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作家梦?
Jiayu___
首先先说一下这个梦想的可行性。答案是可行。
因为第一写作的经济成本非常低,不需要大金额的投资。
第二写作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很多作家开始写作的年龄都有点晚,比如金庸先生创作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时是31周岁,《寻秦记》的作者黄易先生35岁开始创作,村上春树凭借《且听风吟》获奖是30周岁,科幻作家刘慈欣先生36岁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宇澄先生60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繁华》,并获得鲁迅文学奖。
所以想写作并成为作家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是正如郭德纲先生说的那句“你会说话,我也会说话,凭什么我花钱听你说话”,对应到写作的话,就是,你会写字,我也会写字,凭什么我花钱看你写字。
所以通往作家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至少要做到以下五点:
1.要有素材艺术源于生活,作品都是素材深加工之后的产物。好的作品往往都包含极为丰富的素材,比如刘慈欣《三体》中量子力学,降维打击,黑暗森林法则,拉格朗日点等要素,浓缩了很多科技历史人文知识。
蔡澜先生用“一览众生”四字评价金庸先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庸先生的书里委实包罗万有,有唐诗宋词元曲,有诗经庄子论语,有西域大漠北极,有庙堂江湖军旅。每个人都可以从他构建的江湖世界中看到众生,找到自己。
想要给读者一碗水,作家要有一桶水,这个储水的过程是极为辛苦的,不仅要吸收知识,还要有生活阅历和感悟。
2.会讲故事艺术又高于生活。如果只有素材,而不懂得深加工,要么就是肤浅的流水账,要么就是枯燥的学术文(在这里我没有贬低学术文的意思,只是说受众相对有限)。
如果现在提供这些素材: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东西南北中,北斗七星,蒙古,江南,岳飞,成吉思汗,欧阳修,曹植,沁园春·雪。能深加工成为怎样的作品呢?
金庸先生写成了《射雕英雄传》。
上述素材中,有些只是佐料,但无疑为这道美味佳肴提鲜增色不少。
用合理的假设,大胆的想象,简明的逻辑架构一个有趣的故事,入口香脆,回味无穷。
3.文笔要好《射雕英雄传》结尾郭靖再次见到成吉思汗时的情景应该怎么描写?
看最佳答案:
郭靖勒住马头,想起成吉思汗抚养之恩、知遇之隆、杀母之仇、屠戮之惨,一时爱恨交迸,低头不语。
《倚天屠龙记》郭襄到了少室山,眼见山峰耸峙,气象雄伟。(献丑了,以上是在下的描述)
看更好的写法:
她适才一阵追赶,微感心浮气躁,坐在井栏圈上,观看四下风景,这时置身处已高于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见少室山层崖刺天,横若列屏,崖下风烟飘渺,寺中钟声随风送上,令人胸中烦俗顿减。
再说说怎样描写一位得道高僧?
看最佳答案:
天鸣方丈是有道高僧,禅心明澈,宽博有容。
有了素材,形成了故事,就可以形成作品的大纲细纲了,但是同样的故事,因人的文笔不同,有些人会写得赏心悦目,有些人写得难免索然无味。
文笔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练习的过程,金庸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时便开始写作,初中时在校友邻里之间就小有名气了。
4.要会推广现在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写出优秀的作品,如果不懂得运营推广展现,宛如锦衣夜行,珠玉暗藏。
所幸互联网时代有很多的平台会帮助推广优秀的作品,比如网络小说网站,自媒体平台,出版社等。
有些艺术家因为不懂得展现推广,生前默默无闻,过世之后才获得了关注。这里面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画家梵高了,他为了追求心中完美的艺术毅然离开了巴黎,在艺术上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在那样一个媒体不发达的年代,离开巴黎无疑失去了很多展现的机会。
积极系统地研究各种推广方式和相应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5.要有恒心一书封神,毕其功于一役的作家,相对而言还是少数。更多的人有成就是因为坚持。
金庸先生写了十五部小说,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东邪西毒作为配角为大家所熟知,可是知道《鸳鸯刀》、《白马啸西风》主角名字的人多吗?
路遥先生写过诸多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但是恐怕他被人记住主要是因为《平凡的世界》。
古龙先生写过七十多部小说,被人们长久记忆的恐怕不超过10部。
如果真的选择踏上写作的道路,努力和回报可能会不成正比,甚至会有很多努力无人问津,坚持不一定能成功,但毕竟有了成功的机会。
关于坚持,最后想说一句东野圭吾的名言:“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努力追求梦想吧,万一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DWJ
不简单,它将充满艰辛,充满苦涩。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代代的名家既是丰碑又是高墙,丰碑可供后人敬仰与追随,高墙又使很多人畏惧和退缩。所以,对于我来说,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时刻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多读、多思、多看、多听、多学、多练。多读就是博览群书,积累美词佳句,让自己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多思就是在欣赏佳作时,要善于分析和吸收,并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多看和多听就是积累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出自己可用的素材,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
Kuik
每个人都有表达欲。
写作就是满足表达欲的一种方式。
但不是每样东西都值得去写。那么,该怎样判断一样东西是否值得去写呢?
教你一个实用的筛选办法:你要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而不是思维的。
具体操作如下:
(1)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睡眠。
(2)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点起床,起床后做固定流程,最好连每天吃的早餐都完全一样。
这个套路的精髓在于,每天一早做完全相同的事,你可以不动脑子,并清空脑子。
(3)早餐之后把之前的一切问题抛到脑后,把整个大脑“腾出来”接收新信息。
(4)打开电脑、看新闻、读文章,了解现在世界都在发生什么。
(5)现在关键点来了。浏览信息的过程中,你怎么判断哪条信息值得作为素材呢?你不应该听从大脑的判断,你应该听从身体的判断。
可能大脑容易想太多,容易过度拟合,而身体则是自然反应。
你要观察自己的身体的反应——是不是不由自主地笑了?是不是肾上腺素激增?是不是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
如果是的话,说明这个东西一定是个好素材。
因为你的身体对什么信息作出强烈反应,那么别人大概也会关心这个东西。
有人说写东西要避免自嗨,我看不完全对。
如果连自己都不嗨,还怎么让读者嗨。
所以,写出好的东西,首先要能自嗨,当然也要想办法让读者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