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庸小说怎么样
an宁丫丫
◎牟森 到目前为止,我读金庸,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次读金庸是大一期间,那时内地盗印港版武侠书刚刚盛行,各种各样的版本。读起来没日没夜,熄灯后的宿舍下铺,返乡的夜行列车上。那时候主要读情节,跟着金庸的情节跑,一直到读完算。读完就完。 第二阶段是全面阅读,三联版的那套金庸全集一出来,我就买了一套。这次从头读,每一部都不拉,读的是人物,还有历史,喜欢《袁崇焕传》甚于小说。 近年来,我全面学习大众叙事。这一回合读金庸,品的是架构,寻的是创作源头。 第一和第二阶段,跟着人物和情节跑的同时,总在惊叹,一个人,怎样连续写出洋洋这么多部,构建了一个独立王国。 第三阶段阅读,着重求解这方面的困惑,开始体会一些门道,寻到一些金庸的创作源头。中国历史(二十四史)作为取之不竭的素材,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作为虚构人物的谱系(张大春语),佛经作为整体作品背后的力道和意味,大仲马和雨果的历史传奇小说作为小说的结构,尤其是虚构人物和真实历史背景的有机结合。 安德烈-莫洛亚的《三仲马传》中,一个叫于勒-冉南的人评论《三个火枪手》:“啊!一部小说,沿着欧洲最重大的事件伸展,还在其中七弯八拐,真是不可思议!”这句评论适用于金庸小说,“沿着中国历朝最重大的事件七弯八拐”。 另一个叫伊波里特-巴里戈的则说:“如果说丹东和拿破仑是法兰西力量的倡导者,那么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中,就是表现这一力量的民族小说家。”这句也适用,金庸堪称“表现华夏力量的民族小说家”。 大仲马自己说:“历史是什么?是一个钉子,一个用来挂我的小说的钉子。”我猜测,金庸一定对大仲马这句话情有独钟。 本周,我又集中读到重庆出版社新出的“金庸茶馆”,一套十本。倪匡先生五本,《我看金庸小说》、《再看金庸小说》、《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五看金庸小说》;两本诸子百家看金庸,收有三毛、冯其庸、林清玄和柏杨老人的宏论;还有温瑞安的三本,《谈》、欣赏举隅、析与。 这套书是台北远流出版公司授权的内地版,很早以前,我曾读过其中的倪匡一本。适逢我读金庸的第三个阶段,把十本“金庸茶馆”通读一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倪匡先生的五本,其他则偏评论化、文艺理论腔,尤其温瑞安温大侠的三本,写的像内地大学中文系的教材。 倪匡的我看是整个“金庸茶馆”的第一本,整套书由此而起。倪生是金庸密友,本是高人,他看金庸小说,感受到什么就写什么,不受任何文体束缚,反而见性见情,五本“看金庸”自成体统,一片天真。 我看成书于1980年,文字为之前多年集锦,对每部金庸小说进行述评和排行,还有金庸小说人物榜。三十多年过去了,不得不说,倪匡的小说排行和人物榜依然是最靠谱的。 倪匡的再看着重点评《鹿鼎记》、《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三看点评《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四看点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五看前半本是倪匡的,重点分析金庸小说中的情,后半本陈沛然写的,谈的是《神雕侠侣》中的情。 十本“金庸茶馆”读下来,还是倪匡写得好看。倪匡没有“心魔”和“业障”,心中所想,落于笔下,仅此。写文章要向倪匡学。 “金庸茶馆”,撮堆儿看。喜欢金庸的人大可“任情任性”,自由品评金庸。最理想的是手边再有一套金庸全集。而我的今次阅读,遗憾就是,手边一本金庸小说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