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草长什么样?为什么被称为毒药之王?
S-R
断肠草有剧毒,嫩叶和根的毒性最强。
任何药物,要产生特定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比如巴豆,少量服用可以治便秘,大量则会导致腹泻。
断肠草适量添加到饲料中,可以给猪牛羊催膘,给鸡催蛋。
也可以作驱虫或农药用。
古代多以天然动植物或矿物成分,经过炮制、加工作为药物,小说或影视剧中亦多以此剧毒药物、作为情节需要的重要催化剂,断肠草便是其中之一。
其实真正要达到下毒目的,不仅要精心加工,而且要达到那个量还不被察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燕然雪
谢谢邀请!
断肠草长什么样,没见过。毒性如何,听说过,很历害!书上读到过,很历害!百度后了解过,也很历害!网友们的答复也看了,更历害!到底疗效怎样,本人没试过,不敢妄言!断肠草是不是毒药之王还是让专家认定吧!
fullinblue
从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绝情谷篇中杨过身重“情花”之毒后用“断肠草”以毒攻毒而化解的故事情节,来解读小说中“情花”和“断肠草”两种毒药相应的药理关系,从而尝试揭开毒药之王“断肠草”的神秘面纱——
情花和断肠草在《神雕侠侣》中的出处先来说说情花和白色曼陀罗花——
情花和白色曼陀罗花:
关于情花的故事情节,出现在小说中第17回的绝情幽谷中,小说对情花的描述是这样的:“枝叶上生满小刺,花瓣的颜色确实娇艳无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艳”;而且还描述道花瓣可以吃,——“入口香甜,芳甘似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气,正感心神俱畅,但嚼了几下,却有一股苦涩的味道,要待吐出,似觉不舍,要吞入肚内,又有点难以下咽。”
金庸在小说中还说道情花的果实是不能吃的——因为其果实”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气难闻,中人欲呕“。
金庸还描述了情花的枝干——情花枝上长满小刺,倘若被小刺刺破了皮肤,动情之时,破损的地方就会出现剧痛——动情之时才剧痛——应该就是情花名字的来源,金庸写到:“痛楚竟然厉害之极,宛如胸口募地里给人用大铁锤猛击一下”。
而中了情花的毒,中毒之深,是在思念意中人时,便会心痛难忍。金庸在书中对情花的认知,以治伤毒功夫天下第一的天竺神僧,在了解了情花的基本情况后,还说:“这情花是上古异卉,早已绝种。佛典中言道:当日情花害人无数,文殊师利菩萨以大智慧化去,世间再无流传。岂知中土尚有留存。”
金庸的意思,是想说情花在世间罕见。即使在小说的世界里,也只有绝情谷尚有留存。
那,在现实世界里,情花,究竟是什么植物呢?要是找到一模一样的小说的情花,肯定很难。
但情花作为爱情之花,现实世界中,与金融小说中描述相类似的应该是白色曼陀罗花。
我们知道,曼陀罗花,其花瓣有白色、紫色、黑色、红色。黄色、粉色等颜色。
而白色曼陀罗花,又因为显得洁白无瑕,能够代表爱情,所以被认为是现代情花。
白色曼陀罗花,还叫洋金花、醉心花,这种植物全株有毒,且以果实和种子毒性最大。
还因为白色曼陀罗花的外形及所含的药用成分对人的作用和金庸描述的情花特别相像。
所以,我猜想白色曼陀罗花应该与金庸笔下的情花存在着很大关系,如果有,那当时的情花可能也应该属于和白色曼陀罗花同属的茄科植物曼陀罗属,只不过经过优胜劣汰,也许是毒性太强,而未能存活到今天。
聊完情花,就接着来谈能解情花之毒的断肠草。
断肠草和钩吻:
在金庸笔下,解情花之毒,被天竺僧在临死前才想出破解之道,也就是天竺僧临死前手中的那种“紫深色的小草”——“断肠草”。
对于断肠草,金庸在书中说“奇臭无比,而其味苦极,远胜黄连”。
口服断肠草后,会导致“腹中猛地一动,跟着便大痛起来。这痛楚就如千万枚钢针同时在腹中扎赤,又如肚肠寸寸断绝”。这些感觉之后,“疼痛更遍及全身,四肢百骸,尽受荼毒”。
在吃了“断肠草”后,“情花”的中毒症状会慢慢减弱。在服用一段时间断肠草后,情花之毒便会被“断肠草”以毒攻毒而中和。
这种效果是金庸在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那现实中有没有断肠草,又是哪种植物呢?
在现实世界中,断肠草不像情花一样只是虚构的植物,而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断肠草并非仅仅指一种植物,或一种药,在古代,人们往往把吃了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剧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无论是民间传闻还是正规的中药辞典,断肠草都有记载。
在诸多断肠草中,最负盛名的应该是马前科钩吻属的植物钩吻了。
钩吻,因为其根部含有钩吻碱这种剧烈毒性成分,在人误食用钩吻后会导致消化系统强烈反应,腹痛不止,且容易致命。
钩吻,是马前科植物葫蔓藤的全草,全草有毒,而以根性的毒性最强,其次为叶片,即使是成年人吃了少量叶片,也能致命。
引起钩吻剧毒作用的成分或罪魁祸首,就是其含有的葫蔓藤碱和钩吻素,二者是最强的神经抑制剂,会抑制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中毒后呼吸和心跳逐渐减缓,肌肉也逐渐失去控制,最终因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
目前已知的国产钩吻的有毒性生物碱成分有17种之多,主要包括钩吻碱子、钩吻碱丑(也就是钩吻素甲)、钩吻碱寅、钩吻碱卯、钩吻碱甲、钩吻碱乙、钩吻碱丙、钩吻碱丁等。其中钩吻素子含量最高,其次是钩吻素甲。但是钩吻素寅的毒性最强。
钩吻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可用于临床诊疗,如局部用于扩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镇静镇痛等。
但是,不小心服用了钩吻,易引起死亡。
揭开断肠草神秘面纱——不仅钩吻是断肠草,雷公藤也是在广州,有一家中医药博物馆,名字叫神农草堂。
据神农草堂的工作人员讲,神农尝百草的时候,尝的正是钩吻而死,也曾经在博物馆展出。
展出的断肠草,枝很光滑,叶子为对生的卵状长园叶,开小黄花,(如上图所示),花冠有些像漏斗的形状,花的内面分布着淡红色的斑点。
断肠草——钩吻,除了叫葫蔓藤,还可以叫做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喜欢生在向阳的地方。
过往,人们往往把钩吻误认为是金银花而误食,事实上,金银花黄白相间,且花比钩吻花要长得多。所以,当你想认为某种植物应该是金银花的时候,就要注意了,以防误食,别金银花没吃,反而被钩吻夺命。
钩吻的剧毒机理,倘若药用的话,主要在抗炎症、镇痛和加强催眠的作用。其成分可用于治疗顽癣、疮肿毒、疥癣等。
除了钩吻,中药里的雷公藤也是断肠草,因为雷公藤的别名也叫断肠草,但是它与钩吻没有任何联系,在植物分类上也不是同科植物。
雷公藤,属于卫矛科,其毒性也比较大,如误服了雷公藤的嫩芽、叶、茎,也会中毒。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会导致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直接损伤。
另外,人们熟知的中药,毛茛科的乌头,瑞香科的狼毒,大戟科的大戟,在古代都因为它们含有明显的毒性而有“断肠草”的名称,如果对它们的原生植物或生药材不加以炮制而去毒性的话,内服也可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
看到这里,题主或读者明白哪些植物是断肠草,以及其毒性了吗?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杉儿
我们这边叫王药,不知是不是同一种植物,堤边坝坎到处都有,很多。以前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议论说某某某人吃"王药"了,那些想不开寻短见的很多用这种方式。采三五个这种植物的嫩芽,嚼草一样嚼碎咽下去,据说很毒、很厉害。我们小孩子不懂,知道有毒,便碰都不敢碰,山野遇到了也会远远的躲开。
现在经常玩户外,顺带着也对一些常见的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把一些户外看到的奇花异草与资料上的进行比对,辩识。加以了解和确认。也陆陆续续认识了更多的户外用得上的野菜和草药。当然大多是小时候已经认识或听说过但比较模糊的。这其中就包括"王药"。知道它不仅仅是毒药,可以要人命。同时也是一味草药,用好了照样可以"治病救人"。它可以攻毒拨毒、止痛散瘀、还可以杀虫止痒。对于皮肤湿疹、体癣、脚癣、痔疮,疔疮,麻风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也可以用于跌打跌伤,骨折等外伤的治疗。
同时,我还了解到,所谓的"断肠草"它并不是指某一种植物。而是某一类有毒植物的泛称:藤蔓状的,小權木型的,有多年生的木本也有一年生的草本。目前已知被称为"断肠草"的有四十多种。紫堇科的占二十多种,其中我所认识的"王药"应该是最毒的一种!
总而言之,小心行得万年船,不自以为是,不迷信盲目,不似是而非。认真,科学,严谨的对待、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便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和悲剧的发生。
KrisXiao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又名钩吻,还称胡蔓藤、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最大。断肠草是藤本植物,常缠绕其他植物,夏天会开淡黄色小花。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断肠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它喜欢生长在向阳的地方。
肠会发黑粘连,中毒症状包括流涎、恶心、口渴、吞咽困难、发热、呕吐、口吐白沫、抽搐、四肢麻木、肌肉无力、肌肉纤维颤动、舌硬、言语不清、共济失词、烦躁不安、咽腹有烧灼或疼痛感、心律失常等。此外尚有瞳孔放大、视力模糊,严重可致失明,还有限碱下垂。迷走神经时,可使心跳减慢、加速及失常,出现四肢冰冷、面色苍白、体温不开及血压下降等症状。
中毒晚期可引起痉挛、呼吸肌麻痹、窒息、昏迷及休克,最后甚至可因心脏衰竭或呼吸衰竭至身亡。其毒理主要为抑制延髓的呼吸中枢,当严重受抑制时会引发酸中毒,最终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及呼吸肌的麻痹而死于呼吸衰竭,同时亦可抑制脑部和脊髓的运动中枢而引起肌肉麻痹。另一方面,亦可产生神经迷走,直接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和心率之改变。
断肠草医药用途
断肠草虽然毒性猛烈,然而亦被视作中草药的一种,中医称其性味为辛、温、大毒,有祛风、攻毒、消肿、止痛、抗炎、催眠等功效,入药后外用,可治顽癣、疥癣、疮患、湿疹、麻疯、风湿、关节炎等症状,同时亦是驱虫药。此外,猪只适量食用可治猪热病及使毛色具光泽。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学大成《本草纲目》谓:“断肠草人误食其叶者致死,而羊食其则大肥”。也就是说,人吃了会中毒,羊吃其叶不但无毒,而且还有令其毛泽光润、增肥和防瘟之效。虽然可以做药,但各位千万不要轻易实验。
紧那罗
断肠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它常常在武侠片当中被提及,即剧毒雷公藤,可治疗疮肿毒、疥癣,也可驱虫,而在《神雕侠侣》中,还可用于解情花毒。
话说它真有那么神吗,到底能不能用来当药吃呢?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说这个问题。
一句话不要擅自用药!因为服用断肠草后可引起眩晕、咽腹剧痛、复视、瞳孔散大、肌肉无力等症状,最终可因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文中作者提到的眼前“重影”,正是该中药中毒的初期症状之一。
有相关新闻报道,曾有人误食断肠草,又或者用它入药,但是因为不是专业人士对剂量和配伍把握不准而发生了中毒。
一旦发生断肠草中毒,要这样解救:西医常采用早期洗胃保温,辅以人工呼吸,并注射兴奋药的办法。
很多人觉得中药与西药不同,中药是天然药物,不会有什么毒性。但其实中药里不乏有毒副作用的药,只是你还不了解而已。因此,未经良医指点,切勿随意服食你还不熟悉的中药。(66)
阿亮在路上
断肠草被称为“毒药之王”,它药用价值高,很多人见了却不认识。看过武侠剧的人会发现,剧中提到断肠草,可这是什么样的一种草,就不知晓了,断肠草其实是一个别称,很多草都被叫做“断肠草”,但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里,断肠草指的是葫蔓藤,我认为葫蔓藤被称为断肠草是较为合适的,它就是毒性强的中草药,食用则真的会“断肠”。
老邪来说说这种植物长什么样,它是一种木质藤本,类似于臭鸡屎藤这类型的植物,长达十来米,叶子纸质,非常薄,一般为卵状披针形,它的叶子形态区别不大,同一植株里长得都均匀,大小大概是楝树叶子的两倍,有侧面分布大概六对。老邪觉得这种断肠草花很优雅,为纯黄色,开放时五个花瓣向外展开,观赏价值高,颜值不代表它就是无害植物,毒性很大,可别误食了。
葫蔓藤的毒性成分是很多种钩吻碱,这玩意儿可是可以致命的,不小心吃了就有口吐白沫,眩晕和腹部剧痛等现象,就是那种“断肠”的感觉,甚至性命不保,这才有了名字的由来,也被成为“毒药之王”,若真误食,要及时去医院抢救。有毒性不代表它没价值,它可以用于体癣,脚癣这些方面,当然,都是外用的,用茎叶煮水洗患处,不可服用,老邪建议能不用就别用。
老邪觉得,葫蔓藤被称为“断肠草”,还有个原因就是被电视剧给神化了,很多毒性强的植物都用到这个别称,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凡是有这个别称的植物,都要格外小心。只要不去招惹它,断肠草也不过是普通的草罢了!愿老邪的分享让您了解这种植物,欢迎关注老邪,了解更多农村花草,觉得本文不错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或分享,感谢支持。(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mengfan
我是大山,我来回答。
金银花应该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种药材,目前有很多地区在人工种植,除此之外有很多人可能会采摘野生的金银花泡水。
记得我小时候在去学校的路上,就经常会采摘一些长在河边的金银花,晒干了以后用来泡水喝,那时候没有茶叶感觉味道还不错。
近几年看到有报道说,有人因为把断肠草当成了金银花误食后中毒,大概也是知道金银花能泡水喝,但是不能很好的区分两种植物。
其实断肠草只是很多种植物的统称,有些地区把白屈菜(如下图)叫做断肠草,还叫做地黄连、牛金花、胡黄连等等名字。
有些地方则把羊角拗这种植物叫做断肠草,还有些地方把北乌头(如下图)叫做断肠草,还把它叫做鸦头、小叶鸦儿芦等等名字。
从形态上来看,其实这两种叫做断肠草的植物,跟金银花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白屈菜与金银花的花朵形状十分不同,而北乌头不管是植株的形状,还是花朵的颜色和形状都跟金银花的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除了这三种植物以外,还有很多植物也有着断肠草的别称,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它们完全区分开来,还是非常的困难的
在这些所有都有断肠草这个别称的植物当中,钩吻应当是其中毒性最强的植物。民间有传说称神农氏尝百草的时候,就是因为它而丢掉了性命。
由此可见钩吻,很早就是人们眼中危害比较大的植物,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断肠草,大概也是说的这种断肠草。
上图为钩吻,下图为金银花。
在这两张的图片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确实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的叶片长的很像,开出的黄色花朵也是极其相似,如果不是十分了解的人,还是很难第一时间就分的清楚的。
而即便是十分专业的人,如果只是拿着花朵的话,恐怕也不能很好的将其区分出来,因为它们都能出黄色的、十分相似的花朵。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轻易的去尝试区分,也不要随便就挖什么野菜之类的回家,因为第一我们不在哪里长期生活,不了解这里发生过什么,第二确实是非常容易因为认不清楚,而发生中毒之类的事情。
综上所述,断肠草有很多的种类,跟金银花长的最像的,最难易区分的应当是钩吻,由于这种植物毒性较强,跟金银花又十分的想象,因此建议不是长期 在某地区生活,也不是专业人士的大家,在遇到金银花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的采摘。
Qee
断肠草是的毒性很强,一不小心当成草药吃了大多是没救的,这些断肠草在农村的山上,路边都有,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它的花比金银花的大多了,金银花的是条状,而断肠草是喇叭形状的,要说它是毒药百无一用嘛,也不是,在老家养猪常用来驱虫的,也没见猪死,不过,我们是采一把回来放猪圈里让它自由采食的,它吃得还蛮有味的,
冷雨夜
我们了解断肠草主要是在武侠小说里面,说断肠草奇毒无比,吃了肠道寸断。
其实现实中断肠草又名钩吻,还称胡蔓藤、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断肠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它喜欢生长在向阳的地方。
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最大。断肠草是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炭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但是在医学中,断肠草作为一种镇痛的中药,得到广泛的应用。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将断肠草提取物,主要含有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用于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试验。我们平时经常用的云南白药也含有断肠草的成分!
至于它被称为“毒药之王”是因为断肠草能杀人于无形,据文献记载,当年“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神农氏,最后就是尝了断肠草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断肠草,人误食其叶者死。”在古代,人们往往把服用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强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
综合来看,断肠草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当然,内服肯定是奇毒无比的毒药,但外用的话又是一味很好的镇痛药材。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使用任何药物,宜遵循医嘱服用。毕竟是药三分毒,但只要使用得当,还是会为我们带来诸多益处的。
更多优质回答,请持续关注镁客网头条号~
mickoyan
断肠草是一年生藤本植物,毒性较强,它离开泥土时略带香味,闻后人会有眩晕感。如果不小心误食,可服食鹅血、羊血、鸭血,有一定的疗效。
oldzoie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实际上它不是植物名称,而是一组植物的统称。在断肠草中最有名的应属马钱科钩吻属的钩吻,钩吻全株植物都有毒,特别是嫩芽和嫩叶,只需吃几片就足以致死,因为它的外形与金银花比较相像,所以很容易导致误食而造成死亡。
据传,断肠草的名字来自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有一次吃了片叶子后肚疼如刀绞,然后就死了,从此这叶子就被称为断肠草。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其毒性的威力就从这里显现出来了。断肠草主要的毒性成分为多种生物碱,有极强烈的神经毒性,服食过量即导致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强烈反应,肠道会发黑粘连。
一般而言,断肠草中毒症状包括流涎、恶心、口渴、吞咽困难、口吐白沫、抽搐等,当危及迷走神经时,可使人体心跳减慢、加速及失常,出现四肢冰冷、面色苍白、体温不开及血压下降等症状。中毒晚期还可引起痉挛、呼吸肌麻痹、窒息、昏迷及休克,最后甚至可因心脏衰竭或呼吸衰竭至身亡。其毒理主要为抑制延髓的呼吸中枢,当严重受抑制时会引发酸中毒,最终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及呼吸肌的麻痹而死于呼吸衰竭。同时,亦可抑制脑部和脊髓的运动中枢而引起肌肉麻痹,而且服用断肠草4到7个小时内就有可能会引起死亡,所以有毒药之王之称。
总之,食用植物食材时一定要加倍小心,如果一旦发现有中毒现象,就应及时就诊。如果时间紧迫,可以先给中毒者灌适量的鹅血、鸭血、羊血,这个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证明,对于此种症状的解毒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要立即为中毒者催吐以排出胃里的毒物,并用最快速度将中毒者送到医院抢救。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damiao
这种草农村很常见,都见怪不怪了它的叶子是油亮的,把叶子采下从横向用力撕扯,叶子断面很整齐,农村有养羊这草都被羊吃光了,离羊远的就有因为羊特别喜欢吃这种草,连地上的根都吃丢,如果有人自杀去吃必须杀羊拿羊血灌入,,
崔小麦
断肠草,实际上是好几种植物的统称,都叫断肠草。其中最毒的应当是钩吻,这可是死亡之吻呀。只需几片叶子就会致死。相传战国韩非子就是吃钩吻自尽的。
砒霜,其实就毒性和使用的广泛性来说,钩吻真称不上毒药之王,最常用毒性比断肠草类植物还历害的应该就是常见的砒霜。只需60-200毫克即可致死,很难抢救。上至皇宫贵族下至草蔻黎民都用它来害人。《水浒》中的武大郎、现实中的光绪皇帝都死于砒霜。
马钱子,又叫番木鳖,是植物马钱的种子,它的毒性也很强,只需10克就致人于死地。中毒后全身僵直,面带诡异的狞笑——直至死亡。传说南唐后主李煜,就是用此物被赐死。
鹤顶红,在小说中还常常听到一种毒药——鹤顶红,其实丹顶鹤头上那一抹鲜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毒性,类似于公鸡的鸡冠,完全是以讹传讹。
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是“赐自尽”还是 “毒杀亲夫”,从来就不缺和毒药有关的传说,再加上武侠小说的渲染,我们的生活里仿佛剧毒横行,只要把那无色无味无影无踪的毒药朝别人杯中轻轻一弹,一切搞定……
不过,那些传说中的毒药也分两种:靠谱的和不靠谱的,其中靠谱毒药多由天然植物或矿物所制。前段时间,一位广东省人大代表在吃猫肉火锅时被镇干部使用“断肠草”毒杀身亡,让断肠草这种武侠的最爱真实走入了现代人的视线。断肠草,在靠谱毒药榜上当然要名列前茅。
断肠草,不断肠断肠草,实际上是一组植物的统称,其中最有名的应属马钱科钩吻属的钩吻(Gelsemium elegang Benth)。钩吻全株植物都有毒,特别是嫩芽、嫩叶,只需吃几个(片)就足以致死。不过这断肠草并非真的会绞断你的肠子,其中所含的钩吻素会抑制受害者的神经中枢,令中毒者四肢无力、语言含糊、视野重影、上吐下泻、腹疼难忍,最终在中毒4-7小时后死于呼吸麻痹。最可怕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中毒者的意识始终是清醒的,甚至在呼吸停止后,心跳都还能持续一小段时间。战国时韩非子据说就是服钩吻自尽,估计死状极惨。(详见 断肠草投毒案:能断肠的夺命药? )
断肠草的一种:钩吻。(图:生物谷)
在怀疑钩吻中毒的案件中,可以从受害者的胃内容物、呕吐物、现场可疑物等处取材,并对其中的生物碱进行检验,以确定中毒原因。
虽然断肠草在江湖上十分知名,但要说它是古代靠谱毒药榜首的话,砒霜肯定不干。砒霜学名三氧化二砷(As2O3),白色无味,仅需口服60-200毫克即可致死。在古代,它廉价易得,急性中毒后又没法抢救,因而被广泛使用,可以说是跨越了阶层、地域与时空的“经典毒药”。
《水浒》中的武大郎、现实中的光绪皇帝都死于砒霜。更重要的是,古代对它并无有效的检测方法,所谓 “银针试毒”并不可靠 ;直到1806年,才由德国科学家瓦伦丁•罗丝(Valentin Rose)实现了对人体组织中的砒霜的检测。此外,砒霜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好,反而会沉积下来,因此用它在酒水中下毒是有难度的,估计古代多是混在饭菜等半固体食物中下毒。
马钱子。(图:Wikipedia)
南唐后主李煜,因首《虞美人》被赐死,而所用毒物“牵机药”也令他死后身体严重变形:“前头足相就,如牵机状”(王铚默记),从症状看,这“牵机药”很可能就是马钱子。马钱子又名番木鳖,是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或云南马钱(StrychnospierrianaA.W.ill)的种子。它的毒性也很剧烈,致死量只需约10克(2钱)。马钱子中的士的宁(strychnine)以及马钱子碱(brucine)是极强的中枢兴奋剂,大剂量摄入会引起强烈的脊髓冲动。中毒后人体会出现全身强直性痉挛,还会有双目凝视、牙关紧闭等症状,面部带着一种诡异的狞笑——直至死亡。
除上述几种外,毛茛科乌头属的植物,以及鸦片(即阿片,Opium)都曾作为毒药出现在历史中。例如,甲午战争中的丁汝昌提督、围剿太平军失利的钦差大臣和春,都是用“烧酒吞阿片”的方式自戕殉国的。
那些不存在的神奇毒药断肠草与砒霜虽狠,但并非小说中的最强毒药。要说杀人于无形中的两大剧毒,非鹤顶红与鸩鸟的羽毛莫属。不过,这些所谓的“毒药”却并非像它们传说的那样致命。
在古代人朴素的世界观中,艳丽的东西都不太安全,而丹顶鹤头上那一抹鲜红,很可能成为了人们恐惧的根源。实际上,成年的丹顶鹤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成了“秃顶”,头顶的鲜红不过是皮肤的特殊颜色而已,类似于公鸡的鸡冠,并无特殊的毒性。
那么,这种传说又从何而来呢?一种解释是,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有种独特的“避讳”现象,将一些不好的词汇替代为较委婉的说法,比如把“去世”说成“驾鹤西归”,把“厕所”称为“五谷轮回之所”。而“鹤顶红”很可能就是红信石的代称,这是一味中药,是由砷华、雄黄、毒砂等含砷矿物煅烧加工得到的含有砒霜的混合物,因为含有硫的杂质而呈红色,俗称“红砒”,其毒性要比纯净的砒霜小,更不可能有“鹤顶红”那么神奇的效毒性。
成语“饮鸩止渴”指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问题。而这鸩酒,则是用一种叫做“鸩”的鸟的羽毛,在杯口轻轻拂一下,酒的色香味丝毫未变,喝下去的人却从此一醉不醒。这听起来十分神奇,但实际上“鸩”仅仅存在于上古传说中:“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山海经》),也就是说这种大鸟以捕食毒蛇为生,周身羽毛都有剧毒,特别是长脖子下那一圈赤色羽毛。但后世史书中,似乎再也没有抓到过“鸩”的记载,又是如何取得它的羽毛的呢?
羽毛有毒的黑头林鵙鹟。(图:Wikipedia)
不过羽毛有毒的鸟的确存在。2002年,《科学》杂志封面介绍了生活在新几内亚的黑头林鵙鹟(Pitohui dichrous)。它的肌肉和内脏中都含有蟾毒素(bufotoxin,即箭毒蛙体内的毒素),但以皮肤和羽毛中最高。不过目前还并不清楚蟾毒素是如何进入鸟类体内的,一些研究推测,它可能跟当地的某种甲虫和植物有关。
那鸩鸟有没有可能把蛇毒也积累在体内了呢?不太可能,蟾毒素是一种稳定的小分子毒素,但绝大多数蛇类的毒液其实都是多肽和蛋白质——经过鸟类的消化吸收后,蛇毒和其他蛋白质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别说羽毛,就是鸟肉里也不会有残留毒性的。更何况,正如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的狄公所说,“蛇毒是血毒”,只有进入人的血液才会发作,口服有啥用呢?
另外还有两个小说中常见的毒药——水银和金块,也是徒有虚名。口服液态汞后,由于金属汞并不溶于水,没有可溶性,所以它几乎不能被人体吸收,也不能因此而产生毒性;只有在大量吞服的情况下,由于内脏承受不了水银的重力而撕扯、脱垂,脏器形成机械性损伤才会致命(但可溶性汞化合物,如氯化汞、硝酸汞等有强烈毒性)。
金块的道理与之类似,虽因小说《红楼梦》中有“二姐吞金”一出而广为人之,但金本身是无毒的,少量的金块也并不足以造成内脏的损伤。1901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军机大臣赵舒翘被赐自尽,他的夫人含泪端出一小碗金锞子(碎金块),两人一起用酒送服完毕,却迟迟不见任何反应,后来是在钦差岑春煊的催逼下,用烧酒浸纸后糊上口鼻,他方才死亡。近年,也有抢劫金项链、耳环的嫌疑人被抓捕时将脏物吞进肚里以消灭证物的案例,不过结果都是数日后从大便中排出金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