用大量的典故,导致文章内容空洞,缺乏真挚的感情、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志趣 。

新古文运动后,大量的文人放弃了骈体文这一形式,让唐后骈体文走入绝唱。清朝时期,骈体文有一次回光返照,不过由于好的作品再也没有出现,所以可以认为,王勃之后的骈体文就此告别文学的主体。

滕王阁序是骈体文最后的辉煌

滕王阁序一向被视为骈体文中的杰作,其不仅完美的展现了骈体文的音乐美、形式美,运用了大量的提问技巧来进行写作,使得整个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中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和真挚的情感,文本气象开阔、才华洋溢,贯穿着一 种强烈的主体精神。

王勃没有对眼前的一景一物进行过于繁琐的描写和叙述,避免了骈体文内容空洞的缺点。王勃在描写和叙述中贯穿着丰沛的情感,从而过渡到慷慨悲歌、抒发感慨。这也使整篇文章大开大合、激情澎湃,体现出一种开阔的气象和广博的胸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本文的“诗眼”

王勃在骈体文的创作中,积极加入各种新元素,文章对仗工整,表达效果突出,内容灵活多变,表达自然。王勃在创作过程中每两句为一对,形成前后之间良好的呼应,同时打破了传统骈文的拘束,寄情于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经典名句,描写的景色前后呼应,使我们产生遥相呼应的感受。让天、地、人、物、景从静到动,从二维到三维到四维,给人一副完整的史诗画卷,仿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阿廖319

阿廖319

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那个风流倜傥,才华无双的才子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而这两句又是名篇中的名句,让人忍不住称赞王勃的才气。

而这两句,放在古代诗词中算什么水平呢?当然是上乘的水准,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用词精当,工整对仗

说到诗词,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好多名句,或者几个诗人,那么什么样的诗词才算好呢?

其实好诗词的标准并不是特别死板,但工整对仗是诗词的一个基本要求,而用词精当同样很重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里把工整对仗,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相对,而且句中本身也可相对,“落霞”可对“孤鹜”,“秋水”可对“长天”,这是高阶格律中的“句中自对”。

而且只用了四个简单的意象就勾勒出一幅美景,可见用词也是十分精当。

无论是工整对仗,还是用词考量,这句话在诗词中都属于上乘。

二、景色秀丽,意境唯美

滕王阁序是王勃写来描写滕王阁美景的,所以其中的千古名句也是一句写景的句子。

这简单的14个字,让人看到了一幅美景,而且美得不可方物,美得意境深远,因此自然是上乘之作。

这一句诗中,体现了色彩美,无论是“落霞”还是“孤鹜”,“秋水”还是“长天”,都是有色彩的,四种景色放在一起,自然极美。

同时体现了动态美、虚实美、立体空间美等等,一句话,数种美,足以看出,是写景诗中的佳作。

从描写的景色来看,无论是景物本身,还是意境来说,都是十分成功又有代表性的。

三、千古绝句,才华横溢

能成为千古名篇,足以看出滕王阁序的水准,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是千古名篇中的名句,水准更高。

它的作者王勃,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才子,说到王勃,这句千古名句,怕是无人不知,也因为这一句让王勃的才华天下知。

所以这句话之所以水准高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它体现了作者的才华横溢,一句话成就了一代才子,足以见得,这句话的分量。

从以上三点来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在古代诗词界一定是属于上乘水准的。

花咕嘟

花咕嘟

作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早夭天才之一,王勃25岁就写出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自经问世,无不以神句视之。水平之高,说是诗词史上超一流,也不为过。妙在何处呢?

就其句子本身而言,一个是对仗精工,意境浑然。是对联文化中常用之句。句中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为名词相对。“与”和“共”又是虚词相对。而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对的“句中自对”,即“落霞”与“孤鹜”,“秋水”和“长天”的相对,则是不易为人所见,更为奇妙的相对形式。

其二,是作者于动静悠远之中,有点有面有线,连天然彩色的画面也编织进去的能力。孤骛既是点又是线,落霞、秋水、长天既是面又是线。碧空高深,红霞低映,孤鹜更低,加上下边广阔的秋水,王诗极富层次与立体空间之美。让人遐想无边。

其三,点铁成金之美。王诗此句,并非百分百原创。早时,已有“夫麟风与麏雉(jūn)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之句,这被南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引用在《文心雕龙》中,之后,才出现了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庾信是杜甫最仰慕的文人之一,所谓“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王勃这两句火了后,这些都扒出来了,之前并没有人注意,很像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不过平心而论,之前两句确实平庸,单说一个意象组合,王勃便将前辈秒杀。一个是落花、芝盖、杨柳、春旗,一个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谁读起来更有感觉,一目了然。

王勃很好地吸收了这个句式,并将其优势放到最大。这是千年以来可以看到的。

 爱人动物 -

爱人动物 -

在文言轶事小说《唐摭言》中,都督阎公听到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就说:“此真天才!”而这两句,也成为了滕王阁序中最经典的一句,甚至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

在唐朝的时候,和滕王阁相关的名作有不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续的滕王阁赋以及王仲舒的滕王阁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送点的时候,只有王勃的序还在人们的视野中留存。

经典中的经典

而且这句话,也成为后世文人创作的作品中,逐渐成为一个典故。而能够成为典故的文章或者说是诗词,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比如说宋代的赵公豫就写出了“落霞孤鹜景偏幽,秋水长天恬不怪”,高永的滕王词也有“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千载名如故”,辛弃疾在贺新郎·赋滕王阁中也写出了“王朗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这种借王勃滕王阁序的经典名句作为典故的诗词,从宋朝到现在为之,都没有断绝过。

远超古人

其实在王勃之前也有人写过相似的句式,北周的庾信在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写到了: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但是与王勃所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比还是要逊色一筹。

有人据此认为王勃是抄袭了庾信的这句,但是更多人则认为这句话已经是超越了古人,且后世也难有与其匹敌者,成为千古绝句。

文章整体

滕王阁序虽然字数不满千字,但是仅仅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可谓是字字珠玑。而且文章一篇文章用了几十个典故,堪称一步一典,不仅仅是用典合理合景,而且还能够写成对称的四六骈文,这难度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除此之外,王勃的滕王阁序不仅仅是文辞优美华丽,用典到位,而且从哲理方面看,也是立意不浅。古人认为,骈文一般都是过于注重文章的用典、对称、韵律,而忽视了对作者思想的表达。但是,这篇文章却不同,不仅仅文辞优美,韵律极强,而且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颗大门牙

一颗大门牙

一句而传世

天逸

天逸

首先要说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并不是诗,而是骈体文的一个对仗工整的句子。严格说来,这是一句赋文。出自王勃的腾王阁序。说此句是诗也未尝不可,因为它有诗的特质。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始建于唐永微四年(公元65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所建。因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因此,此阁便以他的封号命名。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一,文釆出众。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王勃游览此阁,为此阁的宏伟壮丽所感叹,临别时写成此文,故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別序。

王勃游览此阁时,正值秋天。这在文中写得很清楚: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根据此文的表述,王勃写此文的时候已是暮秋时节,因此才会有寒潭清、暮山紫的奇特山水景色。顺理成章,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由此诞生了。

怎样欣赏这一千古名句,我们不妨恢复一下当时的场景:

傍晚时分,王勃应留在滕王阁的顶层不忍离去。此时,晚霞即将落下,天色渐暗。放眼望去,在晚霞的映衬下,一只野鸭子正独自飞翔在霞光里,仿佛与落霞一起飞动,共同将隐没在山后。这时的潦水在晚霞中,呈现出同一种暗红的颜色,好一幅壮美的画面啊!

动与静,远与近,再加上色彩的渲染,一幅泼墨大写意的图画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句不仅写出了骈文之美,说它是诗,也是技压群芳。

滕王阁从修建至今,已不断修建达29次,最后一次修建是1989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滕王阁,已经不再是它的最初模样,之所以反复重建,完全是出于文化意义上表达的需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子实在是太美了,人们不想让滕王阁消失,就是想为这千古名句提供一个实物证明。

Basten_Zeng

Basten_Zeng

谢谢邀请。网友老师们解答的非常好,值得学习。就不答了,抱歉。

翼米间间

翼米间间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