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幸福时光··~·~`~

幸福时光··~·~`~

谢谢平台邀请,说两句,滚滚长江,冬去,在历史的长河中,说说历史人物刘备,在三国当中,刘备是主人公,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之后,出身很苦,你卖草鞋为生,可是刘备出身乱世,心怀大志,救民于水火之中,结识了,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共同救民水火中,刘备在乱世坎坷中,漂流半生的,遇上了诸葛亮,如鱼得水,一件定乾坤呗,创下了蜀国天下,你四川一省,自立吧!和曹操抗衡,写下了千古佳话,如果刘备统一天下,刘备不会杀功臣,因为刘备胸怀大志,仁德布艺四海,他会善始善终,对待功臣的,为什么这么讲?在刘备三国当中,没有屠杀功臣,这是千古很少见的,在三国当中,刘备占人和,不会,乱杀无辜,谢谢

蜡笔小元宝

蜡笔小元宝

1.泻药,首行悟空镇楼。

2.个人觉得如果按照题主的这个假设,刘备应该不会杀有功之臣。

3.先来推演刘备统一全国,比较理想的策略应该就是隆中对,假设军中名将军师都还活着,方面军的统兵大将应该是关二张三马超黄忠魏延及刘封;谋士则是法正诸葛亮庞统等人。

4.刘备吞并汉中不久,分兵两路北伐:荆州兵团以关羽诸葛亮领衔,赵云刘封等领军辅助;汉中兵团以刘备亲领,辅之以军师庞统,配合张三黄忠魏延;另外再由马超出兵西北,引羌族等游牧民族来助阵,法正坐镇成都。

5.此外还要与孙吴相约一起出兵,由鲁肃(或者吕蒙或者陆逊)引兵从合肥北进。

6.如果战事进行顺利,益州方面军可以迅速占领长安,平定西北,沿弘农潼关直逼洛阳;而荆州方面军则从荆襄、南阳,直指洛阳;孙吴方面军则是经略合肥宛南、徐州、山东。

7.在益州方面军和荆州方面军占领洛阳之后,可以继续分兵,一路北上沿着太原大同直抵幽州、辽东;另一路东进许邺,继而与孙吴联军北上。

8.在曹魏覆灭之后,汉吴在河南山东进行最终决赛,局面酷似秦末楚汉相争,占据了长安、洛阳和荆州益州的蜀汉国力大增,即便孙吴另出奇兵,遣徐盛丁奉偷袭荆州腹地,但却为蜀军在白帝城阻击,无法西进。反倒是蜀汉军,关羽张飞联手击破吕蒙陆逊,一举统一江北,吴军退缩江南一隅加荆襄……

9.蜀汉兵分两路,一路自长江东进,先破荆襄后破石头城,另一路则从合肥南渡……孙吴遂亡。

10.刘备遂偿所愿,一举统一天下,大封群臣,又因祖上刘邦有言“异姓不王”,封关羽张飞为侯,马超孔明庞统法正亦因功封侯。而以法正居首。

11.终不复高祖杀功臣之举也。

犟晓妞

犟晓妞

历史不容假设,但是还是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寻找历史深处的可能。自从汉末十常侍之乱以后,地方上军阀不断挑战朝廷威望,俨然又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期崛起了一批出身草莽的人。譬如刘备、孙坚等人。

这其中,刘备奔波半生最后三分天下,占据益州、汉中建立了蜀汉,借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俎。也就是他没有完成最初兴复汉室的夙愿。这个给人些许遗憾,也让人遐想无限,如果刘备最后一统江山,会不会和刘备朱元璋一样诛杀大臣。

在刘备称帝的时候,有很多原来跟随他的元老派人士都已经先后亡故,不存在会不会被诛杀。

但是呢有另外一个例子,那就是曾经被作为蜀汉接班人的刘封,他的结局可能可以作为一个参照。刘备在四处奔波,最后流落荆州的时候,年近半百,事业看起来没什么起色,重要的是这位立志恢复汉室的人这个时候膝下无子,这意味着将来自己的事业无人继承,而且,自己的班底也人心不定,因为刘备一死,他们就如同没根的浮萍四处飘散,没有一点归宿感。

这个前提之下,与刘氏有血亲的寇封进入刘备的眼中,被收为义子。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刘封呢也不负众望,孔武有力,功勋卓著,后来在占领上庸以后,作为一方诸侯独自坐镇上庸。这是他人生的最高峰。此后就每况愈下。

刘备在占领汉中以后,自称汉中王,册立刘禅为王太子,曾经的接班人变成了尴尬的存在。恰恰在这个时候,关羽丢了荆州,连累上庸也丢了,刘封自己跑回成都,这个死后风烛残年的刘备,在听信诸葛亮的谗言之后处死刘封。借口是欺负孟达又不救关羽。

事实确实是这样,刘封丢了上庸,没有及时救援关羽,也确实欺负孟达了,但是这是杀他动机嘛?不是,杀他的动机是的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也就是但是将来刘禅无法控制刘封,所以处死他,刘备也听取了这个说法。表示刘备也有这样的担心。

至于诸葛亮究竟是担心将来刘禅无法制御还是自己将来无法制御恐怕只有他知道。但是这个问题一叶知秋,假如这个时候刘备兼有天下,难道会不担心其他的人刘禅无法制御吗?当然会!

南宫幽阙

南宫幽阙

个人认为,刘备统一三国后会对功臣下手,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纵观历朝历代,统一后,奉行“狡兔死,走狗烹”政策的皇帝非常之多,反而不杀功臣的君主凤毛麟角。其中有四位最为知名:秦始皇嬴政、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细细品来,这四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皇帝居然有着不可思议的共同点。

出身问题

秦始皇不必说,秦奋六世之余烈,嬴政的位置是继承来的,没统一六国之前,嬴政就是最强大的诸侯之一,这出身,显然够高贵。

刘秀是西汉皇族,虽然到了他这一辈儿,父亲已经是县令这样的小官,但他显然也是贵族出身,现代我们总觉着县令是芝麻小官,但在当时,县长的公子和平民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李世民家本就是关陇贵族,其父亲李渊在隋朝时就是唐国公。在统一后,李世民更是贵为亲王,这身份地位,也是没得说。

赵匡胤的父亲是后周的护圣都指挥使,所以这位开国皇帝也是一个官二代。赵匡胤深受后周皇帝器重,手握大权,这也是后来他能轻松的夺取政权的原因。

可以说,这四位不杀功臣的君主有着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出身都不错。哪怕是出身最差的刘秀,也是皇族之后,县令公子,并非社会的底层。反观诛杀功臣最狠的几个皇帝,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们都是草根出身。为什么出身不同会影响这些君主日后的行为?思来想去,应该是统治天下合法性的原因。出身高贵的皇帝将自己能统治天下视为理所应当,而出身不好的皇帝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自卑。他们忌惮和自己一起打下天下的“兄弟”们。因为这些人是最了解自己的,什么斩白蛇,天生龙颜都是忽悠老百姓的说法,这些和自己打下天下的人,是万万不会信的。况且这些人要能力又能力,要威望有威望,也就是比自己的政治手腕差了点,万一哪天想造反,简直易如反掌。所以出身不好的皇帝统一天下后容易诛杀功臣,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刘备虽然也是皇族,但到了他这一辈已经沦落到织鞋贩履,按照之前的理论,刘备杀功臣是很有可能的。

君主的年龄问题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年龄问题也对君主对功臣怎样处理有着深深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天下时39岁,光武帝刘秀当上皇帝时才30岁。李世民27岁就坐上了皇帝宝座,赵匡胤称帝时也才34岁。以开国皇帝的平均年龄来说,这四位显然都是“少壮派”。他们当上皇帝时都正值壮年,年富力强,有能力制约和自己一起打下天下的功臣们。不诛杀功臣,反而能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而刘邦当上皇帝时已经53岁,在这个年纪,刘邦对于自己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内心有着深深的忌惮。太子刘盈又不是一个强势的人,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功臣们起兵造反,刘盈很难保全这份基业。所以刘邦对功臣们下了毒手。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刘备,征战一生后,在称帝时已经60岁。如果他在这个年龄统一天下,时日无多的他同样有着一个不是特别出色的继承人,对尚且年轻的诸葛亮等人痛下杀手,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小结

当然,历代开国君主诛杀功臣,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和当时局势、君主心态、功臣们的行为都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只是分析刘备这个人,显然,他对功臣们下黑手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1004娜娜

1004娜娜

一般中国古代很多皇帝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保卫自己的江山稳固,都会杀一些威胁其统治的功臣,如汉朝的刘邦杀了韩信英布,而朱元璋杀的就更多了。如果刘备能够统一天下,他会不会也步这些人的后尘呢?

我觉得刘备应该比那些皇帝要好一些,至少他不会像朱元璋那样杀了太多的功臣。事实上,纵观中国古代的几大王朝的开国皇帝,主要也就是刘邦和朱元璋杀的多一点,其他的皇帝都还好,并没有那么狠毒。刘邦杀那些功臣主要是那些功臣确确实实的威胁到了他的天下,因为那个时候封建王朝建立还不久,还没有形成君君臣臣的概念。

那个时候韩信英布等人都是王,在反对项为的时候,大家都是兄弟同盟而已,基本上算得上是平起平坐。正是因为他们的地位都相当的高,与刘邦也就是一线之隔。所以刘邦实在是很难相信自己死后,英布和韩信等人不会反,所以只好杀之以除后患。而刘备那个时候不同,那个时候汉朝已经经历400多年,刘备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自己集团内部可谓是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谁也不会去逾越。总之大家一开始就奉刘备为主。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下,所以刘备用不着去大杀功臣,并且他为王的时和称帝的时候,手下的爵位最多也就到候,跟他差得老远了。而朱元璋是一个特例,他的出身实在是太低了,所以面对其他那些人,他并不占有任何心理优势,也没有刘备那样的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有一点,如果朱标不死的话,他可能也用不着大杀功臣,只不过因为朱标死了,让他感到这些功臣实在是个大麻烦,所以就变得狠毒起来。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Cindylgx

Cindylgx

人有权力就变坏

看看三国之后的宋朝赵匡胤,这算最体贴的了,杯酒释兵权,只要兵权不要你们的命。等到朱元璋上台,好家伙,兵权爵位性命统统上交朝廷,一个都不放过。

那么倘若刘备统一三国,会不会杀害有功之臣呢?会,肯定会,因为他的祖上刘邦和吕雉,当初就是那么干的!有一就有二,照猫画虎,历代皇帝最擅长。

关羽和张飞杀不杀?

杀关羽和张飞的前提是两人能活到刘备统一三国才行。

关张都是刘备的铁哥们,史书上虽然没有义结金兰的记载,但是魏国的刘晔说过一句话,说刘备与关羽,义为君臣,恩同父子。这感情其实已经超越兄弟了,恩同父子,所以关张对刘备,都是效死力的,宁可牺牲自己,绝对要保全刘备。

可是如果刘备统一了三国,最有可能杀害的是关羽。

1.张飞尊重士大夫,且有女儿嫁给了刘禅

张飞这人,《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价是这样的。

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陈寿说张飞敬重君子,也就是文人士大夫,但是对于贫民百姓不够体谅,经常随意责骂殴打,这也是张飞的死因所在。但是如果张飞熬到了刘备统一三国,张飞是占优势的。因为他敬重士大夫们,大概率就会争取到很多朝廷中的人缘。

再加上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刘禅,也就是说张飞是下一代皇帝的外公,一般来讲不是随便可以杀害的。

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

2.关羽刚而自矜,很容易得罪刘备等文臣

关羽的性格非常鲜明,那就是刚而自矜,非常骄傲自负。当初刘备册封黄忠为后将军,关羽反对。马超来投刘备,关羽嫉妒,想要一比高低。

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那么关羽是怎么对待文人士大夫的呢,态度比张飞傲慢太多了。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试问,刘备统一三国之前,许多地方需要用到关羽,尚且会百般容忍和谦让,现在天下安定了,还会纵容关羽吗?再一个,关羽不得罪刘备,怕是也会惹恼费祎、杨仪、蒋琬等文臣,难保文臣暗地里参他一本,让关羽吃不了兜着走。

刘备会杀诸葛亮吗?

刘备杀不杀诸葛亮,就看诸葛亮向谁学习了?

至少有一点,刘备不死,诸葛亮就没有专权的机会,所以不会在刘备心中留下大权独揽的坏印象。

那么诸葛亮要是向萧何学习,就必须改变俭以养德的好习惯,也就是大力置办产业,装出贪婪的模样,当初萧何就是这样死里逃生的。

或者说学习张良,主动辞去所有公职,然后闭门过日子,乐得逍遥。

千万不要学习韩信,嚷嚷着要做楚王之类的蠢话。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认为诸葛亮一定能想得到,也就一定会聪明的活下去。

枫林小憩

枫林小憩

自古帝王坐稳江山后都会清除身边的有功之臣的,因为功臣们往往功高盖主,对皇权构成危险,所谓飞鸟尽,弓箭藏,就是这个道理。

爱育黎拔力八达

爱育黎拔力八达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个人认为刘备不会杀有功之臣,只要这些名将重臣没有反叛之心、不威胁皇权。即使关羽、张飞没有死,刘备也不会痛下杀手。刘备统一的时候,关羽、张飞也老了对刘备政权的基本没有威胁;诸葛亮相对关羽等人较年轻些,但是内部统一后民心、内政都有待发展,还需要抵御外患。

功臣已到暮年

关羽被杀实在220年,那是关羽已经接近六十岁了。即使没有大意失荆州这事件,以蜀国当时的国力10年能统一就很可观了。230年,关羽、张飞等人都有七十左右了,那时已经是关兴、张苞这些二代将领的时代了。七十岁的老将还哪有威胁皇权的心思,既然不威胁皇权,那么以仁义自称的刘备又有什么理由非杀这些元老级人物。

抵御外敌

三分归一后,先是内政、民心、经济发展都需要时间稳定,再有各个边疆也需要军事部署抵御外敌。世界版图是由多个国家组成,并不是只有一个国家。三分天下时有南蛮入侵一说、汉朝历史匈奴也有过入侵记录,不可能因为刘备统一了这些异族就永远安安稳稳的。那这个时候就需要诸葛亮带领这张苞、关兴等二代武将去抵御了。诸葛亮协助刘备统一天下,而且还有抵御外地的用途,刘备一样没有合理的借口啥诸葛亮;而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归一就已经名垂青史了,造反不是留下千古骂名嘛!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大家阅读,希望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历史。

咩二

咩二

假如刘备统一天下,与其说刘备会不会杀关羽、诸葛亮等有功之臣,还不如说关羽、诸葛亮等有功之臣做什么事情会导致自己被刘备所杀。

因为,即便是大家公认最冷酷的开国皇帝,比如朱元璋、刘邦等,他们身边也有很多功臣没有被杀,比如刘邦手下的萧何、曹参等,朱元璋手下的徐达、汤和等;同样,即便是公认最仁慈的开国皇帝刘秀,他身边也有不少功臣被杀,比如韩歆,甚至连他的太子都被废掉。

所以,刘备会不会杀关羽、诸葛亮等有功之臣,主要看他们自己的表现。

因为,对于刘备来说,他在统一天下之后,肯定会加强中央集权和刘氏皇权,在这个过程中,关羽和诸葛亮等人手中的权力必然会被削弱,到时他们会选择怎么应对?



比如,刘邦当皇帝之前,对萧何、韩信等人不可谓不信任吧,凡是刘邦在外打仗,其后方都是全权交由萧何来坐镇,并且自己军队的后勤也全部都交由萧何来负责;至于韩信,刘邦更是直接让他带兵出去独当一面,这份信任和倚重,不可谓不深。

但是,等到刘邦统一天下后,也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和刘氏皇权,所以萧何也好,韩信也好,他们手中的权力,自然都给交还给刘氏子孙。

对此,萧何看得比较开,总而言之,我就是刘氏公司的一名打工仔而已。但韩信呢,显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至少也算半个股东,所以他被削夺王后,那是各种不忿,于是萧何保全下来,而韩信被诛三族。

还有李世民,他当皇帝之前,也是对房玄龄、李靖等人也是信任有加,但等到李世民当皇帝后,那也是对他们各种打压,以至于房玄龄见到李世民,就如同猫见到老鼠,甚至后来因为一点小事,李世民直接将房玄龄撤职。

至于李靖,他灭突厥立下不世之功,李世民却揪住一点无伤大雅的小事,对他一顿猛批,吓得李靖大话都不敢说一声,此后李靖干脆直接处于半隐退状态;试想,如果房玄龄、李靖等人,也和韩信一样,对此愤恨不已,你们觉得李世民会让他们善终吗?



再回到刘备身上,他对诸葛亮与关羽的态度,完全就和刘邦对萧何、韩信的态度一样,总而言之,凡是刘备在外打仗,后方都是交由诸葛亮坐镇,并由他来负责粮草;与此同时,刘备打仗要么不分兵,一旦分兵,那都是让关羽出去独挡一面,由此可见刘备对他们的信任。

问题是,等到刘备统一天下后,刘备肯定希望关羽等人能够交出手中的兵权,或者让他们担任自己儿子们的助手。在这种背景下,刘备请关羽、张飞等人吃一顿酒席,他们会乖乖配合吗?或者说,等到他们交出手中兵权后,会不会依然各种愤恨和不服!

还有诸葛亮,如果刘备提高刘禅等儿子的权力,并重用外戚来分割诸葛亮的权力,甚至通过扩大李严或者类似黄皓这种太监的权力来制约诸葛亮,诸葛亮会怎么做?甚至而言,刘备吧诸葛亮明升暗降,或者直接像李世民对待房玄龄一样,诸葛亮会怎么做?他是老老实实接受,还是各种不服和愤恨?

从这层意义上说,刘备统一天下后,会不会杀关羽、诸葛亮等功臣,主要就看他们自己的表现。如果他们愿意接受被削夺权力的现实,甚至主动配合刘备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那自然没啥说的,他们肯定都能善始善终。问题是,如果他们不愿意,那最后就只能看谁的刀快!

f..煈羿

f..煈羿

问题: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比如诸葛亮、关张?

这个问题老生常谈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不过蜀汉集团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下场也会各异。

(一)诸葛亮急流勇退、云游四方。

诸葛亮本就隐居在卧龙岗,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若刘备一统天下,以诸葛亮的智慧一定会主动告老,离开政治纷争。

(二)关羽、张飞,夺取兵权,后世皆不重用。

关羽在五虎将受封典礼上恃宠若娇,而张飞又性格暴躁。加上刘禅无能,刘备自然无法安心让他二人继续持兵自重。

但三人曾桃园结拜,碍于情面,自然不能除掉,只能夺其权。

(三)赵云或平步青云。

赵云曾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刘禅,刘备为帝,刘禅即是太子,未来的继承人。赵云自然作为刘禅的新生力量培养。

(四)黄忠、马超必死无疑。

黄忠怎么说也是降将,今日可降,它日或许会反,与其日日担惊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除掉就是。

马超不仅是降将,更是带着整个西凉势力,刘备如何能安眠得了,必会找借口除了他。

【世间哪有那么多如果,还是将时间定格在桃园结义兄弟之谊的美好吧】



maomaojnk

maomaojnk

我看刘备一统决不杀忠臣,所有创业皇帝都不杀忠臣,杀了的都是奸佞之臣。创业时怕失败,不夺权,还忠,成功了以为自已功高,谋权篡位,怎得不杀。

无风

无风

以刘备的性格肯定会杀,即使是亲如兄弟的关羽和张飞

烤肉菜

烤肉菜

这个假设有意思,最先考虑的问题是刘备如何统一三国,隆中对诸葛分析刘备统一全国有这么几个步骤,一取得荆益两州作为基业,二是连吴抗曹以待时机,三是一旦北方有变使一上将统荆州之兵争夺中原,同时刘备出益州北伐关中,则天下大势可定。

既如此应有如下假设,一是假设关羽水淹七军后顺利攻占樊城取得了对曹操势力的战略优势,二是刘备完全占领汉中的主要隘口能够进可攻退可守镇以重兵威胁雍凉,三是取得上庸地方军阀势力的全面支持能够通过上庸新野樊城一线将益州和荆州连成一片,四是能够和东吴继续维持同盟关系,且合肥之战孙权没有败的太惨,使得东吴集团仍然把扩张重点放在北方。

然后以待天时,在曹操有生之年政权一直较为稳固,估计没有什么机会,且曹操死后政权交接也没有动荡发生,那契机在哪?毕竟刘备岁数也不小了,不能等到司马氏争权的时间了,这期间最好的机会也就是曹操刚死或者是汉帝退位。相比下我更倾向曹操死后这个时点,这时间曹丕刚刚上位,不太敢重用曹真这样的宗室子弟手握重兵,外姓武将以张辽,张合为尊,张辽镇守合肥不能轻动,所用将领无非张合徐晃等外姓武将,届时关羽已战胜曹仁攻取樊城,若法正未死仍能作为刘备益州军谋主,诸葛可回荆州稳固后方不使孙权有机可趁。刘备关羽二路大军能够顺利中原会师将曹魏势力赶至河北,待稳固中原之后便可南下东吴,最后北上河北一统天下。

下一步就是刘备上位称帝,名义上恢复汉家天下,估计会是献帝禅让。如此看来刘备在统一天下后最不放心的就是三股势力,一是原汉朝旧臣,也就是支持献帝的保皇派,二是功高镇主的老臣,三是因年龄原因不得不考虑储君问题使得能够影响刘禅继位的嗣子刘封势力。原汉朝旧臣经曹魏清洗几无威胁可言,功臣以关羽为主,但关羽此人重名,绝无谋逆可能,刘备既然有统一天下的能力绝对有更为沉稳圆滑的政治手段解绝关羽的威胁,并且届时关羽的年龄应该不小了,所图无非就是凌霄阁上的画像和后世子孙的富贵平安,刘备肯定给的起。但刘封不然,一是他有嗣子身份,法理上有继承权,是刘备死后的潜在威胁,二是刘封素有勇武,且镇守上庸,在刘备势力少壮派将领中属于领军人物,在席卷天下的过程中必然有所表现,身边难免有一群忠实拥簇。

就此看来,刘封难免一死。

媛媛1987

媛媛1987

会。

北海盗

北海盗

如果刘备统一了三国,他不会杀功臣,但是他一定会杀这个人。

刘备虽然血统高贵,是汉室宗亲,但是他出身低微,家境贫寒,早年刘备还以织履贩席为生,生活过的十分窘迫。后来结识了关羽张飞,然后破黄巾,三兄弟一路摸爬滚打,东奔西走,期间刘备五易其主,四失妻儿,背后的辛酸难以名状。等到刘备占领了益州,他才算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正因为经历了这么多,所以刘备格外的珍惜身边的人。

占领益州后,刘备想把蜀地的田地财物分给哪些跟着他的人,结果被赵云劝住,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能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人。

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关羽死后,刘备不惜发动举国之兵亲自伐吴,刘备伐吴的目的就是为关羽报仇,而东吴夺荆州的事刘备谈都不谈,可知在刘备看来。关羽的重要性比荆州的重要性还要大。刘备非常的注重情义。如果刘备不重情义的话,关羽张飞也不会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备,关羽更不会千里走单骑。

所以如果刘备同意了三国,他一定不会杀那些功臣,他会跟那些功臣有福同享。

刘备虽然不会杀那些功臣,但是她一定会杀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是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刘封为刘备鞍前马后也立下了许多的战功。但是如果刘备统一三国,那么刘封必死无疑。

统一天下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守天下了。怎么守天下呢?那就是排除祸乱天下的因素,而刘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刘备知道自己的儿子刘禅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愚钝。刘封作战勇猛,比刘禅又大,刘备自己死后,刘封会不会佣兵自立,或者谋反呢?可能还有一些人拿刘封做文章呢?总之留着刘封就留下隐患。所以为了消除隐患,刘备必然要找个理由杀了刘封。

荷a宝

荷a宝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