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昼在八爷逼宫中做得很好,但后来他却跟雍正说“儿臣百无一用”,对此你怎么看?

林_佩君
这是弘昼的自保,看似糊涂实则聪明至极
弘昼这个人在剧中看似懦弱,并且喜欢跟三教九流的人在一起,但其实很聪明。他从一开始就表现的对权力不感兴趣。诸如八王议政之前弘时见雍正是商议政事。而到了弘昼的时候,他说的话很有水平,说道“儿臣既没有三哥的这份心思,也没有四哥办事的能力,只是身子骨结实,只望能把皇阿玛的病,移到儿臣的身上,就算替皇阿玛分忧了”。这番话是既夸了两位哥哥,还表示自己对政事不感兴趣,只是想尽孝心,可以说是相当聪明的。
到了八王议政的时候,弘昼更是力挽狂澜,在丰台大营,被弘时诱导套话,替弘时和老八做了伪证,使他们顺利接管京城外二营的兵权。后来感觉不对劲,又对老十三说了这件事,使老十三重新夺回兵权,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使雍正反败为胜。纵观这段剧情,弘昼被卷进这场政治斗争,看似是愚蠢,但实则是哪方都没有得罪,更是自保成功,是相当人精的。
再换个角度来看,弘昼很有可能也在隐性夺嫡。知道自己没根基,所以在丰台大营是故意顺着弘时的话做伪证,使他们顺利接管兵权,使老八一党有了兵权以后敢发动八王议政,进而使有八爷党支持的弘时和有雍正支持的弘历去斗。同时弘昼害怕老八一方有了兵权赢的太快,出现一面倒的情况,所以才迟迟在朝会那天再对老十三说出这件事,使老十三在那个关键时间再去夺兵权,尽量使双方斗个两败俱伤,自己再渔翁得利。
而事实证明弘昼差点真的渔翁得利,因为后来弘时丧心病狂的去刺杀弘历。如果弘时真的刺杀成功,那么雍正盛怒之下肯定赐死弘时,那么就剩下弘昼一个儿子,弘昼肯定是渔翁得利了。
当然不论换那个角度来看,弘昼在八王议政以后看明白了这场残酷斗争,知道自己玩不起,所以马上开始自污以图自保。
平常就喜欢跟和尚啊道士这些三教九流的人在一起胡闹不说,在八王议政以后,更是搞了一出荒唐的“活出丧”,说道是因为自己最近有血光之灾,所以要来这么一出。甚至不惜以此拒绝雍正让他跟着弘时去抄老八、老九、老十家的旨意,闹出如此一个大笑话。在世人眼中成为一个玩世不恭的纨绔阿哥,通过这种自污方式,以示自己无心政治,使雍正放心他,更使弘时轻视他,最后得以保全自己。当然弘昼“活出丧”以后,雍正这个精明皇帝自然认为弘昼很有可能是“大智若愚”,所以刻意召弘昼进宫,来试探弘昼。
在弘昼进宫的剧情大家可以注意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李德全一见弘昼就提醒他雍正心情不好要小心点。而弘昼过去以后又返回拿出一些银票给了李德全,对李德全说道“下不来的时候,替我圆圆吧”,可见弘昼平常没少给李德全钱,知道拉拢人。
而弘时呢,就没有这份心机了。不只是不拉拢李德全,曾经还直接当着李德全的面说出太监领大臣跪拜等待雍正的时候,进行勒索钱财的小伎俩,很明显得罪了李德全,连皇帝身边的人都不会拉拢,光是这点,就差了弘昼很多。
进宫以后,面对雍正的试探,弘昼一开始说的很直白:“皇阿玛圣明,儿臣那些昏话本是搪塞世人的,儿臣实在是因为办不好差事,怕到头来又给皇阿玛添乱子,才弄出来这么个借口,请皇阿玛治儿臣欺君之罪”。一开始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不玩小心机,因为知道玩了雍正能看出来,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雍正接下来试探弘昼更是有意思,一直说弘昼在他们三个兄弟中最像自己,估计换一般人肯定高兴。但弘昼心里很明白,这就是试探,因为雍正默定的储君是弘历,此时这样说,肯定要试探自己,因此弘昼说道自己是百无一用之人。并且说到同样潜心佛法,雍正是天上的太阳,虽然无意争辉,但也光芒万丈。而自己虽然也是喜欢佛法,但只是一个萤火虫罢了,是没有实力争锋的,潜意思是您老人家就算不争也是实力最强的,我不争是真的没实力争。
经过雍正一番试探,弘昼可谓是完美过关。等到雍正问起在丰台大营是怎么假传圣旨之事,问道弘时是怎么说的时候。弘昼的表现更是高明,假装想不起来的样子说道“儿臣记不清三哥说什么话了”,意思很明显,我不愿意卷进去这场政治斗争了,也不好说自己哥哥弘时,所以什么都不说了。当然还有一层意思,看似不说,不想卷入,实则是疯狂暗示雍正弘时肯定有问题,是相当高明的。
通过以上可见弘昼这个人还是很聪明的,自始至终的表现都很完美,可谓是滴水不漏,所以雍正自然没必要发难于他了。如果说他有夺嫡之心,那么说明他更聪明,先是挑起弘时和弘历的斗争,见到事情不可为以后,就以“活出丧”的自污方式来自保。
所以说不论弘昼到底有没有隐性参与夺嫡,不论以哪个角度来看,弘昼的自保之道可以说是剧中第一了,因此雍正自然没有对他下手,还是自保很成功的。

licz
哈哈哈哈哈哈!
皇五子弘昼么,那是我很艳羡的人呐!
那是个明白人,而且是会享福的人。
设使弘历像弘时一般,蠢而且坏,弘昼必须争那个皇位。
偏偏弘历极优秀,也足够友善。
既然不可争,那就当个好兄弟、贤王?
除了兢兢业业辅佐,挨训斥就不算事,说不定哪会子,皇帝就起疑心(包括有进谗言的)。总之,辅佐皇帝很难。
既然当不得皇帝,就当个快活王爷。
国家的事,都不管,只享福,多好的福气啊!
想“享清福、是事不管”,就得百无一用,“干啥啥不中”啊。
老五,聪明人啊!

思念的小贝
让别人放松对他的警惕!

Kwok.
历史是编出来的

一枚青豆
这个弘昼聪明至极,自己既没有当皇帝的命,又可能会被党派之争成为牺牲品。因此,为了活命,为了有个省心的日子,就装聋卖傻,同时,为了使皇帝彻底对自己“省心”,就说自己“百无一用”,聪明至极。

人间的四月天
明哲保身,但是还是要支持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一方。知道坐不上龙椅,就索性处处示弱。

抹茶味儿的猪丽叶
他确实害怕皇位权利,看透了。

rainy勤勤
自损是高于自谦的智慧。

宣洛
《雍正王朝》这部剧很有看头,全是帝王心术,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一个康熙就让我们对帝王家险恶看得淋漓尽致,什么九子夺嫡,二废太子!不得不说是帝王家的特殊身份培养了康熙和他们的儿子们,个个心机很重。话又说回来,没有这样的心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很难立足。九子夺嫡的戏码延续到了雍正朝,不甘心的老八,始终不认输,心中的皇帝梦始终未灭。老八联合大臣逼宫也是雍正事先就知道的,不得不说雍正的心机更胜一筹,当然雍正的儿子也不傻,知道父皇的处境,合力上演了一场父子配合的好戏!

明哲保身!

大庆仔
弘昼说自己百无一用,一方面是因为无奈,另一方面也是生存的大智慧。能够放下身段自嘲、自黑,正应了那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自古有言识时务者为俊杰,放在弘昼身上最为合适不过。雍正皇帝共有十个儿子,除了早夭之外最后活下来的只有老三弘时、老四弘历、老五弘昼、老六弘曕。
四兄弟里边,他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无能的。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表现恰到好处,才有了后来不错的结局。
当然和弘历还是没法比,毕竟弘历后来继承大统,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不过比起弘时和弘曕至少从始至终都是雍正皇帝认可的儿子。
先看弘时,行为不端,被雍正过继给八弟,直接移出子嗣行列。再看弘曕,后来也被过继给了雍正的十七弟。所以,明面上还是雍正儿子的就仅剩下了弘历和弘昼。
弘昼虽然做了一辈子的闲散王爷,但终归一辈子富贵,开枝散叶子孙满堂,子孙后代过得还都挺好,无疑都要归功于弘昼自黑的智慧。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弘昼的自黑到底有多么的高明。
题目中提到了八爷逼宫,八爷指的是“九龙夺嫡”中八爷党的核心人物胤禩,这股势力在胤礽还是太子时就已经开始兴风作浪。
后来在和雍正的博弈中,雍正也没少被算计。长达十四年之久的“九龙夺嫡”,雍正好不容易才脱颖而出,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因此,在其上台之后,自然要推行新政,大刀阔斧地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要革新势必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历史上必然的规律。
利益受损的不是平民百姓,反而是朝中的达官贵族,文人士绅,于是老八胤禩就想趁机搞事,企图通过八王议政架空雍正。
为此还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先是和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勾结,组织好人员架构,然后是笼络隆科多、弘时这些雍正身边的亲近之人为自己背书。
最后,更是企图假传圣旨从而获得京畿防务的兵权,通过武力控制雍正已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里边的关键人物,就是弘时,毕竟弘时是雍正的长子,具有很强的信服力。更可怕的是,弘时还把弘昼也拉下水,两个皇子加在一起,绝对威力无穷。
弘时假传圣旨,弘昼出言附和,胤禩阴谋达成。
弘时说:让关外的铁帽子王协助整顿旗营的防务,是皇阿玛亲口给我说的,五阿哥也在场。
弘昼说:没错,皇阿玛就是这个意思。
弘时是得到了胤禩的许诺,事成之后他会被拥立继位,做这件事有利可图。弘昼可能是一时糊涂,事实是已经铸成大错,弘昼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好在弘昼也没有傻事做到底,第二天早朝的路上,把事情告知了雍正的铁杆粉丝十三爷怡亲王允祥,而十三爷的一系列操作也为弘昼大开了自黑的大门。
怡亲王听完之后,吓得老毛病都犯了,直接请假看太医去了,这个拙劣的借口,不但让弘昼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还给了弘昼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启发,明哲保身比什么都重要。
直接在王府上演了一出“活出丧”的荒唐闹剧,并美其名曰是为了消除血光之灾。这件事虽然荒唐,却也明确地向雍正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和态度。
事后,更是主动去找父亲雍正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了找个好的时机更是放低姿态,觐见之前拿出银票巴结雍正的亲信太监李德全,可见求生的欲望有多么的强烈。
《雍正王朝》紫禁城养心殿,一段父子对话,堪称教科书般的存在。雍正给弘昼多次挖坑他都一一地巧妙躲开,方法就是装傻充愣,自黑自嘲,外加一系列的彩虹屁。
一:弘昼先拉近父子亲情。
雍正:道场做完了?阿玛这个时候把你叫出来,不会让你有血光之灾吧?
弘昼:皇阿玛圣明,儿臣那些昏话是用来搪塞世人的,儿臣,儿臣实在是因为办不好差事,怕到头来又给皇阿玛添乱,才弄出这个借口,请皇阿玛治儿臣欺君之罪。
在这里,弘昼一句话连用四个儿臣,目的就是唤起雍正的父子亲情。
二:弘昼的自黑、自嘲。
雍正: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这一点比你阿玛都强啊?
弘昼:皇阿玛,儿臣一百无一用之人,就算再修上十辈子,也望不到皇阿玛的项背啊!
三:弘昼的彩虹屁。
雍正:你们三个兄弟当中,也只有你真正的有点像朕。
弘昼:皇阿玛本就是天上的太阳,虽无意与其争辉,但光芒自然普照万物。儿臣本是萤虫之光,拿什么去争。(直白式彩虹屁)
四:弘昼站队表明立场。
雍正:有个叫曾静的湖南人写奏折,给朕列了十大罪状,把朕说成是古往今来,最大的暴君。你怎么看?
弘昼:这些狂犬吠日的话,儿臣不屑一看,请皇阿玛也不要理睬。
雍正:你不看也好,可是朕不能不理睬啊,心底龌龊的小人,憎恨朕的新政,就到处造谣,如果全天下的百姓都信以为真,那么朕的新政就没有办法推行,祖宗的江山社稷就可能不稳啊。
弘昼:是,儿臣想不到这一点,人心险恶防不胜防。
在这里,弘昼不仅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还说人心险恶防不胜防,博得雍正同感的同时,也为自己是受害者做出了铺垫。
五:弘昼装傻充愣。
雍正:来,坐下,你给朕说实话,你是怎么误传圣旨的?
弘昼:回皇阿玛,八叔问我皇阿玛有没有叫几个旗主王爷参与整顿旗务的旨意,儿臣回答说有这个旨意,没想到……
雍正:那么弘时是怎么说的?
弘昼:三哥、三哥……儿臣也不记得三哥说了什么话了,好像没说什么。
弘昼这段对话吞吞吐吐,装傻充愣,不正面回答非常的明智,要是实话实说那就不是装傻了,而是脑子真的有毛病。
所以,弘昼说自己百无一用,我们也就听听算了,如果真的当真,那没用的就不是弘昼了,而是……
当然,弘昼这样说自己也是无奈之举,谁让他真的犯下了大错,根本就没有和皇帝争辩的可能。
总结:古时皇权集中,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做人最主要的是能够清晰地认清自己,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仅此而已。
我是明月此时,关注我,关注历史故事!
一家之言,欢迎斧正。

萍合
避祸至上

佩佩童學
弘昼是皇子当中最聪慧的,连雍正自己都讲过,儿子当中只有弘昼最像年轻的自己,潜心佛法,不愿参与到党争之中,同和尚道士们在一起,总好过和官员搅在一起,明哲保身,雍正心狠手辣是人尽皆知的,自保,是弘昼要做的

り゛Macchiato
1
其实,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弘昼在八爷党逼宫中做得并不好,只是当他感到要有问题的时候,选择了“很有智慧”的方式进行了及时并有效的止损,并事后在雍正面前用“自损”的方式,躲过了一劫。
这个弘昼,年纪不大,但是却是真的做到了“大彻大悟”。
只不过,弘昼并不是真的在否定自己,他这样做无非就是在“示弱”,就是想让雍正彻底打消对他的怀疑的同时,也要表明自己对于皇位没有觊觎之心,以好让雍正对其是彻底的放心。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弘昼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映山红
弘昼"自嘲自黑”是为了躲避事端,自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