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哪部文笔最好?
cocokim0322
当属红楼啊
圆圆脸的安可
文笔不分伯仲。
奔跑中的李大璇
头发胡子一种颜色
JoJoo2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清云。用薛宝钗的诗来回答你的提问。《红楼梦》中国古典名著里的奇葩。而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就是被金圣叹称为天下第一才子书的《水浒传》。那时红《红楼梦》并没有问世,也就不能说一代才子金圣叹没有眼光。也就是说真正能与《红楼梦》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水浒传》,其次《三国演义》在其次《西游记》。当然还有《西厢记》,《金瓶梅》等等。而四大名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红楼梦》之所以被世人推崇,原因在于作者对人生的终极探索写进全书。“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首《红楼梦》的回前诗已经写尽全书的宗旨。这本书对中国文化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以及禅学道易,甚至于建筑,医学,服饰,茶道都有贡献。而书中用笔之考究,不似前人,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一句话,好书不厌百回读。
养狼的雪狐狸
不好评说,犹如去评判古代四大美女哪一位最美,不能评判,只能说见一个爱一个。
sonic
绝对是红楼梦
olitomato
我想大多数人会说红楼梦呀。对,不论是对林黛玉的刻画还是对凤姐姐的勾勒,甚至对尤大姐尤二姐尤三姐的描摹确实功力深厚。但是,我个人觉得(成年以后)真的有点腻。我现在更喜欢三国的文笔,拙而不工、至简至大,只言片语便入木三分。你想想书中怎样描述关公的长相呢,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就完了!对生死肉搏的叙述也是几句话就交代清楚。留有余地让你自己想象。这才是真正的好文章呀,偶尔读之不由得抚掌叹息拍案叫绝。
littlepig
读诗,读人,读心境;学文,学识,学智慧;通古,通今,通历史。
四大名著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流传至今,部部都是珍品。单就文笔来说,我认为《红楼梦》最好。《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辞藻华丽,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后来产生的“”红学”,既是探究上层阶级历史的变迁,也是钻研汉字的妙笔生花,诗词歌赋尽在其中,无法言表,只能逐字推敲研读,感受那如音乐流淌的汉字。
写景状物出神入化,海内盛景尽收眼底。借写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王府烟云,奢靡大观,亭台楼阁,圣餐珍馐,金玉绸缎,盛极一时。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绘声绘色,如身临其境。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不忍雨摧百花残。借写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凄婉爱情悲剧,描述深宫大院金陵十二钗的美人离梦,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仿佛人在画中,花容月貌,无尽娇羞,仿佛鲜花娇艳欲滴,用词用语炉火纯青。
“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泣非含露目。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红楼梦》不同于前三部的情节曲折,更善于用情,情赋予景物,情赋予人物,情赋予历史。情要流淌,需要语言,需要辞藻,需要文化造诣,没有大境界,大眼界,写不出文章。爱在红楼,难以离开。
(图片来源网络)
LEO加油
曹雪芹的文化文笔,是神仙之笔。红楼梦里的诗句,绝美而通灵!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不懂佛理的,根本不知何意。
andromeda
三国演义有一首临江仙词概括的人和事无人能及这本书提高了中国人民智慧道德的初步概念军事成就
天黑看鬼漂
我觉得应该是《红楼梦》的文笔最好,那三部是没有这种文笔,这归功于作者对人和事物的看法,用深厚的文笔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来。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可能带有一定局限性,主观性。它对于人物形象塑造,描写得栩栩如生,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人的传奇故事已成佳话,体现在很多影视剧中,甚至也有不少的曲子歌颂两人的爱情故事。
鱼啊鱼
光说文笔,肯定红楼。
逆寒N
四大名著的文笔各有千秋,但红楼梦写得最好。
曹雪芹“批阅十载”,打磨成的《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颠峰之作,宏大而严谨的结构、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伏笔千里的妙用、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妙的场面描写等,让读者心驰神往。我大学选修过《红楼梦》,记得课程论文是《红楼梦》语言特色。现在此略述一二:
1.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有人统计过,一部《红楼梦》有名有姓的就有四百多人,身份、地位有别,性格、性情不同,怎么来表现呢?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曹雪芹用超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赋予了每个人个性化的语言。如王熙凤八面玲珑,看人下菜碟,全在语言上表现出来了。对下声言俱厉、落地有声、八面威风;对上投其所好、甜言蜜语、恭迎奉承;对于贾府的公子小姐,她又能与其打成一片。
如,黛玉在长辈面前的温文尔雅,在宝玉面前的率性笑骂,对宝钗的旁敲侧击等都很好地展现了黛玉的性格与心理。再比如爆碳似地晴雯、刺玫瑰探春、二木头迎春、穷老炼达的刘姥姥无不有着自成一格的语言体系。
2.善用用民间俗语、歇后语、比喻。俗语、歇后语是散落在民间的语言的珍珠,曹雪芹俯拾即是,巧妙地运用,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如写尤三姐对贾琏和贾珍的嬉笑怒骂,就运用了好几句俗语歇后语:“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提这影戏人子入场,好歹别戳破这张纸”“偷来的锣儿,敲不得”“花马吊嘴”“油蒙了心”“打错了算盘”等俗语,把尤三姐对封建贵族男人的蔑视之情宣泄得淋漓尽致。比喻生动形象,表现力强。兴儿是在贾琏身边跟班的小厮,他向尤二姐一连串介绍了王熙凤、平儿、李纨、迎、探、惜、黛玉、宝钗等,用形象传神的比喻,把迎春说成是“二木头”,把探春说成是“玫瑰花”,把王熙凤比成是“醋缸”“醋瓮”,说林黛玉是“多病西施”,说薛宝钗是“雪堆出来的”,说每当见了她两个人都不敢出气儿,“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这些比喻都是非常形象、非常贴切,令人捧腹。
3.雅俗共赏的诗文世界。《红楼梦》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从好了歌及金陵十二钗判词、红楼梦曲、额联灯谜,大观园诗社的诗歌大赛,还有林黛玉的伤世伤时,仿《春江花月夜》作的秋窗风雨夕,悲叹身世的葬花吟,可谓天下好诗皆汇于此,让红迷们痴迷于此,不能自拔。
总之,《红楼梦》是语言艺术上的一座巅峰,至今还无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