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书让你觉得真正跳出了思维框架,观点新颖深刻,对你造成了影响?
qwerlik
1.毛姆的三大长篇:《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生的枷锁》,一气呵成读完三本,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人的人生不过都是自己的选择而已。
2.约翰克里斯朵夫,《平凡的世界》,生活嘛 ,自古多磨难。
3.《沧浪之水》,《国画》,《侯卫东官场笔记》,不管你当不当官,在中国,政治涉及到各个方面,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4.《上帝掷骰子吗》,《物理世界奇遇记》,《从一到无穷大》,《自私的基因》,《三体》,人人都应该懂点科普,要不好意思去看《星际穿越》。
5.《王小波全集》,就算不懂思维的乐趣,相信也能对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心一笑。
6.余华的小说,《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个人觉得余华比莫言强。
7.高阳的历史小说胡雪岩全传和《慈禧全传》,你若读不下去资治通鉴,至少要读一下历史小说吧。
8.卡夫卡全集,尤推《变形记》和《城堡》。
9.关于哲学,推荐牛津大学通识读本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不推荐《苏菲的世界》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如买十本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哲学家的牛津大学通识读本,每本都不厚,细细的读,相信你的收获比苏菲多得多。
---------------------------------------------分割线(以下内容可忽略)---------------------------------------------------------
1.部分知友私信我让推荐一些专业书籍,实不才,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图形学和交互设计,对于金融,建筑,法律,厨师,写作等专业领域了解不多,慎言,是我回答问题的首要原则,宁愿不说,也不哗众取宠。2.我无心将本答案写成书单,推荐一二百本书籍只会让此回答变成老太婆的裹脚布。3.有知友反应我推荐的书都太大众,能不能写些有逼格的书,对不起,我是一俗人,太有逼格的书我也没看过,看过也没看懂,我就只能推荐点儿我自己感觉实实在在的有价值,有营养的书。4.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互相学习,我尽量一一回复,部分私信和留言没时间回复,见谅。5.码农一枚,时间不多,尽量在闲暇时间补充丰富此答案,见谅。ps:先占个坑,赞的人多的话再补充思维,历史,艺术等书籍和改变三观的电视剧,电影。pss:以上推荐书籍能同时阅读同一种类的最好,便于横向对比。psss:以上为个人拙计,抛砖引玉,欢迎讨论,谢绝人身攻击。
peilony
道德经,心经,金刚经,庄子。
niuniu2250
我读书很杂,自小就喜欢读书。小时候,对中国古典兴趣很高。什么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墨子,中医等都如饥似渴地学。大一些,又对马恩列斯,及毛主席的书大感兴趣。其间广泛地阅读西方哲学的书。后来,对佛学大感兴趣。此外,文学书,科学书也有浓厚兴趣。因为杂,且读时求知欲强,使我思路大开,眼界大开。
当然,我不敢说对什么都学精学透,但基本东西我觉得还是能抓住的。
这样来说,学得杂,不可能太精细,这是缺陷,好处是打开了思路,眼界阔了,站得高了,看得远了,这大大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
peny
看经典、看佳作,能收到一书顶百书,一卷胜于百卷的效果。
超凡入圣 中国道家大智慧 培真是一部正解经典的佳作。本书对于自我和深层次的宇宙有独到的见解。欲找到好的健身方法或者扩展自己的认知,请看此书。
可从头条或百度上输入书名下载此书。
本人读了此事后,认识到心静的重要性。养成了“守静”习惯,感觉心里宽敞,神足体健,正气充盈,周身通透轻松。同时对宏观宇宙有了新的理论认识。
崇道、守静、体悟道,是一种自觉的行动。
永久的守护
书里只能看到让你跳出思维,并没有思维之外的东西。科技没有重大发现,是因为科学家一进入思维,就会被逻辑给框住了,出不来。这就是科学停滞不前的重大原因。不是做不到是你没想到。总觉得结果不可能是这样的,就会放弃深层实验,就会失去重大发明,现代的人是一代比一代人聪明,人在缓慢进化,数百年后或数千年后的科技肯定是你无法想象的,交通工具全是飞行器,大楼全是几百层的,地下也是几百层的,战争与警察用的全是激光枪。回来回来……嗖的一下回到战国时期,那时你能想象电视机吗?想象手机吗?想象汽车吗,想象打仗用冲锋枪''全给他们突突了,经过多久到现在,一千多年了吧?现在的人类不跳出逻辑圈子搞研究,就没有飞跃式进展。
joyceyulin
书读得越多,越深陷其中。不如远望夜空,深察已心,得不可言说之乐趣。
不喜欢咖啡
道德经,易经,金刚经。这三本书,在古代称为三玄。玄就是深奥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三本是最深奥最高的书。已经超出了思维。
西瓜丸子_XB
书没有,节目有一个。勉强也算是合格。昨天我看了papi酱的综艺《拜托了冰箱》。我发现她的婚恋观真的很刷新我的认知。并不是奇葩,也不是难以置信,是满满的正能量。
papi说到她与老胡两个人的相处时,观众听到的是几乎全新的画面。相恋十几年,结婚五年双方亲家没见过面,十年如一日的rou一圈。这些都是多少夫妻羡慕的相处。
papi一句话说得很好,完全表现了老胡的境界和人品,这也是他们两人能和睦相处,感情不变的真谛。她说,“老胡不会因为他养我而看轻我,也不会因为我挣得比他多就看轻他自己。”
这句话包含了多少,只有经历过的人下能体会。多少情侣多少夫妻,不是感情出问题,而是大家的环境变化后,三观,步调出了问题,才分开的。papi的观点,真的让我恍然大悟,充分认识到了什么是豁达。
袖子007
说一下近期读过的书。一本书能让我跳出思维框架的好像不多。更多的是在作者建立的思维框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比如:前不久读过的财经方面叶檀的《大破局》,这本书就在一定层面给予我了解近年的经济环境,作者从普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出发,对房价、投资、汇率、房产税、中美贸易战等多个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观点独特,语言犀利且平实,这本书给我以后经济投资方面很多帮助。
文史方面最近读过张宏杰的历史的局外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在文学与历史之间游荡。挺有意思的,这本书不仅轻松好读,而且作者的写作意义也会引起读者的思考。最有看点的地方在于这本书讲述一些大家,例如:鲁迅、黄仁宇、葛剑雄、秦晖等少为人知的智慧生活,历史如酒,文学如茶,两者掺着别有一番风味。
悬疑推理方面当数东野圭吾的著作了,最近读的是《新参者》,这本书推理找出真凶不是目的,更多的是与案件相关人的一些行为背后故事的温情,这些故事与案件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足够体现人性。特别是书的名字,刚开始有点莫名其妙,看书的北荣才会知道,查案刑警是个新调任的人,受害者也是新搬家过来的,新人调查新人,这可能是书名的寓意吧。
……
还有一些后续有可能再补上。
netrui_cn
《大藏经》道藏使自己真正跳出了思维框架
(一):年轻时的思维情感的困惑渺茫
1:结缘佛道
青年时期素体赢弱,身痛心迷,病死之念常绕于心,83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玉泉观,南郭寺结缘佛道两教,常思开神悦体之法,从此常习禅定,学习儒道之法并阅中医经典。
2:十年耕读
85年后进入耕读生活,困于学识低劣,遍览县级图书馆藏书,倍觉心智梦寐,随对佛道如何开神悦体产生神往之情,修学佛道的同时,十年遍览《大藏经》道藏和中医经典,遍访参学当地临乡名医,渐对道医,儒医渐有感悟,乡里邻人随多求访,于是免费为乡邻施以针药,疗治病痛,自己也渐渐开神悦体。
3:学科汇通
因为乡邻疗治病痛使用纯粹传统医学之法,常受到现代医学同事的质疑,交流之际也深感自己学科范围狭窄,2000---2003年期间去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医科大学,中西医联合大学系统学习现代医学理论,产生东西方医学理论比较汇通的思想;后进入医学实践同时使用传统,现代两种医学理论做指导,渐渐开始意识从规律认识到机制认识的重要性,开始走向东西方两大医学体系比较汇通研究之路。
(二):中年后思维桎梏的打开
1:溯源情节
东西方医学理论体系比较汇通过程中,渐感在医药层面可以中西医结合,但在医学体系机制层面无法汇通,困惑之中开始系统根据《大藏经》学习藏医《四部医典》,根据道学道藏研究中医理论,随对中医理论体系更加迷惑;藏医在唐朝也接受了《黄帝内经》理论,但结合而成的藏医体系却与中医差别巨大,而且具有超越生理解剖学层面的胚胎学机理,这与传统道藏为代表的道医体系颇为近似,于是展开中医,西医,道医,藏医体系的比较汇通,溯源情节油然而生,医学历史观慢慢形成。真正跳出了思维框架
2:动物学探源
无论哪种医学体系,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为何出现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学科比较过程中忽感需要探原动物医学,人类胚胎具有动物重演律已经被证实,何不通过动物医学研究人体胚胎发育重演律以探医学机制之源?随对动物医学发生浓厚兴趣,05年有缘进入山东六和集团做中兽药研究员,在中兽医,中禽医,中医水产医学领域展开研究,结果完全打破了自己原来医学体系认知框架,不同动物物种间,胚胎发育,生理解剖结构差距很大,而且脏腑,组织,器官有无差别甚大;固化的五脏六腑理论如何使用?人医中医西医都无法使用,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缠绕于心,心智入此迷宫,东西方医学汇通认知全部混乱。
3:正本清源
心陷迷宫如何出离?2008---2015九年期间,开始系统研究动物基因学,动物发育发生学;以此比较汇通儒医,道医,藏医三门传统医学体系,逐渐发现各门传统医学是在不同机制层面的研究体系,而且得出了超乎自己想象的结论,三门传统医学理论体系具备相同的理论结构,都具备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体系架构,先天为体就是具有现代发育发生学,组织胚胎机制,后天为用就是生理解剖学层面的诊疗体系;在文体上凡是带“经”的经典,如《黄帝内经》《四部医典》《黄庭经》等都是胚胎层面的机制体系,凡是带“论”“条辩”“要略”等的医学著作都是生理解剖学层面应用内容;如此认识后会发现所有传统医学经典的理论结论竟然与最前沿的现代医学研究结论基本相同,整个体系犹如“后现代医学”体系,在过去已经基本构建完毕,是一种“早熟”生命科学体系,得此感悟走出了心智迷宫。
由此总结反思自己三十年的思维过程:
佛教《大藏经》道学道藏对自己思维产生了巨大影响,使自己对生命科学的思维(中医藏医西医)形成了系统有序的框架,从渺茫无序的混乱思维中逐渐走了出来。
❤惡作劇❤
感谢头条号【金龙娱】的邀请,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个人的理解,其实不是跳出思维框架,而是建构思维框架,或者说是重构思维框架。
读一本书,个人的理解是这样,先形成大脑里的认知,然后呢把这种认知【倒出去】,然后呢再【装进来】,这个过程就是再重构,进去出来,折腾那么几次,对这本书的理解就会一个大致整体的认知,个人喜欢用心理表征来阐述,就是心里对这本书形成了一定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也可以理解为认知结构,对这本书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一个人读一本书时,自己大脑里已经【装载了一些之前所学东西的心理表征】,因此读一本书,也不仅仅只是读一本书,因为之前已有的心理表征跟读这本书形成的心理表征,会进行重构。读书是一种很便捷的方式来重构自己的框架。
至于哪些书帮助自己形成思维框架,这样的书很多,比如读老子之时,个人会建构框架来解读老子,读孙子兵法之时,个人会建构一个框架来解读孙子。读系统思维相关的书时,个人会建构一个系统思维框架来解读系统思维。读逻辑思维相关的书时,个人会建构一个逻辑框架来解读逻辑思维。
大抵这是个人后边形成的一个人人偏好,或者说形成了一种思维的方式,喜欢透过框架来组织所学的知识。但透过框架来学习是比较辛苦的,一定是要对所学习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然后才能建构。
再谈一点,挑书当然会挑选一些经典的,这是很关键的。要学系统思维,第五项修炼就是一本很经典的书或者TRIZ书籍是边关于【系统的论述】。
挑选书完以后,就剩下一个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如何把一本书变成自己大脑里的认知,这需要一定的基于【认知机制】的学习方法论。
每一本经典的书都会成为自己大脑里认知框架【思维框架】的一个组件。
ι珴太懦弱
谢谢悟空来邀答,
题目吓人想跳崖。
读书本身人人会,
如此一问汗颜挂。
一般只是泛泛读,
能随书动齐齐夸。
有点感想不足奇,
跳出思维没脑瓜。
何谓真正和虚假,
难跳出框建新架。
庐山真面高人识,
才疏学浅在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