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陕西最伟大的作家是西安作家陈忠实?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寻寻觅觅
这里位于西安市东南部,东起蓝田县城南的篑山,西至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两千多年前,东周第一任君主周平王迁都洛阳时路过此地,见有白鹿在原上游弋,视为吉兆,此后得名白鹿原。两千多年后,白鹿原忽然于朝夕之间引发了国人的轰动和瞩目,这源于一部以真实的地名为题的文学作品,它是作者此生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1973年一个寒冷的冬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分管西北片的编辑何启治,在西安郊区小寨的街角上,见到了正在这里开会的毛西公社干部陈忠实,向这位时年31岁的业余文学爱好者约稿。【采访】何启治:他推着一辆自行车出来,我就向他说明这个约稿的意思,根据他写的接班以后这个小说还是不错的,就是以这个为基础再把他对农村的了解扩大,就可以写成二十万字左右的小说。陈忠实听了,他后来回忆,这就像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一年陈忠实刚刚拥有了正式的国家干部身份,作为高考落榜后村里第一个返乡教书的知识青年,文学和写作只是他在授课和耕作之余,对自己的爱好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慰藉。电影渭水新歌 根据陈忠实短篇小说接班以后改编 1977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何启治之所以来找陈忠实,是因为看到了他刚刚发表的短篇小说接班以后。这篇两万多字的作品是陈忠实的小说处女作,在此之前他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对于何启治的邀约,业余出身的陈忠实觉得十分惶恐,写一部长篇小说,于他而言,是一个遥远的、无法触及的愿景。陈忠实此后,陈忠实又发表短篇小说高家兄弟、公社书记。连续三年三部短篇,让人们对陈忠实刮目相看,他的影响引起全国文坛的瞩目。后来也有人认为这三部作品是文学陕军这支队伍的开山炮。【采访】陈忠实传 邢小利:这个时候陈忠实他的身份是什么呢,就是人民公社的干部他的工作,他的生活,打交道的就是一些农村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的老百姓。陈忠实他小说里面写的那些人物,其实就是他的生活,跟他的身份是密切相关的。1978年初夏,36岁的陈忠实正忙碌在陕西灞河水利工程的现场。作为工程的总指挥,他每天都要组织群众用水泥石块加固八里长的河提。一天正在休息的陈忠实看到《人民文学》发表的一篇小说《班主任》。小说的作者刘心武当时还是北京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同样是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的陈忠实,此时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他忽然有一种感觉:文学创作可以当做事业来干的时代终于到来了。电影人生这部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起轰动的电影,改编自发表于1982年的中篇小说《人生》,作者是时年33岁的陕西作家路遥。在《人生》刊发的这一年,路遥调入陕西作协创作组,成为专业作家,和他一同调入作协的还有40岁的陈忠实。也是在这一年,30岁的贾平凹就职西安市文联,一时间,陕西文坛群星璀璨、熠熠生辉,而年轻的路遥成为其中最耀眼的那道光芒。【采访】何启治:在陕西省作协那个大院里头他经常碰到,因为路遥是八十年代出名了,他经常碰到人家进来根本就不认识陈忠实,就问路遥,请问路遥在什么地方,我要找路遥,这个对他刺激很大。电影白鹿原深处内陆的陕西,有着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西安周围的八百里秦川大地,土地肥沃。自西周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一带建立都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汇,渐渐形成关中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这是陕西的文学创作者们赖以滋养和生发的源泉。

xjler
陕西是文化大省,出了很多作家名人,但是陈忠实老先生的地位却没人能撼动。一部《白鹿原》获得矛盾文学奖。除了作品的成功,更是对人性的挖掘。这部史诗级作品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小说了。它是对中国关中人文及社会的深度解剖,当时社会背景下给人性造成的摧残和磨灭的一种反映。那种厚重感,压抑感,让每个人都难以直面的人性罪恶感,不是随便一部作品能超越和替代的。陈忠实先生的伟大是无可厚非的,亦是无可超越的。

迷糊的猫
陈忠实的作品是陕西版的红楼梦,他把我们陕西的人文,风土人情,饮食,戏曲,僧道,顺口溜,等等,等等,写的滴水不漏,非常接地气。????????????


Murderdolls
白鹿塬的小说性、故事性特别强,文章结构精致、完整,语音使用本俗、洗炼,精神境界空旷、震撼、久远,堪称百年经典!同代人无一超越,陈忠实自已也难以再笔。他的散文水平一般,与贾平凹有距离。

小趵
陕北的路遥,关中的忠实,陕南的平凹,地域与自身经历的不同,造就了各自文学作品的使然与性格的差异迥然。路遥之苦难,造就了其文学作品的苦情与凄凉的人生,时代感情色彩强烈;平凹的求学仕途之旅,商州的灵气与大西安的繁华,造就了其文学作品的浮华与铜臭之味满满,使然与必然的紧密结合。忠实之老陈,一壶老西风,几缕巴山烟,原下川外处处影。恰似古代一剑客的求武之路,造就了其文学作品的大开大合与为人处事的江湖情缘。一句“你到懂个锤子”,樯橹间就有灰飞烟灭之气势,厉害啊,牛????。“路遥同甘苦,忠实可患难,扶扶摇摇一平凹。”几句戏语,自我感悟,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Will李秋豪
陈忠实是一个接地气的作家,他在担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期间,长期住在他的老家长安县龙首村,当了主席以后,甚至当了中国作协副主席以后,还常常住在龙首村。这个村就在白鹿原下面,从陈忠实家的南窗户看出去,白鹿原就在眼前。他和当年陕西的大作家柳青一样,和当地的农民是好朋友,村里发生的事情,当天就到了他的耳朵,更重要的是,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常常请他出面调解,他在村里有极高的威望,他说了,人们就服,就听,人们的口头禅是:忠实都说了,按忠实说的办。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如此威望的人,能不写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吗?陈忠实还有一个优点是为人厚道,他的字很见功底,但他从来不说他的字是书法,而说他写的是毛笔字,那一年我请他到三门峡看白天鹅,下午一到,省市领导都来看望他,并向他求字,我有些为难,不敢向忠实开口,因为陕西有些作家,只要给他要字,先说钱。但是有一个领导当面给陈忠实一说,他立即给我说:准备文房四宝。于是开写,一直写到吃晚饭,不但给要字的领导和朋友写了,而且给我带的工作人员也写了。这就是人品,一个作家留在社会的名声,是看他的品格和气质,就这一点,许多作家和陈忠实不能同日而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作品,在矛盾文学奖得主中,他的威望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加上接地气和人品,陈忠实从哪个意义上讲,都是陕西最重要的大作家。他去世时,整个西安处于哀痛之中,一条条街道上,挤满了为他送行的人。

SingYingLing
其实,最让人有争议的应该是路遥和陈忠实。二者都是闻名的文豪,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都是陕西人。二者都对中国文学,中国青年乃至中国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谈不上一个最字,其实是不同状态的发散。路遥,我认为他是体制内的作家,现在谈起体制内的作家,读者一般会认为是词臣之类的,其实不然,读路遥,是基于中华民族内心的昂扬,不管他有着怎样的特定时代,真正应了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则更加客观的阐述了社会以及中国文化在创新自新过程中对痛苦和割裂。纬度不一样。另,路遥出生陕北,那样的贫瘠土地,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内心根植的一定是人定胜天的倔强气质,而陈忠实则出生天府之国的关中平原,虽然也艰苦,但绝到不了路遥的那个境地。所以,就昂扬和不屈的表现力就差一点,但就表现民族,白鹿原更为广博和深刻。

骑士
作家都伟大我喜欢你们

唐僧gg
不同意此观点,这个命题就是伪命题,陕西优秀作家不少,起码有柳青路遥贾平凹这样的大家也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成就并不在陈忠实之下,最伟大的作家,只能是之一。第一,从出道时间来看路遥最早,也最先成名,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贾平凹也是如此,成名较早,而路遥是三人中第一个担任陕西文联主席的,陈忠实贾平凹都在其后,路遥也是第一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其他二位都在其后。第二,从作品现实影响功能来说,路遥平凡的世界影响了一代代青年人,几十年来经久不息,作家的杰出性和作品的持久性是划等号的,路遥类似的强烈广泛影响力是少有比肩作品的。白鹿原同样也很优秀,但现实影响功能目前还远没达到绝对超越平凡的世界的地步。贾平凹传统和现实碰撞出的精神火花也依然熠熠生辉,影响力广泛非凡。第三,文无第一这个说法也是愚蠢和不专业的,作家作品特色各有千秋,难以类比是事实,但文本作品有很多可类比的的,如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精神内涵,受众认同和现实影响功能等。若文无第一,那四大名著如何在时间和历史里成为经典?它们都是在无数作品中比较和冲刷而永恒的,风格虽然迥异,但质量肯定有高低,糟粕显然不能成为精品,这个标准虽然模糊抽象但一定存在,不然文学批评界就没存在的价值了。第四,路遥贾平凹三人风格特色不一,路遥是现实的烂漫主义,写出了陕北的苦和抗争精神,陈忠实写出了关中农耕文化的深厚博大,贾平凹写出了陕南的灵秀之气。路遥是意志,陈忠实是态度,贾平凹是精神。第五,就作品文本的现实影响功能和读者接受程度来说,目前路遥应该在第一,其他二位次之,路遥的作品时间冲刷检验最为长久,影响了几代人,这是其他二位无法弥补的。贾平凹的废都和秦腔也勘称当今文坛最具有轰动效应的作品,至于将来,大家可拭目以待。若有不同观点,请分享出来,拭目以待在线等指教!

tuesday 。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都是出自陕西省的伟大作家,都可称空前绝后。夸张地讲,就象华山丶乾陵丶兵马俑,都是陕西的骄傲,他们或许不完美,但以谁的作品和影响有资格说不好?

灵舞葳蕤
我是一个西安人,与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都曾有面谈之谊,至于与路遥则仅听过两次他的讲座。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说说个人看。首先,我们把目光望出陕西,在众多的作家中,欲求文以载道,背负厚重历史,探究民族心路的创作,无疑陕西作家较为抢眼且自觉的。而在陕西作家中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数陈忠实先生最含敬畏心虔诚意的。而往往与陈先生相提的贾平凹,则更多表现出的是在现实和传统碰撞时,作者自在的思考与悲悯。故而从新文化运动始,对传统文化有深思考,真敬畏,形象展示的小说家中,陈忠实先生无疑是很具代表性的。如著名文学评论家王仲生先生所说。白鹿塬在叩问着民族的秘史。其次,陈忠实先生的个人魅力也是得人共识的。他的做人真,做事诚,立志远。这对于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那燥动的文坛有很大的启示和触动。最后,我想说,陈忠实先生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地使人们感知。因为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传统价值观念在金钱面前的异化。在忍受饥饿中膜拜土地,思考以农业文明为内核的传统文化的氛围,恐怕永远不会切实的提供给作家了。那样白鹿塬般的巨著产生可能会更难吧!白鹿去何方?人心在这里!把这两句话献给陈先生吧!!

wbbaby
一辈子一本书,值得尊敬。但是说最伟大,还是要谦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