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才高八斗,如果由他继位能够统一三国吗?为什么?
榴莲那个臭啊
不能,曹子建确实才高八斗,但他的才干主要体现在文化创作上,他的政治才干远不及曹丕,要当好一个政治家,一定要足够的隐忍,切忌锋芒毕露,而曹植呢,性格比较张扬一些,每天和文友吃吃喝喝,唱唱和和,文章誉满天下,大家都觉得曹子建好有才华,但这个才华专指文采,就算曹植有些优秀的政论文,但理想色彩比较重。
古代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他们都是某个领域的顶级高手,比如项羽是打仗的高手,但政治才华很失败,南唐后主李煜是个人才,放当今社会,肯定是顶级流量了,柳永写词写得好,但是干政治不行,宋徽宗写字画画都牛,当皇帝就一塌糊涂。
因此想借题主这个问题表达一个观点,一个人有闪光点固然是好事,这种光环千万不要泛化,不要觉得这个人字写得好,那么文章就一定好,这样的推论是不科学的。
所以要理性看待一个人,理性评价一个人。
古往今来,文章一流,武功盖世的,在我看来只有一人,他就是今朝
小蚊子^_^
不能,因为曹植虽有才,但没有帝王该有的野心跟谋略
sunying0818
这个问题请参考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坛奇才,但是可惜啊,他做了皇帝。不是说他做皇帝做的不好,而是他的思维已经形成了一种文人思维,成了定式,再想改变到那种尔虞我诈、处处靠城府、靠气魄胆识来做事的状态,已经不可能了。
曹植也是一样的,他才高八斗,文采确实非常高,但是他跟李煜相似,放浪形骸了这么多年,你让他当皇帝?那不胡闹吗?他就算上了朝堂,可他的心还在山野林间,还在酒里呢!怎么治理国事?
曹植和曹操是不一样的,曹操首先是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个文人,他是用政治课的格局和眼光来创作的,就算他在勤思写作,他的心还是在天下,有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才有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跟曹植是刚好完全相反的。
而曹丕呢?刚好是各占一半,他既没有曹操的雄心和豪情,也没有曹植对诗文的酷爱,这种中和性,还算可以,曹丕比较像后世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也是很著名的一位经学家和史学家,传世名作也不少,而且精通琴棋书画,是文学集团竟陵八友之一。但是同时她也是梁朝的开国之君,一举革除了齐代的种种弊端,算是位英明之主了。
悲情唯
曹植是一位文艺青年,工于词书歌赋、长于诗酒文章,性情随性且放荡不羁。才高八斗是形容他的文才。
君王要富有谋略,也要有杀伐决断的魄力与勇气。曹操曾一度在曹植和曹丕两人立谁了世子上犹豫不决。
曹植常呼朋引伴饮酒误事, 也有放浪形骸无所顾忌,曹操曾借故赐死其妻。最终曹操确定曹植不堪大用。
假若,曹植即位魏王,以他的政治头脑和谋略,别说能否能篡汉、统一三国了,可能早就死于非命了。
tinagao
不能。曹植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当一名诗人、文学家可以。但要说统一三国,他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从整部书看,没有写他参与和从事军事活动的描写,而主要描写他与文人墨客交往和从事诗文写作。要统一三国要具备的是军事才能和指挥才干以及统帅能力,这恰是他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他统一不了三国。
兰玉折
如果曹植继位,大概率会分封子弟诸侯王,然后“八王之乱”提前来到,
曹丕继位后,他认为威胁来自于自己的家人,于是选择打压宗室力量,这就造成宗室虚弱,不能起到拱卫皇权的作用,皇帝面对权臣显得势单力薄。
魏明帝继位后,曹植对明帝说,当初汉文帝面对周勃这些权臣的时候,吓得不敢去继承皇位,宋昌对他说,你的兄弟子侄都是诸侯王,他们能拱卫皇权,你就大胆的去吧,等到汉武帝削藩了,霍光轻而易举的就废了刘贺,
魏明帝认为,他的叔叔是压抑的太久了,想要通过游说他,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于是拒绝了,到了临死前,才知道曹植是对的。
所以,如果曹植继位,分封诸侯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样发生诸侯王造反的事几乎就是必然的了。
另一方面,曹植再怎么有才,又能怎么样?汉末到隋唐,比他厉害的多了去了,谁能统一天下?出来司马炎短暂统一,四百多年都是分裂的,显然没有统一的趋势,区区曹植,又能怎么样?
何况,才高八斗的典故,显然是谢灵运自夸的,而不是夸曹植的。
文渊临阁
"才高八斗"现在做为一个成语被广泛应用。特指那些:满腹经伦、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的人。
他出自东晋才子谢灵运之口: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一石=十斗)
既表现出謝灵运恃才傲物的狂大,也凸显了他对曹子建的崇敬。
当然这里的"才"指的是文才。曹魏时期的著名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当时文字水平的最高代表。尤以曹植的成就为最高。他的七步诗、《洛神赋》,他的白马篇、铜雀台赋至今受人颂赞!
文学方面才高和治理国家是两码事。立国、治国应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高超的政治谋略、理政驾驭群臣的本领。可惜这些曹植都不具备。
曹植做为曹操的嫡次子,曹操也曾一度打算立他为世子(后来的太子),由于长兄曹丕从中做梗使坏,加之曹植率真直性,一味和杨修等人日夜狂饮,近乎颠狂,使曹操终于打消了立他为世子的念头。
他后来的命运也很悲惨,多次受到曹丕的刁难。一首七步诗救了他自己。但这样的生存环境,使他年仅四十就抑郁而终。
客观的讲,曹植心底善良,文彩飞扬,但却不是治国的料。
他父亲曹操,做为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征战大半生,也未能统一三国,何况曹植?
假如曹操真的传位于曹植,不仅统一不了三国,很可能又是一个南唐李后主。
李钱儿的MAMA
有才华跟具有治理国家的谋略才能可不是一回事,曹植才高八斗不假,但是身上浪漫主义气息太过于浓重,并且喝酒误事的事也没少干,这样的人就适合做一个闲散王爷,治理国家未必是合适的人选,而曹丕无论是谋略还是城府都强于曹植,曹操未必看不到这一点,曹丕继位是最好的选择。
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但是曹丕也算的上是个文武全才,并且北方在曹丕的治理下才得到了彻底的统一,曹丕还注重选拔人才,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就为国家补充了大量的人才,曹丕更不可没,再者曹操在的时候就觉得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但是凭借曹丕的城府还可以压的住司马懿,曹操想的也许更加深远吧。
andonio
曹植是可以说是曹操手底下最有学识的一个儿子,能七步成诗也能歌颂古今贤文,曹操曾经听完曹植所写诗词,缓解了多年的头疾,所以说,曹植在文学上的造诣极高。
但是,曹植身上有很多特质,注定让其没法成为一国之君,也没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统领者,更别谈统一三国。
其一:此人不爱权。曹植是三国时期出了名的酒仙,每次不饮酒不出庭院,为此曹操也劝告过他多次,但他从未改过。他喜欢的事,就是和友人同醉,然后饮酒作诗,权利对于他来说,可有可无,有酒即可。
其二:此人情商较低。早知道,在三国乱世,拥有一个较高的情商,才是能在乱世中立足的资本,曹植可以为了做诗得罪曹丕,也可以因为写书得罪曹操,这就注定了曹植不是一个能让曹操放心的人,曹操更不会把辛苦打下的江山给曹植。
其三:此人心软。心软之人不能成大事,这是历来的教训和经验,曹植在曹丕将要害死他的时候,依然还对曹丕心软,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而该死。
所以说,此人并不是将相之才,更不要提统一三国的话,这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Daivd
大拙:曹植有文才,缺少帝王之略,轻弱,怎么君临天下。
haiyijiayuan
曹植要是才高六斗就好了,可以继位,八斗太高了,高得自己迷迷糊糊颤三倒四的,都是因为诗词写的好,文采好,大家一起捧,曹操也活心了,好,看来这大位以后得给植儿,曹操有这想法,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这孩子行,就用他,曹操心里说。做父亲的都想找个聪明能干的儿子当接班人,害怕把事业弄没了。这事曹植心里也感觉了一点点,他非但没小心行事,而且更加肆无忌惮,这可能跟他老师有关,他老师大家认识吧!就是那位丞相府主薄杨修,此人才高十斗,放荡不羁,爱在人前买弄,叫人几分欢喜几分愁。最后为这事脑袋搬家了。再说曹植,心里这个高兴,以后就是魏王了,谁也不怕了,一高兴又喝多了,晚上驾车硬冲司马门闯禁地,这还了得,冲司马门闯禁地那是死罪,曹操闻讯勃然大怒,你小子,从前喝酒闹事都不理你,现在又敢闯禁地,真是无法无天,气得直抖,群臣劝解,方才气消,决定留下曹植反省,杀了掌管马区的官员,从此曹操对也就另眼看待,不像以前那样喜欢他了。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他选的接班人第一个是长子曹昂,后来战死,第二个是曹冲,曹冲聪明机智,曾用船称过大象,很有智慧,曹操也很喜欢,可不久也死了,剩下曹植和曹丕两人能担大任,其余的都不行。曹操通过这件事对曹植印象不好,这给曹丕机会了。但曹操还是给了曹植最后一次机会,当时关羽正在攻打樊城,紧要时候,曹操让曹植带兵去解樊城之围,可曹植来到曹操面前时,己喝得大醉,曹操当即解除了他的兵权,从此他再无缘问鼎大位。
小梁0990
曹植可以说是文学家,诗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政治家。不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枭雄。如过他能继位,结局一定更加悲惨。统一三国更是奢望。
曹植自小聪慧,一生佳作甚多,曹子建集收集80多首,代表诗作,其中《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为其代表之作。
一、性格缺陷
曹植性格洒脱不羁,性情豪放,率性、天真。好恶分明。又贪杯酗酒。酒后失言更是家常便饭。这样一个没有城府的继承人,怎么会得到枭雄曹操的认可。虽有文才,却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反观曹丕虽文武略逊,但是有城府,善手段,会驭下,识人才,具野心。实在是当时曹操能选择的不二人选。
曹植才高八斗,但不具有政治能力,即使传位于他,顶多史上在多出一个宋徽宗。对于家国社稷、黎明百姓未必是幸事。在艺术贡献上一定是大于历史贡献。这是可以预见的。
二、没有政治野心,不懂珍惜
登台赋起初让曹操还对曹植抱有一些期许,然而曹植并不珍惜,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很多让曹操失望的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外出征东吴,曹植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后来曹操得知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cc0323
如果曹植得了魏国帝,他不可能统一天下,是因为他只有文才,如作诗理文,书画棋局等才能,结交的朋友都是些,游手好闲,饮酒谈唱等群体,缺泛治国之志,接近朝内大臣具少,没有用人之道。
yanbin721
曹植确实有才华,但是,他的才华是文化方面的。在政治上,他没有像曹丕那样有政治能力,曹操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没有将魏国交到他的手里。如果他继位,别说统一三国了,他干不了几年,就会被司马懿给篡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1、曹植的才华全部都表现在文化方面
当年曹丕继位后,要除掉曹植这个曾经的继位路上的最大的绊脚石,于是让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就饶了他,曹丕以为曹植这次必死无疑了,然而没想到曹植竟写出了名传千古的七步诗而逃过一劫。曹植七步成诗让他一瞬成名,人们都称赞他是三国时期第一才子。然而,他的才华都基本都表现在文化方面,你有听说过他在政治方面有什么成就吗?曹操每次出征,曹植不是和他一起上阵杀敌,而是写诗来为军队助兴,然后,等他们凯旋时,又写诗来祝贺他们。虽然曹植写出了《洛神赋》、白马篇、铜雀台赋等诗歌杰作,但是这都是文化方面的才能啊!对政治又有什么用呢?曹操就是因为曹植非常有这样的才华才会精心去栽培他,希望他们够继承自己的位置,可他却是一个毫无政治头脑的人,不适合来治理国家和处理政事。所以,最终让曹丕继承了。
2、曹植胸无城府,又喜欢酗酒
曹植为人善良,这是曹操所知道的。有一次曹操为了考验曹丕和曹植,便密令守城人员,不得放任何人出城。然后曹操让曹丕和曹植同时拿着一样的王令去敲开城门。曹丕的谋士吴质让曹丕遵守规定,出不去就返回来禀报曹操。曹植以王令强令门守开门,门守也以王令拒不开门,曹植便杀了门守,结果曹操很失望。在曹操心目中,本来应该是完全相反的场景,曹操认为曹丕会杀人而曹植悻悻而归,没有想到善良的曹植竟然杀人,这让曹操大为震惊。这就突出了曹植残忍而曹丕爱戴士卒的一面,曹植也将自己胸无城府暴露于世,他这没有脑子没有城府的人怎么能继承曹操的位置呢?
而且,曹植经常酗酒,酗酒后经常干出一些荒唐事。有一次,曹植在酗酒后弛车夜闯司马门,在禁道上狂奔。这让曹操勃然大怒,这已经是曹植三番五次挑战王规,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凡是在禁道上奔驰者是死罪,为了处罚,曹操令人斩杀了公车令,从此对曹植是另外一种眼神看待,曹植从此不再受到曹操的宠爱。曹植的这个酗酒陋习,如果让他继承了王位,他哪天喝醉了酒,还不把一些有功之臣、有才之臣给杀个遍啊!所以,他注定不能继位,即使继位也统一不了三国,这样曹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好了,就回答到这里了,大家如果有其他的,欢迎评论留言噢!
琳江格
曹植的确是才华横溢,这是历史公认。
然而,文学才华和政治能力,是两码事!万万不可混为一谈。
刘邦有文学才华吗?朱元璋有文学才华吗?政治家不一定是文学家。
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的人很少很少。
曹植继位不一定比曹丕强。曹植的军事才能政治能力,都是未知数,所以曹植继位能不能统一,也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