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基本都讲普通话了,方言还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吗?

如题,年轻人基本都讲普通话了,方言还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乡土中国

《未名社科•大学经典:乡土中国》是从社区研究转入社会结构分析的一种尝试,对中国社会学而言,极具示范性和开创性。精选中外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尤其是具有学科元典意义的社科名著,或重译或重编,增加名师点评和插...

费孝通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最新跟帖
cindy1234

cindy1234

请尊重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树的不同种类的多样性。同样,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如此,这个世界缤纷多彩。试想这个世界只有一种鸟鸣,是多么乏味啊!

JoJoJoJoJoanna

JoJoJoJoJoanna

方言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方言除了人际沟通之外,还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能。要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人文系统,包括戏曲,歌谣,说唱艺术等,而这些地域特色很浓的传统文化,大都由不同的方言所承载。

例如,粤剧和粤语童谣,都是典型的岭南广府文化代表,必须用粤语演唱。而且唱词都是按照粤语的语言特点创作,如果普通话唱,不仅不通顺,个别的词还唱不出来,更不能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意境,导致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发挥不出来。

nightjason

nightjason

您好!我是@齐一人 我想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普通话的存在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方言的保持也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自己官方核定的标准语言。明清时期称为"官话", 西周时期的"雅言"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因为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历史时期的发音都有变化,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特色的方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化的通用发音体系,就会造成人际之间语言交流的障碍。更进一步会,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普通话的存在是十分必要,而且是意义重大的。如今我国各地,尤其是年轻人在学校 职场中都讲普通话,这说明我国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很高。是个可喜可贺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方言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因为方言是一个地区 一个族群历代传承下来的。方言的存在不仅有现实生活的价值,还有历史文化的价值。我们研究了解历史,除了可以从大量的史籍等文字方面进行考证,还可以从出土文物中加以印证核实。但这些都是无声的!古代没有录音设备,谁也无法了解古代人说话究竟是什么样子,古人发音的蛛丝马迹线索都存在于方言之中!所以说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另外,汉语发音有四声:上声 平声 去声 入声。但这并不是我们现在普通话汉语拼音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入声。我们今天朗诵唐诗宋词时,有时会觉得有些不合辙。就是因为我们把本该读成入声的字,念成了其它声调。比如唐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的"一"就是入声,不读作yi。而应读作ya。而在粤语里就保留了很多入声,所以用粤语朗诵唐诗宋词就特别带感。我个人认为:普通话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广下去。方言也必须坚持不懈地保持起来。

mandyoooo

mandyoooo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一定还是跟沈阳的那位老师,前几天的不当言论有关!

做为一个20岁,离开家乡的东北人,在南京也生活了20多年。我本人对方言也是有一定的适应过程的。沈阳的那位老师的言论,我能理解他的出发点,但我自己并不认同。

方言的存在价值,就是因为方言本身的文化价值。换而言之,我们还要尽量的保护方言。

现在去商场,或者是其他公共场所,很多人都是讲普通话。但二十几年前,刚到南京的时候,讲普通话肯定没有现在多。所以那时候,着实有些不适应。班级的同学也都来自祖国各地,即使讲普通话,有的,还是带着比较浓重的口音。比如著名的福建同学的“灰机”。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小孩,因为在学校都是说普通话,所以很多小孩对于方言,都是只会听,不会说了。如果长此下去,很多方言,慢慢的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但在外20多年,我本人慢慢的已经体会到了很多方言的美和有趣。

比如吴语的软糯,大学时,听苏锡常的女孩,讲吴语,开始听不懂,但就是觉得好听。听南京人,管女朋友叫“潘西”,那时候也不知所以,后来才知道,实际是“盼兮”出自《诗经》里的“美目盼兮”。现在东北小品天天都可以在各种渠道看到,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东北方言天生自带的乐观的基因和幽默感。以前不懂粤语歌,现在再听粤语歌,换成普通话,就不是那个意境。你很难想象“浪奔,浪流”用普通话,能唱出那种气势!还有中国的地方剧种,比如昆曲,这些都是方言的文化价值!

个人觉得,越是传统的,越要保护。就像欧洲到处的老房子一样。我们当时的北京古城墙被拆毁,现在,有多少人还在为之心痛。

就像英语是现在的世界通用语言,但我们不可能因此像新加坡一样,把英语做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只是有些几百万人的城市,而我们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就如同搬家一样,东西少,丢就丢了。而我们是有着5000年华夏文明的大国。真的不能太轻易的丢掉我们这么多的文化家底。

各位朋友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说普通话,听得懂很多带方言普通话的-“往忆纭评论”!

蜡笔小辛

蜡笔小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语言也是如此。我们国家是个泱泱大国,56个民族,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地方语言,共同组成了我国文明璀璨的文化家园。

从古到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历史传承,地域特色,环境影响等造就了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特色,方言是传承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组成部分。

一、方言的独特是不能被别的语言所代替的。

方言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方言的表达,有些文化将不伦不类,比如地方戏曲,试想一下,比较大众的河南豫剧、黄梅戏、东北二人转等用普通话来表达是个什么境况?再想想各自家乡更独特的文化,若换作普通话表达还有其韵味吗?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方言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灵魂。

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数不胜数,每种文化都是以方言为基础的,若没有了方言,这些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也就无从继承。

二、方言是研究文化的活化石,是通往历史文化的桥梁。

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逐渐消失。

方言本身也是文化遗产。

三、保留方言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归属感。

根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注重的文化传统。落叶归根,归宗认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是根祖,根祖就是你的家乡和各自家乡独特的文化。常言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什么让你感到亲切,认定老乡,一定是方言。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当今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

四、讲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更好的文化交流和沟通,讲方言是传承地方文化特色,二者并不矛盾。

所以方言的价值是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需要传承与保护。

liserei

liserei

普通话通"天",地方言通"地"。天地一体!各有满天飞,各有通地行,其绝妙,妙不可言!凭你一言,可知你是哪里人,一言而通,交流工作处处行,普通话万能!各有价值,不尽相同!


painpink

painpink

感谢问题君给了我一个有趣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年轻人都讲普通话了,方言依然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

在人类文化的进展中,方言产生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它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符号,更是一种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力量。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是出其不意地被我们加以使用和放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和回忆,它是老乡与老乡间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根,是魂,是强势联系的情感纽带。

中国方言大致可以分为7大方言,即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甚至不同的地、市、区、乡、 镇、村还有地方方言。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刚开始还用普通话交流的人,突然听到家乡方言,会瞬间感到亲切,感到情感的拉近,甚至感到安全。

鬓毛可衰,乡音难改。这就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就是乡音——方言的力量。

除了普通话,在我们家就有两种方言。平常我们一家人以赣方言下的南昌话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而一旦有家人之外的人出现,大家很快就会用普通话交谈。但是,倘若妻子家人来了,他们又可以秒转成鄱阳话。语气、语速、手势和面部表情,你可以看到他们之间许多的微妙变化。

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已经穿越,回到了老家,似乎只有家乡话才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我是真心佩服他们可以在普通话、南昌话和鄱阳话之间快速切换的能力。

方言,总是非常容易触摸到人们内心深处那份深沉的、温柔的爱;它可以被暂时封存在心底,却一定不会被忘却!

因此,尽管大家都会说普通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还会情不自禁地在老乡见面、相互通话,或是回到亲人的身边时用方言来表达我们各自的感情。这就是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时候,其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殊情感,所带来的的震撼,普通话根本无法替代。

方言以其强大的地域文化特征被我们认同。下面我分别以普通话和南昌话来表达一下两人见面时的对话。

普通话:兄弟,来城里忙什么呢? 看女孩。 女孩? 长得怎样? 漂亮! 高个子? 嗯!不过她不喜欢我,说我胖。 那怎么办? 不知道。 你吹牛! 乱说,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牛! 我是认真的!走,请你吃饭。 你还是赶紧回家,你妈在找你。

南昌方言:箱底,到殇里忙犀利啊? 期女崽子。 秧子? 靓(jian)啵? 好克气! 莽子? 细哦!解不作兴饿,哇饿哒壮。 噶龙办哩 ? 不晓得。 嫩索泡吧。 乱雀,达下洛托。 嫩好罗! 饿是坐顾拧真咯!走,恰饭切。 元宝哎,快嗲子肥切,嫩屋里娘在倾嫩。

上述只是一个兄弟见面的小场景,两人的对话内容一样,但是,因了不同的语境所呈现的语言味道却完全不同。

方言是真切的,其中不乏也有一些低俗存在。但是,我相信,在继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善用,学会扬弃,它依然可以在加入新的内容之后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方言,因其独有的语境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令我们不由自主地消除陌生感。它是烙在我们心里的特殊印记。它不需要登上大雅之堂,它始终活在我们的骨子里。

所以说,年轻人都讲普通话了,方言一定还会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

天下第一峰上峰

天下第一峰上峰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显然有利于全国人民的交流,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但普通话的推广乃至普及并不意味着各地方言的消逝。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也是感情的直接现实。代代流传下来的各地方言是一种朴素情感,它维系的是一种生活韵味,承载的是一方地域文化,蕴含的是人之初的故园温情。在一个方言区里,大家都是同样的口音,讲着彼此熟悉的俗语,这是生活的本真。出门在外,听到亲切而又熟稔的乡音倍感热忱。离城返乡,乡音到耳始知家近。

现在,很多本土文化正在消逝,周围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地域方言逐渐失去语境。不过,也无须对地方方言的传承而担心,乡音土语并不会那么轻易消亡。国家在依法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在高度重视语言资源保护工作。2015年国家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协调各地“语保”组织,进行语言和方言调查,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录语言数据,取得了不少标志性成果。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资源,挽救汉语濒危方言,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戏曲曲艺和民间文学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能切实维系民族共有的感情,挽留住人间不变的乡愁。

明代小说家李祯在乡人至夜话一诗中有言:“形容不识识乡音”。无论走多远,乡音伴着乡情依然会让远方之人热泪盈眶。不用担心,方言的文化价值会依然存在。

一骑征尘

一骑征尘

普通话的推行,必然会对方言造成一个“灭绝”的作用。方言当然有其文化价值,但是也仅仅剩文化价值了,其实用价值是不高的。

在我们江西,“十里不同音”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县城都有方言,甚至相隔较远的乡镇都互相听不懂。

2020年后出生的孩子,父母们平时还是会用方言跟小孩交流,还有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依然让孩子在有方言的环境长大。我们这儿上课的老师,年纪大的也会用方言讲课。

而幼儿园开始的老师,现在全部都开始讲普通话了,孩子们就在家庭和学校两者间来回切换。

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就会说方言,但是从心理上,是更接受普通话的。普通话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交流,而且整个文化素养都能够提高。

方言开始成为稀有的文化了。正统的方言越来越少,可是它毕竟自成体系,有自己的系统。这类也属于文化遗产了,所以说,有很多语言学家开始了拯救方言的行动。

这类文化,其实承载的是人类的共同记忆。一个群落所产生的文化,不仅仅属于这个群落了,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每个人都有着欣赏这种文化的权利。

它的文化价值也正在于此。

海绵宝宝ALAN

海绵宝宝ALAN

谢谢题主。方言的存在有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原因:

首先,方言本身就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的载体

因为地域差别、文化认同、族群习俗、民情风尚、人群迁徙等等而形成的富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语言,就是方言,它有着自己独有的语汇、语音、结构、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系统。方言深深植根于不同地域的人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人们交流的媒介和工具,更承载着不同地域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是社会生活、文化积淀、民俗风情的集中反映,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方言就是文化;研究方言其实就是研究地域文化,因此,方言有着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其次,方言是民族血脉情感的承载

语言不仅仅的交流的工具,是文化,更是民族、族群血脉情感的纽带。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老家音。为何走在天南海北,听到家乡话会觉得格外亲切,甚至会泪流满面?因为,方言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语言,而成为地域情怀的凝聚,渗透在血液里的浓浓的乡情、深深的乡愁。我们现在说留住乡愁,乡愁不仅仅是原始的村落,还有村落里的民俗风情,更有连接着人血脉情感的方音。

其三,方言是现代标准语言的基础,也是现代语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渊源

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民族共同语”。现代的普通话来自于发言,其语音、语汇、语法规范等等其渊源均来自方言,准确说,就是来自北方方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普通话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方言中许多词汇、语音被规范至普通话。

其四,方言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会也不能消亡

方言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承载着人们情感和文化认同,历经千百年而形成,作为文化,它有着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们推广普通话,是因为汉民族的方言极其丰富驳杂,是出于方便交际、规范语言的需要,而不是对方言的否定。我们现在说的乡村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文化遗产,包括方音语调,都是需要保护和弘扬的重要内容。

lisayangfs

lisayangfs

正是因为年轻人都讲普通话了,方言的传承才显得尤为关键。方言是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载体。方言没有了,我们的根也就无迹可寻。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在他的《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性的一大特征就是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也就是中国人讲究的“落叶归根”。土地在哪里,我们的根就在哪里。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家是嘉兴的,方言属吴语。我们把火柴叫“洋眉头”、钉子叫“洋钉”、袜子叫“洋袜”。大概是因为这些东西最初是进口来的。这背后就是一种特殊的方言文化,是可以追本溯源的。你不了解方言,就不知道其中的深意。其次,方言还可以提升人的文化认同感。在陌生的城市,遇到讲同样方言的人,总是感到莫名的亲切。

这是方言对于本土文化的意义。

第二点,方言对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国是个语言文化大国。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吴方言和客家方言。每个方言还有多元的内部差异。可想而知,每个方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有多深厚。这些牢牢扎根在土地里的文化是别人怎么也拿不走的文化自信。

所以,方言不仅要说,还要代代传承。

shion

shion

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年轻人基本都讲普通话的今天,方言有其存在的价值吗?不少人都在怀疑,而我是持肯定态度的!

何谓方言?它是指同一民族的语言因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变体,也叫地域方言,方言是相对于普通话而言的。在普通话尤其在年轻人中通行的今天,方言依然流传、广用,足以体现其价值的存在。

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仅仅是推广一种交流的工具,并非要其取代方言而成为唯一的语言,更何况方言亦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文化文明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扎根深厚。方言对一方民众生活的承载力和表现力之强盛,是当代普通话难以企及的。另一方面,方言中浓厚的独特“味道”、地方特色、方言词汇与说法,有时用通行的普通话翻译不出来、表达不精准,而方言的效果却更贴近当地民众的真实生态。

所以说,保护利用好方言这一特殊的人文价值,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imomok

imomok

推广普通话与保存地方方言不应对立起来,应该相互并存。普通话是现代社会的交流工具,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交往和沟通,便于人们交流,而保存方言是为了保存传统文化。语言是思想的现实,语言中隐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和密码,是记录文化的载体。各种方言的存在也是文化多样性的反映,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方言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文化的消失,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我们既要推广普通话,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又要保护好各地的方言特色,促进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两者并行不悖!

重头不来

重头不来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