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现代小说从鲁迅先生这里开始,又在他手中成熟,这是为什么?

刘泽仪
白话文是中国現代小说的标志,鲁迅是白话文的提倡者与实践者。
提倡者很多,比如胡适,与鲁迅比,他的文章逊色很多,但他对中国文学现代史的意义很大。
是啊,能够提倡就不错了,可以让后人做得更好嘛。
但鲁迅先生的过人之处是,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鼓吹者,而且是实践中的佼佼者,在当时几乎没有超越者。
这主要的是他作品中深广的内涵,一种悲天悯人的孤独感浸润在字里行间。这种孤独集中体現在他的散文诗《野草》中。而我们从他的《彷徨》与《呐喊》,更能体验到一种行走在夜路中的勇士的孤寂吟唱。
孤独感是一种高峰体验,也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平庸还是伟大的标尺。
这种孤独我们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看到过。这种孤独我们在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看到过。这种孤独在川端康成的《雪国》里有所展示,在西蒙的《弗兰德公路》里到处弥漫。还有在杜拉斯的《情人》我们都能感觉到..……而且这种孤独感是所有类型文学作品里找下到的。
也就是说,你读金庸的射雕作品和二月河的皇帝系列,你能感到其中的孤独吗?至于琼瑶汪国真之流,想在他们的作品里找见孤独,那是想也不用想的事情。
记得当年的汪国真面对庞大的小男生小女生读者群,曾经也有过进军斯德哥尔摩的心思,不想被后来的莫言捷足先登了。
鲁迅先生虽然没有获过什么国际奖项,但他的作品非常硬气地搁在那儿,不怕你不服气。当年诺奖的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就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说中国现代小说从鲁迅手里开始,又在他手中成熟。

老虎它娘
这个问题得回顾一段历史,谈论一段文学,题主所说的中国现代小说我们一般认为是指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学术界确实是认为现代白话文小说是从鲁迅这里开始,也是在他的手里走向成熟。
我都知道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他和胡适、李大钊、陈独秀、周作人等人一起倡导了新文化运动。所谓新文化运动,其实质是一场追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这次运动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开始。在1917年初,北京大学聘任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新青年》也随着陈独秀迁到北京,从1918年的一月号起,《新青年》杂志改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轮流编辑,周作人和鲁迅不时也给杂志撰稿。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为了宣传新思想,胡适和周作人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建设。但是真正在文学作品创作上扛起一面旗帜的人物是鲁迅,他在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的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也被认为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紧接着第二年,鲁迅的小说名篇《孔乙己》和《药》等相继问世,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从此拉开了序幕,所以说现代小说是从鲁迅这里开始。
北京大学的教授严家炎提出:“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之所以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鲁迅用白话文的形式创作出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还体现在:一、他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二、他在小说中开创了看与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这两种写作模式。
参考文献: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我是“文史小论坛”,酷爱阅读,对文、史、哲等领域有所涉猎,喜欢我的记得关注我哦,也欢迎在评论区赐评交流,我们一起撩一撩文化、历史、哲学。
汤
当然,这句话在现代文学课上听老师重复了无数遍,“中国现代小说从鲁迅先生这里开始,又在他手中成熟”,将鲁迅所有小说看一遍,再将鲁迅之后的现代小说读一遍,会发现在短篇小说这一块,鲁迅一开始就是巅峰。(唯一的遗憾就是鲁迅没有长篇小说)
鲁迅的小说有何优越性?我思考了一下,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鲁迅吸收了西方小说的众多长处,又精通古典文学。
鲁迅博采西方小说艺术之长,以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现代特色,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创建了20世纪小说的民族新形式的格局。在谋篇结构上学习和借鉴西方小说体式灵活多变的长处,摆脱中国传统小说惯用的单线纵向结构方式的束缚。《狂人日记》之所以被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以十三则“语颇错杂无伦次”,“间亦略具联络者”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祝福》不依先头后尾的旧规,采用倒叙的结构方式。示众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者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以鸟瞰式的结构方式,把众多看客的冷漠、麻木与无聊,展现在读者眼前。
第二,鲁迅的小说对人性挖掘之深,令人惊叹。
鲁迅小说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由此而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祝福》中,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在这里,鲁迅写了人们的反应:“这故事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祥林嫂的不幸并没有引起真正的理解与同情,却通过“看(听)的行为,转化为可供消遣的“故事”:这些乡村老女人们正是在“鉴赏”他人的痛苦过程中,鉴赏自己的表演(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泪),并从中得满足(自我崇高化),同时又在叹息、评论中,使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至遗忘。而在别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尽,成为“渣滓”以后,就立即“厌烦和唾弃”,施以“又冷又尖”的笑:这类情感与行为方式表面上麻木、混沌,实际上是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忍。
第三,鲁迅中的人物及环境都具有典型性。
《孔乙己》,鲁迅选择咸亨酒店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开展情节的特定环境,一来由于这个地方是人来人往、说长道短的场所,在这样的生活画面中便于突出地展示孔乙己在鲁镇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有利于“我”这个酒店小伙计来直接叙述和感受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及其在酒店中的种种窘况。二来孔乙己的迂腐、好喝懒做等思想性格特点,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最容易获得充分的暴露。他的迂腐,不仅在人们取笑他、嘲讽他,使他穷于应付时表现了出来,他的好吃懒做,只消看一看他即使去偷也要喝酒等情节,就了然于胸了。第三、咸亨酒店既有“长衫一族”,也有贫穷的“短衣帮”,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咸亨酒店这个“小社会”和影射当时的整个社会,这对于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及揭示社会现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是凝固为物质环境的思想环境,是鲁四老爷陈腐理学道德的外化形式。
第四,鲁迅的语言及其简练、含蓄、精确。
鲁迅曾经说过:“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能够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鲁迅在叙事、抒情时,语言简练到不能再简练的地步。例如阿Q的受刑,作者只用了几十个字进行交待:“‘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又如《药》中,鲁迅通过敌视革命的刽子手康大叔向华老栓的茶馆里的人讲述夏瑜在牢里的几句话:“这大清的天下我们大家的。”“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就把革命者夏瑜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的品格揭示出来。特别是《故乡》中“我”与闰土阔别二十年后重新会见时的一段描写,文字不多,却内容丰富,情感深沉,耐人寻味。

semifairy
在一个病态社会中,都生活着一群不幸的人们。牠们都不同程度的受着精神疾苦的折磨的时候是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的。连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新小说,什么是新文学都弄不明白而极需要启蒙——启愚昧和无知的蒙的时候。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是愚昧的。就此作答。谢谢了。

飞舞的神明
谢邀。这个界限不是太明确不好肯定的回答。

囍洋洋的灰大娘
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有的话,我猜想应该是迅哥的小说成就达到了现代作家难以逾越的高度。但是你的这个说法是否恰当,我不得而知。

兔格格
中国现代小说既不是在鲁迅手里开始,也不是在鲁迅手里成熟。因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晚清,而长篇小说的不断出现才标志现代小说成熟。敢问鲁迅先生有长篇小说吗?至于"有人说",只能说这种人是个白痴,因为毛肯定了鲁迅,才把鲁迅举到这么高的地位,什么都是在鲁迅开端成熟,这样后面的人才好说"我们是鲁迅一脉,我们是正统主流",可惜后面凡是以鲁迅为师的作家,都是狗屁不是、毫无建树的人。比如,建国十七年有什么到现在还值得一提的作品作家吗?完全没有!

艳生
直面人性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