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什么长达28年不上朝,你怎么看?
I was here
28年万历皇帝不上朝,其实他是在和文武百官玩一场阴鸷哲学,效仿嘉靖帝,操纵人心,玩世人于鼓掌之间。
简单探究一下阴鸷哲学:
一般解释为凶狠,另一解释阴鸷为“心思缜密且深藏不露",另外一个阴骘,出自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惟天阴骘下民。”意思是默默地使安定,转指阴德。
书经·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意思是默定,后引申为默默行善的德行,道教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劝人多积阴功阴德,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这样就会得到暗中庇佑,赐予福禄寿。看到这里,再看看万历帝的行为,就是按着阴鸷一步一步来的。 万历帝阴鸷哲学的由来张居正这个好师傅,带出万历帝这个好徒弟。
万历皇帝是一个苦逼的皇帝,10岁上台,老师便是张居正,张居正何许人也,是在嘉靖爷手里玩得溜溜转的人。是从一个小小的贡生,一步一步走向首辅大臣,他靠的是什么?
当时辅佐嘉靖帝的严嵩,位高权重,满朝严党,门生故吏众多,尤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号称独眼太子,在嘉靖帝的眼皮子底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曾经一度,官员的升职任免,都必须经由严世蕃首肯,严嵩和严世蕃都是青词高手,深受嘉靖帝宠爱,加上嘉靖帝移居西苑后一心炼丹,不上朝,给严世蕃监管权臣,打压朝臣,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当年万历帝的老师张居正,如何谨小慎微,察言观色,一路走来,最后搞倒严嵩,严世蕃,最后当上首辅大人,有人说张居正用的是隐忍,但他用的就是阴鸷哲学,张居正的一辈子用阴鸷两个字可以完全概括。
有这样一个阴鸷的老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如何是泛泛之辈呢?张居正辅佐万历帝10年,正是万历的成长,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他的这套哲学完整的在万历帝身上得到了体现。 嘉靖帝这个好前任,给万历帝留了一个好传统。
阴鸷哲学,嘉靖帝是玩的最溜的,从15岁的嘉靖藩王,刚被确认为皇帝,嘉靖帝就开始耍起了手腕,据史载就一个迎接嘉靖帝入城的仪式,嘉靖帝都玩出了花样,后来给自己的父亲封号的问题,又玩了一把,这两个小的手腕,显示出了嘉靖帝,心思缜密,虽然嘉靖帝玩的这两个小手腕都失败了,但是嘉靖帝深深的掌握了朝臣,执政对手的能力。
嘉靖帝上台之后,大力发展锦衣卫,掌握朝臣,先后搞了杨廷和等一批重要的大臣,稳稳的将政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嘉靖帝的阴鸷的手腕,充分暴露出了它的杀伤力和爆发力,嘉靖帝控制朝堂,游刃有余。
万历登基10年后,开始掌政,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被张居正解说得十分精彩,万历帝继承了嘉靖帝的良好传统。 社会风气这个大环境,深度的影响了万历帝。
嘉靖年间,由于嘉靖帝痴心道教,一心迷恋长生不老,尤其对道士更是崇敬不已,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这股风气造成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中,崇尚和迷恋道教,文学表现形式上,青词也成为重要的一种接近皇帝的方式。
严嵩和严世蕃,张居正等一大批朝臣都是青词高手,万历帝生长在这个环境中深受其影响,耳濡目染,身在其中,道教的种子在年幼的万历帝心目中,被深深的种下,道教的积善积阴德,为善不扬名深深影响他做事和做人的风格。 阴鸷性格便由此形成。
万历帝阴鸷哲学的展现:
万历帝在位48年,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控制艺术,同时展现自己道教的风骨,尤其是为善不扬名,在张居正提出减少上朝次数这个建议的时候,他不仅应允,而且他用28年不上朝来体现它的控制艺术。
万历帝在位期间,曾遥控有辉煌的三大征,指挥明军赴朝鲜抗倭寇、平叛宁夏之役,平叛播州之役。敲定梃击案,充分展示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 还有万历年间,一起震动天下的庙产争夺战,万里出乎人意料的处置,让天下人震惊,显示出他高超的控制人心的艺术。
综上所述,万历的阴鸷哲学,高超的运用使明朝万历年间,没有宦官乱政,奸臣当道,外戚干政,实现了万历中兴。
haretiger
明朝有一个奇葩皇帝,在位48年,有近三十年不上朝,受到大臣和史家的非议,被讥为怠政典型。
奇怪的是,这个皇上小时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登基后重用贤相张居正,厉行改革,使国家一度出现升平景象。但是后期他却突然不再上朝,当然他并没有不管朝政,而是采用谕旨的方式发布指令。
更为奇特的是,他虽然不上朝,但是朝政并没有出现大的乱局,长期困扰明朝的宦官专权在他任职期间并未发生,也没有出现权臣专权的现象,而且他还发动了三次大的战争,均取得胜利。
万历皇帝自称5岁就开始读书,他的父皇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在朝中选了很多饱学之士做万历的老师,其中就有张居正。
万历帝的生母李太后也是一位严厉的母亲,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不允许他有丝毫懈怠,每当他淘气的时候,李太后就罚他长跪。即使在他当了皇帝的时候,太后对他的要求也没有放松。
不上早朝的时候,太后五更天就把他叫醒,让讲官辅导他读书。万历自己也非常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学问大为长进。
万历10岁继位,他遇上了一位好宰相张居正。张居正是一位改革家,又是万历的老师,万历对他既信赖又尊敬。
张居正首先要求年幼的万历每天读书,除了上朝之日,每天一大早就到文华殿听讲官讲经,中间只做短暂休息,然后接着听老师讲课,一直学到吃午饭,饭毕才回宫。
他们师生合作,实行改革。通过实行“考成法”,改革了朝廷的官职,提高了官府的办事效率。通过实行经济改革,使国家经济大振。
除了要完成老师要求的功课,万历还自己主动学习。他研读本朝的实录,还派太监到京城书市上购买各类书籍,他既是一个好学生,又是个好皇帝。
但是继位十多年之后,万历也长大成人,更加成熟了,他却突然不再上朝,国家大事一律用谕旨的方式向朝臣发布指令,他几乎不再跟朝臣面对面议政,一直到他去世,这事着实让人感到蹊跷。
皇上不上朝,问题当然非常严重,很多政务得不到处理。单说各级官员的任免,由于多年不增加新鲜血液,造成很多官府严重缺员,缺员甚至达到十分之六七的程度。
有不少官府几乎陷于瘫痪。就是朝廷大臣,有不少后入职的人员甚至都不知道皇上长什么样。当值的大臣,虽然按时上班,但是无事可做,只能靠数日影长短,打发时间。
不过国家的很多大事并未耽误,万历用谕旨指挥了三次战争,其中有两次是平叛,一次是帮助藩属国朝鲜驱逐日本人,均大获全胜。而且在此期间没有出现宦官和朝臣弄权的现象,不得不说万历的掌控能力还是很强的。
万历皇帝20多年不上朝,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万历皇帝有腿疾,怕形象不好影响君威。1958年,考古学家发掘定陵,打开了万历的棺椁,真相终于大白。原来,万历在棺中是蜷曲而卧,他的右腿弯曲变形,比左腿短很多。这说明万历生前患有严重的骨科疾病,他当时不仅行走困难,而且形象肯定也不好看。
作为皇帝,走路不便的困难还好克服,最大的问题是影响天子的形象,所以笔者认为万历皇帝不上朝肯定与此有密切关系。
二、首辅大臣张居正去世。张居正的去世对万历皇帝的影响也很大,以前都是由这位老师帮助自己,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最赖以依靠的得力助手没了。
三、朝廷党派林立,门户和太子之争让万历皇帝疲于应付。
当时的明朝党派众多,门户之间相互倾轧,再加上立太子的事情和内阁意见不统一,万历皇帝身心疲惫,索性直接封闭自己,不再亲临朝政。
不知各位网友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sissi117
文史频道第25期之万历罢工
明朝万历皇帝在历史上颇受争议,喜欢他的人说他无为而治,不喜欢他的人指责他不务正业。
这些争论源于万历皇帝28年不上早朝,被历史上某些专家定义为荒废大明国运的皇帝。
这个争论随着万历皇帝的陵墓被打开,而真相大白。
1966年,著名的历史学者郭沫若打开了万历皇帝的棺椁,为历史谜题揭晓了答案。
他发现万历皇帝有严重的身体缺陷,用通俗易懂的话,就是一个瘸子。
由于身体行动不便,万历皇帝取消了早朝。
到在笔者看来,他不上早朝并不是因为身体残疾。
黄仁宇的著作《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万历皇帝的生平。
早期的万历皇帝勤于政务,体桖民情,他希望在自己的治理下,国家能够兴旺发达。
但登基几年以后,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爷爷嘉靖皇帝,会不愿意上朝。
因为朝廷的文人集团过于烦人,他们经常会拿着伦理道德来制约皇帝。
只要皇帝的新政和旨意,让他们觉得违背了程朱理学,他们就会起来反抗,直到皇帝乖乖就范。
万历皇帝立太子这件事,文人集团就大加干预,这件事让皇帝下不了台,搞得万历罢工不再见这些秀才。
在笔者看来,万历皇帝在当时贵为天子,并不会因为腿有残疾就放弃早朝。
主要还是因为朝廷上的大臣们,让她觉得很不爽,他不想搭理这些文邹邹的秀才,所以才选择了逃避。
郭沫若的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并不是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
—End—
原创作品
千小钰
万历皇帝怠政,几十年不上朝,颇类他的祖父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由于好黄老之术,喜欢修仙炼丹,曾经几十年躲在深宫和西苑不临朝。其实万历皇帝的父亲隆庆皇帝也是个懒蛋,他什么事都交给内阁和他倚重的高拱去办,也不怎么过问朝政,由于他的不干涉政策,隆庆朝的内阁阁臣们也就可以肆意地攻击打压对手,这也是隆庆朝内阁乱斗异常激烈的原因之一。
但是,跟万历皇帝不同的是,嘉靖皇帝虽然几十年不临朝,然而他通过司礼监锦衣卫等贴身组织,把帝王权术玩得炉火纯青,仍旧牢牢掌握着大权,而万历皇帝并非如此,他是真的不想管理国家大事,他的心思都用在怎么巧取豪夺和勒索文武百官的钱财上了。
关于万历皇帝为什么几十年不上朝,应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看。
一、内因,万历帝从小就不好学,又被李太后和张居正长期压制,长大后,逆反心理大作,变得贪财好色,偷懒耍滑。万历皇帝幼小继位,无法亲政,实际上前期的朝政是由三个人的联盟主持的,他们就是李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张居正负责教导小万历的学习和处理外间一切国家大事,李太后和冯保负责监督小万历和支持张居正的权力稳固。
小万历从小不好学,但是在这三个大人的弹压之下,不得不装作刻苦学习的样子。李太后和张居正都对小万历寄予厚望,希望能把他培养成有道之君。而期间穿针引线的自然就是冯保。
万里小皇帝平常有两个固定的讲官,按部就班地教导他学习,此外他还有一位特殊的老师张居正,张居正在万历基础的学习之外,教给他帝王之道,为了让万历帝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出色的皇帝,张居正可谓费了无数的心血,除了言传身教,他还从历代的史册里,抽取实例,编了很多关于帝王之道、历史兴衰的书,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资治通鉴直解。
这些沉重的学业负担,让十来岁的小万历痛苦不堪。
相对于外臣张居正由于遵守君臣之礼对小万历的客气,万历帝的母亲李太后就没那么讲情面了。李太后为了能够在后宫的权势跟隆庆帝的皇后势均力敌,她费尽心机要牢牢掌握住小万历的一言一行。为此,她竟然从太后居住的慈宁宫搬到了乾清宫,为的就是能够实时掌握住小万历。
李太后对小万历也是寄予了厚望,毕竟母以子贵,她是商人家庭出身,得封皇贵妃就是靠着给隆庆帝生了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她对小万历的要求尤其严格。
每逢临朝之期,李太后总是将近五更便亲自去到万历的寝所,叫起他来,免致误事。万历读书的事,她抓得最紧,不但每天都要课其背诵,讲官讲过的新书还要他当面再行复讲。背诵不出,或是讲不上来,便要罚他长跪朗读,直到做好为止。如有逃学行为,则罚得更严,不但罚跪,有时还要责打。万历如或有些越轨行为,太后罚得更严。有一次,万历帝喝酒喝多了,就忘了母亲和师傅的教导,让内侍给他唱个小曲听听,内侍推说不会,醉酒的小万历竟然拔剑就要把这个内侍给砍了。经过旁人劝阻,小万历虽然没杀人,可是把那个内侍的头发割了,说要“割发代首”。
这件事第二天就传到李太后耳朵里了,当然,都是冯保打的小报告。冯保在这三人联盟的职责里,就是替李太后监视小万历的一言一行。
李太后知道这件事以后,勃然大怒,立刻把小万历叫了过去,严厉斥责,并同时通知张居正马上进宫,要他好好劝谏万历小皇帝。李太后还让张居正替小万历起草了一份罪己诏,昭告朝廷。
在这以后,每逢小万历做了什么越轨的事,他就被李太后惩罚抄写“罪己诏”。这无异于一场折磨,因为张居正这篇罪己诏写得毫不客气,小万历每每抄得面红耳赤,羞赧难当。
在小万历亲政前的岁月里,他很多次被李太后训斥,罚跪,常常搞得痛哭流涕。李太后训斥小万历的时候,往往还要搬出张居正,她总是说,张先生如果知道了你怎么样怎么样,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这时候,小万历往往会忧惧万分。他实在是怕这位太保张先生。
在李太后、张居正、冯保这三人的高压政策下,小万历自然心理压力巨大,因此有很多他的贴身内侍,小太监,偷偷的引诱他沉溺于声色犬马,比如,小万历喜欢在皇宫内院里骑马玩。由于李太后是商人家庭出身,惯于在钱财上算计,这无形中深深地影响了万历皇帝,导致万历皇帝也成了一个贪财的人,甚至于他们母子的贪财算计,竟然在史书上都留下了一笔。比如,万历帝的弟弟潞王大婚,他们母子竟然算计着怎么从这场婚礼上大赚一笔。
而万历皇帝的贪财本色,在抄没冯保的家产以后,原形毕露。他身边的两个太监张诚和张鲸,素来跟冯保不和,他们对万历皇帝说,这个冯保,靠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势,以及李太后和张居正的支持,贪赃枉法,到处搜刮,家财甚至超过了皇上您的小金库。
万历皇帝因为冯保对他的监视,早就对冯保怨恨有加了,于是他借着张居正死去,冯保在内阁没有了支持,又有御史不断上疏弹劾的机会,便下令逮捕了冯保,派人去抄没冯保的家产,据说,这次抄家,抄出了白银百万两以及无数金银珠宝,这惊呆了刚刚成年的万历皇帝。
从此之后,贪财的万历皇帝抄家抄上了瘾,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盘算着怎么抄大臣的家,和勒索文武百官的钱财上。所以他也就多年不上朝了,因为心思不在这上面。关于万历皇帝的贪财,举两个例子就可见一斑。
一是,抄没张居正的家财。
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小万历就开始报复张居正,不断废除了他的新法,诏夺了他生前死后的一切荣誉,还要抄张居正的家,为的就是张家的财产。关于万历抄张居正家的事,我另外回答过,可以去我的回答里找。
二是,通过“国本之争”勒索百官的钱财。
在万历中年的时候,发生了有名的“国本之争”。满朝文武都希望万历皇帝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皇帝却更喜欢自己的宠妃郑贵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要立朱常洵为太子。万历皇帝和满朝文武,因为这件事就杠上了。
李太后是支持立长子的,万历皇帝却说,朱常洛是奴婢所生,这惹恼了李太后,直接怼了回去,你自己不也是奴婢生的?因为李太后当年在隆庆帝的裕王府,也是个奴婢。而朱常洛是万历皇帝去李太后的寝宫慈宁宫,私幸宫女所生。
万历皇帝一看争不过,但是也不肯就此罢休,趁此机会,他要好好大赚一笔。有哪些大臣上疏要立朱常洛的,万历皇帝就说,好啊,可以,先拿钱来。
至于平时的敲诈勒索,往往如此,哪些大臣有事上疏,万历帝就明着暗着让他交钱。以至于,有些大臣和内侍,为了办事,不得不贿赂万历帝。
在历史上,皇帝收受贿赂替人办事,并非罕见,唐朝和宋朝都出现过。但是,像万历帝这么贪得无厌的,却绝无仅有。万历皇帝还曾经偷偷取用国库里的银子,被张居正发现后,遭到严厉批评。
一个皇帝,整天想着敲诈勒索文武百官,整天想着怎么搞钱,他哪里还有心思上朝听政呢?
二、外因,万历帝过于倚重张居正、申时行等内阁首辅和内阁制度,养成了他怠政的习惯,反正他不管事,内阁里有人会处理,文武百官会处理。如果说,在万历小时候,未亲政之前,他倚重张居正还情有可原,可是,在张居正死后,他仍然怠政,倚重申时行和内阁,就值得人们深思了。
其实,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并不难,就是因为张居正早期大权独揽,让小皇帝万历养成了偷懒和怠政的恶习。
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倚重到什么程度呢?竟然发生了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对文官的“夺情”事件。
所谓夺情,其实就是官员父母去世,该官员要守孝三年,称为丁忧,但是皇帝以国家需要为由,不准丁忧那么久,办完父母丧事,要马上回朝廷继续给朝廷办事。重点是,一般情况下,夺情只限于武官,带军的将领,而且是有战事的时候才需要夺情,没有战事,该将领再重要,也得去丁忧,这是礼法,是规矩。
可是,张居正作为文官,却被夺情了。李太后和小皇帝万历,是一刻也离不开张居正。他们听说张居正父亲去世,两个人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所以不顾有些大臣的反对,毅然对张居正夺情任用。
由于张居正的存在,小皇帝万历就养成了懒惰和怠政的习惯,什么事都要张居正做主张,甚至于有些事,万历帝完全都不过问。当然,这也与张居正权势太大有关。
张居正死后,继任首辅的是张四维,张四维当了一年左右的首辅也去丁忧了。这次,万历帝就没有对张四维夺情。
张四维走后,申时行做了内阁首辅。申时行这个人,是个嘉靖朝状元,还是张居正提拔到内阁的,而张居正提拔申时行到内阁,是看中了申时行这个人处事温和,人也聪明,不会威胁到自己在内阁的权势。
然而,张居正实在看走眼了。其实,申时行是那种“表面笑嘻嘻,心里妈卖批”类型的人物。一肚子坏心思。张居正当国的时候,大家都说他蛮横,然而张居正死后,大家才发现,申时行表面笑嘻嘻,实际上暗地里比张居正还蛮横。
就是这个申时行,教给了刚成年的万历皇帝很多偷懒和怠政的方法,使万历皇帝可以找到一些正当理由不去上朝。我们也可以举几个例子。
一是,申时行教给不爱学习的万历皇帝怎么逃避“经筵日讲”。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即使贵为天子,也需要不断学习,也需要找很多老师给自己上课,一般这都称为“经筵”,这一制度始于汉唐,到宋代逐渐稳固,元明清沿袭之,尤其是明代,尤为重视。
这就苦了不爱学习的万历帝。你想啊,每到经筵日,就得听那些先生讲官们,讲半天什么之乎者也,鸟兽鱼汤,听着就烦。
于是,申时行就给万历皇帝出了一个主意:让那些经筵讲官,把经筵日要讲的课业,都写成奏疏,呈给他,他自己看就行了,不用再听那些老夫子啰里啰嗦,用奇怪的方言讲了。万历一听大喜,就这么干,其实,他完全都没看,净去琢磨怎么发财了。
二是,申时行教给不爱看奏疏的万历皇帝把奏疏“留中”。
我们知道,明朝皇帝处理政务的流程是,内阁将票拟呈给司礼监,皇帝预览以后,要批红发还,至于其他大臣的上疏,也是如此。一般奏疏是不能留在宫中的。
如果该奏疏或者票拟被留在宫中大内,这就称为留中,也叫“留中不发”。 这种事,万历初年就发生过,遭到首辅高拱的强烈反对。而且,在此之前,也并非常态。
可是,申时行就给不爱看奏章的万历帝出了留中的馊主意。从此,万历皇帝收到奏章,表面上对大臣说,哎呀呀,之所以留中,是我累啊忙啊,要慢慢看,其实大部分都没看。
而且,更无耻的是,万历皇帝还借着留中,勒索百官。
有官员上了奏疏,万历皇帝迟迟不发还,事就没法办,就得去催,结果万历帝双手一摊,拿钱。
三是,申时行教给不爱看奏疏的万历皇帝调整百官的职权,要他们各司其职,不得越俎代庖。
这是什么意思呢?明朝的六部,都有给事中,称为六科给事中,包括兵部给事中、户部给事中等等。
在以前,六科给事中都能畅所欲言,随便上疏,比如兵科给事中可以就其他五科的事发表意见,其他五科当然也能管兵部的事,这就导致,每遇到一件事,御史们的奏章就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万历的面前,让万历无可奈何。
但是,申时行就教给万历,要调整百官的职权,要百官御史各司其职,不能越俎代庖,你兵科就管你兵部的事就好了,别对其他各部发生的事指手画脚了。于是,奏章的数量大大减少,万历皇帝也就乐得清闲了。
通过以上内因外因的分析,我们也就搞明白,万历皇帝为什么几十年不上朝。有人说,明朝的灭亡始于万历皇帝,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怠政,他的贪财,他对党争的纵容,都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渔宝宝
在1956年,有郭沫若及吴晗等人主导,北京昌平十三陵皇陵区的万历皇帝的定陵被批准可以考古发掘,在考古队几经波折后,他们终于在探沟内发现了一块指路石,根据上面的文字,考古队终于发现了找寻了许久的地宫金刚墙,于是,一座尘封地下几百年的大明地宫被缓缓开启了,正是由于这次帝陵的开启,环绕在明史专家中的一个疑问,万历皇帝在执政后期为什么不上朝呢?当他们看到了万历皇帝遗骸后,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验证。下面笔者为你细细道来。
当年万历皇帝在前几次不上朝之时,受到了大臣们的质疑,大臣们以为是这位天子沉浸女色,在后宫声色犬马导致不务正事,后来万历曾经和一位大臣解释到,自己不上朝的原因是身体疾病,说每走一步,腿部便有钻心的疼痛,所以没有办法带病坚持上朝,当时的大臣自然不相信皇帝的话,以为他这是托词,其实身体一点问题没有,但当考古专家看到万历后,这个谜团被揭开了,万历皇帝所说的事儿,竟然是千真万确的。
考古队员在清理万历骨骸的时候,发现这位在后宫蜷缩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真的患有严重的腿部疾病,因为可以在他的腿骨中看到右腿明显短于左腿。这个直观的症状表明了万历皇帝生前有严重的足疾。据相关医学专家分析,这种情况会让万历皇帝没有拐杖的帮助下寸步难行。所以万历皇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瘸子。
所以,万历皇帝真的是病号一枚,他也不是故意的消极罢工,就这样,这个身残志坚的万历帝在后宫仍然牢牢的控制这大明政权,很多大事都是靠他发号施令的。
肥冬冬冬
定陵的开启和发掘是由当时文化部部长郭沫若一手促成的。郭沫若在上世纪50年代不遗余力的推崇开挖古代帝王的皇陵。其实郭沫若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盯上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而是将矛头指向了更为知名的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
然而郭沫若的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了许多科学界人士的反对。认为当时的中国,属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考古发掘,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相关的专业人才都不够健全、没有能力去开挖古代皇陵。认为凭借当时的技术开挖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阻挠。郭沫若开挖明永乐皇帝的长陵的计划暂时搁置。索求再三无果后,郭沫若退而求其次,转而将考古发掘的矛头指向了明万历皇帝的定陵。想要拿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作为试点进行考古发掘,进而想要通过定陵考古发掘的成功证明给世人看,然后堵住反对者的口,来促成其他皇陵的考古发掘。
然而果真如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定陵的考古发掘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首先在找墓道入口的过程中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试错之后,终于进入定陵的墓道之中,然而在对定陵的文物进行清理和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极不成熟的行为和错误,进而对定陵出土的文物造成了一系列不可恢复的损失。许多原本色泽鲜艳的丝帛制品一经出土则是迅速氧化成为碎片。许多陶瓷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正是由于在考古发掘定陵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失误。因此随后周总理决定,十年内不再批准任何考古发掘中国古代皇陵的计划。就这样,郭沫若继续开挖明朝皇陵的计划才被迫中止。同样也保护了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皇帝陵墓。
回到题目本身,正是由于定陵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一个世人都想知道的谜题。就是明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早朝?难道真的是因为万历皇帝怠政吗?还是因为权臣把持朝政使皇权旁落?其实都不是!根据定陵中万历皇帝的棺椁被打开之后,向我们展示的万历皇帝的尸骨来看。万历皇帝存在严重的腿疾。也就说万历皇帝其实是一个瘸子。
这样一切的谜团都迎刃而解。万历皇帝之所以选择不上早朝,是因为不愿让臣子看到自己身体上的残疾。这样既有损自己身为皇帝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形象,同样也有损大明王朝皇权的威严。但是不愿上早朝的万历皇帝并没有放弃对朝中政务的关心和治理。而是朝中的一些重臣可以直接去皇宫之中面见万历皇帝,并且向其陈述一些国家大事。也就说不上早朝并不代表着怠政。
工作的方式方法有许多种。万历皇帝不上早朝但是依然在皇宫之中管理着整个大明王朝。正是因为如此万历皇帝在统治大明王朝期间,明朝曾经一度出现过繁荣之象。但是中后期也慢慢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有“明实亡于万历”之说。因此历史对于万历皇帝的评价也分歧极大。
你心目中的万历皇帝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呢?
Wing Gor
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只是不想面对,他讨厌的言官文臣,并不是撒手不管,不理朝政。
在张居正死后的几年,万历皇帝还是很勤政的,后来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与百官发生了矛盾。
长子朱常洛,是万历皇帝和宫女所生,后来,万历皇帝又遇见了他最喜爱的郑贵妃,生了儿子朱常洵,爱屋及乌,就想立朱常洵为太子。
可是,百官不愿意,百般阻挠,言官也大骂皇帝,万历皇帝无奈,采取了逃避,以各种理由不上朝,这一托就是二十多年。
万历皇帝不上朝,但是,对于天下大事却了如指掌,用心处理各种政务,他是一个极其有能力的皇帝。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打了三次战役,分别是西北,西南边境的战役,和抗日助朝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
历史上,关于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有各种说法,有说沉迷于酒色在后宫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至于明朝走向衰败。
也有说他吸食鸦片,导致体弱多病,不能上朝。
这些原因或许有之,但真正不上朝的原因,直到1957年郭沫若打开了定陵,发现万历皇帝的右腿,比左腿短了,这才是万历皇帝不上朝的真相。
瘸腿上朝,有损皇帝形象,因此,退居后宫,处理朝政,无奈之举。
鬼E生活
以下是个人观点,不同意尽管喷!
说“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个人觉得还是不对的,万历早期当时的首辅是张居正,张居正是个很强势的一个人,在当时内有太后的支持,外有门生党羽配合,可说是权倾朝野,谁不服弄谁,包括万历。不论是谁都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里面,可是张居正死后(据说是吃了春药兴奋而亡)文官集团的清算因该让万历心中偶像轰然倒塌,“尼玛呀,我在宫里节衣缩食,调戏一下宫女都差点被废,你在外头花天酒地,贪赃枉法,你对得起我吗?”万历看穿了所有文官的本质“你们这些老头坏的很”懒得理你们。
后期万历想立自己三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大臣们激烈反对,要立长子朱常洛,这种情况下皇帝与大臣的对立就更加激烈,偏偏明朝是个没有皇帝也可以照常运转的奇葩朝廷,对立太严重了,大臣想:你皇帝不上朝就不上朝,我这里照样运转。皇帝想:好嘛!老子不理你们成不?我不上朝,也不任命新的官员,累死你群王八蛋。
其实万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万历三大征,把小鬼子全都弄回老家了。只是当时文官集团与皇权的斗争中万历处于下锋,他自己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当然不论是谁遇到明后期的文官都得跪。
钱三两
只有佩服二字
wadidudu
万历皇帝不上朝,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两个:围绕立太子产生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的腿疾。
先来说说国本之争。明神宗朱翊钧有八个儿子,但这八个儿子均为庶出,皇后王喜姐只生下了一个女儿,即荣昌公主朱轩媖。
明代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么看来,顺位第一继承人就应该是皇长子朱常洛。
但是神宗皇帝很不喜欢这个长子,因为朱常洛出身很低,是他跟宫女一夜荒唐后所育。
看不起这名宫女,也就顺带看不起这个长子,于是神宗想绕过祖训,册立郑贵妃所生的第三子朱常洵。
此事招致朝野议论纷纷,众大臣和东林党群情激奋,死活不愿让步。
神宗皇帝心里腻歪,看这群大臣越来越烦,对朝政也逐渐开始懈怠。
然而围绕立太子这件事,双方还是反复拉锯,朱常洛名分未定,拖到十岁都还没有开始读书。
为了给第三子朱常洵铺平道路,神宗皇帝先后逼退内阁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朝廷及地方官三百多人,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充军。
然而就算如此,还是无法平息这场争论,明朝大臣善辩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朝廷上跟皇帝争辩,万历一朝,东林党和其他大臣们把这个“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不得已,在朱常洛19岁这年,万历皇帝选择了退步,正式册立他为太子。没办法,大家就认死理,他们不怕丢官、不怕发配,甚至不怕丢掉性命。
作为皇帝,你可以打击几个反对自己的人,但你不能把满朝文武都给废了吧?
就这样,国本之争落下帷幕,作为天子,居然被臣子们挟制,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特别熟悉,也特别能刺痛他的心。
张居正这么干,好,我忍了,那时候还小,可你们算什么呢?
那就把不上朝贯彻到底好了。
关于腿疾最有力的佐证,便是定陵的发掘(这个发现得感谢郭沫若,虽然郭沫若掘定陵是没干好事),帝棺打开之后,专家们对万历的尸骨进行了鉴定。
原来是他体型过于肥胖,长期以来,导致腿脚受力过重,因此落下了腿疾,万历皇帝的双脚在这种压力之下,居然长短不一。
走路都不方便了,上朝自然也就变得异常辛苦,反正国事有大臣们操心,有内阁制在,他也不需要担心什么,正好可以偷懒。
只是这个偷懒的时间,居然近30年。
不论如何,这几十年不上朝也为明亡埋下了伏笔,朱翊钧大概不会想到,他死后仅仅三十多年,大明王朝就走到了末路,他的孙子日日殚精竭虑,起早贪黑处理国事,也没能挽救大明王朝这艘破船。
这28年的怠政,预支了明王朝的生命。
sheryl_L
明神宗朱翊钧,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他十岁继位,改元万历。他执政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在位的几十年里,却有二十多年不理朝政,以致被人们称作荒淫贪婪的皇帝,也有人说明朝的灭亡就是从万历开始的,
作为一个帝王,上朝处理朝政本来是分内的事情,可是明神宗为什么二十多年不理朝政呢?有人说他是沉迷于酒色之中无法自拔,也有人说他吸食鸦片染上烟瘾。但更多的人则认为,他是因为立太子的事和内阁争执不下,才不理朝政的。
明神宗年少的时候,太后就对他管教的很严格,等到他16岁的时候,太后和大臣就替他做主娶了王氏和刘氏作为他的皇后和昭妃,但是当时性格叛逆的明神宗根本就不喜欢这样的婚姻,所以也就不喜欢太后给他选的皇后和昭妃了,自从成亲以后就对这两个女人非常冷淡。
在明神宗20岁的时候,他一时心血来潮宠幸了一个姓王的宫女,后来这个宫女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朱常洛。因为当时皇后并没有生儿育女,所以按照惯例就应该立朱常洛为太子。
不过后来,明神宗遇上了他的最爱,也是一生最爱的女人郑贵妃,郑氏原本也是一个宫女,但是她容貌秀美,机智聪明,深得明神宗的喜爱,很快就把她封为贵妃。
两个人朝夕相处,天天腻在一块,一刻也不愿意分开,4年以后,郑贵妃为明神宗生了一个皇子就是朱常洵,明神宗爱屋及乌,所以对这个儿子也非常溺爱,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废了朱常洛,立朱常洵为太子。
明神宗把这个想法跟大臣一说,立刻就遭到了全体朝臣的极力反对,大家认为废长立幼不符合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明神宗也非常生气,就把当时反对最强烈的几个大臣贬官问罪了。太后知道后,也责怪神宗,明神宗无奈之下就把立太子的事拖了起来,一直也没有结果。
后来就因为立太子的事,明神宗和大臣们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这让明神宗大为恼火,后来他就采取不上朝的方法,和大臣们对抗,辛亏当时的官僚体系比较健全,就算皇帝不上朝,内阁和各个部门也能正常的工作,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陈奏上去,皇帝就算不批阅,也就算是默认,下面的人照章办事就行了。
直到1601年,神宗害怕有一天自己一旦西归,引起朝纲大乱,不得不同意立朱常洛为太子,这场持久的拉锯大战也宣布结束了。
明神宗不上朝的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内阁的制度发生了剧烈的冲突,皇权受到了压制,明神宗采取的一种反抗手段。但是在这期间明神宗最起码有两件事是值得肯定的,第一就是虽然大臣和皇帝发生了冲突,但是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件事而被杀掉。第二就是明神宗不上朝,并不代表就是不处理朝政,而是明神宗在位期间的所有大小事务都是由他处理的。
所以说,明神宗虽然多年没有上朝,但人们对他的猜测也是不对的。
she1010
还能怎么看!消极怠工,又不敢开除他~
sonber
二十八年不上朝?!国家竟然平安无事?太惊奇了!
爱_的第一章
史学界有共识,说明朝之亡,实亡于万历。万历10岁登基,在位达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统治的48年内,有万历中兴、万历三大征的辉煌,也有28年亘古未有的不上朝。万历不上朝不代表不理政,除罢张居正当政的十年,万历一直把国家大权牢牢控制在手中。他之所以28年不临朝,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一:懒得和文官斗口水。自朱元璋开始,就建立了完备言官制度,目的是监督皇帝,不让他任意妄为,荒废朝政。并立下祖训:后世子孙不得滥杀言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万历时,这个制度就变成言官换取名气的一条捷径。因为有恃无恐,不管万历说的对与错,总会招致言官千方百计抨击,最多会被万历贬官或廷杖,这正是言官求之不得的事。贬官不要紧,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调回京城,搞不好还会因此加官进爵。若是被皇帝廷杖,那他就会成为直言犯谏的大英雄,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万历整天和这帮虚伪的君子打交道,能不窝火吗!但他又不是一个强势的皇帝,甚至有些仁弱。结果是我惹不起,还躲不起,直接不上朝算了。
二:立储之争。万历总共有八个儿子,他最喜欢的是郑贵妃所生朱常洵,所谓的爱屋及乌,万历一直想把皇位传给朱常洵。而大臣恪守的的是儒家的“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传统。大臣们一看万历要破坏这个传统,自然会群起而攻之,因为他们看好的是皇长子朱常洛。所以在立储的问题上,万历和大臣们斗了十几年。明朝实行的是内阁制度,内阁有驳回的权力,即认为皇帝做的不对有权拒绝执行。就这样,万历几次想重新立储,在内阁这里就打住了。既然我的家事我都管不了,你们爱咋地就咋地,万历索性撂挑子,躲进紫禁城,不搭理这些大臣了。
三:身体有残缺。这是发掘定陵最大的收获,功劳应该归于郭沫若。从万历遗骸中,人们发现他是个瘸子。试想,一个行动不便的万历,每天都得一拐一瘸的上早朝,不仅让他感到劳累,更影响他在大臣眼中的光辉形象。再加上早朝除了跟言官斗口舌外,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干脆学他爷爷嘉靖,不上朝算了。
万历28年不临朝,不代表他就是个傀儡皇帝。只不过是他不愿和满朝大臣争的面红耳赤罢了。军国大事的最终决策权还是握在万历的手里,他通过批奏章来达到控制整个国家,控制朝廷的目的。明朝的灭亡与万历有一定关系,但不能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万历。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气候以及崇祯的刚愎自用,才是明朝灭亡主要原因。
66346046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