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放过了郑春华,为什么雍正却要她死?

提到的作品

[作品]雍正王朝

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严,紧接着举国震惊,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不是当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不是精通经史的三阿哥,不是贤名远播的八阿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钟爱的大将军十四阿...

刘和平

最新跟帖
wwkan008

wwkan008

雍正王朝》只是一部影视作品,如果单纯从人物塑造来说,郑春华的角色无疑更能突出胤礽的险峻局势,但历史上并不存在郑春华这个人物,所以以下所说的内容只是针对于电视剧《雍正王朝》,再次提醒,历史上不存在郑春华这个人物,只是导演虚构出来的一个角色。

我们先来了解下郑春华这个女人

郑春华是由一个小宫女一路晋升成了贵妃,又将太子迷得神魂颠倒,这其中的缘由,电视剧都剪得看不出前因后果。在二月河的原著之中对这两人的相识有着详尽的交代,早在郑春华还是一个小宫女的时候,太子一日在宫中为了避雨躲在了假山之中,正好看到了郑春华。

太子平日被康熙骄纵坏了,想要的就要得到,毫不避讳场合。太子对郑春华动手动脚,郑春华不敢反抗,只是这时候突然有小厮过来将太子的“好事”给破坏了。不久之后,年轻貌美的郑春华被康熙看上,封了贵人,太子与她再次相见已经是名义上母子的身份。不过太子可不顾及这些,将郑春华的宫女全部打发了之后,就对郑春华霸王硬上弓。郑春华当时也在劝诫太子:“咱们名分有别,奴婢生死事小,坏了太子名声事大。”郑春华尚且明理,而太子竟然只知追求一时之快,根本不顾自己储君的身份和皇家的颜面。

小说之中太子的形象如此不堪,剧本之中对太子和郑春华之间的感情进行了改动。郑春华本是康熙爷身边的一个小宫女,一日康熙正在训斥太子,郑春华壮着胆子向康熙给太子求情。按照郑春华当时的身份,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妥的。但是康熙爷却因为此事看上了郑春华,让她做了自己的嫔妃。郑春华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逾矩的一句话,不仅让康熙爷看上了她,还让太子对她一见倾心。原来太子生母早逝,郑春华让他感觉到了母爱。太子变着法子和郑春华亲近,一来二去之间,两人便有了私情。

无论是原著和剧本之中,郑春华都是一个只有被动接受命运的可怜女人。自从和太子的乱伦之事被康熙当场抓住之后,她就完完全全成为别人制约太子的一个把柄。康熙被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和自己的妃子背叛,应该是最为悲愤的。

雍正王朝》中康熙为什么放过了郑春华?

郑春华是当时康熙的妃子,也就是太子的庶母,虽然俩人年纪相仿,但毕竟郑春华身份在那摆着呢,还是有违纲常人伦。后来在热河也就是现在的承德狩猎时,太子胤礽与郑春华偷情,被康熙无意间看到。这种事康熙也不好说,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吗,但却成了废太子的原因。

不过康熙废了太子之后,还对太子抱有一丝幻想。所以康熙并没有杀掉郑春华,而是发配到洗衣房成为制约太子的一个把柄,想让太子学好,毕竟康熙对太子胤礽的感情比其他皇子都深。后来太子复立,想借老十三之手除掉郑春华,摆脱康熙的控制,却被老十三反制,就下了郑春华,来了个暗渡陈仓。

虽说康熙帝没有处死郑春华,却处死了郑春华的父母,这样的处罚方式其实比直接处死郑春华更残忍,让郑春华既失去了孩子,又失去了父母,而太子也终将不可能为了她去反抗康熙。这一步康熙在压制住太子的同时,也同时稳住了当时的局面,康熙不想在他活着的时候看到众多皇子为皇位而勾心斗角,杀害同足。

为什么雍正却要她死?

郑春华作为康熙的宠妃,却与太子偷情,雍正处死她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怕玷污了自己的圣名,给八爷一党捉住把柄,从而断了自己与皇位的机缘。雍正是一个十分在乎自己名声的皇帝,不会让任何人成为自己的弱点。

郑春华和太子偷情是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前,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太子被废的主要缘由,而康熙没有杀死郑春华的原因是在于她可以牵制太子,让其不得任意妄为。而太子复位之后想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太子向十三爷许诺登基之后会封他为郡王,条件是要他去杀了郑春华。

这样一来就可以破了康熙对自己的牵制,另外也能够以此把握住十三爷的把柄,让其以后都依附于自己,而十三爷回去之后,与雍正商量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策,那就是假装杀死郑春华,而实际上是将其救下来。这样的话就不会受到太子的威胁,而且也能够以此牵制太子。

十三爷去假装杀死郑春华的时候,为郑春华痴情的模样所动容,就请求四爷将郑春华托付给他,而四爷也十分尊重十三爷的决定,于是就一直让她养在了十三爷的府上。后来太子被废,局面就成为了四爷和八爷两个敌对势派。

此时先太子的师傅对四爷说,郑春华是一个不祥之物,如果不尽早除掉的话,就会被八爷捉到把柄,那样的话对四爷不利。于是雍正便狠下心,不顾十三爷的托付,将郑春华处死。

结语

一步错,步步错!如果最开始郑春华没有与胤礽好上,那她后面一系列的悲剧就能避免,她依旧是康熙的妃子,接着还能成为太妃。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从胤礽的情人到辛者库再到四爷潜邸,从生到死,郑春华都只是一颗身不由己的棋子,她没有选择的机会,只有被支配的命运。

土马

土马

因为雍正觉得郑春华活着对自己登基不利,八阿哥对皇位还没死心,甚至还想过用郑春华来对付自己,所以雍正要处死她,免除这个隐患。

小兔神飞绪Bunny

小兔神飞绪Bunny

因为郑春华败坏了康熙的名声,因此雍正皇帝必须除掉她,怕郑春华乱说话。影响皇家形象。

揪揪线小姐

揪揪线小姐

因为雍正皇帝知道郑春华这个女人不简单,在后宫为所欲为,害的后宫不得安宁,所以杀了她。

晨澈cc

晨澈cc

因为雍正皇帝不相信郑春华,害怕郑春华会影响自己的统治。所以雍正皇帝选择处死郑春华。

树上有棵树

树上有棵树


第187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也不能说是雍正要让他死,是太子的师傅王掞非要羞死郑春华的,当然这是雍正默许同意的。

那么雍正为何要这样呢,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

雍正有多腹黑呢,通过郑春华之死就可以看出一二。这位可怜的女人之死,其实与年羹尧被赐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雍正最终下定决心赐死年羹尧,是因为张廷玉的一番话。张廷玉说道年羹尧如此招摇过市,无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以示世人鸟尽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的圣名就一日受到玷污。

可以说张廷玉这番话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能说雍正是那种钓名沽誉之辈,但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名声的看重。

而郑春华之死莫过于此。

说起来郑春华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她的始一出场就在雍正王朝的开局,而且还是与太子偷情,隐喻着太子即将被废,夺嫡之争已是如火如荼。

同时郑春华这条剧情支线也起到了或明或暗的画龙点睛之笔。


郑春华身为康熙宠妃与太子胤礽偷情,虽说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是太子的庶母,有违人伦。所以在热河狩猎时,郑春华与太子偷情,无意间被康熙所发现,成为了一废太子的导火线。

在康熙发现郑春华与太子偷情之时,图里琛的表现可谓是亮眼,先是见苗头不对,跑去假装撒尿,然后又假装失手的故意将知道内情的太子贴身太监杀死。

故事到了这里,郑春华也就是红颜祸水,不甘于深宫寂寞的代表了。

但人性的复杂往往并不是那样简单。

太子一次被废以后,康熙并没有杀掉送给他绿帽子的郑春华,只是将其发配到宫中洗衣房。不是康熙动了恻隐之心,而是想借此时而敲打敲打太子,使其成为制约太子的把柄之一。

因此太子被复立之后,自作聪明的对老十三使了一个计中计,想既破了康熙的谋略,又控制了老十三。先是以登基后封其为郡王的空头支票,诱使老十三前去杀郑春华灭口,然后以此为把柄,让老十三协助他拿到江夏镇的百官行述。

老十三可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与老四密谋以后,是将计就计,假装杀死郑春华,实则偷天换日将其救下,以防万一,可以反过来制约太子。


老四的想法其实也不单纯,还有着自己的思量,跟康熙想法一般,想借此握住太子的把柄。

老十三见到郑春华以后,郑春华的一番话,使老十三和大众的印象为之一变。原来这位偷情的“荡妇”,也有着一颗单纯的少女心,一直傻傻的爱着太子,心系太子的安危,并且认为自己罪孽深重,自己该死。郑春华这番表现,更是体现出人性的复杂,非黑即白,有时候并非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正是因为郑春华这番表现,使侠肝义胆老十三都为之动容。所以老十三被圈禁时,特意嘱咐老四,将郑春华托付于他。

太子二次被废,又是因为兵变谋反之事,意味着他的万劫不复。而郑春华这个太子的把柄也就没有了作用。老四是因为老十三的托付,才将郑春华带到自己府里供养着。

到了康熙即将驾崩之际,太子的师傅王掞开始坐不住了。虽然太子被废,但毕竟倾注了他三十多年的心血,他与太子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选择了支持原是太子一党的老四。

王掞先是问御医凌太医:“你得给我个实信啊,皇上的病到底怎么样?”

凌太医回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吉人自有天相,不要紧的。”这种场面话,其实言下之意是皇上将不久人世了。


王掞因此急匆匆跑过去提醒老四,郑春华在老四府上,其实老八等人是了如指掌,就等着手握这张牌,关键时刻打你一个措手不及。现在应该当机立断将她处死。

老四这时候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反过来试探王掞。说道“她是十三爷再三托付给我的,我不能有负十三爷所托呀。再说,她也是无罪之人啊。”

王掞一把年纪了,已是油尽灯枯之时。自然豁出去了,回道“此女是个不祥之人呐,他已经害了二阿哥,老臣我不能再眼睁睁看着她害了四爷你呐,她的罪是上通于天,下大于地。四爷你要不忍心,就让老臣去见见她,她要是不肯死,我当场就把她羞死。”

老四看了一眼王掞,算是默许了。果然第二天,王掞见到了在老四府上的郑春华,将其说的羞愧自尽而死。

好兄弟老十三如此托付,老四依旧将其放弃,默认赐死郑春华。

为什么呢,自然是害怕有损自己的圣名,自己私藏与太子偷情的庶母郑春华不重要。但老八他们是什么人呢,是满嘴仁义,却一肚子刀枪之人,稍微一加工,就是一则大清的天大花边新闻了,与太子偷情的郑春华,又被老四所霸占,简直是心中无君无父,有违人伦的欺世盗名之徒。试问老八如此操作一番,就是康熙知道老四是治国的好手,恐怕也继位无望了。


所以老四为了自己的圣名,只能放弃郑春华。几年后,立下汗马功劳的年羹尧,老四在犹豫之间,听到了张廷玉一番话,依旧是为了自己的圣名,将其处死,可见老四也是个腹黑高手。

这里面有个细节很是耐人寻味。

首先为何老八他们了如指掌呢?

肯定是老八对老四像对老十三那般,在老四府里安插了不少眼线,所以知道这个秘密。

王掞为何会知道呢?

要知道王掞当时身为废太子师傅,早已是一落千丈,又是垂垂老矣的年纪,失势的人竟然这个秘密。

肯定是康熙透露给他的,之前具体分析中,宋安之就说过康熙在临驾崩之际,或明或暗的为老四顺利继位,做了不少准备,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掞此举亦是为其铺路。

王掞尽心尽力教导了太子三十多年,康熙也是心怀感激的,不然不会在一废太子以后,特意将王掞叫到御辇之上,共同就坐的。因此王掞当夜提醒完老四以后,完成康熙授意的使命以后,第二天便被康熙下旨以妄言立太子为由罢官,并且限一日之内回到原籍。


看似康熙是惩罚王掞,实则是保护王掞。在那个敏感时刻,将王掞罢官,回到老家。是使其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免得自己驾崩以后,京城大乱波及到王掞。

而老十三经过十年圈禁生涯,也成长了很多。

当老四偷偷的见到老十三以后,说道辜负了老十三的托付以后。老十三并没有生气,反而出人意料的大笑,然后说道死了也好,总比他不人不鬼的活着好,可见康熙刻意圈禁老十三十年,对其磨炼的很不错。

到了老四登基以后,邬先生离开,老十三送别之际,邬先生对老十三说了一番真心话,劝老十三收敛锋芒低调行事。历经十年磨炼的老十三对于邬先生的劝告了然于胸,从此越发低调乃至小心翼翼,不敢多言朝事。哪里还是当年那个当着所有阿哥说出“无情最是帝王家。”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的十三爷了,后来雍正通过下和棋发火,与老十三说了一番心里话,方才使老十三重新振作起来。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87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啪啪走

啪啪走

雍正王朝》这部大戏在开场的时候就出现了太子与郑春华偷情的戏,这其实就是隐晦的表示太子即将被废,九子夺嫡的这场大戏已经如火如荼了,这是因为郑春华是康熙的妃子、太子胤礽的庶母,属于乱伦。

太子胤礽是康熙的次子,是康熙最爱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是嫡子,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在生下胤礽后难产而死,康熙为缅怀爱妻在天之灵,将尚在襁褓中的胤礽册立为皇太子,康熙对这位皇太子最为重视和宠爱,却也因太过宠爱导致教子失当,也点燃了康熙后期的九子夺嫡。

太子胤礽和郑春华偷情,宫内的人应该是很多人都知晓的,只不过瞒着康熙而已,在康熙去热河狩猎的时候,因为睡不着就带着人去鹿园,结果发现鹿园的屋中有灯光,图里琛就假装要尿尿,躲到一边去了,而康熙见到灯光觉得有古怪,另一个侍卫德楞泰跟康熙说:“皇上你别去了吧!”可见这两人心里有数,康熙越发觉得不对劲,看到屋中有两个人影在卿卿我我,已经猜透了后妃中有人在偷情,只不过两个人是谁还不知晓。

等到图里琛将太子的贴身太监抓出来然后又“不小心”把他杀死,康熙就猜到了屋里的男人是太子,在康熙要往里走的时候,郑春华却唱起了摇篮曲,康熙这时候全明白了,只不过没有进去直接抓奸,而是选择看破不点破,给自己和太子都留下点颜面。

康熙没有将郑春华杀死,而只是将她贬到宫中洗衣房去受苦,康熙这样做有不想将此丑事弄得满城皆知落人口实的心理,也有借此事以敲打太子的意思,让太子明白自己有把柄在康熙手上。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思想也起了很大变化,在他复立之后,觉得留着郑春华是个隐患,于是找到老十三胤祥以登基后封其为郡王的条件,让老十三去将郑春华杀了,也想让老十三有个把柄落在自己手中,这样就好控制老十三。

老十三找到郑春华后,经过一番交谈,发现郑春华并不是一个淫荡的人,是一个单纯而且多情的人,死到临头心里还在想着太子,不禁起了同情之心,老十三和邬先生还有老四商议后,既不忍杀生也觉得郑春华是个制约太子的好牌,于是使了个障眼法,假装杀死了郑春华却暗中将她藏到十三王府,老十三胤祥被圈禁时,又将郑春华转移到老四的雍王府中。

郑春华这张牌既是制约太子胤礽的牌却也成了老四的不定时炸弹,毕竟私藏父皇妃子的罪名可不小,而郑春华躲在雍王府中的事老八他们是知道的,是等着关键时候拿出来攻击老四胤禛,给予胤禛致命一击的,其实老四的心里也知道留郑春华在府中是个隐患,这件事被人利用的话肯定不利于自己,只不过自己受老十三所托,自然不好对郑春华下手。

就是在这种时候,废太子的师傅王掞出现在老四面前,太子被废让王掞很是痛心,自己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算是白废了,不过在康熙即将驾崩之际,王掞却跑到府中提醒老四(王掞很可能是康熙告知的),郑春华的事老八他们是了若指掌的,要老四除掉郑春华,腹黑的老四假意说不能有负老十三所托,王掞主动要求去除掉郑春华,说郑春华要是不肯死,我当场让他羞死。胤禛看了一眼王掞,不再说话,默许了。

王掞对郑春华是真恨,在他眼里就是郑春华害得太子被废,在见到郑春华对她一番说教后,说得郑春华羞愧自尽而死。

而这一切,或明或暗的预示着康熙有意传位给老四,所以让王掞得到消息去提醒老四,别让郑春华成为老八他们攻击老四的把柄!

chuyuan_

chuyuan_

康熙放过郑春华,其实就是放弃了太子;而雍正保郑春华,其实是作来控制太子的暗棋。王掞欲逼死郑春华,是向雍正示好和警告;雍正默认王掞的行为,是借坡下驴。太子不能东山再起,郑春华这枚棋子就失去了作用,死是最好的解脱,全了皇家体面,又把烫手山芋安全扔了出去。江山面前的明争暗斗,红颜都薄命!

康熙放过郑春华,实则已经放弃太子胤礽

不管为父子争夺女人的丑闻,还是为太子将来登皇位的名正言顺,郑春华都是必杀灭口来掩人耳目之人。

如果胤礽事发时杀掉郑春华再向康熙请罪,康熙会保留其太子之位,江山面前,女人算得了什么?

但是胤礽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要灭口,一个妃子暴病而死并不是大事,也堵住了悠悠众口,将来继位时也不会成为别人发难的突破点。

胤礽勾引母妃的胆子够大,可惜手段不够狠,脑子不够用,他选择了沉默来让事态过去,等他醒悟过来,想利用老十三铲除这个祸端时,已经晚了,康熙对这个自己给出一次又一次机会的好儿子,彻底失望,皇位与之无缘。

雍正保郑春华,牵制胤礽之举

胤礽命老十三处死郑春华,雍正却偷偷将其养在了雍和府,是一举两得之策,但逐着事态发展,郑春华反而成了块烫手山芋。

雍正保郑春华有两层考虑,奔着两种可能出现的形势而做出的举措。

1、太子胤礽继位,那么雍正是保后的功臣,太子不管将来杀不杀郑春华,都得领这个情,甚至因为这件事,胤礽将来必然对雍正感激而倚重。

2、雍正参与夺位,郑春华将是夺位之初联合太子、在最后关头迫使太子放弃皇位的棋子,只要将郑春华摆到几个守旧大臣面前,为了皇家颜面,郑春华死、太子被废成定局。

康熙放弃胤礽,局势变化后,郑春华反而成了一个危机,谁拿在手上都是一个被攻诘的对象,老八引而不发也只是等待时机发难,成为攻击雍正的暗棋。

雍正也无奈,这时杀郑春华不但不仁不义,窝藏、包庇之罪也推御不了,推脱到太子身上已不合时宜,进退两难。稍一不慎,得罪康熙和胤礽,乃是自寻死之路。

王剡逼死郑春华,雍正借坡下驴脱身

王剡本是太子之师,一直为太子奔走,当康熙废太子成定局,王剡便奉康熙之意出面逼死郑春华,为雍正扫清登基的障碍。

王剡如果只是想投靠雍正的话,只会指点郑春华的利弊,警告雍正留郑春华的危机;口诛笔伐通死郑春华只能是康熙之意,事后免官回原藉相当于脱离了夺滴的旋涡得以保全。

雍正正难以摆脱郑春华这块烫手山芋,明白了康熙的心意,又不用自己下手留下口实,自然借坡下驴,让王剡出面通死郑春华,自己落了个自在,至于向老十三解释不过是笼络人心而已。

雍正很懂得随大势而选择有利自己的手段,比如娶年秋月牵制年羹尧和邬思道,拥护太子获得康熙欢心,只办事不夺位的以退为进的等等手段,最终坐上皇位,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郑春华,从始至终都是权力之争的棋子,康熙考验太子的弃子,雍正牵制胤礽的将棋,老八进攻雍正的暗子,王剡为雍正扫清道路的定棋。一个女人,在皇朝斗争中,哪有什么自由和权力,不过是个被利用的可怜人!

๑۩۞۩๑

๑۩۞۩๑

康熙在处置与太子私通的郑春华一事上,选择留下她一条性命,主要是为了让复立太子名位后的胤礽,心中有所警戒,从此规范储君身份的言行。


康熙对太子胤礽的不满,是一天天累计起来的。

互不欠款,太子是最大的债主,后来又卖官还钱;太子掌管刑部,竟然出现了以钱买命的冤狱;热河狩猎,康熙察觉太子与郑春华通奸丑行,没过多久又惊现太子调兵政变的“手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康熙布置应对太子兵变措施,而后心神失常的太子到达康熙寝宫受张五哥阻拦时,太子当即打了他一个耳光,还莫名其妙得唱了一句戏词: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打死你这活王八”

哈哈哈,这可真是太子插在自己身上的“神补刀”!

当时,康熙已经知道了太子与郑春华的私情。在康熙听来,自己就是被亲生儿子戴了绿帽子的“活王八”。

此时太子这样讲,无论有意无意,都是在刺痛康熙身上的这根神经。可以说,这是促成康熙下定废除太子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康熙废除了太子,却为何让与太子私通的郑春华活命,只将她打发到辛者库去洗衣服呢?

这里还有一个“面子”因素在起作用。

儿子与庶母通奸,这样的家丑如果外扬,让康熙的老脸往哪里搁?

况且,太子被废没多久,康熙出于稳定政局和爱子之心的考虑,又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名位。留下郑春华,是康熙刻意布置牵制太子的一步棋,意在警示太子洗心革面走向正道。

然而相对于康熙,四阿哥胤禛作为夺嫡之争的参与者,在对郑春华的看法上,就大为不同了。

太子设计让老十三胤祥暗杀郑春华,胤禛、胤祥、邬先生却将计就计私底下保全她的性命。除了胤祥对这个可怜女人的同情怜悯之心外,胤禛、邬先生考虑更多的是独家掌控这张牵制太子的王牌。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当然是为了将来夺嫡之争服务,以便在关键时候抛出郑春华,拉太子下马;二来万一太子顺利继位,胤禛也能献上郑春华博取新皇欢心,在朝局中取得重要地位。

郑春华这张王牌,最后还是没有发挥作用。太子的第二次被废,主要原因是邬先生设计将太子写给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密信,通过高福“偷”给了八爷党,然后借由八爷党之手送到了康熙跟前。跟郑春华基本没什么关系。

太子第二次被废后,郑春华反而成了胤禛急于脱手的“定时炸弹”。万一让八爷党得知胤禛私藏郑春华的举动,告发到康熙跟前,势必对胤禛的夺嫡不利。

只不过碍于胤祥的面子,胤禛一下子还不好简单、粗暴得处置了郑春华,以免损伤多年来在胤祥面前树立的正面形象。

正当胤禛十分为难的时刻,原太子师傅王掞的出现,可以说是给想“打瞌睡”的胤禛及时送来了“枕头”。

由王掞出面处死郑春华,一方面可以让这颗“定时炸弹”永远消失,另一方面又能够让胤禛与郑春华的死撇清关系,将来见到十三弟胤祥,顶多推说是自己“稳控不力”。

奔跑的树叶

奔跑的树叶

说到郑春华,她其实在《雍正王朝》里面算得上一位非常悲情的人物了。郑春华本来是康熙的妃子(贵人),却不受康熙的宠爱,于是就去勾引与太子胤礽,和太子私通,后来怀孕了。可惜被康熙发现了,将郑春华贬入冷宫,康熙又命人打掉她的孩子,把她贬到辛者库浣衣局去洗衣服,郑春华的父母也被赐死了。而后来的废太子也因为自己的利益,命人杀掉她,最后的最后,她就自杀了。


其实郑春华是个非常可怜的女人,对胤礽也是一片深情, 可惜胤礽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杀掉这个对他一片深情的女人,郑春华就是政治的牺牲品。

那么康熙皇帝没有杀郑春华而只是将她贬入冷宫,雍正却一定要她死呢?

我们都知道,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雍正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人物,毕竟是主角嘛,可是如果你仔细看看,你应该就能发现他其实是一个腹黑的演技派,说他是一条隐藏在背后的毒蛇也不为过。可就算这样也不至于一定要一个女人死吧?哎,确实要的。


前面说过郑春华她不仅是康熙帝的妃子,也喜欢当时的太子,只是后来被康熙知道了。那我们知道,每个王爷都需要当上太子,因为这样就可以离皇位更进一步,就可以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所以当时的太子可以说是所有王爷想要扳倒的对象,是他们前进过程中的绊脚石!当时他们以为太子完了,也就放松了。

可没有想到康熙又恢复了太子的身份,他们的危机感就又上来了!这时,唯一的希望就是――郑春华,曾经和太子有染的女人。而太子也是这么想的,就让十三王爷杀掉她。可十三王爷不想受制于太子,再加上他天真使然,侠肝义胆,看到郑春华如此护着太子,非常同情她。并且邬思道说,不值得替太子杀人,可以利用这张牌挟制太子。


种种因素,十三王爷就放弃杀郑春华,并将她保护起来了。又兜兜转转,她又辗转到了四爷府中。可是却被八爷知道了,但这张王牌八爷不动声色地留在手中,随时等待机会给四爷致命一击。而郑春华在四爷手上,早晚都是一死,四爷也就是雍正不方便杀,正好有个人送上来了,这就是王剡。

王剡知晓当时太子继承大统无望,并且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老八上位,所以他愿意做这个坏人,用三寸不烂之舌将郑春华羞辱死。


而雍正也默许了,可那是他好兄弟所托的,为什么要默许让郑春华死呢?

自然是害怕有损自己的圣名喽,其实他私藏与太子偷情的庶母郑春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像老八他们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就是满嘴仁义,却一肚子刀枪之人,稍微一加工,就是一则大清的天大花边新闻了,与太子偷情的郑春华,又被老四所霸占,简直是心中无君无父,有违人伦的欺世盗名之徒。所以让老八如此操作一番,就算康熙知道雍正是治国的好手,恐怕也继位无望了。


于是,雍正为了自己的圣名放弃了郑春华。也因此,才有了以后的雍正 ,以后的雍正王朝!所以啊,雍正就是一个表面光明正大其实背地里确是一肚子“墨”的人。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TTL陆

TTL陆

雍正王朝》中的郑春华是个苦命人,原本可能的孤独终老,剑走边锋,获得了暂时情缘,最后成为棋子,卷入夺嫡之争,被逼自尽。诚如李白那首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讲得是深宫之中,不得宠妃子的凄凉光景,愁肠百结,可以预想到的老死宫中,郑春华选择了短暂的精彩。

河边走多湿鞋

雍正王朝》中的郑春华为贵人,在后宫妃嫔中地位仅高于常在、答应,属于初级妃子,比较不受康熙待见。

按人物性格设定来看,应该是太子勾引了郑春华。郑春华也无以凭借,度过漫漫长夜,一拍即合。从开篇俩人便巫山云雨,误了太子上朝议政的时辰,到第一次废太子之时,中间几度春秋,最终让在鹿场闲逛的康熙,逮个正着。

成为博弈棋子

康熙以“废太子”之名,推举新太子,但最终评估形势,未行“废太子”之实。念及太子之过,主要责任在太阿哥。或出于爱子情深,要挽回荒唐的太子,并未处死郑春华,而是罚其在浣衣局充作劳役,予以警示太子之过。不想,本就不能服众的太子,受此次事件影响,威信扫地,令不能行。时有太子门人提供消息:罢官在家,原任江苏盐道任伯安著述有百官行述,记录三百位官员隐私,乃胁迫官员之利器。条件:是放了任伯安小舅子与官复原职。为达此目的,一则太子让主管刑部胤祥除掉郑春华。以此把柄,将胤祥拉下水,迫使其放人,取得百官行述。二则担心“八阿哥党”可以借郑春华做文章,威胁太子的地位。如此,除掉郑春华,一石二鸟。

虎口脱险

胤祥受托前往,告知太子近况。放下牵挂的郑春华坦诚相告:留得性命,完全是担心死后,太子说不清楚,既已得知太子复位,死而无憾,可以去见天上的父母。真可谓是一往情深,殊不知太子已改当初的海誓山盟,为保储君之位,除之而后快。动了恻隐之心的胤祥,也出于雍正集团的战略规划,令郑春华喝下,富有诗意的“归去来兮散”,制造出假死之象,偷偷从浣衣局救出,隐藏起来,保全其性命。

众矢之的

复立的太子,实乃死性不改,其与任伯安书信被康熙截获,百官行述之事彻底败露,辜负了康熙的殷切希望。但康熙还是给了最后一次机会,将书信寄回太子。不想惊慌失措的太子,在党羽的怂恿下,企图谋朝篡位,事败被贬为庶人。胤祥受到牵连,康熙以其助太子暗杀郑春华为由圈禁。

太子虚悬,让有实力的皇子,又蠢蠢欲动,其中八阿哥与四阿哥胤禛居于领先位置。而以“辅佐太子为己任”的王掞,在太子被废后,转而支持四阿哥胤禛。在关键时刻提醒其万勿在郑春华这点上,节外生枝,让“八阿哥党”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影响到储君的争夺。但胤禛心里也深知这一点,但不能自己动手,又碍于情面,以郑春华是“十三阿哥托付”为说辞忽悠。



王掞以“舍我其谁”之势,自告奋勇:我就是羞也要把她羞死。掷地有声。于是,胤禛为了太子之位,顺水推舟,默许了王掞,让其见上郑春华一面,不久郑春华便自缢身亡,王掞也自尽。胤禛借他人之手,处理掉了烫手的山芋,还死无对证,不能不说谋略也是可以的。

后记:

郑春华只是个小女人,无法承受漫漫长夜的苦闷,也没什么心机城府,敢爱敢恨。只是所为也为世人不齿,也为礼法所不容。所托非人,卷入了康熙朝皇子夺嫡的斗争之中,结束了短暂的人生。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随心而行

随心而行

康熙放过郑春华有两个原因。第一郑春华和太子私通属于家丑,康熙不希望把这件事情弄得天下皆知。所以康熙目睹郑春华和太子相会的时候,并没有立刻让图里琛抓住二人,而是默默的退了出来。因为假如康熙抓住了二人,必定会弄得天下皆知,事情反而更难收拾。出于这种考虑,康熙事后也只是罚郑春华去浣衣局。毕竟康熙晚年还是非常仁慈的,不可能不给足够的理由,就随随便便就赐死某个妃子。

第二点,留着郑春华是为了牵制太子。太子胤礽为什么处境这么艰难?毕竟他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储君呀!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康熙有意让其他的皇子与太子争夺皇位。没有康熙的故意纵容,没有皇子会敢和三十多年的太子争皇位的。毕竟一旦康熙驾崩,太子胤礽继位,他们这些皇子是会被新皇帝收拾的。

康熙为什么要这样干?因为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权力这个东西是非常无情的。康熙如果不这么做,太子的权力就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必定很多大臣会站在太子这边,毕竟康熙迟早是要去世的。新皇帝登基,他们这些人都是有拥立之功的。假如这样发展下去,康熙这个皇帝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所以康熙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只能让诸位皇子夺嫡,这样下面的权力分散,他这个皇帝的权力才能巩固。

太子胤礽被废以后,康熙是让下面的人推举新太子。康熙万万想不到的是八爷在朝中的势力居然能够如此之大,朝中十有八九的人都推举八爷。加上太子的师傅王掞提醒了康熙,这样无端废掉太子是不教而诛。所以康熙只能再一次把太子胤礽扶上来,让他稳定局面,避免朝中八爷一人独大。这个时候留着郑春华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康熙可以随时用这个女人牵制住太子。

太子胤礽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自作聪明,想出个一石二鸟的计策。他先鼓动十三爷去杀郑春华,然后再拿这件事情要挟十三爷。只可惜他的算计完全被邬先生看出来了。十三爷重情义,看到郑春华可怜,因此心生怜悯,便把郑春华救出来了。不过雍正和邬先生并不是像十三爷那样单纯,他们两个留着郑春华的目的实际上是和康熙一样的。雍正也想利用郑春华,在某个时候把这张关键牌打出来,扳倒太子胤礽。对于这一点,八爷他们也是知道的,他们知道郑春华没死。只不过,他们也没想好怎么用这张牌。

(本文作者是历史是什么,首发于悟空问答)

后来,太子胤礽很快就又被废掉。这种情况下,留着郑春华其实风险很大的。因为十三爷杀害郑春华已经被关起来了。雍正不可能再利用十三爷给自己挡枪,而一旦他私自窝藏郑春华的事情被人捅出来,他是没办法逃避责任的。毕竟郑春华可是康熙的妃子,一个皇子窝藏后宫的妃子,这是无论如何也圆不过去的。

雍正是知道这一点的。不过他的顾忌在于十三爷,他害怕自己杀掉郑春华,伤了十三爷的心。毕竟在雍正夺嫡的过程中,十三爷可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雍正一直拖着,直到太子的师傅王掞面见了雍正。王掞提醒了雍正不能留着郑春华,并且他还表示自己愿意做这件事情。这种情况下,雍正自然允许了。就这样,王掞逼死了郑春华,然后自己便自杀了。

最可怜的其实是郑春华,她在权力的争斗中,成了各方人物利用的棋子。

梅影蝶舞

梅影蝶舞

郑春华的死看似雍正并未参于其中,但是却依然同雍正有着莫大的关系。

康熙在“毙鹰事件”后,身体已经是每况愈下,可以说随时都有咽气的可能,而这时候,谁才是康熙指定的接班人,谁能够在康熙去世之后登上皇位,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这其中就包括了王掞。

王掞作为太子胤礽的老师,并且在胤礽身上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于私心来说,自始至终他都是希望胤礽能够登上皇位的。但是胤礽对康熙不孝,并且行为不端,最终经历两次被废黜后,已然是没有了希望。而于公来说,王掞更加希望的是勤勉做事,认真尽职的雍正能够继承皇位,毕竟在他看来,雍正是最为合适也是对于整个国家和朝廷最有有利的继位人选。

于是王掞找到了雍正,用坚定而又附带恳请的态度,让雍正“无论如何也要争取继位”,可以说这也是王掞的临终前最后的愿望了。

尽管雍正没有急于向王掞表态,但是内心中必然是无比的欢喜,毕竟有人是支持他的,这也说明尽管他一向是以“孤臣”自居,不过为人与成绩还是受到了肯定,既然有朝臣如此认为,那么康熙皇帝必然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这无疑也给雍正增加了许多的信心。

而此时王掞却将话锋一转,提到了郑春华。

这时的雍正是非常的吃惊,如同王掞所说的一样,就连这样一个在朝堂上处于半退休状态的老臣都知道此事,那么与雍正存在激烈竞争关系并且眼线耳目遍布的八阿哥胤禩,知道此事那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以说得知这一消息的雍正是瞬间背后一凉,但是雍正心中也有着一分无奈。郑春华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一个“祸害”,一旦东窗事发,雍正必然为其所连累,但是这其中又夹在着十三阿哥胤祥对其的信任与嘱托,所以看在胤祥的面子上,雍正也不好擅自除掉郑春华。这次王掞再将此事提及,雍正立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只是让雍正没有想到,并且是非常欣慰的是,王掞主动帮助雍正分了忧,经过一番羞辱,成功让郑春华自尽。

这时不得不说雍正“腹黑”的一面,在王掞面前没有答应,同时也没有发对,但是负责照料并且看护郑春华的高毋庸及其其他人等,均为雍正调离,而对于王掞,如没有得到雍正的许可,也不可能在雍正的府上如此自由的行走,可以说,正是雍正的默认,并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才使得王掞有机会能够接触到郑春华,并且将其羞辱致死。

而王掞在羞死郑春华之后,为了避免自己成为雍正的拖累,让雍正为康熙所迁怒,也选择用自尽的方式给予了雍正最后的支持。

这个时候,不得不佩服王掞的奉献精神与自我牺牲的高尚人格。


郑春华在犯下如此大错之后依然能够“苟活于世”,只是因为她已经彻底沦为了权力角逐的工具而已。

郑春华所犯下的最大的过错与罪责,就是与太子胤礽不伦的感情。

郑春华作为康熙的妃子,按照辈分应该是胤礽的母亲辈的,可是明知如此还与胤礽进行偷情,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戴在了康熙的头上,不仅是对康熙皇权的巨大羞辱,更是让皇家的颜面荡然无存。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郑春华只是与一介普通皇子偷情也就罢了,于她乱伦的对象还是康熙的太子,朝廷的储君,国家未来的皇帝,这对于康熙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甚至说因此撼动了国本也丝毫不为过。

所以康熙对其的憎恨也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康熙皇帝并没有将郑春华处死,而是将他发配到了辛者库中做着卑贱的仆役。

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也还是因为太子胤礽。

此时的胤礽已经经历了“一废一立”,尽管重新回到了太子的位置上,但是康熙对其的信任与器重,已经是大不如前,于是乎,郑春华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康熙“胁迫”胤礽的一个重要工具。

一方面,康熙要借由郑春华的存在,时刻提醒太子胤礽此前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让胤礽时刻感受到的是紧迫感和巨大的压力,以此使得其有所改变,避免其重蹈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康熙留着郑春华,时刻准备着对太子进行“秋后算账”,郑春华就是重要的罪证和依据。

在此之后,太子胤礽也拿着自己这个曾经的“相好”做起了文章,他用威逼利诱的方式要十三阿哥胤祥替自己杀掉郑春华。

一来,胤礽也感受到了郑春华对于自己的威胁,可以说他要除掉自己在太子位置上的重要“眼中钉”。

二来,胤礽需要十三阿哥胤祥坚定的支持自己,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违心,郑春华成为了胤祥的“投名状”。

三来,太子也需要借由郑春华的死来牵制胤祥,进而也能进一步的裹挟雍正。

然而,表面上,十三阿哥胤祥杀掉了郑春华,但是却将其私自保了下来,并且安排在了雍正府上,这不仅仅是作为“侠王”的胤祥对于郑春华凄惨遭遇的同情,更是将其作为保护自己同时牵制太子的重要工具。

但是,伴随着康熙“二废皇太子”,郑春华已经失去了其作用,反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但是出于对十三阿哥胤祥的承诺,同时也对于自己和胤祥的一种保护,继续将其留在府内。只是这次王掞告知外界早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这也让雍正下定狠心除掉郑春华,即便不是王掞将其羞辱致死,雍正也会用其他的方式将其处死,不能让其成为自己夺嫡路上的“绊脚石”。

而雍正在郑春华死后也将此消息告诉了在宗人府被圈禁的胤祥,胤祥也对郑春华的死给予了认同和默许,也算是让雍正也就此彻底的放心。

对于郑春华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帮助了雍正夺位的同时,也就此摆脱了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命运,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Steven

Steven

胤禛是没有办法,郑春华此时就是一颗炸弹,再留着就危险了。

康熙发现郑春华和太子胤礽之间的私情自认是非常生气的,但是此事过于骇人听闻,为了不损伤皇家颜面,他没有直接揭穿,最后废太子时也没有提到这件事。这么一来郑春华也不能处理太重,否则会引起非议,因此最后也是将她发配到洗衣房了事。

胤礽第二次被立为太子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想拿到写有官员隐私的百官行述,但是这事离不开老十三帮忙。此时的胤礽疑心太重,对谁都不信任,因此即使是老十三,也故意先利诱让他去杀郑春华,有了这个把柄,才敢让他去找百官行述。

但是在胤禛和老十三却没有真的杀郑春华,而是秘密的保护了起来,百官行述也被当众烧毁。胤礽处处失算,最后只能铤而走险,再次失败被废。老十三很快也被康熙囚禁起来,郑春华就只能托付给了雍正。

然而明白郑春华没死的人很多,王掞就是其中之一。王掞本来是铁杆的太子党,但是胤礽两次被废,特别是第二次的举措让他非常失望。此时的王掞已经更青睐胤禛,他主动去找胤禛,挑明郑春华没死就是告诉胤禛,这件事不是秘密。

胤禛和老十三秘密留下郑春华一事显然不能公开,而且一旦捅出去胤禛也说不清楚,继续留着会有碍胤禛的大业。所以在王掞提出去见郑春华,胤禛虽然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但是还是默认同意了。

应该说胤禛对于逼死郑春华还是有些犹豫的,所以他事后去见了王掞,也去向老十三解释了此事。因此这事也并非完全是他的本意,只是形式所迫,才同意了王掞的方案,只能说皇位的争夺太残酷了。

雪莹_viva

雪莹_viva

郑春华原本是一名宫女,偶然被太子胤礽看中,他们之间也就有了故事。不久,郑春华又被康熙看中,被封为了嫔妃。在三纲五常的古代,郑春华和胤礽之间也就是所谓的“母子”关系了。可胤礽还是不管不顾自己是太子的身份和皇家的尊严,打发了身边的宫女太监,对郑春华霸王硬上弓。

直到他们的奸情被康熙无意撞见,才东窗事发,其实此事的发生已经是胤礽被废太子的前夜。可康熙不动声色,只是把郑春华打发到辛者库浣衣局洗衣服,在别人眼中,郑春华是惹得康熙龙颜大怒才得此下场,其实真实原因也只有康熙、胤礽、郑春华和图里琛四人知道。

雍正王朝》中康熙放过了郑春华,为什么雍正却要她死?

雍正最终下定决心赐死年羹尧,是因为张廷玉的一番话。张廷玉说道年羹尧如此招摇过市,无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以示世人鸟尽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的圣名就一日受到玷污。

可以说张廷玉这番话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能说雍正是那种钓名沽誉之辈,但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名声的看重。

而郑春华之死莫过于此。说起来郑春华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她的始一出场就在雍正王朝的开局,而且还是与太子偷情,隐喻着太子即将被废,夺嫡之争已是如火如荼。同时郑春华这条剧情支线也起到了或明或暗的画龙点睛之笔。

郑春华身为康熙宠妃与太子胤礽偷情,虽说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是太子的庶母,有违人伦。所以在热河狩猎时,郑春华与太子偷情,无意间被康熙所发现,成为了一废太子的导火线。

在康熙发现郑春华与太子偷情之时,图里琛的表现可谓是亮眼,先是见苗头不对,跑去假装撒尿,然后又假装失手的故意将知道内情的太子贴身太监杀死。

郑春华身为康熙宠妃与太子胤礽偷情,虽说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是太子的庶母,有违人伦。所以在热河狩猎时,郑春华与太子偷情,无意间被康熙所发现,成为了一废太子的导火线。

在康熙发现郑春华与太子偷情之时,图里琛的表现可谓是亮眼,先是见苗头不对,跑去假装撒尿,然后又假装失手的故意将知道内情的太子贴身太监杀死。

故事到了这里,郑春华也就是红颜祸水,不甘于深宫寂寞的代表了。

但人性的复杂往往并不是那样简单。

太子一次被废以后,康熙并没有杀掉送给他绿帽子的郑春华,只是将其发配到宫中洗衣房。不是康熙动了恻隐之心,而是想借此时而敲打敲打太子,使其成为制约太子的把柄之一。

因此太子被复立之后,自作聪明的对老十三使了一个计中计,想既破了康熙的谋略,又控制了老十三。先是以登基后封其为郡王的空头支票,诱使老十三前去杀郑春华灭口,然后以此为把柄,让老十三协助他拿到江夏镇的百官行述。

老十三可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与老四密谋以后,是将计就计,假装杀死郑春华,实则偷天换日将其救下,以防万一,可以反过来制约太子。

老四的想法其实也不单纯,还有着自己的思量,跟康熙想法一般,想借此握住太子的把柄。

老十三见到郑春华以后,郑春华的一番话,使老十三和大众的印象为之一变。原来这位偷情的“荡妇”,也有着一颗单纯的少女心,一直傻傻的爱着太子,心系太子的安危,并且认为自己罪孽深重,自己该死。郑春华这番表现,更是体现出人性的复杂,非黑即白,有时候并非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正是因为郑春华这番表现,使侠肝义胆老十三都为之动容。所以老十三被圈禁时,特意嘱咐老四,将郑春华托付于他。

太子二次被废,又是因为兵变谋反之事,意味着他的万劫不复。而郑春华这个太子的把柄也就没有了作用。老四是因为老十三的托付,才将郑春华带到自己府里供养着。

到了康熙即将驾崩之际,太子的师傅王掞开始坐不住了。虽然太子被废,但毕竟倾注了他三十多年的心血,他与太子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选择了支持原是太子一党的老四。

就在不知如何处理时,来了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废太子的老师王剡,他是专门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事后分析肯定是康熙告诉他的,不然王剡是不会知道的。王剡恨铁不成钢,自己教出的学生居然和皇妃搞到了一起,也因为这件事,最终压垮了胤礽。

所以在皇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王剡出手了。不光为康熙,也为废太子,更为自己,想献出最后一点贡献。既然胤礽继位无望,他也想让曾经是太子阵营的老四胤禛继位。

胤禛得知后没有拒绝王剡的想法,在胤禛的注视下,王剡走到了郑春华的住所。在王剡的口诛笔伐下,郑春华被羞至死,也算是少了一个能制约胤禛的把柄。事后,王剡因为惹康熙不快,被康熙责令回原籍,其实这也是康熙保护王剡的手段。

到这一步,也可以看出康熙是有意把大位传给老四胤禛的,康熙也在设法保护胤禛。

总结:正当胤禛十分为难的时刻,原太子师傅王掞的出现,可以说是给想“打瞌睡”的胤禛及时送来了“枕头”。

由王掞出面处死郑春华,一方面可以让这颗“定时炸弹”永远消失,另一方面又能够让胤禛与郑春华的死撇清关系,将来见到十三弟胤祥,顶多推说是自己“稳控不力”。

Michael Owen

Michael Owe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