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大封诸侯时并没有秦国这一号,为什么最终有了秦国的中原争霸?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领袖们

《大外交书系:领袖们(全译修订版)》中我们认识了中国传奇式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到台湾后的蒋介石;认识了美国的对手——赫鲁暁夫和勃列日涅夫;还认识了新日本的共同缔造者——美国五星级上将麦克阿...

理查德·尼克松

[作品]大秦帝国

2016全新修订版(六部17卷)

孙皓晖

[作品]竹书纪年

《中国古代文化丛书:竹书纪年》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多年来,我们组织了诸多人次的相关调研,从中了解到,广大读者一直都在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能够看到...

古本整理

最新跟帖
北海道之旅

北海道之旅

秦人就像白手起家的穷小子,虽然前期很艰苦,但是却有实打实的实力;东方六国更像富二代,虽然前期得天独厚,但是缺乏艰苦奋斗的劲头。

秦国属于后封之国,但这并不能阻挡秦的强大,就像魏国一样,在战国时期才立国,却一度成为战国首霸。

说实话,秦国的建立是秦人在血与火的常年争战中争来的,秦国的强大也是秦人付出了惨重的牺牲后才赢得的。



在周朝初年,秦地有秦人,却没有秦国,生活在西部边陲的秦人,时常面临着西戎的侵扰,征伐不断,随时面临着被灭亡的威胁,境地异常凶险。



在周平王东迁后,秦人因护送有功,周平王将岐山关中等地分封给了秦人,到此秦人才算是诸侯国,但是分封只是一个名号,关中大部被犬戎占领,秦人获得的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实际的土地,一代代秦人在与西戎的战争中逐步壮大,收回关中地区,可以说,每寸山河每寸血,秦人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强大起来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足以看出秦人曾经的不容易。



相比于山东六国,秦国的强大完全是自身奋斗的原因,比其他国家有更合适的理由和实力。

在战国初期,秦国受到魏国的压制,一度面临亡国的危机,秦人五十万竟然抵不过魏国五万,不断的挫败和血泪,在秦孝公时期终于进行了变法,商鞅变法使秦人彻底强大起来,收复河山,图霸中原,在一代代秦人的努力下,秦国最终一扫六合,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纷争。

n7love

n7love

从微观到宏观来说,就像要了解一个人最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先要了解他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整个奋斗历程一样,要想探究秦国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秦国以前的历史。

周朝建立以后,实行的是分封制,是天下共主的性质——和现代意义上的联邦性质类似。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当时周王朝分封的对象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当初的分封并没有秦国,那时候秦国还没有产生。那么,何时才有了秦国呢?

嬴姓的始祖是大禹的治水助手伯益(史记·秦本纪司马迁),伯益被舜赐姓为嬴,这是秦国的始祖。

秦的第一代国君是非子。他住在犬丘(陕西兴平县),替周孝王养马,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周孝王把秦谷(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于他,这就是“秦”的起源。这个封地有多大呢?五十里。没错, 就是五十里!

时间定格在公元前888年——这是一个多么吉利的数字。

非子的爵位,只是一个子爵,那时虽只有屁大一点的封地,但还没有建国。

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一个诸侯国。

秦襄公之后秦文公继位,又经过数代国君的努力,他们始终在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先后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

公元前677年秦迁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经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兴强国。秦国在雍(今宝鸡凤翔)建都近300年。

这时的秦国,虽然在西戎这一代当老大,但依然只是个一般意义上的诸侯。当时他们的国力还很弱,一点也不强大,只能左冲右突的在关中以西的小圈圈里扑腾,无力染指中原地区,直到秦穆公的出现。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后,招贤纳士重用了两个最关键人物:由余和百里奚。在这两人的建议下,秦穆公对国体、机构都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待国力有了好转之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疆域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国家有了实力以后,和邻近的晋国发生了征战,经过许多回合以后最终击败晋国,然后紧接着消灭了梁国、芮国、滑国等小诸侯国,取得西部地区的绝对话语权。

在此之前,由于周室衰微,无力管理各诸侯国,诸侯开始混战,最后分裂成一百七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国家,但是头等强国只有晋、楚、齐三个。在秦穆公时代,也成了头等强国。它是第四个头等强国。这时的天下大局是头等强国四个,二等强国四个。剩下的就是鱼腩小国了。

这时候,秦穆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已经具有了大国地位的话语权。

到此时,我们有必要停顿一下,把这些国君的继承关系、称谓都仔细捋一下,好再进行下一步的阐述。

秦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立为诸侯)→秦文公→秦宪公(秦宁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缪公)

以上这十四位国君,有的称侯,有的称伯,有的称仲,有的称公。

史书上对他们的称谓有些乱,一会伯,一会候,一会公的,让大家看了如云里雾里的,理不清楚。

其实秦国在建国之前,所有的君王都是“子爵”爵位。秦襄公的爵位是“伯爵”,而不是“公爵”。所谓的“秦庄公、秦襄公、秦穆公”都是尊称,并不是实际的爵位。

秦穆公虽然奠定了春秋时期秦国的基本版图。但随后就开始沉寂了。君王更替,内乱外患不断,这样一直折腾了200年时间。因为当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秦国虽然并不很强大,但由于地域原因,也没受到强国的侵扰,遭受灭国的危险。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后,秦国又开始一个突飞猛进的飞跃发展。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变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当时秦国地广人希,三晋人多地少,民众田地缺乏。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将那里的民众招来以便开垦荒地。

公元前350年,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凤翔)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得到秦孝公支持。

卫鞅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兵役制度,鼓励建功封爵,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后来所向无敌的“秦锐士”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屡败魏军。

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史记记载:“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周显王册封秦君为方伯,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

再往后数,为秦国的崛起做出重大贡献的,就数秦昭襄王了。他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秦昭襄王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

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秦昭襄王如虎添翼。这时候,他们要向中原地区展示肌肉了!

公元前256年,秦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拉开了秦问鼎中原,统一全国的战争序幕。

公元前246年,最后的终结者来了,他就是嬴政,也就是后来俗称的秦始皇。

等到了秦始皇时代,他继承前代君主的衣钵,在此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最终完成了统一全国、建立起前无古人的千秋伟业。

不可否认,秦始皇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业绩,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牛顿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所说的那样,是站在巨人肩上取得的。

这就像建造一艘航天器一样,秦襄公选好了基地,秦穆公建造好主体,秦孝公选准了目标,秦昭襄王充填了燃料,就等秦始皇来点火了。秦始皇果然没有叫他的先辈们失望,他计算好时间,看准时机,顺利的点火成功。

秦始皇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主要有以下几点:

秦国从建国开始到秦始皇共经历39位君主、500余年的时间跨度。历代君王,除了极个别的特例外,基本上都是奋发图强,使得秦国日趋强大,没有出现像别的国家那样的灾难性后果。这样一直延续了五百年的时间,这很难得。

第二个幸运是秦始皇手头有人才。无论是文臣李斯、吕不韦还是武将王翦、蒙恬,都是旷世奇才。

第三个幸运是,他出生的时代,给了他更大的活动舞台,他才得以创造出这种千古的伟业。

就像美国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书中评价一个政治领袖的那样:“有时,一个人假如早生或晚生几年,他也许会成为杰出的领导人。。。。。。还有一些领袖人物,如果处于别的环境下,他们可能早已扬名史册。但由于他们是在平静的时期担负领导职责,或者领导着不太强大的国家,所以,他们的名字至今鲜为人知。”

无论是秦国的先辈非子也好,秦襄公也好,秦穆公也好,还是秦孝公、秦昭襄王,都是因为当时的国力,其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他们的舞台太小,没有施展的空间,最终成全了秦始皇。

但是他们的历史功绩不容磨灭。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网络调查表,展示如下:

这个调查表就是由大家进行投票,投出你认为对秦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谁?

由这个调查表可以看出,总体排在前三位的是商鞅、秦孝公、秦穆公;君王里头排在前三位的是秦孝公、秦穆公、秦始皇。这么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大家的认同感是惊人的一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八荒吞六合,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战乱 ,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在政权建立后,他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的体制来管理国家;地方上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由中央垂直管理。这是一个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由此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制定这种标准的措施,如今看起来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总括来讲,代表人类文明程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等要素,在秦始皇时代才算真正得到统一。除了理清内政,对外则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成为一个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帝国。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秦始皇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秦国。他对当时那个时代政治、文明进程的推进,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甚至可以说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他是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历史开创者。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秦汉黎东方著 陈文豪 整理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徐俊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大秦帝国》孙皓晖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6年10月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liccyxian

liccyxian

西周开国后分封的诸侯里,并没有秦国。

到了周孝王时,西周多次遭到戎人的进攻,首都镐京多次岌岌可危,周王室不得不临时迁都到了犬丘。当时在犬丘居住着一个名为非子的养马师,当时政府非常重视马匹的牧养。周孝王想找个养马能手管理牧场,有人就推荐非子。天子召见非子,派他去管理汧河、渭河之间的牧场。在非子悉心管理下,牧场的马匹大量繁殖。

鉴于非子为国家做出特别的贡献,周孝王封了一小块地给他,这块巴掌大的地就叫秦。这时秦并不是一个诸侯国,只是西周的附庸国罢了。

公元前822年,周宣王以秦仲(秦国第四任君主)为大夫,率自己的族人反击西戎。此时的秦军非常弱小,被犬戎打得大败,秦仲战死,秦国沦陷。秦仲的五个儿子逃往镐京,向周宣王求援。周宣王拨出一支七千人的部队,交给秦仲诸子,继续与犬戎作战。秦庄公以这七千人起家,重建秦国,与犬戎血战四十余年。秦庄公死后,秦襄公继位,继续与犬戎作战。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骊山之变中被犬戎所杀。秦国感恩于当年周王室的相助,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作为回报,周平王把秦襄公封为诸侯,同时,开出一张空头支票:只要秦襄公打败犬戎,岐山以西的周王领地就归秦国所有。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病逝于岐山前线。其未竟的事业,由儿子秦文公继续完成。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国击败西戎,收复了被占领的周王室的土地。秦文公遵照约定,岐山以西的土地归秦国所有,岐山以东的土地,秦国归还给周王室。

从秦庄公经秦襄公到秦文公,历经三代共计七十二年的时间,秦国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由弱小变成强大。自秦文公到最后秦统一中国的数百年间,秦国一直保持着国力的强盛,是一等的强国。

思思

思思

周天子大封诸侯时,那时秦国祖上还没有被正式称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到周平王东迁时,因为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有功,同时周平王又把周朝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以西的地方赐封给秦国,从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其实秦国祖上嬴姓之族在商朝之时就因为镇守西戎的势力,而受到商王朝的重用,当时嬴姓在商朝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以后嬴姓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嬴姓在商朝也是一个贵族,一直辅佐于商王朝。

到在商末周初之时,嬴姓之人恶来是秦非子的祖上,辅助于商纣王,而周武王是伐纣的,后武王伐纣成功,恶来被杀,在这种情况下,嬴姓在当时是很难成为周朝诸侯国的。

到周孝王时期,秦非子因为善于养马和管理马匹,因此受到周孝王的信任和赏识,秦非子被赐于秦地,让他作为周朝的附庸国,秦非子也成为了秦国始封之君,是为秦嬴。

到周宣王时期,秦国第五任国君秦庄公征讨西戎,并且取得很大的成功,因此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并且又赐给秦庄公封地。

到西周末年东周初年时,秦襄公因为派兵护送周平王有功,得到周平王的信任和赏识,周平王就把周王室无力管理的岐山以西的地方赐给秦国,从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因此秦襄公也是秦国正式列入诸侯国的第一位国君。

到秦国的秦穆公时期,他又先后消灭戎族的各个势力,开拓了很大的土地,并且又作为秦国的稳固后方,为以后秦国的强大奠定基础。

到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嬴政称皇帝,建立第一个大统一的秦王朝。

朵duo~

朵duo~

首先,周人分封下的诸侯国,并不一定先分封者后来就强。举个例子,周人第一次东征之后所分封的管、蔡、霍三国,在春秋时期都是打酱油般的存在:管国西周初就被废;蔡国长期成为楚国附庸;霍国被晋献公所灭。但是,周宣王时期才分封的郑国,在春秋初期却异常强大,灭了东虢国、郐国、鄢国、胡国等等许多西周初就已分封的老旧诸侯国。郑庄公为此被人称为东周“小霸”,甚至在公元前707年击败了王室联军!

秦人在西周大多数时期都是作为驻守周王畿西部边境的一个附庸,连“诸侯国”都算不上。在周厉王时期,与秦人同属一族的大骆被西戎所灭,这既是秦人的悲剧,也是秦人崛起的起点。周宣王上台后,志在中兴王室的他,任命非子一族的秦仲为大夫,前去讨伐西戎,夺回西垂故地;当秦仲被戎人杀死后,周宣王又支援秦仲之子七千兵马,夺回了犬丘。

这是秦人崛起的关键性第一步。

周宣王后期,诸侯人心涣散,周王室再度走向了没落。到了周幽王时期,由于申后与幽王婚姻关系破裂,西申国与周王室关系也破裂了。西申国一度将尚不知世事的周平王姬宜臼劫持到西申国,拥立为“天王”,与周王室对抗!

这引发了周幽王的高度愤怒。

公元前772年秋,周幽王率领周王室大军前往伐西申国,但未能攻破。公元前771春,西申国联合犬戎、鄫人突然杀入渭河平原,一举而攻破了镐京城!

这次犬戎的入侵,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极其令人生疑。西周时,犬戎曾经多次杀入渭河平原,传统上都是沿泾河流域一路向东,再到旬邑附近转而南下,向泾阳方向攻击前进。而且犬戎人攻击的最深入点,大概也就在泾阳,大概是在周宣王执政早期。因此,犬戎入侵渭河平原,从来都没有真正攻击到镐京城下。可是,西周末的这次攻击,不但攻打到了镐京城下,还一举攻破了镐京城,一路追击周幽王到骊山下,将其杀死!

从泾阳渡河攻击镐京城,重点攻击方向应该是镐京的东门和北门;而周幽王出逃方向正是向东——难道周幽王能轻松突破西申国、犬戎、鄫人的重重防线,却无法守住镐京城?

因为这一矛盾点存在,所以推测西申国这次率领犬戎、鄫人入侵渭河平原,并非走的传统路线,而是走的另一条路:回中道。这条道是从泾河上游,经过陇县、凤翔而进入渭河平原,并渡过渭河,自西向东攻击镐京城。正因为这一攻击方向出乎周人意料之外,才起到了奇效。得知犬戎人从西门杀入了镐京,措不及防的周幽王才被迫拖家带口地从东门逃出,一路向东边逃窜;因为家属太多,拖累了行进速度,最终而被犬戎人追上,西周因此而灭亡!

确定西申国和犬戎、鄫人走的回中道,有一个意义:秦人在渭河平原上的封地秦邑,就在汧渭之间;今人考证,就在陕西凤翔的长青镇。也就是说,秦邑所在地,就在回中道进入渭河平原之处!

为什么西申国、犬戎、鄫人的大部队经过秦邑时,秦人未能及时告警周幽王呢?

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776年,“戎灭犬丘”。按史记·周本纪记载,这次战役戎人还生擒了秦襄公之兄世父。大约是在公元前774年左右,西戎人却突然莫名其妙地放回了世父!鉴于西申国与戎人关系密切,且史书有西周末时西申频繁与戎人互动的记载,很有可能这次西戎与秦人的和解就是由西申国促成。而和解的条件,很可能就是秦人让出一条道,让西申国与戎人能进入渭河平原!

因此,史记·周本纪所记“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显然如果他是救周幽王的话,完全谈不上任何功劳。所以,他所救的更应该是周平王!

正因为秦襄公加入了周平王政治集团,所以西周覆灭后,渭河平原中心地带的传统周人势力中,除西申国外,秦人才成为唯一幸存的力量。同时,因为秦人的这次大功,周平王才会将秦襄公封为诸侯;平王东迁之际,才会对他说:“戎无道,侵夺我歧、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所以,秦襄公时加入周平王集团,是秦国崛起的关键性第二步。

至于春秋以后到战国时期秦国的发展壮大,秦穆公霸西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日后的秦国之所以能崛起、霸天下甚至灭六国而统一中国,全在于秦国先人们所走的这关键两步。

宅女简

宅女简

秦朝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的确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与之前的夏商周历代不同,秦朝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华夏民族不仅是第一次有了一个集中统一的称谓,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破天荒的改变。

政治上,首创了中央集权体制,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特征是: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经济上,第一次营创了全国性经济模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经济上彻底打破原来六国分割独立的经济要素。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活跃了经济;第二,统一度量衡,使经济要素可以用一致的标准量丈;第三,统一货币,极大破等价物壁垒,极大地促进物质交换效率;第四,统一车轨、驰道,方便了互通有无。

文化上,统一文字。李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曰:“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一个极端的做法是“焚书坑儒”,极力排斥非法家的思想。

军事上,统一军事领导。废除原六国军队,军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地方上除了少数守备兵力外,不可以掌握军事领导权,更不可以夸区域调动。平时军队分散在帝国各处,没有朝廷授权不可以调动。跟夏商周各代,天子分封天下,由各诸侯王自己养军队用军队有本质不同。

正是因为上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措施,让秦朝根本区别于先秦各代,也让华夏民族第一次形成了浓厚的国家观念,一统观念。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一下!



惜抱轩006_pza

惜抱轩006_pza

自己查历史就知道了。

海狼

海狼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