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你惊艳的古诗或古文是什么?
最新跟帖

Grace光芒万丈
令我惊艳的古诗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一洗凡调万古新王之涣一一登鹳雀楼赏析。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这是一首登临远眺的小诗。作者王之涣,盛唐开元年间人,他生前坎坷不遇,"官一尉而卑栖"死后史书不传,作品大多逸失,只存六首传世,"登鹳雀楼"便是其中之一。古来写登临送目的诗不可胜数,仅唐代题咏鹳雀楼的也早就汇编成集,而这首小诗独能从中脱颖而出,历久弥新,千百年来赢得人们广泛的喜爱。作诗的人几乎湮没无闻,诗却卓然名世,我们在此试作一番探讨。鹳雀楼旧址位于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府城西南,座立在黄河边的高阜上。它的前面是气势磅礴的中条山脉:眼底是激流滚滚的黄河。在一个晴朗的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自然界的森严万象顿时扑面而来一一。巍峨的中条山脉绵亘起伏,宛如矫健的游龙从东北往西南飞越而去,飞向遥远的天边,在那里和正在徐徐降落的太阳会合。北国晴空下的落照依然熠熠耀眼,群山披上了金丝织就的坎肩⋯⋯听!万鼓齐鸣,那砅崖转石的黄河恕涛,正掀起雪山般的巨浪滔滔汩汩向东呼啸而去,一路冲刷泥沙。百折不回,注入浩淼汪洋的大海⋯⋯诗的开头两句,由西而东地展现了天地间的壮观,高山大川,已令人胸襟舒展,更何况引入白日,大海的宏伟形象。这两句从西头天地相连之处起笔,又把画面往东推向水天相接的地方。这已经是穷目力之所极,绘出了一个比寻常视野开阔得多的、广袤无垠的世界。但是,这里所写的景象,又岂止是开阔而己!其中含有更深的意蕴在。"白日"句所捕捉的,正是日入前夕的那个瞬间,太阳将渐敛余晖,由显而隐,由动而息,一个"尽"字,点出了松弛,收敛的态势。但诗人紧接着就用黄河入海的形象,变弛为张,变收敛为开放,一个"流"字,立时把我们引入新的境界。这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黄河,仿佛正以它雷鸣般的轰响和冲块一切的力量,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两句字面上是乎是并列对举,实际上却一阖一开、先抑后扬,组成了一幅充满运动的画面。亘古以来,白日由东向西运转不息,周而复始,黄河由西朝东奔流不已,从不枯竭。运动使万物焕发生气,宇宙的生命全赖于此。诗人所欣赏的,正是这样一个朝气蓬勃,洋溢着一派生机的世界!这两句写景,诗人用的是疏朗的、大起大落的笔法。他不拘限于勾勒一角一隅的细微末节,而是把握住整体传达出景物的气势和风神来。就在这写意似的两笔之中,诗人的襟怀、情趣,已如盘马弯弓,呼之欲出了!登楼远眺,气象万千。面对如此胜景,观赏者足以踌躇满志,一涤万虑了。但诗人激荡的情思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更行更远还生"。这万类竟逐的世界既有无穷魅力,如何能使它尽入吾人彀中呢?正是这种热望,逼出诗后两句。"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前面所写,已是登上楼顶所见:视野达到天边地尽头,当然也就是"千里目"了,但诗人意犹未尽,还要"穷"其目而"登"其楼。鹳雀楼虽有三层之高,毕竟是有限的,"欲穷"二句自然是悬想之词,欲者,怀有热望而暂不可得也,但其可贵处,正在这不可得而必欲得的执着追求上,诗人不以眼前所见满足,还要登上楼外之楼,去见天外之天,在这里,诗人不动声色地把我们从一个开阔的自然环境,一下子引入到一个高远的感情境界。面对眼前美景,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这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诗人却不如此,他不愿做一个现成的观赏者,而要做一个创造者,创造条件去追求和领略一个更理想的世界。他已经攀登到高处,却还要不停地往上攀,这是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生发出来的无尽追求。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把全身心投入生活,永远进取的踔历风姿!登高而见者远,这似乎是多么平凡的日常经验,可是经过诗人的艺术处理,它却和人生的感受联系起来,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生活理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攀登,浅尝辄止者是难以领略壮美的生活的,有所待才能有所为,有所追求才能日臻至美的理想之境。如果说,大自然中运动着的万物尚能自强不息,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如何能甘心于在生活的沙滩上搁浅,止步不前呢?一首小小的写景诗,竟能深入到这一层人生的底蕴中去,鼓舞人们的生活意志,给人以情味隽永的深长启示,我们就可以了解它青春长驻的奥秘所在了。这首诗前后四句,构成了一个完整,浑融的意境。磅磚飞动的景象,给哲理的概括赋予了俊逸的神采,如果没有前两句蕴积的深厚力量,后二句就会显得平淡或浮泛。而后两句又在人所不料处翻出新意,陡起高潮,从而深化了主题,使诗的境界"更上一层楼"。两句之中,两两作对,但诗人用笔灵活,前二句用正对,后二句改用两句一意的流水对,显得气脉贯注而摇曳生姿,毫无呆滞之感。沈德替评此诗说:"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唐诗别裁)这是很中肯的。宋代的沈括,曾从唐人题咏鹳雀楼的众多诗篇中,拈出三篇最佳的作品。除王之涣的这篇外,另两篇分别为畅当、李益所作。这三首堪称杰作。但如果把它们稍加比较,仍不难看出高下之分。畅当的诗与王诗同题,也是五绝,诗云"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一作"高谢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的气魄不可谓不大,然而通篇写景,缺乏王诗那种深远的意境。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是一首七律,"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这首诗在写景之中,寄寓了吊古伤时的感概,立意不可谓不深,但和王诗相比。一低沉牢落,一昂扬奋发,两者的风华神采仍是可分轩轾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除了作家本人的因素以外,也还有时代的原因。王之涣生活在唐王朝的上升朝,当时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们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理想,因而具有一种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精神。这样必然反映到当时的诗歌创作中于是诗坛上一时出现了不少生机蓬勃、气势恢宏、格调明朗的作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即是其中之一。有人说:阅读这首诗,可以触及到那蒸蒸日上的时代跳动的脉搏,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诗的价值不在篇制大小,而在有无感发人心的力量。鹳雀楼今天早已成为遗迹,但历史的风尘却未能掩没这首诗的光辉。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所揭示的人生真谛,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是生命永存、光景常新的。

皮蛋
谢谢邀请,最令我惊艳的古诗是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词表达了苏轼在圆圆的月光下思念自己弟弟的心情。希望在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平安健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多少在外面的游子的心声啊。虽相隔千里,内心的思念每时每刻都在。

老兔子不乖
一句诗,让你久久回味,难忘终生;一句诗,让你黯然神伤,辗转反侧;一句诗,镌刻在你的心底。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初读时一定因为年少而不懂这首诗,但是一定会深深的喜欢上这首诗,多年后它已经印在了心上,失去的总是最美好的。多少后来人,不断吟咏,不断玩味这句诗,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理解,无论人还是事,失去的总是美好的。多少年来这首诗早已在心中永远的成为了经典。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词每首都是经典,每首都有名句,他真的是一个被政治耽误的诗人,生活的磨难让他的诗词更加耐人寻味深入人心。将愁写得如此诗意,有多少人是因为李煜的词彻底爱上了诗词歌赋。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有气势,有决心,谁还没有过豪情壮志,谁不曾有过热血青春,有志青年们一定深深的在心中将这句诗作为人生格言,每次读来都有一种豪迈之情,读后热血沸腾,给自己一种莫名的能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生充满了无奈,离别是痛苦的,怀念也是伤心的,但是乐观积极的态度能让人充满信心。天下美好祝愿都在这首诗中了,时上没有完美的事情,自然万物也有阴晴不定,但是在每个人心中可以有一个美好的祝福,但愿天天如此,事事圆满,友谊地久天长。清代·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多少人间事如果都只有“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但是偏偏是“故人心易变”,说不出的感伤,讲不明的幽怨,为什么很多事情都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呢?静夜思唐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许多人的启蒙诗,也许有人会说是鹅,但是相比之下鹅更像是一首儿歌,只有这首静夜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从这首开始我们真正开始接触诗词世界,李白的洒脱不羁,自由诗意,他是许多人的诗词启蒙教师,从此我们开始了解古典文学,开始了背诵默写的学习生活开始,但是也让自己真正开始走进文学的高雅殿堂。每个喜欢古诗词的人肯定都会有一首永生难忘的经典之作,埋藏于心底,久久难以释怀,无论经历多少风雨,这句诗都陪伴和你,或是因为曾经在某种巧合的时间遇到了某句诗,于是便从此爱上古诗词

天尽头
最令我惊艳的古诗读了一遍就能夠记得几十年的: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夜宿山寺:唐 李白危楼髙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jingyebi
黄河之奔漠 舟一一答头条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民族千年史,雄立世界曙光开。2020.7.19????????????????????????

心书
孔雀东南飞,十里一排回

qqcelia
最赏藤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符。

qizhaozhang
邀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菜根谭,语录摘)

飞扬的阿呆
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文天祥甘愿为国赴死的民族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瞌睡蜜蜂
李白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

咪子
问世间情为何物

风格别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lvperfectcindy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鬓如霜。”...

JOEYlulu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小可窃以为这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通透的一句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超出这句话格局的。

echo_weng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问题摊上个“最”字总显得有点那么别扭。古代留存下来的可以查阅的诗词少说也在30万首以上,我们大多数人日常看到的左不过百余首而已,大多局限于“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大体范围内,连总量的零头都不到。绝大多部分诗词依然藏在“故纸堆”里,不被发现。所以,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哪一首诗词是最惊艳的,因为还有大量的优秀的诗词,尚且没有读过,只是在已知的范围觉得有那么一些诗词是各有优点,各具特色。比如说神童骆宾王七岁写就一首鹅,简简单单十八个字,你说惊艳不惊艳?当然惊艳。惊艳在成诗时作者仅仅才七岁,而七岁时候的我们刚开始能把话说明白。惊艳在1300多年前的十八个字经久不衰的、连续不断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民。惊艳在成为现今数亿人学习唐诗宋词的开篇启蒙之作。不过,上边所言一人拙见而已,我想应该是背离了提问者本意,作为诗词博主,就着问题我也提供一首诗,供大家参考欣赏。古艳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是一首汉乐府,作者是谁已无法考据。意思是:被抛弃的妇人犹如孤苦的白兔,左右彷徨、无依无靠,依然眷恋故人。在看到整首诗之前,就知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句,当时就只觉得很有道理。后来读到整首诗的时候,便觉“惊艳”。短短十六个字,把弃妇的苦难遭遇与惶惶不安的心情刻画的入木三分,一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规劝人呐,还是要念旧情,善待旧人,不能忘了相处日久的恩情。这一首古艳歌,你说惊艳不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