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Mr.夏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因为涉及到皇室冤案,涉及到天下闻名的包公,涉及到“无情最是帝王家”的宫廷秘闻,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狸猫换太子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得益于一部极受欢迎的通俗小说《七侠五义》,侠客加上皇帝,加上皇后,加上包公,加上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使这个故事的号召力极广。特别是改编成戏剧后,往往剧场爆满,座无虚席。
故事讲的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和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父子期间的事情。宋真宗的妃子李妃和刘妃同时怀孕,正好宋真宗此时皇后病逝,怀孕妃子有望继为皇后,刘妃想当皇后,又担心李妃捷足先登,心生歹毒,就在李妃生下儿子之后,买通太监郭槐,通过接生婆,以一只剥去了皮的狸猫换出孩子,派宫女寇珠丢弃到河里。
在这一过程中,好心的太监陈琳出手,与寇珠一起救下孩子,送到八贤王府,八贤王将孩子悉心教养,将他培养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因为李妃生下妖物,被真宗打入了冷宫,从此不见天日。李妃打入冷宫后,刘妃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
但让刘妃意外的是,自己生下的孩子不久夭折,宋真宗将八贤王的孩子、就是陈琳救出的孩子、也是自己和李妃所生的亲生儿子,接到宫中作为养子,认真培养,最后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宋仁宗。
后来,宫中发生火灾,打入冷宫的李妃乘乱逃出,经过一段如同乞讨的生活,流落到了陈州,借住于破窑之中,日夜涕泣,竟然将一双眼睛都哭瞎了。在陈州,李妃幸遇在这里放粮的包公,李妃想方设法找到包公见了一面,陈诉冤情。包公听说经过后,拍案而起,破除重重阻碍,将案子的来龙去脉调查得清清楚楚,升堂审理了这桩关于皇室的惊天大案。
包公乘进宫向宋仁宗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悄悄带进了宫中,使李妃与皇帝宋仁宗得以母子团圆,宋仁宗这时才获知自己的身世,母子抱头痛哭。后来,包公略施小计,使太监郭槐供出了真相。这时,已经是皇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羞愧之余,自杀身亡。
不过,这样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毕竟只是故事。而在历史上,虽然刘皇后、李妃、宋真宗、宋仁宗、包公都确有其人,但刘皇后既没迫害过李妃,包公也没有审理过这么一桩惊天大案,因为宋仁宗继位、刘皇后受封为皇太后之时,包拯才刚刚中进士,还只是基层一个小县官,他决没有可能审理这样一桩涉及皇族宗室的大案要案的。
青岛大麦子
在清末小说家石玉昆所著的《七侠五义》中,开篇即是北宋史上的著名奇案“狸猫换太子”,题曰:“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
说的是宋真宗年间,宫内妃嫔刘氏、李氏同时怀孕。
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工于心计的刘妃串通宫中太监总管郭槐,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并奏称李妃生了妖孽。
真宗闻报,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同时生子的刘妃立为皇后。
后来,刘妃之子早夭,真宗之弟“八千岁”进宫问安,将自己偷偷收养的李妃之子带给皇帝、皇后看。
真宗不明所以,见男婴酷似自己,便将其收入宫中立为太子,并由刘氏抚养。
后来,刘氏听说李妃未死,又命人加害李妃,谁知李妃却被奴仆放走。
多年后,微服私访的包公在陈州天齐庙巧遇双目失明的李妃。
得知真相后,包公将李妃接入开封,并设法禀明已经继位的仁宗。
当年的刘妃时已升为太后,闻知东窗事发,乃于宫中自缢而死。
实际上,除了《七侠五义》讲述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元代杂剧抱妆盒也曾讲述过类似的故事。
不得不说,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跌宕起伏。
那么,这段宫廷故事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狸猫换太子插画
说起这一切,还要追溯到公元984年,即宋太宗雍熙年间。
那一年的宋真宗赵恒还未被立为太子,年仅14岁的他纳了一个名叫刘娥的侍妾。
刘娥和宋真宗年纪相仿,不但美貌过人,还耍的一手悦耳动听的播鼗(类似拨浪鼓的乐器)。
或许是因为刘娥曾嫁过人,或许是因为刘娥生性执拗,反正宋真宗的乳母泰国夫人刘氏很不喜欢她。
有一天,宋太宗问起襄王赵恒最近为何如此消瘦,刘氏有意排挤刘娥,便将刘娥举报了。
宋太宗听罢大怒,当即命赵恒赶走刘娥。
赵恒舍不得美娇娘,就将刘娥送到了亲信张旻的府邸安顿了下来。
和寻常女子不一样,刘娥虽然年少却很有韧性,她在张旻府邸足足等了15年。
刘娥和宋真宗如何维系感情?史书没有具体载明。
但从宋真宗一继位就将刘娥接进宫里且封其为正四品的美人来看,在这15年里,宋真宗的心始终被刘娥栓的牢牢的。
见微知著,从这一点来看,刘娥日后能成为北宋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绝非偶然。
《清平乐》刘娥剧照
1008年,刘娥由美人升为正三品修仪;1011年,刘娥又从修仪升为正一品的德妃。
当时宋真宗的皇后郭氏已经去世,刘娥俨然成了后宫里官位最高的嫔妃。
但宋真宗仍不满足,竟于1012年顶住了群臣的压力又将刘娥封为了皇后。
要知道,此时的刘娥已经44岁了,早已不复昔日的青春年少。
能力压其他嫔妃成为国母,除了宋真宗旧情难忘,最大的原因就是刘娥即聪慧又能干。
据史书记载,宋真宗批阅奏章时,刘娥时常陪伴左右。
凡有宋真宗处理不了的疑难奏章,刘娥总是能援引以往的事例和制度答对,并提供恰当的建议。
当然,刘娥能成为皇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替宋真宗“生育”了唯一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即是后来“狸猫换太子”的又一主角——宋仁宗。
宋仁宗剧照
引号已经注明,宋仁宗并非是刘娥的亲生儿子。
他的生身母亲是刘娥的贴身侍女李氏。
李氏和刘娥一样,祖上也是官宦人家,后因父亲染病身亡而一蹶不振。
为求生存,李氏只好削发为尼。
一次,刘娥前往尼姑庵礼佛,正好碰到相貌娇美的李氏。
询问身世,顿起同病相怜之感,刘娥遂将其收为侍女。
后来,刘娥为争夺皇后大位,便想出让李氏侍奉宋真宗的奇招。
宋真宗对李氏产生了兴趣,不久李氏即珠胎暗结。
1010年5月,宋仁宗赵祯诞生,刘娥立即将其据为已有,完成了争夺后位的关键一步。
刘娥剧照
宫中之人深知刘娥的权势及手段,对宋仁宗非刘娥所出一事均缄口不言。
宋仁宗不知真相,加之刘娥对宋仁宗视若己出,母子感情一直十分融洽。
可怜李氏,在整个事件中只充当了一个代孕的角色。
好在刘娥并未把事做绝,她不仅未阻拦宋真宗封李氏为才人,还在掌权后派专人找到李氏的兄弟李用和,给了他一个安稳的官位。
可这一切并未抵消李氏的思子之痛,1032年,即宋仁宗即位的第十年,李氏病逝。
这样一来,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该以何种礼仪下葬李氏?
开始,刘太后打算以普通宫女的葬礼安葬李氏,但宰相吕夷简听说后,对刘太后说了一句话,“太后他日不愿全刘氏乎?”
意思很明确:万一日后宋仁宗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痛感生母生前死后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刘太后,到时一定会迁怒刘氏后人。
刘太后听完恍然大悟,遂默认了吕夷简用皇太后的丧葬礼仪安葬李氏。
如吕夷简所料,刘太后去世不久,宋仁宗即从“八贤王”赵元俨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激愤异常的宋仁宗当即带着舅舅李用和前往查验李氏灵柩,同时又调集重兵包围了刘氏家族的宅院。
看见生母被以礼安葬,一场对继母刘太后暴风雨般的清算就此戛然而止。
q_junjun
震惊!宋朝后宫秘闻,后妃为了争宠做出用狸猫换走太子的惨案。
这是清末一个名叫石玉昆媒体人写的一篇新闻稿,果然,此新闻稿一出,迅速占领了大清晚报的新闻头条 ,石玉昆也收获了大量的粉丝。
那个时候,网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能靠“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模式做自媒体。
不过,石玉昆很机智的发现,可以拿古人的事来编,反正人都作古了,就没有侵权的说法,也不用给他们交版权费。
有一次,石玉昆在看元代杂剧抱妆盒的时候,找到了灵感。
抱妆盒讲的是宋真宗时期刘皇后欲谋害李妃所生太子,宫女寇承御和内使陈琳乃藏太子于妆盒,将其救护出宫的故事。
不过这个已经是旧闻了,如果直接这样写有可能被指控抄袭不说,最关键的还是,很难成为爆文——如果还写不出爆文,石玉昆这个月估计就要吃土过日子了。
所以石玉昆脑瓜壳子一转,决定用老瓶装新酒的方式改编一下这个故事,可惜石玉昆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好方法。
就在这里,他看到一个人提着一个光秃秃的狸猫走过,吓了他一跳。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这个狸猫就跟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踏波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看到此情此景,石玉昆马上来了灵感,立刻奋笔疾书写下了《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
标题:震惊!宋朝后宫秘闻,后妃为了争宠做出用狸猫换走太子的惨案。
作者:石玉昆
(版权声明,本文由石玉昆原创,在大清晚报首发,严禁转载)
话说宋真宗年间,宫内有妃嫔刘氏、李氏同时怀孕。
由于李妃比刘妃更加年轻貌美,这次眼看李妃就要先生下孩子了。
一旦李妃先生下太子,以后必定会骑在自己头上拉屎!想到这时,刘妃就坐不住了。
于是刘妃串通宫中太监总管郭槐,在李妃生育时将李妃生下的儿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
同时刘妃还大哭大闹地跑到真宗面前说李妃生了一个妖孽。
真宗看后,大怒,也不知道是哪个妖孽给自己带了绿帽,于是将李妃打入冷宫。
在刘妃产下一子后,刘妃就顺利地被立为皇后,一时间风光无限。
所谓“人造孽不可活”,刘妃之子没过几个月竟然早夭了。
这时真宗的一个弟弟,将一个幼儿带给皇帝、皇后,说是自己捡到的。
真宗和刘皇后一看,这孩子长得特别像真宗,于是就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
这个孩子其实就是李妃的儿子,不过当时处理婴儿的宫女不忍心,偷偷将婴儿送走了。
不明真相的刘皇后把这个孩子当成亲手儿子一样养着。
后来,刘皇后听说李妃未死,又命人加害李妃,谁知李妃却被奴仆救走了。
又过了几年,开封包拯包黑炭巧遇双目失明的李妃,经过一番交流,竟然推测出了事情的真相。于是便将李妃接到开封,自己借机禀明已经继位的宋仁宗。
宋仁宗听后如晴天霹雳,马上下令彻查此事,等查清此事后,刘太后已经在后宫中自缢身亡。
此故事辗转曲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快就上了大清晚报的头条,石玉昆也顺利地拿下了稿费,这个月可以不用吃土了。
我是快要吃土的咕嘟君,请路过的好心人点个赞。
小轩窗、
这事发生在宋真宗时期,他的两个贵妃西宫刘贵妃,东宫李贵妃,当时都有了身孕,谁先生下太子谁就被立为正宫娘娘即皇后。
就在李妃分娩之际,刘妃命令太监郭槐把狸猫剥皮,用礼品盒装着换下太子,叫宫女运出宫淹死,并且说李妃生了个妖怪,让皇上把李妃打入冷宫。宫女不忍心淹死太子正坐在河边哭,正巧被八王千岁的太监陈琳踫到,救下了太子,并在八王的帮助下,抚养成人,并且做了皇帝,他就是宋仁宗。
Dan
打龙袍通常与遇皇娘连演,因为它属于同一个故事的前后两部分,就像上下集。这个故事民间又叫做"狸猫换太子",取材于清代作家石玉昆的《三侠五义》。讲的是北宋真宗年间一段故事,当时皇帝身边有李、刘二位妃子受宠,先后怀孕,李宸妃先于刘皇妃得了龙种。刘皇妃嫉妒,设下"狸猫换太子"毒计陷害。
她伙同内侍郭槐,将宫中饲养的金丝狸猫剥皮,换掉了刚刚出生的太子爷,然后谎称李宸妃诞下妖孽,与国家气运不利。宋真宗大怒将李宸妃贬入冷宫。为防止事情败露,刘皇妃又火焚冷宫,想要斩草除根。李宸妃侥幸活命流落民间,做了瞎眼乞婆。
幸亏太监陈琳与宫女寇珠将婴孩偷出,送往八贤王府中养育。谁知后来刘皇妃诞下却是死胎,皇帝哀痛,将八贤王的三世子收入宫中抚养,即李妃之子,在宫中长大,继位之后就是年轻的宋仁宗。
某次,包公陈州放粮,途中遇到瞎眼的李宸妃,包公问明情由,答应帮助李宸妃洗脱冤情。回京之后,借元宵观灯以"天雷打死张继保灯戏"暗示宋仁宗不孝,引出包公陈奏,终于真相大白。李宸妃回到京城宫中,要惩罚小皇帝,包公以"打龙袍"方式化解,保住宋仁宗体面,全剧至此完结。
文学艺术,都是一代一代创作者的心血凝结,"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可追溯到元代,当时杂剧盛行,有一部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简称抱妆盒),剧情梗概相对简单,可以看做是《狸猫换太子》的母本。
抱妆盒一剧如下,宋真宗时有李美人生下太子,刘皇后心生嫉恨,密遣宫女寇承御将婴孩丢于金水桥河下。寇承御不敢下手,适撞见内侍陈琳,两个商量救太子脱险。陈琳将太子藏在黄封妆盒内,带出宫外交给楚王赵德芳抚养。十年后,楚王赵德芳领太子入宫,刘皇后见孩子言行举止酷似李美人,回宫拷问寇承御,致其触阶自尽。未几真宗病笃,遗命楚王第十二子(即李美人之子)入承皇嗣,为宋仁宗。仁宗继位后,探明真相,不忍追究养母刘太后,遂奉李美人为皇太后。
可见,"狸猫"一折的主体要素,在抱妆盒中均已具备,只不过主要道具"剥皮狸猫"还未出现,故事主角也不是包拯。其实抱妆盒的精神主题,表现为"救宋",拯救大宋骨血,这与另一部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存赵",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存赵救宋",都不过是元朝统治下的宋代遗民"恢复河山"的隐讳梦想。
从元杂剧抱妆盒之后,仁宗与刘后的故事广为流传,逐渐在曲艺圈内传播,成为津津乐道的题材。到了明代初年,散曲家汪元亨在此基础上创作仁宗认母,又有明传奇金丸记问世。资料记载,金丸记"与明代纪太后事相类",基本情节有抱妆盒的影子,显然也是从抱妆盒改编而来,有观点认为,金丸记也是"借宋事以寓意耳"。
包公加入"狸猫换太子",是在明朝成化时期,但是有一部弹词剧本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其中开始有了包拯角色,从包公陈州粜米遇到贫婆告状,直到三审郭槐查得真相,使李妃与仁宗母子相认。由此,"狸猫换太子"故事框架得以完整,包拯成了"狸猫换太子"故事主角,寇珠与陈琳沦为二线,宋仁宗成了剧情客串。这一剧本影响了明代公案小说《龙图公案》、《百家公案》。
fountain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开创了“仁宗盛治”,他本人宽容、仁厚,善待大臣,体恤民生,不好大喜功,不自负。仁宗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吕夷简、晏殊、范仲淹、狄青、文彦博、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为后世津津乐道。
宋仁宗(公元1010~1063)
一、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狸猫换太子”吗?最为大家熟知的历史就是宋仁宗的身世之谜,其中我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京剧“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北宋时期,钦差大人包拯到地方巡查时,被一双目失明的老妪(老妇人)拦下,并向他诉说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包拯心思缜密,经过推敲后竟然得知此老妪竟是当今皇帝宋仁宗的生母李娘娘(清平乐中的李兰惠)。包拯立即到处查证,找了当时还在世的宫女,经过盘问,得知这李娘娘当年深得仁宗的父亲真宗的宠爱,产下龙子后却被刘德妃(清平乐中的太后刘娥)买通下人,用一只剥皮的狸猫换掉了刚刚出生的宋仁宗。真宗看到这个怪物后迁怒于李娘娘,将她打入冷宫。李娘娘在好心宫女的帮助下逃出皇宫,躲进小破窑凄惨的生活至今。
包拯刚正廉明,为了给李娘娘洗冤,想方设法让宋仁宗见到了自己的生母,封为李宸妃,尘封多年的冤案大白于天下。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于《三侠五义》小说里,但是大家知道小说都是杜撰的,而在正史中的《宋史》和史书《续资治通鉴》却并不存在“狸猫”的元素,所以“狸猫换太子”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北宋之后各朝代人民思想上的一种幻想,是后世所演义的一段民间故事,是民间的一种文化消遣而已。
二、宋仁宗的真实身世宋仁宗生母李氏
宋仁宗的身世主要牵扯到三个人——仁宗的父亲宋真宗、仁宗的生母李氏、皇太后刘娥。
宋真宗赵恒是宋仁宗的生父,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与辽订立了“澶渊之盟”,后世对此褒贬有加。
皇太后名叫刘娥,本是一普通家户的平凡女孩,出身低微。母亲不堪生活重压,把她送给别人。及笄(古代女子年满十五称作及笄)后,被人带到汴京,在街头摆摊为生,做一些杂活糊口。
一日,刘娥到封襄王府送东西,当时的太子(即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看中了刘娥,将其接入府中宠爱有加。因为古代的君王以礼仪治理天下,而彼时的礼仪是不允许平民女子入主皇室的,所以此事被赵恒的父亲宋太宗赵炅得知后,一怒之下把刘娥赶出王府,真宗悄悄地把刘娥藏在心腹家里。
宋太宗至道三年,赵炅龙驭上宾,赵恒继承大统,把刘娥接到宫中,此时真宗已有正妻——皇后郭氏。在皇后去世后,真宗更加宠爱这个钟情的刘娥,但刘娥始终无法生育,且碍于礼仪和臣僚的压力,并未册立刘娥为皇后。
但刘娥是有野心的,转机发生在真宗宠幸了刘娥的一个侍女后之后,这个侍女怀上身孕,产下龙种(即宋仁宗),刘娥隐瞒事实,对外宣称皇子是她所生,真宗考虑当时朝廷的情况如若两宫并立,势必引发一场腥风血雨,也就默认了此事。因为有了为皇帝延绵子嗣的功劳,刘娥晋封皇后。自此刘娥接着真宗的宠爱开始染指朝政,并建立了自己的亲信系统。
乾兴元年,宋真宗逝世,临终前遗诏传位于第六子赵祯,尊刘娥为皇太后,而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理,年仅十二岁的赵祯继位,刘娥开始垂帘听政。
皇太后刘娥
宋仁宗生母李氏仅仅是一个婢女,没有名分,不被真宗喜爱,她是命运和权利斗争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