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僧是虚竹吗?张无忌练过九阳神功就能像练过小无相功一样快速“学”成其他武功?
Dream Yi F
斗酒僧肯定不是虚竹。虚竹信佛,斗酒僧却是儒道僧俱备,在虚竹的个人经历和思想状态中,他持佛心,逍遥派武功是纯道家心法,虚竹读书不多,绝对不可能研读儒家著作,更不可能写下高深武功心法。
九阳经其实属于思想指导类哲学书,除了有具体的内功练法,却是没有武功招式的,它能指导修炼者观察和寻找对方破绽和破解之途径,却没有具体方法。张无忌在西域与灭绝师太对仗,根本不懂如何拆解招数,前两掌都是被对方精妙的招数击倒,只有最后一掌灭绝用纯内功恰好撞在九阳功的枪口上输了而已。张无忌在光明顶对六大派车轮战,完全是现学现卖,龙爪手看一遍就懂,一是九阳理论指导,二是他本人悟性奇高(后来张三丰评价张无忌就是悟性高,尤其难得的是思想正确得人心居然能够收复明教桀骜不纯的豪杰)。张无忌懂九阳功,但没有自己的功夫,只是可以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却是无为最高境界。
九阳真经是斗酒僧看过九阴真经后,认为纯道家武学过于偏向阴险,参以佛家化解之道(这与扫地僧点化萧远山和慕容博的道理一样),也加入了一些儒家的修养,比九阳层次更高。因此,与其说虚竹是斗酒僧一线,不如是黄裳一线。而以斗酒僧有儒家学问看,也不应是扫地僧一线。九阳经从内功层面上说,应该与少林易筋经等同,但两者却不是一回事。
等待幸福的格桑
我认为是,如果虚竹活到第一次华山论剑时二百岁左右吧,逍遥派本来就是修真门派,虚竹内力又高,能写出九阳神功的人觉不会是普通的僧人,虚竹逍遥派武功集于一身,又向往当和尚,高僧里喝酒的有几个,虚竹可以,因为他自己给自己剃度。
如果不是虚竹,是少林高僧就不会将九阳神功藏的那么隐秘了
阿月浑子
可以明确的说,斗酒僧就是虚竹。
我们分两部分讨论,一个是《九阳神功》,一个是斗酒僧的自诉。
首先我们先说说《九阳神功》。
《九阳神功》可以说是有以下几大功能:
内力深厚,防御高,阴阳互济,模拟武功内力运行,学习武功速度快,吸收赋予内力。
这些功能是不是看着很眼熟?没错,这些功能都在虚竹身上出现过。
内力深厚,防御高这是众所周知,自不必说,先说说阴阳互济。
——————————
【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
————————————
这是《九阳神功》中的阴阳互济描述。
————————————
【当下教他如何倒运内力,怎样将刚阳之气转为阴柔。无崖子传给他的北冥真气原是阴阳兼具,虚竹以往练的都是阳刚一路,但内力既有底子,只要一切逆其道而行便是,倒也不是难事。】
【虽只阴阳二气,但先后之序既异,多寡之数又复不同,随心所欲,变化万千。】
——————————————————
这是逍遥派功法描述,逍遥派所有内功都具有阴阳兼具的功效,并且平时可以使用纯阳内力,或者纯阴内力,或者阴阳兼具,可以说是阴阳二气,随心所欲,变化万千。逍遥派功法算是可以创作《九阳神功》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模拟武功内力运行。
————————————
【本寺七十二绝技,均分‘体’、‘用’两道,‘体’为内力本体,‘用’为运用法门。】
————————
众所周知,在天龙中,七十二绝技每一项绝技都分为,招式的运用法门,以及内力的运行本体。而在倚天中,单独修炼专属内功法门已经被少林九阳功简化,也就是说,不用单独修习每项绝学专属内功,而已一项少林九阳功即可推动七十二绝技。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就是鸠摩智以小无相功使用七十二绝技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张无忌使用情况,张无忌在光明顶对战空性时,运用龙爪手这都是知道的,当时张无忌是以乾坤大挪移学习了龙爪手的招式,但是招式能从外观学习,龙爪手的内功运行怎么学?恰好《九阳神功》可以模拟推动内功运行。
--------------------------
【一面说,一面提起左手,学着玄渡的手法,也弹了三弹,指力中使上了小无相功。】
————————
我们看这段虚竹使用拈花指是不是很眼熟?同样现学现卖,同样内力模拟。当然这要是在天龙时代,可能会有人发现不正宗,但是倚天时代,大家都是这么用,也就是这么用变成了正宗,所以没有任何人有疑义。
————————————
【原来虚竹背诵歌诀之时,在许多难关上都迅速通过,倒背时尤其显得流畅,童姥猛地里想起,那定是修习了“小无相功”之故。】
——————————
再来对比张无忌学习乾坤大挪移,太极功法等速度,发现九阳神功竟然与逍遥派武功效果如此一致。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九阳神功》的吸收赋予内力功能。
——————————
【四人内力甫施,立时觉得他体内有一股极强的吸力,源源不绝的将四人内力吸引过去。
……
四人急忙撤掌而起,但觉似有一片滚水周流四肢百骸,舒适无比,显是他不但将吸去的内力还了四人,而且他体内九阳真气充盈鼓荡,反助四人增强了内功的修为。】
——————————————————————————
这段就更有意思了,像不像无崖子传功虚竹的场景?《九阳神功》所有的功效居然都在虚竹身上出现过,巧合不巧合?
看到这个功效,甚至《笑傲江湖》中,那一页纸的汉文《易筋经》,我就怀疑是把少林九阳功改名了而已。
下面我们说说斗酒僧的自诉。
——————————————————————
【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
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九阴真经》,更有阴阳调和、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
—————————————————————————
由于斗酒僧是新修版出现的人物,所以我们都只能在新修版书中寻找证据。
从斗酒僧自诉中,我们知道他一生为儒为道为僧。而新修版恰巧为虚竹添加上了“儒”的体悟。
——————————————————
【萧峰跟着传他“降龙二十八掌”,这是一门高深武学,既非至刚,又非至柔,兼具【儒家】与道家的两门哲理。】
————————————————
需要儒家思想时,虚竹立刻就得到了儒家思想,虽然不多,但是儒家对斗酒僧来说,也是最不重要的。
再下来看看,自诉中的“无所适从”。
——————————————————————————
【段誉见虚竹虽得美满姻缘,神色间总有郁郁之意。
……
虚竹道:“色无常,有生必有死。父母去世,我虽伤心,倒也没想不开。我心里虽不开心,是因为终究做不成和尚。”
……
虚竹沉思片刻,说道:“三弟说得对,只要心存佛教,向慕正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学习佛法,须当圆融。拘泥不化,乃我天性中的大病!”】
————————————————————————
新修版出来的斗酒僧,刚刚描述“无所适从”,金庸就给虚竹加上大段文字,描写他的“无所适从”,并且点出为什么他是僧人,却不是少林僧人,而且能喝酒。
再来我们看一下,斗酒这个情节,众所周知,斗酒这个情节再射雕之前,只有段誉与萧峰出现过,并且段誉将这个事告诉过虚竹,也就是说知道这个事的只有萧峰虚竹段誉三兄弟。而萧峰身死,就算不死,找王重阳看书也会是打一架,不会弄什么斗酒,段誉之前说了,在天龙寺出家,而且对武功也没什么兴趣。恰好虚竹不同,虚竹对武功还是很有兴趣,但是性格又不喜欢打打杀杀,却有喜欢喝酒,还知道斗酒这个典故,所以说斗酒僧完全就是虚竹。
最后再说一点最关键证据。
很多人觉得疑惑,为什么《九阳神功》会被放在少林寺,又怎么偏偏写在那四卷《楞伽经》夹层中,要知道在金庸武侠中,提到《楞伽经》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但是偏偏对少林出身的虚竹来说,这四卷《楞伽经》却是至关重要。
——————————————————————
【玄难道:“你向方丈禀报,本寺来日大难,务当加意戒备。一路上小心在意,你天性淳厚,持戒与禅定两道,那是不必担心的,今后要多在‘慧’字上下功夫,四卷《楞伽经》该当用心研读。唉,只可惜你师伯祖不能好好指点你了。”】
——————————————————————————
看到这里,还有人说这些都是巧合吗?种种证据都指向,斗酒僧就是虚竹,只有他才会把自己创作的《九阳神功》,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在本来出身少林寺,把这《九阳神功》悄悄的写在对他至关重要的四卷《楞伽经》夹层中,也许是看见射雕时期少林的衰落,也许是想把逍遥派武功传承下去,最终虽然虚竹没有署名,但是可以九成九的确定,斗酒僧就是虚竹。
樱木花道24
金庸说张无忌第一那是因为九阳是达摩所创 后来认为不妥就改成斗酒僧还特意说明九阳和少林内功大成无异 直线拉低三个档次 所以说张无忌做不到内功外放 更别说真气了 实战符合一切
等你带我去流浪
这联想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虚竹的大名很多当时的人都知道,但是斗酒僧就比较神秘了,而且时代也差距大了,虚竹在北宋中期,而斗酒僧和王重阳一个时代的是在南宋中后期,虚竹段誉早就死了,后代平庸功法失传,中间的一百年出了个剑道大宗师独孤求败,天下无敌,可见很多天龙时期的顶级功法失传了,没有特别厉害的顶级高手,五绝学的武功在天龙算不上顶级,他们也自创武功,但都达不到顶级,郭靖却成了射雕时代集大成者,杨过也是,但不过是辉煌一世,直到张三丰张无忌东方不败令狐冲,胡斐陈家洛也就勉强是顶级高手
海意蔚蓝
我认为是段誉,段誉道家武功,儒家治国,一心修佛晚年出家,符合儒释道,王重阳这种功力的人物,难道拼酒会真平酒量?酒量仅仅是文斗,核心还是比较功力,六脉神剑斗酒一定是占尽便宜,王重阳输的心服口服,斗酒僧也能告知他为何会输,后来这种招数王重阳自然会揣摩一二,也有机会传授全真七子,也好解释丘处机为何能逼出酒。天龙后期,段誉可能和王语嫣虚竹闲来无事讨论武学,自然可参悟天下武学精要,延年益寿,活的长久,我不认为九阳能模仿复制别人武功,而是九阳加乾坤,天下内里无出其右和运气方式法门最顶级,结合后,任何武功招式都没秘密可言,所以不是九阳单独能做到。九阳内里自生,比起吸人内里更符合段誉的初心,也符合凌波微步走步就增长内力,九阳可避毒,也符合段誉百毒不侵,九阳能反弹攻击,符合北冥内里护体,九阳讲后发制人,符合段誉佛家慈悲之心,段誉非常聪明有武学天赋,六脉神剑学成速度可见一斑,九阳纯修内力,没有杀人招式,也符合段誉不杀生的性格,所以斗酒僧更大可能是段誉而非虚竹。
挪动一星
我觉得这个人值得思考!
第一:是虚竹的可能不是没有,按朝代来说,如果到王重阳的时候,虚竹的年龄在一百二三十岁左右,这个年龄也不是不能活到,你看天山童姥,九十六岁的高龄还能返老还童,这就证明逍遥派的武功能养生,可以使人长寿,虚竹集逍遥三老的功力于一身,活个一百多岁也是正常!
第二:我猜测是段誉,因为段家的人有出家的这个习俗,而且段誉又学的是道家的功夫,所以似佛似道,可是段誉为什么出家呢,因为王语嫣死了,毕竟没有武功在身,活个六七十就算是可以了,她一死段誉没有了牵挂,所以流浪江湖!
第三:此人也有可能是虚竹的后代,毕竟后来灵鹫宫是被毁了的。这种可能性应该是最大的,因为毕竟要看一下九阴真经就能传出九阳神功那等绝学,此人必定眼界开阔,身具佛道两家的知识,而符合这些条件的似乎只有虚竹的灵鹫宫了!
这只是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刘晓婷pe
斗酒僧很有可能是虚竹。刚才大家都再说九阳比小无相功强。但是这个虚竹是不是斗酒僧根本没什么关系。书中也说了是斗酒僧看了九阴之后自创了九阳神功。但是逍遥派可不止小无相功这一种武功。逍遥派有天下武学。像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不也是吗。而且虚竹的天山折梅手可以融化天下所有武功。无论是掌法。拳法。兵器。内功。甚至是暗器都可以融进天山折梅手中。随着虚竹的阅历增加他的武功就会无止境的增强。如果虚竹以小无相功为基础。然后辅以逍遥派的别的武功。最竹是完全可以闯出九阳神功的。而且也只有他可以创出九阳神功,
Hazel
金庸的败笔,从第二次修改开始,不是每一次商业妥协都是对的
金庸的小说之所以被大多数人追捧,得益于在电视电影的传播和他第一次的全面修订。七十年代末完成了鹿鼎记之后,金庸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名气已经足够了,但是在当时的内地,其实知道金庸的人并不多。这个时候的金庸,已经不是五十年代初期独自闯荡香江,跟第二位夫人同坐天星小轮,分享一杯咖啡的拮据时光了。他的明报帝国已然形成。
我们都知道金庸的小说出名,却不知道他的明报曾经在香港有多么普及。从小市民到高层人物,明报不管是时政还是娱乐性质,都是一时风头无两。这个时期的金庸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但是金庸在《鹿鼎记》完成以后开始选择封笔并且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进行全部十五部小说的修订。关于金庸为什么封笔,很多人说是江郎才尽,其实我觉得这个东西见仁见智。
用倪匡先生对金庸作品的评价解释即为:任何事物,皆有一个尽头,理论上来说,甚至宇宙也有尽头。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到了尽头,再想前进,实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再写出来,还是在尽头边徘徊,何如不写?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之后,就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大抵以后也不会再写了。所以,《鹿鼎记》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当然倪匡没有想到的是,金庸虽然封笔不写,却开始了一次重新订正,这个工作远比过去一路写下来,要难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写作的情景和境遇跟后来修订完全不同。当然这个时候的金庸用他书中表示高手的话来说,已臻化境。
并且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子,七十年代之前他写作对象以香港人为主,重新修订他要让自己的作品在华人心目中都有地位和分量。无疑他做到了。
修订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因为这些作品都已经发表,并且之前已经拍摄了很多影视作品,观众已经根深蒂固,而且那个年代,显然人们更愿意看文字。不会如今天碎片化阅读。冒着被老读者诟病的风险,金庸在做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他对自己前半生的重新梳理。
今天我们内地很多读者应该都是看的他最终的修订版,当然影视作品从八十年代开始,基本就是用他的新版为编剧蓝本了。虽然都有不同的改编,但是大致是不会变化的。新版和旧版比起来,虽然沽酒客看的不多,但是显然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封笔后的十年修订非常值得,也让金庸的武侠小说真正有了高度,区别于梁羽生和古龙。
本来之前就比二位要高。虽然我想喜欢古龙的人未必同意,但是大多数人更喜欢金庸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即便如此,金庸依然被一些人瞧不起,不然李敖和王朔就不会骂他了。这点意识形态问题,沽酒客没兴趣讨论,哪个层面的人都有不喜欢金庸的理由,只是二位比较出众罢了。
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2000初,金庸突然要再次修订,我们就感觉奇怪了。因为在一元钱版权给央视拍笑傲江湖后,金庸的书籍三联版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印,我相信那些年购买三联版的人不少。据说后来不合作了,换了新的出版社,担心大家已经习惯了三联版,不愿意再买,重新修订商业考虑比精益求精上明显要多得多。
可惜这一次打错了如意算盘。按照采访的意思是说,金庸作品过了这么久,虽然有过一次修订,依然不少错漏和不合适的地方,金庸觉得有必要改正,不过这一次可不是金庸自己来,有专门的团队进行修订。如果是顶着错漏也就罢了,偏偏很多情节开始改写和增删,比如黄药师跟梅超风超越师徒的虐恋,比如韦小宝老婆基本要跑光,比如段誉最后没有跟王语嫣一起,比如乔峰的降龙十八掌,成了二十八掌,甚至还搞出个斗酒僧,让大家猜测是谁。
新版我多少看来一些片段,不想点评,反正我再喜欢金庸也不会出钱去购买这一套书籍,完全没有意思,后来有传出新版只是补漏而已,改动不大,比较跟第一次那种纯粹的爱惜羽毛行为,新版功利心太重了。当然这个不是金庸先生一个人决定的,卖方需求。不过我觉得卖方也是太不自信了。拿到版权你可以添加一些港版的老配图嘛,为什么就非要改来改去呢?除了错漏的地方,没必要在画蛇添足了,红楼梦增删十年已经够了,金庸做过同样的事情,何况第三次金庸先生显然没有自己全程下场的经历,其他人代笔就滑稽了。
总之个人认为,金庸这次的败笔,从第二次修改开始,不是每一次商业妥协都是对的。所以我们不必要去讨论这个斗酒僧是谁,他也不过是虚拟人物罢了。
破人小茜
我倒觉得斗酒僧更像段誉。从年龄上看,段誉与虚竹只差三岁,而段誉是南帝段智兴的祖父,一论后南帝大概四十多岁,段誉与虚竹都可能还活着。
要分析斗酒僧身份还要看倚天中提到斗酒僧几个特点:斗酒,僧人,儒释道三通,文笔颇佳。
首先是斗酒,这不禁会让人想起松鹤楼段誉与萧峰那场比斗,王重阳自然也有几分当年萧峰的豪气,晚年的段誉见到后怎能不欣喜万分。还有一点,斗酒结果是王重阳输了,想想丘处机和江南七怪斗酒的情形,也只有六脉神剑这种外挂才能斗得赢。虚竹内功虽深厚,但并无将喝下的酒逼出体外的技能。
再就是僧人,虚竹早年虽然出家为僧,但青年后还俗,之后更是娶得娇妻,跟僧人扯不上了。而段誉确是在晚年出家为僧,从这点看,段誉也更符合要求。
再看儒释道三通:虚竹早年为僧,后入逍遥派,勉强算道,至于儒就半点也都扯不上了;段誉早年师从数名大儒,精通儒家经典,后来还精研易经,又算逍遥派半个门人,道也说的上,晚年更是出家为僧。
文笔方面虚竹更是没法和段誉比了。
综合看,斗酒僧更像是段誉,而不是虚竹。
whzctt
斗酒僧当然不是虚竹,而且九阳神功与小无相功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斗酒僧为何不可能是虚竹关于斗酒僧的经历,在倚天屠龙记中说得比较简略,但也可以大概地窥探出此人的经历,此人自称一生为僧、为道、为儒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赢了王重阳,得以翻阅九阴真经,看了九阴真经之后此人虽然深配其中精妙武功,然而却自认为书中过于推崇以柔克刚之学,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
从这里看此人是一个蛮洒脱的人,为僧、为道、为儒无所适从有一种对身份无所谓的感觉,而对比之下,虚竹是一个颇为迂腐的人,对于自己不能当和尚相当不舒服。
另一方面,虚竹既没有当过道士更没有当过儒生,有人会说,逍遥派不是道家门派吗?这就是搞错了一点,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概念,道家是春秋时代老子创立的学派,而道教是东汉时张道陵创建的宗教,道家比道教早了五六百年,逍遥派是道家门派跟加入逍遥派就是道士是两个概念,像逍遥三老、丁春秋、苏星河以及九天九部诸多女他们哪个是道士/道姑了?
至于斗酒僧儒生的身份,跟虚竹就更挨不上边了。
另外,从斗酒僧看了九阴后写下九阳,可见此人还是颇有好胜之心的,然而虚竹的性格,大家都知道,人家打他,他都不不怎么还手,哪来得好胜心。
九阳神功与小无相功并无相似题主说张无忌快速学会乾坤大挪移、龙爪手、太极拳、太极剑、圣火令所以九阳神功跟小无相功相似,这是大错特错。
首先我们说乾坤大挪移,张无忌能够快速学会乾坤大挪移纯粹是因为他体内的内力量超过了乾坤大挪移修炼的上限,假设修炼七层乾坤所需要的内力是100,而张无忌内力已经达到了120,所以很轻松就练成了,这里书中是写得很明白了的。
张无忌所以能在半日间练成,而许多聪明才智、武学修为远胜于他之人,竭数十年苦修而不能练成者,【其间的分别,便在于一则内力有余,一则内力不足而已】。也是他机缘巧合,先练成九阳神功,再练乾坤大挪移,便顺理成章,倘若倒了转来,这乾坤大挪移便第一层功夫也难练成了。
也就是说,张无忌如果会的是其他内功,例如九阴真经、全真内功、少林内功等等,只要是内力量足够了,那么修炼乾坤大挪移都能快速完成,这跟九阳神功的特性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内力量够不够的问题。
然后我们再说修炼龙爪手等武功快的原因,张无忌修炼龙爪手等功夫快速的原因不在于九阳,而在于乾坤。
张无忌自幼跟着父亲及太师父、诸师伯叔,于武当派武功虽只学过一套入门功夫的三十二势“武当长拳”,但所见所闻毕竟不少,【这时练成乾坤大挪移神功,不论哪一家哪一派的武功都能取而为用】。
乾坤大挪移本质上一门极其巧妙的运劲功夫,包含了诸般运劲的精奥,而许多武功真正的难点其实就在于运劲二字,至于招数变化,很多时候运劲搞懂了招数变化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
而学习太极拳剑,则跟乾坤与九阳都关系不大了,靠的是个人资质去领悟,设定上太极是武学中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太极剑要忘记所有招数去计剑意,张无忌领悟了这层,凭借自己的旧有基础就能用的很强,而太极拳却因为张无忌本身武功太强,反而影响了理解。
张三丰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他适才见张无忌临敌使招,已颇得太极三昧,只是他原来武功太强,拳招中棱角分明,招招有劲,未能体会太极拳那“圆转不断”之意。
最后是圣火令武功,圣火令武功源于乾坤大挪移,可以说快速练成这门功夫同样是乾坤大挪移的功劳。
原来他在光明顶上,曾见到张无忌以九阳神功加乾坤大挪移手法对抗六大派英豪,圣火令武功源自乾坤大挪移,多少有点踪迹可寻。
金庸的废案中揭示了斗酒僧的真实身份其实关于斗酒僧的剧情,金庸在新修版神雕侠侣的修订稿中是想过详细写的,只是这段文字在被陈墨看后认为着实是画蛇添足,金庸细想之下也觉得确实是蛇足,所以给删除了,而由于陈墨要求金庸不要提他审核过金庸小说,所以金庸在大陆版的新修神雕中并未提及此事,然而在港台版的新修版神雕侠侣中,却提到了关于斗酒僧和九阳真经的故事。
《神雕侠侣》的第三版在修改七次之后,寄到北京,张纪中先生把修改稿拿给陈墨先生去看,陈先生写了很长的意见给我(那时我在澳洲墨尔本),我请台北远流公司将第七次改后的定稿暂停上机印刷,再快邮寄给我,我又花了两个月时间,重新再修改一次,将欧阳锋临死的情形、金轮国师的内心、公孙止的深沉、小龙女与杨过在古墓中的纯情相处等等,重新写过,似乎可以提得高一些。甚至陈先生的女儿陈小墨小姐(他还在读书可能是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意见(我也采用了),【我本来加了大段文字, 叙述九阳真经的来历,可说是大发奇想,陈先生认为是“蛇足”(他说得极客气但意思便是说“蛇足”),我仔细考虑,觉得确实是蛇足,便全部删去了,觉得删去后艺术上好些】。
在2019年,远流出版社将金庸的这段废稿出版,算是揭示了九阳真经创始人的身份,以及他跟天龙八部跟虚竹更是没有半点关系了。
斗酒僧的这个称呼其实完全不对,按照金庸的废稿,此人的真实称呼应该是“青城大隐”。
在青城山居住着两名隐者,年纪大的那人自称“青城大隐”,小的那个自称“青城小隐”,两人年纪相差超过三十岁,大隐好酒、好剑、好色,但是性格很和善笑口常开,因此在江湖上基本不与人争斗,武功虽高却没什么名气,小隐则对酒色武功一概不喜欢,后来小隐到了嵩山少林寺出家为僧,法号觉远。
某日大隐有些思念小隐,准备去嵩山少林看望已经出家成为觉远的小隐,在半路上遇见了一对男女,这对男女都是剑客,正是王重阳与林朝英。三人讨论武功,互相佩服,此时王重阳刚得到了九阴真经,十分珍惜,在谈论到九阴真经时大隐因为笑口常开,也露出笑容,却被林朝英以为是讥笑,林朝英恼怒出剑,双方开战。
林朝英使动玉女剑法,王重阳使动全真剑法,双剑合璧,威力极强,大隐却随手挡驾,还不住劝酒,就这样双方打了整整一夜,前后一共三百多招,大隐力渐不支,正要认输,哪知道双方由于是边喝酒边比武,林朝英那边酒量欠佳,酒劲上来了,出剑错了半招,反而让大隐取胜。
王重阳大大方方的认输,大隐表示这是输在了酒量而非剑招,再打输的是自己,王重阳则说世间更无人能让大隐出剑百招以上,承认单打独斗不论是自己还是林朝英武功都远不及大隐。之后王重阳将九阴真经借给大隐翻阅,大隐仔细翻阅九阴真经,对其中的神妙武功只觉得匪夷所思,极其佩服,并且询问王重阳,说如果王重阳适才跟自己比武时用上九阴真经的武功,自己早就不是对手,但为何不用。
王重阳表示自己拿这九阴真经是为了停止江湖纷争,而不是为了私心,所以自己绝对不会用真经中的一招一式。
大隐听后对王重阳的这份用心拜服,表示自己虽然看过了九阴真经,但今后也绝对不会用真经中的武功。王重阳说阁下谦虚了,你的武功根本不逊色于九阴真经,之后双方拜别。
大隐在阅读了九阴真经后,潜心思索了三日,猛然发觉了九阴真经的缺陷,即过于推崇以柔克刚,却忽略了阴阳互济,当然大隐其实不知道,黄裳九阴真经的梵文总旨也是阐述阴阳互济的道理。
后来大隐在太极图、阴阳双鱼图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阴阳调和的理解,并且灵光乍现,准备写下九阳真经与九阴真经一较长短。但是大隐所在的地方笔墨纸砚什么的都不大完备,正在苦恼时,突然想到,这不是离少林寺挺近的,觉远又是自己的熟人,于是跑到藏经阁里找到觉远要到了笔墨,藏经阁里文具齐备,但是纸张并不多,大隐灵感到了,也不管那么多,随手拿起一本楞伽经,在其中的夹缝中就写了起来,这部九阳真经其实是阐述阴阳互济的道理,同样以道家理论为基础,只是想跟九阴一较高下,所以写作九阳。
写完之后,大隐将九阳教给了觉远。
这段剧情bug很多,所有被金庸删除,主要是一旦保留下来,太多剧情和时间线的矛盾都不可调和,最典型的两个林朝英的生卒时间和觉远的年纪。
按照这段文字,林朝英活到了王重阳得到九阴真经之后,也就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后,但此前设定中林朝英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近二十年前就死了,这续命二十年不打紧,按照丘处机的说法,以林朝英的性格如果活着必然会去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那么五绝之位必然要变,搞一个六绝不成?这么经典的五绝设定,金庸要自己毁了不成?同时林朝英都跟王重阳同闯江湖,那显然是二人和解了,这一和解,古墓派的剧情就彻底没法写了,像原本的设定林朝英是认为王重阳负心寡义,这才跟弟子全部自闭到古墓不出来,现在可好,俩人既然和解,古墓派还自闭什么劲儿?李莫愁因为不愿意发誓不出下终南山,所以才得不到真传,那古墓派不自闭了,李莫愁也没道理不能学玉女心经吧?
还有觉远的年纪,觉远在出场时是五十岁左右,也就是比五绝小了四十多岁,但要是按照这个废案,大隐比觉远大了三十多岁,两人曾经一起在青城山隐居,后来觉远选择出家,既然自己选择隐居,那时候的觉远就应该是成年人了吧,这里我们姑且算他二十岁?而又过了不知道几年,才到了大隐遇见王重阳、林朝英,此时第一次华山论剑刚过去不久,到神雕末又过来了大约六十年,也就说觉远的年纪上调到八九十岁。
而觉远年纪大,对应的辈分也该高,那么少林寺心禅堂的七老既然不能在辈分压过觉远,就不好对觉远大呼小叫,后面剧情也要改写,觉远跟张君宝的出逃剧情可能要大改,毕竟觉远这么高的辈分了,地位在少林也不再一样,不好直接安排方丈和心禅堂七老下令抓人。
总得来说这段阐述九阳创始人“青城大隐”的文字的确是画蛇添足,但是也要知道金庸删除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减少bug,而从这段文字里也能知道此人的身份是金庸突发奇想的新人物,跟天龙八部、虚竹没有半点关系。
无聊的家伙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很多人读者可能不知道这“斗酒僧”是谁。其实斗酒僧是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中九阳真经的作者。其实说起《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的作者,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
在最早的连载版小说中,《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同为达摩祖师所著,是姊妹篇。九阴、九阳相生相克,阴阳互济。不过九阴更偏重于奇妙招数,而九阳则偏重于真气内力。《倚天屠龙记》中写着:
当年达摩祖师手着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两部武学奇书,一阴一阳,两部书中的武功相辅相成,相生相克,不分高下。只是九阳真经中的功夫偏重养气保命,九阴真经则偏重致胜克敌。从内功纯真言,是“九阳”较胜,说到招数的奇幻变化,则是“九阴”为优。——《倚天屠龙记》(连载版)第四十四回金在油中后来金庸修订了自己十四部小说,并由三联出版社出版,被称为“三联版”。在三联版中,《九阴真经》的作者成了刊刻万寿道藏的黄裳,而九阳真经的作者则成了一位不知名的高手。
在世纪之交,金庸最后一次修订了自己的小说,被称为“世纪新修版”。在世纪新修版中,九阳真经的作者成了一位神秘僧人。
因为此僧与王重阳斗酒取胜,才得以借观《九阴真经》,看完之后写下了九阳真经,所以读者将其称为“斗酒僧”。有人认为,这位神秘的斗酒僧其实是《天龙八部》中的虚竹,究竟是不是呢?下面梦露居士就为大家仔细分析:
《天龙八部》结束之年,是北宋哲宗亲政之年,也就是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这一年虚竹二十来岁。
第一次华山论剑,一般认为发生在公元1194年,王重阳得到《九阴真经》,第二年便逝世了。也就是说,斗酒僧借观《九阴真经》,写下九阳真经发生在1194或1195年。此时,据《天龙八部》结束,已经过去一百年了。
如果虚竹此时还活着,已经是一百二十多岁的老人了。看来就算他或者,也很难有精力与王重阳斗酒,并写下九阳真经了
不过,虚竹是逍遥派高手,而逍遥派是道家门派。道家一向追求养气延寿,羽化登仙。郭靖曾对成吉思汗说,修道之人确能练气吐纳,延年益寿,因此金庸笔下的道家人物,往往能得长寿。
逍遥派就是个典型的长寿门派,弟子大多长寿,而且容颜不老。比如逍遥三老活了八九十岁还能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天山童姥修炼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更是能返老还童。
《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六十九岁那年刊刻万寿道藏,学会了一身武功。七十六岁时,黄裳奉命剿灭明教方腊起义,因此惹上了武林人士,遭遇灭门之祸。黄裳躲了起来苦练武功,四十余年后终于天下无敌。黄裳此时一百二十余岁,发现自己的仇人们全都老死了,他将自己领悟的武学写成《九阴真经》后没多久便逝世了。
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丘处机依然健在,已是111岁高龄。那一年郭芙姊弟三人奉父母之命邀请丘处机至襄阳主持英雄大会,在归途中郭襄遇到了杨过。
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据小说记载生于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张三丰一百一十多岁时自创太极拳剑,当时他遭受金刚门刚相偷袭,小腹遭到重创,仍能一掌打死刚相,可谓强悍至极。到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时(公元1368年),张三丰依然健在,此时他已经122岁了。
可见道家高手本就容易长寿,若说虚竹活了一百二十多岁,写下九阳真经,虽然有点勉强,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书中写九阳真经的作者斗酒僧一生为儒为道为源自僧,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此人深深佩服真经中武功精微奥妙,但他又认为《九阴真经》一味崇扬以柔克刚、以阴胜阳的老子之道,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此人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九阴真经》,更有阴阳调和、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此经虽以“九阳”为名,但其实应称为阴阳并济经。
也就是说,斗酒僧的人生经历是由儒入道,最后皈依佛门。我们可以看到,虚竹与此人的经历恰好相反,他是由佛入道,早年是少林寺僧人,因为误打误撞破了珍珑棋局,被无崖子化去全部少林内力,又灌入七十余年北冥真气,从此成为了逍遥派掌门。虚竹不大可能在晚年重新出家为僧。
第三,九阳真经的作者可能是虚竹的儿子。如果非要给九阳真经找一个作者,居士我认为很可能是虚竹的儿子。居士在续《天龙八部》后者的时候,假设过虚竹有个儿子,名叫虚渊玄(意思是虚竹一脉渊源自玄慈)。虚竹之子显然出生于灵鹫宫,先学习道家武学,也许后来遁入空门出家为僧,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而且九阳真经是写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的,而虚竹与《楞伽经》别有渊源。那是在擂鼓山上,虚竹刚刚成为逍遥派掌门,而虚竹的师伯祖玄难大师当时中了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已成为废人,他关切地叮嘱虚竹:
你天性淳厚,持戒与禅定两道,那是不必担心的,今后要多在‘慧’字上下功夫,四卷《楞伽经》该当用心研读。虚竹天性淳朴,日后自然会用心研读《楞伽经》,也许因此影响了他的儿子。虚竹之子皈依佛门后,可能也精研《楞伽经》,并顺手将九阳真经写在了行缝之中。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Aviva
表面上来看,鸠摩智学了小无相功可以催发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张无忌学了九阳神功可以快速学习乾坤大挪移,好像小无相功和九阳神功十分厉害,学了它们,学其他武功就可以速成。实际上不光是小无相功和九阳神功有这个功能,在金庸武侠小说里,所有的上乘内功都有这个功能。一个人只要内力深厚,气够足,那他学什么都很快。
比如说射雕里面的郭靖,就是靠着全真教内功和大药蛇增加的内力,快速的掌握了降龙十八掌,他学习降龙十八掌的速度比洪七公快多了,难道是他天赋奇高吗,一点不是,他的天赋比洪七公差远了。他年纪轻轻内力深厚,这才是他学习降龙十八掌十分迅速的关键所在。再比如说天龙里面的段誉,他的内力来源更是离奇,靠着北冥神功吸取一大堆人的内力,乱七八糟内力融合一起成了他自己的,他学起六脉神剑这种最顶尖的武功依然十分迅速,就是靠着内力深厚。再比如说里面的游坦之,靠着易筋经内力,招式平平依然很能打,如果有人传授他高深武功,相信他学的也很快。所以不管是什么人,什么天资,只要有了一身浑厚的内力,学起武功来都可以做到一日千里。在这一点上,虚竹的小无相功和张无忌的九阳神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是可以让他们内力大大增加的内功,从这一点上说,小无相功和九阳神功不存在功法上的相似性。
既然两个功法都没什么相似性,那虚竹是斗酒僧的可能性就基本没了。实际上,金庸先生构造的武林结构十分庞大,他信奉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而不是家天下的武林。就拿《倚天屠龙记》的开头来说,讲了一段张三丰郭襄的少年事迹,那个时候,整个武林最出名最厉害的当属五绝,五绝里面年纪最小的杨过也已经年近四十了,可是这时候又跳出来一个人何足道,不过三十左右年纪,一身武功已经超过了少林方丈,而且还精通琴棋,这样的实力,就算不如五绝,基本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了。金庸先生引出何足道这个人物,除了情节需要,估计也是想说明这个武林大了去了,藏龙卧虎,远远不止他描述的那一角。既然如此,斗酒僧横空出世一点也不稀奇,何必非要往虚竹身上靠呢。
看虚竹和斗酒僧,年纪相差就很多,当然逍遥派驻颜有术,这点也许可以忽略。但是两个人性情完全不同,虚竹是拘谨固执不知变通的个性,谨小慎微,鲜有突破。斗酒僧看到前人的东西丝毫不以为意,胆大妄为,豪放不羁,这压根就不是一个人。
虚竹自小就是最老实的那种人,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一身高深武功,就好像一个穷人突然中了几个亿,正常人的反应是十分高兴,好好挥霍一番再说。但是虚竹呢,对于这天上掉的大馅饼非但不高兴,反而很惶恐很排斥。因为在虚竹的世界里,他一辈子就是做个少林寺的小和尚,打坐练功,世俗的花花世界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不是凑巧遇到了天山童姥,那虚竹很可能直接回少林寺,向师父师祖们请罪,然后老老实实的待在少林寺好了。
由于天山童姥的出现,虚竹接连破戒,稀里糊涂的情况下还破了色戒。虚竹在破戒的时候固然很享受这番滋味,可是等他反省过来,他又觉得自己大大的不该,所以他执意回少林寺,希望少林寺可以废除他的武功,就让他安安稳稳的做回小和尚,什么美女销魂的,都是红粉骷髅,不再放心上。不过后来一系列变故丛生,虚竹再也没有可能回到少林寺, 只能彻底还俗,虚竹知道自己做和尚无望,这时候才想起那几晚陪伴自己的少女来。最后又是一系列巧遇,虚竹重新遇到了那个少女,原来是西夏公主,就这样,虚竹做了西夏的驸马。
可是后面又说了,虚竹做了西夏驸马以后,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开心,在他内心深处,他其实更希望自己没有这些奇遇,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和尚,吃斋念佛,了此残生。对于西夏公主,他的感情也不是爱情,更多的是少年的情欲和一个男人的责任心。对于世俗的勾心斗角,虚竹本不擅长,何况是在波谲云诡的皇宫之中呢,可以想象,做了驸马的虚竹并不会有太多开心的日子,他做的最多的恐怕还是吃斋念佛。公主呢,她对虚竹可能更多是少女对第一个男人的那种依恋把,不过成亲以后她就会发现自己丈夫是个大大的好人,武功高强,但是为人太老实,也没有什么情趣,对自己也不是很热情。打小在皇宫里长大,公主太知道皇宫里面的勾心斗角了,对于这些,虚竹是完全帮不上忙,只能靠公主一人对付。所以两人很有可能是过着相敬如宾但又互不干涉的生活。久而久之,虚竹会愈发的沉迷于佛道的钻研之中,对于武学,虚竹本无太多追求,何况他年纪轻轻已经达到顶峰,相信以后也不会有太多的突破了。
斗酒僧则大大不一样,他是一个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异士,无名无姓也不在意俗世的名利。当年王重阳聚集华山论剑,厉害的人物除了他自己,还有五个,分别是另外四绝加裘千仞。而斗酒僧的实力,完全不在五绝之下,可是那时候居然籍籍无名,王重阳也是在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这么个人物的。对于九阴真经,江湖人士是趋之若鹜,强如五绝都十分向往,五绝里面只有东邪对九阴真经表示出了不服,他得到九阴真经更想印证自己可以创造出比九阴真经更厉害的武功来。而斗酒僧呢,看了九阴真经,觉得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就创造了九阳神功,这样的行径,说实话跟东邪倒是有几分相像,藐视古人,离经叛道,这根虚竹完全就是两个极端了。
虚竹虽然是主角,但是前半生都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活得毫无自我,后半生也许会在佛道修行中有所突破,但沉稳拘谨的个性不会改变。斗酒僧只是一个线索人物,但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比较起来,斗酒僧的人生反而更让人向往呢。
daillianjing
练就“九阳神功”确实能和“小无相功”那般去复制别人的武功,但是两者的表现形式其实各不相同,而且九阳真经的武学境界比小无相功高太多了。而虚竹也不可能会是斗酒神僧,他或许能活那么久,但是他明显不像斗酒奇僧那般的多才,按照新修版《倚天屠龙记》小说中的设定,这位奇僧的人生轨迹也与虚竹刚好相反。
斗酒奇僧其实是新修版的《倚天屠龙记》小说才出现的人物,根据金庸先生的设定,他乃是九阳真经的创作者,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这日午后,将四卷经书从头至尾翻阅一遍,揭过最后一页,见到真经作者自述写真经的经过。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九阴真经》,更有阴阳调和、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张无忌掩卷思索,对这位高人不偏不倚的武学至理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这应称为阴阳并济经,单称九阳真经以纠其枉,还是偏了。”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六章这位奇僧究竟是谁,小说中没有明确交代,这也是新修版小说问世以来,读者们一直热衷议论的话题。有读者从虚竹所练的“小无相功”,跟“九阳神功”的一个复制别人武功的功能相仿,提出虚竹就是斗酒僧的说法,虽有一些道理,但并不严谨。
我们都知道,虚竹的年代是在北宋,而斗酒僧则是生活在南宋时期,虚竹有可能活那么久吗?这点倒是有可能。《天龙八部》小说结束时,是在1094年左右,当时的虚竹二十六岁,而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间大约是在1194年前后,这中间相隔了刚好一百年。也就是说假如虚竹是斗酒僧的话,到华山论剑时,他已经一百二十六岁了。在武侠小说里,特别是身拥逍遥派驻颜有术的高深内功时,虚竹确实有可能活到这个岁数,毕竟当年九十岁时无崖子看起来也只是三四十岁而已。
不过,正如小说中所说,这位奇僧乃是一位“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的高人。虚竹出身佛门,自小生活在少林,佛法有为,到他二十四岁时被逼加入了逍遥派,逍遥派乃是道门一脉,往后的日子潜心道学,虚竹确实也有可能精通佛道两家精义。但是以虚竹的文学天赋,不通世理的他,想要成为一位儒学大师,恐怕就不是有时间去钻研就能有所作为的。而且,虚竹为僧为道的顺序刚好与斗酒僧是相反的,虚竹是先为僧后入道,而斗酒僧却是先为道后入佛。这一点小说中有提及。
撰写九阳真经的这位高僧在皈依佛法之前乃是道士,精通道藏,所撰武经刚柔并重,阴阳互济,随机而施,后发制人,与少林派传统武学的着重阳刚颇不相同,与纯粹道家的《九阴真经》之着重阴柔亦复有异。这位高僧当年悟到此武学深理,不敢在少林寺中与人研讨参悟,只随手写入钞本之中。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章
由此可见,这位先是道士再成高僧的奇僧,是跟虚竹的人生轨迹完全相反的,这是羽菱君认为他不可能是虚竹的一个原因。而“九阳神功”和“小无相功”的区别,是羽菱君认为虚竹不可能是斗酒僧的另一个原因。
九阳真经自带武学体系,练之能贯通武理,“九阳神功”功成,天下任何武功在修炼者面前,皆无奥妙可言,其功法、套路和破绽,在修炼者眼中那是一清二楚,任何武学随即可附拾而用,而且威力更胜原版修炼者。这就是“九阳神功”复制别人武功的原理,无论复制任何武功,都是该门武功正宗功法加强版的演练。
就像张无忌在光明顶对阵少林空性大师那样。空性的三十六式“龙爪手”,经过他几十年的苦练,其出招的速度、力量还有方位,均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毫无破绽。但是身拥“九阳神功”的张无忌,在看出他的功法奥秘之后,现场模仿出招,其出招的手法劲力、方向部位,较之空性竟然更加稳迅兼备,便如有数十年苦练之功一般。而且还是后发而先至,以极快的速度,用威力更显的“龙爪手”打败了空性。
而小无相功虽然练成也能复制天下任何外功,但讲究的却是“催动”,就是在熟知别人的武学招数、套路、功法之后,以“小无相功”的内功为根柢,去催动这些招数。只是模仿到表面上的形似而已,并不是该门武功真正功法的精要,而显示出来的威力,其实并不是改门武功的威力,而是“小无相功”的威力,这也是扫地僧所说的“似是而非”的原因。
由此可见,两者在复制别人武功的表现形式,上是根本不同的,一个是原版正宗的升华演练,一个只是徒有其形高仿而已。还有一个就是,“小无相功”复制别人武功,尚且还需熟练一番,并不能随拾即用。与“九阳神功”相比,功法高低,显而易见了。更何况,“九阳神功”的内力能够自生不息,修炼出来的内力,其功能易筋洗髓、诸毒不侵、金刚护体、反弹攻击,其属性阴阳互济,代表着武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是“小无相功”远不能比拟的。
虚竹虽然有道门逍遥派的高深武学加持,但他在佛门少林的武学根基是不牢固的,再加上他不一定熟悉儒家易理的精义。以他后来偏重道门一脉的武学修为,他不大可能写出九阳真经这样,阴阳调和,刚柔并济的高深武学。虚竹这个西夏驸马,在强势凌人的西夏公主李清露的掌控下,怕是只能唯唯诺诺的去过完他的后半生了,他若有再高的修为,逍遥派也不用在他的手中走向消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文文周
一
斗酒僧的由来是金庸在对《倚天屠龙记》进行修改时所添加的一个人物。本来,在之前的版本中,九阳真经的创始人是达摩祖师,但是达摩祖师毕竟是胡人,本身也在少林寺创作那么多绝技,如《易筋经》“七十二绝技”等等,这就在无意间很大程度上贬低了中华武学,又抬高了一个胡人的身份地位。
于是,在新修版中,金庸将九阳真经的创作者由达摩祖师改为与王重阳斗酒的无名老僧。这也是在一定程度抬高中华武学的地位,削弱达摩祖师在金庸武侠中的影响力。
至于这个斗酒僧的来历,书中并无具体交待,只是此人“为儒为道为僧”,与王重阳斗酒以后赢得参阅《九阴真经》的机会,然后反其道而行之,自创九阳真经,记录在一部《楞伽经》中,成就了后世的觉远大师,以及张三丰,郭襄和张无忌。
有人认为斗酒僧是虚竹,毕竟虚竹武功高深,具备自创九阳真经的实力,可是,岳老三认为正是虚竹具备这个强大的实力,他才不可能是斗酒僧!
斗酒僧是王重阳时期的人物,可能比王重阳年长,他寄身少林,却并非掌管少林的方丈,虽然他武功深不可测,可是他并没有在江湖上过多的走动,不然王重阳第一次华山论剑肯定会邀请他参加。而且,斗酒僧对《九阴真经》也是极为在意,不然他也不可能知晓王重阳身上就有《九阴真经》。虽然王重阳夺得《九阴真经》后,难免会去嘚瑟,但是他也不至于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就是王重阳,《九阴真经》就在自己手里吧!
可见,斗酒僧为了参阅《九阴真经》也是多有准备,甚至岳老三都认为王重阳来到嵩山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不然刚经历华山论剑夺得《九阴真经》的王重阳好端端跑嵩山做什么,肯定是有事情吸引着他,他才过去,而在嵩山他刚好就遇到斗酒僧,还稀里糊涂斗了一场酒,这些不是斗酒僧有意为之才怪!
二
可是,斗酒僧与虚竹有诸多不吻合。
第一,年龄不对。
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期与萧峰自尽中间隔了差不多一百年,如果真的是虚竹,那么他至少一百二十岁,当然,虚竹身为灵鹫宫主人,吸收了逍遥三老一生功力,后来又在灵鹫宫不断修炼,他的功力之强也是匪夷所思。逍遥派武功自然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三老年龄都将近百岁,虚竹功力更是远胜三老,可能他在多活几十年也是很正常。但是,江湖上在这一百年中也发生了极多的事情,如黄裳与明教的恩怨,独孤求败纵横江湖,如果虚竹还在,那么独孤求败必然会向他挑战,可是独孤求败真的能够击败修炼数十年的虚竹吗!这个真不见得。所以,独孤求败应该是没有见过虚竹的,虚竹极有可能在独孤求败处于无剑境界时已经故去。再说,如果虚竹真的来到少林,他已经一百二十多岁,那肯定也是在少林坐禅,不会再去追求武功秘籍,更不可能专门与王重阳斗酒。
第二,虚竹没必要参阅《九阴真经》。
虚竹所学的高深武功太多,无论是“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还是“小无相功”,或者灵鹫宫石壁上武学,都是深不可测。拥有这么多的武功基础,虚竹如果具备自创武学的实力,他完全没必要还去参考后辈人黄裳所创的《九阴真经》,他只需要将“小无相功”结合石壁上武学,稍作改动,就能够成为一套顶级内功绝学。所以,如果是虚竹想要自创武学,他早就自创了,没必要等到一百年以后,再去创作神功秘籍,他也完全不需要借助《九阴真经》,《九阴真经》与他所学武功相比,甚至有一定差距。
第三,虚竹没有自创武功的天赋。
本身,虚竹是一个呆板之人,从他修炼武功就可以看出来,他自己具备极高的内功,才在童姥的指点下修炼了“天山折梅手”以及“天山六阳掌”,可是他也只是善于学,却并不是那种天赋极高的人物,他的大脑并不是很灵活,虽然他具备天下顶级神功,但是这并不能让他自创武学。相比斗酒僧举一反三的能力,虚竹的悟性还是有诸多不及,这份差距是明显的。
再说,斗酒僧三下五除二就将王重阳费劲艰辛得到的《九阴真经》拿到参阅,这份心计也是相当高超,虚竹恰恰是一个没有心计之人。
三
斗酒僧的心计也是虚竹难以比拟的。
他在参阅《九阴真经》以后,深感这部经书存在一点不足,就是内力偏阴柔,于是斗酒僧自创的九阳真经,释放阳刚内力更是没有一门武功能比,而虚竹所学的内功也是道家偏柔的内功,与九阳真经的内功完全是不一致。
斗酒僧也着实了不起,他自创的九阳真经也是一部神通广大的内功秘籍,像觉远大师无意修炼内力之精纯竟然让杨过都有些自愧不如,唯有一灯大师可比,而张君宝和郭襄凭借部分真经自创两个门派,影响深远,而张无忌修炼九阳真经以后,内力之深唯有张三丰可比。这部秘籍之所以如此强大,归根到底还是源于斗酒僧个人总结能力和悟性极高,他将自己一生所学所悟全部融入到这部秘籍之中,这份天赋也是极为难得,堪比早时期的黄裳。
凭借九阳真经,张无忌具备强大的内功基础,才在短时间修炼“乾坤大挪移”达到第六层,而凭借“乾坤大挪移”,能够在短时间内模仿对手武功,这也是他能够在光明顶化解六大门派围攻之危机的原因。
当然,也有人认为“小无相功”和“乾坤大挪移”有一点儿相似,能够快速模仿武功,但是两门武功也是完全不同,而“九阳神功”只是内功基础,并不具备快速模仿对手武功的能力。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斗酒僧所创的内功与虚竹的“小无相功”也有很大不同,二人也肯定不会是同一人。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