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
大尉
谢邀,学习历史,是让我们懂得,民族文化的历程,各朝代的兴衰,以及各朝代丰功伟业,衰败之因。更是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传承。懂得纵横交错,上下贯通。做到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学习历史,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来学习。比如说,我在学某个朝代的历史。我就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去学,去掌握。然后再将我们所学过各个朝代连贯起来,去找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出意义。但是,历史教学,是把它们分开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教科书是分成三本必修。第一本必修讲政治,第二本讲经济,第三本讲文化。它们是把中外合并的。这是为了方便于横向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所以,说到这里,就是告诉大家,学历史,要做到横向与纵向的兼顾。这样大家就可以具有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素养。
当然,更要拥有家国情怀,把握历史规律,做到史论结合,实事求是。 希望大家能够开心的学习历史。
Felix_Shenyang
谢谢邀请。
根据本人学习历史、从事历史教研和历史知识普及的体会,个人觉得,历史初学者要走进历史大观园、逐渐领略历史之魅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听。听优秀历史教师的讲课。
2.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场所。
3.阅。阅读靠谱的历史书。
4.写。记笔记,写历史札记。
5.说。把自己学到的历史讲给其他人听。这是很好的锻炼。
6.悟。从历史学习与阅读中获得感悟,积极思考,从历史里获得有助于人生成长的智慧。
如果一直这样努力,历史学习之路会越来越宽广。
diguozi0303
我是梦初dreamer,很高兴能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很有发言权,因为自从初中开始学习历史这个科目之后直到高二,我历史几乎都是班级第一,很多次都是满分。高二之后因为我学习理科了,所以就没有发言权了。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1.首先你对书本内容一定要熟悉,一定要熟练到每个大事件的时间都要随口可说。那要怎么做到呢?这需要你反复多次的看教材,建议每本书都要看15遍以上,古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历史也一样,看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当然看书也不是死看,你几乎看了5,6遍就会记得书本的绝大多数,之后翻看就是补自己不知道的,前面看了遗忘的,反正就是要保持一直熟练。
2.要学会构建知识框架,比如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学会自己按照历史发展自己能写出每个事件的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义等。
3.在中学学习历史目的也是逃不开考试,所以你也要学会做试题,首先要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然后一般平时做大题你只需要多审题然后构思自己的答案,也不必写出来只需想好,最后再去跟参考答案对比看自己漏了哪些。多次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写的跟答案差不多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一切都逃不开熟练二字,建议在空闲时间多拿出书来看一下。
谢谢,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一点帮助。
Fjwxhy
可以多看看书或者资料。我从小学开始就把初中三年的历史书看完了,完全是兴趣,感觉很精彩,尤其是古代史,能学到不少东西的,后来又看了很多古代名人的书,对于整个框架有了解。你可以多看书和网上找资料,有兴趣就能学好。我正在写一本书,过段时间就开始连载,就是关于历史的,不是小说,欢迎关注我。
shinemoon
学好历史,个人认为要做到:要博闻强记,才能有历史学习的基础;要关心社会、人生,才有历史思考的兴趣;要培养科学世界观,才有分辨是非的标准;要学好语文(中文和外文),才有读史的基本能力。
小妖女妮妮
历史是记载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人类生活在地球这个环境上,不断的迁徙生活,从而组成了今天的社会。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按照地域来划分,地理学科是学好历史学科的基础科学,按照时间纵向来学习,人物事件是学好历史的线索脉络。
lalagg
首先先要说明的是,学历史,没有唯一的标准方法,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学历史,学的不单单是表面的知识,也就是“是什么。”,这个只是表层的。浅显的。学历史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为什么?”学历史没有捷径,但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你可以用联系的方法来学好历史,比如,中国历史,在这个时期内发生了什么?然后横向对比一下:西方又在这个时期内又发生了什么?
然后再给你几个学历史的小建议:
建议:
1、眼光不要紧盯在眼前,要放长线钓大鱼,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并不是唯一,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如果现在没有,你可以自己简单的做一个分类提纲,比如水利,比如文学作品等。记住只是提纲。只用于面对提纲,回忆知识点用。
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5、多看答题,分析问题的知识要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mikee520
提的概念不太明确。我理解,应该有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如何提高历史成绩。我今年曾跟鄂尔多斯一个初中孩子讲过如何提高历史与政治成绩,结果他的妈妈暑假给我汇报,孩子用我的方法,期末历史考试全班第一。我教给他的,是我中学时的学习方法。就是自制思维导图,拿一页大纸,横着用,这个时候,你把自己当编辑,就是每一章的内容,需要你来列一个提纲。一级标题是啥,二级标题是啥,每级往下细分并列出关键内容……只要做过这种编辑工作,重点是啥,非重点是啥,每章每节每个黑标题下面重点内容是啥,门儿清,考试的时候,我甚至都形成图画记忆了,就是这个题目在第几页,哪个标题,下面一二三的内容咋排列呢,在我眼前都是清晰的画面,不得高分才怪哩。
第二个层面,如何真正的了解历史而不是人云亦云。首先是基础阅读,历史知识性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及自己喜欢的一些专门史;然后是思辨式阅读,历史启蒙性的,一些代表性的名家经典,看看他们怎么评判;最后是,根据历史真相,及别人的评判,形成自己的判断。一句话,先知道历史真相,这是史实。后对真相,有自己的认识与价值评判,这叫史识。就不容易被别人洗脑了。不过这个过程很慢,需要一个积累与扩展,因为读书是蚕吃桑叶似的,只有吃了某一块,相邻的边缘你才能扩及并吃到。为什么说,知道得越多,认为自己越无知呢?就是桑叶被吃的那个洞,越瞧的书多了,洞越大,边沿越阔,越觉得很多书需要读。我现在就觉得,需要读的书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了。因为随便读手头一本书,它里面提到哪本书,就勾起了你的阅读欲望,这就是蚕吃桑叶,越吃边界越大。
第三个层面,历史时间的记忆问题。我用两个方法,高中时历史考试,几近满分。第一是羊肉串,我会把一些关键时间,串到一起记忆;第二是台阶式,有些时间,是有规律的,排列起来,等差有序,就跟台阶式的。其实也可以归入羊肉串式。比如我会把1885、1895、1905三个时间列一起,你想它们都发生过什么事?还可以把1917、1927、1937列一起。总之,你历史教材上需要记忆的关键年代,放一起,找它们的规律。到时候一掂一串。一个不会混淆,一个也跑不了。
第四个层面,如何安排好日常时间与人生规划。其实,人从做学生起,就应该养成一个好的时间习惯与日常安排。用我的说法,从人生规划来讲,叫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从每天来讲,每个时间段干嘛,有张有驰,有放有收,保证效率,事半功倍,就欧了。
duoduo
历史给我的感觉不是学习的,首先是兴趣。当观看一个电视历史剧。看到你们的人物。然后你每一次能在历史人物的经历里面,学习到一些对现在能用的知识。然后非常的巧合,而且很对的时候,也许就会慢慢的喜欢历史这个东西。 因为你想了解更多英雄事迹,历史的印记。 就会默默的去关注关于历史的一切东西。 喜欢他给你的文化,和震撼。 因为历史上的人物性格和人相处。感觉和今天一样的。只是他们骑马,没有手机。而已。
洋lois
直接上干货。
一、从古至今的朝代列一个提纲
如果对上面的提纲心里没数就不要说喜欢历史。
二、喜欢哪个朝代的历史就把哪个朝代的历史再详细列一个提纲。
三、多读历史原著,不要拾人牙慧,要有自己的思想
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学历史是通过事然后知理。
五、真正想学要耐得住寂寞,三俩天的热度那是糟蹋自己,也是糟蹋历史。
六、给我点赞的发大财
潜水爱好者
俗话说:以史为镜,可知兴衰。读史使人明智。历史这门科目,不像其它科目那样枯燥乏味,相反,我觉得它非常有趣,这样一门科目究竟怎样才能学好呢!下面我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增加对历史的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当的培养一下自己的历史情操!有人或许会问,兴趣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呢!兴趣这个东西,它很奇妙,有人天生就对某一样事物感兴趣,就像我一样,我喜欢历史,并不是因为它很好学,而是因为我对它感兴趣!建议你可以去看一些历史书,最好是那些通俗易懂的,个人觉得有些历史书籍虽然内容很详细,但文字有点枯涩难懂,容易使人产生倦意。当然,看什么样的历史书主要取决你自己,我只是给个建议!还有就是观看一些影视剧或纪录片,要观看那些有技术含量的,目前流行的历史影视剧比较多,选出有技术含量的进行观看将起到事友功倍的效果。个人在此推荐几部:《井冈山》、东方战场、历史纪录片纪实等
2.建立历史时空坐标系,理清历史发展脉络!什么是历史时空坐标系?历史时空坐标系就是把某一大历史事件的进程,划上一条时空轴,在上面标注好历史事件,形成一条时空轴,。还可以
将建立一个坐标轴,将多个历史事件,按照历史主题来划分,横轴是什么主题,纵轴是什么主题,然后分别在横轴和纵轴上标注好历史事件。 如图所示
图画得不是很好,但大致就是这样画的
3.加强记忆。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对知识的记忆,历史也不例外,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不管方法如何,都需要及时巩固复习。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方法,我先举几个例子。比如1234年,蒙古灭金,是不是很好记呢!再比如1839年虎门销烟,1949年新中国成立,按照时间间隔来进行记忆。又比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辛酉政变,总理衙门成立,利用同一时间来记忆多个历史事件。记忆的方法很多,适合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4.学会分析。要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通常来说,对一个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时间,历史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在这里着重为大家讲讲历史背景,原因,影响。历史背景可以分为国内,国外背景,国内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原因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也称导火索,是显而易渐的原因。间接原因就是不起主导作用,起交接的作用。根本原因就是导致历史事情发生的根源,在历史政治史方面如果问根本原因,那就选经济方面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我们老师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举个例子,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原料。历史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国内的影响,对国外的影响……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akun102
不管是学习哪个学科,关键是先把这个学科的大体脉络理清楚了,比如哪些是主线,哪些是分支,同样学历史也是一样的道理了,所以我把历史学习的经验分享一下,我是学理科的,对历史纯粹是爱好,话不多说
1.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这个说起来就是为了背诵起来方便记忆,也是为了背诵时有乐趣,不至于过于枯燥,经典的例子,比如: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歌,现在我还能完全背下: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最后一句是王朝至此完,历朝历代顺序就缕清了。
其实不光学习历史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像一年的节气歌,也是一样,比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夏暑相连...我现在基本就是通过这个节气歌来识别当前的节气。
2.缕清人物关系。中国古代的历史基本是由几个关键的人物推动着前进的,所以学习某个时代的历史时,先把那个时代的关键人物弄清楚及和他有关系的人物事件等等,举个例子,比如:像汉朝的创建者高祖刘邦,就围绕这个人物不断深入,由关键人物再联系到关键人物的历史事件,再由关联的人物纵深联想,这样整个大汉的脉络就理清了,记忆不也难了(当然这只是说方法问题,细节就要自己把握,脑中有图遇事不慌,记忆要有文字向图形转换的能力)
3.不同时代的人物及事件进行类比。其实学过历史的人都会发现,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很多时候历史都是在重演,所以把不同的人和事进行纵向对比,学习的效果将会更加深刻,举个例子:每个朝代开国皇帝基本会清除异己,但是宋赵匡胤是通过和和平劝退的方式,让几个拥立自己的大将解甲归田,但是明太祖却比较狠,基本杀光了。一个是温而治之,一个是简单粗暴,这种鲜明的对比会加深你对历史的印象(这里只是个例子,可以有其他的对比)
前面说的那些方法如果能熟练应用,基本对于历史常识性的知识基本能掌握七八成,但历史不光是基本常识,还有历史人物事件背后所反映的深刻的历史意义,对于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可能描述的文字会比较多,这么多文字要逐字背吗?显然不是的,其实搞明白四个点就够了
1.是什么。顾名思义,基本就是事实本身了,比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诞生,举个例子:太平天国是个清末的人民起义运动(额,这描述有些生涩),是什么的重点在于真实性。
2.有什么。围绕这个历史人物发生了什么,还是举太平天国的例子,太平天国发动反清(没有复明)的大规模运动(战争),经历了什么战争,有哪些著名将领指挥的等等,"有什么"描述的是事实的细节。
3.为什么。当然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了,为什么会发生太平运动呢?农民为什么会起义呢?为什么最后他们又失败了呢?带着问题不断求索,你会发现,整条线都是有关联的,不再孤立。
其实不管哪个学科基本都在遵循这样三个规律,如果把这三个规律搞清楚,弄明白的话,学好每个学科都会是易如反掌的事。
幕天席地
初中一年级学生想要学好历史,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得先预习功课。
就像我们平时学习任何功课一样,只要你在上课前一天预习了一遍,第二天再去学第二遍的话,就容易的多了。预习就是先对课本知识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自己还可以先找出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点,再加上老师再讲一遍,你就容易明白了,也能对历史知识加深印象,记忆更加深刻。
2、在课堂上要记得做笔记
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都有要求我们做笔记,这个笔记是有做笔记的道理的。我们做笔记时不要死搬老师说过的话,而是要抓住老师说的重点、难点、要点来做笔记,有时老师讲的快,就记下几个关键词,下课的时候再凭记忆补充,实在记不起来,再请教老师和同学们,这样,你就又学习了一遍,等于就是又加深了一次记忆了。
3、课后复习
这个复习,我们不是简单的复习一次就行了。我们要想把历史学好,这个课后复习很重要。就是我们复习要有方法,主要表现在,下课后,除了不明白请教老师和同学们外,下午回到家,要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先好好回想一下,我不看书本能不能将作业上的题都做好。先用草稿纸写一遍,然后再去对照书本,看自己回答的是否正确!这样,等于我们又是在复习学过的内容了。然后,将错过的纠正过来,重新写在作业本上。这样,你做一次历史作业,等于你是又学习了三遍。晚上早早的躺在床上要睡觉了,可以先想想今天学过的内容,看是否还记得,不记得了就再看一下。在二天之内,你等于是学习6遍了,对于一些记忆这么好的同学,比如,你,记住这些内容,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你说是不是?
4、多看历史典故
历史课本上都有历史人物,然后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变,等等!这些要多看看。看到一个历史人物,往往书本上介绍的不是很多,你有条件的话,可以去网上查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包括他的生平事迹,做了哪些好事,又在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多看看多酝酿一下,这样,这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就会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了。等再次回到历史课堂上来的时候,老师一讲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会问哪位知道这位历史人物做过哪些好事呢?这不是掉进你的锅里不是吗?你一举手回答了问题,不但得到了老师的佳奖,还得到了同学们那呱唧呱唧的掌声,你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我看,你下次肯定还会去搜罗更多历史人物的资料的了。因为什么?你自己想吧。
5、学会总结
历史学的好不好,总结很关键。考试考的不好的地方,全部用一本子,全部重新再做一遍,每次做错的地方不是很多的,除非你是那个,嘿嘿,不说了。
6、加强复习
我们每个星期要将那些做错了并总结过的地方好好温习一至两遍。每个月再做一次总复习。考试前,就不要去翻书了,就去翻一翻你的总结本子和笔记本就可以了。
总之,我相信通过这样的预习、学习、温习、总结、再复习,你的历史一定会学的非常非常棒的!
相信我,也更要相信自己,这是我的宝贵经验,一般人我是不讲的哟!
加油!你是最棒的!
钢牙小嘉
感谢邀请!
其实历史这个科目,本人认为最重要还是在于兴趣,有兴趣才会去探究去查询资料,而且你会发现,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又一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前人的故事。俗话说的好,以史为鉴,就是如此。
如果仅仅为了获得高分,所需要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主意老师所讲的要点,认真做好笔记,画出关键点。
实际上初中历史的知识要点是比较基础的,所涉及的主要是历史各个朝代的基本思想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文化影响。而且初中历史主要涉及的朝代还是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朝代,主要还是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分清楚关注的重点。
当然如果要学好历史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就不能只是靠背诵,更多的而是理解。
本人认为,历史知识若需要理解,重要的不仅是了解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是什么,而且还要去思考国家设置这样的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历史的发展都是有它内部的原因的,弄清楚原因,就弄清楚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了解了发展的规律,自然而然就能记住并理解一件又一件的历史事件了。
世界历史固然和中国历史的规律不一样,但是也是有自己发展的规律的。本人可能对世界历史不是太了解,所以就不细说了。
如果在学习中需要质询问题和交流,欢迎随时联系,愿大家共同进步。
-胖兔纸-
一个人出生时所有的知识都是零,人类能在前人基础之上不断进步,靠的是文字记录;统治者治国之术能够不断累积进步,靠的就是历史记录,古人记录历史之首要目的,是给帝王统治国家提供借鉴,故司马光所写之史书巨著被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借鉴往事,有助于治理国家之著作。
正因有良好之史学传统,才能在王莽那样试错中不断吸取教训,让政治制度不断完善,避免重复犯错,最终形成极为稳定之统治模式。
普通人也可从古人之历史著作中获益,历史不仅对政治制度之试错,也是对人生之试错。人性亘古不变,历史中那些事件在今天相同之条件下仍旧可以发生,我们可从繁多之历史事件中观察人性,洞悉人们在各种特殊环境下之反应,许多人生教训不需要亲自尝试,可直接从历史事件中学到,因此我们可比不读历史之人用更低成本快速成熟。
中国记录历史之传统从《左传》开始,到司马迁之《史记》正式定型,为中国史学定下很多良好之规范,不少规范被执行了上千年。
中国的史书主要有两种形式:“编年体”和“纪传体”。“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顺序,一年一年、一月一月地记录历史事件,《左传》和《资治通鉴》都属于这种形式;“纪传体”主要以人为单位,把一个人之一生写成一篇文章,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是讲秦始皇一辈子之事,史记•高祖本纪就是讲刘邦一辈子之事,《二十四史》便是采用纪传体书写的。
编年体和纪传体各有优缺点。刚入门读历史之时,最好读纪传体,纪传体都是有头有尾的一篇篇故事,前因后果写得很清楚,看纪传体就和看小说一样,可让我们快速建立对某个历史人物之印象,总结他之得失;等到详细研究历史之时,就需要编年体了,借助编年体才能知道某件大事发生时,当时之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编年体把所有历史人物都打通到同一条时间线里,便于抓住历史之大脉络,初学者上来就读编年体,会感到极为枯燥,因好几件事情都混合在同一个月份里,又没头又没尾,常常会看得莫名其妙。
简而言之,纪传体更适合初学者,编年体更适合历史专家,传统之史书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借鉴,统治者又不是历史专家,当然是故事性强之纪传体更适合,因此纪传体成为中国史书之主流,现在很多历史普及书籍,都是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也可看作是变相之纪传体。
除人物之传记外,《史记》还适当兼顾了其他内容:《史记》里一部分内容叫作“书”,“书”所录不是某个人之故事,而是国家之政治、经济、文化等某一个领域情况,如河渠书就是专门记录水利方面之事,相当于是一部独立之“水利史”;为后人查阅方便,《史记》还有一部分叫作“表”,就是历史大事年表,像是一个简略版之编年体提纲,以弥补纪传体之不足。《史记》之结构设计非常完善,因此成为后世史书之典范,《二十四史》基本都是按照《史记》之结构来写的;《史记》另一个优点是文字优美、内容真实。甲骨文记录商周之时很多珍贵史料,但是在清朝末年才被发现,人们都不知道甲骨文之存在,司马迁在没看过甲骨文之情况下,在《史记》中对商周之记述大体上都和甲骨文资料吻合,说明司马迁之历史考证水平非常高。
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史学之重要性,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历史记录,中国朝廷很早就有专门负责记录历史之史官,从晋朝开始,还有专门记录皇帝一言一行之史官,所记录之内容被称为起居注,是皇室的第一手资料,内容非常详细,史学价值极大。
中国很早就有“政治不得干涉历史记录”之史学精神,皇帝对于天下百姓都有生杀予夺之大权,但不允许看自己之起居注,为的是避免皇帝随意篡改史书,如皇帝非要看,会受到大臣集体反对,也会受到后人之谴责,当然历史上还是有些皇帝违反了这条禁令,但这条传统之存在,已是非常了不起之事。
可以自豪地说,因司马迁等历史学家们所开创之史学传统,中国之历史记录是世界上最为完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