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纪晓岚是什么样的人?

提到的作品

[作品]凉州词

一段不为人知的武林往事,一个无法释怀的疼痛记忆,追问武之魂魄、侠之真义、民族之精神

雪漠

[作品]考工记

《考工记》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及体系。 王安忆写《考工记》,却是带着历史的长焦,描述一位上海洋场小开,逐渐蜕变成普通劳动者的过程。 出生世家的陈书玉,历经战乱,回到考究...

王安忆

[作品]大风歌

本书是译文世界史丛书中的君士坦丁大帝的分册。详细介绍了君士坦丁大帝的成立,它的鼎盛期及衰亡期,并介绍了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及其衰亡的原因作了客观透彻的分析。 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一定...

刘凤云

[作品]啸亭杂录

昭的啸亭杂录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清代笔记。书中保存了大量有关请道光初年以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文武官员的遗聞轶事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宝贵史料。作者记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记史事多不...

昭梿

[作品]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上下)(精)》介绍了:清朝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开始,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纂修成一部规模庞大的业书,名叫《四库全书》。在纂修期间,对採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和...

永瑢

[作品]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收录的都是古代佛经中最经典的部分,用平常而富于趣味的故事来说明关于生活的深刻哲理。 “下毒之家”释义:人有时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邪恶的旋涡,等到意识到这一点,已经身在其中了。这种时候,有人就会...

方东来

[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人张之洞有言:“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或经,或史,或词章,或经济,或天算地舆。经治何经,史治何史,经济是何条,因类以求,各有专注。至于经注,孰为师授之古学,孰为无本之俗学;史传孰为...

永瑢

[作品]四库全书

含四本:《绿野仙踪》、《禅真逸史》、《品花宝鉴》、《姑妄言》

三韩、曹去晶

[作品]李太白诗集

我国古代素以诗歌发达著稱,诗人辈出,佳作如林,进入唐代中期,更呈现出面花齐放、争妍競艳的繁荣局面,其中李白和杜甫的成就尤为卓越,奇葩怒放,光辉璀璨,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突出现象。 本书特点: ...

李白

[作品]国朝汉学师承记

國朝漢學師承記,共八卷,清江藩(西元一七六一~一八三一年)撰,為列傳體之清代學術史,闡述清代漢學者家法之承受,經學之源流。始自閻若璩、胡渭,終於黃宗羲、顧炎武。計四十家、附傳十六人,共輯五十六家漢學者...

江藩

[作品]铁齿铜牙纪晓岚

本书围绕清朝皇帝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户部尚书和珅三人的故事展开了一幕幕令人或忍俊不禁、或长吁短叹的悲喜剧。 乾隆微服私访,欲查自己的身世之迷,不料,却查出一桩桩贪赃枉法的事件,且看纪晓岚如何排除万难将...

邹静之

[作品]孟子字义疏证

中国清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戴震的著作。共 3卷。其初稿题为《绪言》,修正稿是《孟子私淑录》,定稿为《孟子字义疏证》。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在这部书里,戴震通过解释《孟子》中的“理”、“天道”、“...

戴震

[作品]纪晓岚全传

清代乾隆年間,我國出了一位遐邇聞名、遠近皆知的風流才子,他就是頂頂大名的紀曉嵐。 紀曉嵐,名昀,字曉嵐,一字春帆,自號石生,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北獻縣崔爾莊人。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卒於嘉...

杨子忱

[作品]契丹国志

『契丹国志』二十七卷,题名宋叶隆礼撰,是迄今为止记载辽代二百一十八年史事比较早、比较有系统得一部史书,它比元代官修的『辽史』约早百年,又是官修『辽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契丹国志』又称『契丹志』或『...

叶隆礼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历史]清史稿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硃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

柯劭忞

最新跟帖
jiajia066佳子

jiajia066佳子

之前有好几部关于纪晓岚、和珅、刘墉等清朝名臣的电视剧,引起了关于纪晓岚、和珅等的热议,而和珅常常是作为大贪官和佞臣出现的,狡猾、恶毒、贪婪,而纪晓岚常常是作为智臣出现的,是真面形象,他英俊、洒脱、机智、正派。纪晓岚在剧中的形象是一个学识渊博、机智敏锐的品德高尚的文臣,而他油腔滑调、不学无术、手段阴辣的和珅常常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真如电视剧所描写的那样吗?其实,真实的纪晓岚与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纪晓岚画像

第一,纪晓岚博学、幽默和敏锐是真的,而说他是英俊、潇洒,并敢于以奸臣斗,这却是夸张的。

纪晓岚(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 [1] )名昀,晓岚是他的字,他还有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等。纪晓岚系直隶河间府献县人。

纪晓岚于雍正八年(1730年)参加童子试,因他获得了优异成绩,因而被称为“神童”。雍正十二年(1734年),纪晓岚十一岁时随其父入京,在书生云精舍读书。清乾隆五年(1740年),纪晓岚十七岁。他与邻县二十岁的马氏成婚,娶了一位年纪比他大的夫人,不过,纪晓岚后来还有过六房妾,或许因有一位夫人六位妾也使得增添了风流的名声。

乾隆八年(1743年),这对于纪晓岚是很重要的一年,他二十岁参加科试获第一名,并且,在这一年,他有了第一个儿子,取名纪汝佶。他中科试第一,又有了儿子,这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两大快乐的事,这让他非常高兴。次年,纪晓岚回乡参加乡试,但因偏离考题,因而只考了个四等。

乾隆十二年(1747年)八月,纪晓岚参再次加顺天府乡试,这一次他以第一名解元夺魁。第二年,他虽参加会试,但没有考取功名,两年后,他母亲去世,他居丧守孝。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六旬大寿,朝廷特开恩科,八月会试,但纪晓岚失去了机会,因为他必须守孝,没有能参加。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机会来了,纪晓岚参加正科会试,中第二十二名;接着,在殿试揭榜时,纪昀中二甲第四,任庶吉士,散馆考试后授翰林院编修,后迁左春坊左庶子,自此,纪晓岚进入了官场,开启了他的为官生涯。

纪晓岚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因纂修热河志而与钱大昕一起扈从热河伴驾,两人同受“天语嘉奖”,这对于纪晓岚是很重要的,在此后几年,他一直任各种编纂官,如武英殿纂修、功臣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等。多年任编纂官的经历使纪晓岚有了丰富的学识,同时,也让他有了靠近皇上的机会。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晓岚第一次伴驾南巡,他有了机会在皇帝面前展示他的才华与学识。同年五月,纪晓岚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

乾隆三十年(1765年),纪昀父亲纪容舒在献县崔尔庄病故,纪昀回家服丧三年。服丧三年期满后,他回到京城,当时,部议授其任贵州都匀知府,不过,乾隆帝却认为他学问优胜,任外省官员未能尽其所长,特例将纪晓岚留在身边,加四品衔,留庶子。不久,提升纪晓岚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两个月后,纪晓岚却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获罪而受牵连,因纪晓岚是其姻亲,说错了话被夺职,在乌鲁木齐戍边赎罪。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纪晓岚回到京师,先受诏校秘书,后因试诗获赞,复授编修。两年后,朝廷筹备编修《四库全书》,大学士刘统勋举荐纪晓岚和郎中陆锡熊为总纂。《四库全书》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纪晓岚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次年,他的次子纪汝传渎职拖欠赋税犯法,纪晓岚受牵连,降三级留任。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纪晓岚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朝廷建文渊阁藏书,命其充直阁事,任日讲起居注官,并累迁兵部侍郎。同年,大金川首领索诺木降,大、小金川全境被荡平,纪晓岚遍纂平定两金川雅平定两金川颂。之后,纪晓岚任《契丹国志》总纂官。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纪晓岚被提升为太子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纪晓岚最风光时期是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康熙帝第五次和第六次南巡时,伴驾南巡,似乎乾隆帝此时游江南离不开纪晓岚的陪伴,这表明纪晓岚很受皇帝赏识。

纪晓岚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诙谐、滑稽、机智敏锐、才华出众,他的睿智风趣给后世留下许多传言,被称为"风流才子"。他是清朝乾陵时期一流的编辑、著名学者、出色的诗人、文章高手。

然而,电视剧中纪晓岚与乾隆皇帝相处十分融洽,君臣和睦,互相之间很有信任感,能互相调侃和取笑,这是将君臣关系大大美化了,也把乾隆皇帝描写得太随和了,把纪晓岚描绘得太洒脱了,现实历史上,纪晓岚是不敢在乾隆皇帝面前如此放肆的,纪晓岚只是乾隆帝赏识的一位文学词臣,乾隆皇帝自视很有学问,他一生写了43000余首诗词,而有人评价说,他的所有诗词加起来,还抵不上草莽出身的刘邦的的一首《大风歌》,可是,乾隆皇帝喜欢有纪晓岚这人的博学文人陪伴,这才能附庸风雅。而纪晓岚在乾隆身边其实是不能放开的,必须谨小慎微,小心陪伴着皇帝,既不能让乾隆失望,必须表现出他很有才识,但又不能以才识来压倒皇帝,必须让皇帝感到水平比纪晓岚高,这可是很做好的差事。

在民间传说和电视剧中,纪晓岚风流倜傥、一表人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男子,可是,在现实历史上,纪晓岚却并非是美男子,而是相貌比较丑的文人,他口吃,而且有近视眼。与纪晓岚相交数十年的好友朱珪曾写诗描述纪晓岚∶

“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这表明纪晓岚确实有口吃的毛病,但他醉心于《四库全书》,是学识渊博的。史书称乾隆皇帝提拔官员时喜欢相貌英俊的,如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都是"美男子",就相貌而言,纪晓岚是不会被乾隆喜欢的,而纪晓岚能有机会陪伴乾隆皇帝游江南,就在于他的学识和才华,乾隆需要一位文学词臣来衬托他的“博学”。

说到底,纪晓岚是陪着乾隆皇帝“玩”文学,作诗填词,而乾隆皇帝并没有让纪晓岚有实权的官位,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三次任左都御史,他被任用多是在于督学、安排礼仪、风闻奏事等方面的,而人事权、财权方面的,他很少涉及。

伴君如伴虎,纪晓岚原本是幽默洒脱的才子,可是,跟在乾隆身边,时时不敢放开,更是洒脱不了,他与乾隆之间是有军尊臣卑的隔阂的,乾隆皇帝到了晚年,自尊自大,更不喜欢有个性的文臣了。对于纪晓岚,乾隆帝发火时便讲出了对他的实际态度。有一次,尹壮图讲实话惹怒了听不进忠言的乾隆帝,军机大臣为了巴结乾隆帝,将尹壮图拟斩,而尹壮图之父尹松林与纪晓岚为同年进士,纪晓岚为尹壮图求情,此时,乾隆竞勃然大怒,指责纪晓岚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参看许指严:南巡秘记补编)这暴露了在乾隆帝内心,之所以让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并非将他当重臣看待,而只是他当解闷的戏子之流而已。当然,纪晓岚以学识文才配皇帝,还是经常讨得皇帝欢心的,乾隆帝高兴时,也让纪晓岚当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高官,并赐赐紫禁城内骑马。但在纪晓岚内心,他原本心性洒脱的人却要唯唯诺诺,他是很不痛快的。

纪晓岚

第二,纪晓岚学识渊博,很有才华,而他只编书写闲记,一直不敢独立著书。

纪晓岚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是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即清乾隆时期,而当时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整理时期,纪晓岚在文化方面有三大贡献:

其一,乾隆时期的一些重要史书、志书,多是由纪晓岚领导编撰的,凡有编辑、修书的大工程,皆是由他统领编写,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编撰多部重要典籍。包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契丹国志》等。其二,纪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共38万余字,二十四卷,全书分五大栏目,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是很有趣的一部书。其三,他有纪文达公遗集流传下来,这集由他的孙子纪树馨在纪晓岚去世四年后编成。这是一部纪晓岚的诗文总集,含诗文各十六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十六卷,包括赋、雅颂、摺子、传记、策问、露布以及表、诏、疏、铭、序、跋等;还有碑记、墓表、行状、逸事、墓志铭、祭文等;下编诗十六卷,包括经进诗、古今体诗等,共计诗一千多首。

纪晓岚编了好几部重磅的书,也写了一部著名的“散记”,但是,却传出了他自己不独自著书的说法。

纪晓岚书法

那么,纪晓岚为什么自己不著书呢?

有一个说法是纪晓岚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编撰《四库全书》等史书上,因而没有多余的精力自己著书,比如,清代大学者江藩在其汉学师承记中说,纪晓岚一生精力全都耗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上,他只喜欢写些稗官小说,而且,他"懒于著书"。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纪晓岚看多了古人的书,他自认为他的即便著书也无法超过古人,因而,不再著书。纪晓岚的门生刘权之曾说,他的恩师文名满天下,常给人写文章,但皆"随手散失,并不存稿",因为纪晓岚总认为他写的文字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没有留存的价值。纪晓岚的另一门生陈鹤也说,他的恩师主持纂修《四库全书》,纵观古今著述,该有的都有了,他若再著,无法超过古人,是自不量力。

其实,纪晓岚之所以不著书,很可能与他多次以文臣身份陪伴乾隆皇帝南巡,亲身体验到清代“文字狱”的可怕,所以,他不敢著书。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号称“康雍乾盛世”,这以时期确实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但是,从康熙起,清朝的“文字狱”就比较厉害了,康熙时有庄氏《明史》狱和戴名世南山集狱,雍正时有查嗣庭狱和吕留良、曾静狱。而在乾隆时期,盛世开始转衰,而“文字狱”却更厉害,常常以莫须有罪名来为文人定罪,朝廷权贵借题发挥,诬告文人或朝中对手,借助乾隆的手杀之而后快。例如,内阁学士胡中藻曾再一首诗中有两句比较敏感:一句是"一把心肠论浊清",有人报给乾隆,乾隆认为胡中藻是故意将“浊”字加在大清国号之上,实乃大不敬;另一句是"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对于此句,乾隆认为是讽刺乾隆朝门不开,不进人才。而且,再追究下去,发现胡中藻在任广西学政期间,曾出试题"有乾三爻不象龙说",对此,乾隆认为“龙”与“隆”同音,乃是诋毁他的年号。乾隆皇帝有点文化,自以为博学,文人欺骗不了他,而他却发挥他借题发挥、污蔑栽赃的本事,将大臣打入“文字狱”,胡中藻就这样冤枉地被杀了。

清朝“文字狱”最严厉时,纪晓岚入主“四库馆”,此时的“文字狱”非常残酷,风声鹤唳,是康、雍、乾三朝打击“思想犯罪”最严酷的时期,当时,曾发生了50多起文字狱案。比如,与纪晓岚一起担任总纂、总校的一些官员有的因“文字狱”案被吓死,有的被罚光了家产,除纪晓岚之外,无一人善终。而纪晓岚也曾几次被牵连,卷入“文字狱”中,险象丛生,庆幸最终能脱险。对此,纪晓岚感受是非常深的,教训非常深刻,这让他感到恐惧,他哪里还敢独立著书呢?他是乾隆皇帝的词臣,对乾隆太了解了,对于乾隆朝的“文字狱”心存巨大恐惧。

带着这种惧怕“文字狱”的战战兢兢恐惧心情,纪晓岚不敢独立著书,因为面临着“文字狱”,防不胜防,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在书中被找出借题发挥的词句,到那时,命休矣。

纪晓岚与和珅(剧照)

第三,纪晓岚在政坛上自称当“观弈道人”,他比较超脱,并不像电视剧所表现的老实与和珅争斗着。

纪晓岚自取"观弈道人"的别号,而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纪晓岚确实很喜欢下棋,在下棋时,他从中悟官场的道理;另一方面,这暗喻在政坛上,他注重“观棋”,而懒得介入官场的争斗。

他有时还会通过他的题诗来表达他在官场“观棋不语”,懒得介入争斗的心态。比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纪晓岚请他的好友沈云浦画 了一幅桐荫观弈图,他便在上面题诗一首,曰:

不断丁丁落子声,纹楸终日几输赢。

道人闲坐桐荫看,一笑凉风木末生。

他以此来表达他闲观弈棋争输赢的心态,别人在棋盘上争输赢,而他伴随着凉风一笑而已。

还有一个传说,表现纪晓岚的睿智以及他重视官场调和的态度。

据说,有一日,纪晓岚乘船南下,遇到一位老者在另一船上,老子对他说:"看阁下是一位文士,今有一上联,如阁对出下联,阁下可行船先走,若是对不出,请退后让行。

老者念出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显然,此联中的"橹速"谐指三国名臣鲁肃,而"帆快"暗指西汉名将樊哙,一文一武,组成有双关含义的上联。

纪晓岚思考之后,想起了寺院中的悠扬钟声,于是,想到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下联一出,老者明白了,"笛清"乃是指北宋名将狄青,而"萧和"是暗指西汉宰相萧何。一文一武,文胜于武,赞扬萧何善于调和。

纪晓岚在官场相对来说是属于“不争”的,他喜欢与一些志趣相投的文人学士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文,而比较不喜欢介入官场对于权力的争斗中,在当时的朝臣中,纪晓岚与当时的著名学者钱大昕、进士出身的刘墉来往比较多,他与刘墉还曾是文社的领袖。而与和珅等权臣其实来往的并不是很多,多是客客气气的。

在电视剧中,纪晓岚与和珅的似乎是争得很厉害的,而民间野史也传言纪晓岚与和珅经常争斗,纪晓岚还会利用他的才智来作弄和珅,而这样的例子让老百姓看到了感到非常高兴,关于纪晓岚的有趣传说就更多了。

比如,《清朝野史大观》有一个很有趣的描述,说的是,和珅在他的府内修建了译作凉亭,虽然和珅也读了不少书,但他觉得纪晓岚还是技高一筹,因而,他请纪晓岚为他提亭额,纪晓岚很爽快应允了,很快,便题了两个字——"竹苞"。和珅知道,这两个字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原文是"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因而,人们常用"竹苞松茂"来赞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和珅看到了纪晓岚题的这两个字,十分高兴,立即刻匾挂在亭上,洋洋得意。有一天,乾隆到了何府,看到了凉亭上纪晓岚的题字,他对着和珅笑着,和珅感到奇怪,一问,乾隆告诉他:纪晓岚在说你们“个个草包”!为此,和珅被纪晓岚气得咬牙切齿,之后,他屡次进谗言,打击纪晓岚。

其实,这样的事就像是电视剧里的趣味故事一样,完全是民间编出来的趣事。当时,和珅是掌握着财权的权臣,并颇得乾隆帝的信任,而纪晓岚只是一位文臣,是吏部尚书,凭纪晓岚的阅历和智慧,他是不可能公开与和珅斗的,更不会去利用题匾讥笑和珅家“个个草包”。

据史书记载,在乾隆朝晚期,纪晓岚好友、御史曹锡宝曾表示要弹劾和珅,而纪晓岚认为弹劾不得,他引宋人咏蟹诗赠于曹御史,提型他:“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 一背红。”其意为,弹劾和珅现在起不了作用。可是,曹御史不听劝,还是上书弹劾,结果,不仅惹怒了乾隆,要将曹锡宝治罪,而且,还连累了纪晓岚,乾隆怀疑纪晓岚是知情者。

其实,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还算过得去,他不与和珅争权,不对和珅揭短,在文学上和珅需要帮忙的,纪晓岚也会帮他,同时,纪晓岚也不与和珅结成一帮,他不贪财,和珅在朝中专权,很多大臣附和或巴结他,而纪晓岚和刘墉、朱珪等大臣却与和珅拉开距离。

所以,对于和珅,纪晓岚是不得罪不附和,有交往,没有交情,者也是纪晓岚所谓“"观弈道人"基本态度的体现。纪晓岚虽陪着乾隆帝游江南,陪他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但他不过分阿谀,也不向皇帝要权力,他一直以”观奕“态度对待官场。

清代经学家江藩评价说:“纪昀胸怀坦率、性好滑稽,然骤闻其语,近乎诙谐,过而思之,乃名言也。”(《国朝汉学师承记》)

纪晓岚书法

结语:纪晓岚被称为”风流才子“,而他的诸多对联堪称杰作,广为流传,这使他在民间成立”对对子“的天才。

纪晓岚喜欢写对联,也很会写对联,他甚至还预先为自己写好了挽联,称: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而在平时,纪晓岚在写对联上表现出才思敏捷、诙谐不羁,其对联妙趣横生,比如,他为一穷苦铁匠写了一副对联曰∶

“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再如,他为一位理发匠写了一副对联曰∶

“虽然毫无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还有,宫中有一位老太监知道纪晓岚颇有学识,有一日,见纪晓岚穿皮袍、持折扇进宫,便问道: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这是一很很妙的上联,春、夏、秋、冬四季相嵌,并调侃纪晓岚的打扮,实在是不容易对下联的,可是,纪晓岚灵机一动,便有了下联,他对老太监说: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当然,这些关于纪晓岚“对对子”的故事有很多是民间编撰的故事,而这更表明纪晓岚在民间是非常受欢迎的。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纪晓岚有一首评价自己的诗,值得看看:

“平生心力坐消磨,纸上云烟过眼多。

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前因后果验无差,琐记搜罗鬼一车。

传语洛闽门弟子,稗官原不入儒家。”


参考书或扩展阅读:

贺治起;纪晓岚年谱;

杨子忱等∶《纪晓岚全传》;

马松源:纪晓岚全书。

曲冬凈

曲冬凈

铁齿铜牙纪晓岚》几部连续剧真是收视长虹,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也成功地将纪晓岚“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敢为天下苍生登高一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世人提起纪晓岚就会想起张国立饰演的那位高高瘦瘦、拿着大眼袋、才高八斗、与和珅斗智斗勇、敢为天下不公鸣不平的清官形象,可惜历史上真实的纪昀和他差太多,简直弱爆了!

颜值偏低的少年神童

纪昀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家世门楣不显,四岁开始启蒙读书,素有神童美名,十一岁被父亲送往京城读书深造,不过考中秀才是在21岁,进士及第是在31岁,这样的成绩在当时也算可以,但距离我们意识中优秀的纪晓岚还是很有差距的。

古代官场也是拼颜值的,尤其是乾隆皇帝更看中官员的颜值,而纪晓岚的样貌确实不占优势,真实的纪晓岚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眼睛近视,看人得眯眼,还随身带着大烟袋锅子,这样的纪昀实在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腹有诗书、才高八斗的文人形象,当然也不符合乾隆心中朝气蓬勃的官员形象,乾隆一直不待见他也有这方面因素。

才高八斗又热衷卖弄的大才子

纪晓岚有才华是公认的,关于他聪明机智的段子信手拈来“话说那次乾隆得了一把新扇面,让纪晓岚题词,他便选了王之涣的七绝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他一时大意把第一句的“间”字落下了,乾隆看完生气了,说他有欺君之罪!好在他反应机敏,说“皇上,您看,这是一首新词啊,听微臣给您念一念”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原本是落下了一个字的诗,被他这样断句,也算成了一首新词,皇帝哈哈一笑,危机就算解除了。“

若是伺候寻常皇帝,纪晓岚这样卖弄才华也没什么关系,偏偏乾隆是个喜欢舞文弄墨,可造诣实在一般,又喜欢被人追捧,最见不得比自己有才华还爱臭显摆的人,所以乾隆一直不待见纪晓岚,只不过因为他能修书,才容他在朝堂有一席之地。

一个烟袋,装满了许许多多嘻笑怒骂的风趣幽默事

影视剧中纪晓岚抽着旱烟,琢磨出许多拯救黎民、整治和珅的办法,历史上的纪晓岚也确实喜欢抽旱烟,但主要的正面作用也就是在修书的时候提提神罢了,没有主题曲里唱的那样装满了嬉笑怒骂的风趣幽默事,若非说有,也是引出的笑话,害得他出洋相。

据说有一次,纪昀在办公时抽烟正来劲时,皇帝急召,他火急火燎地去觐见,一边跑一边将没来得及彻底灭火的烟袋锅塞进靴子里,那日正好乾隆心情不错,训起话来滔滔不绝,而纪昀的靴子里早已滚烫无比,为了不在君前失仪,他只能任由烟锅烫脚,直到靴子里起烟了,皇上问起,纪昀才说“失火了”,皇上连忙叫他出去灭火,他这才到殿外脱下靴子,抢救回了自己的脚丫。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纪晓岚的食色怪癖

孔子说饮食、男女问题是人生离不开的两件大事,纪晓岚是彻底秉承了孔夫子的教诲,纪晓岚喜欢吃肉,特别是猪肉,达到了无肉不欢的地步,只要菜里有肉绝不多吃一口青菜,但是他不喜欢鸭肉,因为觉得鸭肉荤腥难以下咽,所以一口不吃,误食了都要催吐,这种饮食习惯他坚持了一生,七八十岁时候还是这么吃。

喜欢食肉的纪晓岚也颇为好色,都说风流才子,纪晓岚这样的才子怎能不风流呢?史料记载,纪晓岚有一妻六妾,没有名分的就不知道多少了,据说纪晓岚每日要临幸数人,每天清晨、上午、中午、黄昏、睡前都要打卡般与女子深度交流一番;

在编撰《四库全书》期间,乾隆曾来看望纪晓岚,发现他“两睛暴赤,颧红如火”,数次询问之下纪晓岚才说是因为连续加班数日没有近女色才这样的,乾隆听后便赏了两个宫女陪他工作。

有人说纪晓岚如此这般纵欲是转嫁痛苦,发泄内心的苦闷,原因到底如何纵横是不清楚,不过纪晓岚要是真这么玩还能活到80岁,身体素质确实是挺牛掰的。

百无一用是书生

影视剧里的纪晓岚铁齿铜牙基本就是用来咬和珅的,不过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没有那么多爱恨情仇,大家同朝为官、井水不犯河水,而且单纯就仕途而言纪晓岚连成为和珅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纪晓岚年长和珅26岁,入仕后一直担任编纂史书的工作,期间还曾被流放,后因修书需要被乾隆召回,混到50岁成为了《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同年年仅24岁的和珅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扶摇直上,三年的光景就混上了一品的军机大臣,御前行走,成为了朝堂上最有影响力的青年才俊,后来几乎就是二皇帝的存在。

而纪晓岚在朝堂上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当时有位大学士尹壮图失言得罪了乾隆,被军机处大臣判处斩,纪晓岚与其父有同科之谊出言求情,结果被乾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说他就如同被豢养的说书唱戏的,有点文学功底才给你个编纂当当,哪轮得着你议论国家大事?

所以在乾隆朝,两人都是各司其职,没有那么多斗智斗勇的励志故事,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处死了和珅,将其一生搜刮的无数珍宝充入国库;此时的纪晓岚也是垂垂老矣,混迹官场五十余载,他冷眼旁观了太多荣宠繁华后的凄然结局。

最后的时光里他依旧醉心于文学,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一生都在修史书的纪晓岚最后编撰的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竟是描写狐仙妖魔、奇异见闻的志怪小说,可能这是他渴望冲破封建礼教的一种寄托吧!

嘉庆十年,八十二岁的纪晓岚病逝于家乡献县,一代风流才子被永远地写进了历史书里!

Siwier

Siwier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让人印象深刻,他英俊洒脱、才华横溢、正直善良、风趣幽默,经常与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不过历史上的纪晓岚恐怕与荧幕上的形象大相径庭。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历史上的纪晓岚至少存有以下五个缺陷:貌丑、近视、口吃、尖刻、好色。

第一,貌丑。据清史专家邓之诚先生考证,纪晓岚“貌寝”。这里的“貌寝”,其实就是相貌丑陋,野史中也有人说纪晓岚是个黑胖子。不管怎样,纪晓岚的相貌想必是普通的,至少是与英俊潇洒无缘。

第二,近视。说纪晓岚近视,有乾隆皇帝为证。乾隆皇帝某一圣旨说到:“纪昀本系无用腐儒,……且目系短视,于检验时未能详悉阅看”。所谓的“短视”,就是近视的意思。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纪晓岚作为大学问家,读的书自然是多的不得了。常年读书,加之古代的照明条件不如现代,近视是很正常的。

第三,口吃。纪晓岚口吃的毛病,只有跟他交游数十年的好友朱著提起过。他在知足斋诗集·续集中先后两次直言不讳地记下了这事。其中有一首是这么说的:“宗伯河间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余。”不过清代选拔官吏有“身、言、书、判”四个考核标准,其中“言”居次席。纪晓岚能够身居高位,想必他的口吃应该不算特别严重,否则怎么能够通过考核呢?

第四,尖刻。纪晓岚的尖刻或许要多于幽默,历史上有关他尖刻的事例颇多。如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笑话:一天散朝,一太监想听纪晓岚讲笑话,纪晓岚假装沉思半天,说:“从前有一个太监……”沉吟良久,无下文。这个太监等了半天,就问:“底下如何?”纪晓岚答道:“底下一样没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由此可见纪晓岚为人之尖酸刻薄。

第五,好色。关于纪晓岚的好色,清人的一些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此援引几条, 以为证明。采蘅之的虫鸣漫录卷说:“纪文达公……日御数女, 五鼓如朝一次, 归寓一次, 午间一次,薄暮一次, 临卧一次, 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 亦往往而有。”昭鎗在《啸亭杂录》卷中也说“( 公) 今年已八十, 犹好色不衰, 日食肉数十斤, 终日不啖一谷, 真奇人也。”

sandrazhang1

sandrazhang1

清朝乾隆皇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把康乾盛世推向高潮。他重用贤才,国中人才济济,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天下第一贪官和坤,另一个是天下第一子才子纪晓岚。

纪晓岚才学流传甚广,最大的成就是编纂了流芳百世的四库全书。 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风流倜傥一表人材,他和乾隆关系铁的不能再铁,亦君亦臣亦友,他与和珅针锋相对,时时伺机捉弄对手,出他洋相,令人叹为观止其才情。

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真实的形象和民间传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纪晓岚有三个缺点,史书称纪晓岚的长相是4个字:貌寝短视。“貌寝”指相貌丑陋;“短视”就是近视眼。除了这两个缺点,这位大学士还有口吃的毛病,朱珪曾有诗描述纪晓岚,“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当然,尽管形象不佳,但纪晓岚的才华却不是吹出来的,才是通过各层科举考试而赴入仕途,最后位极人臣的,他历任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传说乾隆皇帝和纪晓岚都喜欢对对子,而且是对联的顶级高手。

据史书记载了这样的轶事:

一次,乾隆下江南时带着宠臣纪晓岚。结果一路游山玩水好不快哉,每到了一个地方,乾隆皇帝都会和纪晓岚作首诗词来纪念。这天,乾隆和纪晓岚坐渡船去一岛上游玩,为了消磨时光,乾隆就跟纪晓岚说:咱们来对对子吧。两人对了一番后,船夫却哈哈喇大笑起来。乾隆惊问他笑什么,船夫说:我也曾经读过书,尤其对对子深有研究,我来出一上联,请两位先生不咎赐教。

乾隆当然很自信的答应了下来,要知道他身边还站着旷世奇才纪晓岚啊。船夫马上就出了一个上联: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乾隆和纪晓岚听了这上联后,两人对视一眼很是尴尬,想了很久也没能想出下联,直到下船,两人也没能想出来。

这个上联流传到至今,有很多能人给出了下联,比如说其中被公认为对的最佳的下联是:十飞燕,九鸿雁,八七六五金锣,响来四三声爆竹,落二只,尚余一群。

但当时乾隆和纪晓岚都没能对上来,可见,高手在民间啊。

无独有偶。史书中还记载了纪晓岚一个无从下对的故事。

相传,纪晓岚因为才华横溢,又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器重和重用,难免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特别是他自认为论对对子,没有人能和他比拼。他的老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教训”他,于是给他出了一道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这11个字的上联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喻意不简单。要知道上联表面上的意思是,每一个孔都被月亮照明,所以诸葛(阁)亮,但却一语双关,因为诸葛亮是位知名人物,而孔明是诸葛亮的字,因此下联必须采取采用“字加姓名”的方式,且需要前后契合,文理通顺。要想对出来,是件费思量的事。

结果可想而知,聪明如斯的纪晓岚抓破脑袋也没有对上来,从此谦心向老婆请教,并改正了骄傲自大的坏毛病。

而这个难倒了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的上联,竟有好事者在其后面又添加了一个字,使得对出这道上联难上加难,成为千古“绝对”。

这个字便是“明”字。这个“明”字被添加在了上联的句首,于是上联便成了: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这个对子数百年来,一直无人能对出来。据悉,上世纪末,澳门楹联学会举办了一次征联活动,所征联之下联正是这道被添加一字后的上联的下联。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对下联,澳门门楹联学会给出重悬赏令——奖10万港元。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尽管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爱好对对子的才子佳子纷纷寄出自己的下联,但没有一人的下联对得十分工整。

千古绝对依然还是绝对,各位看官能对出来吗?

点点

点点

纪晓岚是个结巴且近视的大黑胖子?大多数人受到《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影响,认为纪晓岚是个风流倜傥、能说会道的大才子,简直就是乾隆年间的第一靓仔有没有?

实际上乾隆年间的第一靓仔,非和珅莫属。相反,纪晓岚的相貌,的确有点不敢恭维。至少在他修《四库全书》的时候,身材走了形、眼睛近了视,甚至连嘴巴都不利索。那么真实的纪晓岚究竟是什么模样呢?


一、中年纪晓岚是个戴眼镜的大黑胖子,问题不大。

纪晓岚年轻的时候,或许还长得凑合,毕竟年纪轻轻能考上进士,如果长得不好看,皇帝那一关是过不去的。尤其是乾隆皇帝,这哥们简直就是个颜控,身边清一色都是帅哥美女,眼睛里容不下沙子。

即使纪晓岚不是个盛世美颜,至少也长得没那么磕碜。但是做了官以后,那情况就不同了。过去为了维持形象,很多生活习性还会克制。可是已经考上了公务员,有了正儿八经的编制,那就算是安全了。这么一来纪晓岚在生活上的陋习也就逐渐铺张开了。

陋习一、疯狂爱吃肉。

纪晓岚是个非常爱吃肉的大才子,而且顿顿都离不开肥肉。每天能吃好几斤肉,请他吃饭,你敢在桌上放一道素菜,他能跟你急。这么个吃法,你觉得他的身材能保持好吗?

陋习二、疯狂好色。

除了爱吃肉,纪晓岚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好色。食色性也,纪晓岚可谓是一样都不肯落下啊!

他私底下藏了不少小妾在府上,夸张的说法是,他每天需要跟小妾们做5次。早中晚各三次,吃晚饭前一次,为了纪念太阳落山也要来一次。

他为啥玩命似的做呢?因为据他本人交代,哪天不做的话,他就双眼通红,浑身发烫。这事儿还假不了,因为乾隆皇帝可以给他作证。

因为有一回乾隆让纪晓岚一整天都留在宫中编书,结果这货立刻双眼通红,浑身发烫。吓得乾隆干嘛给他找来了御医。结果纪晓岚摆摆手表示:老大,让我回家释放一下就好了。乾隆得知以后,哈哈一笑,又赏了他几个美女。


陋习三、爱大晚上看书。

爱看书咋成了陋习呢?现在的孩子要是喜欢看书,那简直会被捧上天。纪晓岚看书很特别,他不光白天看,而且晚上也看。这事儿就有点麻烦了,因为古代那灯光条件,压根不允许你晚上看书。

普通人晚上无非就是点上一盏煤油灯看书,可纪晓岚非同一般,他说自己小时候这双眼睛在夜里看东西跟白天一样清楚,所以他晚上看书基本不点灯。

这下子可就坏了了,因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晚上不点灯看书的纪晓岚,不仅眼睛不怎么灵光了,反倒近视了!人到中年,只好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陋习四、爱抽烟。

这就不能忍了,《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总被称之为纪大烟袋,其实这个称呼问题不是很大,因为他特别喜欢抽烟。浑身上下到处都是烟味,搞得谁也不肯跟他在一个房间里处理文案。

如此无节制的生活,你觉得纪晓岚人到中年以后,还能像个样子吗?所以说中年纪晓岚是个戴眼镜的大黑胖子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


二、纪晓岚结巴这事儿怎么说?

在我们印象中,纪晓岚可是智斗和珅的铁齿铜牙,那一张利嘴,能把和珅给活活气死。可是事实上呢?纪晓岚说话居然有点磕巴。

纪晓岚的同事朱珪曾经在一首诗里这么形容纪晓岚:

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这里面就提到了口吃两个字,也就是说纪晓岚说话结巴。这事儿基本上是实锤了,因为朱珪跟纪晓岚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又是同事关系,没必要也没法子诬陷纪晓岚。

爱吃肉,又好色,还是个结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代名臣呢?还说他是个风流才子,电视剧和历史未免差距也太大了吧?


实际上这些形象,都是纪晓岚成名以后的样子,早年纪晓岚肯定不是这样的,要不在殿试的时候,乾隆皇帝不可能看得上他。

此外纪晓岚虽然有这些陋习,但是他才思敏捷也是天下人都知道。铁齿铜牙或许只是说他说话有道理,而未必是说得快。

一个人口才好,并不是说他说话有多快,而是说他说话很有道理,而且反应很快,可以有无穷无尽的话题,不至于冷场。

显然,纪晓岚完美地符合这样的形象,由于纪晓岚博览群书,而且又天生聪明,所以肚子里的货特别多,永远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谁都愿意跟这样的在一起聊天,难道不是吗?


三、纪晓岚的口才,绝对没话说。

纪晓岚虽然是个戴眼镜的黑胖子,而且还结巴,可是他的口才绝对是一流水平,甚至能把人给乐死。

口才一、逗老太监。

有一回一个老太监知道身为翰林的纪晓岚聪明,所以就故意出了一副上联给纪晓岚对:

小翰林穿冬衣执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纪晓岚呵呵一笑,这玩意儿也算对联?他张口就回答道:

老太监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小翰林和老太监是对比,冬衣、夏扇是对比,南方和北地也是对比。春秋和东西居然也成了对比,这可把老太监给气死了,不过气着气着又笑了,为啥?因为纪晓岚太有才了。

口才二、父子戊子。

纪晓岚有一回到人家家里吃饭,这户人家很特别,父子俩是戊子科的同榜进士。所以有人就出了个上联,希望纪晓岚能给一个出色的下联: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纪晓岚天生聪慧,这种对联对他来说简直小儿科,他立马回答道: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师傅是司徒,徒弟也是司徒,师傅和徒弟都是司徒。恰好能跟父子戊子年同科这事儿对上,可谓是对仗工整的典范。

口才三、祝寿诗。

同事家的老妈过生日,纪晓岚也气喘吁吁地跟了过去。大家都带了不少礼物,可纪晓岚是光着膀子去的,啥也没带。大家献寿礼的时候,轮到纪晓岚时,纪晓岚表示送一首诗给太夫人。

同事听了都很高兴啊,因为纪晓岚是著名的大才子,他的诗词说不定能流传千古,结果纪晓岚上来第一句就是:这个婆娘不是人!

全场鸦雀无声,同事已经攥紧了拳头准备揍纪晓岚了,没想到这个才子如此出格。紧接着纪晓岚为了防止被揍,立刻说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大家终于松了口气,老太太那一口闷气也缓和了,同事也松下了拳头。紧接着纪晓岚又来了一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谁也别拦我,今天我非要揍这个黑胖子一顿!”同事再也忍不住了,要不是大家拦着,纪晓岚就要挨揍了。

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说出了第四句:偷得蟠桃祝寿辰。大家终于都笑了起来,同事也喜笑颜开地拍着纪晓岚的肩膀:老纪啊,都是误会,别放在心上啊!


总结:容颜会变,可有趣的灵魂却不变。

很多人都在纠结纪晓岚的相貌,似乎非要把纪晓岚变成一个戴眼镜的黑胖子才肯罢休。其实我觉得完全没必要,谁还没有老的时候呢?难道人老了还会跟年轻时一样好看吗?

纪晓岚只不过比同龄人衰老得更快而已,毕竟生活不节制嘛!但是对于纪晓岚,我们的着眼点应该在他的才思敏捷之上,而不是外貌。

毕竟美丽的容颜千篇一律,而有趣的灵魂却万里挑一。纪晓岚岂不就是那个有趣的灵魂吗?

参考资料:《阅微草堂笔记》、知足斋文集、《清史稿

zuzan

zuzan

很多人知道纪晓岚,是从《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中。在剧中,纪晓岚谈笑风生,智斗和珅,总是把和珅耍得一愣一愣的。

可在真实的历史中,纪晓岚虽然学识渊博,却不可能谈笑风生,因为他是个结巴。另外,他比和珅年长二十多岁,两人几乎没有任何交集,更谈不上斗智斗勇。就算真的要斗,书呆子纪晓岚也肯定不是狡猾的和珅的对手。

事实上,纪晓岚的一生主要耗在了那部《四库全书》上面。没错,他就是这部大书的总编。

纪晓岚一生留下了很多轶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奉旨纳妾”,而且纳的还是皇宫里的宫女。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纪晓岚这个人有个怪病,房事成瘾。据他自己说,必须日御数女,否则面红耳赤,仿佛重病一般。几乎每天早晨、中午、傍晚、睡前,都要来一次房事。

有一回,《四库全书》的编纂事宜到了紧要关头,他这个总编,必须住在编书的地方,不能回家。这可愁坏了纪晓岚。

恰好,乾隆皇帝前来看望编书的翰林们,看到纪晓岚满脸赤红,大吃一惊。经过纪晓岚解释后才得知,原来是缺少房事所致。

乾隆皇帝哈哈大笑,立即派人选了两个宫女送给纪晓岚,陪着他一起编书。这个两个宫女,后来就成了纪晓岚的小妾。

纪晓岚因此得意洋洋,自称是“奉旨纳妾”。

志在四方

志在四方

纪晓岚名

纪昀

(1724———1805),晓岚是其表字,今河北献县人,清代的大学者和文学家。

乾隆

进士

,官至

礼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

曾任

四库

全书馆总纂官,并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有纪文达公遗集。另撰有

阅微草堂笔记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与

聊斋志异

齐名的笔记小说,不少研究者对其评价甚至还在“聊斋”之上。

我们所选的是纪昀与

和珅

的关系,以及他编纂《四库全书》的经过(分两期刊出)。从中可以看出,历史上的纪晓岚并不如电视剧那样,是一个清廉而英勇的斗士;他其实是一个圆滑练达、谨小慎微的官僚,一个置身浑浊的官场而又渴望着清静的文人生活的士大夫。

与和珅结怨

纪昀入

翰林院

的同年秋天,乾隆东巡祭奠祖陵。善于察颜观色的纪昀揣测着乾隆的心理:因康雍乾三世以来,基业兴旺,疆土宏阔,乾隆暗中是要自比汉唐。当时乾隆学习乃祖,正提倡骈文俪体,于是他就仿效西汉散体大赋,鸿篇巨制,韵散间出,写成了随皇帝祭祖的三千六百余言圣驾东巡恭谒祖陵赋,交太子太傅刘统勋阅。次日于

养心殿

,刘统勋呈于皇上。乾隆展开一看,见文句工丽,气势磅礴,处处将自己比作汉唐明君,顿时龙颜大悦。从此,乾隆游历南国,登高泰山,游戏避暑山庄,均让纪昀伴驾。他很快成了皇帝的近臣和重臣。

纪昀身居官场,当然知道大清帝国在巩固了全国统治地位后,已由着重镇压武装反抗,转向思想统治;对危害清朝的言论思想,动辄加以取缔和镇压。乾隆那时大兴的“文字狱”,迫害了一大批宣扬反清的汉族知识分子,许多人并未反清,竟也因文字而获罪。这使得文化人的精神处于恐怖状态。纪昀常随帝王左右,尤需小心谨慎,稍有差错,就可能大祸临头。他平时幽默诙谐,但这不过是借以存身的护身符罢了。

纪晓岚的仕途命运确与他同朝的另一人物密切相联,那就是深受乾隆皇帝宠爱的和珅。和珅权势赫赫,高官做遍,集国家官吏升迁任免、财政开支、诉讼裁判大权于一身,这在整个清朝历史上是罕见的。

和珅进入官场后,除了给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敛财以外,身兼军机大臣、

户部

尚书、兵部尚书、崇文门税务监督、户部三部执掌(银库、缎匹库、颜料库)等职,这为他利用职权聚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兼并土地、收取高额地租,侵占大批房屋、出租房屋、收取高额房租,以及放高利贷,是他聚财的三大途径。当时有传言“侯门深似海,和府财如山”。

就在和珅最得意之时,乾隆又赐给他地皮,准许他在德胜门内正黄旗领地什刹海畔另盖新宅。和珅于是大兴土木,兴师动众,建造起宏伟庞大的和府。

一日,纪晓岚正在家中歇息,和珅突然来访,要他也为自己题一匾额。纪晓岚当然不敢得罪这个正在走红的大人物,便在当日赶到新盖的豪华和府,参观了一遍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就在蓊郁的南竹与花草树木间,书下“竹苞”二字。和珅为此十分得意,常常向人炫耀。

乾隆某日闲得无事,想起和珅刚盖了新公馆,便来这和宅看看。在一片楼台亭阁间的翠竹前,专好自鸣高人一等的乾隆望着那块“竹苞”匾额,微笑地问:“此匾何人所书?”随后又哈哈大笑道:“竹字拆开,为个个;苞,是做草包解。这不是说你和家的人,个个都是草包吗?”经他这一解析,和珅那白皙的脸刷地一下变红了。从此以后,这个专会巴结奉承的权臣,便在心里跟纪昀结下了私仇。

差一点被害了性命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纪昀受诏续编通志。这平静的文字生涯,对纪昀来说是安宁惬意的,但是忽然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搅得纪府全家人等都如坐针毡般惶惶然:两淮盐运史

卢见曾

,由于理财不善,又好排场应酬,以致亏空公帑,朝廷要抄卢的家财充公。这卢见曾与纪昀为姻亲,纪昀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

纪昀回到家来便告诉了妻妾马氏和郭氏。他对卢见曾也表示极大的愤慨。他不住地吸着烟袋道:“堂堂朝廷命官,干这等渎职枉法之事,该当问罪!”

嫁给卢家的女儿为纪昀侧室郭氏所生,因涉及到亲生女儿,郭氏格外担心。她哭哭啼啼地恳求纪昀快想想办法。纪昀并非不想通知卢家,但只怕行事不慎,惹祸上身。无奈妻妾怂恿,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便传来仆人张凯,将一个用布包好的木匣交他,吩咐说:“这是件罕见古器,你送到卢府,快去快回!”

张凯奇怪道:“书信呢?”

“书信不用写了,你亲手交与卢老爷就行了。”

张凯刚走出屋去,马氏便走出内室,埋怨说:“附上一信,又费你什么工夫呀?”纪昀拿下嘴里的烟袋,申斥道:“夫人如何又糊涂起来!若附上一信,一旦事败,岂不等于我自投罗网?”

卢见曾收到木匣。他很小心地打开木匣,却不由得诧异了:原来匣子里并没有什么宝物。搜索一会儿,才在木匣的绸子里层,翻出一个信封,捏了捏,往手心里一倒,是一撮茶叶和几颗盐粒。

卢见曾嘴里叨念着:“盐茶,盐茶,莫非是‘严查’?莫非是我的案子犯啦?……”

突然,他惊悸了。他心里顿时明白:“八成是有人告我盐政亏空,朝廷要派人严查,这是通知我事先做个准备啊!……”

几天后,在紫禁城的

养心殿

里,和珅在乾隆身边附耳低言:“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已将财产转移一空,家无长物,尽是些破破烂烂的东西了。”

乾隆听后发火了,怒不可遏地一拍桌子,吼道:“大胆!不是有人走漏风声,他卢见曾何以能转移资产?”

和珅急忙奉迎说:“皇上圣明!”接着放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回禀皇上,这暗中通风报信的事,臣倒是探听出一点消息来了……”

乾隆急切地问:“谁?快说!”

和珅这才痛快淋漓地说:“就是侍读学士纪昀。卢见曾是纪昀的姻家,臣探得抄家前夜,纪昀曾派家人急入卢宅。”

乾隆听了和珅这话,怒不可遏,说:“立即将纪昀监禁宫牢!”

原来,和珅早就派出家奴,暗中跟踪。他无时无刻不想抓住纪昀的纰漏以报自己的私仇。

虎坊桥的纪宅,完全失掉了往日的宁静。纪昀当夜即被逮捕入狱。

不久,乾隆宣纪晓岚进殿,问:“你的姻家卢见曾,亏空公帑,按律应予籍没,你可知道?”

纪昀连忙回答:“臣知道。”

“据报,是你暗中向他通报消息,可有此事?”

纪昀慌忙跪在地上,辩解着说:“臣实在未透露一个字啊!”

乾隆严厉地一拍桌案,怒斥道:“朕今日就是要知道,你未写一字,究竟是用何手段泄密给

卢见曾

的?从实讲来!”

纪昀知道躲不过,低下头,如实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乾隆望着跪在地上的纪昀,沉思良久。他轻轻地摇摇头,重重地长出一口气,提起笔,在案卷上批写出一行小字:“从轻谪戍乌鲁木齐。”

如履薄冰的官场生涯

晚年的纪晓岚自号“观弈道人”,表达了他想过平静生活的愿望。

但事实上,他与和珅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过。纪昀总是避免与和珅的正面交锋,就像局外观棋一样,静观默察。

丙午年,和珅指使管家刘全,在京中买了一处地盘,为和珅营造府第。为了免除朝中大臣的议论,一切事宜都用刘全的名义办理。但其建造格局,超出了清廷的规制,被人们看了出来,引起朝官们的义愤。清朝建造房屋的规格是很多的。比如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得用黄琉璃瓦和绿琉璃瓦,房的规模,王爷也不得超过六六三十六楹房屋的间数,不得超过九百九十九间半。超过了便算违制,定将受到处罚。

御史曹锡宝与纪晓岚私交甚深,曾以隐语说出要参劾和珅。纪晓岚也不好明说,就以宋人咏蟹诗中的两句赠曹锡宝,说:“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意思是说,现在参劾和珅,恐怕时机不够成熟。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告诫,毅然上了一道奏章,参劾和珅家奴刘全建造房屋规模宏大,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恐有倚借主势,招摇撞骗之事。

乾隆皇帝当时在热河行宫。看过奏折,心中明白“醉翁之意不在酒”,状告刘全只是虚晃一枪,锋芒所指是对准了和珅的。皇帝知道曹锡宝与纪晓岚有私交,便怀疑是纪晓岚对和珅心怀仇恨,唆使曹锡宝参奏。

事态的发展正如纪晓岚担心的那样,皇上袒护着和珅及其家奴刘全,却谕令军机大臣,杀气腾腾地逼向曹锡宝。曹锡宝身为御史必不下交奴仆,交则罪在不赦,不交又何以知道刘全房屋宽敞,器具完美?

军机大臣们按照皇上谕令中所授机宜,不去纠查和珅家奴刘全,却将锋芒转向了原告。曹锡宝只好说:“我与和珅家人全儿向来从不认识,即伊在崇文门管理税务,我并不知道,伊于额税之外有无擅自增加另项情弊亦未有人说过。我因闻全儿住房服用甚是完美,于路过兴化寺街留心察看,见其房屋甚是高大,我想伊是家奴,焉有多资造此华屋?

恐有借主人名目招摇撞骗之事,是以具奏。”

曹锡宝这样回复,乾隆皇帝仍不满意,继续穷追不舍,大有不揪出幕后之人决不罢休之势。

曹锡宝后悔没听纪晓岚的劝告,多言招祸,只好硬着头皮,咬定纪晓岚没参与此事。最后乾隆以曹锡宝参奏不实,给以革职留任处分,没有扩大事态,酿成大狱。纪晓岚在惊恐中度过几个月,心里才踏实了一些,自此而后,便更加小心谨慎。但当时株连之狱颇兴,他心中也没底,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又将他牵连进去,所以日子过得真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想当个清静无为的观弈道人亦不可能。

高宗乾隆死后,嘉庆皇帝在开始亲政的十五天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代奸雄和珅判处了死刑,引起了朝野的极大震动。经查抄,和珅私产总估白银九亿两,为自古以来未曾见过的豪富,连嘉庆本人也大吃一惊。

纪晓岚

亲眼目睹了

和珅

的下场,颇有一番感触。他觉得,人世真如云流沙涌、浪起帆转一般,无论是胜者败者,皆在此间。人生是盘棋,自己为人,既是观弈者,也是举弈者,更是棋盘中的任人摆布的一颗棋子。

受命编纂《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对纪昀来说,是一个转换命运、扭转乾坤的幸运之年。

这年春天来临的时候,乾隆皇帝提出,现在疆土一统,庶民乐业,富则思教,他想搜辑文萃,编一旷古巨型丛书,以供学子仕进之用。

乾隆拟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规模要超过《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知道,四库全书浩如烟海,非博览饱学之通儒,不能当此大任。正在乾隆为物色不到合适人选而犯愁时,经大臣刘统勋的举荐,乾隆想起了在新疆戴罪戍边三年的纪昀。思虑再三,乾隆决定召纪昀还京,并决定暂且让他于翰林院充任编修,做编纂四库全书之准备。待时机成熟,再恢复侍读学士之职,遂授命他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因为这一良机,纪昀终于官复原职了。当这项浩瀚的文事工程摆到他面前时,纪昀已四十八岁。在总纂官之下,有三百六十余人任编纂,总共四千三百多人参与其事,设“总阅”、“总纂”、“总校”、“提调”、“缮书”各处,分别在

翰林院

及武英殿展开工作。其编辑规模之大,恐怕在全世界亦属空前。

乾隆为此特下令建四库全书馆,在乾隆的重视和倡导下,一个大规模搜集、整理、编印图书的活动,在全国出现了。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乾隆皇帝发布上谕:“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余则选派誊录,汇缮成编,陈之册府。其中有俚浅谈谬者,止存书名,汇为总目,以彰右文之盛。以采择《四库全书》本旨也……所有各家进到之书,俟校办完竣日,仍行给还原献之家……钦此。”

圣谕一下,全国城乡立刻沸腾起来。到处张贴露布,张张露布下都挤满了人,有的在小声地念,有的在侧耳听。农村里多是锣声震耳,乡丁边敲边高声呼喊着:“万岁爷开了四库全书馆,征集藏书了。谁家有,全送到里正家去,谁献的书多有赏!”

运河上,三只满载书籍的大木船,平稳地航行着,顺流北上,为首的船头上,站着五品顶戴的安徽学政朱筠,这一次在校核《永乐大典》和征集天下遗书上,他奏谏多、出力大。如今他从三江满载而归,笑脸微微,陶醉在运河两岸绮丽的风光里。

这时的圆明园,各书库门前,停着满载书籍的大小车辆,收掌官挥毫登记造册,差役们手抬肩扛,将成捆成箱的书籍,搬运到临时存放的大图书库内。纪昀忙而不乱地指挥着众编修,将一捆捆书籍拆开,分门别类,分到经、史、子、集四库。

这次采征图书,重点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诸省,其次是京官书礼之家,征集顺利。此番行动,共征集图书一万三千五百余部。

乾隆皇帝甚为欣慰,于是下令嘉奖献书大户。纪昀亦被列入进书最多者名单。

当然,也并非人人皆踊跃交书,如当时怡亲王府第藏书甚丰,有元刻本中庵先生刘文简公文集,因为收藏者不愿将书拿出来,后来只好从《永乐大典》中辑之。

提起《永乐大典》,自清入关以来,并未见过这部整套的巨书,康熙曾多方寻找,始终未获。这一次为编纂《四库全书》,下了大决心征找它,纪昀作为总纂,当然更是希望早日能够得到了。

一日,翰林朱竹垞跟纪昀开玩笑说:“看来《永乐大典》大概是李自成攻占京城的时候,被他垫了马蹄子了!”

庚辰探花王文治,则郑重其事地向纪昀建议:“事到如今,我看你不妨斋戒三日,祈求神来指点指点,也许会有奇迹出现。”

这建议不过是王文治在开纪昀的玩笑,要让这位日食数斤肉的纪昀斋戒三日,那简直是一种惩罚。但没有想到,纪昀果然一本正经地斋戒了三日。说也奇怪,就在纪昀斋戒后,不到两天,宫中的小太监,在内廷继续寻找的时候,爬到“敬一亭”的顶架上,终于发现了尘封三百余年的一大批《永乐大典》的抄本。

找到《永乐大典》的消息,一经传出,震动了圆明园、紫禁城,更震动了乾隆皇帝,他亲自到“敬一亭”来过目,还赏赐了找书的小太监,将书运往圆明园《四库全书》编纂处。

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对收进的书籍和一些“无碍”而未毁、但又没有收入到《四库全书》的书籍,均分别编写提要。后来把这些提要分类编排,汇成一部书目,这就是《四库全书总目》,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部书署名“清永蓉等撰”,实际却是纪昀的劳作。

清代乾隆下令编纂《四库全书》,实际上含有“寓禁于征”之意。

清王朝在征集天下图书的基础上,据近人陈乃乾在禁书总录中统计,被全毁与抽毁的书籍近三千种。这次纂修典籍,也使中国文化遭受一次浩劫。鲁迅就曾说过:“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骨气的人。”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编出了一部浩瀚的巨型丛书,保存与辑存了一批古籍。

四库全书》编纂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大臣陆锡熊向乾隆建议:

四库全书》卷册数额颇多,经、史、子、集四类,若用不同颜色封面装帧,岂不便于翻阅?

乾隆听取了这一建议,决定用象征四季的颜色来表明书的类别。

他认为经书居群籍之首,犹如新春伊始,当标以绿色;史部著作浩博,如夏之炽,应用红色;子部采撷百家之学,如同秋收,白色为宜;集部文稿荟萃,好似冬藏,适用黑色。

近年来,经人留意,《四库全书》所在七阁,现尚残存者,文澜阁的为绿、红、白、黑,与乾隆所讲一致;而文津、文渊、文溯三阁相合,为绿、红、蓝、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尚不得而知。

总纂官的苦与乐

纪昀自从受命编纂《四库全书》以来,殚精竭虑,赤诚忠心,惟恐有负乾隆之命。他每天坐镇书城,手不停披,有时竟整日不归。二百卷提要,整整写了八年,前后总共费时十三年。

表面上看,纪昀豁达、乐观,应付周围,能够左右逢源。但实际上他的处境仍然是非常艰难的。在四库全书馆编纂处,纪昀虽然名誉上是第一位的总纂官,但是在他之上还有二十几名正副总裁官,乾隆还亲自干预,不断地谕示,要“朕亲批阅厘正”。一部书辑录完稿,待逐层交皇帝御览时,编纂人等便是提心吊胆,以待御批示下。据云,一部书写好进呈时,往往还要在开卷首页故意留下一两处比较明显的错误,以便御览时易于发现改正。这样做是为了满足皇上比人高一等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钦定”。然而皇帝又哪里有那么多工夫用在书本上,于是来不及一一御览的错误之处,就在“钦定”的招牌下,“合法”地留下来了。乾隆对《四库全书》的评论也有该书“草率讹谬,比比皆是”的话。作为总纂官,对于此类情况,怎能不左右为难而头痛呢?

乾隆四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九月三十日、十一月十七日,就有过三次详细而具体的干预、谕示。可见乾隆对编纂《四库全书》督查甚严,书中谕示窜改之处也就很多。例如:凡是“胡”改为“全”,“虏”改为“敌”,“贼”改为“人”,“虏廷”改为“北廷”,“入寇”改为“入塞”,“南寇”改为“南侵”等等,不胜枚举。据云,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不用刻本,改为手抄,主要为了易于窜改史籍,这个说法未尝没有道理。在编纂过程中,负责校勘的官员,遭受处分的人次,为数甚多。在乾隆四十二年,就有“馆臣校书错误应议,昀特旨免”的上谕。尽管纪昀得免议,但作为总纂,他的思想心绪无疑是紧张而不轻松的。

乾隆于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命以哈密瓜颁赐四库全书馆诸臣,全馆一百五十四臣,联句讴颂,视为无上荣光。纪昀为恩赐四库全书馆哈密瓜联句恭纪一百五十四韵作序说:“此日分尝,真作逢春之草,恩逾常格。”但就在赏瓜后没几天的十一月间,新昌举人王锡候,因考证《康熙字典》,另著字贯,以有辱圣祖罪而被诛。总之,乾隆对待当时知识分子的方法,就是恩威兼施,把许多人撵到四库全书馆,做编纂,搞“学问”,发扬汉族传统文化,使之在书海中消磨终身。如稍有逾越者,便采取杀一儆百手段,示意尔辈须俯首贴耳,做御用文人。

乾隆

四十二年冬,纪昀的挚友戴震卒。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家境贫苦,常年以教书为业。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就曾师事戴震;纪昀的长子汝佶、次子汝传,都是戴震的门生。戴性格耿直,二十八岁方补诸生,而学业日进。二十七年举于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全书馆,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刘统勋荐震充纂修,人称布衣。

在馆供职期间,戴震勤于劳作,晨夕披检,寒暑无闲。他对新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礼记》、《水经注》,尤其精妙。戴震崇尚汉儒,为学精谨,令人折服。他多才多艺,曾为《考工记》作图,纪昀为他的力作考工记图写了序。在哲学体系上,戴震是18世纪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所著《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借疏证孟子学说来阐述自己的政治和哲学观点,指出“人的正当欲望和要求是合理的,有欲的人不能说是有私,那些口头讲‘无私无欲’‘去欲’和‘灭欲’者,恰恰是以此来实现其最大的‘私’。”统观纪昀的代表作

阅微草堂笔记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是极其一致的。如今戴震在五十有五时辞世,纪昀不胜悲痛,这对他的打击可说是非同寻常。

戴震生前在四库全书馆主持经部,他是力尊“汉学”的。当时馆内,学派分立,用今天的话说,还实在是有赖于纪昀的组织才能。偌大的编纂人群,英才荟萃,统领谈何容易?馆内的汉学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从明末以来顾炎武开创的学派,延续至清,其旨是尊重汉儒学说,研究古代典籍从文字、音韵、训诂入手,长于考据、校勘、辑逸、辨伪、目录诸学,反对穿凿附会,反对宋明理学家的空谈心性,主张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整理古籍,如实地反映古代社会情况而获得新的见解。其治学态度,较为切实,方法较为缜密。其缺点是繁琐,有时也远离实际。作为这一学派的延伸,四库全书馆就成了乾嘉学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考据学的大本营。但是馆内也不乏尊崇宋儒之人,这就是所谓“宋学”了。宋学与汉学意见时时对立,常常交锋。大名鼎鼎的翁方纲和姚鼐,就是汉学的激烈的批判者。纪昀凭借自己的处事灵活和学识声望,一再设法让各学派互相尊重,学术之争归学术,不涉及个人,不同学派都要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所以馆内依然存在着宽松、和谐的合作风气。

纪昀

主持四库全书馆十几年,无论是编纂工作本身,还是在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上,都面临很大的难题。值得庆幸的是,他总算顺利地走过了自始至终的路程,并获得极大荣誉。在全书编纂完毕时,他曾写过一首小诗,在自嘲中表达了一种文人的自得:自题校勘

四库

全书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

作者:柳溪

langthang

langthang

纪晓岚(1724一1805)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奕道人。清朝直隶县人(今河北省沧州市仓县崔尔庄)二十四岁时,考中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三十一岁中进士,因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博古通今,生性机智诙谐,很受乾隆赏识,1772年受乾隆之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1791年编纂完成,1798年完成200卷四库全书总目纲要,此外主要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在清代被公认的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

古话说的好“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人在风光的时候: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以说人前人后极尽荣耀,风光无限。人落魄时:门前冷落车马稀,人人视之为瘟神而唯恐受牵连而躲避不及,生怕沾上其身上晦气,秋风瑟瑟发抖之冷暖只有自知。乾隆33年(1768年六月)纪晓岚因受嫡亲卢家案子牵连,被乾隆贬到乌鲁木齐充军的两年多时间里,可以说这是纪晓岚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光,大儿子纪汝佶病亡。在充军的这段时间里,纪晓岚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体验到了君主的无情,官场的险恶,和世态的炎凉。一种人生的空幻感与弥漫伤感的情绪时时萦绕心头。一次曾为一幅八仙对奕图题诗:

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奕图。

纪晓岚在被贬乌鲁木齐充军时,一个曾受纪晓岚恩惠的小鞋匠刘福娃冒死前去相送,贫穷的刘福娃没有什么能回报纪晓岚的,他送给纪晓岚一双自己亲自缝制的布鞋,并祝福纪晓岚一路顺风,平安到达乌鲁木齐。纪晓岚在乌鲁木齐呆到快2年的时候,一天晚上,月光明亮之时,纪晓岚没事的时候随便翻看《李太白诗集》,读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时”,京都往事涌上心头,情不自禁时,翻起旧时物品,有皇帝御赐的黄马褂朝靴,还有昔日旧时同僚赠送的珍稀物品。突然,纪晓岚的目光停留在一双崭新的朝靴上面,纪晓岚拿起来仔细看了起来,朝靴不但手精细,靴底还厚,靴腰的内侧还用红线绣了一个小小的福字。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当日刘福娃送行的那一幕,并大发感慨“还是百姓情真啊”。不由的脱下旧靴,换上新靴。也真是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后,乾隆皇帝下诏:“纪晓岚不得耽搁,即刻回京“,纪晓岚就是穿着刘福娃相赠送的这双带来福音的朝靴连日赶回京城,不但官复原职,还提升为正一品大学士,从此纪晓岚官场上春风得意,一路顺风。后来纪晓岚派人找到刘福娃,并问他有什么心愿,刘福娃:“俺就是想着,有一天能有一个自己的鞋铺"。听后的纪晓岚笑着:“好,刘福娃有福啊,你的店铺就叫“福联升"吧!

局中局外两沉呤,犹是人间胜负心。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重返翰林院的纪晓岚,曾在是继续做官还是隐居山林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长时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还是继续做官。但他对人生的世事认识的更加清楚,对胜衰荣枯之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其争强好胜,还不如难得糊涂来的更快活。充军生崖结束的纪晓岚可以说是苦尽甘来,备受恩宠,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晚年的纪晓岚内心世界日益封闭,已见不到他年轻时的血气方刚,日感疲惫,再也没有了著书念头的宏图伟志,开始写杂记打发时间。微草堂笔记正是这种心态下的产物,所以写完微草堂笔记大发感慨: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著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纪晓岚和和珅的关系:二人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之道外向,老练,泼辣。年长的纪晓岚处世之道逐渐内敛圆滑。纪晓岚在有些事上会时不时的善意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更多是默契的配合。在朝廷上,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纪晓岚对自己的能力非常了解,在文学上无人可比,但在治国理财上自己远不如和珅。

在乌鲁木齐回京后的纪晓岚,有一次因自己的好友王旦获罪,纪晓岚在乾隆面前替好友求情。听后的乾隆勃然大怒:尔以倡伶蓄之,岂能干政“。吓得纪晓岚连连谢罪,此时纪晓岚真正明白了自己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只不过是乾隆一个御用文人而己,从此纪晓岚在政治上变得更加小心谨慎起走来、生怕祸从口出,给自已带英来无法预测的风险。在思想上被乾隆阉割的纪晓岚从此生理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纪晓岚一生两件事做的最多,一:主持科举,二:领导编修。他曾两次为乡试官,六次为乡试考官,所以门生众多,在士林影响颇大,为乾隆,嘉庆朝的汉学风尚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纪晓岚晚年曾自做挽联:“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从似蠹鱼”可以说是对他一生真实写照与评价。1805年2月24日纪晓岚死后可以说极尽哀荣: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

uijjkp

uijjkp

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和影视剧中的纪晓岚相差甚远,其人其事甚至让人大跌眼镜。作为《四库全书》的责任总编,纪晓岚算得上是有清一代屈指可数的几位文化界代表人物之一了。文曲星纪晓岚才高八斗,诙谐幽默,时常与乾隆帝诗词唱和,这已是妇孺皆知的雅事 ;然而他一贯纵情酒色之中,放浪形骸之外,除极度喜爱女色外 ,还喜欢大口吃猪肉 ,餐餐以肉为主食,且吃的巨多,知道这个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纪晓岚好吃、好色,激情“纵欲”,举止旷达放浪,有着寻常风流文人常有的癖好,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好胃口。先说“食”,据说纪晓岚酷嗜猪肉,他基本不吃米、面、蔬果等主食,餐餐以猪肉为食,是个无肉不欢的“食肉动物”,而且他食量惊人,一顿饭动辄吃掉十余盘猪肉。

纪晓岚之好色也是登峰造极的,他完全离不开女人,甚至到了日御数女的地步。栖霞阁野录记载了一则有关他的趣闻:“纪晓岚为编纂《四库全书》,搬到皇宫里居住,有好几日没碰女人,眼睛熬得通红,脸颊更是红的发紫,整个人无精打采,像在发高烧。乾隆见状大惊,忙问他是不是通宵工作,累病了? 纪晓岚如实禀报,说自己没病,只是几日不见女人,有些寂寞得发慌,因此像被烈日晒蔫的枯荷一般。乾隆听后忍俊不住, 忙命两名美貌宫女前去与他伴宿,一夜几度春风,这老小子果然消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四库全书》编撰成功后 ,乾隆把这两位绮年玉貌的宫女赐予纪晓岚为妾。

堂堂一代文宗,喜欢女人本无可厚非,才子佳人本就是天生怨偶,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境界也令人神往。然而他居然好色到放荡不羁、纵情肆色的地步,甚至接近“色情狂”的病态程度,不由让人瞠目结舌 。

资料显示,纪晓岚一生共娶了一妻六妾,外加诸多留下“一夜情”的红颜知己,可谓“夜夜新郎”, 着实是位阅女无数、处处留情的“登徒子 ”式的风流人物。到底是此公天生生理强悍,欲求异于常人?抑或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精神现象?亦或隐含着不为人所知的心酸?

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之所以选中汉族知识界领军人物纪晓岚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辑,无非是希望通过编纂这部搜罗古今图书粹集大成的巨著,让以纪晓岚领衔的汉族优秀知识分子组成的团队接受一次从内到外的精神洗礼,说白了就是接受一次“集体精神阉割 ”。

由纪晓岚担纲的这支知识精英团队,可谓人才济济 ,个个都是学富五车、名噪一时的汉族大知识分子,在编辑《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他们却毫无发挥自己才学的机会,只能秉承主子的意思,对古人留下来的卷帙浩繁的文章典籍进行全面的曲解甚至篡改。

在“阉割”古人思想、精神的同时,纪晓岚等饱学鸿儒在乾隆的犀利双眼注视下战战兢兢,如同被套上一具“精神枷锁”。大清统治者巧妙而精密的对这些汉族优秀知识分子集体实施了一次“ 精神阉割”,致使这些人的满腹才华无从发挥,只能任人摆布、断章取义。《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并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煌煌巨著,为查找古文献资料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 然而,有人认为,这部成书于乾隆朝的巨著却无《永乐大典》那般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家之气。纪晓岚在主持编纂过程中, 总感觉处处受制,精神上倍觉压抑与苦闷, 这种失落情绪又不敢表现出来,于是只好沉溺于美食美色之中麻醉自己,寻求解脱。

在乾隆的授意与严密掌控下,纪晓岚只有唯唯诺诺,整日价揣摩上意,满肚子绝学更是无从发挥。这种“剪刀加浆糊”的“洗稿式”编书过程早已远非初衷,更不是一种享受,简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折磨。无法释怀的纪晓岚更是纵情于声色狗马之中,将满肚子才情弃如敝履,哪还敢像前辈大儒顾炎武、黄宗羲那样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壮志,更遑论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创作、自由发挥的著述事业了。

为转移注意力,以及淡化日益苦闷失落的情绪,掩饰自己失落加失望的晦暗情绪,纪晓岚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发泄渠道:玩女人、吃肉、酗酒。他试图用这种肉体与味蕾的狂欢,转移自己内心深处的压抑、内疚不安与难言苦闷。纪晓岚才华横溢,腹藏锦绣,乾隆也十分欣赏倾慕他,但纪晓岚内心深处的憋屈有谁能懂,只好装疯卖傻、借“食、色”麻醉自己,迷惑心细如发的乾隆。或许在乾隆爷的眼里,任性顽皮、沉溺酒色、插科打诨的纪晓岚不过是一弄臣,一枚供自己消遣解闷的开心果罢了,因此对他的戏谐孟浪之举极度容忍,总是一笑置之。

至此以后,传承数千年之久“士”的精神荡然无存,摆在知识分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搞搞人身依附,要么老死荒丘无人问。“学好文武艺,不卖帝王家”早已成为历史绝响,若想荣华富贵,就得学会屈从,学会听话,学会溜须,学会歌功颂德,揣着明白装糊涂。

乾隆皇帝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但他并不担心纪大才子,因为他知道,一个整天沉溺于喝酒吃肉媾女的人,哪怕学识再高,见解再卓著,声望再隆,对自己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威胁。既如此,就随他吃肉泡妞、胡吹乱侃、放荡逍遥去吧。

【码字不易 转载请注明出处 剽窃必究】

【插图源自网络】


matechen

matechen

谢邀,不要被电视剧给骗了,先来个介绍吧。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他的权力不像电视剧说的那么大,实际上皇帝还不要他干涉政事,一次纪晓岚为好友向皇帝求情,乾隆竟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皇帝并没有让他干涉政事,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读书人,其它方面也不是那么完美。

lesliefzd

lesliefzd

纪晓岚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男一号,与和珅在官场上争斗的你死我活却又惺惺相依,凭借着他们的高超演技给我们带来了欢笑,但是历史上真是的纪晓岚可不是这个样,就单说他和和珅就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人,纪晓岚一个礼部尚书也就是个写书的,而当时的和珅可是军机大臣,那也是绝对有实权的人,所以他俩官职就差距太大。

其他纪晓岚就是爱抽大眼袋,这和电视剧差不多,被人称作“纪大烟袋”。当时纪晓岚是翰林大学士,但是那烟瘾确实最出名的。甚至都不听乾隆的劝告,每日拿个烟袋抽空就抽两口。甚至在上班当官的时候,还趁工作忙完之后,美滋滋的抽两口。

纪晓岚唯一能和抽烟比的就是睡女人,栖霞阁野乘中说纪晓岚一天不同房,那肌肤都要撕裂,腿脚抽筋。虫鸣漫录里也说,纪晓岚一日连御数女,入朝之前一次,回来之后一次,中午的时候一次,黄昏的时候一次,睡觉的时候再来一次,唯一超过吃饭的频率,也是唯一能和抽烟相比的。

而且纪晓岚还特别的铺张浪费,纪晓岚吃饭那都不吃米饭的,全靠吃肉而且还是顿顿吃肉,与电视剧里吃青菜的纪晓岚那完全就是鲜明的对比。但是当时乾隆时期几乎年年都有饥荒,饥荒连年人们易子而食,这也就是康乾盛世的骗局。但是在那种饥荒时期,纪晓岚还是不吃五谷杂粮和青菜,仍旧顿顿吃肉。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被电视剧洗白成一个天下清官,和珅却被弄出大贪官。这真是让人无语,一个抽烟、连御数女、铺张浪费的一个人却被后世当成了学习的榜样。

田野里的颖子!

田野里的颖子!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马巧玲

我们对于纪晓岚的印象大都来自于影视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了,剧中他对于大贪官和珅是深恶痛绝,处处找茬,两袖清风,英姿飒爽、博学多才、兼济天下、不惹红尘大概就是纪晓岚给观众留下的刻板印象了,但是真实的纪晓岚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对于纪晓岚,诙谐幽默和才华横溢的确如电视剧中所展示的那样,甚至这份幽默的背后,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得上的,无论男女老少,什么身份,可以瞬间让你笑,也可以瞬间让你哭。

比如历史记载中的以下两个例子:有一次纪晓岚入值南书房,有位老太监久闻纪晓岚大名,特地前来一睹风采,只见纪晓岚身穿皮袍,并按当时文人的习惯手持折扇,感到十分好笑,遂说:“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巧妙地运用了春、夏、秋、冬,纪晓岚则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一句话让这位老太监哑口无言。

还有一次,纪晓岚和朋友一起上街,走在街上,看见前面有一家小店,店里的老板娘正忙着。纪晓岚就和他的朋友打赌,“我会一句话让老板娘笑,再一句话让老板娘闹。”朋友们不相信,决定以一桌酒席为赌。只见纪晓岚走向小店,向店门前的看门狗鞠了一躬,叫道“爹!”,老板娘“噗”地一声乐了。纪晓岚转过身又冲老板娘叫了一声“娘!”。顿时,老板娘勃然大怒,直骂纪晓岚。

虽然有些嘴损,但是他的这份嘴损有时候也确实有了大用处,尤其是他对于程朱理学束缚女性自由这件事情上,批判地毫不留情。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这样写道:宋以来固执一理而不揆事势之利害者,独此人也哉?甚至在他八十岁的时候,他还就烈女这件事向朝廷上书,向程朱理学展开挑战。这份勇气在当时可谓前无古人了。

sangshu

sangshu

简单概括:神童、自负、吃肉、鸿儒、谐星、淫棍

纪昀的家境十分优渥,父亲是清知府

纪昀的父亲纪容舒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恩科举人,当过刑部郎中,姚安知府,这个级别放现在已经算是市委书记级别的了。当知府有什么了不起的吗?当知府就是很了不起,纪容舒本人清廉不清廉不讨论,但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吧!故而纪昀的出身是富贵之家,从小就没有什么衣食之忧。

真的是神童吗?纪昀的考学历程

纪昀六岁参加童子试,十七岁结婚,二十三岁夺得乡试解元(省试第一名),三十岁的时候会试第二十二名(全国第二十二名),紧接着的殿试,考得二甲第四名,也就是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前三以外的第四名,当选了翰林院庶吉士。在这期间,纪昀两次因为自负而落榜,即便如此,他还是夺得了乡试第一,并考中了进士。

纪昀本身并不清廉:因给贪污犯报信而被发配边疆

纪昀本身并不清廉后来被发配乌鲁木齐,是因为给贪污犯通风报信。这个贪污犯正是两淮盐政卢见曾,卢见曾这个人也是进士出身,也是个藏书家。纪昀的女儿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因此两人是有姻亲关系。

卢见曾此人蹲过好几次牢房,基本都是因为贪污。纪昀给他通风报信的这回,是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卢见曾向搜刮索贿,均以鉴定字画的形式进行,侵夺他人收藏的名贵字画无数,仅一次贪下的就价值一万六千余两白银,被人状告,因此发配边疆。纪昀在清查前向卢见曾通风报信,被皇帝得知,于是发配边疆。

纪昀是吃肉大王,每天吃掉十盘以上的熟肉

资料记载,纪晓岚最喜欢吃肉,饭量奇大,每天要吃掉十盘以上的猪肉。不吃米,不吃菜,光吃肉。

纪昀是是大烟袋

纪昀烟瘾很大,有个京城有名的大烟袋。

纪昀是个淫棍

在办公室修书,休息的时候就来一发,一天要与数名女子做不能描写的事,每天要五次: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上朝之前一次,上朝回来一次,中午来一次,傍晚来一次,睡前来一次,不可或缺,这就是纪昀的日常生活。

双鱼佐撇栀

双鱼佐撇栀

开篇先辟谣。

纪晓岚不姓“纪”,和珅他也不姓“和”!

我们看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就是那个“纪大烟袋”,其实电视上把人家的姓都搞错了。正确的应该是纪(Jǐ)晓岚,而非纪(jì)晓岚。



纪姓最早不是一个姓,而是一个国名,叫纪国。这是一个很早的诸侯国,国君姓姜,是神农氏的后代。后来纪国被齐国灭了,国人就把姜姓改为国名,姓纪。这也算是一个“兄弟”残杀的故事吧,齐国是姜子牙的后人,而姜子牙也是神农氏的后代。那后来齐国为什么姓吕呢?这就是姓和氏的区别了,姜是姓,吕是氏,齐国是把氏改成了姓,但他们还是和纪国同为神农氏的后人。

而和珅大家也是很熟悉,他其实也不姓和。和珅是满人,姓钮钴禄,名字叫善保。所以和珅的全名应该是钮钴禄善保。这名字没有一定语言功底的人还真不好说,像绕口令一般。



纪晓岚是怎样的人?

电视上的纪晓岚满腹经纶,温文儒雅,还特别爱与和珅作对,但这都只是影视作品,不能当真。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要比和珅大26岁,而且和珅的仕途开始也不容易,19岁考举人没考上,以承袭的方式从三等轻车都尉开始踏入仕途,一直到23岁的时候还只是仪仗队的侍郎。到26岁就开始起飞了,官至户部侍郎和军机大臣!但是,这一年纪晓岚已经52岁了!一个52岁的老头会和26岁的小伙子逗着玩吗?



纪晓岚满腹经纶倒是真的,他才华横溢,曾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纂修官,由此可见他的能力相当强悍!电视上的纪晓岚爱抽烟,但实际上纪晓岚更爱吃肉,还爱美女。

据虫鸣漫录记载: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纪晓岚除了帮乾隆完成《四库全书》外,他本人也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本很黄很暴力的书,从书中看出纪晓岚特别崇尚“因果论”,而且口味也相当重。

以上就是我对历史上真实纪晓岚的看法,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转身微笑

转身微笑

纪昀,字晓岚,清朝第一大才子。很多朋友应该都是通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认识这位话唠的吧?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电视剧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现实中的他真如电视剧里描写的那样吗?

纪晓岚的年龄比和珅大了二十六岁,和珅在乾隆皇帝身边得宠的时候,纪大烟袋正在那编“四库全书”呢。所以说在官职和权利上纪晓岚是根本没有办法与和珅比肩的。

纪老师的三大爱好,吸烟,吃肉,泡妞。

在影视剧中,一杆从不离身的长烟袋成了纪晓岚的标配,他用的旱烟袋是专门订做的,容量很大,一次能装三四两的烟丝,因而还混了个绰号叫“纪大烟袋”

历史上的纪晓岚生活奢靡浪费,酷爱吃肉。吃饭的时候几乎不怎么吃米饭和青菜,以肉为主食,据说一天要吃10斤肉。

酒足饭饱思淫欲。胃口好,吃的好,身体倍棒的纪晓岚精力十分旺盛,“好色不衰,日御数女”。在他79岁的时候还经常到八大胡同潇洒走一回。

纪晓岚一生一妻六妾,露水红颜更是数不胜数!据说纪晓岚每一次写文章之前都要先和女人云雨一番,编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还专门赐给他两个宫女好让他安心创作。

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他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

爱抽烟、好吃肉、喜女色的纪晓岚活到了82岁,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高寿之人了。如果他戒掉了这些爱好,会不会活到100多岁啊?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