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网文是垃圾和快餐文学,而纯文学才算是精神文学,对此你怎么看?

如题,有人说网文是垃圾和快餐文学,而纯文学才算是精神文学,对此你怎么看?
提到的作品

[穿越]赘婿

一个受够了勾心斗角、生死打拼的金融界巨头回到了古代,进入一商贾之家最没地位的赘婿身体后的休闲故事。家国天下事,本已不欲去碰的他,却又如何能避得过了。“有人曾站在金字塔高点最廉价数不清妒忌与羡艳走过了这...

愤怒的香蕉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言情]小时代

故事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是一部当下时尚年轻人生活的...

郭敬明

最新跟帖
渐行  渐远

渐行 渐远

以前有个观点挺有意思,读一本书就好像和作者进行了一番精神交流。如果这本书的作者着力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挺正确的。如果作者抱着其他目的比如经济利益,就真不好说了。绝大部分书本,包括所谓纯文学的、网络文学的作者往往是极具才华很有思想的,金大侠的武侠小说刚开始连载应该也算网文吧,如果只是一味迎合读者,读者听到的只是自己愿意听到的,那么或许这本书价值就不是很大吧。

卉瞳老师

卉瞳老师

我不知道“精神文学”这个概念是否应该存在,如果“垃圾”可以被作为某种评判标准的话,那么网文和纯文学中都有这类作品存在。


事实上,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无论是网文,还是所谓的纯文学。只不过,不同的作者创作而成的作品能够满足的需求层次不同,有些能够调动感官,而有些能够直击内心。


我们可以从基本概念入手来区分二者,网文和纯文学最大的区别实际上在于传播载体和途径的不同。网文指的是通过网络平台发表的小说作品,而纯文学是指通过出版途径发表的小说作品,二者在发表难度上相差甚远,因而许多人会觉得,网络文学对于创作者而言门槛更低,也更容易流于表面。


这都没必要争执,被喜爱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争论网文和纯文学孰优孰劣大概内心深处想的是看哪种书的人更高贵吧。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当然是:


你开心就好。

老木蛋

老木蛋

以前结婚需要媒人介绍,之后提倡自由恋爱,曾经流行交笔友,现在更多的网友网恋。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渠道更多的方式。人还是那个人,介绍的,偶遇的,笔友,网友,都只是认识他的一种方式,不能够改变他的本质。

同理,网文只是一种呈现形式,精华总是百里挑一,网文铺天盖地,随处可见,当然大部分看起来不是那么精彩和优秀。非网文成为经典精华的的同样也是差不多的一个比例,只是没有像网文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罢了。

正所谓,做得越多,错的越多,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

理性地评价和批判,同时理性地面对批评和质疑。

严虾米

严虾米

这两个东西完全不具备可比性。

网文二十年来,虽然总数不多,但我还是经常能看见在网文甚至在起点上写纯文学的“精神病”。

这还是真的写纯文学,而不是那些自以为自己在写纯文学,实际上连高考作文都不如的。

前面很多答案已经说过了,网文对应的是纸质,从发表媒介上可以这么简单划分。

但是实际上,很显然从网文诞生到现在,网络文学跟纸质的隔离并没有那么大。

尤其是在2003年以前,起点中文网还没有成气候,更没有成为网文旗帜时,90年代后半的BBS上,发帖子的是那些人,投稿给现实媒体的还是那些人。

甚至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向杂志社EMAIL投稿远远方便于最早的稿纸+信封。

在2003之前的某些节点上,甚至是纸质媒体从编辑到主编——当然是足够年轻的——都喜欢在网络上跟人互动还差不多。

当然,如果按照现存的狭义定义,如果把网文定义成必须在网络媒体网站上有收入,并且足够以此为生的话,那肯定要另说。

但哪怕按这个定义,也有一堆固执追求传统写作方式,甚至跟传统写书一样慢的作者在“挣扎”。

写的好不好另说,但《赘婿》这种更新速度,以及反复修改废稿的事实,差不多也足够。

另外还想问一句,精神文学是什么?定义来自哪里?

陶冶情操之类?

吐个槽的话,按照现在对网文的管制,以及年年岁岁的扫黄打非,即使是商业文的起点流现在也差不多足够陶冶情操了……

网文是商业,但是否垃圾和快餐要取决于读者需求。

就好比快餐店是商业连锁,五星以上酒店同样是商业连锁一样。

哪怕具体到菜谱,你也不能因为一道菜十几秒搞定,就说这菜是快餐吧?

所谓快餐除了制作快以外,方便顾客迅速吃完或者外带才是更关键的。

读者最大的需求是什么,网文尽可能地提供,这才是网文的真正存在模式。

至于垃圾,这就又是另外一种评判原则,而且更加贴近主观感受。

作为正版读者,你可以随便指一本网文为垃圾,但你无权强行命令别人也觉得这网文是垃圾。主观感受自己保留就好,何必拿出来膈应人呢?

游手好闲爱旅行的

游手好闲爱旅行的

网络文学是因互联网而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在互联网上传播。因此它有比传统纸质媒介便捷,迅速,广泛,灵活,成本低,门槛低,受众广的巨大优势。一时间它摧城拔寨,挤压传统文学的空间,占领传统文学的阵地,市场。过去曾经红红火火的文学杂志,文学书籍,不经意间,变得冷落萧条。如曾经红极一时的《读者》也到了快要关门大吉的境地。过去的公共场合,火车车厢,人手一本杂志小报的场景越来越成为记忆。更多的是人手一部手机,“低头党”风靡世界。且不分老幼,高低贵贱,网络正在统治这个世界。

可以理解一些人视其为洪水猛兽。因为它从根本上颠覆了文学文化的传统观念,让头顶光环的“作家”“诗人”沦落为“无业游民”。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展示快如闪电的文学创作,以每小时几千字,一天上万字的速度更新长篇武打,传奇,穿越,盗墓,魔幻,职场,校园,情敌……类题材的电脑文学作品。

不可否认,文学变成了大众快餐,不需要时间去理解领会,揣摩回味,消化吸收。读者以更快的速度阅读那些故事情节雷同,人物形象平面,语言离经叛道甚至不乏色情的小说,诗歌。说它是网络垃圾,丝毫不过分。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网络文学也产生过一些夺人眼球的“大作”,如某某的《小时代》,曾几何时以其灯红酒绿,财富,权力,“高富帅”,“白富美”,俘虏了无数少男少女。但是,不过一个寒暑,它即无声地消失隐形。就像一个珠光宝气的贵妇,转眼间沦落为站街女。

俗话说,来得快,也去得快。网络文学就像一阵狂风,过去后,留下一地枯枝财叶。人们开始打扫这些网络文学的遗弃物,开始反思。无疑,那些经历过历史烟雨的文学经典,让有思想有理性的读者重新走回书店,图书馆,剧院。央视的一个中国古典诗歌大赛,吸引亿万观众,一时霸屏。说明,经典才是永恒的,精华永远都是精华。不论它曾经被怎样玷污。

文学毕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高蹈。网络时代,让文学走进大众,这是它的功劳。但是不等于文学就此失去了它纯粹,美好,高格的情调,气质属性。文学一定要担得起和物质文明共同繁荣的责任。它也必须如此才能有其时代的和历史的价值。

网络文学当然也不都是垃圾。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我们不可以把网络文学一棍子打死,当然也打不死。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三次浪潮”,它已经并继续改造颠覆着传统的一切。智慧的人的态度是欢迎并拥抱它,参与它,同它共同前行。是垃圾,还是精华,时间和历史都会给出结论。

传统纯文学,也就是活在纸张书香里的小众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革新观念,吸收网络文学的可取之处,让那些“老干体”,口号诗,主题先行论,远离纯文学的舞台。让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犁铧,回到人类精神的沃土,深耕细作,生产出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佳作。

凝雪

凝雪

这个问题比较片面,网络文学也是纯文学顺应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媒体发展而生的短小精美,方便阅读的新文学形式。越来越成为文学发展的主体和潮流,越来越获得大众的喜爱。而不是文学的垃圾。

思444444444444

思444444444444


这个问题不应该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一船人。

而且,能够带给人精神营养的,不止纯文学一种文学形式。凡是能够激发读者心绪波动和情感共鸣的,凡是可以震慑灵魂弘扬正气的,我们都应该欢迎,起码应该持一个欢迎的态度。

就目前来说,网络上的文字,确实垃圾得可以,多是一些无聊的迎合之作,文章本身没什么新意不说,还经常道听途说,或者以讹传讹,甚至编造一些假象故事,目的无非是吸引他人的眼球,在网络上混个脸熟,然后籍此成为自家进阶上位的敲门砖,从而攀上高枝依附权贵,过上养尊处优纸醉金迷的日子。

应该说,这是普遍的现象,也是极为常见的客观存在。但如果细心筛选,还是可以发掘一些学富五车的睿智之人,自家的见识卓绝,笔下的文字铿锵,且具胆识气魄,难能可贵,凤毛麟角。有些可惜的是,这些文化正声却经常被湮灭于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的纷乱中,甚而不被重视不被看好,眼睁睁看着那些垃圾文学大行其道,耀武扬威。

只是可惜了那些质地纯美的金相玉质,却偏要同喧嚣猥亵抢一碗饭吃,可谓时人不识金镶玉,仓头难见凌云木。

经常可以在网络上见到一些提问或指南。问的是如何写小说,发小说,指南是指导他人如何通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指导他人从事文本创作。

凡是写过文章的人,一眼即可看清,提问的人不过是突发奇想,连小说是个什么东西都还不知道呢,就梦想着写出来鸿篇巨著一鸣惊人,也是没谁了。这已不仅仅是脑洞大开了,而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你这叫痴人说梦知道吗?

回头再说那些在网上随意发文指导他人创作的人,本以为是个王者,却原来不过一枚生锈的青铜,自家的底子都潮得霉菌纵横,还腆脸指导他人,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

而小说创作,只是纯文学的起步,还远没接触到技巧,手法,情境,意蕴等纯文学的精神内核,故而想要在网络上诞生一部惊世骇俗的纯文学大作,简直老虎吃天,也叫不自量力。

尽管网文太过垃圾,但我们自己的嗅觉不应该垃圾,更不能随波逐流变成垃圾。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始终保持那种灵敏的文学嗅觉,努力寻求纯文学和精神慰藉的种子,就可以在心中盛开纯洁的白莲,远离那些猫三狗四、兔滚鹰翻的垃圾和废材。

我愿意为净化网络,纯洁文学环境而不懈努力,希望得到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和鼎力支持——

让我们一起努力。
图片来自网络

hollomon

hollomon

不尽然,只是载体不同。

蔻蔻咪

蔻蔻咪

对问主所说的这个评论,我认为,我们搞网络文学评论的专家学者,要抱着一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阅读就没有评价,更没有发言”这种的态度。有一些搞文学评论,甚至搞网络文学评论的评论者,一提到网络文学,脸立刻就黑了起来,甚至妄言“网络文学也能叫文学”“网络文学,还能有经典”诸如此类的话。

我想,这些狂妄的话,放在《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名著诞生的时代,当时的“评论家”也放言过,可如今,谁又能说这些古典名著,没资格叫文学呢。

这种针对网络文学领域的戾气,确实得改观,一个新生事物,你还不去了解,就直接否定,甚至盖上“不是文学”的帽子,这反而体现了个别评论者没有真正做学问的态度。

这种做学问的态度,也正是每次网络作家和评论家对谈,发生争议,甚至不欢而散的最主要原因。

coffee2in1

coffee2in1

不同意这个观点。

网络只是文字的载体,构不成一种文学体裁,就像科学的进步,纸张淘汰了竹简一样,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传播工具的进步,从而对文字传播效率带来影响。

纯文学广泛是指传统的纸质文学,但是纯文学真的都是有益的精神文学吗?不见得吧,当年杂志上的心灵文章,和今天网络上的心灵鸡汤难道不是一种东西吗?

还有,市场已经告诉了我们,纯文学已经不在被大众所喜爱,而网文的销量却蒸蒸日上,从侧面说明了当今的人们已经不再喜欢说教,而是喜欢从有趣的故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夏末爱上黑布林

夏末爱上黑布林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