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常说“大战三百回合”,一回合是什么概念?
大熊bear
小说里有,但是官修的历史里没有。
winniebaby
古代将军根本就没有说大战三百回合这句话,这句话是古代的说书人讲的。
大概意思是,双方都骑在战马上,手握长兵器互相对冲,冲一次算一个回合,再冲一次算第2个回合,互相冲300次,不要说人,就是马也受不了。当然了,高手可能会一击必杀。
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可以试想一下,大将军带着万千人马排兵列阵,然后双方各派出代表来单挑,谁单挑赢了就等于赢得了战争,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古代当兵简直是太幸福了,打仗只用练好队伍,看着将军们互拼就行了,显然这样是不成立的,将军的命远比小兵的命重要。
开心凯凯凯
那只是评书演义里面戏剧化的说法,真正的“回合”是先秦时代的车战的一种方式。
车战大概过程就是,双方战车先列好战阵,然后击鼓冲锋(如果对方不击鼓,我方也不能发动攻击,即“不鼓不列”,曹刿论战里齐国就是这么被坑的)。冲锋时只能攻击自己对应的敌方战车,先由双方的车左放箭射击,二车交错时由双方车右互相用长兵器(一般是长戟)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合”。如果一个“合”没有分出胜负,战车的御手就会调转车头,使战车再次面对敌方,这就是所谓的“回”,然后双方进入下一个“合”,经过多个“回”“合”之后,最后分出胜负。
不难看出这种战法带有很强的仪式性,是西周、春秋那个时代,封建社会制度下贵族战争特有的一种战法,其目的更多的人分出胜负,而不是杀伤敌人。限于当时生产力的限制,各国都无法支撑起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作战时更倾向于在短时间之内分出胜负即可,这种战法就是为了适应这个需求而诞生并流行的。等到进入了战国时代后,经过变法的诸国国力成倍增加,大量平民士兵成为战场主角,这种回合制的仪式化战争就自然被抛弃了,成为小说和评书艺人的经典桥段。
lailaiququgd
古代骑兵一个冲刺砍杀,转回头在来一次。一去一来所谓一回合。
爱走的驴
两马相逢到分开,期间来往砍杀爱几次几次,只要两马错开,一回合结束。
叶婧Ψ读古诗
一回合是双方放馬,兵器相交为一个回会,然后双方又放马交战为二回合,,,
zhuangma
这个问题很简单,看到职业拳击擂台赛了吗,三分钟一个回合!古代所谓 一回合,就是打在一起,然后分开,就是一回合,然后再战,就是二回合
花飘零
我觉得打一个照面或一个互相交战动作就算一个回合。
kenny_ann
一回合应该是:张飞刺岳飞一枪,岳飞格挡或躲过,刺回张飞一枪,张飞格挡或躲过。这为一回合。[灵光一闪]
一回合的特殊情况是:张飞一枪刺死了岳飞。再者,张飞拼命刺岳飞,岳飞拼命格挡或躲闪,然后揪机会回击一枪。这两种情况都该称为一个回合。[灵光一闪]
280323541
估计像山羊干架一样,碰一下算一个回合。
change、
我打你一下,你打我一下,就是一回合。
lgyiyi
俩人骑着马,冲到一起交战,两匹马不停,冲出去远了,再调回马头,再打,这就是一回合。
大战三百回合,是戏剧里的台词,古代人打仗没有俩主将单挑的。
在奴隶社会,打仗是奴隶主们之间的事,奴隶主驾着战车,双方在战车上对骂,然后马车冲到一起互相伤害,奴隶们拿着木棒吆喝助威,像极了戏剧或评书中的场面,打败仗的一方发现自己的奴隶主败了,赶紧逃跑。
后来出现了孙武白起这样的军事家,告诉奴隶主这样打仗是不行的 ,然后出现了训练士兵排兵布阵,骑兵也不是用来单挑的,骑兵冲杀是许多马排成一排,用来冲击对方兵阵,单匹马冲进步兵群里,就像现在的单辆坦克落进步兵群,下场只能是任人宰割。
古代骑兵大多时候没有马蹬子,骑兵骑马时一手拿着马槊夹在胳膊下往前冲,另一手需要拽着马缰绳,两腿还要夹紧马肚子,以免落马,俩主将骑着马双手挥舞着几十斤的兵器单挑基本不可能,三国演义里的大战三百回合纯属戏剧台词。
烽火
“大战三百回合”经常出现在小说和电视剧当中,实际上在古代实战当中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它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常识。
车战“回合”这个词源于古代战争中的车战。
“车”一般是独轴(辕) 、两轮、方形车舆(车箱)的马车,用两匹马或者四匹马来拉。一辆战车的配置为三名战士,中间的负责驾车,左边的负责远程攻击(用弓或弩),右边的负责近程攻击(用戈、戟或长矛)。
战车作战时,两军相对,一字排开,双方战车相向而行,发起攻击。当敌我双方相距较远时,战车上左边的战士发起攻击,用弓或弩射击敌方。当敌我双方相距较近时,战车上右边的战士发起攻击,用戈、戟或长矛攻击敌方。
左右两边一轮攻击之后,这时双方的战车也擦肩而过,向背而行,这个过程叫做一“合”。
双方战车向背而行一段距离之后,还要再兜回来,重新再战。战车上的远程、近程攻击再进行一轮,就叫一“回”。两车交战,有一“合”必有一“回”,故称“回合”。
车战始于商周时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武王伐纣时“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春秋战国时,又有“千乘之国”的说法,如果一个诸侯国拥有战车千乘,那么它就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国。而周天子的国度,也就是周朝,被称为“万乘之国”。
马战到了西汉时,北方匈奴入侵,屡次犯边。面对匈奴冲击能力更强、速度更快、行动更加灵活的骑兵部队,中原王朝传统的战车部队逐渐力不从心、招架不住。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车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马战成为主流。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演义》中对马战的描述最多。两军对垒,首先就是双方各出一员大将骑马单挑,进行马战。马战时两人向着对方进行冲锋,双方的战马要错开一个身位,两人使用枪、矛、剑、戟等近战武器进行对攻。
一般来说,一方使用兵器攻击,另一方就要使用兵器抵挡。一攻一挡以后,双方战马擦肩而过,背向而驰。然后再调转马头,双方战马再次发起冲锋。马战的这个过程也叫一“回合”。
双方大将骑马进行单挑的主要目的是鼓舞士气,振奋军心,从而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我们经常在小说或电视剧中听到“大战三百回合”,其实在真实的战场上根本不可能做到。对于人来说,举着一件几十上百斤的武器进行对攻,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就算一动不动,也撑不了那么长时间。对于马来说,一个回合起码要冲锋几百米,三百回合大概三百里,肯定也受不了。
所以,实战中更可信的说法应该是十几回合之内就分出胜负,一回合便将对方斩于马下最高效。
步战步战很简单,就是双方拿着武器对攻或者不拿武器进行赤身肉搏。步战其实不能称之为“回合”,更贴切的叫法应该叫“过招”,武侠小说中用得比较多。
高手过招,见招拆招。在步战当中,“大战三百回合”才有可能。
布鲁先生
(1)二人步下对打,拳脚或兵刃相交,各自完成一次攻防动作,称为一回合。
(2)二人骑战,各执兵刃刺击攻防一次,然后纵马交驰而过,称为一回合。
而真战场上以命相搏时,却是“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根本不会出现你来我往的三百回合大战,连三十合也不可能!
这是戚继光所说的,语见《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二书。古代打仗怎么打,以打仗为职业的戚大将军所言,自然比罗贯中、施耐庵等等小说家们靠谱的多。
所以,演义与评书上经常出现的大战三百回合之事,或者会出现在场上比武与较技之中,而决不会出现在打仗拼命时候。
如果不信,那么我来打个比方,看了你就会信。比如霍利菲尔德与泰森的那场经典对决,二人打满十二回合才分出胜负。
但是,如果二人不是有规则比赛,而是拼命打架的话,
你是否觉得他俩,也会如比赛一样的走着步伐、虚虚实实的打上近一小时,十二回合?
那是决不会的!
真拼命,二人就是硬碰硬的对冲,不招不架的重拳对轰,最多五六下就分输赢,必有一人倒地一人站着。就算技术力量相近,真打时还有百分之五十的运气因素,谁先挨到重击,谁就认倒霉。
这事,有经历过的人,自然清楚。
再回到古代,为什么说战场上决不可能出现大战三百回合之事呢?冷兵器时代的战斗,都讲列阵而战。
战斗展开的方式;
都是先强弓劲弩一阵齐射,然后步骑结成阵型向前突进,临阵三矢射过,便进入了白刃格斗。
那么,这样的战斗就有以下几种类型。
(1)步兵阵与步兵阵对攻。
双方千百人列成紧密队形对撞,人挨人,肩并肩向前硬推,敌丛枪戳来,我丛枪戳去;敌乱刀砍来,我只乱杀还他;
相互七八次刺击,前队伤亡殆尽,后队跟上继续,一队一队、以鼓角号声为指挥,交替迭进向前攻击,拼得就是谁先承受不住。
而这样的战斗,怎么可能让两将大战三百回合呢?
(2)骑兵与步兵对战。
步兵结成拒马枪阵,枪予如林向前攒刺,并以弓弩交替射击,使箭矢如雨不绝,目的就是阻止敌铁甲骑兵硬撞进来。
而骑兵只是绕着刺猾一般的步兵阵疾驰,并以骑射向步兵阵中抛射箭矢。只待一旦发现步兵的防御阵型漏洞,就急转向驱马直撞入去。
骑兵一旦撞进敌军步兵阵,必定是驱动马速,利用战马的冲击力,急向敌阵纵深猛插,目的就是冲乱敌军阵列,最好凿穿其阵型。
如果骑兵陷于敌军步兵阵中失去了速度,冲不动了,那么骑兵十之八九会死于敌军的乱枪齐戳之下。如果步兵阵型让敌军骑兵的高速冲击凿穿了,那么步兵必定崩溃。唐太宗李世民霍邑破宋老生,虎牢关破窦建德,都是靠骑兵突击,凿穿敌阵型然后促使敌崩溃。
所以,这样的战斗,也决不可能出现二将大战三百回合之事!
(3)骑兵与骑兵对决。
骑兵与骑兵对决,敌我双方同样结成队型,驱战马高速对冲,进入弓箭射程时,各自弯弓对射一次,然后举刀持矛,待两马相交时,各自刺击一次,无论击中或击不中,都飞驰而过。两方都整队交驰,直到全队脱离接触之后,再转向,继续反复对冲,直到有一方承受不住伤亡败走为止。
这样的战斗,相同二人,或许同一场战斗中不会碰撞两次,那是更加不可能发生二将大战三百回合的事了。
那么,什么是大将?
大将统率万人,一身干系战役成败、万人安危。这样的重大责任压着,大将可能单挑吗?
确实,古代战争中有两军结阵对战,大战之前先以一骁勇偏将率数十精锐骑士驰向敌阵前,耀武扬威、以挫敌锐气的事。
那时,另一方必定也会由武艺出众的偏将,率数十骑上前迎战。
但是,这样的战斗,双方必定是主要以骑射决胜负。
纵使发生了白刃格斗,也是最多驰马几个交错,二三回合间必是一死一活,决不会发生二将从容不迫的在阵前大战三百合的荒唐事,这简直是拿军国大事开玩笑!
例如,著名的薛仁三箭定天山。
唐高宗龙朔元年,薛仁贵以副将职随从郑仁泰西征讨伐九姓铁勒。
两军相遇,列阵对峙。九姓铁勒以数十骁勇骑士在唐军阵前挑斗耀武。
唐军当然不会示弱。勇冠三军的薛仁贵率从骑前出。薛仁贵跃马弯弓,连发三矢,立毙三敌。吓得铁勒勇士们不战而逃。
古代武艺,首推弓弩骑射,古代将军们也决不会弃弓箭不用,却去拼白刃格斗。
所以,阵前大战三百回合的事,要多少荒唐,就有多少荒唐。
然而校场比武演技时,那么二将各披铠甲,手执去掉锋刃的矛槊,跃马对刺。这样,相互交驰互击数十次而胜负难分者,倒也或者是有的。如果是步下演武斗技,则双方各持去刃枪矛,各据校场一角。
然后游走中相互逼近,各自刺击一次,又立即分开,然后再在游走中各寻戳方的防守漏洞,然后再找机会攻击。
若是这样打,那么大战三百三十个回合,也是有可能的!
(图来自网络)
丹妞爱乐
过去交手或兵器斯杀,多是面对面交手,由其是骑马兵将交战飞马相杀,并举兵器踏马而过,然后又拨马而回,错马相杀,这就是一回合,也可一刀(枪)毙命,也可死缠烂打,反正是说书人的嘴,真实的战斗不象描写的那样别致,而是性命相搏。不是精彩,而是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