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为什么叫天龙八部?

提到的作品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书剑恩仇录

“以最正宗的香港明河社旧版为文字底本,参校台湾远流旧版、大陆三联书店版,订正以往版本中的讹误、脱漏,最大程度还原旧版经典作品原貌。”(就是三联版的校正版)

金庸

[作品]神雕侠侣

南宋年间,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城。大侠郭靖带领城内军民殊死抵抗。郭靖义弟杨康的遗腹子杨过投身古墓派 ,并与师父小龙女展开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师徒之恋。欲杀郭靖为父报仇的杨过,最终却感于郭靖 “侠之大者、为国...

金庸

[作品]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套装共5册)(旧版)》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天龙八部(套装共5...

金庸

[作品]笑傲江湖

名门正派的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只因心性自由、不受羁勒,喜欢结交左道人士,被逐出师门,遭到正宗门派武林人士的唾弃而流落江湖。令狐冲依然率性而为,只因正义良知自在心中。后来他认识了魔教圣姑任盈盈,两个不喜权...

金庸

[作品]水浒

救冻犬的脖子上挂着酒瓶和面包,它们在寒冷的山区救助被埋在深雪中的行人。蚯蚓吃进垃圾后排出的粪便,是上等的天然肥料;秃鹫吃光了动物尸体的腐肉,不仅饱了肚子,也清理了自然环境;鸟的腿内具有振动小体,能感受...

施耐庵

[作品]西游记后传

天上人间,儿女情长,如来转世灵童屡遭劫难终归真身。 正邪相争,佛魔斗法,唐僧师徒众圣浴血苦战再显神威。 孙悟空猪八戒西游之后的曲折故事,演绎一场现代人私心向往的浪漫传奇。

钱雁秋

最新跟帖
多啦C梦的口袋

多啦C梦的口袋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得意之作,自出版后被多次拍摄成各种版本的影视剧,已为广大百姓熟知,其中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了。但这《天龙八部》名字,却少有人知了。

天龙八部其实是指佛教八位护法神,即诸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在佛教中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天龙八部》中各种人物形象性格突出,人物命名各异,但细细品味,其人物结局都包含着佛教悲天悯人的思想根源金庸先生以《天龙八部》为名。

天龙八部》整部小说也体现着佛教悲天悯人的思想,这便是其深意了。其实最开始是想描述段誉、乔峰、虚竹、慕容复、鸠摩智、游坦之、丁春秋、段正淳8位人物,但随着写作的延续,人物越来越多,但名字已定,以后便也没有修改了。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鱼头

鱼头

八部天龙是佛教用语,代表佛教的八种护法神,而该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对应这一种法神。

GAO

GAO

天龙八部》为什么叫天龙八部?

金庸先生留下了十四部经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天”指的是《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这四个字,是佛经中的用语,在很多的大乘佛经经典中,都有曾引用过”天龙八部“,例如:”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来自于巴利语,是一种古代印度的俗语,不是梵语但与梵语相接近。

“非人”的意思,通俗地可以理解为:人类以外地事物。其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这八种神道怪物,排在首位的叫“天”、次位的叫“龙”。

而“天龙八部”中的“天”与“龙”,就是来自上文所说的”非人“。佛教中的天,是天神,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佛教讲究轮回,认为即使是天神,寿命也会有终结的时候,而天神死的时候,会出现五种症状,也就是所谓的”天人五衰“了,”天人五衰“又分为”大五衰相“和”小五衰相“。

在佛经中的”龙“,与人们印象中的”龙“相差无几,佛教中认为的龙,力气极大,《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作为西域番僧,其所掌握威力极大的武功,正是”龙象般若功“、"龙”和“象”一样,在古印度佛教中备受尊敬,是力量的象征。

以上便是解释了天龙八部中的天龙。

此外,还有“夜叉”、“夜叉”中有“夜叉八大将”的说法,其源自于佛教密宗根本经典之一大日经。

一行是唐朝时期的僧人,同时也是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他就曾注解了大日经,成书大日经疏。大日经疏中详细记载了“夜叉八大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伙比较熟悉的。

例如“阿修罗”、在很多神话小说中,都会出现“阿修罗”的身影。

“迦楼罗”、一种大鸟,以龙为食物,传说迦楼罗就是金翅大鹏鸟,在坊间传说中,也曾说岳飞是金翅大鹏鸟转世。

”紧那罗“、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西游记后传》中,”无天佛祖“就是”紧那罗“。

此外,还有”乾达婆“、”摩呼罗迦“(一种人身蛇头的蟒蛇神)

综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天龙八部》的由来,“八部”指的是八种神道怪物,分别是”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乾达婆“、”摩呼罗迦“。一共有八种。

而“天”和“龙”、排在了八种神道怪物的首次两位,便特意拿出来取名,连起来便是“天龙”

天龙八部》刚刚出版时,也有人称其为八部天龙。

醉卧伊人膝

醉卧伊人膝

如果仅从小说来看,我们很难理解什么是“天龙”什么又是“八部”。但是和佛教联系起来就有些道理了,比如说在《西游记》中白龙马最后就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所以说这个“八部天龙”可能就是佛教用语,代表佛教的八种护法神。

他们分别是“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因为前面两个“天”和“龙”比较重要,因此这“八部”被冠为“天龙”这两个字,既然解释了名字的由来,那么金庸为什么用这个名字个小说起名呢?因为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对应这一部。

首先是天:天也就是帝释天,帝释天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是众天神之领袖。而在《天龙八部》中只有乔峰能够担当起“天”这个称号。

龙:即指龙神,在《天龙八部》中能够称为龙的只有段誉,因为段誉后来成为了大理国的皇帝,皇帝不就被称为是“真龙天子”吗?

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另外夜叉也有敏捷、勇健、轻灵的意思。在《天龙八部》中能够称得上夜叉的也就是虚竹了,因为虚竹让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诸魔甘心屈居其门下,并且让他们弃恶从善。再加上虚竹修炼的是逍遥派武学。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既然乔峰是帝释天了。那么阿朱就是这个乾达婆。

阿修罗:阿修罗王常常率领部和下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食物,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在《天龙八部》中于乔峰作对的也就是“慕容复”了。在加上慕容复身边总有美女相伴。所以这个阿修罗非慕容复莫属。

迦楼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一种巨型神鸟,平时靠捕食龙为食,而且吃得非常多。最后一生所吃的龙的毒素一起发而死。在《天龙八部》中鸠摩智一生醉心于武功绝学,试图将少林七十二绝技融合在一起。差点而死。

紧那罗:也被称为歌神、歌乐神、音乐天,有的人说这个是阿紫,也有的人说是暗示书中的游坦之。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所以这个蟒蛇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在小说中应该就属丁春秋了。因为丁春秋武功极高,心狠手辣,善于用毒。

薇薇歸來

薇薇歸來

21-1 遇到了就是有缘,妙妙角不请自来。

其实,妙妙角看到这部小说前,甚至在读过小说后,都是一样的有这个疑问:“《天龙八部》为什么叫天龙八部?书中除了大理国天龙寺之外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天龙呀?什么八部就更是不知从何说起,为何如此?”

再细细一看,在《天龙八部》开篇前,作者专门有“释名”一章,对此有详细解说。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陀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却是北宋时期宋国、辽国、大理、西夏、吐蕃等国的人和事。大约定位于北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即公元1094年前后。

作者进一步解释道:

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就像《水浒》中有母夜叉孙二娘、摩云金翅欧鹏。

其实,小说中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虽是借用了佛教经典中名字甚至特性等,但同样也有如佛教经典中所谓的“喜、怒、哀、乐、爱、恶、悲、愁等感情”,甚至表现得更加强烈。

“天龙八部”本来就是神话性的,佛陀说法也多半以神话性的人物作譬喻,有一种比较抽象的含义。抽象则内容较为广泛,包含的范围较大,不像具体之人与事有特定所指。

小说以现实存在过的历史事实为脉,粗线条基本符合大家的认知,从中也能找到历史教材上出现过的人物。但不代表这就是历史,正如作者所说:“故事为虚构,人物的感情力求真实。”

小说中的人物有很多都身具特异武功,大多是超现实的。譬如说“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唯我独尊功、凌波微步、传音搜魂大法等等,让读者仿如进入了玄幻修真界,直呼这一段恐怕又是金大师找人代笔之作云云。

另外,小说中还有诸多超现实的情节,有些人物表现出来的性格极其怪异,常常让人“爱则爱到骨子里,恨则恨到骨子里”。譬如说马夫人康敏因为一个眼神搅乱丐帮,阿紫与游坦之的“孽债情缘”,逍遥派天山童姥、无崖子与李秋水的感情纠葛,慕容氏与萧远山父子的仇怨等等,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让人时而咬牙切齿时而哈哈大笑。

总之,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其实是颇有深意的,首先“强调这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带有魔幻性质、放纵想象力的作品”。其次也是在强调,这部小说写尽了世间百态、诸般人物,正如前述佛教经典中的“天龙八部”。

妙妙角回答,必定原创。欢迎点赞鼓励或留言交流,喜欢请关注,谢谢!(网图侵删。)

wlg6147

wlg6147

天龙八部这个词来源于古印度,是佛教说法,这八部分别对应8个护法。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金庸先生喜欢“天龙八部”这个词。

xue

xue

之所以叫《天龙八部》,是因为这能够体现出故事的曲折发展,所以会叫这个名字。

记忆永恒

记忆永恒

天龙八部》是取自佛教的“八部天龙”,而”八部天龙“在佛教典籍中涵盖了天众、阿修罗、龙众、乾达婆、夜叉等八人,这八人更像是代表了八种人,八种精神,涵盖了世界上众生喜怒哀乐。何人才可超脱。

当时的香港,不管上直达贵人,下至市井小民,都比较喜爱风水玄学一类,而金庸先生钟爱佛教,尤其是佛教典籍中关于众生,因果,教人弃恶从善等思想。他的很多作品中也都有体现,比如《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以佛教典故阐述苍生大义和个人得失的关系。

而《天龙八部》的出世,对佛教体现的尤为突出,不止主角之一的虚竹出身佛教,更有很多笔墨出现了大理的天龙寺,藏传的鸠摩智。还有一种说法,说小说中刻画的人物,也一一对应着八部天龙,如天众-乔峰,龙众-段誉,摩呼迦罗-虚竹,慕容度-阿修罗等等。

极光恋人

极光恋人

金庸先生在采访中回答过这个问题,就是取“天龙八部”的佛教含义“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因此天龙八部注定是一部悲剧。

细数下天龙之中的角色,结局最好的居然是鸠摩智,他被段誉吸干内力后,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其他角色则是一个比一个虐。

主角虚竹,是三兄弟中金庸虐的最轻一个。父亲少林方丈玄慈,母亲四恶人叶二娘,刚和父母相认,双亲就死在眼前,最后和梦姑归隐缥缈峰。看上去结局不错,但虚竹修炼北冥神功,早已注定悲剧。

主角段誉,被虐的次之。和无数女孩真心相爱,但他爹都告诉他,这是你亲妹,你们不能相爱。好不容易他母亲刀白凤告诉他真相,他不是段正淳的儿子,可以和那些女孩交往,他却爱上了王语嫣。新版中王语嫣对于段誉的追求一直都没回应,即使老版中段誉娶了王语嫣,但段誉也修炼了北冥神功,还是注定悲剧。

主角乔峰,那就被老爷子虐的没边了。身为天下第一大帮帮主,却被人揭发为辽人。追查当年真相,又一直在被冤枉,而制造冤案的还是他亲爹,无法报复。好不容易有了个心心相应的女子,却又被自己误杀了。最后自己夹在汉辽中间难以做人,只有一死以止干戈。

说下为什么修炼北冥神功注定是悲剧。逍遥三老修炼的武功都存在缺陷,天山童姥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会还童,李秋水小无相功缺陷是子午时分真气逆行,这点是在鸠摩智身上体现的。北冥神功的缺陷天龙中无一字提及,但剧情中依然透露。在少林,虚竹和丁春秋大战,明显丁春秋被虚竹吊打,而虚竹的功法基本全部来自逍遥派,那么逍遥子实战能力绝对甩虚竹几条街,如果北冥神功不存在缺陷,那么丁春秋偷袭逍遥子只会像空像偷袭张三丰一样被反杀。

天龙中所有角色都一样“求而不得”,只有放下才得解脱。

afrajiang

afrajiang

八部天龙原出于佛经。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金庸在这里用这个名称作为书名是为了说明他刻画的人性格各不相同,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人就如同天龙八部一样让整个剧情丰富多彩。

叁月

叁月

大家在读金庸小说的时候,会发现,金庸本人对佛教很是推崇,几乎每本小说都带有佛教的影子。

我小时候对于《天龙八部》电视剧的名字不是很理解,以为是一部电视剧有八部曲呢。

在上了高中之后才明白,原来天龙八部是佛教术语,前后两个词调换过来就是八部天龙。

八部天龙是佛教中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分别也为,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龙八部》小说其实是将八部天龙的命运赋予到了小说中的人物上面。

不过金庸并没有解释清楚这八个人分别是谁,只有通过小说剧情去推断。

其实关于八个人物分别是谁的争论一直都有,只是金庸也没说出来到底谁分析的是正确的。

随着金庸老先生的故去,这一答案怕是永远的成为一个谜团。

VKCheung

VKCheung

建议你看原著,不要看电视剧。或是先看原著,毕竟别人咀嚼过馒头不香了

嘻嘻哈哈Jessie

嘻嘻哈哈Jessie

金庸先生太会取名了,《天龙八部》、《笑傲江湖》这两部书的名字都不是他的原创,但都非常有味道,非常有内涵,在他的其他小说名字之上。

至于为什么要叫“天龙八部”,金庸先生在小说的第一篇“释名”里已经“释”过了,在这里,按照他老先生的原意,尽量说得清楚明白点:

1、所谓“天龙八部”,就是佛经里面记载的八种神道怪物,经常约在一起去听佛说法,以“天”和“龙”这两种神为首,所以名称也派他们做代表,叫“天龙八部”,意思就是有天、龙等等八个神怪。

那这有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以八种神道怪物,来比喻众生相,也就是各色人等,有欢喜,有悲苦,比如一直做着复国大梦的慕容复,英雄盖世的乔峰、憨笨瓜虚竹、酸腐书生段誉、卑鄙又爱吹法螺的丁春秋,还有风流情种段正淳等等~

此外,还由于要写的云南大理国,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家,很多代皇帝做完了皇帝就跑去做和尚了。

所以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主题曲叫“难念的经”,可以说非常贴切,林夕果然有才: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啊啊啊.....

2、八部包含了:天、龙、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这八个神怪。

其中,天是天神;龙是龙神;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闻香就会饱的神;阿修罗这种神道则更特别,男的很丑,女的很美,神仙版美女与野兽;“迦楼罗”是一种大鸟,头上有一个大瘤,鸣声悲苦,以龙为食。岳飞,字鹏举,传说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就是这种鸟;“紧那罗”样子似人非人,善于歌舞,属于乐神;“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蛇头。

兰花瓣

兰花瓣

主要原因是,原著小说就叫《天龙八部》。

先抖个机灵,下面是正儿八经的了。

金庸的《天龙八部》1963年开始连载,花了四年多连载完,可以说是鸿篇巨作,到现在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为什么金庸会用天龙八部这么有佛教意味的名词来给小说命名呢?一件小事可见端倪。

在《天龙八部》连载完不久,金庸的长子,可以说是他最爱的儿子,十多岁的年纪,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人生皆苦,没有意义,很有佛教思想。

很多人看了之后跟金庸说,小孩子不能有这样的思想,应该好好引导。金庸反而觉得儿子的想法非常好,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的。他还夸儿子早慧。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金庸本身就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才会认同儿子这种消极出世的想法。这种思想跟《天龙八部》里表达的人生皆苦非常相近,正是有这样的思想基础,金庸才会创作这样的小说。

但,我要说的重点是,金庸只是粗略了解佛教,恰好他的思想又跟佛教的某一方面接近,然后才选的这个主题。金庸并没有理解到佛教思想的真正精髓,所以才有后面的悲剧。

佛教神话里,天龙八部的出现代表什么呢?不是讲人生皆苦,而是更高一层,轮回皆苦。轮回中有六道,天龙八部之中的大部分属于天道,阿修罗则属于阿修罗道,都是比人活得自在,有神通,寿命很长的众生。

天龙八部这么厉害,可以跟身边媲美了,但他们也在轮回之中,也是会死的,等到寿命到了,还是会掉进轮回之中,转投人或者畜生等道。

佛教故事里用天龙八部的故事说明了轮回皆苦,六道里最厉害的天道也是要死的,而且死之前也是很痛苦。

到这里,金庸都理解对了,人生乃至轮回确实很苦。但是,他没看到另外一半。

佛教虽然讲究人生皆苦,但他却不提倡自杀。普通人要是觉得活得很苦,自然就会想到自杀,一了百了。佛教不提倡这个。

佛教提倡的是,既然你已经看破人生,觉得人生皆苦,就应该利用难得的生命勤苦修行,证悟菩提,跳出轮回。

金庸虽然没理解这一层,但他自己切切实实做到了利用难得的生命。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耕耘的一生。每天上万字,除了写连载还要写社评,还要处理明报的一些事务。他虽然没在修佛,但也算是珍惜自己生命,把生命发挥到了极致,还影响到了其他人。

这也是一种修行。

金庸自己奉行的信条是,我虽然看到了人生没什么意义,但我可以勤苦修行,充实生命,影响他人。

可惜的是,他的长子像他一样,看到了前一半,他却没来得及把后一半总结出来,传给长子。

1973年,年仅19岁的金庸长子,在美国自杀。据说是与女友吵架之后,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

曾经有个很著名的讨论,“为什么不在小时候就向孩子揭露现实的残酷?”下面众说纷纭。我觉得,孩子缺少应对残酷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知道人生没有意义,孩子一定会像金庸的长子那样,对现实很容易绝望。

我们应该先让孩子知道面对各种困难的方法,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自然就会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那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对抗残酷,而不是消极逃避。

人生固然是很苦,但我们也不容逃避。就算必须要死,也要像萧峰那样,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而死。

fiona

fiona

金庸研究佛学,融入《天龙八部》中,是14部中佛学意味最浓的小说。

原著小说前言释名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截取其中关键段落,欣赏一下:

1、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

2、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段誉本身信佛,这部书应该是以段誉视角看众生);

3、这部小说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有很多人分析“八部”分别代表着原著小说中的谁谁谁,“天龙八部”都是“非人”,从小说中每个人物身上都能找到八部中的一些相。

正如“释名”所言,小说借用了“天龙八部”这个词,更直观的意义就是告诉你这是一部蕴含“佛理”的小说。

小说借“玄苦大师”之口说出了佛家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嗔痴贪存在于小说中的方方面面:

段誉对王语嫣;

鸠摩智对武学;

萧远山、庄聚贤对于报仇;

虚竹对于少林寺;

段延庆对大理世家;

萧峰对于身世;

慕容复、慕容博对于复国;

..........如是种种,然最后所有人的结局都以“佛理”化解,甚至慕容博、萧远山的内伤也只能用“佛法”来化解,本身就是对“佛”至高无上的尊崇。

我遇到过几个学佛的朋友,他们对于“佛法”的执着,在我等外人看来,十分偏激;然而对于他们而言,“不信佛”的外人亦是偏激。“佛”至高无上,我做不到崇信,至少能做到不亵渎。

Ada 美游

Ada 美游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