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到的作品

[作品]点绛唇

上元节的一次偶遇,从此她便将他放了心里。她贵为公主,所以可以嫁给心爱的男子。 只是她不知道,这一场看似美好的婚姻背后,又隐藏着多少阴谋与悲剧。 一直到他图谋造反,她才明白,原来他从未想要娶...

何兮

[作品]牡丹亭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

汤显祖

[作品]丰乳肥臀

*他的想象力丰富,又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这是他超过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 *任何人要是想谈论中国,都应该先去读莫言的书,我认为他可以和福克纳平起平*...

莫言

[作品]西厢记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剧中久享盛誉的作品。 作者王实甫,名信德,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不详,约是由金入元时期的杰出戏曲大家。所著杂怖十三种,大多散佚,除《西厢记》外,尚存有《丽堂春》?恢旨啊盾饺赝...

王实甫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牡丹花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丛书之一。全书介绍了牡丹花的国内外栽培历史和现状,牡丹的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品种、花型、生物学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引种和育种等。《牡丹花》可供广大牡丹花卉爱好者、园林园艺工作...

王莲英

[作品]文选

萧统《文选》(上下)能在众多的选本书独存至今,并非纯属幸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它本身经得起历史的大浪淘沙。它至少有两点是引人注目的:第一,它选编的角度新颖,体现了当时进步的文学观念;第二,它所编的多为名...

萧统

[作品]山鬼

沈从文的小说在描写湘西社会特殊的“光与色”中充分展示了由闭塞而保留原始清新感和神秘感的民间风情,尤其展示了把节日娱乐和宗教仪式融为一体的带点神话意味的奇异风俗。其中《山鬼》是作者于1928年写的一篇短...

沈从文

[作品]寄生草

本書選輯作者近年所寫的書序書評及讀書札記。他戲稱之為“寄生文字”,故題曰《寄生草》。其實寓作於述,殊姿異采,具見慧識。文章分三輯:港台文學、大陸文學、美學藝術,俱多善解。首輯尤見作者推動本港文藝之熱忱...

黄继持

最新跟帖
小熊爱乱跑。

小熊爱乱跑。

粗读红楼多次,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薛宝钗的才情:宝钗没有爸,一直跟薛姨妈和哥哥相依为命;哥哥还不靠谱;书里说过,宝钗的爸在世时很喜欢这个女儿,下力气培养过,所以宝钗其实是个才女,诗书水平在书里是数一数二的(元春也夸过),在王熙凤抱病休养期间还代理过荣国府的临时管家,可以说是非常有才了;

2、薛宝钗的情商:宝钗自幼生长在官商之家,说白了家里做买卖的,开的买卖什么当铺药铺啥的,估计从小啥人都跟着父亲见过,宝钗圆滑情商高那是一定的,为人处世也有一定的水平;所以宝钗在书里也是后来者居上,在荣国府上上下下一片称赞的人;

3、宝钗的少女心:宝钗在得知自己入宫落选后,母亲和姨妈还有表姐有意让她嫁给宝玉后,就对宝玉上了心,心里其实跟一般少女一样是有爱慕之心的,这些书里都有的写;

4、宝钗的冷静: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宝钗的形式做派却常常需要成熟稳重,即便有少女的热情也要压抑下去(常年服食冷香丸这种压抑的玩意),是旧社会对她的压迫,宝钗也是薄命司的么,说到底也是可怜人一枚;

5、宝钗的心机:扑蝴蝶一事有意嫁祸给黛玉,平时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前面说了跟她从小生长在生意人的家庭里有关系;另外宝钗也是寄宿在荣国府,一举一动当然要小心谨慎;既然被默许要嫁给宝玉,多少她会对黛玉有些算计吧,这也算是正常女人心理吧;

6、宝钗的孝顺:上头有一个不靠谱哥哥,薛姨妈活下去最大的安慰就是宝钗了吧,薛蟠这哥们爱好惹是生非,能拿钱解决的还好,凡是钱也解决不了的,薛姨妈跟着上火,还不得是宝钗陪伴在旁帮忙解决,从娶了夏金桂那个不靠谱媳妇的事儿来看出,薛家离开宝钗了还不得乱成一锅粥?而宝钗为啥一定要嫁给宝玉从而一直在贾府小心谨慎行事,一多半也是为了依靠贾府,一旦哥哥又出了什么幺蛾子好有个实在亲戚帮忙了事吧;

综上,其实红楼梦里的宝钗,实在是个不容易的姑娘啊;身上肩负的东西太多,性格有点问题或者有些阴冷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曹公虽然喜欢黛玉,但是也没见太贬低宝钗,许是也看着这女子不容易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职场文史爱好者”

sylviavincent

sylviavincent

宝钗是个能屈能伸的"粘液质性格"的菇凉,心思缜密,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感受力低所以对于要求感受力强有"被虐倾向"的宝玉来说,她的不温不火远远不能触碰他的敏感神经。

她太懂得"中庸之道"的圆滑,反而显得没有自我个性,"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精明于世,很符合"粘液质"的"大智若愚"。"任是无情也动人"体现她"面热心冷"利己的私面,只是这人性赤裸裸的一面通常被面慈性和所遮盖,是有一朝"卖了你还帮数钱"的情商智商的。

"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善于揣摩和迎合人心,在社会上很容易吃得开,但往往让人觉得有假面的距离感,教人云里雾里,拨来撩去见不得真性情,难以放开怀抱畅所欲言,因为她理性而缜密的逻辑也会让相处的"亲近之人"有压迫感,如同她所代表的封建礼教,使人束缚不适。一言一行似皆有深意,条条框框过于死板,让人揣度疲劳。

但适合做守业的"管理者",所以贾母也是倾心她的"稳重和平"可以给宝玉打"辅助"甚至打"主攻"。

而且承受"突然变故"的忍耐力和稳定性超强,虽然性子注定寡淡无趣些,按理说倒是能"荣辱与共"的个性。

Zachry熊

Zachry熊

薛宝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读者对薛宝钗始终褒贬不一,有喜欢的,对她大为赞美,有憎恶的对她极度贬低,本文认为红楼梦里所有的人物都有优缺点,薛宝钗也是如此,我认为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痴情的一个人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第一痴情种。

林黛玉是西天灵河岸边的一棵绛珠草转世投胎,向贾宝玉报恩还泪的,泪尽而亡,这是林黛玉的因果结局,林黛玉只活了十七岁,生命太过短暂,林黛玉不属于痴情,只能算悲情。

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投胎转世,来到凡间历劫的,欠他的和他欠别人的因果,这一世统统得到或者偿还,因此贾宝玉四处留情,处处多情,这一世就是为了一个情字,等到情缘全部了断后,贾宝玉也就看破了红尘。

薛宝钗却是山中一位美丽的鬼仙,前世偶然和神瑛侍者在山中相遇,对神瑛侍者一见钟情,二人离别时约定好了下次相见的日期和地点,到了那一天,鬼仙打扮得花枝招展,坐着辛夷草做成的花车,车上插着桂花做成的饰旗,车子上面挂着石兰,长满了杜衡,有红色的云豹拉着花车在前方开路,可爱的大花狸在车的后面充当着护卫,鬼仙的身上披着薜荔,腰间束着碧绿的藤萝,鬼仙来到了和神瑛侍者约定好的地点,等了很久,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直等到鬼仙的容颜老去,直等到鬼仙的生命逝去,化为一堆白骨,神瑛侍者却没有来赴约。

神瑛侍者这一世投胎成了贾宝玉,鬼仙投胎成了薛宝钗,薛宝钗依然保持着鬼仙前世的喜好,住在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的衡芜苑里,衡芜苑里种植的奇花异草,依然是鬼仙前世喜欢的,红楼梦十七回原文: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茞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薛宝钗的前世就是屈原诗歌里《山鬼》里那个多情的鬼仙,《山鬼》原文: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这一世薛宝钗就是来和怡红公子贾宝玉赴约的,贾宝玉前世亏欠薛宝钗一个约会,这一世偿还薛宝钗一次洞房花烛,薛宝钗终于等到了和贾宝玉的洞房花烛,贾宝玉偿还了这一切后,了却了红尘里所有的因果后,飘然而去遁入空门,独留薛宝钗一个人,在红尘俗世里继续等待着贾宝玉的归来,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直等到薛宝钗老去了容颜,直等到薛宝钗的生命逝去,化为一堆白骨,贾宝玉却再也没有回来。

总之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痴情的一个女人,她的一生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从妙龄少女时遇到贾宝玉的那一天起,薛宝钗就开始默默的等待,哪怕贾宝玉离去了,薛宝钗依然在默默的等待着她的怡红公子。

小米的森林

小米的森林

宝钗:太懂事的孩子,其实自己心里都藏着苦

文/木木

1

红楼梦里,很多家庭都被和尚或道士拜访过。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来提供帮助的。

比如香菱小的时候,他们曾来要香菱,对她爹说,这有命无运的东西抱着她作甚,舍我吧,舍我吧!甄士隐觉得他们是神经病,置之不理。

不久之后,孩子走丢,家里失火。

再比如,黛玉三岁的时候,他们也曾来要黛玉。他们说,不给也行,那就一辈子不能听见哭声,也不许见外姓的亲友,才能保一生平安。林如海不以为意,后来送黛玉去了外婆家,见了外姓亲戚宝玉。

再后来,黛玉到死也没有停止哭泣。

贾瑞病重之际,他们曾送来宝物风月宝鉴。嘱咐说只照背面,病就好了,千万不能照正面。但贾瑞还是照了正面,见凤姐在里面叫他。

进去了几次,人就死了——

一僧一道本来是要帮忙,但是结果总是实现不祥的预言,这一度令人十分尴尬。

但有一家是个特例,这家就是薛家。

这家小孩,就是宝钗。

2

宝钗从小就有一种病,请人无数,吃药无数,花钱无数,最后就连这病的名字都没弄明白。

直到后来,遇到一个号称专治无名病症的和尚。

和尚说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一股热毒,一般的药丸是治不了的,必须要用“海上的仙儿方”,还得配上他给的神秘药引。那药引异香异气的,应该非凡间之物。但这药方却着实离谱——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落水十二钱……

还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的时候儿,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药,有个漂亮的名字,叫冷香丸。

周瑞家的听宝钗说到前一半,就惊讶,“嗳呀!这么说就得三年的工夫呢。”及至宝钗说完,又念了一声佛,“真巧死了人,等十年还未必碰的全呢。”

其实,宝钗家里用了多久呢?

宝钗的原话是“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

3

“可巧”二字,太假了,是宝钗含蓄的说法。其实一两年间集齐原本“等十年还未必碰的全”的药材,起码透露了两点重要的信息:

其一,薛家财力不俗;其二,薛父极爱宝钗。

薛父在《红楼梦》中可以说是虚幻的,故事还没开始他就已经去世。然而,正是这个虚幻的人物,对宝钗产生了足以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影响。

那和尚来到薛家来的时候,薛父应该还在。因为也只有薛父,才能有那样的魄力、能力和勇气,去相信那“海上的仙儿方”,去收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药材”。

周瑞家的说,十年差不多才能得到。常规的思路可能要十年,对爱女心切的薛父来说,一二年都嫌长。

其实也未必真的需要那么久。

春分这天要晒干,万一金陵没太阳,可以在苏州晒。雨水这天要接水,万一金陵不下雨,可以在杭州接。霜降这天没下霜?小雪这天没下雪?

此地没有彼地有,只要薛家布置足够多的“采集点”就没什么得不到的东西。

可以想象,薛父为了按着这“海上的仙儿方”给宝贝女儿治病,究竟花费了怎样的物力财力。

冷香丸这件事,不是母亲薛姨妈这种妇道人家做得出来的,更不是哥哥薛蟠这种没心肺小纨绔做得出来的,这只能是爱女心切的薛父亲手张罗的。

4

薛父爱女,不仅为她治病,更是教她读书识字。在这一点上,薛父的教育和冷香丸的作用有着某些类似之处:薛父以诗书匡正宝钗,冷香丸以仙气克制热毒。

宝钗那“母胎带来的热毒”,其实更像是一种未加修正的天性,比如宝玉之于仕途经济的反感,亦比如黛玉目中无人的小性。只不过,宝钗克制住了这种天性,并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打磨的光滑圆润,和蔼可亲。

而宝钗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冷香丸”只不过是一种隐秘的象征,诗书的教化以及宝钗的自我约束则是真正途径。这类似于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那种理想状态。

大观园中,宝黛钗三人,若论学问,宝钗为冠,这是无可争论的。

第八回,宝玉要吃冷酒,她嗔怪宝玉,“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第十八回,元妃归省,要姊妹们题诗。宝钗看到宝玉用“绿玉”二字,她知道元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绿”。因此提醒宝玉换字。

宝钗说蕉叶之典故颇多,宝玉却急的一个也想不起来,人家都冷的不得了,把他急的直出汗。最后还是宝钗赠他“绿蜡”二字,助其解围。自此被宝玉奉为“一字师”。

第二十二回,贾母出钱给宝钗过生日,吃过饭点戏的时候,一定要宝钗先点。宝钗知道老人家爱看热闹的戏,所以她先点了《西游记》,后又点了《山门》。

宝玉在一旁就有了些意见,“你只好点这些戏!”,言外之意,宝钗点的戏都是浮华热闹,没甚深意。

宝钗听了就笑,“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那词藻中有支《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后来宝玉央求宝钗把戏文念给他,宝钗念过,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更不用说后面宝钗引导宝玉,点化他的“禅意”;像姐姐一样教育黛玉,少读《西厢记》这类书。

要知道,酒桌上听黛玉一句诗就能知道出自《西厢记》的,可见宝钗涉猎也是很广的。

5

宝钗命运轨迹真正发生改变,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关于薛父的去世,曹雪芹没有交代太多,但这却是整个薛家命运走势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薛父尚在,薛家或许压根就不会进京,更不会有宝钗在大观园的故事。

薛父是薛家的顶梁柱,一手经营着他家的黄商生意,维持着家族的兴旺。他去世之后,薛家的光景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这些事情宝钗也都是看在眼里,所以父亲去世之后,她“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

每个人在自己的命途中,都会经历那么一个时间点,或者是瞬间的醒悟,或者是漫长的痛苦。从此,他会告别童年的欢乐,步入成长的痛苦。

于宝钗而言,那个时间点或许正是父亲的去世。

如果说父亲去世之前,她是天真快乐地为自己而活的话。父亲去世之后,她的命运就已经不再单单属于自己,而是同母亲,同哥哥,同整个家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母亲不可能撑起这个家,哥哥又指望不上的时候,宝钗唯有自己亲自上阵。

6

薛家进京,原因有三,其一是走亲戚,其二是照料京中生意,其三是宝钗进京选秀。这三个原因,都或多或少暗示了薛家的败落。

去贾府走亲戚,或者是提前走动一下,预备着日后万一需要贾府帮忙,不显得唐突;照料京中生意,说明薛父去世之后,薛家的生意大有尾大不掉之势,不得不亲自进京中料理。

而宝钗进京选秀,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且这应该是她自己提议的。这是宝钗为整个薛家日后兴盛,所做出的谋算和牺牲。

进入皇宫,以宝钗的才华和聪慧,即便不能母仪天下,做到元妃的位置也是绰绰有余的。当然,她不可能不知道皇宫是什么地方。元妃归省时,曾哭着对家人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送我去那“见不得人”的地方。

而宝钗进京之时,想必正是抱了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以一己之力,像父亲那样支撑起薛家这个大家族。

但是,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选秀之事随后无疾而终。她也就在大观园中住了下来。也就发生了后面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就引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宝钗究竟是真的爱宝玉,还是选秀失败之后,权衡利弊选择了宝玉呢?

想厘清这个问题,就要注意两个关键点:其一,聪慧如宝钗,其中的利弊必然早已了然;其二,宝钗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她懂事、情商高、心眼多,这不是她的错。

她也有欲望,有着对宝玉的爱恋,有着体内的“热毒”。

7

也许是冷香丸的克制效用太好,宝钗真情流露的时候并不多。

一次是扑蝶。

那天她本来要去访黛玉,结果前面看见宝玉刚进去,怕黛玉多心,于是就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宝钗随着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一次是刺绣。

宝钗又“顺路”去怡红院串门巧宝玉睡着了,袭人正坐在床边做针线活。刚好袭人要出去一下,让宝钗先坐坐。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想必,也只有在“热毒”发作之时,知书达理的宝钗才能够忘情地坐到宝玉的床边,为他刺绣。也只有这时,她才更像那个扑蝶的纯情宝钗。

也许宝钗早就过了谈情说爱的年纪,相比于宝玉和黛玉,她要成熟的更早。她更像是一个知心姐姐,默默地爱着宝玉、黛玉,以及大观园中那些可爱的人儿们。同时,她也努力隐藏着心里那更为炽热的爱恋。而曹雪芹对她的这种情感描写也极为克制。

所以,当她正在床边为宝玉刺绣的时候——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曹雪芹只说“宝钗不觉怔了”,却不说是被宝玉突然梦中喊骂这件事本身吓到,还是被宝玉梦话的内容所吓到。

其实,读者心里大概都有数。

8

敏感如宝钗,想必早就察觉到了结局。贾府那些聪慧的人们,也早就眼明心亮,只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

木石前盟,只能是浪漫的爱情,是在真空中昙花一现,难以永存。她固然美丽,却终将毁灭。

而金玉良缘,却是现实的姻缘,是柴米油盐,是吃喝拉撒。她固然有着现实的计较,有着厨房的葱油味儿,却也因此而有了烟火气。

但是,宝钗无福消受。

她以黛玉的名义嫁给宝玉的时候,没人问过她内心的感受;她下定决心要进宫选秀拯救家族的时候,没有人问过她的感受;她遭黛玉误解嘲讽,双眼红肿的时候,没有人问过她的感受。

甚至,读完整本《红楼梦》的时候,也都没有几个读者去认真考虑过宝钗的感受。也许,只有薛父在世的那些日子,她才真正的作为一个乖乖女被温暖过,被父亲照顾过她的感受。而从此之后,都是她在照顾别人的感受。

是的,这个孩子太懂事,太聪慧了。这样的懂事和聪慧,只能让她变得隐忍。

她不像探春,在一个承受不住的节点爆发,将自己的一切苦楚统统骂出;她不像黛玉,天真率性,有棱有角,不爽就怼。

她只能是懂事的宝钗,将所有的难过藏在心间,将所有的苦楚担在身上。最后宝玉出家,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宝玉干净是干净了,但是所有本该属于他的担子,却都压到了宝钗的身上。

9

有时候,活下来比一走了之,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也许,那一僧一道唯一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宝钗。

他们治好宝钗的病,好让她以健壮的躯体和精神,来承受这世上的一切而继续活下去。

父亲的早逝,哥哥的纨绔,家族的衰落,爱情的渺茫,婚姻的悲剧,丈夫的出走。当这所有的一切都向宝钗袭来的时候,宝钗又曾向谁诉过苦呢?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这样看来,宝玉只能算是一个怯懦的退缩者。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同现实的“仕途经济”正面交锋,更没有承担起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

而宝钗,虽然没有达到那真正的英雄主义——或许传统文化中没能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让她来主动地去“热爱”——但是最起码,她在被动地承担这一切。

后记:

在某种意义上,宝钗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个人的宝钗,她更代表了传统文化中女性所特有的那种阴柔的韧力。而这也或多或少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阴盛阳衰的怪像。

一如莫言在《丰乳肥臀》中想要表述的那样,我们这个民族不应该让女性来承担更多,而要从“恋母情结”中走出。邓晓芒说寻根文学寻到极致,依然是浓厚的恋母情结。

这正是八十年代寻根文学的困境所在,也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所需要反思的地方。

正宗核桃酥

正宗核桃酥

薛宝钗是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形象,要全面的分析薛宝钗,可以写一部书了,今天,屏山只分析她的一个点,这个点,是宝钗的文化属性,也是薛家的家风传承,也可以回答宝钗身上的致命缺陷。就是薛宝钗对待文化的态度。

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家行牙牌令,林黛玉说了两句《牡丹亭》《西厢记》,薛宝钗第二天找了个机会,将林黛玉带进蘅芜苑,好好地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这是发生在《红楼梦》四十二回,回目就叫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说了: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到没有什么大害处……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薛宝钗这一大番话看上去句句在理,其实这正是在说薛宝钗自己以及薛家对待文化的态度。她所表达的,屏山总结,有三大核心问题。

一、薛家的子弟曾经都是爱读书的,只是不爱看正经书,这不就是当下大观园里的少男少女们的共性吗?少年们不爱看正经书可太正常不过了。不但杂书,而且诗词在宝钗和薛家大人的眼里,也是歪门邪道,是绝对要制止的。不许读诗词杂书,导致薛家子弟一个后果:缺少人的趣味性。

二、宝钗的祖父是藏书的,到了宝钗的父亲,对待子弟读书,是打,是骂;对待书,是烧。薛家竟然烧书。曹雪芹给读者传递一个重要信号,一个家族对待书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家族的眼界、胸怀和家风。

三、宝钗认为只有为了辅国治民而读书是有意义的,其它一概没有用,甚至还起反作用,不如种地做生意。她的这个观点完美继承了她父亲的思想。这不是一般的现实主义,而是极为狭隘的功利主义,和愚民思想。

封建统治者虽然一直秉承愚民统治,但是对士大夫阶层,是要他们读书的,因为说白了,读书是统治阶级赖以统治的基础,是上层建筑的问题,封建社会也是宗法社会,就算是到基层民众,也要有一些读书人,比如说秀才这样的人来帮助统治者教化民众。宝钗对这一点的认识很不到位,她差不多视正经书以外的书为洪水猛兽。要知道,薛宝钗算是薛家最有智慧,最有能力的代表了,可她的这个认识,如果和贾宝玉林黛玉比,很显然,实在是差得远。

宝钗教育黛玉,她自认为掌握了真理,口气上相当的自信,殊不知,她这一大套,完全暴露了薛宝钗的目光短浅,暴露了薛家的家风世故庸俗,说难听点,薛家人是真没文化。

asher

asher

我读《红楼梦》理解很肤浅,只以一个女性的感悟,觉得薛宝钗是位追求名利地位的少女。

作者对宝钗的描写和叙述可以看出她是闺中豪杰。小小年纪竞为自己谋取地位而不懈努力。在宫廷聘选无望后荣国府宝二奶奶的位置成了她谋取的目标。想达到这一目的十分艰难,她知道宝玉深深他爱的是黛玉,要想击败这个情敌,必须有高明的手段,处心积虑的发挥她的优势。所以她在贾府中趋炎附势,讨好主子,以品格端方、行为豁达深得人心。

嫉妒的女人嫉妒心很可怕,但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愚者很直截甚至于疯狂的的表现出来,但往往会以失败告终;而智者埋在心灵深处,采取放纵欲擒的方法给对手致命的打击。

作者以间接或隐蔽的写法巧妙的自然的流露出宝钗不是一般的少女。如滴翠亭的“金蝉脱壳”嫁祸于黛玉。如三十三回金钊投井,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她称赞打人者慈善、受害者糊涂。一个少女面对人命关天的大事,她从容不迫毫无怜悯之心,表明她心恨话毒。

薜姨妈曾经在宝钗和黛玉面前说过:“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是与他,岂不四角俱全”。在黛玉病重时紫鹃向宝钗提起此话时,宝钗屯顿

时恼火,失去了往日的温柔,穷凶极恶地痛斥紫鹃不应该引导姑娘想这件事。

宝玉与宝钗大婚之后黛玉已死,众人都瞒着宝玉,宝钗并不介意告知宝玉为痛快结束宝玉的相思之苦,斩断缠绵的情缘。

热带雨霖

热带雨霖

薛宝钗要是生活在当今社会,就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无论相貌,才学,为人处事都是佼佼者。

所以她成为王夫人选媳妇的第一人选,远远超过了跟宝玉从小一同长大的林黛玉。

01,从相貌分析,宝钗姿貌出众



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宝钗除了年龄略长贾府众姐妹两三岁以外,相貌绝对是在上乘的。

说到年龄略长,那是因为她一直在等选秀。如果长相不行,薛家怎么会上报她去参选了,那可是要给皇上看的哦。

虽说没被选上,其原因并非薛宝钗的相貌问题。

能去参选,必定不是歪瓜裂枣,就像现在那些参加超女,女团比赛的女孩们,哪个不是选看长相的。

02,从才学分析,宝钗的知识储备丰富


宝钗应该是那种勤奋好学的人,她在作诗方面虽不及黛玉有天赋。就像咱们同学中,有人是属于聪明的,有人属于好学的。林黛玉属于聪明的话,那么薛宝钗绝对是勤奋好学的。

林黛玉在作诗方面有她自己的特色,用一个或两个字生动地去描写场景。而宝钗做出来的诗往往很大气,确切地说引申表扬的词语用的多一些。

比如她在做题匾时做的: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代凤来仪

可以看出她的这首诗不仅在夸当时的朝廷,也在夸要来大观园的元妃。

03,为人圆滑,左右逢源,但并没有真心朋友



薛宝钗在贾府呆的时间比林黛玉短多了,但贾府从上到下夸她的人不尽其数。上到贾母,下到袭人,还有小丫头们,都夸她懂事。

其实我觉得薛宝钗比林黛玉表面会做人,内心是给人分了五六九等。

就比如香菱在她家是受到她的善待。但她只是把香菱当丫鬟看,她把香菱被薛蟠的正房妻子夏金桂虐待香菱的时候。她并不会出面帮香菱说话,只是后来把香菱带到身边。当然她这种做法是个好做法,可以避免与夏金桂的冲突。但也让人看出在她眼里,香菱的身份地位就是比她们低一等。

而且在香菱要学诗词的时候,第一个想到请教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

这也说明香菱明白她在薛宝钗那里只是一个帮忙做事的下人,而不是可以同她们一起吟诗作赋的。

史湘云在最开始薛宝钗来的时候,极力靠近薛家母女,但到后面还是与林黛玉亲近也是因为明白薛宝钗她们待人是分人的。

还有就是薛宝琴,薛宝钗的堂妹。一个可人儿,贾母一眼相中的姑娘,在贾府相处的那段时间,薛宝琴宁愿跟其他人玩也没跟自己的姐姐在一起相处。

所以说薛宝钗是人缘好,但并没有真心朋友。

04,管理能力不下于王熙凤,怀柔政策超过王熙凤



虽说薛宝钗只在贾府当家管事没多久,而且作用只是辅助李纨和探春。当时她在贾府毕竟是个外人。

但在她哥哥薛蟠出事打死人的时候,薛宝钗给她母亲出的主意和沉着冷静的样子,就能看出薛宝钗是个管理能力不差的人。

只有怀柔政策指的是薛宝钗处理事情不会像王熙凤那样以自己的泼辣形象来镇服下人们。她要是管事绝对是表面笑呵呵,但处罚并不轻的人。

05,最后落魄的时候,薛宝钗依然能生活下来,这是她的优点



看87版红楼梦的时候,薛宝钗被袭人和蒋玉涵一家碰上了,当时的她肚子里有了孩子。

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落魄得要靠丫鬟一家救助。但薛宝钗还能很从容地面对。

而且依薛宝钗的性格,她肯定跟李纨一样,能把孩子养好带好,并让孩子好好读书,通过读书为贾家翻身。

因为在薛宝钗眼里,心里,活着,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她嫁给贾宝玉也不是因为爱情,只是因为她年龄已大,而且身边最合适的就是宝玉了。

以上我对薛宝钗的个人见解,写的不好之处,望大家雅正。

感谢阅读!



姗语

姗语

薛宝钗与林黛玉一样,一出场就吃药,都是属于先天不足的女子。关于宝钗之病,原文第七回有过详细的描述,说宝钗之病“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最后看病的和尚给了她一个方子,配成的药就叫“冷香丸”。

我不懂医理,不知道这药究竟是不是真有效用,但从字面理解,冷香丸压制热毒,倒也很是说得通,至于这丸药为什么叫“冷香丸”?我以为,重点在一个“冷”字上,正对宝钗的“热毒”之“热”字。

原文第六十三回,众人掣花签,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有一句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题为《牡丹花》的诗,而我们将“冷”字与“无情”二字联系起来理解,似乎同义,都符合宝钗为人处事的风格。

探春理家时,王熙凤遍数贾府众人才能,说到宝钗时,有个评价很是中肯,她说薛宝钗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两句话,正好诠释了她的“冷”和“无情”。

那么宝钗的“冷”和“无情”在原文中,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我们不妨一一来分析。

滴翠亭偷听

原文第二十七回,这一天是芒种节,也是祭饯花神之日,众人发现黛玉迟迟未到,宝钗主动要去喊黛玉,没想到却被两只蝴蝶吸引,“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是红楼梦里难得的表现宝钗少女心一面的情节,但紧接着,曹公笔锋一转,引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而宝钗正好是窃听者。

宝钗在滴翠亭外偷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一番谈话,对小红有一番评价,而正是宝钗的这番心理活动,以及之后使用的金蝉脱壳的法子,反应出了她冷漠无情的内心。

原文: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宝钗跟小红此前应该并没有什么交集,但仅仅凭借偷听来的小红的一番话,就认定小红是“奸淫狗盗的人”是“头顶刁钻古怪东西”是会“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的人,这些评价没有一个好的,且充满了恶毒的攻击,把别人往最坏的方面去想,恰恰反映了宝钗心里最阴暗的一面,或者说正是她心里真实的想法。

而她之后借黛玉脱身的法子,更是无法洗掉她为求自保不惜嫁祸他人的罪恶,冷漠和无情,为了自己不被连累,她可以任意嫁祸别人,可以不考虑此事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影响,这不是冷漠是什么?这不是无情是什么?

金钏儿投井

原文第三十回,金钏儿被王夫人撵出去,不堪被打耳光且言语上羞辱,最终跳井自杀,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知道什么缘故,只有“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以此可见宝钗心机之周密。

但宝钗劝慰王夫人的一番话,却令人心寒,这么一个二八年华的女子,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竟如此漠视,如此不放在心上,没有任何情感反应。

原文: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原来在宝钗的心里,只要自己能劝说姨娘想得开,怎么对待死者都不为过,甚至诬赖金钏儿投井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继而又说是她自己糊涂,死了也不可惜。对待生命竟能如此“淡定”,如此忽视,果然是别人的生命都不值钱,不能不令人寒心,失望,原来平素最为人称道的宝姑娘,为了劝说假慈悲的姨娘,竟然可以说出这么无情的话来。

更令人气结的是,在她的眼中,金钏儿只是个丫鬟,死了就死了,多给几两烧埋银子,就算了尽了情分,这跟他哥哥薛蟠为了争一个丫头打死人却逍遥法外有什么区别?如此的漠视生命,如此地践踏一条逝去生命的尊严,不是冷漠无情是什么?

蘅芜苑摆设

原文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这一回里贾母心情十分好,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到了宝钗的蘅芜苑,登时就不高兴了,因为她看到了她不愿看的东西。

原文: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我们看,这是一个十几岁的未出阁少女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几部书几枝花竟然什么都没有了,难怪曹公说是“雪洞一般”,可不就是给人一种冷清寂寥的感觉?

贾母先是嗔怪宝钗老实,不知道要东西,等听王夫人、王熙凤回说她自己不要的时候,贾母就真的不高兴了,于是数落了宝钗一顿,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

宝钗真的像她母亲说的那样,宝姑娘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吗?宝钗平时真的能做到无欲无求吗?从她扑蝶一回,羞笼红麝串一回,替宝玉绣肚兜一回都可知,这是个内心很热的女子,一如她从胎里带出的热毒,但她却通过冷香丸去克制,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冷”的状态,想想令人觉得后怕。

蘅芜苑的院子里开满了花,但宝钗的房间里却如此冷清空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恰似她的内心——外冷内热,冷是冷漠,是无情,是疏离,是隔膜。热是热心,是热情,是烂漫天真,是少女心,但遗憾的是,她用冷香丸完全克制住了一切。

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房间内如此摆设,不由得让人觉得有些后怕,这要多早熟,多大的心机,才做得出来?这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冷清和空洞,到底有什么意义?薛宝钗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柳湘莲出家

原文第六十七回,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痴情眷恋,却被道人数句冷言打破迷关,竟自截发出家,跟随疯道人飘然而去,不知何往。”

柳湘莲出家消失后,最伤心的莫过于刚跟他结拜为兄弟的呆霸王薛蟠了,派人到处去找了几日,没有任何踪影,没想到呆霸王薛蟠竟然还流了泪,此时的宝钗,听闻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是什么反应呢?

原文: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

前文宝钗为了劝王夫人,公然对死了的金钏儿各种语言上的轻薄和诽谤,这一回,为了劝母兄,她再一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的冷漠和无情,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漠视和淡然,不由得令人心寒和失望。

原来人人喜欢的宝姑娘,面对死的死,走的走的现实,竟然是“并不在意”,竟然是“只好由他罢了”没有任何关于生命的珍惜和对逝者的尊重。王熙凤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在得知秦可卿病重的时候,还流露了真情和对生命的尊重与顿悟。

原文: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甚么趣儿!”相比王熙凤,薛宝钗面对生命的态度,简直就是面冷心硬,从来都不放心上,甚至连看也不会看上一眼,更不要说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了。

搬出大观园

原文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引发了贾府的一次大震动,众人皆如惊弓之鸟,可以说是贾府被抄家的一次预演,这次预演不仅导致了晴雯等人被赶,还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敏感,这人就是抄检大观园之后,极力要搬出园子的薛宝钗。

我们知道,薛宝钗一家属于客居贾府,前面已经说了,为明哲保身,为了不惹上麻烦,她一贯的行为准则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说白了就是装糊涂,不惹事,远离是非旋窝。所以,与其说她是搬出大观园,毋宁说是撤离大观园,永远地离开大观园。

宝钗离开的时候,自然不会说明真实的原因,找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李纨和尤氏的表情告诉我们,她们都知道宝钗为什么要搬出园子。原文: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俩人彼此相视一笑,答案已经在笑里。

薛宝钗的冷漠和无情正表现在这里,她不问为什么抄检大观花园,也不关心谁被赶出去了,也绝不会想着去帮谁说情,而是急于撇清自己的嫌疑,只要自己不被怀疑,自己这边没事,其他的统统与他无关。甚至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即便林黛玉被怀疑了,此时的宝钗为了自保,也绝不会出面帮林妹妹说话,她的冷漠和无情,正在于她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

在她心中,对待贾府所有人和事,她是能躲则躲的,实在不得已,也并不肯多问,只要你不问她,她是绝对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这就是薛宝钗,一个为了保护自己,无情冷漠到令人不敢与之为友的女子。

借居在贾府的薛宝钗,自以为靠着冷漠无情可以明哲保身,却没想到她的小心思瞒不过睿智的贾母,瞒不过精明的李纨和尤氏,也只能哄哄糊涂的薛姨妈和王夫人,若是所有人都知道薛宝钗是这样一个爱惜羽毛的女子,是一个如此漠视生命,践踏他人尊严,为自保嫁祸他人的女子,也许她在贾府又会是另一番待遇吧?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糍达达

糍达达

不喜欢宝钗,这样的女子在当今社会固然能吃的开,一个贤妻良母范。然而一起相处,也是无趣的吧。

个人喜欢黛玉。

文其中一回,宝钗感到春天跟她的互动带着激情与喜气。黛玉看到的是繁华里的残败和伤感。宝钗的雍容华贵和黛玉的孤独凄凉在春天里的扑蝶和葬花里尽显。宝钗心机深,无意间介入一个丫头的秘密,随机金蝉脱壳把矛盾转移给黛玉,潜意识的恨恐怕她自己也模糊。

这是种什么行为?从而看出宝钗绝非表象的大气宽容。

再者,【史记】精神如果永远存在,这个文化就不会腐败。它永远对现世里成功的人有指责和批判,对自我完成的人即使现世里失败了,也会有很大的赞美。【五美吟】宝钗评诗,提及技巧和文章,显得迂腐,也并无触及从黛玉生命里发出的那种震撼。黛玉完成了自我,宝钗迎合了现实。【纯属个人看法】


edwardking

edwardking

在太虚幻境宝玉看见册子“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已经提示,林黛玉在全书的前台,薛宝钗在后台。宝钗人物曹公以杨贵妃(牡丹)比喻的,标准美女。性格适合家族传承,上进,大度宽容,颇有心机。学识博广,善察颜观色。曾经与其母薛姨妈,姑妈王夫人,堂姐王熙凤编造“金玉良缘”弥天大谎,设计占据贾家,,,,,,最终在王夫人的努力下(王夫人设计控制了给黛玉煎药人,下了慢性药)确实实现愿望,成为贾门太太,掌管家族事务,却也有才。宝玉离尘出走,宝钗过着独守空房,守独院伴孤枕,夜夜年年的凄苦生活,与王夫人相依为命,后来生了宝玉遗腹之子贾桂(兰桂齐芳之贾桂)“兰为贾兰”,贾桂长成考取功名,与堂兄贾兰重振祖业,贾门复兴,,,,,,再后来,宝钗也是诰命夫人,,,,,,

xiaoweier

xiaoweier

鲁迅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塑造人物就是这样。红楼女子都像真人,而不是完人,她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缺点。 表面上正统淑女,骨子里流着商人唯利是图的髓,是薛宝钗这一典型形象的根本特征。

薛宝钗品格端庄,容貌美丽,举止娴雅。她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她温柔懂事,待人知礼。她恬淡、宽厚、豁达和知书达礼;她的好人缘是公认的,在贾府上下,她得到的赞誉之词最多。

薛宝钗情商最高,却最无情。薛宝钗最理性,最现实。理性的冷静使她品格端方的大家仪态,笼罩着无情的色彩。她对自己也无情,她装愚守拙,宁可泯灭自然天性,生生地要求自己随时俯仰,随俗媚俗。

对待自己的情感,宝钗也能做到无情。她的一生只为那场婚姻。她总能将情感掩藏在理智之下。她巧妙地排挤黛玉。一步一步地奔向那个目标。她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目标而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将她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她毁心弃性,丧失自我。她人格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人性的悲哀。

薛宝钗表现得豁达大度,却功利心最重。她尽力维护利人形象,细思她无利不起早,每一次帮助人,无不有利于他心中那个目标:长期住在贾府,最终嫁入贾府。

史湘云要开社做东,宝钗资助她办螃蟹宴,顺便请贾母等人赏桂花,获得贾母夸赞;她送礼物连赵姨娘也不落下,贾环游戏耍赖,她训斥莺儿。赢得赵姨娘的高度赞誉,获得她在贾政面前美言,进而影响贾政对宝玉择偶的决策。

宝钗特别会做人,贾母给她庆祝15岁生日,她就在点菜点戏时哄贾母开心。元妃省亲要她做诗,她就写诗道“自惭何敢再为辞”。她听说金钏自杀,马上赶去安慰王夫人,指鹿为马地说金钏是贪玩落井。看上去这么与人为善的人,你能想像她不失歹毒心肠?在紫鹃试宝玉,宝黛爱情公开后,她们娘俩组团欺负黛玉,她甚至抛出求老太太把黛玉嫁给她哥哥的威胁,开玩笑?她们薛家什么事干不出来?

她表面尽力维护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却天天没遍数地往怡红院跑,而且一坐半夜不走,以至于丫鬟们反感;在贾宝玉午睡的时候,她不但不回避,还坐在床头绣鸳鸯肚兜。

为了达到目的,她不顾底线。对待他人,宝钗的冷静与理智令人惊异,王夫人尚且对逼死金钏感到不安;无恶不作的薛蟠也为好友柳湘莲伤心。薛宝钗在这两件事上的反应却是无比冷静,没有一点怜悯与同情,一心只想着如何安慰王夫人,如何安顿做生意的家人。

她在滴翠亭金蝉脱壳全身而退,却让无辜的黛玉在下人中更失人心。这损人利己的行径彻底暴露了她人性中的虚伪与冷酷。封建礼教期望的以及她自己所追求的完美人格,在自欺欺人的鲜美外衣下,掩不住可怜而可卑的本质。

在那场骗婚闹剧中,她任由家长将嫁衣披在自己身上。怎奈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后遁却红尘,留下宝钗独自品味金玉姻缘带给她的凄凉。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薛宝钗,有人说她好,有人说她坏;有人赞她,有人贬她。

薛宝钗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1、冷与热的矛盾。她有天生的热毒,常常服用冷香丸压制。

2、好与坏的矛盾。她给黛玉送燕窝,没事到林妹妹处,关心一下妹妹,这是她对妹妹的好。可是遇到危险,其实不是什么危险。只是她偷听到了小红的话,怕小红忌惮她,所以金蝉脱壳,毫不犹豫地嫁祸她疼爱的颦儿——林黛玉。

3、说与做的矛盾。宝钗说一套,做一套。她见邢岫烟戴了一个玉佩,就告诉邢岫烟,不要戴什么装饰品,她就不带什么装饰品。事实上,她天天戴着耀眼的金锁。元妃头一天赏赐的红麝串,她第二天就带上了。

宝钗因为黛玉说了两句《西厢记》里的诗,而审黛玉,又告诉黛玉不能读《西厢记》等杂书。其实她很小的时候就读了这些杂书。

4、表面与实际的矛盾。

表面上,她表现得对金玉良缘没意思。实际上,就是她告诉宝玉,她还有一个金锁和宝玉的玉是一对。二人是天赐良缘。

表面上,她认为,宝玉幸好有一个黛玉缠住了,她轻松了。实际上,她不论早晚都往宝兄弟房里去。

5、在长辈面前和私下里的矛盾。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宝钗时刻与宝玉距离,在宝玉被打后,大家都来看宝玉,贾母夸赞宝钗后,宝玉看宝钗,可是宝钗却和袭人说话去了,并未看宝玉。在私下里,就不这样了。一日正午时分,【宝钗要约着黛玉往藕香榭去,黛玉因说还要洗澡,便各自散了】。宝钗独自一人也没有去藕香榭,反而进了怡红院。怡红院里人除了袭人都在午睡。宝玉也睡着了,袭人见宝钗来了,寻个借口躲开了。宝钗也不避讳男女授受不亲,独自一人,坐在宝玉身边,给宝玉绣鸳鸯戏水肚兜。

宝钗对宝玉看似远离,实则接近。就像脂砚斋点评的一样【钗与玉远中近】。

宝钗的心恰如海底针,谁也摸不准。谁也不知道,哪个她是真,哪个她是假。

悠哈悠哈

悠哈悠哈

作者笔下的薛宝钗是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对她的评价读者却各有各的见解,下面我从自己的角度说一下看法。

幼年丧父,兄不成器,小女子练就心机善筹谋

红楼梦》第四回宝钗第一次出场作者便介绍的很详细:

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薛家干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的买卖,家中有百万之富,是名副其实的皇商巨贾,与贾家、王家等从政为官的家庭不同,薛家人除了读书通理,更重要的技能便是懂得经商之道。我们说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无形中便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更何况幼年丧父,长兄不堪重用,宝钗对于家族企业的管理肯定要多上几分心思。

宝钗聪敏,才华自不在众人之下,而她的心机手段更是非大观园中姐妹所能比的,此处单举一个例子:芒种这天,宝钗拿着扇子扑蝴蝶,一直追到了滴翠亭,不料小红和坠儿正在亭内说些背人的话,宝钗听闻本想离开,但是小红已推开窗子看见她,这样尴尬的场面真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且看宝钗怎么答对的:

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

我才看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他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说着还真的进去找了找,小红对宝钗的话信以为真,真的疑心到了林黛玉身上。这样的心机反应绝不是偶然,就像一种本能,遇事要自保,哪管他人死活。

心比天高,命运无常,蘅芜君终成殉道者

最初宝钗进贾府并不是奔着宝玉而来的,而是为了进宫备选,她是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如能选中,薛家可谓满门荣光,锦上添花。薛宝钗曾作一首柳絮词,其中的两名最为有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可见其志向。

只是最终未能如愿,在贾母及薛姨妈的安排下稀里糊涂的嫁了宝玉,明知宝玉心里只有黛玉,但是父母之命不可违,薛宝钗对于封建礼教的尊崇恪守不允许她有丝毫反驳和不悦,她把自己活成了卫道士,不逾越雷池半步,哪怕最终孤苦一生,也只是感叹自己命该如此。


宝钗有太多的可写之处,但篇幅有限,只能略述一二。

Jen

Jen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曹雪芹的笔下,把金陵十二钗的儿女真情做为天本性,描写当赞美。
如何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薛宝钗,要从作者的作品,丰富审美理论去评价。
两干多年来一直认为,忠孝,节义是善,然而封建社会的专政,族权,神权,男尊女卑。不幸的是被迫害了多少儿女,造成了多儿女的伤害,人间悲剧。
花柳繁花,富贵温柔。大观园里踌躇满志的薛宝钗,任风上青云。
林黛玉和薜宝钗,分别代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贯穿全书的矛盾中,反映了两种思想的斗争。
薛宝钗,品格瑞方,行为豁达,博学多才,装愚守拙,家资巨万,孝顺守礼,举止风范,反而却维护封建社会家族的利益。
但是薛宝钗的性格,封建教条,崇尚封建社会道德,处处去维护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族权利益,她奉行的是封建道德观,是封建社会正统的典型物,在她的心底听不到一丝与那个社会磨擦声音,更无一丝怨言。
然而一个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顶礼膜拜的人物,泰然自若的面对悲剧的结局。
冰冷的事实得出的结论,薛宝钗是这样的人,俯首帖耳,服服帖帖人物。却被封建社会的血盆大口一并吞噬下去。
千红一窟,万言同杯

坏小子—伟伟

坏小子—伟伟

要说薛宝钗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从两个方面说起,我们按照賈母对宝玉选女朋友的标准要说宝钗的外貌和内心世界,贾母和张道士的话就可以看出她老人家喜欢孙媳妇的标准,也可以说是最优秀女孩的标准。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别看贾母这句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不是一般人能同时达到的,这个难得好的不是一般的好,不是较好,是不寻常的少见的好。宝钗的外藐可以说还是达到了贾母的标准的,书中的描写是这样的,

红楼梦》第五回中写道:“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宝钗的美有两大特点,第一肌骨莹润,不仅仅是肌肤连在肌肤下显现的骨骼都莹润,莹,晶莹剔透,有光泽,润,润泽,含有水和油的成份,细腻光滑。说女人是女做的宝钗应该是女中精品。第二宝钗丰美,这个丰字特别精典,丰就有盈盈而满之意,丰也有足,饱满之意,所以宝钗的美是丰满的美,是满得要盈盈而出的美,脸丰满似满月的银盆,手臂丰满细腻光滑给人满得要滴出水泽和油脂的感觉,再加上雪白就变成凝脂一样的润滑细嫩,怪不得宝玉看到宝钗的玉臂会凝固他的目光,身躯,大脑呆如木鸡深恨为什么不是长在林妹妹身上。

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他还有唯我所有的归属权,感受手感幸福的抚摸权,还有那种滑滑的嫩如豆腐有温香弹性的回味权。这些狂想也可能就是宝玉在和宝钗的婚礼上为什么不逃走的主要原因,他那么深爱黛玉逃婚是百分之九十合符剧情常规出牌的刻画渲染,反倒是宝玉象机器人按编好的程序一样傻傻的在袭人的带领乖乖地完成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走进洞房,那是因为宝玉那次定神噢恼宝钗秀色可餐的玉润臂腕而不得并留下的一万个遗憾居然有实现的一天。更何况洞房花烛下领略感受给他带的惊喜就不仅仅是一条玉臂的韵味了。那是春光无限的完完整整的河流山川森林草原。

那宝钗对人又怎么样呢?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很多人说黛玉都有所不及。娴雅是指她的外表娴静而典雅也有点高雅,端方是指性格品性的端庄稳重和考虑得周到,方当然是四方,方方面面都很周全。所以宝钗获得众人的好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她花在待人接物上的心思远远多余其它人。这也因为要在贾府长期留住不得不做到的圆滑。这些也仅仅是她随遇而安尤其是她家商人的背景炼就了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还有生意不成仁意在的商人的一整套处事哲学较高境界的娴熟运用。这就是宝钗高于很多姐妹们社会经验的早熟。

也正因为宝钗商人家庭出身她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以最小的代价为自己或家人获得最大利益而计划的。用几句恰到好处也恰当的时候就让王夫人对自己心生好感,再用二套新衣服来夯实好感让王夫人再生感激,王夫人就只差说我的儿你真是懂我心的人。就这样来王夫人家一次比去找宝玉十次都强,这笔生意做得相当成功而代价:非常小。用同样的套路还帮了王夫人一次帮找来应该是买来王夫人急需的人参。而这次连一分钱都不用出,用王夫人的钱去宝钗家的店里买了人参又解了王夫人燃眉之急。所以说宝钗以商人的机敏决不放过一次对自已事半功倍的商机。

而在以微小的投资为湘云办了一次螃蟹诗会以后感觉湘云在自已和黛玉竟争中起不到关键作用后就不再投资。和袭人的感情投资也是开始频频往怡红院,一是可以接近宝玉,二是可以和宝玉身也的关键人物袭人拉近关系,而且袭人貌似也不怎么喜欢行为似仙飘飘而悠然自得,不奉承谁也不假装喜欢和讨厌什么我行我素的林家妹妹,尽管这个林妹妹还发自内心,满怀深情地在众人的面前左一个嫂子右一个嫂子叫着袭人。

袭人反到是觉得常常不是按自己的常规判断行事的林妹妹难似捉摸,而那个宝姐姐一来就聊家常,聊女红针线感觉还更随合更和蔼可亲,她哪里知道宝钗是投其所好为自己的目的的达到打的亲和牌,而林妹妹是以她从来不加任何俺饰本来面目示人,展示在大家的面前的林妹妹是她的真身,而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宝钗姐姐是她千变万化替身中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替身就演变出想要的替身之一。

我想大家对宝钗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写生了吧。她的这些眼观六路耳听八面的商人特质也不能完全不对,这些计谋的精打细算可以她归避更多的风险,比竟商场就是战场就避不开妳死我活的心机争斗,也正因为如此就不可能排除掉她有时候就会为自已利益损人而利已。她就不会象君子一样对人坦荡荡。所以和宝钗做朋友的选择就大大小于和林妹妹做朋友,和林妹妹做朋友你是安全的,不需防范什么。

虽然宝钗脸上始终都处于一种象一个模具倒出的温温而雅的永远都是友善的微笑,但那是她长期要和顾客打交道而养成的一种就象现在的微笑服务的标志性的固定面部表情,而不是发自内心一种喜悦的自然流露。就象戴了面具更让人难以捉摸。但这也实为宝钗的无耐之举。谢谢大家。

cinor

cinor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