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通过日军的军刀如何区分将官、佐官与尉官的阶级?
yujieming7
不好意思,姗姗来迟的回答这个问题。
狭义的日本军刀,只包括了明治维新后至日本投降期间,旧日本帝国陆海军军官及士官(日本的“士官”相当于中国的军官,而中国的士官则对应日军的“下士官”)装备的指挥刀。
具体到二战时期,日军军刀主要是指仿日本传统刀装的陆军的九四式、九八式和三式及海军的太刀型刀装等。
比如,昭和13年(1938年),进入战时体制的日本军方颁布了军刀改制案,废止了九四式军刀的第二佩环,由于1938年为日本皇纪2598年,因此这一型军刀被称作九八式军刀。
由于日本军官的军刀不是配发而是根据规范自行购买的。所以同一军衔的日军军官的军刀可能性型号不同。而且日军规定的其实是刀装,即按规范制作的军刀外装,而刀条则可以自行选配。这就出现了一个结果,即有可能是一个将军配的是廉价的机制刀条,而一个尉官配的却是家里带来的祖传宝刀。
日本军刀主要通过刀绪(挂在刀尾部,看着有点像窗帘头的绳子,大家想象一下剑穗,日本军刀刀绪分略绪和正绪。正绪是黄色金属丝编织用于礼仪,略绪是黑色棉线编织战场使用。)来区分军刀的阶级。
其中尉官是蓝/茶色、佐官是茶/红色、将官是茶/红色带子带金线之字纹路、黄穗。
所以看刀绪就能一眼看出这把军刀的级别了。
─━☆丫丫ゞ
在众多抗战影视剧作品当中,好像日本军刀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军人的标配了吧!你也总会看见这样一幕:每当日军要主动发起进攻时,不论是肉身近搏,还是狂轰滥炸,日本长官随身所挎的军刀总会成为他们发动攻击的开始信号。
民间有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军队有冲锋号,对峙的日本则有日本军刀”,此话说出来,倒也有其道理所在。日本军刀不是日本士兵每个人都能佩戴的,之所以日本军刀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之上又被称为指挥刀,那是因为它是作战时指挥军队的鲜明标志,如果士兵人人都佩戴的话,那岂不是不利于战场混乱时刻的作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的“军衔制”吧。同中国民国一样,日本军队中也采用的是“三等九级”制,我们只看日军“元帅”,也就是指挥官一方面。①一等:将官。下辖大将、中将、少将;②二等:佐官。下辖大佐、中佐、少佐;③三等:尉官。下辖上尉、中尉、下尉。其次,便是日本士官了,在此我就不予以多说了。那下面我们看看日本军刀又是如何以如何区别来与这将官、佐官、尉官相以搭配呢?
日本侵华战争时所用的军刀为“昭和新军刀”,这种刀在当时极其受到日本军方的大力推崇,而且昭和新军刀明显不同于日本礼仪指挥刀和一九式旧军刀。在当时来看,昭和新军刀只有军官用刀和士官用刀的明显区别,至于题目当中的用日本军刀来区分①将官、②佐官、③尉官,这种官职的话,从军刀本身材质来看,是没有太大差异可以有迹可循的。
其一:军刀本身刀把的“镀色”不同
我们从尉官开始说:尉官刀一般是黄铜刀把的,而佐官刀的刀把一般是镀银材质的,将官刀则是镀金的。不过通过军刀刀把的颜色来区分不同官衔的刀的话,也只是比较适用于日本传统军刀的所谓陆军的九四式、九八式和九三式的指挥刀了,而且日本礼仪专用指挥刀也是相当符合这种通过刀把材质、颜色来区分等级的区分方法。
其二:军刀配饰——刀绪的不同
刀绪?又叫做刀穗儿,简而言之就是军刀刀把的配饰,看似这刀绪只是为了用来装饰军刀以外,其实还有着区分军官等级的作用。
明治“45年”军刀区分方法:将官、佐官和尉官三者军刀的刀穗都是用金色编制绳而编制形成,随意说单单想凭借刀穗的颜色来作为区分标准的话,显然是不可行的。那么究竟刀穗以何来判断军官等级呢?①刀穗的流苏不同:将官的流苏最大,而且最为形状最圆;佐官的流苏次之,而且稍微长些;尉官的流苏最小,基本已经不成形状。
“昭和新军刀”区分方法:①将官军刀的刀穗佩带的颜色主要是“外茶里红”,其间有金丝线编织;②佐官军刀的刀穗佩带的颜色和将官相同,但是其间无金丝线缠绕;③尉官军刀刀穗佩带的颜色主要为“外茶里青”,同佐官一样,其间也无金丝线缠绕。
bobobaby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日本军队的军刀大致可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种别,其中对军官阶级的标识设定有所不同,大致如下:
陆军军官军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陆军军官所使用的军刀包括“指挥刀”和“军刀”两类,其指挥刀是欧式军刀造型,军刀则主要是昭和9年式(94式)军刀、昭和13年式(98式)野战军刀、昭和18式(3式)军刀,造型是日本传统的太刀式。用于区分持有者身份的属具主要是“刀绪”,中国一般称为“刀带”,即系在刀柄上的装饰性绦饰。
其中,欧式的指挥刀的正刀绪都是金色,为西式的织带式样,用金属丝(印度丝)编成,通过织带本身的变化体现出将、校、尉的区分,具体图式如下:
(日本陆军所用的欧式指挥刀)
(将官指挥刀刀绪)
(佐官指挥刀刀绪)
(尉官指挥刀刀绪)
除了正刀绪外,二战时代,日本陆军的指挥刀以及日本太刀式的军刀,广泛使用的是下面这种刀绪,根据刀绪内衬的颜色、装饰来区分军官的级别。这种刀绪的外表面都是棕色(日本称为茶色),内面,将官是红色、编入三股金线。佐官是红色。尉官则是蓝色。具体的图例如下:
(昭和13年式军刀。刀鞘为“国防色”,从军刀刀绪内衬的蓝色可知,配用者的身份是尉官)
(尉官刀绪特写)
(佐官所用的内衬为红色的军刀刀绪)
(将官刀绪。可以看到内衬为红色,刀绪上有用三股金线编制的纹路。刀绪的穗饰则是金色)
除军官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日本军队的下士阶级(日语汉字“下士”,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称的士官)也有军刀,初期采用32式(1898式),战争后期使用95式(1935式),这种军刀的刀绪则完全是棕色。
(等级最低的“下士官”军刀的刀绪)
海军军官军刀
说完陆军再说海军。
日本海军的“军刀”分为剑(Saber)和刀(Sword)两类。
其中的“剑”源自明治时代,是彻底西式的海军佩剑样式,黑色鞘壳、金色配饰,通过剑体上的装饰来区分官员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日本海军也有和陆军军官刀非常相似的“刀”,不过海军刀的刀绪完全为茶色,没有陆军那种级别区分色。
suncarse
军刀其很多国家军队的必备品,虽然在古代,军刀这种冷兵器是军官战斗用的主要武器,然而近现代战争已经很少有时候会用到军刀了,毕竟机枪突突远比用刀来决斗来得痛快。近现代的军刀基本上是一个装饰品罢了。
但是有一个国家是例外,这就是日本
日本在近代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是日本又喜欢打仗,为了体现自己的武士道精神,日本军人都会学习一定的剑道来充实自己,日军指挥刀对于他们不仅是打仗用的,也是武士道精神,鼓舞士气的必需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等级。一般来说刀柄为铝制的是士官,缠绳的是军官。 刀绪里侧为蓝色的是尉级军官,红色是校(佐)级军官,金色的是将级军官可以看刀把的,大体是铜色刀把是尉官,银色刀把是校官(佐),象牙刀把是将官。
传霖
二战时期,日本军官除了佩手枪,还另配有一把指挥刀,士官也配军刀,因范围比较大,就不在本文探讨范筹了。
有别于士兵,特别军官指挥刀一举,士兵不是冲锋就是撤退,显然军刀对军官意义重大,既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是战时的指挥工具,又可用于近战防身,适合白刃战。
由于日军军官分将佐尉三等级,因此军刀也分为将级、佐级和尉级军刀,抗战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率一营打掉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组织的一个军官战地观慕团,其中缴获的那把将官刀被386旅旅长要去了,就送了晋绥军第358团团长楚云飞一把缴获的佐官刀,作为回赠楚云飞送其一把雄性勃郎宁小手枪。
其实,日军的将官刀、佐官刀和尉官刀,在质材上并没有明显区别,只是在刀穗上有所区别。所谓的刀穗,就是军刀的装饰品,是挂在刀柄上的,起一定的美化作用,仅次而已。
军官的刀穗只是笼统地分为将官、佐官和尉官,而不再细分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三等九级的区别。
一般将官刀穗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其间有用金丝线呈M型装饰的纹饰,流苏为金色绢丝。
佐官刀穗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无金丝线装饰,流苏为茶色与红色混合绢丝。
尉官刀穗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绀青色,亦无金丝线装饰,流苏为茶色与绀青色混合绢丝。
由于将佐尉官的刀穗不好区别,因此,在国内拍摄的抗战剧中,是看不到将佐尉官军刀刀穗的区别,丝织的有之、牛皮的有之、红樱的有之,麻绳的有之、没有刀穗的有之,真的是五花八门,别有一番景象。
这个真的非专业人士不清楚,也难为剧中的编导和道具了,只要不再出现1940年的侵华日军装备美军1943年秋季才装备的M-3冲锋枪就算是万幸了,对这帮喜欢玩穿越连最基本的军事常识都不具备的人就不能要求太高了。
朋克街
刀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