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什么深意?
liguojun1984
题主问:“作者只是想描写自然天气吗?”我觉得不是。
从古至今的中外名著里,除了纯粹科普性的文章,哪有一篇文章是单单描写景物和自然天气的啊?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感情之复杂,更不可能是只写自然天气的了。我仔细看了看下面答友的回答,有说这首诗是写离别的,有说这首诗是用了什么什么意象,什么什么手法。我仅仅是个人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但不全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偏差。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这是先秦时的一首“歌”,采诗官将它收录到《诗经》后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小雅·采薇,并归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篇。我们在平时最常见的是这首诗的以下四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因为其实这四句只是歌词嘛,所以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啊,想我要出外征战的时候,那四月杨柳的枝头已经伸长了很多,微风吹来了,枝头随风摇摆;现在百战而归,在回家乡的路上大雪纷飞。天气这样,我饿又累,所以走的很慢啊。我现在满心的悲伤,可又有谁能体会到呢?
我为什么说,好多答友的回答不全面,有偏差呢?那是因为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太多啊。我们仔细看看翻译,这首诗说离人走的时候啊,天气很好,杨柳依依。回来的时候却大雪纷飞。仔细想想这其实很矛盾——走的时候是一种离家之苦,离开了父母妻子,并且这一走又不知生死如何。心里除了对家人的留念,还有背井离乡的不舍,更有对生死之事的恐惧。我们说啊,相由心生,意思是:我们心里怎么想,我们的眼里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那对一个将要离家的人来说,走的时候心里都是不好的情绪,怎么会看到杨柳依依呢?他看到的应该是大雪纷飞啊!战后回来的时候啊,应该是一种劫后余生的确幸,是一种要回到家乡的喜悦,可又为什么说大雪纷飞而不是杨柳依依呢?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文友会说,那是因为走的时候就是春天啊,并且人家是不舍得离开家乡啊,所以诗里说杨柳依依,是为了表达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回来的时候,一路颠颇,又累又饿,并且天气确确实实是在下雪,所以人家说是大雪纷飞。再说诗人想以杨柳依依表达离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不舍,而大雪纷飞让人想到他出征时的九死一生,也表达了即将归家那种近乡情更怯的思绪。是很简单的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很正确。
我代表的一部分人对这首诗的理解也没错。所以说这四句诗至少就有两种正确的观点。而这正是这首诗精彩的地方,可矛盾的地方也就在这啊。可又是因为它的矛盾,所以我说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感情很复杂。每个人也就只能就着自己经历对这是诗进行解读。
有答友说这首诗所用的比兴手法。什么是比兴呢?比就是比喻啊,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兴是你想起这个能让你想起这个比喻的感悟,是兴起的意思。我怎么看这首诗的比兴呢?这首诗用“兴”很多,用“比”很少啊。
茶诗也请各位文友留下你们的理解哦。我们一起讨论。
elliot_an
出自诗经·小雅的采薇一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结合上文,这部分写的是一个年老的边卒回归时所见的景致,这个景致是怎么样的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一个雨雪纷飞的天气,那是不是仅仅说明天气不好呢?不是的,作者后面感叹说:“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位老者虽然在归途了,但他返回的内心是无比痛苦的,这种情感和他往日里看到的那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杨柳依依”恰恰是表现了一种温和与晴朗,但“雨雪霏霏”就是一种悲凉与哀寒了。两者对比以后,更加体现了那种回归时的内心痛苦,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正如清代学者王夫子所言,恰恰是这四句话“以乐景写哀,一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而之后的“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更加说明他凄惨的景致与内心的思考。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已痛苦至极,有能得到谁的怜悯呢?
这是一个孤苦老兵在“雨雪霏霏”的日子里的一道孤独身影,一声哀叹。但确也无可奈何。
文/牛在看你
feyama
这是描写一位被遣出征戍边的士兵的诗歌,是描述情景交融的名句。诗人以杨柳依依通过对杨柳婀娜多姿的描写,表达了士兵对故乡和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通过对大雪纷飞飘扬的描述,让人联想到他出征时遭遇到的千辛万苦和种种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士兵对即将归家那种悲怨的心情。是典型的以乐句写哀景,以哀句写乐景。
papaya2049
1,揭示战争的持久,去的时候,杨柳青青,回来的时候,已经大雪纷飞了,期间,不知经历了几个寒暑。
2,揭示战争的残酷,自古杨柳便有送别之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也可以理解为:当初从军的时候,亲友的送别之情,而今归来,已不见送别之人。或许死于战乱、或许死于饥荒……
灯影朦胧
《诗经》分为风、雅、颂,而题主说的这句,是《诗经》里 “雅”中的采薇这首。
这首诗歌是描写一个边防士兵在戍边之后归途中的感伤心情。因为写得感情饱满,让人为之不禁感动。
尤其是题主说的这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是全首诗词的点睛之笔,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非常妙的佳句,一直流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它说的是:往昔我从军上了战场,那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好时节;如今我终于打完仗在归来的路途上,却看见大雪已经漫天飞舞了。这感人的诗句让人喜爱,又让人感到一丝忧伤。
有人说这句是所有《诗经》中最为优美的诗句,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从句子的词语来看这句诗歌的意境之美。这句话一共16字,但是读起来非常流畅又非常有感情。比如“依依”,就是写杨柳飘扬时的那种优美婀娜的姿态,它轻轻盈盈的相伴在身旁,让人感觉似一位朋友一样亲切可爱,非常有意境和美感。而“霏霏”,就是写雨雪飘落下的那种芊芊感觉的样子,飘在半空中是雪,飘落在地上是雨,有一种捉摸不透的东西,或许是阴郁,或许是清爽,让人不可知。所以也是非常有意境的感觉。
仅仅这两组词语,就把这句话推到了文章最高潮的地方,给人无限的快乐和爽快感,这种感觉是非常美的。
然而我们再看“杨柳”和“雨雪”,又发现它们都有“留住”的意思。去时杨柳依依不舍,想留住君,但是没有办法,君为了自己必须的使命而要离去;回来时雨雪霏霏飘洒,想留住君,让君多看看这家乡的美景和故人,或许这次能留住吧!
诗人写这两种自然环境,不仅让我们看到景色的美妙,有一种轻轻的快乐之感,又让人自然而然的感觉到有一种另外的情愫在里面。这情愫是什么呢,也许是诗人盼归的渴望急切的心情,也许是一种不能言喻的离别之后又归来的伤感之情。
而妙就妙在,这样自带美感的文字,却还有着与人一样的灵动感,让人感觉到它的真实的存在感。
用身旁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出人的各种心情上的转换,意境不言自知。
第二:从诗人的感情来看这句诗歌的最终立意。借景抒情一直是诗人们经常用的写作手法,比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比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这些都是借景抒情的美丽诗句。
而《诗经》雅里采薇的这篇,也是采用的这种写作手法。用杨柳和雨雪,描述客观环境的状态,然后借此再抒发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
我们从这句诗词中可以知道,作者虽然对自然环境充满着无限的喜爱和赞美,但是在这种喜爱之情的背后却是隐藏着自己的一颗思念故土的心思,和对岁月流逝太快,不能很早回归的惆怅心情。
这是作者最终写这首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所在,也是这首采薇最终的立意所在。
点题之笔,非常到位。
会让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我们是时光的恋人,到半老徐娘的时候,我们是否和作者有一样的忧伤怀思?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境遇,比如两地分居的夫妇,因为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在一起,当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百感交集,有一种难言的、不可名状的忧伤和兴奋感,错综复杂。又比如远离故乡很多年的游子,在多年后回归家乡,落叶归根时,他们的那种岁月沧桑和惆怅之感。
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有着各种的感叹和对人对事深深的眷恋之感,这是人之常情。
生于自然中,我们有感于自然,也有感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这句话的深意就在于这里,描写自然,来衬托心情,来表达思念。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一起交流!谢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任文字千千万万子,我只取一瓢畅饮!遇见安苒,遇见读书的自己!】
小A家的饭团
如果百度了来回答,自然不会出大错,但我想那样没什么意思。我就按我想的说,有错请指正。任何诗词都不会用专门的语句来描写自然天气或景色,肯定是寓情于景等手法吧。具体到这句,有往、来的动作描述,有昔、今的时间对比,当然就更不会是只想描写自然天气了,肯定是表达一种情绪,从杨柳与雨雪的对比、依依与霏霏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一种伤感、追忆的情绪。
huzi1212
感谢邀请!很高兴能在这里和你一起欣赏美诗!
你说的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小雅.采薇是诗经中最美的诗。其中的四句诗是通俗易懂的,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昔我往昔,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飞飞。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的前两句是说:遥想当年我不远万里去边关征战,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节。青青的杨柳丝丝缕缕,随风飘舞。让人缠绵缱绻,不忍道离别。如今我九死一生,征战归来。却已是万物凋零、寒风刺骨、雪花飘飘的冬季。诗中的细致、生动的描写,春季和冬季不同景物的变换。寓意着在匆匆的戎马生涯中,光阴在无声无息中已悄悄流逝。潮起潮落,花谢花飞,月缺月圆。四季在不停地变更、轮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年离开家时,目送我出门的年轻漂亮的的妻子,现在在哪里呢?她是否还在村头望穿秋水的盼着我回去团圆呢?还是早已另嫁他人了呢?我那年老慈爱的父母是否还健在呢?还有我那可爱的孩子如今可已长大成人?
想到此处,不禁让人伤心落泪,感慨万千。可心中的悲凉又有谁能懂?于是就有了下文的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最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归心似箭,但无奈雪天路滑、行路艰难,又渴又饿、力不从心。心中不免凄凉、伤感!我复杂的内心又有几人能懂?
品读此诗,不禁让人想到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美好!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有没有小小的感动呢?在下方写评论吧!
淋雨而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不曾断绝过,即是在那只剩下灰烬的年代,星火一直蕴藏在灰烬的心脏,待到山花烂漫时重新绽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什么深意?先不说这四句的深意,我们先说该如何去理解什么是诗?
诗为情而生:这个情可以是儿女爱情、可以是爱国情、可以是手足情……;诗就是为抒发感受而生:这个感受可以是柔情的、可以是悲愤的、可以是激昂的、可以是迂回的……;总之,诗歌就是为表达自我情怀、自我感觉的一种表现体,诗就是为了表现自我的心思。诗适合让人去感受,不适合分段,逐字逐句的分开的解释它的含义。一定要前后通篇的看,而且是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去感受诗的真意才是最饱和的。
我们再回到正题去回答题主的问题。
这四句话出自《诗经》中的一首——采薇。这是一篇在战火停息后,一个士兵在返家途中情之所至吟唱出来的诗歌。
以采薇起兴,追忆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思归之情,难归之因的“忧心烈烈”忧伤感情。这首诗最曼妙的不单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在它的第二段,当士兵放眼望去看到“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时,一下从忧伤之情转而激昂的战斗之景,表达出军人的豪迈之情,威武之师的自豪。
再又反转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话是整首诗的感情升华。这是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流逝的感慨引发的无限哀伤之情。回忆以往,表面是说杨柳茂盛葱葱,其暗语以往自己是怎样的年富力壮;而现在的我呢?已是风烛残年,处在了人生四季的末端——冬季。
这首诗凄婉动人,情调忧伤,但也含有自豪之情。写景中夹议论,抒情中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是《诗经》中的上品。
读着读着,眼泪已浸满了双眼。
zaoshanghao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采薇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全诗最后一句感人至深,感情强烈。在那个春光烂漫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们依依离别,杨花飘飘,柳絮纷飞。如今我回到故乡,淫雨霏霏,雪花朵朵。通过强烈的季节性景物对比,烘托主人公戍边离家之久,也就可以想见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是如何的强烈。昔日的景致美好。而我离开时的心境却是茫然恐慌;如今大雪纷飞,我回到了故乡却是激动难名。这两句以乐景衬悲情,以悲景写乐事,把这种感情与景物的冲突写到了极致,更具有冲突性,但这种冲突性又具有合理性,都是统筹在思乡之情上。
虎头
这四句出于诗经 小雅 采薇。薇,不是紫薇,而是野豌豆,一种野菜。关于采薇,还有个典故,周武王平定天下,叔夷,伯齐这两位义士,隐于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所以采薇还含有志坚品洁,甘于贫穷之意。
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场景呢?这是一个阴云密布雨雪霏霏的寒冬,一个多年征战在外没有回过家乡的老兵,步履蹒跚地走在归家的途中。白雪茫茫道阻且长,边关渐远,家乡渐进。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很显然,这是一首百感交集有无限哀愁的诗歌。
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其实第一眼看到的是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色,然后我们的情感在这些景色中发生移情作用,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与这些景色相契合的情感。这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叫通感。而诗中的这些具有感情暗示作用的景色,中国文化中叫意象。这首诗中的杨柳、雨雪等意象,既是写实,更是写虚,写出了一种迷茫、无助的心态。
这首诗八句为一章,重章叠句,前三章写了薇菜从“作”(发芽)到“柔”(柔嫩,长成嫩苗)到“刚”(坚硬,成熟)的四季变化,也意味着战士从春到秋的作战艰辛,归心如焚,后两章写战士艰苦作战,同仇敌忾的情形,最后一章等到战争胜利了,可以回家了,却是“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为国为家,与敌作战,好不容易回家了,却满心悲怆,凄苦悲凉,既写出了士兵的爱国主义情怀,更传达出战争带来的深沉的悲哀。
诗人以杨柳依依通过对杨柳婀娜多姿的描写,表达了士兵对故乡和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通过对大雪纷飞飘扬的描述,让人联想到他出征时遭遇到的千辛万苦和种种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士兵对即将归家那种悲怨的心情。是典型的以乐句写哀景,以哀句写乐景。
古往今来,“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只看到和平盛世,可甚少会想到将士的悲哀。当他们变作一座座石碑时,哪来的感同身受,只有每逢节气才会让人唏嘘几句。
战争结束,士兵归乡,换来的是什么?也只有这唏嘘的几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missou
其实就是超前的艺术体裁,绝美的意象,工整的音韵(都是相对于那个时期而言),现在看来惯用的时空强烈对比手法,所有这些也许还不足以说服你它是诗经最美篇,但是但是,汉字特有的音节和词组会给你最终的答案
小呆妈
当然不只是单纯描写自然天气。从字面意思来看,被遣戍边的士兵出发时,杨柳依依随风飘,现在回来时,路途上大雪纷飞。更深层的意思是,前两句表现出在春天出征时对亲人的恋恋不舍的心情。后两句表现的是征途中种种磨难,衬托出回家时满怀哀伤的心情。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行者--THX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宜景宜情。可叹心境变换犹盛景凄凉。
出征之始,乡里仰送,杨柳依依,春意盎然。悍国保家、驱狼逐虎,青壮之心热血沸腾。功成求胜切切如箭羽穿翎。
百战搏杀、肉身作城,苦苦求得一命生。战胜归途,雨雪霏霏,杨柳不春,百草枯折,天地寂然,不与同归,不遇乡里,颓肆断垣,不闻鸡犬。胜与何人同庆,功成何人可表。满怀落寞,悲苦凄凉,怀感天伦,憾事难补,余生不欢。故而喟叹:我心伤悲,莫只我哀。
明言:战争罪恶流波难尽,身处凡尘俗世百胜战火连天。
正心养心慢生活
这四句是历代传颂的名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被晋人谢玄誉为《诗经》中最好的诗句。
这首诗是以一个老兵的口气吟唱的,全诗共六节,每节八句,前五节叙说的是出征北方玁狁民族的艰苦,征战多年,一直不能回家,最后一节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数千年来常为人吟诵引用的名句,大意是:
昔日出来时,杨柳依依。如今归来时,雨雪纷飞。道路难走迟缓,又渴又饥。我心伤悲,无人能懂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话是整首诗的感情升华。这是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流逝的感慨引发的无限哀伤之情。回忆以往,表面是说杨柳茂盛葱葱,其暗语以往自己是怎样的年富力壮;而现在的我呢?已是风烛残年,处在了人生四季的末端——冬季。
这首诗凄婉动人,情调忧伤,但也含有自豪之情。写景中夹议论,抒情中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是《诗经》中的上品。
古往今来,“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只看到和平盛世,可甚少会想到将士的悲哀。当他们变作一座座石碑,化为一个个无名氏之后,还有谁能记住他们?还有谁来感同身受呢?只有每逢节气才会让人唏嘘几句。
战争结束,士兵归乡,换来的是什么?也只有这唏嘘的几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幻想曲进行中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悟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着,其观物亦真”。
这句诗出于普通人的口吻,背井离乡,归来时家乡变换,青春不在,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心情。
所以这句诗从古至今,评价都是极为高的,除了王国维对它的高颂,《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政治家谢安也说它是《诗经》最佳。
回到这首诗本身,它诉说的是士兵对家的思念,出征保家卫国,何时才能还乡呢?战场上烽火连天,不敢定居,又有小人作妖要陷害我,回头看不到家里的音信,前方也不知道会命丧哪儿?好不容易熬到战争结束,走在了返乡的路上。
熬了许久的期待,当真正走在回家路上,那种忐忑,那种不安,即便是艳阳高照,也是无法驱散的,“近乡情却”说的便是如此,返回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害怕它的变化,害怕不被接纳,害怕熟悉的一切变得陌生,害怕这种不确定的“未知”。
这首诗最高明的也是这个,以季节更替来代表战士在每个阶段的心情,从期望,忧闷,痛苦,再绝望,写尽整段离乡生活的心酸,而这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即是这段经历的总结,也是这段经历最终的一种情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就是离家越近,越是思绪万千,越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