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小说)是什么?

laogong
很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很好的睡前五分钟朋友,每到想睡觉,但又睡不着的时候,就想起了我这个朋友,拿上它就没有超过五分钟,肯听呼呼大睡,比吃药都好使。


yingbj
1.北宋悠闲生活讲述一个特种兵李萱穿越到秦香莲身上后,带着两个可爱聪明的孩子,去汴梁找陈世美离婚。在这混乱的世界里,遇见了各路著名人物,还找了一个优质美男享受生活。
2.穿书后给反派大佬喂颗糖杨暖暖穿进一本大总裁文里的恶毒女配,代替女主嫁给书中最大的反派,最后被反派给弄死。穿书的杨暖暖可不是死的那么快,只好努力当个小甜甜让反派大人不舍得弄死她。可谁知道系统剧情崩了?反派那么宠她,还跟她领证了?反派大佬:“我把全世界都给你了,叫老公。”

关键小溪
狼群[大笑]刺血写的,印象深刻

dezahn
琅琊榜,当初就是喜欢胡歌,才去看这本小说,不得不说,作者写的特别棒,电视还原度也很高。

berry
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众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仓央嘉措



candykisses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最先是在电影院看的电影,跟自己内心有共鸣,后来就买了同名小说仔细品位,书里分很多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又孤独的,有疯狂的……总有一个故事是触动你的,我记得里面有这么一句:“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道你已经离开。”



阿修罗猫猫
心理学

Mugglephilip
人性的弱点
非常适合各个阶层的人读一读

莹莹冰露
我最喜欢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最喜欢的书却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喜欢的具体原因我也说清楚,可能其中包含的人情味是我喜欢的吧。
我每次看《我们仨》都会哭,虽然里面并没有记载大悲大痛,但因为我知道创作背景是杨绛先生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都已经去世后,为了纪念也为了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而写,所以每每翻开书页就好像看见了先生坐在空旷的家中,就着一室孤独回忆过往以寥寥度日的场景,不禁产生女儿对母亲的心疼,想化身钱瑗俯下身拥抱先生以慰藉她深深的思念。
我很怕失去,尤其是亲情。《我们仨》是杨绛在丈夫钱钟书去世4年、女儿钱瑗去世5年的时候写的。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在这世上只剩下她孤身一身的时候,只能回忆早前的快乐以慰藉自己的思念,那些落在纸上的方块字重新垒砌出过去幸福的时光,但这种短暂的幸福于我而言太过悲伤,而且越幸福越悲伤。
杨绛先生是出生在民国的才女,虽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但却因为生性温婉,不喜争强好胜,终得“且以优雅过一生”的结果。作家黎戈评杨绛说:“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让我们谈谈这本书的内容吧,《我们仨》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老了。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整本书通过回忆三个人相处的温情时刻,体现出让人羡慕的爱情、感同身受的亲情。读时好像能看到先生伏案写作的背影,每读一个字,都能感觉到寄托在上面浓浓的爱意和温情。这样温暖的生活过,当世界上只剩下她孤身一人的这些时日,该是如何做才能抵挡住思念的侵袭?
第一部分中,杨绛写他们都到了老年,自己常梦到钱钟书突然消失的场景,自己四顾寻找却遍寻不着,惶急中从梦中惊醒,醒来便埋怨钱钟书的突然消失。钱钟书虽然安慰她这是老年人的梦,但大约是记得杨绛的埋怨,钱钟书将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变成一个长长的梦,让杨绛得以一站一站地送他走。
第二部分中,杨绛将三个人分离阶段变做一场神秘的路程,用一种奇幻的方式体现出了三个人各自的经历和心态,即使三个人身处三个地方,却依然时时牵挂互相牵挂。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藏了斩不断的浓浓亲情。现实生活中,钱钟书先因病住院,后钱瑗又因病住院,当时杨绛已是86岁的高龄,要一个人照顾两个病人。起初,病床上的两个人靠杨绛传递书信互诉牵挂,杨绛与女儿每日电话沟通。后期因为钱瑗病情严重,严格限制探视并且话已不能多说,已不能再与父母保持联系,但她扔在惦念着母亲的饮食起居,甚至在只能别人帮忙扶住纸才能写字的情况下,还要给母亲写餐谱。
第三部分中,杨绛从两人赴英国牛津求学开始写起,中间经历钱瑗的出生、战争、回国、异地生活、团聚、文化大革命等等,最后写到至亲的两个人先后离世,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守在三里屯寓所,回忆着他们三个,期待着三人的再次团聚。
《我们仨》讲述了两人的爱情。杨绛做饭,钱钟书作诗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杨绛生孩子的时候,钱钟书从家到医院来来回回走四趟,见到女儿时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每次女儿生日,钱钟书都要说:“这是母难之日。”;钱钟书可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了,很多家务事都不会做,但是却特别相信杨绛的“不要紧”,只要她说了“不要紧”,那钱钟书必然会真的十万个放心。反过来,钱钟书只一心搞学问,不屑经营人际关系,所以在外人看来是十分孤傲、清高的人。但是在杨绛面前却想一个孩子。其实真正爱你的男人才会在你棉线显示出最让人放心的模样,就像对你翻出肚皮的小猫。
《我们仨》讲述了一家人的亲情。曾经有人问我,如果你要离世了,那么想要留给孩子的最后一本书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仨》。《我们仨》里给我们展示的是最平常的家庭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柴米油盐”。但是,经过杨绛的描写,我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看,会体会出很多浓情瞬间,比如钱钟书闻女儿的脚丫故意做出恶心呕吐的表情,女儿就笑出声;钱钟书听到别人吵架,回去说给家人听;女儿晚上想要杨绛陪,但是妈妈忙得需要批改试卷,女儿就作势要打试卷。钱钟书遭遇厄运拨弄,失业在家,外人看来以全无颜面可言,女儿却因为爸爸学生送来的西瓜为爸爸感到骄傲无比。
留学归来,钱钟书便于妻儿分离,几经周转终于在上海团聚,虽事业上际遇不佳,但好在一家人同甘共苦,终得团聚。钱钟书当时曾说:“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时间果然是最残忍的,一九九七年早春,钱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钱钟书去世。这世上便只剩下杨绛了。杨绛觉得这种安排甚好,因为留下来打扫“战场”是残忍的事情,她舍不得让另外两个人来做。二零一六年,杨绛先生逝世,现在他们仨应该是团聚了吧?
说一些絮语,实恐玷污了“我们仨”。我从初中开始便一直在外求学,工作后也离家千里,对亲情的渴望实在是电话和视频无法满足的。人的一生都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希望自己最终能如钱钟书一样与家人欢聚一堂,过着“从此以后没有胜利只有死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