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的吕布是不是真的可以“三英战吕布”?

doctorwang
历史中无此记载,故事中为突显吕布的勇武形象而捏造的。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但不是史实,因为据史书记载,参与讨伐董卓的没有公孙瓒,也没有“三英”,因此小说中“温酒斩华雄”以及“三英战吕布”都是杜撰的。 从三国志·吕布传及后汉书·吕布传中也可以看出,书中的确记载了吕布抵抗关东义军的事情,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史料与刘关张有关,更没有关于“三英战吕布”的记载。因此,可以肯定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三国演义写的三英战吕布目的就是为了刘关张出场所做的铺垫,一战扬名天下。其实历史都是由胜利者写的,按照正常理解的话,三个打一个本来就有点技不如人,人多欺负人少的意味。就是胜利了脸上也不光彩,没什么可炫耀的。吕布在那个时期,属于绝世武将。这是无可置疑的,赢得了他的敌人和朋友的尊重。

橘色海洋
三个人战吕布一人应该不存在,写书人是为了作品的艺术性就杜撰一个虚构情节竟让千秋之人慕拜不已。

木鱼。
首先明白一个概念,《三国演义》是小说, 《三国志》才是史书。
我总结了一下,遗憾的发现,凡是评书先生浓墨重彩的地方,在史书中都难觅其踪。
一句话,虚构是也。
随便举几个例子,桃园结义,虚构的,关羽单刀赴会,虚构的,草船借箭,也是虚构的。
所以我们的答案也很简单,三英战吕布,也不是史实。
实际上,三英战吕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第五回,这个时候,大反角董卓已经出场,此时他已经把持了朝政,文有李儒,武有吕布,他甚至办了一件许多权臣没有做到的事,那就是废掉汉少帝刘辩,立了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汉献帝。
他手握重权,随意废立,残暴不仁,生灵涂炭,袁绍,袁术,曹操等人聚集在一起讨伐,孙坚,公孙瓒也在讨伐队伍中。刘备,关羽,张飞随公孙瓒的部队而行。舞台已经搭建,吕布,刘,关,张就要登台亮相,这个舞台就是虎牢关前,众目睽睽,四人进行了一场精彩异常的表演。
精彩,实在是太精彩了,这样的素材,没有哪一位作家会忍心舍弃,但是,很遗憾,还是不是史实。
民间故事与口头传说的创作,可以快意发挥,所以流传很广。
这一段故事于是就有了两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神勇的吕布终于败了,虽然是三人联手才取得的结果。但对于正义一方而言,他们进行的事业是可以不拘小节的。
第二个结果,刘备,关羽,张飞一战成名,成了正义之师里面的高光人物,虽然有袁术那般唯身份地位论的人不齿,但他们还是被任人唯才是举的曹操所关注了的。
我们再看一下真实历史中的与这件事有关的记载。
东汉末年董卓在京师洛阳的倒行逆施,人神共愤,东郡太守桥瑁发出倡议,曹操在山东“散家财,合义兵”,倡导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渤海太守袁绍起兵响应,还有冀州太守韩馥,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守等十四路诸侯,他们结为同盟。以河内、酸枣、南阳为基地,兵分三路,进逼洛阳。袁绍被推为盟主,面对势力强大的董卓,众诸侯未能众志成城,加上盟主袁绍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在汴水的一次战斗中,曹操的战马被射死,肩膀也中箭受伤,还是依靠兄弟曹洪的拼死相救,才逃过一劫,而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并没有出现在虎牢关之战中。


imonet
肯定没有,刘备是领导怎么会亲自上阵呢?而且桃园三结义也是没有的!

莳天的记忆
首先三英战吕布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出现的,而且还出现得非常早,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回就出现了,这一回就是张飞,关羽,刘备三兄弟斗吕布一个人,对这场战斗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前前后后一共了几百个回合,也是那吕布的武艺展现得酣畅淋漓了,当时的情况具体是什么样的小编就不再多说,反正给人感觉就是整个戏份都是为吕布而做的,就是为了突出吕布的厉害之处了,但是事情好像并不是这么简单啊,因为在正史中好像并没有记录关于三英站吕布的史料了。
其实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唯一在在史书上有记载刘备讨伐董卓的史料是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记载:“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刘)备亦起军从讨董卓。”从这条材料看,刘备似乎也参加了讨伐董卓。”这话的意思就是会灵帝死了之后,天下大乱了,刘备是有起军讨伐董卓的,但是这个只有在英雄记这本书中有记载,三国志·先主传中却又没有被记载,所以这个就有点乌龙了,而且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的行踪和讨伐董卓大军的行踪又是完全不一样的,讨伐董卓的时间是在公元190年左右,而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这个时候的刘备是和公孙瓒在一起的,其原文记载是:“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阳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好吧,英雄记变成了孤证,时间轴也对不上,所以这个刘备有没有参与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大军行列都是一个问题,那么后面的三英站吕布这个事情就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了。
那么有的网友要说了,历史是有记载吕布的的确确是有抵抗关东起义军的记载的,这件事情从三国志·吕布传和后汉书·吕布传中都有记载的,参与讨伐董卓的人有: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但是这些人里面唯独不见公孙瓒,那么刘备就更加不会出现了,所以在正史上,三英战吕布这个事件是完全站不脚的,没有任何的历史依据的。
所以三英战吕布这个事情都不存在的

wuli南瓜
提到三英战吕布,就会想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那段混战的历史,在那个时代,出现了不少名将,同时亦出现了不少精彩打斗的场面,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有多出这方面的描写。三英战吕布是指刘备、关羽、张飞合战吕布的故事情节。
那三英战吕布是史实吗?
其实,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战吕布的故事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是为了突出吕布之勇,同时也体现了刘关张三人的情义和忠义勇。故而三英战吕布并非史实之事。
其实在《三国演义》,虽然和历史有关,但其毕竟是小说。所以其中一些故事情节还是虚构而不是史实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为一部一说,有时为了突出人物的表现,有时为了小说的文学艺术而虚构一些故事情节。
这里就以《三国演义》为主,简单的说下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熟读《三国演义》或者看过有关的影视剧,对吕布陌生,其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是公认的三国第一武将,但是他为人过人反复、见利忘义。其曾先随丁原,后杀丁原随董卓,之后又因王允挑唆而杀董卓。故而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
因吕布勇武过人,吕布在杀丁原随董卓后,深受董卓器重。而董卓为人残暴,欺压天子、乱杀无辜、祸乱朝纲,故而引起各地诸侯不满。于是十八路诸侯组成联军,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当然会派人前去抵抗,他先派去的是华雄,华雄虽然武艺也不错,但却被关羽所斩杀。
华雄死后,董卓就派最为勇武的吕布出战。吕布来到阵前,连败盟军数将。正在吕布耀武扬威之时,惹怒了另外一个猛将张飞。
张飞性格暴躁,武艺和吕布相比虽然谦逊一点(不过因为张飞性格暴躁,又很勇猛,所以后来吕布对张飞也曾一度忌惮),但张飞却对吕布非常不满和不服气。
于是张飞就出阵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于是吕布就和张飞交战,虽然张飞勇猛,但以他一人之力还是不易战胜吕布的。当然同样作为三国第一勇将的吕布想在短时间内战败张飞也是不易的。
猛张飞和吕布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刘关张桃园结义情深义重,关羽见张飞战吕布不下,吕布又是当世勇将,关羽担心张飞有失,于是就拍马提刀也加入战团,关张二人合战吕布。
不过吕布虽然以一敌二,但是他仍然不惧,他们三人战三十回合,关羽二人还是战不下吕布,作为关张二人的大哥刘备于是也加入战团。
由于刘备的加入,勇猛的吕布最终在刘备、关羽、张飞的三人合力之下被战败。
关羽、张飞都是武艺高强之人,但吕布还是需要刘关张三人合力才能打败,因此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情节是突出体现了吕布武力的强大。而刘关张三人虽然是三个打一个,但吕布毕那时竟是帮助董卓的,是不忠、不义、不仁的一方。在忠、义、仁大义面前,刘关张三个打一个也不过是小节。

xierei
三英战吕布在正史中无记载。它的出现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中,罗贯中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一定阅读过正史,他为什么要加入这段故事呢?我们在阅读《三国演义》后,大致可得出如下结论。
小说开始时是以黄巾军起义为背景,拉开三国的序幕,紧接着主角们纷纷登场,桃园三结义很自然地上台了,在刘关张上场时,罗贯中对他们的威猛都不吝笔墨地赞扬一番,勾起读者的兴趣和探究的心态。
小说在为他们三人惊艳亮相之前,采取先抑后扬的铺垫,三人除了刘备是汉室没落皇族后代外,关张二人皆平常之人。这写作手法其实好比人先吸气蕴酿,然后再强劲膨发是一样的,想要让他们三人惊煞群雄,一战成名,必定要安排有名而且是强劲的对手,董卓手下名将华雄出场,华雄出场后接连吊打以袁氏兄弟为盟主的反董盟军,在大家束手无策时,关羽上演了一场"温酒斩华雄"的开场戏,但这华雄还不能足以衬托刘关张的威武形象,于是作者罗贯中又布置了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场面,东汉末年的顶尖高手吕布也粉墨登场,"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这是当时世人对吕布的美誉,在吕布杀得盟主公孙瓒差点命丧方天画戟利器之下时,张飞如闪电般耀眼神现,劫住吕布杀了起来,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紧跟也出场了,二人合战吕布,又战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刘备最后出场,于是一场"三英战吕布"的史诗级画面便横空出世,刘关张在三国时代正式出道,一流高手吕布用战败烘托了刘关张的骁勇形象。
罗贯中用行云流水般的导演手法,将三国的大幕强劲拉开,注定这个故事将流传千古!
虽然它不是正史,但它比正史更精彩!

dopboq
没有三英战吕布这事件。“三英战吕布”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为民间创作,史无所载。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出自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备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
吕布虽勇,毕竟以一敌三,最终战败。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联军士气大振。
扩展资料:
创作目的:
首先,故事之前,作者已着重描写董卓一方是如何残暴不仁、欺君罔上,不仁、不义、不忠;其次,吕布此时背负天下无敌之名。
且河内名将方悦、北海猛将武安国、白马将军公孙瓒先后败于吕布之手,既表现吕布的强大,又表现出时刻的危急。
而在此时面对无敌的吕布,当时几近乎无名之辈的心系天下苍生、意欲匡扶汉室的刘、关、张三人挺身而出,并击败了吕布,可谓难能可贵。
心系苍生是大仁,挺身而出是大勇,匡扶汉室是大忠,奋而击贼是大义,如此一来,虽然因此夸大了反派(吕布)。
但刘、关、张三人大仁、大义、大忠、大勇之姿跃然纸上,与此相比,为人诟病的有损武德(三打一),不过小节尔!
相关人物介绍:
1、吕布
吕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
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jué]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叛乱,占据濮阳,但是两年间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
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和好一阵又相互攻伐一阵。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dūn]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处死。
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
2、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被潘璋部擒获,被杀于临沮。
3、张飞
张飞(?-221年),字翼德(正史中字益德,小说《三国演义》里为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飞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
章武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3738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强、张达所害。
4、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gxp823
不太好说,不过吕布的武力的确很强。

风雨冰凉
历史上没有“三英战吕布”这件事。
这件事情只是罗贯中根据小说剧情需要进行编写的,真正的史书资料《三国志》当中并没有存在这一个事件。“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是为了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增加剧情跌宕起伏,为了突出三人之间的友谊而设置的。被罗贯中描写的如此精细真切的三英战吕布在历史上是没有发生的!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众多英雄形象,但是被评为最顶尖的人物却是一个认贼作父,又善于背叛旧主的吕布,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就是称赞吕布武功高强,为天下英雄的翘楚。这一节即突出了吕布的勇猛,又刻画了刘关张之间的情谊,是全书不可缺少的战争场面中最精彩的部分。
《三国演义》的成书是明朝,正是市井文化繁荣,平话小说大量创作的时代,罗贯中以《三国志》为基础材料,辅以民间传说、戏剧话本的相关内容,加上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对社会的认识等,创作了这部小说。
很多在《三国演义》中的原型有很多在史实中可以找到,但是三英战吕布却没有找到让人信服的证据难以证明其真实性。
刘备在这段时间里东奔西走,根本没有去参加讨伐董卓的战役,这就说明三英战吕布是根本不存在的了。
为什么历史上不存在这样真实的世界,而罗贯中又要写出来。主要可能是因为罗贯中想要更加的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凸显的更完整,另外将人物设计的更加立体感。在这一点上罗贯中确实迎合了大众的喜好。
读了“三英战吕布”之后,让人们更加信服刘备 关羽 张飞三人的兄弟情!

tinafotvb
真实历史上三英战吕布?不可能!
我们把古代战争总理解成三国演义中的两军阵前武将单挑,就是个根本性的常识错误。这样描写战争,应是发源于原始戏剧,特别是较早的皮影戏。为了表现两支军队作战,总不能搞大群的群演来重现,那怎么办?于是将两军主将做个皮影,由两人直接代表各自的队伍对打,被打跑打趴下的一方就为输,这些又直接又刺激,就成了“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战争表现模式。
而后的真人戏剧舞台上,更是把这种写意的表达方式发挥到了极致,手中一条马鞭,就代表了战马,一面门旗就代表了一支部队,角色脸谱上的颜色就代表了性格,武角一通锣鼓对打,就代表了战斗……而且艺术是相通的,评书话本、演义小说,都延用了这样的表现形式,所以才有了三国演义中无数猛将,动不动就大战上几百回合,网友们还津津乐道的搞什么武力值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什么的,电脑手机游戏也这么搞,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这么玩玩都行,娱乐不必太认真,可题主一问真实历史能不能三英战吕布,就的确显得太无知了,都不知怎么回答了。
首先,历史上本就没有三英战吕布这回事,这桥段就是民间话本传说给编进三国演义的。其次是古时没这么打仗的,打仗不是街头打架,靠匹夫之勇去决定战斗胜负?如果真有傻瓜这么做,进入一箭之地,一定被刺成刺猬。第三,吕布的确被记载得孔武有力,还有一手好箭法,但关、张二人自身体能也不差,刘备年轻时也很强状的,而且吕布年龄比刘、关、张都大,非得让他们凑一块,按当下自由搏击一般打一架,一个打三个体力相当的,吕布不被打成猪头才怪。古时早就有谚语,“双拳难敌四手”,“拳怕少壮”。如果拿上兵器,大家都有些刺杀之术,以关羽史载之勇,估计一个人就能砍了吕布,三人齐上,应该是个剁饺子馅的节奏。吕布不傻,见三个大汉手持兵器,一定是扭头就跑!

hxb
“三英战吕布”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一个故事情节,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与吕布在虎牢关作战场面,故事叙述的是关羽温酒斩杀了华雄后,董卓和吕布佣兵二十万,守着虎牢关,袁绍联合公孙瓒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而吕布英勇无敌,没有人打得过吕布,公孙瓒还险些被吕布斩杀,被张飞救下。张飞与吕布酣战五十回合。关羽又加入战局,二人又与吕布大战三十回合,最后刘备也加入了战局,,三兄弟一齐大战吕布,吕布招架不住,退回虎牢关,这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可说是三国演义一书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章节,以至于流传与世,成为千古佳话。
但是在史书三国志中没有三英战吕布的记载,吕布没参加过虎牢关之战,刘备,关羽张飞也没参加过十八路诸侯会盟,所以刘关张更不可能与吕布发生什么交集,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完全子虚乌有,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虚构出来的。
作者之所以写这段三英战吕布的情节,目的是为了夸耀刘关张的武艺高强,有人会说兄弟三人还没没彻底打败人家吕布,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应该是丢人才是,其实不然,吕布在三国演义里是盖世无双的第一猛将,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打败了公孙瓒等十八路诸侯,却被刘备关羽张飞打败,可见兄弟三人加在一起,是当世无敌的存在,也暗喻了刘关张兄弟三人,齐心协力,最终会成为一方霸主。

扬羽蝶
真实历史上吕布能战平关羽、张飞中一人就不错了,上两个的话绝对跪。
没错,吕布即使在正史里也是一员勇将,在老家并州以骁武出名,“便弓马,膂力过人”,所以又被称为飞将,上一个号称“飞将”的,是西汉名将李广,由此可见吕布的武艺非常出色。而在和张燕之战中,吕布带了成廉、魏越将等冲锋陷阵,大破张燕军,之后在徐州辕门射戟解了刘备之围,这个箭术也是实打实的。
然而,他的对手更厉害。关羽、张飞是整本《三国志》里唯二的万人敌,郭嘉、程昱、周瑜等人都对二人称赞不已。有些人认为万人敌是指兵法,但是要注意,郭嘉、程昱夸关羽、张飞为万人敌的时候,刘备刚被吕布击败投奔曹操,这之前刘备颠沛流离,在公孙瓒手下时兵不过千,投奔陶谦了以后也不过五千人马,这点兵是体现不了什么指挥能力的,所以关羽、张飞被称为万人敌,应该是指他们作战时勇猛。
而且两个人也有实战战绩:
关羽在白马之战时,看到颜良的麾盖,冲入袁军之中直接把他刺死,斩首而回,袁军众将没一个人能挡住他,《三国志》里明确对着对方主将去斩首而且还成功的,只此一战而已。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而张飞也不弱,在当阳长坂坡时,横枪跃马,据水断桥,曹操大军不敢靠近,如果不是他武力出众,肯定没这效果。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所以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家也喜欢用“关张之勇”来形容猛将,当然,这也和吕布名声不大好有关,不过至少说明关羽、张飞的勇名流传很广。
所以说吕布能打平一个就不错了,对上俩那肯定不行,至于刘备,呃,我看就没必要考虑了吧,反正上两个已经够了,他可以在边上泡壶茶看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