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代舰载战斗机,中国舰载机为什么选歼15而不选歼10呢?
豆牙小昭
歼10改进为舰载机只是我国航母的一个备选方案,第一代航母辽宁舰的最佳选择肯定是歼15.
辽宁舰的前身是苏联时期的瓦良格舰,也就是“库兹涅佐夫”级的2号舰,其机库、甲板、甚至2部升降电梯的配置都是按照苏33尺寸设计的,如果苏联不解体,其舰载机必然是苏33。我国将瓦良格号航母采购回来后,第一舰载机方案也是直接采购苏霍伊的苏33舰载机。可是苏霍伊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式,他盲目地认为苏33已经成为我国航母舰载机的唯一选择,因此在谈判过程中狮子大开口,开出了我国无法接受的条件,最终谈判谈崩了。
于是通过其他方式,我国在2009年从乌克兰那里花高价钱买来了苏33的3号原型机,再加上沈飞原本就有多年生产歼11A/B的经验,也就仅仅3年时间,我国便搞出了国产化版本的苏33——歼15,这可比直接购买苏33效果更好了。
至于一度传言歼10会作为我国舰载机方案,作为一款中型战机,歼10作为舰载机也未尝不可,毕竟就连印度都能搞出舰载版的LCA光辉,歼10改吧改吧作为舰载机想来难度也不会太大,只是战斗力方面值得怀疑。首先歼10作为一款中型战机,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就是短腿,虽然从来没有公布过明确的数据,可歼10长期挂载3个副油箱执行任务的画面已经深入人心,其作战半径最大不会超过900公里。一旦上舰还不能满足满油满弹起飞,副油箱肯定也挂不上了,作战半径还得打一个折扣,这不就成为航母守卫者了吗?
第二歼10在航母上的起降性能不如歼15,个人曾经看过歼10和苏30降落,感觉苏30降落时速度很慢很平稳,降落时噪音也不大,慢慢悠悠的就降落下去了。可歼10降落过程总是一种呼啸而过的感觉,速度快噪音大,想来是升力上的差距,这必然导致歼10的起降性能不如歼15,甚至为了上舰可能还会想F35C一样加大机翼面积来改善起降性能,这必将直接影响歼10升空后的作战性能。
第三 歼10尺寸、电气设备配套不一定适合辽宁舰,刚才说了辽宁舰的前身本来就是瓦良格,所有机库、甲板、电梯尺寸都是按照苏33设计的,歼10放进去后可能就会有一些尺寸不合适的地方浪费了,如果作为中型战机无法满足2架歼10同时上下升降机,这可能也会影响作战出动的效率等等。
当然,一切的一切还是沈飞比较争气,直接搞出国产化版本的歼15,一切问题多解决了,自然也就没有歼10什么事情了。
很缺钱的海魅G
海军对舰载机的第一个要求是必须双发
zhengzonghui
歼-10战机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三代战机,不仅结束了我国不具备自主研制第三代先进战机的空白,并且经过多年改进升级,现阶段歼-10战机已经发展到各项方面更为先进的歼10C战机版本,并和歼20隐身战机、歼16多用途战机共同组成“未来中国空军的核心中坚”机队。一直以来外界都希望基于歼10C战机衍生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型舰载机,毕竟现在的歼15舰载机体型太大了,作为舰载机的话会影响整个航母的载机数量。但是歼10真的不适合作为舰载机也是有原因的。一、舰载机因为特殊的潮湿盐雾环境对整个机身的飞行安全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各国在研发舰载机的时候都会尽量选择双发机型,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舰载机的安全可靠性,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F14、F18、阵风、苏33、米格29K等都是双发机型。所以从安全可靠性来说,单发布局的歼10战机并不适合作为舰载机选型也是原因之一。二、歼10战机作为成为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款三代战机,歼10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制空拦截空优作战,所以歼10战机在整个设计层次也是以制空拦截为主。所以为了突出歼10战机的机动飞行拦截优势,歼10战机不仅采用了机动优势更为明显的鸭式气动布局,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歼10战机的飞行阻力提升其高速飞行能力,歼10战机也是采用了空气阻力更低的三角翼翼型选择。三角翼最大的优势就是飞行阻力低,非常适合高速飞行战机,但是三角翼有一个很不好的缺点就是为了降低机翼的飞行阻力前缘后掠角度很大,导致其低速飞行控制性不强,而舰载机在降落航母甲板的过程中,对于低速飞行控制要求非常高,所以三角翼设计也是限制歼10成为舰载机的原因之一。三、我们从现役的歼10C战机具体性能来看,其整机空重大概在9.7吨,但是因为装备的AL-31FN发动机加力推力也只有13吨左右,使得歼10C战机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9.5吨,相比同类机型F16IN战机最大23吨的起飞重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等于是不到10吨的载重量是要包括燃油和武器重量在内的,那么不到10吨的载重量下侧重于作战半径的话就会降低载弹量、倾向于载弹量的话又会成为一个短腿柯基。更别说陆基战机下海前为了承受降落时的高下沉率和拦阻降落冲击力,整个机身结构和起落架结构强度都会刻意加强,使得其整机空重进一步提升到至少13吨左右。更为重要的是介于我国还没有装备弹射型航母,舰载机需要依靠自身动力从滑跃起飞甲板离舰,那么对于整机空重增加后的歼10战机而言,整机空重比更低了,不光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会比陆基版本有着明显的下降,而且这个载重空间基本就是“空机离舰”的配置,何谈战斗力呢?所以这也是歼10战机没能下海成为舰载机的原因之一。四、海军一直以来更倾向于双发中重型战机,对于歼10这种单发中型战机并不太感冒。其实纵览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装备机型就能看出一二,从1950年正式成立后长期介于国产战机自身性能原因,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装备的机型基本都是单发布局的歼6、歼7系列战机。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换装国产飞豹双发重型战机和后续开始大批量装备俄罗斯苏30MKK战机后,中国海军航空兵对于双发重型战机更为钟意,毕竟双发重型战机有着更大的作战半径和更大的载弹量优势,这是其他战机无法比拟的。同样我们看到后面换装苏30MK2和现阶段很有可能继续用双发重型的歼16战机换装苏30MKK战机一个道理,所以海军航空兵看不上歼10这种单发战机也是原因之一。五、相比西南地区不靠海的成飞而言,地处东北且临近黄海的沈飞和海军之间的关系更早更深,比如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大量苏30MKK和苏30MK2战机一直都是沈飞负责维护升级工作的,毕竟沈飞有着和其相似、且成熟的苏27战机维护生产经验,所以从技术熟练程度和经验来说,这同样是歼10战机没能成为舰载机的原因之一。六、舰载机不同于陆基战机,因为研制难度极大,所以千禧年初我国正式启动舰载机研制时,为了降低研制难度和缩减研发时间。当年乌克兰向我国提供了一架T-10K4原型机,这架原型机就是当年苏联在研制苏33舰载机时,基于苏27SK战机衍生而来的舰载版本,所以从基于T10K4基础衍生我们自己的舰载机来说,也是有着苏27SK国产版本歼11战机制造经验的沈飞也要更为合适。总结来说的话,如果我们在已经有T10K原型机的基础上,基于沈飞熟练掌握的歼11B战机衍生出我们自己的舰载机更为容易一些,毕竟歼11B战机也是衍生自和T10K原型机一样的苏27SK战机。但是对于成飞而言,要想在歼10身上衍生舰载机的话,那么从乌克兰获取的T10-K原型机一点用处都没有,而且一直没和海军打过交道的成飞不见得熟悉舰载机的特点,可能连海军航空兵战机的机身防腐等技术都不如更为熟练的老大哥沈飞合适。
jialing
对于舰载机来说,在设计时要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来讲能选双发动力的战机,绝对不选单发动力的战机。这是因为海上情况不比陆地,如果只有一个发动机的情况下,陆上战机可以寻找机会迫降。但是在海上只有一个发动机的舰载机一旦出现发动机故障,如果来不及回到航母上,就只能坠海了。因此,双发动机是舰载机的最佳选择,即使一个发动机出故障,也可以依靠另一个完好的发动机继续飞行,这样会增加脱险的机会。
另外,航母舰载机如果采用弹射起飞的话,那么就可以尽量满载油与弹。但是采用滑跃起飞的情况下,舰载机的有效载荷就要受到影响。载油载弹数量少会直接影响舰载机的作战能力和持续作战时间。这样重型舰载机在体积上有优势,自然就要比单发战机能搭载更多的有效载荷。
另外,歼15从一开始就是为上舰航母而专门设计的舰载机。因此在图纸上就可以进行相关的规划来达到舰载的要求。但是歼10如果一开始没有考虑舰载型的话,那么想要上舰就需要重新设计并加固机体各个方面来适应上舰的要求。这样改进工作的工作量不比直接研发一款专业的舰载机用的时间短。那不如直接开发一款专用的舰载机,不过其实歼15由于体积大,又是双发配备,光这两个优势已经是舰载机的必选了。还有一些原因就是不是技术能解释得通的了。比如各个研发单位的攻关能力是否强悍?也会决定一款战机的命运~~~
像美军的舰载机一直都是双发动力版本,结果到了F-35C换成了单发,这很不得美国海军的意。因此F-35C只会列装部分美军的航母舰载机联队,而不是全部。未来美国海军还是希望得到双发版本的第六代舰载机。
大大大大可
近日有图片显示,疑似新型歼15舰载机在试飞,从图片中可见,该机取消了机头空宿管,机身遍布绿色色复合材料,极有可能是由歼15升级而来的歼15B。
至于第一型舰载机为何是歼15,是肯定有原因的。因为从无到有制造一架舰载机的难度可不小啊!为了尽快制造出来,并赶上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最快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仿制,而不是自研。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解决国产化的问题。
歼15相比于歼10来说有以下优势:1,歼15是参考了获得的T-10K-3原型机仿制而来的,有了苏33这个成功的机型后,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2,可以尽快缩短舰载机的研制周期,以尽快形成战斗力。
反观歼10其作为单发战机,本来上舰就有一定的风险,且进气道还是在机腹位置,也有点不利于降落。在歼10的基础上改成舰载机需要论证或者修改的地方估计不会少,如机身强度,升力问题等等,所花费的时间就不会少。
歼15作为舰载机。我国在2001年从乌克兰买到了现役苏33舰载机的原型机T-10K-3,从此就参考了T-10K开始研发国产舰载机歼15了。歼15相比于T-10K-3来说,外观变化不大,只是在些许细节上有变化。毕竟前苏联在T-10K-3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苏33舰载机,有了这一机型的飞机的成功经验,就证明T-10K-3作为一款舰载机的原型机是合格的。
在此基础上使用国产航电系统,控制系统,武器弹药加以国产化,就可以制造出自己的舰载机了。但是过程可不是这么简单,还要进行编写飞控软件等等工作。只不过在歼11B这个已经可以成熟制造的战机中攒足了经验,那么制造歼15相对就会容易一点。另外,歼15也是双发重型战机,两台发动机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比较低,这样的话上舰的安全性就有了保障。研发进度加快,也正是提升服役进度,尽快形成战斗力。所以说在T-10K-3原型机的基础上研发出歼15就是很正常的选择了,可见歼15的服役和生产速度并不慢。
歼10作为舰载机有风险。要知道歼10正式服役的时间为2004年,而歼15是在2009年才首飞成功的,这中间只间隔了5年时间。而歼10在服役时还不是现在歼10A,并不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能力,应该是在2009年出现的歼10A才具备这一能力,主要是国产霹雳-12还在研发之中,那时的歼10使用的还是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霹雳-11。所以说,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歼10还是有些许工作要做的。
此外,歼10作为单发战斗机,上舰的风险还是挺大的。如果发动机出现问题,甚至连迫降的地方都没有。要知道歼10自服役以来发生了坠机事故,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发动机出现故障。可见,单发战斗机上舰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是双发的话,一台发动机出故障时,还有一台可以顶着,风险小了不少。所以说,单台发动机也是歼10无法上舰的主要原因。
另外,作为中型机歼10的作战半径只有1000多千米,如果在航母上滑越起飞的话,那作战半径还将进一步缩小,这对于航母战斗群而言影响可不小的。毕竟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全靠舰载机体现的,作战半径不够大也是歼10无法上舰的原因。
所以说,国产首款舰载机选择了歼15而非歼10,是有着不少原因的。综合来看就是对服役速度,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
至于舰载机的重型和中型之争,还是要看海军的具体战略。现在海军的舰载机是重型的歼15,而升级型号歼15B据说也试飞了。歼15是在2009年首飞,2012年上舰进行飞行训练,其中经过了3年时间。如果试飞的真是歼15B话,那么可能就在2022年或者2023年上舰了,那时003型航母也应该服役了。而国产新型舰载机估计也要在2021年首飞,届时003型航母将搭载歼15B和新型舰载机了,作战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真诚的勤劳小王
舰载机与普通陆基战斗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固定翼舰载机是需要通过阻拦索的方式在航空母舰上进行降落,普通到不能战斗机在后机身设计上就没有考虑着舰勾这个承力部件的设置,所以不是说有的战斗机都能够在航空母舰上使用的。
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使用需要满足降落过程中的巨大的冲击力,这个是与普通战斗机的降落方式不一样的地方,舰载机是采用高速降落的方式进行,陆基战斗机则缓和许多,因此对于结构强度的设计也是不同的。
由于航空母舰在海上运行有许多盐雾的存在,因此使用的舰载机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这也是一般战斗机无法实现的功能。舰载机的使用寿命也就只有陆基战斗机的2/3左右。
中国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不是在歼-15和歼-10之间选择,而是直接通过研制歼-15战斗机来实现的。歼-15战斗机是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舰载机,具有折叠机翼的结构保证了机库可以容纳足够多的舰载机,这是歼-10战斗机所不具备的能力。
流浪的张小翔
谢谢邀请!
航母性能是否强劲决定了可容纳多少架舰载战斗机,舰载战斗机的性能高低直接决定了航母的作战效能。
在现代化海洋战争环境下,航母在作战或执行任务过程中,防空任务主要由舰载战斗机、舰载预警机和随行驱护舰来担负完成,如果各舰载机的航程不足或者性能存在缺陷,势必会让整个航母舰队陷入被动,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为什么选择了歼-15而没有选择技术更为成熟的歼-10呢?
核心技术按照国际惯例,轻型战机改成舰载机型有较大的局限性。
中国歼-10战机是一款单座单发的轻型战机,定位为空优,最小机动时速为165千米,这说明歼-10的机动性在同类战机中是最好的,空战能力特别强,但是对地、对海的攻击性能远不如国外同类战机,如阵风、F-16、F-18等。
起飞重量歼-10战机满挂满负荷起飞总质量为18000千克左右,结合滑跃起飞甲板的设计,歼-10整个机体全部结构需要进行整体后移的设计改良,才能基本具备起飞条件,倘若如此,等同于重新设计一款新型战机,耗费巨大不可取。
拦阻系统和弹射器航母拦阻系统是航母数百个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没有拦阻系统,战机就不可能实现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当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完全掌握了该技术。
倘若歼-10战机在蒸汽或者电磁弹射辅助的情况下,歼-10战机可以顺利起降吗?答案是:可以起飞但是不能降落。由于歼-10战机机体下方是进气涵道,没有承载框架,承受不了降落时的巨大拉力。
固定翼和折叠翼航母甲板上的空间寸土寸金,一般都会搭载折叠翼战机,歼-10战机的机翼设计为固定翼,没有水平尾翼结构,占据的空间较大。歼-10战机如果改进机翼结构,水平尾翼将会无处安放。
目前,想要把普通战机改良成为舰载机要具备飞起来、降下去、进舰体、易维保4项要素,从过往的各方数据显示,歼-10战机上航母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
歼-15上舰背景延展瓦良格号在2002年被拖回大连母港,2004年8月中央下达了续建“瓦良格”号的指示,同时,与后来辽宁舰配套的驱护舰等也同步上马。
2005年4月,瓦良格号开始入役改装,有了航母当然要解决舰载机的问题,在当时,中国最具现代化典范的战机只有歼-10和歼-11战机,歼-11是苏-27SK型的改良升级版,歼-11B的首飞时间至少要在2006年,对于当时的中国空军和海军来说,歼-10和歼-11B是重点考量机型。
瓦良格号的苏式血统,歼-11B也是苏式血统,但歼-11B并非是舰载型,如果需要上舰显然也需要大改。
就在这时,乌克兰站了出来,他们将T-10-K-3号机及相关的全部技术交给了中国,这等于给中国舰载机的发展带上了一双翅膀。
2009年歼-15原型机首飞成功,歼-15装配了中国最先进的火控雷达、航电系统和霹雳-12型控控导弹,较T-10-K-3战机有过之而无不及,到此,中国第一代舰载机定型并上舰。
科普:T-10-K-3号战机是苏-27K型战机的改良升级版,在1988年共计生产了9架,分别是苏-27K T-10-K-1~9。
huangwei_0109
目前中国海军部队批量装备的是由沈飞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国产重型舰载战机歼-15,而由成飞独立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国产中型战斗机歼-10系列,则是大批量装备于中国空军部队。
的确,在中国海军部队还未接收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时,中国海军相关高层确实有考虑过以国产中型歼-10系列战斗机为基础,进行一定的升级与改进,研制出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中型舰载战机,可是那时的中国军用航空工业,无论是研发设计战机的能力上,还是制造战斗机的产能上,都无法满足这当时中国海军的这一要求。
再加上,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由前苏联独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也因此一开始该型航空母舰最与之相匹配的就是由苏霍伊研制的苏-33重型舰载战机。再加上那时的国际环境对中国也不是特别的友好,因此在那个时间不等人的情况下,中国海军也只能开始认真考虑,从俄罗斯/乌克兰购买苏-33重型舰载战机的意向。更为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显然对于舰载战机这么敏感的武器装备,还是有所顾忌的并不愿意卖给中国,最后几经周转最后中国还是通过乌克兰购买到了,俄制苏-33的原型机。
当然了,成功从乌克兰购买过来的原型版本舰载战机苏-33,还是由生产过苏-27战机的沈飞负责进行逆向研发的工作。并且沈飞也在其俄制苏-33舰载战机的基础之上,整合了现有中国航空工业的先进战机技术,成功的研制出了完全国产化的歼-15系列重型舰载战斗机。目前,国产歼-15系列的最新改进升级型电子战版本,也已经成功进行过首飞测试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装备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了。
不过,也随着中国周边国家的空军部队也逐渐的有开始装备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并且到2019年美国海军舰载机部队也要开始全面换装第四代隐身中型舰载战机F-35C了。面对来自第四代隐身的威胁,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换装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机也是迫在眉睫了。
♚后生凉薄
谢邀,歼-10 就呵呵哒了吧。
现在世界上就只有三种单发舰载战机(教练机不算)。
A-4天鹰攻击机,现在在巴西圣保罗号航母上服役。
但这是一种1954年首飞的飞机,和咱们的轰-6基本上旗鼓相当!
其次是AV-8和一系列的鹞式
虽然说是四个喷管,但这也是妥妥的单发飞机。AV-8主要服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替换中)、英国皇家海军(在替换中)、意大利海军(在替换中)和西班牙海军(在替换中);至于鹞式,英国自己已经不用了。现在都在印度的维拉特号航母上呢。
还有一种是F-35,会用在美国海军,其中B型会用在美国海军陆战队、英国皇家海军和意大利海军。
F-35虽然是单发,但是具有世界上最好(没有之一)的战斗机发动机。同时依靠健康管理系统对发动机可靠性进行预测和评判。
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单发发动机故障带来的飞行风险。
~~~~~~
说回歼-10,庆幸歼-10没有成为中国的舰载机,否则——中国会牺牲更多的海军飞行员。
即便是歼-15这样的飞机,其事故率也在10%以上。
所以……
中国舰载机目前训练尚可,但是如果要作战的话,还远远达不到指标呢。002航母正在服役的时候一定有舰载机方面的惊喜,大家等着吧,既不会是歼-10也不会继续是歼-15而是……
XXXX
2012年9月25日,辽宁号航母正式服役;同年11月23日,歼-15飞鲨舰载战斗机就飞上了辽宁舰的甲板,并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中国海军终于拥有了航母、舰载机,以及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作战编队,海军实力因此而大幅度提升。
当从乌克兰购入的瓦良格号重型载机巡洋舰在大连造船厂内改装时,海军就已经着手准备航母舰载机了,当时国内可供海军选择,可改装成舰载机的,就只有两种战斗机,即歼-10和歼-11。
歼-10采用了当时西方第3代机标准的雷达、航电和机载武器设备,显然要比歼-11更适合改装成舰载战斗机。
当然,歼-10也具备与生俱来的弱点,即只是单发动机构型,倘若发生空中停车事故,其后果就不堪设想,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瓦良格号属于滑跃起飞航母,舰载机需要较大的推重比,很明显歼-10不如歼-11。
此外,在作战半径、滞空时间、最大载弹量等技术指标方面,歼-10战斗机也难以和歼-11战斗机相媲美。
当中航第一集团力推歼-10,海军则倾向于用歼-11时,可谓天降大礼,与中国有着良好军贸关系的乌克兰,送来了完整的苏-33战斗机中的一架T-10K-3原型机,沈飞马上着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逆向测绘仿制,于是,就诞生了歼-15飞鲨重型舰载战斗机。
歼-15在外形上与俄制苏-33非常相似,但却融合了歼-11B的技术,采用双发、新增鸭翼、机翼折叠,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具备了起飞着舰的飞行特性。
综上,倘若当时没有乌克兰送来的T-10K-3原型机这份大礼,说不定歼-10也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但历史不能假设,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歼-15之所以能成为舰载机,既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是历史的必然。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鹤窈
中国海军选择歼15而放弃歼10作为舰载机,显然经过深思熟虑。歼10作为一款中型的三代战斗机,虽然性能优异,但作为舰载机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如果它想要作为舰载机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在成熟度和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歼15则不同,它技术成熟度和性能都能满足海军现阶段的需要。因此,海军在权衡了各方面因素后,才最终选择歼15作为我国第一款舰载战斗机。
(歼10战斗机上舰想象图)
从性能数据上看,歼15和歼10都是非常先进的战机,但在舰载机选择上显然不是光看性能就可以。实际上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舰载机的选型工作从很早就开始进行了。舰载机不同于传统的陆基飞机,要在航母上起降并作战,对舰载机的要求无疑非常高。首先,要在航母上完成舰载机的起降,对于机体强度的要求比较高。由于航母的飞行甲板长度较短,要求飞机必须在短距离内完成起降,在降落过程中还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以保证可以触舰复飞。因此,舰载机必须要加强机体结构强度。但由于航母对舰载机的重量有严格限制,战机又不能太重,这就导致战机要在尽可能减重的情况下加强机体结构强度。对于歼15来说,它是重型战斗机,机体空间冗余度较大,而且其参考的T-10K原型机也考虑了机体强度问题,这使得歼15在这方面的技术难度较小。歼10作为一款中型机,在设计之初主要是定位于陆基起降,难以满足舰载机的机体强度要求。而其鸭式布局的设计如果加强强度,势必会造成鸭翼和主机翼等部分的重量增加,进而影响整体性能。因此,歼10在这方面的技术难度较大。
(歼15舰载战斗机)
其次,由于舰载机起降的危险性较高,对战机的安全性要求也比较高。歼15作为双发战机的安全性显然要高于单发的歼10。同时,由于采取滑跃起飞的方式,战机将难以满足满油满弹的起飞条件。因此,机体空间更大,能携带更多燃油和弹药的重型战斗机,显然要比中型战斗力更有优势。这也使得相比于中型机歼10,最大起飞重量达32.5吨的歼15更适合作为舰载机。类似的还有俄罗斯选择苏33而放弃米格29,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重型机的优势更明显。
(歼15的双发动机在安全性上要更有保障)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影响着海军对舰载机的选择,那就是时间。首艘航母辽宁号于2005年前后开始接受改造,将在2012年左右交付海军,因此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舰载机的有无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改进歼10的工作量虽然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架飞机,但要达到舰载机的标准也存在可能。可是对于海军来说,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等舰载版歼10。因此技术上更为成熟,风险更低的歼15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即使是更成熟的歼15,至今也依然在不断的改进之中,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舰载机的研制难度有多大。
(歼10需要进行大量改进才有作为舰载机的可能)
综合来看,歼15作为我国第一款舰载机,是经过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歼10虽然性能不俗,但自身设计定位所限并不太适合作为舰载机。从歼15的定位上看,它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海军的需求。
寒十三
J10是中国航空工业公司(集团),成都飞机制造厂设计研发生产的三代机。
J10采用腹部进气道技术,近偶前鸭翼,无后平尾技术。气动外型设计独特。
为什么J10没有设计达到舰载机的水平?
用J10总设计师的访谈录,整理回答问题。
J10采用了机腹进气道设计,从设计当初就没有考虑上航母的欲望,机腹进气道机结构设计上不利于舰载机的设计要求,J10又是单发飞机也不符合舰载机配置需要,也不符合舰载机的世界潮流和技术要求。
舰载机从机体结构,气动外型设计布局,机体,机件,电子设备的防腐处理,后勤保障与陆基战斗机有相当大的区别。
也就是说,J10从设计上就不考虑舰载机的需要!
当然,J10进行过舰载机的技术验证试验。试飞验证就是积累技术数据,积累经验和技术储备。
成飞为此专门进行过宣传推广说明!
航母舰载机基本上以双发多用途飞机为主力机型,一机多型,一机多功能是主力标配。因为,在航母甲板的局限和运用特殊性,舰载机多以双发高性能飞机为主。
舰载机在设计理念,机体结构,技术含量,生产制造上,维护保养上比陆基型号飞机更复杂。
不是说一款优秀的作战飞机都能上航母。作战飞机又不同于教练机。
猴子326
歼10天生不适合当舰载机,歼15是当时最合理的选择。
作为在航母领域的后起之秀,中国航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发展快,目前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服役7年来已经形成了体系战斗力,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服役在即,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也在上海某船厂有序建造,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就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航母大国。
航母的战斗力由舰载机决定,尤其是舰载战斗机。目前我国舰载战斗机是歼15,作为一型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歼15有着较强的作战能力,而且升级潜力巨大,不但是目前2艘弹射型航母的舰载战斗机,而且还发展出了换装AESA雷达及先进航电的弹射型,在我国第四代隐身舰载机成熟前挑起航母战斗群的大梁。
作为我国另一款三代机,自主研发的歼10在军迷心中人气也很高,有很多军迷也做过歼10上舰的美梦。其实海军还成飞确实探讨过歼10上舰的方案,但是在前期的验证中已经证明歼10不适合作为舰载机。
这一幕估计永远只能停留在军迷美好的幻想中了(CG图中的歼10舰载机还是TVC版的呢!)。
歼10无疑是一款优秀的三代战机,但是有一些天生缺陷使得它无论怎么改都不适合做舰载机,原因有如下几个:
1、歼10的气动布局不适合做舰载机。
歼10的设计取向突出高速截击性能,这是因为歼10立项的上个实际80年代,军方对歼10的核心任务是拦截苏联庞大的轰炸机群,所以歼10采用了大后掠角、机翼面积较小的三角翼,而且配合腹部进气的二元进气道,超音速性能优越。实际上,歼10整个设计思路有点F15的意思。在这样的设计取舍下,必然会牺牲低速区间的操控性能,使得歼10的着舰性能差强人意,而着舰性能是舰载机设计的基础。
但是,歼10着舰性能差不代表鸭式布局不适合做舰载机,这取决于性能取舍。阵风是世界上着舰性能最好的舰载机,其采用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后掠角较小、面积较大的三角翼,代价是超音速性能一塌糊涂。
2、歼10本来就有载荷航程性能较差的缺陷,为了上舰必然还会因增加机体结构强度、增强起落架强度等进一步增重,会进一步恶化载荷航程性能,使得舰载型歼10成为腿短、载荷小的“桅杆保卫者”。
歼10作为一款单发轻型战机,载荷航程性能本来就一般,而且由于整体布局的缘故,挂点设置不合理,大型弹药的挂载能力较差。歼10要上舰的话,需要付出至少600公斤的重量代价,进一步恶化其载荷航程性能,而且对挂载大型反舰导弹等弹药捉襟见肘。而且,滑跃起飞的运作方式本来就对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有约束,如果强行让歼10上舰,没准会落得印度舰载版LCA的下场。
坎坷的LCA虽然在空军算是修成了正果,但是舰载版已经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烂尾工程。歼10要搞舰载版,下场不会比它好多少。
3、单发歼10作为舰载机天生不如双发歼15安全。
由于舰载机的典型工作环境为浩瀚的大洋,因此安全性能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双发战机比单发战机有优势。现在世界上主流舰载机都是双发战机,F35C是为了照顾陆战队的垂直期间不得不采用单发构型。而歼10采用的AL31FN发动机有着臭名昭著的润滑缺陷,因发动机故障已经坠毁近10架。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海军航空兵只装备了24架歼10。
综上几个原因,歼10确实不太适合作为舰载机,这不是歼10的错,因为它诞生之初就没想着要做舰载机。套用一句俗话,歼10没有1克重量用来做舰载机。而在我国的航母起步时,以苏33原型机作为参照的歼15是最合理的选择。
无论怎么说,歼15都不算是“独立研制”,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参考了从乌克兰引进的T-10K-3号原型机。少数网友就拿这个事儿开喷,说是歼15是山寨货,这也成了沈飞遭黑的一大原因。笔者觉得,所谓的“山寨”根本不是问题,在战斗力标准面前,山寨也好、独立自主也好,只要好用,就是好装备,没必要为了虚头巴脑的噱头因小失大。我国当时在舰载战斗机研发领域的经验是0,从0研发一种全新的舰载战斗机堪比登天,有现成的好东西摆在那里,不去参考才是脑子有病。
歼15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参考T-10K-3,但是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电系统,具备较为先进的制空、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尤其是可以使用反舰导弹,综合战斗力超过苏33。当然,由于飞控缺陷,歼15不是一款尽善尽美的舰载机,但是对于一个我国这样的航母新秀,歼15让我们处在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可以说,歼15是我们在航母事业起步阶段最合理的选择,最合理也就是最好的。
而且,辽宁舰本来就是由苏联的瓦良格号续建而来,瓦良格设计之初就是计划搭载苏33,有瓦良格号改进而来的辽宁舰搭载由苏33发展而来的歼15,可谓是“原汤化原食”,天造地设,无缝衔接,这也是辽宁舰能够较快形成战斗力的保障。
歼15作为一款双发重型舰载机,平台性能优秀,改进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在战斗机研发领域不断进步,我们也能针对未来自己的需求进行不断改进,使歼15家族的性能不断提高。
这款据称为歼15D的双座电子战型歼15完全超越了苏33的范畴,综合性能堪比美国的EF-18G。
而配合弹射型航母使用的歼15T通过换装AESA雷达等措施,综合性能有望超越阵风、超级大黄蜂等舰载机,仅次于F35系列。
所以,虽然有些军迷在感情上希望自己的“亲儿子”歼10成为舰载机,但是毫无疑问,歼15才是正确的选择。
最后在多说几句,近期网上盛传沈飞以鹘鹰为基础拿下了舰载四代机项目,编号为歼35,在军迷中呼声很高的歼20上舰方案没有得到军方认可。笔者也喜欢歼20,也希望我国下一代舰载机是重型机、而不是中型机。但是舰载机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要考虑到舰机适配性能。对于我国下一代舰载战斗机,军迷朋友们安心等待官方消息就好,也可以充分讨论乃至争论,但是没必要分门别派、相互攻讦,要相信军方的选择肯定是最合理的,就像当初选择歼15而放弃歼10一样。
olitomato
歼-15“飞鲨”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他属于典型的第四代战斗机,接近第四代半的水平,其改进型已经达到了第四代半水平。在原型机的竞争阶段,我国最早的纯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10却被淘汰在选项之外,甚至都没有进行过多的比较,就直接敲定了歼-15作为我国第一代舰载机,这是为什么呢?
图为歼-15飞鲨战斗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重型舰载机,气势非凡。
其实,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的军事思想原因。从技术来看,歼-15显然比歼-10更加适合作为舰载机。首先,歼-15的机体结构比早期的歼-10要更加牢固,要知道,歼-15可是真正实打实的重型双发战斗机,战斗机的机体结构来自于世界著名的苏-27“侧卫”系列,而且进行了舰载机改造专门加强,他作为高机动性的常规布局、两侧进气战斗机,机体结构是没问题的。
海军对战斗力的偏爱,导致重型战斗机更为吃香。
但是歼-10不同,歼-10是抬式布局,机头有鸭翼,虽然歼-15也有鸭翼,但是歼-15并不是抬式布局,歼-10前鸭翼、后三角翼的布局对于结构增重来说制造了困难,因为他一旦要加强翼根结构,那就需要把整个机体侧面都进行加强。同时,歼-10是腹部进气,这本身就严重影响了机体结构强度,歼-10早期甚至还在进气道上方布置了6根加强筋,也由此被军迷称为“棍子”战机,可见其结构强度在早期是有问题的。
图为歼-15战斗机,他是在歼-11B基础上改进而来,还是使用了原有的AL-31FN发动机和1474脉冲多普勒雷达。
舰载机在起飞时需要瞬间加力,在降落时需要重重的砸在飞行甲板上,以大仰角姿态、加速的状态,在起伏不定的军舰尾部着陆,一旦机体结构不足,那就很容易在起降作业中出现事故。再者,歼-15是双垂尾、双发战斗机,歼-10只是单发战斗机,这也是限制歼-10上舰的原因。要知道,航母每天的出击架次是有限的,为了保证足够的打击密度,舰载机的使用频率却比地面机场要高一些,每天每架飞机都可能出击1-2次。
战斗机的维护时间不足,维护设施简陋,远远比不得地面机场的条件,加之海上环境多变,飞机没有完善的机库,腐蚀度也比较高,因此实战中,舰载机的可靠性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性能。对于舰载机来说,能用2台发动机,就不用1台发动机,能用两个垂尾,就不用1个垂尾,歼-15是双发战斗机,在一个发动机出现故障时还能够继续战斗、起降,但是歼-10只有1台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飞机马上就丧失了战斗力。
图为歼-10战斗机,上图为歼-10A,下图为歼-10B,可见歼-10的加强筋被取消掉了。
再者,歼-10战斗机性能也不如歼-15更加先进。作为中型战斗机,歼-10上舰最大的好处就是航母的战斗机搭载量可以提升,但是歼-10的性能有限,如果是歼-15战斗机,虽然航母舰载机搭载量降低,但是航母舰载机的战斗力却得到了提高。歼-15的作战半径更大,满油起飞后有超过1000公里作战半径,在距离航母500公里处就能建立巡航线,但是歼-10不行,他只有700公里作战半径,巡航线恐怕只能在300多公里处建立,这样打一些中小国家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大国之战中,多一寸半径就多一寸优势,这里就要提我军的作战思想了。
图为在辽宁舰甲板上停靠的大量歼-15舰载机。
我国的军事思想就决定了航母必须使用重型舰载机,因为我国的航母必须要有和假想敌航母一样的作战半径,才有对抗的能力,才有胜算。海军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武器使用的距离比武器使用的威力更有效果,因为海上没有隐蔽条件,舰队就是互相搜索,谁能先打击对方,谁就能取得优势,当年无畏战列舰取代前无畏战列舰,靠的就是全重炮火力和统一口径,他能够在最远的距离给敌舰密集齐射打击,这就是优势。
航母刚刚诞生时,美国进行了一次海军演习,其中两艘航母分别和一支战列舰队混编,互相搜索攻击,最后就是率先发现敌人、率先发起进攻的一方获胜,原因是航母率先攻击的一方,在主力舰队交战之前,就削弱了敌人的力量。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途岛海战中继续印证了这一点,率先发现、率先攻击的一方取胜。
图为歼-10战斗机的基本挂载图。
虽然时过境迁,武器的使用方式和威力、射程都出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航母对战,还是先出手的一方优势大。加之我国海军舰队的制空能力比主要假想对手要差很多,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作战距离上的优势,才有机会取胜,否则,从一接触就处于被动挨打,够不着敌人,那更是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我国的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怎么都要比F/A-18E/F“超级大黄蜂”要高,或者最少与其相等,才有机会取胜。
从战斗机性能来看,歼-15能够满足这一需求,而且能够做到在性能上比F/A-18E/F更强,攻击作战中,还可以携带4枚YJ-83K反舰导弹,作战半径也足够大,超过了F/A-18E/F的作战半径,实战中是有性能优势的。但是歼-10不行,在实战中,歼-10的作战半径远远小于F/A-18E/F战机,无法在敌人展开攻势之时实施有效的反击作战,只能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而防御终会百密一疏,一旦航母被攻击瘫痪,那拥有再多的战斗机都没有用。
最后,歼-15改进自歼-11B战斗机,而歼-11B来自于苏-27SK战斗机,苏联时期,苏-27的原型机叫做T-10,苏联海军第一代固定翼常规起降舰载机苏-33就是T-10原型机的海军型,T-10K改进而来,换言之,侧卫系战斗机有改为航母重型舰载机的前例可以参考,我国在研发歼-15时,也曾引进乌克兰T-10K舰载机原型机进行研究,完善了歼-15的改进方案,尤其是机体加固方案,少走了很多弯路,可以按时、保质为我军提供性能先进的舰载机,这也是歼-15最终战胜歼-10上舰的原因。
图为发射霹雳-15空空导弹的歼-15战斗机。
所以,在军事这个讲究科学的领域,任何决策都不是轻易做出的,都有他多方面的充足理由,即便是我们再认为歼-10很合适,也无法否认歼-15的强大,可以说,在一艘航母上,所有歼-10能做的事情,歼-15都能做到,而歼-15能做的很多事情,比如远程精确打击、快速截击作战,这些歼-10都做不到,所以当时就没有选择歼-10作为舰载机。
选择快乐
歼10的体积非常小,如果入选舰载机肯定能大幅增加航母的载机量,看看下图歼10和苏30的对比吧,苏30与歼15差不多,歼10不是一般的小。
但是小飞机真的适合当作舰载机使用吗?日本在二战时期就是因为选用了机体窄小的零式战斗机,才输掉了太平洋海空大战,我们难道不该引以为戒吗?
歼10的紧凑机身装不了多少东西,最直观的就是机头整流罩的截面积,要说小尺寸的歼10能装下性能比苏30更好的雷达系统,估计都不会有人相信吧!苏30的平台与苏27类似,歼15与后者几乎就是同平台,是更适合为舰队提供制空权的空战武器。
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歼15依托大平台可获得的优势非常多,比如航程、载弹量、滞空时间和打击半径等等,可改装的潜力也更深,总之舰载机宁愿大一些,也不能太小太紧凑。
歼10这款单发战斗机类似于美国的F16、俄罗斯的米格29,都是与重型战斗机高低搭配的多用途中型战斗机,巧合的是,米格29在和苏33竞争苏联舰载机项目时失败、F-16在和F-18竞争美国舰载机时失败,我们的歼10不敌歼15似乎也是合乎逻辑的。
(YF-16和YF-17竞争失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歼15是沈飞的产品,这可是个拥有深厚功底的老牌航空企业,早在1996年的12月,沈飞就开始与苏联阿穆尔共青城制造厂合作生产苏27SK,逐步实现了国产,到21世纪初,沈飞的相关生产线已经非常成熟,大量国产的零部件应用到苏27的生产中。
而且沈飞与海航打了多年的交道,我国的海军航空兵应该在辽宁号服役前就诞生了,比如之前进口苏联的苏30MKK都装备给了海航,这部分作战飞机的维护保养工作都离不开沈飞的配合,由此积累的信任和默契是成飞(歼10的研发制造单位)比不了的,这似乎注定了歼15胜出。
我们的辽宁号从2005年开始在本土继续建造工作,与此同时配套舰载机的研发计划提上议程,不久后乌克兰向我们提供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也就是T-10-K-3号机,此时沈飞生产苏27SK已经轻车熟路,将其国产化后命名为歼11系列,辽宁号逐渐成型时沈飞已经发展到了歼11B,可见沈飞的技术积累足够扎实,因此歼15简直就是水到渠成,在2009年就进行了首飞,其研制速度在航空器史上无出其右了。
辽宁号在2012年9月入役交付,当年10月就公布了歼15着舰复飞训练的消息,随后在11月戴明盟驾驶歼15成功着舰,标志着歼15舰载机研发计划圆满完成,几乎在航母入役的同一时刻,沈飞做到了与大连造船厂的神同步。
(戴明盟驾驶的552号机)
成飞开发歼10是非常艰难的,毕竟这是我们首次尝试鸭翼布局战斗机,没有外来技术支援只能靠自己摸索,歼10首架原型机从1994年开始生产,直到1998年才实现首飞,而且受制于发动机开发进度滞后的问题,歼10不得不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这也是最早的小规模量产型,我军真正换装歼10是在2004年。
歼10的量产依赖俄罗斯的发动机,这是个让人难过的历史,不仅限制了歼10量产速度,也影响了它登上航母的可能性,毕竟陆基航空兵有几千架歼6、歼7、歼8需要换装,歼10那点可怜的生产力不可能再分给海军了。原计划配给歼10的涡扇10发动机一直跟不上计划,虽然在2005年之前进行了试车实验,但受到各种因素困扰研制过程非常曲折,甚至出现了试飞中停车的严重事故。
相对比较成熟的涡扇10B航空发动机,直到2019年才算堪用,笔者记得简式防务周刊报道了涡扇10B实现突破的消息,这款发动机真正大规模应用到歼10生产中,应该是2010年之后了,很明显无法跟上辽宁号航母的成军速度,选择歼15似乎是毫无悬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