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金庸先生武侠小说2000年的新修版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金庸作品集

朗声旧版 彩图平装本

金庸

[作品]书剑恩仇录

“以最正宗的香港明河社旧版为文字底本,参校台湾远流旧版、大陆三联书店版,订正以往版本中的讹误、脱漏,最大程度还原旧版经典作品原貌。”(就是三联版的校正版)

金庸

[作品]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套装共5册)(旧版)》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天龙八部(套装共5...

金庸

[作品]倚天屠龙记

小说以元朝末年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明教教主、武当弟子张无忌率领明教教众和江湖豪杰反抗元朝暴政的故事。不祥的屠龙刀使主人公少年张无忌幼失怙恃,身中玄冥毒掌,历尽江湖险恶、种种磨难,最终却造就他一身的绝世武...

金庸

[作品]射雕英雄传

南宋年间,随丈夫杨铁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国王子完颜洪烈,却害得丈夫和义兄郭啸天两家家破人亡。郭啸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遗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绝技“降龙十八掌”,更赢...

金庸

[作品]古兰经

前言: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广大穆斯林修身、齐家、治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同时也是阿拉伯文学上独树一帜的第一部散文典籍,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精品。 在一百一十四章、六千六百二十三节被尊为神...

[作品]倚天

《倚天:共和国导弹核武器发展纪实》内容简介:从1949年到l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整整50年的光辉历程。50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却是一个亘古未有的...

董学斌

[作品]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为人处世九大手段》是一本阐述为人处世基本方法的别具特色的著作。书中涵盖了说话的技巧、避免误会的原则、赢得人缘的方法、把握爱的真谛、如何老练处世不逾矩、和上司搞好关系、宽容豁达地为人、灵活...

赵丁

最新跟帖
xue

xue

金庸的新修版比起三联版在细节处做了许多改动,目的是改掉原先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

改得比较成功的譬如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通过倚天剑和屠龙刀相互碰撞得到了神功秘笈,新版改成了刻在铁块上的地图,周芷若再根据地图在普陀山找到了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这在逻辑上就讲得通了。要知道刀体剑身非常狭小,是藏不住几十万字的秘笈兵书的,何况屠龙刀还遭到过煅烧,如果里面有纸张的话应该早就被化掉了。

但也有很多改得不好的地方。

譬如碧血剑里,原先一心一意的袁承志如今在阿九和青青两个姑娘之间来回摇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渣男。这样一来,不仅退掉了他所剩无几的英雄气概,还让他的人品也出现了问题,是得不偿失的。

譬如天龙八部里,乔峰的绝技降龙十八掌被改成了降龙廿八掌。王语嫣和段誉在经历了生死波折之后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王语嫣居然担心起自己的容貌来了,渴望获得长生,在愿望无法实现之后居然又回到了表哥慕容复的身边,和阿碧一起照顾疯了的慕容复。最糟糕的是段誉,原先一个痴情种,也不那么纯洁了。虚竹和西夏公主把自己的婢女送给他,他居然也就欣然接受了。

有些细节改得也不太妥当。譬如任我行在劝说令狐冲加入日月神教时,述说了一遍吸星大法的功用,居然把曾经段誉对北冥神功的一番辩护挪了过来。让一个盖世枭雄口中说出书呆子的话语,显得不伦不类,让人物形象的魅力大打折扣。

总体而言,新修版是不如三联版的,尽管它有那么多缺点。

为什么新修版的整体质量会有所下降呢?和金庸先生的年龄有关。当时金庸已经年近八十了,精力衰减,创造力也大不如前了。他三四十岁创造的小说,五十多岁第一次修改时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所以能在连载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但再过二十多年,上了年纪,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看金庸的小说,还是以三联版为首选。新修版适合骨灰级的金粉。

willersan

willersan

金庸老矣,变成熟了。所以对这个成人的童话,想的太多了。他改的对本人来说是更完满了,但对读者来说的话,童话破灭了。

就好像格林童话,狼吃了小羊,猎人把小羊从狼肚里救出来,上了石头狼死了。可后来格林想了,小羊从狼肚子里不会闷死吗?所以最后改成小羊羔闷死了,狼撑死了。告诉大家小杨是不会活着出来的。

蒙蒙不蒙

蒙蒙不蒙

不喜欢!

不知道是不是怀旧的原因,总觉得老版的比较精彩,新修版的情节做了改动之后反而不合理。

拿《天龙八部》来说吧!有人评价它是——有情皆虐、无人不冤!新修版的就是针对这个特点,把虚竹和段誉改成抛妻弃子、丢国失派的可怜人。虚竹做了苦行僧、段誉放弃皇位出家为僧,金庸认为这样改才能显示出有情皆虐,因为虚竹和段誉的妻子都被抛弃了,成就一段虐缘。

可是在我看来,这样改非但不合理,而且更让人不理解。写天龙八部的初衷是,善者得好果、好人有好报。虚竹和段誉都是心地善良、侠义之辈、宅心仁厚、义薄云天、为国为民的大英雄,这样的人理应得到开挂的人生和最好的结果,一个成为灵鹫宫主人、逍遥派掌门和西夏驸马,另一个成为大理国王,各自抱的美人归、爱情事业双收成。小说这样写朝气蓬勃、富有正能量、度人向善,不但有益传播儒道佛家文化,而且对读者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度人向善的优点。


而新修版的改为虚竹成了苦行僧,段誉放弃王语嫣出家为僧,不但善良者不得善终,而且违背初衷,让读者认为好人没有好报,这样还有谁会积德行善?这样符合佛家的思想吗?天龙八部出自佛经,这样改就违背佛经的理念和思想了。

还有一点不明白,王语嫣居然回去伺候慕容复。很多人的解释是段誉不爱王语嫣,而且爱神仙姐姐的石像,王语嫣心里始终只有慕容复。在我看来,王语嫣对慕容复已经多次失望,早就清楚自己在慕容复心里根本不重要,在西夏得知慕容复要去应选驸马,跑去跳崖已经是彻底死心了,所以不可能回到慕容复身边,更何况,慕容复是一个身败名裂、众叛亲离、仇深似海的疯子,有谁会放着皇后不当、清福不享、高富帅不爱,去当舔狗伺候一个杀母仇人?这太不合理了。

再说段誉喜欢的是神仙姐姐的雕像,这成了什么?恋物癖?那还能成为主角吗?还能开挂吗?段誉对王语嫣的苦苦追求相当于韦小宝追阿珂,如果段誉真不喜欢王语嫣,那他整篇天龙八部都在苦苦追求王语嫣干嘛?吃饱了撑的?没事去当舔狗?正常人谁会这么做?

有情皆虐只是别人的评价,金庸因为一句话就改变了写小说的初衷,弄得不合理,也违背天龙八部的佛家思想,

所以不喜欢新修版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

不喜欢,还是更喜欢原著。

wzlyleei

wzlyleei

不同意新修版中的修改。老先生把不用改的、可以不改的改了很多。如《书剑恩仇录》,修订版以词“浩浩愁,茫茫劫……化为碧血”结尾,意味无穷,新修版则在其后加了一整章,大谈《古兰经》教义,与全书无关,可谓画蛇添足的典型例子。其他的还有很多,其他侠友已经说了不少,就不详细举其他例子了。

zhchshy

zhchshy

四版一同看是乐趣

游记是个啥玩意儿

游记是个啥玩意儿

我说句实话吧新修版没看过所以不乱喷

豬腩肉

豬腩肉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管是哪个版本,在金粉眼里都是经典。致敬经典!致敬王者!

南北风830

南北风830

怀念射雕英雄传

夏朵咖啡屋

夏朵咖啡屋

我喜欢第二版,不用问为什么,原生态就是最好的。

大馅饺子

大馅饺子

喜欢一个女孩,永远是喜欢她最初的清纯的样子,而不是她化妆后的样子。哪怕她是不完美的,因为这样有真实感。

喜欢一本书,永远是喜欢它当初给我的思想驰骋的空间,而不是打乱了思绪重新开始阅读,这样就找不到最初的美感来,因为它已不是当初的样子。

或许新修版的小说更加完美,但喜爱一本书就像谈恋爱一样,刻骨铭心的永远是初恋。所以,我认为金庸就不该修订他的小说,因为他的小说的不完美,可以让读者有了与他一起发挥想象的空间。而新修版粗暴的打断读者的参与,让读者无法与他一起在想象中完善那些不够完美的部分。

浅浅心事

浅浅心事

真正喜不喜欢还是看原文对比,下面是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金庸先生作品集的对比

广州出版社《金庸作品集》口袋本之《射雕英雄传》(新修版)到手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心思一动,随手翻出第一册,从头来看。结果第一回第一句话,就觉得不对劲,好像不太一样,对照老修订版,果不其然。

且看老修订版的第一句:“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 新修版:“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两浙西路临安府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

多了“两浙西路”和“府”。加增几字,叠床架屋,句子读起来反而没有味道了。


接下来,郭杨二人请张十五到曲三的酒馆喝酒,三人谈论时局。 老修订版有一句“三人只是痛骂秦桧”,新修版把“只是”改为“不住”,这个改动有点古怪。新修版里这类不动声色地小动作层出不穷。 曲三听见三人痛骂,不以为然,反驳了两句,抬头望天去也,“又是一动不动的出神”(新修版中,把“是”字删去)。

金庸以三人的视角来观察曲三,老修订版是:“这曲三瞧他容貌也不过二十来岁年纪,可是弓腰曲背,鬓边见白,从背后瞧去,倒似是个老头子模样。”

新修版把容貌后面的年纪改为“还只四十上下年纪”。这个改动在预料之中,因为老修订版里,黄药师几位弟子与黄蓉之间的年纪问题,引发很多讨论,讨论结果是黄蓉比郭靖大。所以金庸这次主要的改动之一就在于此。


本来观察完曲三,就是张十五等人的反应:“张十五和郭杨二人相顾哑然。隔了半晌,张十五道:‘对,对!这一位兄弟说得很是。……’”(新修版这句也改了一些,把“隔了半晌”提到张十五前面,后面的“和郭杨二人相顾哑然”删掉,“这一位兄弟”中的“一”没有了)。 但是新修版却在张十五反应之前加插了一大段: “只听得门外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叫道……那女孩子挺火叉追了出去” 这新冒出来的女孩子当然不是陌生人,就是傻姑了。

傻姑既然提前出场,就得一一照应。所以后面杨铁心去找曲三买酒,发现他不在,心想:“几天没到村头来,原来曲三已有几天不在家了。

可别出了事才好。”新修版则不但把“几天”和“了”字去掉,还多一句“但见他那小女儿坐在地下,口中唱着儿歌,在独自玩弄泥巴……”。 这个情节上的照应在第一回还没有结束,当包惜弱相救完颜洪烈不久,老修订版说,“忽忽腊尽春回,转眼间过了数月,包惜弱腰围渐粗,愈来愈感慵困,于那晚救人之事也渐渐淡忘了。”

新修版则在此之前添了一段: “这日午后,杨铁心与妻子闲谈,说起卖酒的曲三出了门,留下个小女儿孤苦可怜,没人照顾”,于是包惜弱同情之心顿生,前去探视,探视的结果却是“将她(傻姑)带到……娘家,托她母亲照看几天,等曲三回家才送回”,杨铁心对此的反应是“颇以为喜”(“茶煲”扔给丈母娘,当然“颇以为喜”了,嘻嘻)。

不过,这个改动有点可疑,傻姑为什么肯听包惜弱的话?而且前文交待,包惜弱的娘家离曲三酒家有五里路,她何以能顺利把一位智障儿童送到娘家? 往回扯一句,当郭杨二人深夜遭遇曲三杀官兵时,老修订版有一段对话: 郭啸天摇头道:“斗不过!我兄弟俩当真有眼无珠,跟你老兄在牛家村同住了这么些年,全没瞧出你老兄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高手。”

曲三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我双腿已废,还说得上甚么绝技不绝技?”似乎十分的意兴阑珊。 新修订版则把郭啸天那句话中“同住了这么些年”改为“同住了一年有余”,“一位”的“一”去掉。而且在曲三摇头前补充一句:“原来曲三是一年多之前因死了妻子,不愿再在原地住,搬到牛家村来开了家小店。”这是继续对老修订版在情节时间上的修正,不过我觉得这一句似乎在曲三刚出场不久即可交待,放在这里有点不够自然。

曲三摇头,“似乎十分的意兴阑珊”,新修订版改为“显得意兴阑珊”。

傻姑的年纪,这时是五六岁左右,新修版书中第一回两次交待,除了前面酒馆亮相之外,还有曲三夜杀官兵之后,郭杨二人再见他时,心生敬畏那段,也补充了一句“他那个五六岁的小女儿……”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更改,老修订版,杨铁心与包惜弱结婚多长呢?--“他浑家包氏,闺名惜弱,便是红梅村私塾中教书先生的女儿,嫁给杨铁心还不到两年。”


新修版改成“嫁了给杨铁心还只一年”,为什么新修版要缩短二人的婚期呢?一方面加大包惜弱的受孕机会,另一方面,为包惜弱后来的再嫁提供更有力的心理基础么? 交待杨包婚期,是在丘处机出场前的两家聚餐一段。

这一段,新老版本也有不同。 老版本,李萍怀孕,推辞缺席,新版加一句“好在她身子壮健,也无别碍”(这是为她日后逃亡埋下良好的身体伏笔)。于是,包惜弱去看她,再回来与郭杨同桌吃酒,看见二人议论朝政而忿忿,包惜弱还笑问何事。

新版却笔锋调转。包惜弱回来后,居然“郭啸天见菜好,三人吃得热闹,回家去把妻子也拉了来”,是不是有凑了分子,怕自家吃亏?(既然李萍上桌,老修订版之后写到“三人喝了一会酒”就顺理成章变为“四人”帮咯) 李女士这一来不打紧,包惜弱那句“又有甚么事,惹得哥儿俩生气了?”的台词就被李萍抢了去。

但是接话茬的还是杨铁心:“我们正在说临安朝廷中的混帐事。”――莫非金庸要暗示李杨有隐情?后来官兵杀到,杨铁心放着包惜弱不救,执意抢下李萍,恐怕不只是对郭啸天兄弟情深吧?(呵呵) …………

正是:风雪惊变依旧在,老版情怀新不来……

(文章到此为止。我后来还写了第二回的对比,可就花了一些笨功夫:逐字逐句对比,再分析优劣。这篇对比到现在都还没写完呢。哈哈。

佩佩童學

佩佩童學

最近从微信读书打开金庸作品集,读起来感觉有些不一样,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新修版。

个人不太喜欢,要说怎么个不喜欢法,举三个例子吧~

01 用词

全书人物描写忽然出现了一个高频词。就拿最著名的射雕三部曲来说,

射雕里,曲三背着包裹什是累赘,柯镇恶什是不耐,郭靖初见黄蓉见她眼珠漆黑什是灵动……

神雕里, 程英什是害怕,欧阳锋见杨过什是可爱,洪七公见杨过什是喜爱,连瘦马见了杨过都什是亲热……

倚天》里,郭襄什是奇怪,何足道什是不安,谢逊什是温文,殷素素什是怜惜,张翠山什是焦虑,张无忌看得什是有趣,张三丰什是谦冲……

小学开始写作文老师就强调一个原则,就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看过新修版,颇有些不理解。

02人物

拿王语嫣来说,最难以接受的并不是她最终追随慕容复,而是她最美貌的执着。

三联版中,王语嫣除了痴恋表哥慕容复,性格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不过,她貌若天仙却并不执着于美貌,对段誉的称赞也不放在心上,除了坠入枯井后大彻大悟转投段誉怀抱,几乎没有什么情绪波动,始终比较淡定。

在新修版最后却呈现了另一种形象,就是自恃美貌,不断担心自己的美貌流逝,反复敲打段誉,你看年轻的多漂亮啊,我都长皱纹啦……还不断寻找驻颜的方法,软磨硬泡要去琅嬛福地,在求而不得的情况下甚至不惜毁损母亲的玉像,听别人谈论自己总会衰老马上掉脸,绝世独立的美人跌落云端。

如果说三联版中的王语嫣是白雪公主,那么新修版中的王语嫣就变成了王后。

03 细节描述

拿周芷若找到刀剑中的武功秘籍来说,三联版中只交代了一句,就是刀剑互劈。

在新修版中,交代可以说细到了极处。

按灭绝师太口述,从刀背离刀柄恰恰七寸的地方,用倚天剑离剑柄七寸处的锋刃慢慢切入,刀剑上出现锯齿,然后慢慢磨锯,就能把刀剑锯开。


到周芷若执行,连切带锯,又说一遍。


这样还不行,多年来刀剑交锋不怕正好劈开吗?不怕,也解释到位了,刀剑七寸的地方平时交锋碰不到。


伏尔泰有句话,最乏味的艺术,就是把话说尽。感觉放在这里特别合适。

以上只是个人在读新修版书中的一些感受,针对问题略作分享。

第一期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说了这么一段话“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是不是我们能够允许我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是电影的魅力。”

我想,允许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允许自己不喜欢的类型存在,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笑看人生

笑看人生

先说结论,不太喜欢。

金庸小说新修版本,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天龙八部》。

金庸新修的地方在哪里呢?

一,主要解决了《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之间的情节漏洞。众所周知,《射雕英雄传》故事发生在《天龙八部》后面,但写作时间却反过来,《射雕英雄传》在前,《天龙八部》在后。这就导致了一些情节漏洞的出现,比如萧峰的绝招降龙十八掌传承的问题。在三联版的《射雕英雄传》之中,并未明说洪七公武功源自何处。新修版的《天龙八部》将降龙十八掌改成降龙二十八掌,后被萧峰将武功传给缥缈峰的虚竹,虚竹删繁就简,方成十八掌,后丐帮选中了天资出色的年轻人,前往缥缈峰学习武功。

二,段誉与众妹子的结局。其实,降龙十八掌的漏洞,算是小问题,即使不修复,亦无伤大雅。金庸修改最大的还是段誉的情感问题,这点让我尤为难受。在三联版中,段誉与王语嫣最终在枯井中定情,走在一起。在新修版中,枯井中定情的情节保留下来,但到结尾时,却是段誉领着一群妹子,再去拜访了一遍无量山下的山洞,知道自己痴迷王语嫣是虚妄,于是两人和平分手。段誉做了皇帝娶了木婉清、钟灵儿等妹子,王语嫣回到姑苏慕容,跟阿青一起侍奉已经发疯的慕容复。

这个结局,让人很无语。在三联版中,段誉与王语嫣的感情,尽管非常纠结,两人最终走在一起,亦让人稍觉的突兀。据说,当初连载的时候,金庸迫于读者的压力,让段誉与王语嫣成为一对。但即使如此,新修版的结尾仍让觉得非常失败。为何?段誉的顿悟,非常突兀,一群人去无量山悬崖里旅游一趟,就顿悟以往种种,皆是“虚妄”?

事实上,新修版结局不止是毁坏了王语嫣,更是对其他人物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在整部《天龙八部》中,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乃是木婉清。木婉清性格很是刚烈。可在新修版之中,却成为了段誉众多王妃中的一员,这哪里是性格刚烈,问段誉“呆子,你怕不怕我”的少女?木婉清断然不会在情感上这样委曲求全的。

Edgar在说梦话

Edgar在说梦话

金庸先生的新修版,以《天龙八部》改动最大。但也最有些出人意料,很多读者并不赞同。幸好是金庸先生自己改了,要是编剧乱改,指不定给骂成什么样呢。其中最令人惊讶的结局就是王语嫣突然转念,不跟段誉了,段誉也不再痴恋追了将近一本四册书的王语嫣(三联版天龙八部有五本书,从第二本王语嫣出现后就开始追)。王语嫣最终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但慕容复策划了杀害王语嫣母亲的行动啊,王语嫣完全失忆了?而且虚竹的老婆西夏公主出场,她疯疯癫癫地把自己的侍女晓蕾送给段誉,又把梅兰竹剑这些姑娘也指配到大理,乱点鸳鸯谱。如果不是白纸黑字的新修版,我都怀疑,这是不是有个叫晓蕾的网络写手,自己意淫出来的。这一段故事,让众多读者大跌眼镜。有点不可以接受。

不过,有一些增补漏洞的文字,还是有必要的,比如交代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的失传问题,新修版安排成萧峰找了个时间传授给了虚竹,让见识极高的虚竹来代为掌握此技艺,以后在丐帮中选择俊杰传授,这样就弥补了丐帮绝技只是口传心授不立文字,但萧峰突然死去,本应失传的BUG。

此外,像《倚天屠龙记》中,倚天剑和屠龙刀藏有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刀剑如果是空心,仔细掂量,必然能够发现,而且藏的是书册这样的东西,得有多大的空隙才行?再者,书册是易燃之物,就算弄成金属的书页,加以高温熔铸,也必然有所损伤,又是如何能封在宝刀宝剑之中?所以新修版改为,在刀剑近柄处,各藏有一小块玄块片,一个画有地图标明藏宝处,一个写有地名,是东海桃花岛。这样的修订还是很有意思的。

另外《倚天屠龙记》中修改了朱元璋想加害张无忌,麻倒他和赵敏后,却不敢杀的情节。这段情节本来就不大合情合理,朱元璋当时虽然羽翼已丰,但公然敢谋杀张无忌,胆子已经大破天了,以张无忌的深厚内力和王难姑毒经中的学问,竟然中了他的道儿,而朱元璋制服了他们,还不杀,更是不可理喻。所以,新修版去掉这一情节,只是说明朱元璋尾大不掉,而张无忌又淡泊名位,加上波斯总教来谕示,明教教主不能当皇帝,来统治人民之类,于是张无忌决定辞去明教教主,和赵敏去蒙古隐居。这还是相对合理的。

当然,新修版有些语言有蛇足之嫌,比如生怕大家看不懂,把原来一些可以由读者自行脑补的情节点明了,反而不美,像《倚天屠龙记》结尾中周芷若要张无忌承诺什么事,并没有说明,留下不少余味。但新修版却点明,周芷若不让张无忌和赵敏光明正大的结婚,只同居不“领证”,我觉得反而不好,属于蛇足之类。

后面又让张无忌来了一长段的内心独白,都是没有必要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是金庸先生自己修订的,我们也无可奈何。坚持三联版的读者,当然也可以认为新修版是“昏命,乱命”,有所不从,那也是读者的权利。

小艾姬

小艾姬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