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古代诗歌?有哪些如何欣赏古诗的书推荐?

如何欣赏古代诗歌?有哪些如何欣赏古诗的书推荐?
提到的作品

[作品]唐诗百话

【编辑推荐】: 《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以十年之力打磨而成的一部唐诗欣赏之书。他以自身学养和文学感悟用漫话的方式与读者漫谈唐诗,而终成“百话”。在读解每一首诗时将一时代的历史、一种诗体的流变及关于...

施蛰存

[作品]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徐调孚校注本被认为是最为完备的《人间词话》版本,至今仍不失为一...

王国维

[作品]迦陵论诗丛稿

叶君生长燕都,少承家学,卒业名痒,其后在国内外各大学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者垂三十年,所著书已刊行者五种。博览今古,融贯中西,含英咀华,冥心孤往,以深沉之思,发新创之见,评论诗歌,独造精微,自成体系。

叶嘉莹

[作品]唐宋名家词选

本书选录自唐迄宋94个著名作者的707首词,入选的作家和作品,思想倾向,风格特点和艺术造诣,都具有其代表性,特别是对于词的声律,编选者特别作了标注,可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也可供古典...

龙榆生

最新跟帖
queenna

queenna

作为诗词赏析的入门书籍,我推荐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论诗丛稿》、人间词话七讲、 等。这些书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探讨和诠释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典雅细腻,条理清晰,解读非常详实。她精通古典文学的同时,又融入了很多西方的文学理论知识,因此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但这些书籍仅可作为入门,因为迦陵先生的诗词评论,注重感发一说。也就是你读诗词,要有一种生生不已的启发,要能感悟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

她的诗词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以用她自己的一段话来概括: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兴’,意思是在人的内心有一种兴起,有一种感动。除此之外,中国古典诗歌还有一个很可贵的传统,那就是让人心不死。”

再深一点的话,我推荐顾随先生的驼庵传诗录以及古典文心,这两本书只堪细读,对诗词古文的点评精辟有骨力,所谓骨力,不在言外见之。其神理,要掩卷而三思之。

如他所言:“学七律当少读放翁诗,盖放翁诗少唐人浑厚之味,而人最易受其传染,应小心......”

他的诗论,不仅有对诗词的赏析,还有关于诗词创作的具体技巧。

如关于双声叠韵的运用其曰:

“双声叠韵确可增加诗的美,但弄坏了,就成绕口令了。句中两字相连成一词的,用双声叠韵好,否则不好。诗句中五字句,第一、二、三、四字,一、二两字可用,三、四两字可用,若二、三两字用双声叠韵就不好了。......
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萧萧”好。如第五字是单字,则五、六两字不可用,如杜甫: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
“有”是单字,“柳条”是一词,而句中“有”与“柳”叠韵,故不好;且“有”上声,“柳”上声,不好。故意学此,大可不必。”

此外,他的诗评,还掺杂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如评价曹孟德和杜工部其曰:

“杜工部一直到晚年还是破碎,曹孟德则不然,对情操有训练。杜工部是放纵,先不必谈他处世之成败。我们不是不谈成败、利钝、是非、善恶,唯与世俗所谓成败、利钝、是非、善恶不全同。对于情操不加训练,在人生就该是失败者,姑不论其成败本身即是苦恼。不过老杜担起来了,故尚不失为英雄。欲能矛盾成调和……老杜虽不为至上,仍为大师。”(驼庵传诗录)

当然,学会诗词赏析比诗词创作更难。

更要懂得兼并包容,博采众长。

因此,仅仅是叶嘉莹和顾随先生的书是不够的。

严羽的沧浪诗话,这本书提出“兴趣”一说,不可不读,背诵于心最佳。

王士禛的渔洋诗话,提出“神韵”一说,亦不可不读。

还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境界”一说,亦不可不读。

甚至“境界”说的提出,要高于“神韵”、“兴趣”两说。一个人,做人有了境界,其诗才会有境界。

人间词话》这本书,原先年少时,是看不太懂的。就像某些人说“纳兰性德是北宋以来第一词人”,就完全没有看懂王国维的词论。

以上三本书,尽管他们的理论都有各自的缺陷,但他们提出的这些学说,是构建诗词理论非常重要的基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好的诗词选本,比如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施蛰存的《唐诗百话》。

cahflower

cahflower

作为诗词赏析的入门书籍,我推荐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论诗丛稿》、人间词话七讲、 等。这些书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探讨和诠释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典雅细腻,条理清晰,解读非常详实。她精通古典文学的同时,又融入了很多西方的文学理论知识,因此见解独到,卓然成家。但这些书籍仅可作为入门,因为迦陵先生的诗词评论,注重感发一说。也就是你读诗词,要有一种生生不已的启发,要能感悟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她的诗词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以用她自己的一段话来概括:“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兴’,意思是在人的内心有一种兴起,有一种感动。除此之外,中国古典诗歌还有一个很可贵的传统,那就是让人心不死。”再深一点的话,我推荐顾随先生的驼庵传诗录以及古典文心,这两本书只堪细读,对诗词古文的点评精辟有骨力,所谓骨力,不在言外见之。其神理,要掩卷而三思之。如他所言:“学七律当少读放翁诗,盖放翁诗少唐人浑厚之味,而人最易受其传染,应小心......”他的诗论,不仅有对诗词的赏析,还有关于诗词创作的具体技巧。如关于双声叠韵的运用其曰:“双声叠韵确可增加诗的美,但弄坏了,就成绕口令了。句中两字相连成一词的,用双声叠韵好,否则不好。诗句中五字句,第一、二、三、四字,一、二两字可用,三、四两字可用,若二、三两字用双声叠韵就不好了。......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萧萧”好。如第五字是单字,则五、六两字不可用,如杜甫: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有”是单字,“柳条”是一词,而句中“有”与“柳”叠韵,故不好;且“有”上声,“柳”上声,不好。故意学此,大可不必。”此外,他的诗评,还掺杂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评价曹孟德和杜工部其曰:“杜工部一直到晚年还是破碎,曹孟德则不然,对情操有训练。杜工部是放纵,先不必谈他处世之成败。我们不是不谈成败、利钝、是非、善恶,唯与世俗所谓成败、利钝、是非、善恶不全同。对于情操不加训练,在人生就该是失败者,姑不论其成败本身即是苦恼。不过老杜担起来了,故尚不失为英雄。欲能矛盾成调和……老杜虽不为至上,仍为大师。”(驼庵传诗录)当然,学会诗词赏析比诗词创作更难。更要懂得兼并包容,博采众长。因此,仅仅是叶嘉莹和顾随先生的书是不够的。严羽的沧浪诗话,这本书提出“兴趣”一说,不可不读,背诵于心最佳。王士禛的渔洋诗话,提出“神韵”一说,亦不可不读。还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境界”一说,亦不可不读。甚至“境界”说的提出,要高于“神韵”、“兴趣”两说。一个人,做人有了境界,其诗才会有境界。《人间词话》这本书,原先年少时,是看不太懂的。就像某些人说“纳兰性德是北宋以来第一词人”,就完全没有看懂王国维的词论。以上三本书,尽管他们的理论都有各自的缺陷,但他们提出的这些学说,是构建诗词理论非常重要的基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好的诗词选本,比如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施蛰存的《唐诗百话》。
96038542

96038542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