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如何忍下胯下之辱并成为军事奇才的?
![C大发财](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C大发财
好汉不吃眼前亏
![與你一起](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與你一起
韩信是一个脸皮极厚的人这大概是不会错的,不然也不会到处蹭饭了-一个朋友老婆就不惯韩信天天蹭饭的臭毛病,这小娘门坏的很,在韩信哼着淮阴小调,踏着节奏按时来蹭饭之前两口子风卷残云吃光了饭菜然后关门睡午觉。
韩信没办法了,饥肠辘辘也没力气踹门,只好一个人去河边发呆。换一个勤快的人,有这发呆的工夫,你不会去河里抓几条鱼做烤鱼啊。一个洗衣服的老太太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了韩信一些吃的。韩信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大言不惭地说,老太太,我不会白吃你的,等那一天我发达了就来报答你-脸皮之厚,可谓前无古人了。
所以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这事我是相信的。当然事因人传,韩信如果后来没有发迹,这事会被人嘲笑一辈子。
至于他的军事天才从何而来我实在不得其解,只能解释为天赋吧。
![MISS.TEA](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MISS.TEA
胯下之辱是潜龙勿用,成就军事奇才是飞龙在天!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๑‾᷅^‾᷅๑)
![無為](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無為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你可知中国首富马云,是被人拒绝100多次才成功,爱迪生是失败百次才造出电灯泡。
共产主义宣言是在所有人的冷眼之中诞生,伽利略的定理,同样也是在所有人的冷眼中得到实现,还有很多知名的画家,什么梵高,据说梵高一生只卖过一幅画,爱因斯坦由于是犹太人,被德国定义为低能儿,但是他向世界证明他是19世纪最聪明的人,这些伟人,都是吃进很多苦头才成功,成功之路必将坎坷,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伟](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伟
谢谢邀请!
一,韩信受地痞流氓要挟,如果不敢用剑刺他,就从他胯下爬过去,韩信是一个英雄,一个有远大志向的英雄,受一时之气,出手杀人是鲁莽,所以韩信受了屈辱,却成就了以后的“军神”。
二,韩信能成为名将原因:
1,韩信自幼爱戴佩剑,可见他志向远大,有家庭背景,所以能读到一些兵书,为以后指挥军队打下基础。
2,韩信勤于实践,在项羽帐下不得志,转投刘邦帐下得大用,不断将理论用于实践,勤于练兵,“背水一战”一举成名。
![珊瑚很幸福](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珊瑚很幸福
小不忍只乱大谋,韩信本是天下奇才,明知就里,才有跨下之忍。既显示了他的量,又展示了他的才,才有后来连横百万之众还可多多益善的军事全才。
![jwscheng](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jwscheng
对于很多韩信迷来说,就连韩信所受过的“胯下之辱”也是他的性格亮点。这件事情延伸出来一个问题,就是韩信的隐忍和胸怀,具体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历史。
韩信未成名前,喜欢佩剑,同乡的一个年轻人感觉韩信一无是处,还要装,很是不爽。一天在街市上拦住他说:要么你刺死我,要么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权衡之后,真的从他胯下钻了过去。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未成名之前的三个优点,而这些优点在后边他统率兵马,克敌制胜中也有体现。
一、隐忍:须知,当时的律法可是非常严苛的,持刀杀人,必死无疑。忍一时,留有用之身以堪大用,才是最重要的。
二、胸怀过人:如果换成项羽去处理这件事,那么侮辱他的年轻人,肯定必死无疑。但是韩信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做是不可逾越的不可为之事,胯下之辱都忍受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容不下呢。
三、韧性和城府:韩信这种行为,或许也是在给自己立一个重誓,如果今后不成大器,此辱岂不白受,所以他后边,不管在项羽军营还是在刘邦军营,都拼命的自荐,想有一番出息,所以他才这么坚韧,受辱不难,但必须要以此为警,成就大业。
当韩信被刘邦拜将之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此布局,不拘泥正面的突破,带兵穿越常人以为不可逾越的秦岭,以冲破项羽布置的牢笼,不正是隐忍了眼前的艰难,并且通过修栈道去麻痹敌人,而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
经典战役有很多,像“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相信和早年的困境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必须要对自己狠,不狠不久白白受辱了嘛。
当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回到家乡,还封了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官做。并说:“就是这个人,让我受的胯下之辱,难道我杀了他吗,杀了他我也不会成事,所以就忍下来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小竹](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小竹
韩信有大才,治军高手,有大智慧,大谋略,不和小混账一般见识,如果负气用剑,可能闯祸,小不忍乱了大谋了。
![我是麒麒妈妈](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我是麒麒妈妈
从胯下之辱这件事可以看出韩信是个意志力忍耐力极高的人,心理素质极其过关。
若是生逢现代,韩信若是经商也会成就一番事业的。
![mili_](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mili_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是苏东坡的见解,韩信的能力大,志向远,想有大作为,所以不想在阴沟里翻船,草草结束。张耳陈馀一起受辱,陈馀想发作,被张耳制止,也是这个意思。
![minniecondor](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minniecondor
我国古代的军事家之中,韩信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有关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战术上的典故,大多数都能被老百姓耳熟能详。比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渡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背水一战”等等。但最让人们津津乐道并用来鼓励受欺之人的典故,还是韩信忍受“跨下之辱”的故事。
韩信出生在江苏的淮阴,祖上曾是豪门贵族,在韩信父亲手里家道已渐渐衰败变成贫民。在韩信还没成年时父母双双过世,留下只读过少量书的韩信过着贫苦的日子。生活虽然过的清苦,但韩信自小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当大将军。所以,韩信自小就对兵法之类的书籍很感兴趣,父母死后他亦然如此。他也时常把自己想象成大将军,身挎宝剑昂首挺胸的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看上去还真的有大将风范。
有一天,韩信又身挎宝剑,昂首挺胸的在大街上晃悠,却被当地的一帮地痞流氓挡住了去路。领头的地痞指着韩信的鼻子羞辱韩信,骂他是个穷小子,整天背着把烂剑到处臭美,能吓唬谁?那地痞头子指着自己的脖子又指了自己的心窝,挑逗韩信:“有本事你朝爷爷这来几下,否则爷爷今天饶不了你。”韩信见他们人多势众,转身想一走了之,却被这帮地痞围在中间:“想走,门都没有,既然你不敢刺我,那就从爷爷的跨下爬过去,爷爷就放你一码。否则,爷爷今天废了你!”熟读兵书的韩信面对这帮十恶不赦的地痞流氓,满念屈辱地从别人的跨下爬了过去……
遭受奇耻大辱的韩信回家后瞅着兵书彻夜难眠,遭受跨下之辱后那些地痞们得意与放肆的嘲笑,在他的耳旁萦绕不绝。于是,韩信亦然决定离开家乡,投戎从军,实现他从小就有的将军梦。当时正值秦朝未期,各地反秦势力纷纷而起,最有实力的当属项梁、项羽叔侄及刘邦两大阵营。韩信先是投入项梁旗下,后项梁死后又在他的继承人项羽手下做事,但都没有得到重用。心高气傲的韩信亦然离开了项羽,转而投到刘邦的旗下,但也没得到刘邦的重用,一气之下又亦然离去。可刘邦手下的萧何知道韩信是世上少有的军事人才,故而演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画卷。
萧何追回韩信后,极力向刘邦推举韩信,致使刘邦接收了韩信,拜他为将。被拜为将的韩信果真没辜负刘邦等人所望,很快为刘邦制定了征讨楚霸王项羽的战略计划,并以他高超的军事战术,以所向披靡的进攻态势,帮刘邦夺得了天下,实现了他的将军之梦……
谢谢大家点赞、观注,望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对不足之处批评指正!
![萌主西西酱](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萌主西西酱
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皆有不堪回首的心酸励程,若要成就一番惊天伟业,必先劳其筋骨乏其肌肤,磨其心志,辱其仪表,,韩信自幼志向远大,文儒貌象,,,但其聪慧好学兵法六韬三略深植于心,,,不想家业中败,寄生于哥嫂家中,也’受尽了悍妇的奸酸淋辱,,,遇见飘母言其无志堂堂伟男儿,何苦居于妇门之下受辱,,,信深受震动,,,一天信持剑而行,遇见乡间恶霸阻挡,,言七尺男儿执刀而不立,若不能与之拼杀,便从垮下爬过去,,信纵有伟才,然弱不经风必成败阵奴,,,然其正衣寇,顺从的从那蛮夫垮下穿过,众乡人皆笑其百无一用,乃徒有虚名也,,,韩信大怒乃投军项羽帐下,陏文有韬略,且武不胜人及令其为粮库执戟郞,,隅遇张良,张良见其像貌堂堂,乃引见入川,不想汉王也未知其真才学,仍不为重用,乃抑郁而奔,,箫何以1知其才,闻信以走他处,乃月夜追韩信,,,三天而劝返,,汉王知箫何废国事追秀才乃笑,以跑了众多人才,何以追一秀才酸儒,,,事植张良返回,见韩信而言为何不出介绍信,,,信言好事多磨亦,,,与韩信长谈一夜方知其伟略,乃大喜,令周勃筑将台,言拜大将亦,,众将皆喜,疑度己为大将之才,,汉王沐浴更衣,戒色三日,亲扶车架与众目睽睽之下,赐韩信金衣金甲,元帅大印,号令三军见信者如见汉王,,,信乃出其谋烧战道千余里,浅心练兵以久,,,一日有令众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攻下了关中重地,章邯司马欣皆阵亡,有布兵于河背背水一战大败敌阵,经五年苦战会师于垓下大败项羽大军六十余万人,,,本韩信以自封为齐王,,天下初定,汉王乃迁信为楚王,陏心有不甘,有一想人生衣锦还乡乃一件喜事,,大偿飘母十金,痛斥其嫂往恶,乃重偿恶夫为庭前校官,,,真是千古撼见的一个趣事儿,,,
![小鱼白又白](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小鱼白又白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中,韩信的经历是最神奇而让人颇多疑问的,张良很清晰,韩国贵族,因秦始皇灭亡韩国而遭受国破家亡之痛,故一路追随反秦队伍而战斗不止;
萧何的来历和发展也脉络清晰,成长于秦末,任职于官府,对于政治制度和官僚制度了然于胸,尤其擅长治国理政,故刘邦在外征战,一直将大后方留给萧何治理,萧何不负重托,将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供需源源不断,故有后来的丞相之任。
独韩信让人颇多疑问。韩信的兵法是学谁的?他的武艺是师从哪位?都云山雾绕,不甚了了。韩信好像是突然由一个乡下无业青年,遇到刘邦后,就成为了顶级军事家一样,这个跨度中间,是无限的空白,让人摸不着头脑。
唯独能够让人稍能猜测的是,韩信毕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像跨下之辱,漂母之恩,项羽之别,萧何之荐,拜将之举,等等,似乎是一条成就大事业的路子,这个发展虽然有断层式模糊,但毕竟还有一些能够说得通,天生异秉的人,往往会有惊人的发展。
下面说说史料记载的,韩信的成长经历。韩信,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当初家里穷,人又懒,经常去别人家蹭饭,为人所厌恶。有段时间,他经常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蹭饭,一蹭就是几个月,亭长妻子讨厌他,后来她每天很早把饭做好,在床上就吃了,韩信一去,饭菜已没了。韩信知道被讨厌,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再不登门。
青年韩信,整天无所事事,没饭吃,只得去淮阴城外河里钓鱼,有一顿没一顿。河边一位经常来漂洗丝絮的漂母看到韩信挨饿,心生怜悯,就天天带些饭食给他,一连数十日,竟无间断,让韩信十分感动。
淮阴有个年轻的屠夫,一贯看不起韩信,有一次调侃韩信说:“你虽长得牛高马大,又常常刀剑相随,但其实是个胆小鬼。你若不怕死,就来刺我;否则,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稍一思量,便低下身,趴在地上,从年轻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忍受了奇耻大辱。
项梁西征,韩信仗剑相随,不过一直默默无闻,不得重用。项梁战死后,他又随了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他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采纳。刘邦入汉中,韩信投靠了刘邦,刘邦任他为连敖,负责少数民族外交事务的小官,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一次,韩信等14人犯了案,被判死刑立斩,13个人头都落了地,最后轮到他时,他抬头看见监斩的夏侯婴,大声喊道:“汉王不是要争天下吗,为何杀壮士?”夏侯婴听他口气不凡,便刀下留人,一番交谈,竟心生佩服,因向汉王推荐,刘邦升他为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后来,韩信又多次与萧何对谈,萧何更是对他佩服得不行。于是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从此步入巅峰。
韩信之所以成为军事奇才,队了萧何的推荐,刘邦的重用,关键是,他很有本领,他向刘邦献出了“汉中对”策略,使刘邦剑指关中,冲出汉中,占领关中。
韩信后与刘邦兵分两路东征,刘邦南向攻楚,韩信开辟北方战场,一连打下魏、赵、燕、齐等广大北方,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夺得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刘邦建立汉朝,一半多的江山都是韩信打下的,他因此成了历史最著名的军事奇才。
![SharpayZara](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SharpayZara
胯下之辱是发生在韩信没有发迹的时候,当时韩信在淮阴的时候,他经常带着剑,并且他长的也高,而当地有一个人却侮辱韩信,并对韩信说“你虽然高大,又带着剑,但是却是很胆小软弱。如果你真的有胆量不怕死,你就用剑刺向我。不然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当时韩信考虑了一下后,并没有用剑刺向侮辱他的人。而是真的从那个人的胯下钻了过去。
旁边的人看到韩信如此,就真的以为韩信是胆小怕事之人。
后来韩信从军反秦,先投入项羽的楚营,韩信虽然很有军事才能,但并不被项羽重用,后韩信就转投刘邦的汉营。同样开始时也不被刘邦重用,但之后经过萧何的极力荐举,最终刘邦对韩信委以重任,拜其为将,掌管汉军。
之后韩信也没让刘邦、萧何失望,汉军在韩信的指挥带领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后来的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后来在垓下之战,项羽被十面埋伏,最终英雄一世的项羽兵败自刎而死。而韩信其军事才能,刘邦也称其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破魏军、取代地、败赵军、定齐、败项羽,可谓是战绩彪炳而名震天下。在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有“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
虽然后来韩信因功高而震主,其结局很悲惨,但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是不容否定的,他不仅是汉初三杰之一,同时也有种说法他是兵家四圣之一,而且他也被后世称为兵仙。那
韩信为什么忍胯下之辱并成为军事奇才呢?
韩信能成为军事奇才,主要是因为他有军事方面的能力和军事素养,这从他以后得战绩就可以体现出来。
而他之所以忍胯下之辱,就是因为他有军事能力,当时他并非胆怯,而且他看清了当时的局势,也体现了他当时的冷静和他的睿智。
因为在当时如果他真的把剑刺向侮辱他的人,所谓双拳难敌四手,韩信虽然带兵能力强,但他当时兵没有兵,孤身一人的韩信是很难敌对方人多的。同时当时韩信跟他并非有大仇,也没有必要杀他。
再则就算他真的用剑把对方刺倒,他也因此会受到惩罚,也可能会被处死,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韩信就算是个军事奇才,就再也没有发挥的机会了。
韩信有很大的理想和抱负,他要用他的军事能力作出一番事业,他不会因为一时的气愤而误了他的一生。所以韩信会忍胯下之辱。
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名震天下,就找到那个让他从跨下钻过去的人,那个人非常害怕,但韩信不仅没有杀了他,还封了他做了官。并且后来韩信还说,当时他并非害怕他,而且没有杀他得到道理,如果真的杀了他,就不会有如今的韩信了。
![乖乖鼠](https://img.guwenji.org/siteinfo/2017/02/18/E0258BCB-6A87-8595-580C-8C1BACC3C32F.gif)
乖乖鼠
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布衣贫民出身。他年轻时并没有什么名气,行为放纵不拘小节,又不会种地、不会做生意,因此生活无着,平时只能在别人家里混吃混喝,乡亲们都有点讨厌他。
他最常去的就是一个“南昌亭长”(类似于汉高祖刘邦曾做过的“泗水亭长”,是秦朝地方上最基层的小吏)家,曾一连吃了好 几个月的“白食”。亭长的妻子不悦, 最 想出一个办法,在清晨很 早的时候就把饭做好、吃完,等到了饭点韩信晃晃悠悠来吃早饭的时候,却什么吃的也没有了。韩信也就知道她不待见自己,一气之下拂袖而去,从此再不上他们家去了。 韩信什么谋生的手段都不会,到别人家去蹭饭又遭受冷遇,于是干脆来到护城河边钓鱼—这样既不用看人脸色,又可以解馋充饥。但不知是护城河的鱼比较少,还是韩信钓鱼的水平不佳,好久都不见有鱼上钩。护城河边上经常会有大妈大婶来漂洗衣物,其中有一位大婶见韩信面黄肌瘦地坐在那里钓鱼,却总也不见有收获,怪可怜的,于是就把自己带的饭递给他吃,这样一连接济了他好几十天。韩信非常高兴,就对大婶说,我将来一定好好回报您。大婶却很生气地说,你身为大丈夫却不能自己谋生吃饭,我是看你并非等闲之辈才帮助你的,难道贪图你的回报吗?韩信听了大婶的话,有所醒悟淮阴有集市,是贩夫走卒屠户等聚居的地方,常有一些无所事事的街头少年,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小混混、古惑仔等,在市上游走打闹。一次,一个小混混寻衅滋事,对韩信说,别看你长得人高马大,还经常带刀带剑,其实你是个懦夫胆小鬼,有种你就把我杀了,没种你就从我裤挡底下钻过去;一旁的人也跟着一块儿起哄。韩信瞪着他看了很久,最终还是忍住了心中升腾的怒火,趴在地上匍阁着从那人跨下钻了过去。这时在旁看热闹的人都放声哄笑起来。
后来项梁在吴地(今江苏苏州)起义,来到淮阴附近要渡准水 韩信便仗剑从军跟随项梁,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他曾多次给项羽出主意,但都得不到采用。在刘邦当了“汉王”以后,他投奔了刘邦。在刘邦营中,韩信几经曲折,终于得到了重用,在萧何的鼎力举荐之下被封为“大将军”。他屡出奇谋、攻城略地,在刘邦与项羽对决的楚汉战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被封为“齐王”。在双方最后决定胜败阶段,可以说韩信倾向于谁,谁便可以得到最终胜利。当时有谋士劝说韩信背叛汉王投靠楚王,也有人劝他干脆三分天下自占其一,但韩信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没有背叛他,而是辅助他在垓下打败了项羽。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其故乡淮阴正在他的管辖之下。
韩信荣归故里之后,首先找到当年接济过他的大婶,赏赐了千金;而只给了那位南昌亭长一百钱;又把曾经侮辱过他的少年召来,让他做了“中尉”(掌管都城治安的军官)。可以说,正是因为韩信当年能忍受胯下之辱,没有为逞一时之勇把人杀掉,才有了后来实现自己抱负的一天—这样,监狱中少了一个冲动的犯人,而历史上则出现了一位“国士无双”的千古名帅。韩信的故事,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